一、马尾松硫酸盐浆两段氧脱木素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薛斌[1](2015)在《ECF漂白过程中桉木混合浆强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量进口国外商品木材一直是缓解木材原料资源紧缺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进口木片普遍存在成浆强度差、尘埃度高等缺陷,限制了进口商品木片原料的应用比例。为了最大程度上克服原料本身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利影响,本论文针对原料质量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强度方面的探究。论文在常规制浆工艺基础上探索进口商品木片原料特点,提出与之适应的工艺优化方案,并探讨在漂白过程中桉木浆强度的损失。首先,针对广东某大型浆厂混合商品桉木片硫酸盐法制浆漂白过程强度损失较为严重问题,根据企业要求比例混配桉木片原料,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完成混合商品桉木片KP浆ECF各个漂段工艺优化。在确定最终漂段时,过氧化氢漂白段能使纸浆白度和kappa值达到88.36%和1.8,漂白效果要更好,但是在成纸强度、纤维形态和粘度方面,过氧化氢漂白段的漂白效果要比D1段(D1段指的是二氧化氯增白段)差,因此在以成浆强度为主要指标时,最终漂段会选择D1段。其次,在进行桉木混合浆ECF漂白时,需要全面了解纸浆性能的变化规律:在经过O-D0-Ep-D1漂白工序后,漂白浆的白度达到了87.72%,能基本满足QB/T1678-2007《漂白硫酸盐木浆》明确规定的漂白浆优等品标准;随着漂白的进行,纸浆羧基含量在氧脱木素后明显变大,达到75.45mmol/kg,相当于原浆的两倍,但后续漂段会使得纸浆羧基含量降至44.66 mmol/kg。本论文介绍了在ECF漂白过程中,常规硫酸盐浆成纸强度的变化规律。对于抗张强度和撕裂度来说,纸浆的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在漂白阶段损失比率大小依次为:氧脱木素阶段>Dl段>D0段>Ep段,以氧脱木素阶段下降最严重。最后,对比低固形物蒸煮制备的纸浆和常规硫酸盐浆ECF漂白性能,采用低固形物蒸煮方法能使混合桉木浆获得更高的白度、粘度以及成纸强度。
林本平[2](2014)在《基于木素含量变化的针叶木浆纤维性质和纸页强度的研究》文中认为对于造纸工作者来讲,深入了解纸浆纤维性质和纸页强度发展机理是至关重要的。纸的物理强度性能不仅是在传统造纸领域,在一些新兴领域如纸基包装材料、家具和轻量建筑材料等都起到关键作用。纸和纸产品的物理强度性质主要是由纤维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根据纤维分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法制浆和机械法制浆。不同制浆方式和漂白处理得到浆料,即使来自同一原材料,纤维的性质也存在很大差异,而其实质是纤维化学组分主要是木素含量的不同。这些纤维性质的差异在后续纸浆处理如打浆、压榨过程中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并最终影响到纸的各种强度性能。目前纸页强度理论还不够完善,虽然已经初步明确纤维化学组分、物理形态等对纤维结合力有重要影响,但仍未能从纤维层面上完全解释不同纸浆的本质差异以及定量描述纤维性质与纸页强度的关系。本文以针叶木硫酸盐浆和化学机械浆为对象,采用ECF多段漂白KP浆和二氧化氯多段处理CTMP浆的方法,研究纸浆纤维的木素含量变化及不同类型浆料打浆处理条件下的各项纤维特性参数和纸页强度性能的变化规律,回归并构建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探讨纤维强度、结合强度和纸页强度的发展机理。纤维形态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木素含量的下降,KP浆的纤维长度、宽度均呈现线性下降,卷曲和扭转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而CTMP浆料除纤维宽度逐渐下降外,其它形态参量没有明显变化。打浆处理对KP浆和CTMP浆纤维形态指标作用差别较大,BKP浆的纤维长度、宽度基本不变,卷曲和扭结指数稍有下降,KP浆的纤维长度、卷曲和扭结指数均稍有增加,而宽度基本不变。但CTMP和BCTMP浆的这四项纤维形态指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化学浆和化机浆的细小组分含量和保水值均随打浆程度增加而提高,化机浆的细小组分含量提高幅度大于化学浆,而化学浆的保水值提高幅度高于化机浆。纤维电荷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KP浆纤维的总电荷和表面电荷量均与木素含量的下降呈线性降低趋势,而正相反,CTMP浆均则与木素含量下降呈现线性增加趋势。KP浆的电荷比率基本不变,而CTMP浆的则线性增加。无论化学浆还是化机浆,打浆处理对纤维的总电荷量基本没有影响,而表面电荷量和电荷比率则随打浆程度增加而增加。化学浆总电荷量和表面电荷量虽然低于化机浆,但电荷比率和增率却高于化机浆。纤维强度和结合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打浆KP浆的零距抗张强度和内结合强度与纸浆卡伯值呈现极大指数相关性(R2=0.99),其中内结合强度与卡伯值呈负指数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6.76Ln(x)+92.57,y=-1.46Ln(x)+131.48,其中x为卡伯值,y分别为零距抗张强度和内结合强度。而CTMP浆的零距抗张强度和内结合强度均与总木素含量的下降呈现线性增加(R2=0.99),回归方程分别为:y=-1.86x+140.40,y=-5.77x+183.84,其中x为总木素含量,y分别为零距抗张强度和内结合强度。打浆处理使化学浆的零距抗张强度有所增加,而化机浆基本没有变化。化学浆成纸的相对键结面积在打浆初期显着提高,随后增加趋缓,而化机浆仅有微弱增加。四种浆料的内结合强度的变化趋势均与相对键结面积基本相同。手抄片抗张、耐破和撕裂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KP浆的抗张、撕裂和耐破强度随卡伯值的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CTMP浆的抗张、撕裂和耐破强度均随总木素含量的下降而线性增加,但从回归方程来看,木素含量变化对撕裂和耐破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化学浆抗张和耐破强度在打浆初期显着提高,而后增加趋缓,化机浆仅有微弱增加。四种浆料的撕裂强度随打浆程度增加均有微弱下降。木素沉积对纤维结合性能和纸页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纤维内在性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纤维表面木素会显着降低纸页的内结合强度。由纸页紧度来看RBA受到表面木素沉积影响很弱的情况下,内结合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表面木素增加使得纤维间结合力下降而造成的。纸页抗张强度也随内结合强度的下降而线性降低,但撕裂度和耐破度受影响相对较小。抗张强度与纤维强度、结合性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KP浆的抗张强度在ECF多段漂白过程中总体下降,主要归因于纤维本身强度的损失,因漂白过程木素脱除产生的内结合强度的提高幅度有限使其对KP浆的抗张强度的贡献相对很小。打浆后KP浆抗张强度比未打浆浆料整体提高数倍,原因是打浆后浆成纸内结合强度的整体大幅提升,但内结合强度并不是直接贡献于抗张强度,而是通过增加参与断裂的纤维数量来提高抗张强度。CTMP浆的抗张指数与零距抗张指数的比值随木素含量下降而增加,表明内结合强度对CTMP浆抗张强度的贡献要大于纤维本身强度,回归分析也证明了这点。对于针叶木浆料,在打浆过程的抗张强度与零距抗张强度、RBA、内结合强度变化的回归分析表明,无论是化学浆还是化机浆,纸页抗张强度更多的取决于相对键结面积和内结合强度,进一步的说是取决于相对键结面积和纤维间结合强度,而且相对键结面的影响要更大一些。回归分析模型表达式分别为:化学浆T=6.217+R*(1.020+0.043S),化机浆T=3.770+R*(0.508+0.094S),式中T为抗张指数,R为相对键结面积,S为比结合强度。有关零距抗张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制浆工艺分离出来的针叶木浆纤维随处理工艺的不同而存在纤维强度(零距抗张强度)的差异,且存在纤维强度的最大值。研究发现纤维的卷曲、扭结和纤维间结合力均不会对零距抗张强度产生影响,在打浆过程中纤维卷曲、扭结的下降和纤维结合力的提高并不是导致零距抗张强度增加的本质原因。本研究结果认为打浆后零距抗张指数的提高应归因于纤维伸长率的增加。纤维伸长率的提高则是因为打浆处理的内外细纤化作用造成纤维细胞壁结构破坏,增加了纤维的柔韧性和弹性,以及均质化效果使纤维壁轴向和纤维之间更加均一。干-湿零距抗张差值可以用来表征纤维损伤程度,漂白和打浆处理均会造成纤维损伤程度的增加。
张健[3](2014)在《杂交鹅掌楸自水解制溶解浆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棉花产量的下降,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粘胶纤维原料来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因此,本研究以阔叶木杂交鹅掌楸为原料,制备符合粘胶纤维生产的溶解浆。论文主要研究了杂交鹅掌楸的纤维形态、化学组成、预水解工艺、硫酸盐蒸煮工艺和漂白工艺技术。主要工艺和实验结果如下:(1)研究所用杂交鹅掌楸纤维平均长度1.6mm,长宽比59.6,均优于杨木;杂交鹅掌楸综纤维素含量82.7%,高于杨木,而木质素含量19.9%,戊聚糖含量15.1%,低于杨木,可知杂交鹅掌楸具有良好的制浆造纸性能,适于制备溶解浆。(2)通过对杂交鹅掌楸水预水解工艺的研究,得出最佳预水解工艺条件为:液比3:1,最高温度170℃,P-因子700;预水解后木片戊聚糖含量为5.9%,戊聚糖降低达60%。(3)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判断预水解液沉淀物为木素/LCC类物质。(4)杂交鹅掌楸预水解后硫酸盐法蒸煮,实验条件为用碱量18%(NaOH计),硫化度20%,液比3.5:1,H-因子1000,得到得率34.6%,戊聚糖含量4.6%,卡伯值10.5,白度36.8%ISO的浆料;在相同蒸煮条件下,杂交鹅掌楸常规硫酸盐法可制得得率43.7%,戊聚糖含量13.4%,卡伯值21.6,白度24.4%ISO的浆料,通过预水解可降低浆料的卡伯值和戊聚糖含量,提升浆料白度,可为后续浆料漂白节省药品。(5)通过对杂交鹅掌楸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用碱量、氧压、温度和时间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发现,用碱量和温度对氧脱木素影响较大,氧压和时间影响较小。在所选工艺水平范围内较合适的氧脱木素工艺为:用碱量3%,氧压0.5MPa,温度100℃,时间60min,硫酸镁用量0.5%;漂后浆料:得率94.9%,卡伯值4.1,粘度14.3mPa.s,白度64.5%ISO。(6)相同蒸煮工艺和氧脱木素工艺条件下,杂交鹅掌楸常规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实验结果:得率92.8%,卡伯值11.4,粘度21.7mPa.S,白度55.3%ISO。预水解硫酸盐浆卡伯值低,氧脱木素率高,脱木素效果好,漂后浆料白度高。(7)杂交鹅掌楸预水解硫酸盐浆经OD1EpD2A漂白,漂后浆料甲纤96.7%,粘度12.2mPa.s,白度91.4%ISO;经OOpQPA漂白,漂后浆料甲纤92.6%,粘度9.4mPa.s,白度84.6%ISO,成品浆的各项指标符合阔叶木化纤浆粕行业标准。
何亮,宋友悦,马伟良,温建宇[4](2013)在《马尾松浆粕OD0EPD1漂白工艺优化》文中研究说明主要研究在较高的漂白温度下,用碱量对马尾松浆粕氧脱木素的影响,并对氧脱木素后的浆粕采用高温二氧化氯漂白(D0EP D1)。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粕,采用高温强化的ECF漂白工艺,在制得合格的成品浆粕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漂剂用量,减轻污染负荷。优化得到的马尾松高温OD0ED1漂白浆粕工艺条件为O段氢氧化钠用量3%;D0段二氧化氯用量1%,时间90 min;EP段过氧化氢用量0.2%;D1段二氧化氯用量0.4%,时间180 min。在优化漂白条件下制得了性能优异的黏胶纤维用浆粕,其化学成分及白度为:α-纤维素含量95%、聚戊糖2.86%、聚合度508、灰分0.06%、白度89.4%ISO;其10 mL CS2的反应性能为18.5 s。
陈秋艳,罗小林,曹石林,陈礼辉,马晓娟,黄六莲[5](2012)在《硫酸盐竹浆两段氧脱木素目标脱木素率的确定》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两段氧脱木素工艺参数对硫酸盐竹浆脱木素率和黏度下降率的影响,分析了脱木素率与所得浆料中α-纤维素含量、聚戊糖含量和灰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硫酸盐竹浆两段氧脱木素目标脱木素率约为68%较为适宜,其所对应的一段和二段氧脱木素活性碱用量、氧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3.0%、0.9 MPa、80℃、40 min和2.0%、0.3 MPa、100℃、60 min。超过该脱木素率,尽管浆料中聚戊糖含量随脱木素率的提高有所下降,但α-纤维素含量在该过程中上升不明显,而黏度下降率则显着增加。另外,研究还发现,当两段氧脱木素活性碱总用量超过5.0%时,浆料黏度下降率急剧升高所对应的脱木素率转折点约为64%。在保证浆料黏度没有显着降低的前提下,为尽可能脱除木素(达到68%的目标脱木素率),两段氧脱木素活性碱总用量不应超过5.0%。
戴铠[6](2012)在《环境友好的麦草Soda-AQ制浆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了环境友好的麦草制浆技术,确定了合适的麦草蒸煮终点,系统研究了黑液回用蒸煮和深度氧脱木素,探索了解决传统草浆黑液污染、碱回收和脱木素选择性问题的有效途径。运用Design-Expert实验设计软件,XRD,FQA,FT-IR,碱性硝基苯氧化,臭氧解,SEM,HPLC等技术手段,研究新型耐热耐碱木聚糖酶处理麦草浆的选择性和酶处理前后纸浆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物化特性、纤维表面多孔性、未漂浆滤水性以及漂白特性的变化,揭示了木聚糖酶预处理改善ECF和TCF漂白以及滤水性能的机理和应用潜在性,为建立环境友好的麦草制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麦草Soda-AQ蒸煮优化工艺为用碱量17.0%,蒸煮温度150℃,液比4.5:1,保温时间60min,AQ用量0.05%,可得到得率为48.9%,卡伯值13.3,粘度27.3mPa·s,白度37.8%ISO的纸浆。蒸煮终点的控制对纸浆的性能影响较大,在优化的蒸煮工艺下,45~60min的保温时间控制卡伯值在13~15的纸浆是较合适的蒸煮终点,此时纸浆达到较好的深度脱木素,有利于后续漂白,同时可保持较好的纸浆强度。ODQP、OQ(PO)1(PO)2和OD0EpD1D2都是选择性较高的麦草化学浆漂白方法。2.回用黑液蒸煮过程可降低纸浆中化学组分的溶出,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剥皮反应。当黑液替代率在50%60%时,纸浆得率可达到51%左右,卡伯值和粘度结果与常规蒸煮相近。由纤维筛分、FQA、SEM和木质素结构特性分析可知,回用黑液蒸煮对纸浆纤维形态、滤水性能和手抄片性能,以及木素缩合程度和β-O-4醚键结构特性影响不大。3.麦草浆单段氧脱木素率在50%左右,单段H2O2强化氧脱木素和两段氧脱木素率均超过60%且比较相近。通过FT-IR、SEM、XRD和木素结构特性分析可知,氧脱木素可能断裂部分LCC联接键,促进木素的溶出及后续反应,减少缩合木素含量和甲氧基含量,同时断裂侧链(芳基甘油-β-芳醚)结构,氧脱木素过程主要作用于纤维素的非结晶区,对纤维形态影响不大。H2O2的加入,强化了脱木素的过程,同时两段氧脱木素较单段氧脱木素和H2O2强化单段氧脱木素选择性高。4.高纯度耐热耐碱木聚糖酶对木聚糖有较强的吸附性和专一降解性,在pH7.0~9.5,温度60℃~80℃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Design-Expert设计中心响应面实验分析,建立了酶预处理纸浆漂白的回归模型。通过得到的回归方程并进行验证,纸浆酶预处理在pH7.0~8.0,温度75℃~85℃,时间1.0~1.5h,浆浓10%~13%,酶用量2.0~4.0IU/g,初始卡伯值在13~15之间,经过D0EpD1D2漂白可以得到累积得率90%左右,粘度降低率约5%,白度88%ISO左右的漂白浆。5.酶预处理可以改善纸浆的漂白性能,终漂浆白度接近90%ISO;当漂到参照浆白度(87%ISO)时,酶处理可减少D0段23.5%的ClO2用量,约节省相当于总ClO2用量的14%,同时漂白废水中的污染负荷较低。通过HPLC、XRD、FT-IR、SEM和木素结构特性等分析可知,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预处理可专一地降解半纤维素,一定程度脱除木质素、己烯糖醛酸和其它化学组分,对木素结构特性影响较小。酶处理后纤维表面出现剥蚀和多孔结构,纤维横断面的内层出现密集而均匀的裂纹,疏松的纤维结构极大地增加了漂剂的可及度,并易于漂白剂的渗透和低分子量木素的溶出。5.酶预处理在pH8.0,温度80℃,时间1.0h,浆浓10%,酶用量2.0~4.0IU/g条件下,可以改善纸浆的滤水性能,纸浆的游离度可提高约11%~14%,保水值可降低约3%。酶预处理降低了纸浆阳离子电荷需求和纤维润湿性能,对纤维素结晶区没有破坏,纤维表面出现明显的裂隙,纤维层状结构松散。酶处理磨浆后,较原浆可降低28.6%的磨浆能耗。然而过多的酶用量导致纤维表面的破损,易在磨浆过程中产生纤维切断,对纸浆的强度性能不利。7.通过系统研究麦草Soda-AQ制浆的关键技术及其机理,建立了环境友好的麦草制浆体系:在优化的Soda-AQ蒸煮工艺下,选择适宜的深度脱木素蒸煮终点纸浆(卡伯值在13~15左右),进行高选择性的两段氧脱木素,脱木素率可达到60%以上;经过氧脱木素后的纸浆进行高纯耐热耐碱酶预处理,酶预处理纸浆得率约为95%,卡伯值有一定程度下降,粘度基本不变;预处理后纸浆的滤水性能和可漂性能均得到改善,经过ECF和TCF漂白,漂白浆的累积得率90%左右,粘度降低率约5%,白度90%ISO左右,同时可减少漂白化学品消耗,漂白废水中的污染负荷远低于传统的漂白方法;蒸煮黑液可以适当进行回用蒸煮,减少化学品消耗和黑液碱回收压力,同时在保持纸浆性能的基础上得率提高约4%。
屈琴琴[7](2012)在《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法制浆及氧脱木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用于制备粘胶纤维用溶解浆的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制浆工艺以及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工艺,并对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的性能与其普通硫酸盐浆做了比较。研究得到,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在预水解P因子为700时聚戊糖含量低于3%。硫酸盐蒸煮最佳用碱量为22%(NaOH计),硫化度为25%-30%,H因子为1500-1600。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的细浆得率、卡伯值及粘度都比普通硫酸盐浆低。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用碱量3%,温度100℃,时间60min,氧压0.5-0.6MPa,MgSO4用量0.2%。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率较其普通硫酸盐浆高22.39%,而氧脱木素粘度降低率较其普通硫酸盐浆低6.3%。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率随着P因子的增加而增大,粘度降低率变化不大。采用指数模型对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脱木素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到脱木素反应对木素、用碱量和氧压的级数分别为4.42、1.04和0.76,反应活化能31.45 kJ/mol。根据浆中己烯糖醛酸含量及红外光谱分析对氧脱木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前后浆中HexA含量分别比普通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前后HexA含量要低很多,从而对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与普通硫酸盐浆氧脱木素效率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由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氧脱木素前后浆和硫酸盐氧脱木素前后浆的红外光谱分析得到,1279cm-1的吸收峰减弱,说明愈创木基基团减少,木素被脱除,但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前后的吸收峰减弱程度明显大于普通硫酸盐浆,说明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时木素较普通硫酸盐浆易脱除。1163-1165 cm-1、1112 cm-1和1057-1058 cm-1这三处的吸收峰经过氧脱木素后,预水解硫酸盐浆和普通硫酸盐浆吸收峰相对强度均减弱,但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前后吸收峰相对强度减弱稍小,说明经氧脱木素后碳水化合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碳水化合物降解较少。
吴绘敏[8](2011)在《桉木硫酸盐浆TCF漂白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造纸工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造纸用原料木材匾乏,所以林浆纸一体化是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桉树生长快,制浆造纸性能优良,是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中重点推广的速生树种之一,发展桉树制浆对促进我国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我国南方的速生桉木为原料,进行了硫酸盐蒸煮和全无氯(Total Chlorine Free,简称TCF)漂白的研究,比较了筛前和筛后硫酸盐浆TCF漂白的不同点,并分析了过氧化氢和压力过氧化氢漂白残留木素结构的异同点,为速生桉木的清洁制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了桉木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工艺条件,得出单段氧脱木素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用碱量3.0%,时间80min,浆浓10%,温度90℃-100℃,氧压0.5Mpa。在氧脱木素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氧脱木素的时间分配,确定出较佳的双氧脱木素工艺条件:O1段时间为20min,O2段时间为60min。两种氧脱木素的浆样性质相差不大,但双氧脱木素浆的粘度较单段提高了68.5mL/g。对桉木硫酸盐筛前浆和筛后浆分别进行TCF漂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过O/OQPo漂白后,筛前终漂浆白度为85.2%ISO,比筛后终漂浆的白度高4.2%ISO;粘度为648.8mL/g,比筛后终漂浆粘度高40.2mL/g,两者终漂浆的得率相差不大,都在97%左右。手抄片分析结果表明,筛后终漂浆的物理性能比筛前终漂浆的物理性能稍好。研究了滤液回用比例对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滤液回用比例的增加,浆样的白度和粘度先增加后降低,得率逐渐升高。当回用比例在40%到60%之间时,浆样的白度在80%ISO以上,粘度在530mg/L以上,此时的白度增值率最高,粘度降低率最低。采用酶-弱酸水解方法对桉木螯合预处理,过氧化氢漂白,压力过氧化氢漂白浆中的木素进行了分离,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木素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木素均具有典型的木素红外光谱特征。Po段木素没有C=O伸缩振动,说明压力过氧化氢对羰基的破坏要比过氧化氢的多一些;P段和Po段木素在1224 cm-1和1125 cm-1处没有吸收峰,说明不存在紫丁香基C-O伸缩振动和紫丁香基苯环C-H振动,这说明在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对紫丁香基的降解比较多。木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三种木素在242nm和274nm处均有吸收,但是峰的强度依次减弱。木素的31P-NMR定量分析表明,木素中脂肪族羟基的含量是最高的;三种木素的总酚羟基含量依次减少,这说明在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木素结构单元发生了开环反应;三种木素的羧基含量比较可以看出,Po段木素的羧基含量最低,这是因为在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过氧化氢与木素的反应是以将木素的侧链降解为主,使木素进一步的溶出。
潘晓锋[9](2011)在《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和二氧化氯漂白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的含氯漂白技术正在逐渐被淘汰,氧脱木素和二氧化氯漂白是目前纸浆漂白的主要技术手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本文以芦苇硫酸盐未漂浆为原料,研究了其氧脱木素和二氧化氯漂白技术,对氧脱木素和二氧化氯漂白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高温二氧化氯漂白工艺,研究了氧脱木素的脱木素和碳水化合物降解动力学,同时借助红外吸收光谱,探讨了芦苇硫酸盐浆各漂段漂白及返黄的机理,研究结果如下。氧脱木素过程动力学包含脱木素动力学和碳水化合物降解动力学两个部分。脱木素动力学采用指数模型:脱木素反应对木素、用碱量和氧压的级数分别为6.72、0.87和0.62,反应活化能80.96 kJ/mol。碳水化合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由两个零级反应组成:碳水化合物降解反应在快速降解段和缓慢降解段对用碱量的级数分别为0.23和0.20,对氧压的级数分别为0.21和0.19,反应活化能快分别为32.40KJ/mol和39.63KJ/mol。芦苇硫酸盐浆单段氧脱木素工艺的最佳条件是:时间60min、温度90-100℃、用碱量2%-3%、氧压0.4-0.6MPa、硫酸镁用量0.2%、浆浓10%;其脱木素率达45%左右,同时对碳水化合物也产生一定程度的降解,导致了浆料的物理强度一定程度的损失,尤其是温度和用碱量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时碳水化合物降解的影响较大。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后D0段漂白的最优工艺为漂终pH值3.0-4.0,ClO2用量0.8%-1.0%,保温时间60min,温度55℃-65℃。其中,漂终pH值对D0段漂白结果的影响最大。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后接着D0EpD1三段漂,D0段ClO2用量所占的比例在5/8-6/8之间得到的白度最高;在最优的漂白工艺条件下,白度可以达到83%ISO以上,漂白过程中粘度下降5.64%,漂损4.66%。D0或者D1段采用85℃高温ClO2漂白均可使纸浆白度提高1%ISO左右。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后,在1643-1645 cm-1的吸收峰略微增强,说明木素侧链Cα位羟基被氧化,生成Cα羰基结构,具有Cα羰基结构的木素经氧脱木素后会发生Cα-Cβ的断裂,产生醛基或羧基,引起木素的降解。1321 cm-1和1245-1253 cm-1处吸收峰在氧脱木素后有下降,表明紫丁香基和缩合愈疮木基木素在氧脱木素脱除。1163-1165 cm-1、1057-1058 cm-1、897 cm-1这三处的吸收峰在氧脱木素后降低较多,说明碳水化合物降解较多。ClO2漂白后,1643-1645 cm-1处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略有减弱,ClO2漂白时进一步把能使纸浆发色的醛基和羧基氧化分解。ClO2漂白浆经返黄后,红外光谱在3379-3416 cm-1处得羟基吸收峰少许的减弱,而1643-1645 cm-1处得吸收峰增加,可能是羟基在热诱导下生成了羰基了,使得浆料返黄。
陈德智,童国林[10](2010)在《马尾松硫酸盐浆分段加碱氧脱木素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不同用碱量分四段加碱对马尾松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用碱量为4.5%时,分段加碱OOOO比两段氧脱木素OO能脱除更多的木素,木素脱除率达到68%~71%,而黏度仅降低26%~28%,纸浆的白度由27.1%提高到46.4%ISO。
二、马尾松硫酸盐浆两段氧脱木素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尾松硫酸盐浆两段氧脱木素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ECF漂白过程中桉木混合浆强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制浆原料 |
1.1.1 阔叶木浆的发展现状 |
1.1.2 桉木纸浆的特点 |
1.2 低固形物蒸煮制浆方法 |
1.2.1 低固形物蒸煮系统的流程 |
1.2.2 低固形物蒸煮技术的特色 |
1.3 纸浆漂白 |
1.3.1 纸浆漂白技术的回顾 |
1.3.2 氧脱木素(O) |
1.3.3 二氧化氯漂白 |
1.3.4 碱处理(E) |
1.3.5 过氧化氢漂白(P) |
1.4 纸浆强度 |
1.4.1 纸浆成纸强度的损失 |
1.4.2 纸浆强度的改善 |
1.4.3 纸浆纤维化学组分对纸浆强度的影响 |
1.4.4 羧基和纤维电荷对强度的影响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5.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5.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药品 |
2.1.2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本色浆蒸煮制备 |
2.3.2 ECF漂白 |
2.3.3 纸浆粘度、卡伯值和羧基含量测定 |
2.3.4 纸浆打浆和打浆度测定 |
2.3.5 抄片及成纸强度测定 |
2.3.6 木材原料和纸浆化学成分测定 |
2.3.7 纸浆成纸强度损失率的计算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植物原料化学成分检测 |
3.1.1 三种桉木的材料性能分析 |
3.1.2 小结 |
3.2 氧脱木素处理对于桉木漂白硫酸盐浆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 |
3.2.1 氧脱木素阶段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3.2.2 工艺条件对纸浆白度、粘度、卡伯值以及羧基含量的影响 |
3.2.3 NaOH用量与成浆黏度、Kappa值指标定量关系 |
3.2.4 小结 |
3.3 常规硫酸盐浆的性能在其他漂段的变化 |
3.3.1 ClO_2漂白段中常规硫酸盐浆性能的变化 |
3.3.2 H_2O_2强化的碱处理阶段(Ep)最佳工艺条件确定 |
3.3.3 过氧化氢漂白(P)工艺条件优化 |
3.3.4 第二段二氧化氯漂白阶段(D_1)工艺确定 |
3.3.5 小结 |
3.4 在ECF漂白过程中P漂段和D_1漂段漂白效果的对比 |
3.4.1 ECF漂白最终漂白阶段的确定 |
3.4.2 纸浆成浆强度性能的变化规律 |
3.4.3 小结 |
3.5 常规硫酸盐浆成纸强度性能在漂白过程中的损失 |
3.5.1 常规硫酸盐浆在各漂白段的成纸强度 |
3.5.2 常规硫酸盐浆的强度性能在漂白过程中出现损失的原因 |
3.5.3 打浆度对纸浆纤维表面羧基含量的影响 |
3.5.4 小结 |
3.6 低固形物蒸煮制备的纸浆ECF漂白 |
3.6.1 对比自制浆和低固形物蒸煮浆的性能 |
3.6.2 低固形物蒸煮制备的纸浆在ECF漂白中性能变化 |
3.6.3 三种漂白浆成纸强度性能的对比 |
3.6.4 小结 |
4 结论 |
4.1 本论文主要结论 |
4.2 创新之处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2)基于木素含量变化的针叶木浆纤维性质和纸页强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纤维强度、结合强度和纸页强度 |
1.2.1 纤维本身强度(Individual fiber strength) |
1.2.2 纤维间结合强度(Interfiber bonding strength) |
1.2.3 纸页强度 |
1.3 纤维性质评价及其与纸页强度的关系 |
1.3.1 木材纤维的结构及其不同制浆方式下的分离 |
1.3.2 纤维化学组分对纤维及纸页强度的影响 |
1.3.3 纤维形态及形变对纤维及纸页强度的影响 |
1.3.4 纤维电荷性质对纤维及纸页强度的影响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针叶木 KP 浆 ECF 漂白过程纤维性质和纸页强度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浆料基本性质的分析 |
2.2.3 纤维形态形变指标分析 |
2.2.4 纤维电荷指标的测定 |
2.2.5 手抄片的制备 |
2.2.6 零距抗张强度和 Scott 内结合强度的测定 |
2.2.7 抗张、撕裂、耐破强度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纸浆卡伯值、粘度和保水值的变化 |
2.3.2 纤维形态形变指标的变化 |
2.3.3 纤维电荷指标的变化 |
2.3.4 零距抗张强度的变化 |
2.3.5 Scott 内结合强度变化 |
2.3.6 抗张、撕裂、耐破强度的变化 |
2.3.7 纸浆及纤维性质参数与手抄片强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8 抗张、撕裂强度与零距抗张、Scott 内结合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马尾松 CTMP 浆木素含量变化对纤维性质和纸页强度相关性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材料 |
3.2.2 马尾松化机浆的逐级脱木素处理 |
3.2.3 浆料总木素含量的测定 |
3.2.4 纤维形态形变指标分析 |
3.2.5 纤维电荷指标的的测定 |
3.2.6 手抄片的制备 |
3.2.7 纤维表面木素含量的测定 |
3.2.8 零距抗张强度和 Scott 内结合强度的测定 |
3.2.9 抗张、撕裂、耐破强度的测定 |
3.2.10 纸样纤维的 SEM 的观察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浆料木素含量、得率和白度的变化 |
3.3.2 纤维形态形变指标的变化 |
3.3.3 纤维电荷指标的的变化 |
3.3.4 纤维表面木素含量的变化 |
3.3.5 零距抗张强度和 Scott 内结合强度的变化 |
3.3.6 抗张、撕裂、耐破强度的变化 |
3.3.7 抗张强度与零距抗张强度、Scott 内结合强度的回归分析 |
3.3.8 马尾松 CTMP 浆手抄片 SEM 观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木素表面沉积对针叶木浆纤维结合及纸页强度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针叶木 BKP 浆与马尾松 KP 浆料的配抄及分析 |
4.2.3 马尾松 CTMP 浆纤维表层的机械剥离实验 |
4.2.4 全漂针叶木浆(BKP)纤维表面木素沉积实验 |
4.2.5 手抄片物理强度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针叶木 BKP 与未漂 KP 浆配抄纸页强度性质的分析 |
4.3.2 马尾松 CTMP 浆纤维表层的剥离对纤维及纸页强度性能的影响 |
4.3.3 表面木素沉积对纤维结合及纸页强度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针叶木浆打浆过程纤维性质和纸页强度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 |
5.2.2 打浆处理 |
5.2.3 叩解度和保水值的测定 |
5.2.4 纤维形态形变指标分析 |
5.2.5 纤维电荷指标及动电特性的测定 |
5.2.6 手抄片的制备 |
5.2.7 零距抗张强度和 Scott 内结合强度的测定 |
5.2.8 抗张、撕裂、耐破强度的测定 |
5.2.9 相对键结面积的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打浆对纤维形态形变指标和保水值的影响 |
5.3.2 打浆对纤维电荷性质及动电特性的影响 |
5.3.3 打浆对零距抗张强度的影响 |
5.3.4 打浆对相对键结面积(RBA)和 Scott 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
5.3.5 打浆对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和耐破强度的影响 |
5.3.6 纸浆及纤维性质参数与手抄片强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3.7 抗张强度与 RBA、零距抗张和 Scott 内结合强度的回归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有关零距抗张强度的探讨 |
6.1 引言 |
6.2 木素含量对零距抗张强度的影响 |
6.3 纤维结合力对零距抗张强度的影响 |
6.4 打浆及纤维形变对零距抗张强度影响 |
6.5 干湿零距抗张强度的差值-纤维损伤程度 |
6.6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结论 |
创新之处 |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杂交鹅掌楸自水解制溶解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原料简介 |
2.2 杂交鹅掌楸制浆造纸性能及研究现状 |
2.3 溶解浆研究现状 |
2.4 原料预处理 |
2.4.1 化学预处理 |
2.4.2 物理预处理 |
2.4.3 生物预处理 |
2.5 蒸煮制浆 |
2.5.1 传统硫酸盐法 |
2.5.2 深度脱木素制浆技术 |
2.5.2.1 快速置换蒸煮 |
2.5.2.2 DDS 蒸煮 |
2.5.2.3 改良置换蒸煮 |
2.6 纸浆漂白 |
2.6.1 氧脱木素 |
2.6.1.1 氧脱木素原理与反应历程 |
2.6.1.2 氧脱木素影响因素 |
2.6.1.3 两段氧脱木素 |
2.6.2 无元素氯漂白(ECF) |
2.6.3 全无氯漂白(TCF) |
2.6.4 过氧化氢漂白 |
2.6.5 臭氧漂白 |
第三章 杂交鹅掌楸纤维形态及化学成分 |
3.1 原料 |
3.2 方法、设备及试剂 |
3.2.1 仪器及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杂交鹅掌楸自水解工艺研究 |
4.1 原料 |
4.2 仪器及试剂 |
4.3 实验方法 |
4.3.1 P-因子的计算与控制 |
4.3.2 预水解液成分测定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液比对杂交鹅掌楸预水解效果的影响 |
4.4.2 温度对杂交鹅掌楸预水解效果的影响 |
4.4.3 P-因子对杂交鹅掌楸预水解效果的影响 |
4.4.3.1 P-因子对预水解液固含量及酸溶木素浓度的影响 |
4.4.3.2 P-因子对预水解液糠醛含量的影响 |
4.4.3.3 P-因子对预水解液戊聚糖脱除率及木片得率的影响 |
4.4.4 预水解液沉淀物红外光谱表征 |
4.4.5 预水解对木片化学组成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杂交鹅掌楸硫酸盐蒸煮工艺研究 |
5.1 原料 |
5.2 仪器和试剂 |
5.3 实验方法 |
5.3.1 H-因子的控制与计算 |
5.3.2 测定方法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用碱量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
5.4.2 硫化度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
5.4.3 H-因子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
5.4.4 预水解对杂交鹅掌楸浆料性能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杂交鹅掌楸漂白工艺研究 |
6.1 原料 |
6.2 仪器和试剂 |
6.3 实验方法 |
6.3.1 氧脱木素 |
6.3.2 漂白 |
6.3.3 酸处理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氧脱木素 |
6.4.2 漂白 |
6.4.2.1 无元素氯漂白性能(D1EpD2) |
6.4.2.2 全无氯漂白性能(OpQP) |
6.4.3 酸处理及溶解浆质量指标测定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4)马尾松浆粕OD0EPD1漂白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实验原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高温氧脱木素工艺优化 |
2.2 D0段二氧化氯用量及漂白时间的优化 |
2.3 EP段过氧化氢用量的优化 |
2.4 D1段二氧化氯用量及时间优化 |
3结论 |
(5)硫酸盐竹浆两段氧脱木素目标脱木素率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
1.1 原料 |
1.2 两段氧脱木素 |
1.3 浆料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两段氧脱木素工艺条件的优化 |
2.2 脱木素率对浆料中α-纤维素含量和聚戊糖含量的影响 |
2.3 灰分与脱木素率的关系 |
3 结 论 |
(6)环境友好的麦草Soda-AQ制浆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中国制浆造纸行业现状 |
1.1.2 麦草纤维资源的重要性 |
1.1.3 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领域的应用 |
1.2 立题依据 |
1.2.1 麦草制浆漂白技术现状 |
1.2.2 深度氧脱木素及漂白技术 |
1.2.3 生物酶技术在制浆造纸领域的发展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6 文献综述 |
1.6.1 麦草制浆 |
1.6.2 氧脱木素 |
1.6.3 环境友好漂白 |
1.6.4 生物助漂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麦草蒸煮终点的选择对纸浆及漂白特性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原料与方法 |
2.2.1 原料 |
2.2.2 麦草 Soda-AQ 法蒸煮 |
2.2.3 麦草 Soda-AQ 法蒸煮终点 |
2.2.4 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Soda-AQ 法蒸煮工艺优化 |
2.3.2 Soda-AQ 法蒸煮终点的选择 |
2.3.3 不同蒸煮终点化学浆氧脱木素 |
2.3.4 不同蒸煮终点化学浆的 ECF 漂白 |
2.3.5 不同蒸煮终点化学浆的 TCF 漂白 |
2.3.6 麦草化学浆不同漂序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麦草黑液回用蒸煮对纸浆和黑液特性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原料与方法 |
3.2.1 原料 |
3.2.2 黑液制备 |
3.2.3 黑液回用蒸煮 |
3.2.4 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黑液替代率对蒸煮液化学组成的影响 |
3.3.2 黑液替代率对脱木素选择性的影响 |
3.3.3 黑液替代率对纸浆灰分和硅含量的影响 |
3.3.4 黑液替代率对纤维质量的影响 |
3.3.5 黑液替代率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
3.3.6 黑液替代蒸煮对黑液性能的影响 |
3.3.7 黑液替代率对纸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
3.3.8 黑液替代率对木质素特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麦草深度氧脱木素工艺及其机理 |
4.1 前言 |
4.2 原料与方法 |
4.2.1 原料 |
4.2.2 麦草化学浆单段氧脱木素研究 |
4.2.3 麦草化学浆 H2O2强化单段氧脱木素研究 |
4.2.4 麦草化学浆两段氧脱木素研究 |
4.2.5 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单段氧脱木素选择性 |
4.3.2 H2O2强化单段氧脱木素的选择性 |
4.3.3 两段氧脱木素的选择性 |
4.3.4 不同氧脱木素选择性比较 |
4.3.5 氧脱木素动态特性研究 |
4.3.6 氧脱木素对纸浆化学组分的影响 |
4.3.7 氧脱木素对手抄片物理性能的影响 |
4.3.8 氧脱木素对纸浆木素结构特性的影响 |
4.3.9 氧脱木素对木素甲氧基含量的影响 |
4.3.10 氧脱木素对纤维素结晶指数的影响 |
4.3.11 氧脱木素纸浆红外光谱分析 |
4.3.12 氧脱木素对纸浆纤维形态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酶学特性和预处理工艺 |
5.1 前言 |
5.2 原料与方法 |
5.2.1 原料 |
5.2.2 木聚糖酶 |
5.2.3 木聚糖酶酶学特性 |
5.2.4 木聚糖酶预处理 |
5.2.5 酶预处理麦草浆工艺优化 |
5.2.6 纸浆漂白工艺 |
5.2.7 纸浆性能分析 |
5.2.8 酶解残液还原糖含量分析 |
5.2.9 酶解残液紫外分析 |
5.2.10 酶解残液污染物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酶学特性 |
5.3.2 酶预处理麦草化学浆选择性 |
5.3.3 酶预处理对酶解残液的影响 |
5.3.4 酶预处理麦草浆工艺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辅助麦草化学浆漂白工艺及机理 |
6.1 前言 |
6.2 原料与方法 |
6.2.1 原料 |
6.2.2 木聚糖酶 |
6.2.3 木聚糖酶预处理 |
6.2.4 ECF 漂白 |
6.2.5 TCF 漂白 |
6.2.6 分析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酶预处理辅助麦草浆 ECF 漂白的研究 |
6.3.2 酶预处理辅助麦草浆 TCF 漂白研究 |
6.3.3 酶预处理对纸浆化学组成的影响 |
6.3.4 酶预处理辅助漂白对废水污染负荷的影响 |
6.3.5 酶预处理辅助麦草浆漂白的机理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预处理对纸浆滤水性能的影响 |
7.1 前言 |
7.2 原料与方法 |
7.2.1 原料 |
7.2.2 木聚糖酶 |
7.2.3 木聚糖酶预处理 |
7.2.4 打浆 |
7.2.5 分析方法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酶预处理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
7.3.2 酶预处理对纸浆滤水性能的影响 |
7.3.3 酶预处理对纸浆磨浆性能的影响 |
7.3.4 酶预处理对纸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
7.3.5 酶预处理对纸浆电荷特性和纤维结构特性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附表 |
附录二:图目录 |
附录三:LISTSOFFIGURES |
附录四:表目录 |
附录五:LISTOFTABLES |
附录六:博士在读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7)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法制浆及氧脱木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溶解浆的用途和性质及市场 |
1.1.2 溶解浆的生产工艺 |
1.1.3 马尾松溶解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 马尾松的理化性能和制浆特性 |
1.2.1 马尾松生物学特性 |
1.2.2 马尾松的化学组成和制浆性能 |
1.3 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法制浆 |
1.3.1 预水解 |
1.3.2 硫酸盐法蒸煮 |
1.3.3 预水解-硫酸盐蒸煮 |
1.4 氧脱木素 |
1.4.1 氧脱木素工艺 |
1.4.2 氧脱木素化学 |
1.4.3 氧脱木素动力学 |
1.5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1.5.1 研究内容 |
1.5.2 预期目标 |
第二章 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法制浆工艺研究 |
2.1 实验 |
2.1.1 原料与试剂及设备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原料的化学组成 |
2.2.2 预水解工艺研究 |
2.2.3 硫酸盐蒸煮工艺研究 |
2.2.4 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与普通硫酸盐浆的比较 |
2.3 结论 |
第三章 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研究 |
3.1 实验 |
3.1.1 原料与试剂及设备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脱木素动力学结果与讨论 |
3.2.2 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工艺结果与讨论 |
3.2.3 氧脱木素机理研究 |
3.3 小结 |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详细摘要 |
(8)桉木硫酸盐浆TCF漂白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造纸工业的现状 |
1.1.2 中国造纸工业所面临的问题 |
1.1.3 节能减排是造纸工业的必由之路 |
1.2 中浓氧脱木素技术 |
1.2.1 中浓氧脱木素机理 |
1.2.2 氧脱木素影响因素 |
1.2.3 氧脱木素化学反应 |
1.2.4 氧脱木素工艺流程 |
1.3 过氧化氢漂白技术的研究 |
1.3.1 过氧化氢漂白机理 |
1.3.2 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因素 |
1.3.3 提高过氧化氢漂白效率的途径 |
1.4 木素结构及其研究方法 |
1.4.1 木素及其结构 |
1.4.2 木素结构分析方法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桉木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工艺的研究 |
2.1 原料和实验方法 |
2.1.1 实验原料 |
2.1.2 硫酸盐法蒸煮 |
2.1.3 氧脱木素 |
2.1.4 检测与分析 |
2.2 结果和讨论 |
2.2.1 硫酸盐法制浆 |
2.2.2 单段氧脱木素工艺的研究 |
2.2.3 双氧脱木素的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筛前浆和筛后浆TCF 漂白的比较研究 |
3.1 原料和实验方法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浆料的制备 |
3.1.3 桉木TCF 漂白 |
3.1.4 检测与分析 |
3.2 结果和讨论 |
3.2.1 桉木硫酸盐浆蒸煮结果 |
3.2.2 筛前浆与筛后浆单段氧脱木素的比较 |
3.2.3 筛前浆与筛后浆双氧脱木素的比较 |
3.2.4 筛前浆与筛后浆单双段氧脱木素的比较 |
3.2.5 筛前浆与筛后浆双氧脱木素浆压力过氧化氢漂白的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滤液回用比例对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 |
4.1 实验 |
4.1.1 实验原料 |
4.1.2 QP 漂白工艺 |
4.1.3 实验流程 |
4.1.4 检测与分析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过氧化氢漂白浆样性能的比较 |
4.2.2 浆样纤维形态比较 |
4.2.3 浆样显微镜的观察比较 |
4.3. 结论 |
第五章 桉木硫酸盐浆漂白过程木素结构的变化 |
5.1 原料和实验方法 |
5.1.1 原料 |
5.1.2 木素分离 |
5.1.3 木素试样的红外光谱分析 |
5.1.4 木素试样的紫外光谱分析 |
5.1.5 木素试样的(31)~P-NMR核磁共振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木素样品的FT-IR 谱图分析 |
5.2.2 紫外光谱分析 |
5.2.3 木素样品(31)~P-NMR 谱图及分析 |
5.2.4 木素结构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和二氧化氯漂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现状 |
1.1.2 芦苇的理化性能和制浆特性 |
1.1.3 造纸工业所面临的环保压力 |
1.2 低污染漂白技术发展现状 |
1.3 氧脱木素 |
1.3.1 氧脱木素化学 |
1.3.2 氧脱木素动力学 |
1.4 二氧化氯漂白 |
1.4.1 二氧化氯漂白无机化学 |
1.4.2 二氧化氯漂白脱木素化学 |
1.5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1.5.1 研究内容 |
1.5.2 预期目标 |
第二章 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动力学研究 |
2.1 实验 |
2.1.1 实验浆料 |
2.1.2 氧脱木素动力学研究方法 |
2.1.3 分析方法 |
2.2 氧脱木素期间脱木素动力学 |
2.2.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2.2.2 温度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影响 |
2.2.3 用碱量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的影响 |
2.2.4 氧压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的影响 |
2.2.5 卡伯值的估算 |
2.3 氧脱木素期间碳水化合物降解动力学 |
2.3.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2.3.2 温度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碳水化合物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
2.3.3 用碱量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碳水化合物降解动力学影响 |
2.3.4 氧压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碳水化合物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工艺研究 |
3.1 实验 |
3.1.1 实验浆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时间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影响 |
3.2.2 温度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影响 |
3.2.3 用碱量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影响 |
3.2.4 氧压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影响 |
3.2.5 硫酸镁用量对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影响 |
3.2.6 最佳条件下氧脱木素的结果 |
3.3 小结 |
第四章 芦苇硫酸盐浆二氧化氯漂白研究 |
4.1 实验 |
4.1.1 二氧化氯漂白用浆料 |
4.1.2 二氧化氯溶液 |
4.1.3 实验方法 |
4.1.4 分析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D0段二氧化氯漂白工艺研究 |
4.2.2 D0EpD1漂白研究 |
4.2.3 最佳条件下二氧化氯漂白的结果 |
4.3 小结 |
第五章 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及二氧化氯漂白和返黄机理研究 |
5.1 实验 |
5.1.1 原料 |
5.1.2 实验方法 |
5.1.3 样品的制备和检测仪器 |
5.2 结果和讨论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摘要 |
ABSTRACT |
(10)马尾松硫酸盐浆分段加碱氧脱木素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原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不同总用碱量对分段加碱氧脱木素的影响 |
2.2 温度、时间对分段加碱氧脱木素工艺的影响 |
3 结论 |
四、马尾松硫酸盐浆两段氧脱木素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ECF漂白过程中桉木混合浆强度性能研究[D]. 薛斌.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2)
- [2]基于木素含量变化的针叶木浆纤维性质和纸页强度的研究[D]. 林本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3]杂交鹅掌楸自水解制溶解浆工艺研究[D]. 张健.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4)
- [4]马尾松浆粕OD0EPD1漂白工艺优化[J]. 何亮,宋友悦,马伟良,温建宇. 纸和造纸, 2013(11)
- [5]硫酸盐竹浆两段氧脱木素目标脱木素率的确定[J]. 陈秋艳,罗小林,曹石林,陈礼辉,马晓娟,黄六莲. 中国造纸学报, 2012(04)
- [6]环境友好的麦草Soda-AQ制浆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D]. 戴铠.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7]马尾松预水解硫酸盐法制浆及氧脱木素研究[D]. 屈琴琴. 长沙理工大学, 2012(10)
- [8]桉木硫酸盐浆TCF漂白工艺的研究[D]. 吴绘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9]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和二氧化氯漂白研究[D]. 潘晓锋. 长沙理工大学, 2011(06)
- [10]马尾松硫酸盐浆分段加碱氧脱木素性能的研究[J]. 陈德智,童国林.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