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儿童铅中毒现况调查

南昌市儿童铅中毒现况调查

一、南昌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硕[1](2021)在《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建立模型以描述中国儿童血铅水平(Blood lead levels,BLLs)及其变化趋势,并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研究近三十年来中国118岁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及其时间变化趋势;3、探讨中国儿童血铅水平与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4、为政府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防铅控铅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建模及验证:组合使用Excel 2019中的多个函数公式建立模型,使该模型可基于已知的算数均值(Arithmetic Mean,AM)、几何均值(Geometric Mean,GM)以及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几何标准差(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GSD)随机返回符合相应概率分布的估计量。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提供的儿童血铅数据(本数据尚未发表)进行可靠性与准确性验证。使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评估该模型的可靠性,CV小于5%时认为该方法可靠。使用以前的数据分析方法——公式法(Formula Method,FM)以及本模型分别计算几何均值,并将其与金标准值比较,评估该模型的准确性。2、使用关键词“中国儿童”和“血铅”,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Pubmed上进行文献检索,按照设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均值、标准差、样本量等数据并将其代入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生成原始数据近似值。3、按照年份、省份、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生成各个组别的原始数据近似值,以几何均值±几何标准差(GM±GSD)的形式表示各个组别中国儿童的血铅水平。4、收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和加拿大第五次环境污染物生物监测报告中关于儿童血铅水平的数据,将蒙特卡洛模拟法求得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与之比较,以评估中国儿童的BLLs与某些发达国家儿童的水平差异。结果:1、建立蒙特卡洛模拟模型:=MAX(0.14,NORM.INV(RAND(),AM,SD))和=MAX(0.14,LOGNORM.INV(RAND(),LN(GM),LN(GSD))。该模型的CV值随模拟次数增多而降低,当模拟次数达到20次时,CV值降低至5%,此时认为该模型可靠。在三种不同情境下验证发现,相比公式法求得的几何均值,该模型均可得到更靠近金标准值的结果。其中在合并10份分布差异极大的数据时,该模型可将准确度提高接近一倍,因此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2、1991年到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的总体血铅水平以及血铅异常率(Abnormal BLLs rates)均随时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儿童的血铅水平从19911995年的88.74μg/L(GSD=4.09)下降到了20162020年的27.32μg/L(GSD=4.18);血铅水平高于100μg/L的比例从19911995年的65.7%下降到了20162020年的2.2%,高于50μg/L的比例从87.3%下降到了35.1%。3、云南、贵州、山西、黑龙江等省份的儿童血铅水平较高,而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等省份的儿童血铅水平则处于低水平;除湖南、山西外,我国大部分省份儿童血铅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湖南省的儿童血铅水平在2011年前呈现上升趋势,山西省的儿童血铅水平则在2011至2020年间出现反弹。此外,北京市的儿童血铅水平在2000年之后大幅度降低。4、三十年来,118岁中国男孩总体血铅水平为44.03μg/L,女孩为41.32μg/L,男孩血铅水平显着高于女孩(P<0.001);男孩和女孩的血铅水平均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近五年,仍有32.7%的男孩和30.7%的女孩其血铅水平在50μg/L到100μg/L之间,2.9%的男孩和2.4%的女孩其血铅水平高于100μg/L。5、13岁组、46岁组、7岁及以上组儿童的血铅水平分别为42.04、52.88、50.49μg/L;5岁以前,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增大,5岁之后则逐渐降低,这一点与美国、加拿大儿童的血铅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降低不同;各年龄组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均随时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6、美国、加拿大的儿童血铅水平呈现出与中国儿童相似的时间趋势,然而,前两者儿童的血铅水平在任意年龄段均远远低于中国儿童。结论:1、相比公式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更可靠、准确性更高,在进行此类儿童血铅水平研究时具有进步意义。2、近三十年来,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然而,其仍远远高于美国、加拿大儿童,因此,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防铅控铅政策仍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学意义。3、不同省份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巨大,应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男孩血铅水平显着高于女孩;35岁儿童更容易受到环境铅暴露的危害,应加强这一年龄段儿童的铅防护。

孟鹃,马晓怡,沈红燕,杨芳[2](2015)在《1200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银川市西夏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的流行状况。方法对1 200例西夏区06岁儿童进行血铅检测。结果 1 200例血铅儿童均值为53.13μg·L-1,其中血铅浓度>100μg·L-1有80例,所占比例为6.7%,大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小年龄段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大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西夏区铅中毒低于全国水平,已对儿童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在儿童保健中合理推广铅中毒防治,加强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吕玉桦[3](2014)在《我国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我国群体性铅中毒事件发生的流行趋势、特征以及我国06岁儿童整体血铅水平,总结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铅中毒防控策略的现状,分析我国铅中毒防制策略中存在的不足,为降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发生几率,改善儿童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内容和方法(1)本文选用“铅污染”、“铅中毒”、“铅超标”、“事件”等为检索词,分别在知网、万方数据库及新华网、人民网等影响力较大的网站、刊物进行检索,搜集20042012年间我国发生的群体性铅中毒事件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铅中毒事件流行态势及特征。(2)以“儿童血铅”、“铅中毒”、“血铅水平”等为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我国自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06岁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文献,了解我国最近5年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的整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儿童血铅防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3)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儿童铅中毒防控策略的差异,了解我国的铅中毒防控策略的现状和不足,为完善我国儿童铅中毒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结果(1)研究表明我国自2004年以来发生了50起群体性铅中毒事件,其中2009年以后共发生32起,占64.0%;事件主要发生在东、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46.0%和32.0%;事件发生中铅冶炼厂和铅蓄电池企业约占72.0%,是事件发生的主要污染源;职业性铅中毒有5起,占10.0%,30起铅中毒人群均为儿童,占60.0%;(2)通过对27个省(市)涉及28万人所作的系统分析发现,近5年来我国06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63.15μg/L,铅中毒率为12.31%;总体上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在27个省(市)中除了陕西、浙江、吉林、重庆4个省儿童血铅均值较以前有所升高,其他省份均下降,此外陕西和浙江的铅中毒率较之前有所升高;男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均高于女童;(3)我国铅中毒防控策略与发达国家相比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相对滞后,环境中铅的相关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铅蓄电池行业法律体系较健全但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儿童家长铅中毒预防相关知识获得途径较少等问题。结论1.我国群体性铅中毒事件呈多发状态,主要影响职业人员和儿童,事件发生呈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铅冶炼厂和铅蓄电池厂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近5年来我国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均持续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铅中毒防控策略缺乏系统性研究,需进一步完善环境法规,加强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多部门共同合作以逐步降低儿童血铅水平。

王冰,张金良,刘玲,秦娟,张衍燊,潘丽波,方秀杰,薛苏娟[4](2013)在《我国禁用含铅汽油后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描述禁用含铅汽油后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1994—2008年公开发表的儿童血铅水平研究的论文,选取标准如下:(1)选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及其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2)有严格的质量控制;(3)样本量大于100人;(4)儿童年龄为0~14岁;(5)被调查儿童居住地无明显铅污染,最终有93篇文献入选。同时按同样的标准选取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儿童血铅文献27篇,按标准(1)~(4)选取居住在工业区的儿童血铅文献19篇。并将入选的全国儿童血铅文献按照调查时间分为4类:(1)禁用含铅汽油前;(2)禁用含铅汽油后第一阶段(2002年之前);(3)禁用后第二阶段(2003—2005年);(4)禁用后第三阶段(2006—2008年)。结果禁用含铅汽油前全国儿童血铅平均值为98.21μg/L,铅中毒率为37.34%;禁用含铅汽油后三阶段的血铅均值分别为85.02、83.63、61.82μg/L,铅中毒率分别是27.68%,25.97%,10.90%。禁用含铅汽油前农村儿童血铅均值为87.53μg/L,铅中毒率为28.40%;禁用后分别为72.23μg/L,17.85%;禁用含铅汽油前工业区儿童血铅均值为110.76μg/L,禁用后下降为106.77μg/L。结论禁用含铅汽油后,全国儿童和农村儿童血铅水平明显下降,工业区略有下降,但依然高于发达国家,提示在我国控制铅污染,减少儿童铅暴露仍任重而道远。

秦俊法,陈磐华[5](2010)在《发铅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文中认为从铅中毒发铅诊断标准、发铅诊断试验及发铅诊断临床应用3个方面论述了发铅检测法在铅中毒诊断、筛查和监督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临床经验和发铅-血铅比值确定了居民发铅正常值上限及铅中毒发铅诊断分级标准;即使以血铅测定值为"金标准",诊断试验表明,发铅测定在铅中毒诊断中仍有实际应用价值;发铅检测法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发铅测定是诊断、筛查铅中毒和监督环境铅污染最简单、有效的工具。

龚引萍,熊丽萍,胡祥炬[6](2008)在《南昌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城市儿童近期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石墨炉法测定末梢血全血铅含量。结果:08岁组儿童血铅平均浓度为0.5074μmol/L,1岁组最低,8岁组最高。儿童铅中毒流行率具有显着年龄趋势,0岁和1岁组最低,6岁组最高(42.2%)。儿童铅中毒与血锌、血铁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为降低儿童血铅水平,应增加锌、铁供给,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含铅量高的食物,避免去铅污染严重的地段。

赵江霞[7](2007)在《汉、维、哈族儿童铅中毒易感性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工业和交通的迅猛发展,环境铅污染逐渐成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国内于60年代开始研究铅中毒,研究的重点是从职业卫生和职业病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的是铅接触职业的危害性,对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国内儿童铅中毒的报道即使是病例也均系症状性铅中毒,主要是由于女工的职业性铅暴露所致的子代机体铅负荷升高,即母源性铅中毒。80年代后期才开始亚临床水平的儿童铅中毒的研究,低水平铅暴露即能引起儿童智力发育的损害。此后各地不断有小规模的研究报道,证明根据国际上沿用的诊断标准,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远较想像的严重,即使在认为完全正常的人群中,也有相当惊人数目的儿童处于对发育有潜在危害的铅暴露下。通过儿童铅中毒的研究发现铅水平的个体差异不仅仅与环境因素还与遗传因素有关。近年不断有研究利用基因易感性揭示遗传因素在铅中毒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儿童铅中毒状况非常严重,但是铅中毒是可以预防的。环境干预是根本手段,健康教育是主要方法,临床治疗是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环境无法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了寻求环境中铅水平影响因素,并利用候选基因探讨其铅中毒易感性,在研究环境和基因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寻求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环境中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通过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技术建立影响因素模型筛选影响因素;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对儿童铅中毒个体差异的原因进行研究,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不同方式对铅中毒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以期提高家长儿童对铅中毒相关知识水平,改变其态度及行为,同时降低儿童血铅水平。1.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相关环境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10所小学6~10岁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以下简称汉、维、哈族)儿童1513名作为样本,其中汉族489名、维族499名、哈族525名,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其血铅值,利用调查问卷探索血铅影响因素。采用统计描述方法描述儿童铅中毒分布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决策树算法分析筛选影响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1.1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分别为68.61±43.63μg/L、73.68±56.57μg/L、72.24±41.18μg/L,汉族、维族、哈族血铅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F=5.58,P=0.00),其中维族和哈族儿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儿童,汉族、维族儿童男女血铅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族男性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女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维、哈族铅中毒率分别为23.31%、23.25%和22.10%,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汉族儿童铅中毒的发生可能与儿童年龄、儿童是否经常吃膨化食品、父亲是否经常使用染发剂等危险因素有关。当其它自变量固定不变时,若年龄在6~10岁之间,每增加1岁,其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就增加0.56倍;经常吃膨化食品的儿童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是不经常食用儿童的1.77倍;父亲经常使用染发剂,其子女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是不使用者的2.92倍。对于维吾尔族儿童来说,铅中毒的发生可能与儿童年龄有关。当其它自变量固定不变时,若年龄在6~10岁之间,每增加1岁,其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就增加0.55倍。对于哈萨克族儿童来说,铅中毒的发生可能与房间内的家具有无漆皮脱落有关。房间内的家具有漆皮脱落的儿童,其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是房间内的家具无漆皮脱落的3.81倍。1.3经过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得到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前十位影响因素顺位表,汉、维、哈族儿童社会经济状况(SES)(尤其是父母的职业)、不良饮食习惯(如食用松花蛋)、家庭居住环境、家庭装修情况、不良生活习惯(如啃铅笔头、餐前不洗手、玩具不经常清洗)等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三个民族影响因素基本相同,只是顺位有差异。这可能与汉、维、哈族的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和民族风俗习惯等有一定差异有关。1.4经过模型效果图评估以及符合率和置信度比较,对本研究数据决策树分析技术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2.儿童铅中毒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选择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δ-aminolevμinic acid dehydratase,δ-ALAD)以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候选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采用PCR-RFLP技术,筛查汉、维、哈族基因多态位点分布频率,研究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儿童铅中毒的影响。2.1 ALAD基因及VDR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汉族基因型aaTTbb,AaTTbb分别为46.48%,30.84%;维族AaTtbb为18.23%,哈族AaTtBb占的比例为13.29%。在汉族人群中未出现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Aattbb。在维族人群中未出现AATTBB,AAttBb,AATtBB。哈族人群中各种等位基因型都存在;汉、维、哈族四种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通过对VDR基因的三个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该三个位点之间呈现连锁不平衡关系;通过单体型分析发现:汉族人群中Atb,AtB,aTb单体型分别占30.94%,24.74%,28.43%;维族人群中ATb,aTb,atb单体型分别占21.53%,24.01%,20.95%;哈族人群中aTB,ATB单体型分别为19.33%,15.52%。汉、维、哈族中最少的单体型是aTB,AtB,atb,分别占0.14%,4.10%,8.87%。在汉族VDR单体型分析中,单体型Atb,AtB在铅中毒组显着降低(P<0.01),而单体型ATb和aTb,在铅中毒组显着增高(P<0.05,P<0.01)。在维族,哈族铅中毒组和正常组人群单体型分析中,其单体型分布差异未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2.3通过叉生分析基因一基因,基因一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基于相加模型,基因与基因之间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正负交互作用倾向,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中:汉族儿童基因ApaI与“母亲经常使用染发剂”呈正交互作用,与“在儿童居室有人吸烟”呈负交互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哈族儿童中,基因ALAD与“儿童同居住者有涉铅职业”呈正交互作用,与“居住楼房在3层以下”“经常吃爆米花”呈负交互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ApaI与“儿童同居住者有涉铅职业”“母亲经常使用染发剂”“经常吃爆米花”“房屋内有无墙皮漆皮涂料脱落”呈正交互作用,与“住所1公里内有是否有涉铅工厂”呈负交互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民族儿童不同基因与相关因素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正负交互作用倾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教育对轻中度铅中毒儿童的干预作用对204名铅中毒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其中汉族99名,维吾尔族105名。采用KABP(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知识、态度、信念、实践)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儿童、家长在健康教育前后有关铅中毒防治知识,行为及信念方面的改变。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儿童铅中毒的概念,铅的危害,铅的来源、铅进入儿童体内的途经,儿童铅中毒的特点,铅中毒的预防等内容。健康教育采用宣教片,现场授课,宣传资料,广播站以及电话跟踪随访等方式进行。3.1健康教育前情况在健康教育前,铅中毒儿童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汉族、维族家长从各种渠道获取过铅中毒相关知识,但是有22.5%的汉族、维族家长没有从任何渠道获得过任何铅中毒方面的知识,在对待铅中毒的态度方面90%以上的家长持肯定态度;干预前有50%以上的孩子有手-口行为;汉族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132.73±29.471μg/L,维族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150.34±64.74μg/L。3.2健康教育后情况经过健康教育,铅中毒儿童及其家长在铅中毒相关知识、行为上有所改变,尤其是在相关行为上的改变比如手.口行为上改变在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铅中毒儿童血铅水平在健康教育前后变化很大,汉族血铅平均水平为92.33±35.07μg/L下降40.40μg/L,维族血铅水平平均为89.34±45.521μg/L下降61.00μg/L。不同族别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在健康前后变化为:汉族男性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28.82μg/L,女性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50.15μg/L。干预前后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族男女儿童干预前后血铅值下降分别:男性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40.78μg/L,女性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下降81.65μg/L,干预前后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血铅水平下降和性别之间亦有关系。

王舜钦,张金良[8](2004)在《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描述我国儿童血铅整体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熏收集国内1994-2004年3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血铅研究的论文熏从中选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鄄MS)检测血铅,并有严格质量控制报告且研究样本量大于100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2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儿童血铅平均值为92.9μg/L(37.2~254.2μg/L),有33.8%(9.6%~80.5%)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超过100μg/L;在所报道的27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中,有9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儿童血铅平均水平超过100μg/L;山西、河南、四川等地区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率较高,其中山西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率最高,分别为172.5μg/L和70.6%;湖南省最低,儿童血铅平均值及铅中毒率分别为42.4μg/L和10.1%;男、女儿童的血铅平均值分别为96.4μg/L和89.4μg/L,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1);0~6岁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居住在工业区和市区儿童的血铅水平高于郊区和农村儿童。结论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高,铅污染可能是影响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的潜在环境因素之一。

王舜钦,张金良[9](2004)在《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描述我国儿童血铅整体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1994年-2004年3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血铅研究的论文,从中选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血铅,并有严格质量控制报告且研究样本量大于100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2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儿童血铅平均值为92.9μg/L(37.2μg/L-254.2μg/L),有33.8%(9.6%-80.5%)的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μg/L;在所报道的27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中,有9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μg/L;山西、河南、四川等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较高,其中山西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最高,分别为172.5 μg/L和70.6%;湖南省最低为42.4 μg/L和10.1%;男、女儿童的血铅平均值分别为96.4μg/L和89.4μg/L,差别具有显着性意义(P<0.001);0-6岁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居住在工业区和市区儿童的血铅水平高于郊区和农村儿童。[结论]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高,铅污染可能是影响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的潜在环境因素之一。

郑举鹏,刘筱娴[10](2003)在《铅中毒与儿童健康》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我国儿童铅中毒现状 ,铅中毒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阐述了铅中毒对儿童体格发育、血液及造血系统、心理行为及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影响的机理。概括了儿童铅中毒的原因 ,论述了当前国内外防治儿童铅中毒的主要措施。旨在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儿童铅中毒的正确认识 ,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早期健康教育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达到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南昌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昌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构建及可靠性、准确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的构建
        2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不同模拟次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验证
        3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与公式法的准确性比较
        3.1 单篇文献中利用算数均值求几何均数的准确性对比
        3.2 多篇数据分布相近的文献汇总分析时的准确性对比
        3.3 多篇数据分布差异极大的文献汇总分析时的准确性对比
    结果
        1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不同模拟次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验证
        2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与公式法的准确性比较
        2.1 单篇文献中利用算数均值求几何均数的准确性对比
        2.2 多篇数据分布相近的文献汇总分析时的准确性对比
        2.3 多篇数据分布差异极大的文献汇总分析时的准确性对比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与筛选
        2 数据提取
        3 数据分析
        3.1 血铅水平结果的单位换算
        3.2 蒙特卡洛模拟
        3.3 统计分析
    结果
        1 1991~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血铅水平的时间趋势
        2 1991~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血铅水平的空间变化
        3 1991~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血铅水平的性别变化
        4 1991~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血铅水平的年龄变化
        5 中国与美国及加拿大儿童血铅水平的比较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铅暴露及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2)1200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检验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儿童血铅浓度比较:
    2.2 铅中毒情况:
    2.3 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
3 讨论

(3)我国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我国群体性铅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系统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我国 0~6 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分布特征系统分析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儿童铅中毒防制策略研究
    1 发达国家儿童铅中毒防控策略
    2 我国儿童血铅现状和防控策略
    3 我国儿童铅中毒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
    4 建议和对策
    5 小结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
致谢

(4)我国禁用含铅汽油后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全国儿童血铅文献
        1.1.2 农村儿童血铅文献
        1.1.3 工业区儿童血铅文献
    1.2 分析方法
        1.2.1 儿童血铅平均值的计算
        1.2.2 铅中毒率的计算按照公式(2)进行铅中毒率的合并计算:
        1.2.3 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的计算
2 结果
    2.1 入选文献概述
    2.2 禁用含铅汽油前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的总体情况
    2.3 禁用含铅汽油后全国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
    2.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儿童血铅水平变化
    2.5 北京和上海儿童血铅水平的逐年变化
    2.6 禁用含铅汽油前后农村和工业区儿童血铅水平的比较
        2.6.1 禁用含铅汽油后农村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
        2.6.2 禁用含铅汽油后工业区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
        2.6.3 全国、农村和工业区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
3 讨论
    3.1 误差分析
        3.1.1 偏倚及其控制
        3.1.2 同质性检验
    3.2 含铅汽油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
    3.3 我国禁用含铅汽油后儿童血铅水平整体变化
    3.4 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控制仍面临的挑战

(5)发铅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铅中毒的发铅诊断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诊断分级
2 铅中毒的发铅诊断试验
    2.1 评价指标
    2.2 效果评估
3 铅中毒发铅诊断的临床应用
    3.1 应用举例
    3.2 诊断方法
        (1) 绝对值测定法:
        (2) 相对比较法:
        (3) 分段比较法:
        (4) 串联试验法:
        (5) 血铅核对法:
    3.3 筛查与监测对策

(7)汉、维、哈族儿童铅中毒易感性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儿童铅中毒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血液样品采集
        2.2 基因组DNA的抽提
        2.3 DNA溶液浓度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2.4 PCR-RFLP法测定基因型
    3.质量控制
    4.统计分析方法
    5.结果
    6.讨论
    7.小结
第三部分 健康教育在儿童铅中毒中的干预作用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采用KABP问卷进行调查
        2.2 问卷的设计
        2.3 健康教育的形式
    3.统计学分析方法
    4.质量控制
    5.结果
    6.讨论
    7.小结
全文总结
    1.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儿童铅中毒相关基因单核昔酸多态性(SNP)的研究
    3.健康教育在儿童铅中毒中的干预作用
    4.研究创新及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铅中毒与儿童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 儿童铅中毒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2 我国儿童铅中毒流行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3 铅中毒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3.1 对体格发育的影响
    3.2 对儿童心理行为及智力发育、学习能力的影响
    3.3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影响
    3.4 铅对听觉发育的影响
    3.5 铅对其它器官系统的影响
4 儿童铅中毒的原因
    4.1 工业污染
    4.2 含铅汽油的废气污染
    4.3 学习用品和玩具
    4.4 铅作业工人对家庭环境的污染
    4.5 水、土壤和涂料己被认为是近10年来儿童铅暴露的潜在来源
    4.6 其它
5 儿童铅吸收途径和代谢特点
6 铅中毒防治
    6.1 开展儿童血铅筛查
    6.2 儿童铅中毒防治原则
        6.2.1 环境干预
        6.2.1.1 使用无铅汽油或降低汽油加铅量
        6.2.1.2 加强环境保护, 防止铅污染
        6.2.1.3 加强食品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
        6.2.1.4 消除或限制含铅油漆和涂料的生产使用
        6.2.2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6.2.3 驱铅药物治疗
        6.2.4 营养膳食调整的原则
        6.2.5 钙、铁、锌的补充
        6.2.5.1 钙的作用
        6.2.5.2 锌的作用
        6.2.5.3 铁的作用

四、南昌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D]. 王硕. 青岛大学, 2021
  • [2]1200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J]. 孟鹃,马晓怡,沈红燕,杨芳. 宁夏医学杂志, 2015(11)
  • [3]我国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吕玉桦. 南华大学, 2014(03)
  • [4]我国禁用含铅汽油后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J]. 王冰,张金良,刘玲,秦娟,张衍燊,潘丽波,方秀杰,薛苏娟.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05)
  • [5]发铅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J]. 秦俊法,陈磐华.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0(09)
  • [6]南昌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龚引萍,熊丽萍,胡祥炬. 中国妇幼保健, 2008(23)
  • [7]汉、维、哈族儿童铅中毒易感性及其干预研究[D]. 赵江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07(09)
  • [8]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分析研究[J]. 王舜钦,张金良.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4(06)
  • [9]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分析研究[A]. 王舜钦,张金良. 第三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 [10]铅中毒与儿童健康[J]. 郑举鹏,刘筱娴.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3(05)

标签:;  ;  ;  

南昌市儿童铅中毒现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