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号柴油动车组动力车微机控制系统

“神舟”号柴油动车组动力车微机控制系统

一、“神州”号内燃动车组动力车微机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董鹏,吴国栋,赵全福,王睿[1](2021)在《速度160 km/h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动力车空气制动系统》文中认为介绍了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大连公司)制造的速度160 km/h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动力车(以下简称速度160 km/h内燃动力车)空气制动系统主要技术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并从研发背景、发展现状、设计要求、技术方案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描述。

王芝兰[2](2020)在《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方案 ——以《高铁风云录》(节选)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年,巨大的翻译需求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了空前挑战。传统的人工语言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翻译需求,这为机器翻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器输出的译文常常无法满足终端用户的质量要求,因此对机器翻译进行译后编辑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本报告的翻译素材为《高铁风云录》第五章。笔者使用谷歌译者工具包导出机器翻译版本,并将其作为本报告的分析对象。在翻译质量评估模型的指导下,本文从准确性和流畅性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机器译文中出现的死译、误译、漏译、尬译、错误断句、缺译、不一致、标点八种错误类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机器在处理专业表达、中国特色四字词语、歧义字段以及无主句时表现较差。虽然目前的机器翻译系统已经从几年前的统计型翻译系统发展为神经翻译系统,输出的译文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大部分译文仍然停留在句法层面,对语境的利用不足,逻辑清晰且语义连贯的译文较少。本文针对每种错误类型分别给出包括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在内的解决方案,并且提出如下建议:译后编辑之前,先提取术语并制作双语术语表,避免在进行译后编辑时耗时费力地重复查找同一术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对原文进行译前编辑,包括补充主语、拆分长句等;在进行译后编辑时,辅以术语提取工具、质量保证工具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译文质量。

王永成[3](2018)在《孟加拉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计算与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及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加剧,城市轨道交通以其便捷可靠、准点率高、大运量、低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大城市的欢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政府解决城市病的首选办法。内燃动车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用于输送近郊旅客和城际短途旅客,凭借准点率高、安全快捷的优点,目前已然成为中短途旅客的首选,在航空和高速公路运输市场当中,竞争力越来越强。早在上世纪50年代,欧洲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发并使用内燃动车组解决出行问题。孟加拉内燃动车组是应孟加拉国要求,针对孟加拉国本国实际情况,研发设计的一款中低速运行的内燃电力动车组。本文介绍了孟加拉内燃动车组的设计特点,转向架的组成结构及其结构特点。本文以孟加拉动车组转向架焊接构架为对象,研究其构架结构在超常载荷工况下,构架主体和部分结构的强度。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动车组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结构载荷分析模型。计算超常载荷工况下,构架主体的超常载荷及纵向冲击载荷、电机振动冲击载荷及齿轮箱冲击载荷。通过数据说明构架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文通过动力学计算方法及性能评定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预测。铁道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是根据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等其动力学特性指标来评定的。本论文对孟加拉动车组转向架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对动车转向架的运行稳定性、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做了预测。优化了一系悬挂橡胶簧纵向刚度Kpχ和横向刚度Kpy以及二系悬挂横向阻尼Csy和垂向阻尼Csz。

马太虎[4](2012)在《内燃动车组600V供电励磁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化的运输系统中,对于尚未电气化的铁路线,内燃机车是铁路运输的主力军。就其运行的适应性和舒适性来讲,当代内燃动车组(DMUs)在运行性能、乘坐舒适度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动车组,既适合非电气化线路,又可运行于电气化铁路。内燃动车组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保证动车组有较好运行性能和舒适度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众多改善同步发电机运行稳定性的措施中,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提高励磁系统的控制性能是公认的经济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内燃动车组励磁系统的控制对发电机输出稳定的电压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集中式内燃动车组600V供电励磁系统进行研究。供电系统中采用TPZ25型励磁恒压调节器调节机车供电励磁机的励磁电流,从而控制供电发电机的励磁,保证机车供电发电机在不同工况下向负载提供恒定600V,200-400KW的电压源,保证客车空调电源的正常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两点:第一,通过分析TPZ25型励磁恒压调节器的控制方式和特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相控整流励磁恒压调节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为一级励磁,较原有的二级励磁跟踪反应速度快。通过对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改进方案的优越性。第二,为了进一步提高励磁控制系统的性能,把非线性控制方式运用到励磁控制系统中。本文把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运用于内燃动车组的励磁控制系统中,通过反馈线性化,把励磁系统的动态非线性消除,使整个系统转化为线性的系统,从而运用成熟的线性系统理论,例如,极点配置法的应用。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乔英忍[5](2007)在《世界铁路动车组的技术进步、水平和展望(续完)》文中研究说明

邹稳根[6](2006)在《我国自行研制的DMUs和EMUs回顾》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DMUs(内燃动车组)和EMUs(电力动车组)的主要情况及相关技术参数。

乔英忍[7](2006)在《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下)》文中指出综述了从1958年至今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3个阶段及其特点,对国内外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目前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国产动车和动车组在9个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关于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5点意见。简析了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国内、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加快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乔英忍[8](2006)在《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上)》文中认为综述了从1958年至今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3个阶段及其特点,对国内外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目前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国产动车和动车组在9个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关于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5点意见。简析了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国内、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加快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常振臣,牛得田,王立德,田永洙[9](2005)在《列车通信网络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列车通信网络的主要任务和列车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阐述了列车通信网络(TCN)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国内外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列车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丁福焰,杜永平[10](2004)在《机车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文中指出介绍了国内外铁道机车车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了世界主要铁路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机车车辆监测、诊断工作的不同特点 ,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神州”号内燃动车组动力车微机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州”号内燃动车组动力车微机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速度160 km/h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动力车空气制动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研发背景
2 发展现状
3 设计要求
    3.1 设计原则
        3.1.1 安全性
        3.1.2 可靠性
        3.1.3 可维修性
        3.1.4 平台化
        3.1.5 模块化
    3.2 技术要求
        3.2.1 风源系统
        3.2.2 制动控制系统
        3.2.3 辅助控制系统
4 技术方案
    4.1 系统组成
    4.2 设备布局
        4.2.1 司机室制动部件
        4.2.2 柴油机空气起动部件
        4.2.3 风源系统部件
        4.2.4 制动控制柜
    4.3 方案说明
        4.3.1 风源系统
        4.3.2 制动控制系统
        4.3.3 辅助控制系统
5 结论

(2)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方案 ——以《高铁风云录》(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1.2 Source Text and Translation Project
    1.3 Purposes of the Report
    1.4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5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Work Design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After-translation Management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Machine Translation
        3.1.1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chine Translation
        3.1.2 Machine Translation Platform Adopted in This Report
    3.2 Transl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3.2.1 Previous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s
        3.2.2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Adopted in This Report
    3.3 Post-editing
        3.3.1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st-editing
        3.3.2 Scope of Post-editing
    3.4 “Machine Translation Plus Post-editing”Approach
        3.4.1 Definition of“Machine Translation Plus Post-editing”Approach
        3.4.2 Studies on“Machine Translation Plus Post-editing”Approach
CHAPTER FOUR MACHINE TRANSLATION ERROR TYPES AND THE POST-EDITING SOLUTIONS
    4.1 Error Type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s
    4.2 Errors Relating to Accuracy
    4.3 Errors Relating to Fluency
CONCLUSIONS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port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CES
    Appendix A Source Text,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s and Post-edited Version
    Appendix B Translation Automation User Society’s Error Category Model
    Appendix C Glossary

(3)孟加拉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计算与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孟加拉动车组车辆简介
    2.1 孟加拉动车组的结构特点
    2.2 转向架的结构特点
    2.3 构架结构特点
    2.4 小结
第3章 模型的建立及评定指标
    3.1 动车构架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3.1.1 有限元建模方法
        3.1.2 构架受力分析
    3.2 结构强度计算
        3.2.1 构架主体超常载荷工况
        3.2.2 构架纵向冲击载荷工况
        3.2.3 电机振动冲击载荷工况
        3.2.4 齿轮箱冲击载荷工况
        3.2.5 制动器冲击载荷工况
    3.3 结构强度计算标准及评定方法
    3.4 小结
第4章 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4.1 构架主体超常载荷工况下的计算结果
    4.2 纵向3g冲击载荷工况下牵引拉杆座的计算结果
    4.3 电机座静强度计算结果
    4.4 齿轮箱吊座静强度计算结果
    4.5 制动座静强度计算结果
    4.6 小结
第5章 动力学模型建立及评定指标
    5.1 动力学计算模型及自由度
    5.2 动力学计算方法
        5.2.1 蛇行运动稳定性计算和分析方法
        5.2.2 运行平稳性计算和分析方法
        5.2.3 曲线通过性能计算和分析方法
    5.3 动力学性能评定
    5.4 小结
第6章 动力学计算及优化
    6.1 动车动力学性能预测
        6.1.1 运行稳定性
        6.1.2 运行平稳性
        6.1.3 曲线通过能力
    6.2 动车悬挂参数优化
        6.2.1 一系悬挂橡胶簧纵向刚度K_(pχ)和横向刚度K_(py)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6.2.2 二系悬挂横向阻尼C_(sy)和垂向阻尼C_(sz)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6.2.3 横向止挡自由间隙Δ_y和一系悬挂垂向阻尼C_(pz)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6.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内燃动车组600V供电励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内燃动车组概述
    1.3 励磁控制的作用及发展
        1.3.1 励磁控制的作用
        1.3.2 励磁控制方式的发展
    1.4 本课题的来源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柴油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
    2.1 柴油发电机组的总体结构
    2.2 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控制方式
        2.2.1 直流励磁机励磁
        2.2.2 静止整流器励磁
        2.2.3 旋转整流器励磁
        2.2.4 自并励式励磁
    2.3 他励式励磁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内燃动车组600V供电主电路描述
    3.1 内燃动车概述
    3.2 供电励磁系统和装置
        3.2.1 励磁系统
        3.2.2 供电系统
        3.2.3 直流辅助系统
    3.3 TPZ25型励磁恒压调节器
        3.3.1 装置组成及原理框图
        3.3.1.1 电源及保护电路
        3.3.1.2 主板控制电路
        3.3.1.3 TPZ25在主电路中的应用
    3.4 实际应用情况分析
    3.5 相控整流方式励磁恒压调节器的设计
        3.5.1 相控整流调节器的原理及特点
        3.5.2 相控整流调节器的系统接口图
        3.5.3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不同负载时输出电压数学模型
    3.6 同步牵引发电机
        3.6.1 同步牵引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6.2 同步牵引发电机的定子与转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600V供电励磁系统建模与仿真
    4.1 仿真模型的分析
        4.1.1 仿真模型的整体分析
        4.1.2 PI调节模块
        4.1.3 6脉冲产生模块
        4.1.4 三相全控桥
        4.1.5 Excitation System控制模块
        4.1.6 同步发电机模块
    4.2 仿真波形比较与分析
        4.2.1 稳态仿真的比较与分析
        4.2.2 相控整流调节器在不同工况下仿真的比较与分析
        4.2.3 暂态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线性励磁控制算法的研究
    5.1 励磁控制方式的分析
    5.2 直接反馈线性化在励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5.2.1 数学预备知识
        5.2.2 直接反馈线性化基本理论
        5.2.3 非线性系统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的改进
    5.3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5.3.1 park变换
        5.3.2 同步发电机的Park方程
        5.3.3 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和转矩方程
        5.3.4 同步发电机的实用数学模型
    5.4 极点配置法求解状态反馈矩阵
        5.4.1 极点配置原理
        5.4.2 极点配置算法
        5.4.3 状态反馈矩阵K的求解
    5.5 DFL控制器的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世界铁路动车组的技术进步、水平和展望(续完)(论文提纲范文)

3 目前动车组的技术水平
    3.1 最大功率
    3.2 最高速度
    3.3 比功率和比重量
    3.4 启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
    3.5 轴重
    3.6 动车柴油机的最低燃油消耗率
    3.7 可靠性和耐久性指标
4 展望

(6)我国自行研制的DMUs和EMUs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自行研制的DMUs
2 我国自行研制的EMUs
3 结束语

(9)列车通信网络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列车通信网络主要任务和结构
2 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
3 展望

(10)机车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北美铁路
3 日本铁路
4 欧洲铁路
5 俄罗斯铁路
6 中国铁路
7 展望
    7.1 世界铁路机车车辆监测诊断技术发展策略与特点
    7.2 铁路机车车辆监测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
        (2) 新的智能诊断方法和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
        (3) 车载和道旁监测诊断装置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 监测诊断装置向集成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5) 网络化监测及远程诊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四、“神州”号内燃动车组动力车微机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速度160 km/h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动力车空气制动系统[J]. 董鹏,吴国栋,赵全福,王睿.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21(01)
  • [2]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方案 ——以《高铁风云录》(节选)为例[D]. 王芝兰.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孟加拉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计算与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D]. 王永成.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4]内燃动车组600V供电励磁系统的研究[D]. 马太虎.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5]世界铁路动车组的技术进步、水平和展望(续完)[J]. 乔英忍. 国外铁道车辆, 2007(03)
  • [6]我国自行研制的DMUs和EMUs回顾[J]. 邹稳根.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2006(10)
  • [7]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下)[J]. 乔英忍. 内燃机车, 2006(03)
  • [8]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上)[J]. 乔英忍. 内燃机车, 2006(01)
  • [9]列车通信网络研究现状及展望[J]. 常振臣,牛得田,王立德,田永洙.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5(03)
  • [10]机车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J]. 丁福焰,杜永平. 铁道机车车辆, 2004(04)

标签:;  ;  ;  ;  ;  

“神舟”号柴油动车组动力车微机控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