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葡萄酒的电导率和临界饱和温度

论葡萄酒的电导率和临界饱和温度

一、论葡萄酒的电导率和临界饱和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牛德宝[1](2020)在《脉冲电场杀灭醋酸菌及钝化其关键产酸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葡萄酒酿造由于没有原料(葡萄)清洗和灭菌工艺,葡萄表皮所带各种微生物均会随着葡萄的破碎进入到发酵过程中,特别是醋酸菌作为常见危害菌,能通过自身胞内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将酵母代谢的乙醇转换成乙酸,引起葡萄酒挥发酸含量显着升高,导致酒的败坏。传统上,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由于其抗菌和抗氧化性能,常被用于预防和抑制葡萄酒生产中的微生物生长。然而,研究表明SO2对醋酸菌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必须保持一定浓度游离态的SO2才有抑制作用,而且过量添加的SO2不仅会影响葡萄酒的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此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于无化学物质添加的高品质食品。因此,葡萄酒生产中减少SO2的添加量,寻找合适的SO2替代品或替代方法将是葡萄酒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脉冲电场技术(Pulsed electric fields,PEF)作为一种新型非热灭菌技术,以其良好的杀菌钝酶效果及能最大程度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PEF杀菌效率受多种因素(比如处理介质参数和微生物特性)影响,PEF在实际应用于食品杀菌中很难实施“一刀切”的做法,而这些因素对PEF灭活醋酸菌的影响还未见详细报道。此外,截至目前,国内外关于PEF对微生物胞内酶影响的研究还鲜有报道,PEF灭活微生物的潜在机制仍有待充分阐明。因此,本文主要围绕PEF杀灭醋酸菌及钝化其关键产酸酶ADH的机制展开研究,并对PEF处理替代SO2添加实际用于葡萄酒生产中控制葡萄酒中挥发酸含量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索。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了脉冲电场对醋酸菌的灭活效果及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10~25kV/cm)和脉冲处理时间(1.5~6.0ms)的增加,PEF对醋酸菌的灭活效果增强,最大灭活达3.66 log;且相比于脉冲处理时间,电场强度对醋酸菌的致死效应更为重要。此外,随着初始处理温度(4~42℃)升高,PEF对醋酸菌的灭活效果提高,最大灭活达4.97log。对于葡萄汁和葡萄酒作为处理介质,处理介质电导率越高,PEF对醋酸菌的灭活效果一般较低,同时发现葡萄酒中存在的乙醇和PEF具有协同杀菌效应。处于指数生长期的醋酸菌比处于稳定期的醋酸菌对PEF更为敏感。此外,Weibull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PEF作用下醋酸菌的失活动力学变化。研究了乙醇诱发醋酸菌对脉冲电场抗性改变的机制。结果表明:乙醇(0%~9%)作为生长底物可以显着抑制醋酸菌的生长。随着培养基中乙醇浓度的增加,生长至稳定期的醋酸菌对PEF的抗性逐渐降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拉曼光谱和荧光偏振分析结果,并结合PEF对醋酸菌的灭活数据,发现乙醇适应性生长的醋酸菌细胞膜流动性与其对PEF的抗性直接相关。暴露于较高浓度乙醇下,生长至稳定期的醋酸菌细胞膜完整性受损,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此外,膜脂链中C—C有序度和C—H侧向堆积程度降低,磷脂结构变得更加无序,这些变化导致细胞膜流动性增加,进而使得细胞膜对PEF更敏感。另外,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也表明较高乙醇浓度下培养的醋酸菌细胞经PEF处理后,更容易发生不可逆的电穿孔现象。利用细胞荧光标记与流式细胞仪(FCM)相结合等技术,研究了脉冲电场对醋酸菌细胞膜和胞内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0~36kV/cm)的增强,醋酸菌细胞膜完整性受损程度加剧,通透性增加;同时,核酸、蛋白质以及离子等胞内物质泄漏量加大;膜脂链中C—C全反式构象与扭曲构象的比例以及C—H侧向堆积程度增加,细胞膜流动性降低;且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PEF处理显着破坏醋酸菌的形态,在36kV/cm的PEF作用下醋酸菌细胞表面出现明显的孔洞。此外,5(6)-羧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FDA)标记和FC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加的电场强度增强,胞内酶活力旺盛的醋酸菌细胞不断减少。研究了脉冲电场对醋酸菌乙醇脱氢酶活性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EF处理可以显着钝化醋酸菌的ADH活性,且钝化程度随电场强度(0~28kV/cm)和脉冲处理时间(0~4.5ms)的增加而加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表明PEF处理后ADH分子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随着PEF电场强度的增加,α-螺旋结构减少,无规则卷曲结构增加。同时,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PEF处理后ADH的三级结构发生去折叠化,芳香族氨基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改变,部分自然发色基团包埋于蛋白质内部疏水区。此外,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PEF处理不会改变ADH的多肽链组成,一级结构没有遭到破坏,说明ADH空间构象的改变是PEF钝化醋酸菌ADH活性的原因。研究了葡萄汁的脉冲电场预处理(代替SO2添加)对酒精发酵后葡萄酒挥发酸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PEF(18kV/cm,4.8ms)处理前后葡萄汁的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以及pH没有发生显着变化。相比于SO2添加处理,未发酵葡萄汁的PEF预处理可以促进起酵,加快发酵速度,并显着降低了发酵后葡萄酒中的挥发酸含量(从0.52g/L降到0.23g/L);此外,观察到PEF处理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略微升高,但总酚含量降低了43.32mg/L。

李秀秀,夏广丽[2](2020)在《葡萄酒冷稳定测试方法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酒石酸氢钾饱和而析出形成沉淀,是导致葡萄酒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生产需要进行冷稳定处理以保证酒石稳定性,即冷稳定性。而冷稳定必须通过稳定性测试才能判断,所以使用合理准确的测试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葡萄酒的冷冻-融化法、冷藏法、电导率/微接触法、饱和温度法、离子浓度积法等几种冷稳定测试方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特点,以期为葡萄酿酒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侯瑞婷[3](2019)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红酒酒石稳定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酵酒瓶装后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在销售过程中会以酒石沉淀形式出现,影响观感,酒石的主要成分是酒石酸氢钾和少量的酒石酸钙,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葡萄酒酿造中防止酒石酸氢钾沉淀的形成。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性能不同的CMC对葡萄酒酒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分以下几个方面:(1)用乌氏粘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镜(SEM)对CMC样品的分子量、晶体结构、分子形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增大,CMC粘度也随之升高;取代度越高,分子量越大,粘度越大,但增加幅度不大。X射线衍射仪(XR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粘度增加,衍射强度略有增加,强衍射峰未发生偏移现象,晶型结构变化不大;随取代度的增加,衍射强度降低,CMC结晶度降低。扫描电镜(SEM)研究表明,随着粘度的增加,分子团聚,分子链发生折叠;粘度相同,随着取代度的增加,颗粒粒径明显减小,且均匀程度增加。(2)在红酒酒石稳定过程中,CMC作为稳定剂,其粘度特性与众多因素有关,如CMC的浓度、体系的pH值、离子类型及强度等。该部分主要研究以上因素对CMC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示,在低浓度下,CMC水溶液表现出近牛顿流体行为;在高浓度下表现出假塑性流体行为;当浓度增大时,溶液的粘度毫无例外的也在增大。随着pH值的降低,表观粘度先下降后上升。随着K+的加入,CMC水溶液的粘度降低,但变化程度并不明显;随着Ca2+的引入,CMC水溶液的粘度降低。(3)取代度和粘度不同的CMC,会对其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分别利用原子吸收仪和电导率实验测定不同种类的CMC添加到葡萄酒酒样中,酒样中K+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率,比较不同种类的CMC对红酒酒石的稳定数据,评价添加剂对红酒酒石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CMC对葡萄酒中的酒石具有不同的稳定效果。其中相同取代度下,CMC样品的粘度越大,电导值变化率越大,CMC对酒石的稳定性降低。粘度相同,随着CMC取代度的增加,酒样的电导率变化率降低,说明高取代度的CMC对葡萄酒酒石的稳定性提高。在此基础上,将CMC与其他两种常用酿酒添加剂(偏酒石酸和酵母甘露糖蛋白)进行酒石稳定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从稳定酒石效果与成本上来看,羧甲基纤维素钠是性价比最高的使用添加剂。(4)为避免葡萄酒中的多酚和其他形式的胶体材料组分等因素的对CMC酒石稳定效果的干扰,选用模拟酒替代葡萄酒进行实验。利用原子吸收仪和电导率实验测定不同种类的CMC添加后到酒样后,酒样中K+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率,评价添加剂对模拟酒酒石KHT的抑制效果。通过扫描电镜(SEM)技术表征酒石酸氢钾(KHT)晶体形态,研究表明,CMC在模拟酒中对酒石酸氢钾的作用效果与在赤霞珠红葡萄酒中一致。

杨辉,杨文英,王正宇,唐压,徐倩儒,贾烨[4](2016)在《枣酒的澄清及酒体稳定性与电导率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准确的判断枣酒贮藏稳定性,探讨枣酒稳定性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澄清方案、不同时间、不同季节所得枣酒的电导率及其变化进行了测定,讨论了温度、酸度、总糖和pH值对枣酒浑浊沉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枣酒的澄清效果最佳;在饱和温度低于13℃时枣酒的稳定性好;枣酒pH≤3.3条件下,酒的电导率小于1 000μS/cm,酒的稳定性好,储放中不会出现浑浊和沉淀,枣酒电导率小于1 000μS/cm可作为贮藏稳定性的标准.

申远[5](2015)在《超声波对红酒理化指标影响及其机理初探》文中指出新酿葡萄酒需要一定时间的陈化才能达到最佳饮用品质,但葡萄酒的自然陈酿具有耗时长、占用空间大、过程成本高等诸多不足。鉴于此,通过高新技术来对葡萄酒进行改性从而达到加速陈化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本文主要对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电导率变化、有机酸含量和流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模拟体系,采用电子顺磁波谱技术和自由基捕获技术,对超声波是如何实现红葡萄酒改性的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这些研究为红葡萄酒超声波催陈技术的早日工业化、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揭示超声波催熟酒类的自由基反应机理。通过以上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超声波处理功率、频率、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可以对红葡萄酒的总酚含量和电导率产生显着性影响,对pH值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着影响。与未处理样品相比,经超声波处理酒样的CIE Lab色彩空间值变化显着,L*、a*、b*三值均向着消费者所偏好方向变化,某些处理下样品的色彩改变度达到了能用肉眼分辨区别的程度。通过对PCA分析,发现经超声波处理和未经超声波处理酒样分组明显,超声波频率变化主要会导致红酒酚类物质含量发生改变而超声波处理时间变化则会主要会导致酒样电导率值发生变化。2.超声处理红葡萄酒后,酒样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显着变化(下降),其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呈高度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70 x+ 38.806(R2=0.9007,F=172.372,p<0.01);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亦呈一定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592 x+37.357(R2=0.4970,F=18.773,p<0.05).根据试验结果:超声处理导致红葡萄酒抗氧化活性下降,主要是由于超声处理导致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的降低所造成的。3.对超声处理过程中酒样电导率进行实时采集:超声波处理能对红酒电导率值产生显着影响。超声波频率越高,处理后酒样电导率值越高,频率较低时处理过程中电导率曲线波动(噪声)较大;超声波功率越高,处理之后酒样电导率值越高;随着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延长,酒样电导率呈现先上升后基本稳定的趋势;处理温度越高,酒样起始电导率越高,而在处理毕,冷却到同一温度时,处理温度越高的样品电导率值反而越低。4.利用电子顺磁波谱技术和自由基捕获技术研究:在自然氧化状态的红酒中存在1-羟乙基自由基,而且在超声波处理后,红酒中1-羟乙基自由基含量有所增加,证明超声波可诱导红酒产生1-羟乙基自由基。1-羟乙基自由基的产生过程与机理如下:超声波诱导水分子裂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与乙醇快速反应而最终生成了1-羟乙基自由基。结合利用模拟体系研究发现:超声波频率、功率增加、超声波时间的适当延长均能使模型酒中自由基强度增加,随着超声波处理温度的升高,自由基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在60℃时会呈现下降的趋势。5.有机酸分析:超声波处理可以显着影响红酒中乙二酸、酒石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超声波频率、功率、处理时间、处理温度改变均能显着影响以上几种有机酸在酒样中含量水平,发现超声波处理可以诱导有机酸之间的互相转化。6.超声波对红葡萄酒流变特性影响研究发现:超声波处理可以显着改变酒样中粒子粒度分布情况,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增大,酒样粒度分布区间变广,产生了粒度不同的粒子;在超声波功率变化时,未见酒样粒度分布区间受功率影响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功率可影响各个区间粒子所占比例;超声处理温度增加,酒样粒度分布区间反而减小;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延长,酒样粒度分布区间变小,向小粒度方向变化,小粒度粒子含量有所增加;另外,研究发现红葡萄酒属于胀塑性流体,超声波处理可以改变酒样流变特性常数,但不能改变其流变体类型;超声处理后酒样流变特性改变可以用幂定律函数模型和Casson函数方程模型拟合和表示,且拟合度良好。

徐梦梦[6](2014)在《脱醇过程对红酒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经脱醇工艺生产的无醇红酒,由于酒精脱除,既可避免摄入乙醇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又可一定程度上保持葡萄酒的风味与营养。但与原酒相比,脱醇过程对红酒的感官品质、理化性质及抗氧性能均产生一定影响。故本文以蒸馏脱醇后的红酒为对象,着重研究脱醇过程对红酒基本性质及乙醇含量对红酒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红酒脱醇后所产生的感官品质缺陷,对其进行澄清度和抗氧化性能的优化以及口感配方调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红酒原酒真空脱醇2.0h后,其酒精度由12.3%降至0.5%,符合国标GB15307对无醇葡萄酒的规定。通过感观品评发现:所得脱醇红酒感官品质下降,酒体雾浊,有少量沉淀产生,酒色变深,香气减弱,口感淡薄。通过理化分析发现:脱醇红酒与原酒相比,色度值由0.422增至0.796,L*值和a*值减小,b*值增大,红酒色泽变深;干浸出物含量由26.3g/L增至45.5g/L;总糖含量由1.43g/L增至2.13g/L、总酸含量由4.77g/L增至6.71g/L,红酒口感改变,酸甜不平衡;总酚含量由1719.1mg/L增至3664.5mg/L单宁含量由1438.2mg/L增至1863.5mg/L,酚类含量及在酒中状态改变;红酒电导率绝对值及电导率差值增大,酒石酸盐类物质稳定性降低;颗粒体积平均粒径由297.6nm增至992.6nm,澄清度由79.9%下降至61.9%。通过Turbiscan动态稳定性扫描发现:稳定性参数SI值增大,颗粒沉降速率增大,酒样整体稳定性降低。此外,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脱醇后酒中高级醇种类减少,含量降低,对口感和香气贡献明显的异戊醇和p-苯乙醇损失较大。2、通过对脱醇红酒的沉淀物显微镜检及特征反应试验发现,沉淀物组成复杂,为酒石酸盐结晶、缩合单宁大分子以及蛋白质与单宁或果胶等构成的混合物。乙醇含量的变化对红酒基本理化性质有一定影响:随着乙醇含量增大,红酒色度下降,色调上升,L*值增大,红色调a*值和b*值减小,酒体色泽变浅;总酚和单宁含量降低;电导率绝对值和差值减小,酒石酸盐类稳定性增强;颗粒平均粒径减小,澄清度增大;稳定性参数SI值减小,颗粒沉降速率减小,红酒整体稳定性增强。3、选用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及壳聚糖三种澄清剂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到单一作用时最佳条件分别为:添加果胶酶0.11%,20℃,作用4h,红酒澄清度达74.1%,色度为0.706;添加木瓜蛋白酶0.02%,20℃,作用5h,红酒澄清度为78.6%,色度为0.700;添加壳聚糖0.05%,20℃,作用5h,红酒澄清度79.7%,色度为0.761。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对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和壳聚糖三种澄清剂复配使用剂量进行优化,所得最佳方案为: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和壳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06%、0.02%、0.04%,脱醇红酒澄清度达85.6%。4、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三种抗氧化性能评价方法,对脱醇红酒的抗氧化性能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脱醇2.0h后,三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指标分别增至88.07%、79.53U/ml、34.58U/ml,脱醇红酒总体抗氧化性能增强。但由于经过澄清处理后,脱醇红酒又会损失部分抗氧化能力,故需加入抗氧化剂以强化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响应面优化法,以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所得抗氧化剂添加量最佳方案为:异抗坏血酸钠150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0mg/L、葡萄籽提取物50mg/L,在此条件下脱醇红酒总抗氧化能力达58.42U/ml。5、对脱醇红酒进行口感配方调整。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脱醇红酒与纯净水配比为9:1。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确定甜味剂最优添加量为:果糖6mg/mL、赤藓糖醇4mg/mL、甜味剂C6mg/mL。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杀菌条件为65℃,15min。6、对脱醇红酒进行储藏稳定性实验,结果发现:经澄清、添加抗氧化剂及口感调配的脱醇红酒在储藏期间明显具有较高稳定性。其中,在常温条件下,实验组脱醇红酒储藏6周后,澄清度仍有80.3%;L*值、a*值、b*值仅有小幅波动,色泽变化不明显;总酚含量3241.8mg/L,仍维持较强抗氧化能力;菌落总数符合国标要求;Turbiscan扫描表明体系SI值变化小,脱醇红酒产品总体稳定性较好。

邓长生[7](2011)在《超滤膜法提高雪莲养生葡萄酒稳定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用稳定性处理方法和中空纤维超滤膜法提高雪莲养生葡萄酒的稳定性;对雪莲养生葡萄酒中总黄酮和多糖的测试条件进行了研究;对处理前后酒的稳定性、14中金属元素、香气成分和抗氧化性进行了评估和对比,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新疆雪莲养生葡萄酒中的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总黄酮测定结果为1.98mg/mL,加标回收率为96.2%—102.5%,RSD为0.972%;多糖含量为0.540mg/mL,加标回收率为95.3%—105.1%,RSD为1.86%。方法结果可靠,重现性好。(2)对影响雪莲养生葡萄酒不稳定的因素进行了定性研究;将雪莲养生葡萄酒进行稳定性处理,并用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对其进行过滤。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的最佳膜工艺是:膜操作压力为0.20MPa,膜截留分子量为30KDa-50KDa,稳定性处理方式为冷处理。运用该工艺时,总黄酮保留率为80.3%,膜通量为7.52L/m2·h;稳定性处理后的养生葡萄酒饱和温度为12.3℃,7天冷热强化时浊度保持3NTU,其他各项理化指标符合要求。(3)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用ICP-AES法测定了膜工艺处理前后雪莲养生葡萄酒中1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雪莲养生葡萄酒中K的含量最高,含量为708.7μg/mL,其次为Na、Mg、Ca;经处理后,酒中Fe、Cu的含量明显降低,人体所需其它微量元素如Zn、Se含量变化不明显。(4)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雪莲养生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GC-MS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并比较了膜工艺处理前后雪莲养生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雪莲养生葡萄酒在膜工艺处理前后检测出的香气化合物分别为16种和17种,均以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经稳定处理后,雪莲养生葡萄酒生成了新的香气成分。(5)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Feton体系、过氧化氢体系及还原体系对膜工艺处理前后雪莲养生葡萄酒的抗氧化性进行评价,并与V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膜工艺处理前后的雪莲养生葡萄酒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处理后的雪莲养生葡萄酒抗氧化性略低于处理前。

吕振荣,王君勇[8](2008)在《电导率法检验葡萄酒的冷稳定性》文中指出通过对同一葡萄酒样品在添加过量的酒石酸氢钾前后"温度-电导率"曲线的比较,找出葡萄酒中酒石酸氢钾饱和时所对应的最高温度——"临界温度",这是确定葡萄酒冷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临界温度"低于15℃的干红葡萄酒和低于12℃的干白葡萄酒在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是稳定的。

罗莉萍[9](2008)在《中国白酒的电导率及与品质控制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对乙醇浓度、存放时间、温度以及酸和酯等因素对白酒溶液的电导率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增大,其电导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同时酒的存放时间、温度以及酸和酯也对白酒的电导率产生显着影响,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和现象的认识,为以电导率作为白酒生产工艺和品质控制的技术参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刘涛,张军,闫军,邢凯[10](2008)在《红葡萄酒新冷冻方式的探讨》文中提出红葡萄酒是通过浸渍发酵工艺进行酿造,酒中大量的胶体物质、酒石酸盐类物质及多酚类物质,直接影响了红葡萄酒的稳定性,是全球葡萄酒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对红葡萄酒的冷冻处理原理、作用、工艺、方式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种连续快速冷冻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自动性程度高、冷冻合格率高等特点。

二、论葡萄酒的电导率和临界饱和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葡萄酒的电导率和临界饱和温度(论文提纲范文)

(1)脉冲电场杀灭醋酸菌及钝化其关键产酸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葡萄酒生产中常见有害微生物—醋酸菌
        1.2.1 醋酸菌的发生
        1.2.2 醋酸菌的产酸机理
        1.2.3 葡萄酒生产中醋酸菌和葡萄酒挥发酸度的常规控制策略
    1.3 脉冲电场简介
    1.4 脉冲电场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
        1.4.1 脉冲电场灭活微生物的机理
        1.4.2 脉冲电场灭活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1.4.3 脉冲电场对微生物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1.5 脉冲电场对酶的影响
    1.6 研究背景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脉冲电场对醋酸菌的灭活效果及动力学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醋酸菌活化和种子的制备
        2.3.2 无菌葡萄汁和葡萄酒的制备
        2.3.3 菌悬液的制备
        2.3.4 PEF处理系统
        2.3.5 PEF灭菌效果计算
        2.3.6 PEF处理实验设计
        2.3.7 PEF对醋酸菌的灭活动力学研究
        2.3.8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EF电场强度和脉冲处理时间对醋酸菌灭活效果的影响
        2.4.2 初始处理温度对PEF杀灭醋酸菌的影响
        2.4.3 处理介质对PEF杀灭醋酸菌的影响
        2.4.4 不同生长期对PEF杀灭醋酸菌的影响
        2.4.5 PEF对醋酸菌的灭活动力学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乙醇诱发醋酸菌对脉冲电场抗性改变的机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醋酸菌的培养及生长动力学测定
        3.3.2 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分析
        3.3.3 膜脂的构象分析
        3.3.4 细胞膜流动性测定
        3.3.5 醋酸菌的PEF抗性分析
        3.3.6 醋酸菌细胞表面和形态分析
        3.3.7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乙醇对醋酸菌生长的影响
        3.4.2 乙醇对醋酸菌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4.3 乙醇对醋酸菌膜脂构象的影响
        3.4.4 乙醇对醋酸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3.4.5 乙醇对醋酸菌的PEF抗性的影响
        3.4.6 乙醇对PEF灭活醋酸菌动力学的影响
        3.4.7 醋酸菌的形态变化
        3.4.8 乙醇引发醋酸菌对PEF抗性改变的机制探讨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脉冲电场对醋酸菌细胞膜和胞内酶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菌体样品的制备
        4.3.2 PEF处理
        4.3.3 电导率的测定
        4.3.4 胞内核酸和蛋白质泄漏含量的测定
        4.3.5 细胞膜流动性测定
        4.3.6 膜脂结构分析
        4.3.7 细胞表面和形态分析
        4.3.8 细胞PI/CFDA荧光标记与流式细胞仪分析
        4.3.9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PEF处理对醋酸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4.4.2 PEF处理对醋酸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4.4.3 PEF处理对醋酸菌膜脂结构的影响
        4.4.4 PEF处理对醋酸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4.4.5 PEF处理后醋酸菌表面和形态变化
        4.4.6 PEF处理对醋酸菌胞内酶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脉冲电场对醋酸菌乙醇脱氢酶活性与结构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菌体样品和酶液的制备
        5.3.2 PEF处理
        5.3.3 醋酸菌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测定
        5.3.4 ADH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
        5.3.5 ADH圆二色谱测定
        5.3.6 ADH内源荧光测定
        5.3.7 ADH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5.3.8 ADH的SDS-PAGE电泳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PEF处理对醋酸菌ADH活性的影响
        5.4.2 PEF对ADH结构影响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5.4.3 PEF对ADH结构影响的圆二色谱分析
        5.4.4 PEF对ADH结构影响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5.4.5 PEF对ADH结构影响的荧光光谱分析
        5.4.6 SDS-PAGE电泳分析PEF对ADH结构的影响
        5.4.7 PEF处理钝化醋酸菌ADH活性的机制探讨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葡萄汁的脉冲电场预处理对葡萄酒挥发酸控制效果初探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试剂
        6.2.3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葡萄汁的制备
        6.3.2 PEF处理和酒精发酵
        6.3.3 葡萄汁相关指标测定
        6.3.4 葡萄酒相关指标测定
        6.3.5 数据统计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PEF预处理对葡萄汁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6.4.2 PEF预处理对发酵动力学的影响
        6.4.3 PEF预处理对葡萄酒挥发酸的影响
        6.4.4 PEF预处理对葡萄酒其他理化指标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葡萄酒冷稳定测试方法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冷稳定测试方法
    1.1 冷冻-融化法(Freeze-thawing Test)
    1.2 冷藏法(Refrigeration Test)
    1.3 电导率/微接触法(Conductivity Test/ Mini Contact Test)
    1.4 饱和温度法(Saturation Temperature,Ts)
    1.5 离子浓度积法(Concentration product,CP)
2 讨论与进展
3 结论

(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红酒酒石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红酒概况
        1.1.2 红酒不稳定性的因素
    1.2 酒石稳定的原理
    1.3 酒石稳定性评价
        1.3.1 冷处理法
        1.3.2 电导法
        1.3.3 饱和温度法
    1.4 酒石稳定方法
        1.4.1 冷处理法
        1.4.2 离子交换树脂法
        1.4.3 电渗析法
        1.4.4 使用添加剂
        1.4.4.1 偏酒石酸(MTA)
        1.4.4.2 酵母甘露糖蛋白(MP)
        1.4.4.3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主要性能参数及结构表征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CMC样品聚合度及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2.3.2 CMC样品的XRD表征
        2.3.3 CMC样品的SEM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CMC样品聚合度及粘均分子量测定结果
        2.4.2 CMC样品的XRD测试结果
        2.4.3 CMC样品的SEM测试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粘度特性分析
    3.1 实验试剂
    3.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CMC溶液浓度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粘度特性的影响
        3.3.2 pH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粘度特性的影响
        3.3.3 离子强度(K+和Ca2+)对溶液粘度特性的影响
    3.4 结果与讨论
        3.4.1 CMC溶液浓度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粘度特性的影响结果
        3.4.2 pH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粘度特性的影响结果
        3.4.3 离子强度(K+和Ca2+)对溶液粘度特性的影响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红酒酒石稳定性的影响
    4.1 实验试剂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酒石稳定性的测定
        4.3.1.1 游离K~+含量的测定
        4.3.1.2 电导率实验
        4.3.2 澄清度的测定
        4.3.3 葡萄酒理化性质的测定
        4.3.4 CMC 对葡萄酒酒石的稳定效果
        4.3.4.1 CMC 最佳浓度确定
        4.3.4.2 CMC 样品对红酒酒石稳定性及澄清度的影响
        4.3.4.3 CMC 与其他酿酒添加剂的效果对比
    4.4 结果与讨论
        4.4.1 CMC 最佳浓度确定
        4.4.2 CMC 样品对红酒酒石稳定性及澄清度的影响
        4.4.3 CMC 与其他酿酒添加剂的效果对比结果
        4.4.4 不同稳定剂下的理化性质对比
        4.4.5 酿酒添加剂稳定红酒酒石成本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酒石酸氢钾(KHT)稳定机理的研究
    5.1 实验试剂
    5.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模拟酒的配置
        5.3.2 CMC 对模拟酒中 KHT 的影响
        5.3.3 模拟酒 KHT 晶体的 SEM 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CMC 样品对模拟酒酒石酸氢钾(KHT)稳定性的影响
        5.4.2 CMC 稳定 KHT 的作用机理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枣酒的澄清及酒体稳定性与电导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菌种
    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溶液的配制
        1.3.2 枣酒酿造工艺流程[7]
        1.3.3 枣酒澄清
        1.3.4 枣酒稳定性与电导率相关性研究
        (1)饱和温度测定
        (2)总酸度、总糖度、pH与枣酒稳定性
        1.3.5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枣酒澄清及其机理
    2.2 枣酒沉淀稳定性与电导率的相关性
        2.2.1 饱和温度(Tsat)的确定
        2.2.2 不同澄清酒样的饱和温度(Tsat)确定
        2.2.3 总酸度、糖度及pH对电导率的影响
3 结论

(5)超声波对红酒理化指标影响及其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酒
        1.1.1 葡萄酒的生命和酒龄
    1.2 超声波陈化作用机理
    1.3 关于超声波催熟酒类的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文献所报道研究进展
        1.3.2 国外文献所报道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试剂、设备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设备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2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超声波处理过程设计
        2.2.4 红葡萄酒总酚含量测定方法
        2.2.5 红葡萄酒pH值的测定
        2.2.6 红葡萄酒电导率的测定
        2.2.7 红葡萄酒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2.2.8 红葡萄酒颜色指标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超声波处理频率对红葡萄酒总酚含量、电导率、pH值、可滴定酸、色值、色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3.2 超声波处理功率对红葡萄酒总酚含量、电导率、pH值、可滴定酸、色值、色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3.3 超声波处理温度对红葡萄酒总酚含量、电导率、pH值、可滴定酸、色值、色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3.4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红葡萄酒总酚含量、电导率、pH值、可滴定酸、色值、色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3.5 超声波处理因素(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超声波处理温度、超声波时间)对红葡萄酒CIE Lab值的影响
    2.4 讨论
        2.4.1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pH值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4.2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电导率的影响
        2.4.3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2.4.4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色值、色度和L*、a*、b*值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试剂、设备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设备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标准溶液配制
        3.2.2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3.2.3 红葡萄酒总黄酮含量测定
        3.2.4 红葡萄酒总酚含量测定
        3.2.5 红葡萄酒清除自由基活性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超声处理频率对红葡萄酒总酚、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
        3.3.2 超声处理功率对红葡萄酒总酚、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
        3.3.3 超声处理温度对红葡萄酒总酚、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
        3.3.4 超声处理时间对红葡萄酒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3.5 超声处理后酒样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波处理过程中红葡萄酒电导率变化规律研究
    4.1 试验材料、试剂、设备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备仪器及软件
    4.2 试验方法
        4.2.1 红葡萄酒实时电导率在线监测
        4.2.2 超声波处理过程设计
        4.2.3 超声波处理频率对红葡萄酒电导率的影响
        4.2.4 超声波处理功率对红葡萄酒电导率的影响
        4.2.5 超声波处理温度对红葡萄酒电导率的影响
        4.2.6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红葡萄酒电导率的影响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频率超声波处理过程中红葡萄酒实时电导率的变化
        4.3.2 不同功率超声波处理过程中红葡萄酒实时电导率的变化
        4.3.3 不同时长的超声波处理过程中红葡萄酒实时电导率的变化
        4.3.4 不同温度超声波处理过程中红葡萄酒实时电导率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波诱导红葡萄酒中自由基产生机理研究
    5.1 试验材料、试剂、设备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试验设备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测定参数设定
        5.2.2 红葡萄酒自然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种类鉴定
        5.2.3 超声波处理红酒是否产生自由基和所产生的自由基种类鉴定
        5.2.4 模型酒溶液的配制
        5.2.5 模型酒中各个组分与超声波诱导产生自由基的关系研究
        5.2.6 超声波处理因素对模型酒中自由基产生强度的影响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自然氧化状态下红酒中自由基种类鉴别和超声波处理诱导红酒中产生自由基种类鉴别
        5.3.2 模型酒中各个组分与超声波诱导产生自由基的关系研究
        5.3.3 超声波处理频率对模型酒中自由基产生强度的影响
        5.3.4 超声波处理功率对模型酒中自由基产生强度的影响
        5.3.5 超声波处理温度对模型酒中自由基产生强度的影响
        5.3.6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模型酒中自由基产生强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试剂、设备与仪器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试剂
        6.1.3 试验设备仪器
    6.2 试验方法
        6.2.1 流动相的配制
        6.2.2 有机酸标准液配制
        6.2.3 红葡萄酒样品超声波处理过程
        6.2.4 样品进样前前处理过程
        6.2.5 高效液相色谱仪运行条件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有机酸混合标准品标准曲线的绘制
        6.3.2 有机酸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
        6.3.3 超声波处理频率对红酒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6.3.4 超声波处理功率对红酒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6.3.5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红酒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6.3.6 超声波处理温度对红酒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超声波处理对红葡萄酒流变特性的影响
    7.1 试验材料、试剂、设备与仪器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设备仪器
    7.2 试验方法
        7.2.1 超声波处理过程设计
        7.2.2 经超声波处理和未经超声波处理红葡萄酒酒内粒径分布的测定
        7.2.3 经超声波处理和未经超声波处理红葡萄酒酒流变特性的测定
        7.2.4 幂定律(Power-law)模型
        7.2.5 Casson方程模型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超声波频率处理对红葡萄酒酒样粒径分布的影响
        7.3.2 不同超声波功率处理对红葡萄酒酒样粒径分布的影响
        7.3.3 不同超声波处理温度对红葡萄酒酒样粒径分布的影响
        7.3.4 不同超声波处理温度对红葡萄酒酒样粒径分布的影响
        7.3.5 不同频率超声波处理下红葡萄酒的流变曲线
        7.3.6 未经超声波处理酒样和不同条件超声波处理后酒样的流变类型确定及流变曲线对幂定律函数方程模型拟合
        7.3.7 未经超声波处理酒样和不同条件超声波处理后酒样的流变类型及流变曲线Casson函数方程模型拟合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脱醇过程对红酒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醇葡萄酒研究现状
        1.2.2 一般葡萄酒浑浊沉淀机理及澄清技术
        1.2.3 葡萄酒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脱醇过程对红酒基本性质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酒精度的测定
        2.2.2 干浸出物的测定
        2.2.3 总糖的测定
        2.2.4 总酸的测定
        2.2.5 pH的测定
        2.2.6 总酚的测定
        2.2.7 单宁的测定
        2.2.8 色度的测定
        2.2.9 色值的测定
        2.2.10 澄清度的测定
        2.2.11 粒径的测定
        2.2.12 电导率的测定
        2.2.13 高级醇的测定
        2.2.14 动态稳定性分析
    2.3 数据处理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脱醇过程对红酒感官特征和一般理化指标的影响
        2.4.2 脱醇过程对红酒总酚含量的影响
        2.4.3 脱醇过程对红酒单宁含量的影响
        2.4.4 脱醇过程对红酒色泽的影响
        2.4.5 脱醇过程对红酒澄清度的影响
        2.4.6 脱醇过程对红酒粒径的影响
        2.4.7 脱醇过程对红酒稳定动力学参数和沉降速率的影响
        2.4.8 脱醇过程对红酒电导率的影响
        2.4.9 脱醇过程对红酒高级醇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脱醇过程对红酒澄清度影响的机理研究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馏出酒精液的梯度回添
        3.2.2 澄清度的测定
        3.2.3 色度的测定
        3.2.4 色值的测定
        3.2.5 总酚的测定
        3.2.6 单宁的测定
        3.2.7 果胶的测定
        3.2.8 蛋白质的测定
        3.2.9 沉淀物的特征反应鉴定
        3.2.10 电导率的测定
        3.2.11 粒径的测定
        3.2.12 脱醇红酒的澄清优化设计
    3.3 数据处理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沉淀物镜检及特征反应试验结果分析
        3.4.2 乙醇含量对脱醇红酒总酚和单宁的影响
        3.4.3 乙醇含量对脱醇红酒色泽的影响
        3.4.4 乙醇含量对脱醇红酒澄清度和粒径的影响
        3.4.5 乙醇含量对脱醇红酒稳定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3.4.6 乙醇含量对脱醇红酒酒石稳定性的影响
        3.4.7 不同澄清剂对脱醇红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3.4.8 复合澄清剂对脱醇红酒的澄清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脱醇过程对红酒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
        4.2.2 脱醇过程对红酒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2.3 不同抗氧化剂对脱醇红酒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2.4 抗氧化剂复配使用对脱醇红酒抗氧化性能的改善
    4.3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脱醇过程对红酒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4.2 单一抗氧化剂对脱醇红酒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4.3 抗氧化剂复配对脱醇红酒抗氧化性能的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脱醇红酒的口感配方及杀菌工艺研究
    5.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脱醇红酒加工工艺流程
        5.2.2 操作要点
        5.2.3 脱醇红酒感官评价表
        5.2.4 脱醇红酒口感配方研究
        5.2.5 杀菌工艺研究
    5.3 数据处理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酒水配比的确定
        5.4.2 甜味剂添加量的确定
        5.4.3 杀菌条件的确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脱醇红酒的储存稳定性研究
    6.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6.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6.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用于储藏稳定性研究的脱醇红酒样品的制备
        6.2.2 澄清度和色值的测定
        6.2.3 干浸出物的测定
        6.2.4 总酚的测定
        6.2.5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6.2.6 动态稳定性分析
        6.2.7 菌落总数的测定
    6.3 数据处理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脱醇红酒储藏期内澄清度的变化
        6.4.2 脱醇红酒储藏期内色值的变化
        6.4.3 脱醇红酒储藏期内干浸出物含量的变化
        6.4.4 脱醇红酒储藏期内总酚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6.4.5 脱醇红酒储藏期内细菌总数的变化
        6.4.6 脱醇红酒储藏期内稳定动力学参数和沉降情况的变化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超滤膜法提高雪莲养生葡萄酒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新疆雪莲养生葡萄酒
        1.1 天山雪莲花
        1.2 雪莲养生葡萄酒的介绍
    2 造成葡萄酒的不稳定的因素
        2.1 酒石不稳定
        2.2 金属元素“破败病”
        2.3 蛋白质与多酚不稳定
        2.4 其他不稳定因素
    3 葡萄酒稳定性处理方法
        3.1 葡萄酒的热处理
        3.1.1 蛋白质的凝絮沉淀
        3.1.2 去除铜离子
        3.1.3 形成保护性胶体
        3.1.4 防止结晶沉淀
        3.1.5 杀菌和破坏氧化酶
        3.2 葡萄酒的冷处理
        3.2.1 加速酒石沉淀
        3.2.2 改善感官质量
        3.2.3 增强稳定性
        3.2.4 减少微生物
    4 传统葡萄酒澄清技术
        4.1 明胶澄清法
        4.2 果胶酶澄清法
        4.3 皂土澄清法
        4.4 壳聚糖澄清法
    5 膜法澄清技术在酒类生产中的应用
        5.1 膜分离技术的机理及分类
        5.2 膜过滤方式
        5.2.1 静态过滤(Dead-end filtration)
        5.2.2 错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
        5.3 应用膜法澄清技术的优点
    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雪莲养生葡萄酒中总黄酮及多糖含量的测定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测定总黄酮的实验方法
        1.2.1 标准溶液的制备及样品的处理
        1.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1.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4 样品的测定及精密度
        1.2.5 加标回收实验
        1.3 测定多糖的实验方法
        1.3.1 标准溶液的制备及样品的处理
        1.3.2 测定波长的选择
        1.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1.3.4 样品溶液的测定及精密度
        1.3.5 加标回收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定总黄酮时酒样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2.2 显色时间的影响
        2.2.1 测定总黄酮的显色时间
        2.2.2 测定多糖的显色时间
        2.3 显色温度的影响
        2.3.1 测定总黄酮的显色温度
        2.3.2 测定多糖的显色温度
        2.4 试剂浓度的影响
        2.4.1 亚硝酸钠溶液浓度
        2.4.2 硝酸铝溶液浓度
        2.4.3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3 结论
第三章 提高雪莲养生葡萄酒稳定性的研究
    第一节 影响雪莲养生葡萄酒稳定性因素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试剂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酒石沉淀
        1.2.2 铁破败
        1.2.3 铜破败
        1.2.4 蛋白质破败
        1.2.5 色素沉淀
        2 结果分析
        2.1 饱和温度
        2.1 其他沉淀因素
        3 结论
    第二节 提高雪莲养生葡萄酒稳定性的膜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材料
        1.1.2 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超滤工艺流程
        1.3.2 葡萄酒的稳定性处理
        1.3.3 膜过滤
        1.3.4 总黄酮保留率的测定
        1.3.5 膜通量的计算
        1.3.6 其他理化指标的测定
        1.3.7 膜清洗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试验
        2.2 双指标的综合优化
        2.3 影响总黄酮量保留率因素的方差分析
        2.4 最优条件的验证及稳定性考查
        2.4.1 理化指标
        2.4.2 稳定性的考察
        2.4.3 膜清洗结果
        3 结论
第四章 超滤膜法稳定雪莲养生葡萄酒前后14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设备
        1.1.2 仪器
        1.2 原料与试剂
        1.3 仪器工作条件
        1.4 校准曲线
        1.5 样品消解
        1.6 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元素分析线的选择及相关系数
        2.2 样品测定结果
        2.3 检出限与精密度
        2.4 回收率测定
        2.5 结论
        2.5.1 元素含量分析
        2.5.2 元素含量变化
第五章 超滤膜法稳定雪莲养生葡萄酒前后香气成分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1.2.1 香气物质的提取
        1.2.2 GC-MS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醇类化合物
        2.2 脂类化合物
        2.3 酸类化合物
        2.4 酮类化合物
        2.5 其他化合物
    3 结论
第六章 雪莲养生葡萄酒体外抗氧化研究
    1 实验与材料
        1.1 原料、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试液的配制
        1.2.2 抗氧化性试验
    2 结果分析
        2.1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_2-·)
        2.2 清除 H_20_2
        2.3 清除羟基自由基(·OH)
        2.4 还原能力的测定
    3 结论
第七章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电导率法检验葡萄酒的冷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葡萄酒样品
        1.1.2 试剂
        1.1.3 检验器材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温度-电导率”曲线
    2.2 临界温度的确定
3 小结

(9)中国白酒的电导率及与品质控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不同乙醇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2.2 基酒和酸、酯的电导率测量
        2.2.1 基酒的电导率的测量
        2.2.2 白酒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电导率的测量
    2.3 商品白酒电导率的测量
    2.4 温度对白酒电导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白酒存放时间与电导率变化
    3.2 温度与电导率变化
    3.3 白酒生产用水的电导率监测
    3.4 白酒电导率与酒的品味

四、论葡萄酒的电导率和临界饱和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 [1]脉冲电场杀灭醋酸菌及钝化其关键产酸酶机制研究[D]. 牛德宝.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葡萄酒冷稳定测试方法及研究进展[J]. 李秀秀,夏广丽.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02)
  • [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红酒酒石稳定性的研究[D]. 侯瑞婷. 烟台大学, 2019(09)
  • [4]枣酒的澄清及酒体稳定性与电导率相关性研究[J]. 杨辉,杨文英,王正宇,唐压,徐倩儒,贾烨.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5]超声波对红酒理化指标影响及其机理初探[D]. 申远.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3)
  • [6]脱醇过程对红酒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 徐梦梦. 浙江工商大学, 2014(08)
  • [7]超滤膜法提高雪莲养生葡萄酒稳定性的研究[D]. 邓长生. 新疆大学, 2011(11)
  • [8]电导率法检验葡萄酒的冷稳定性[J]. 吕振荣,王君勇.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06)
  • [9]中国白酒的电导率及与品质控制的关系[J]. 罗莉萍. 中国酿造, 2008(20)
  • [10]红葡萄酒新冷冻方式的探讨[J]. 刘涛,张军,闫军,邢凯. 酿酒, 2008(05)

标签:;  ;  ;  ;  

论葡萄酒的电导率和临界饱和温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