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经济时代的新质量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岚[1](2019)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服务经济时代呼唤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能够培养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还不能胜任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相关工作,学术界关于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因此,面对服务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培养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解决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通过探寻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三个关键要素探索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出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子问题:第一,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什么?第二,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是什么?第三,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有哪些?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概念与研究框架中,首先界定了服务、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等核心概念,明确了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点和分类,诠释了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于此,对服务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与指导意义进行阐释,构建出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框架。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中,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宏观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层面和微观的现代服务业用人单位层面,深入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参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构建出以服务知识为基础、以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服务情感为关键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三维目标体系。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内容研究中,从服务知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情感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内容。在服务知识的分析中,确定了专业知识是服务知识的主要内容,课程是服务知识的重要载体,并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对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内容、组织方式、评价等要素进行了审视。在服务能力的分析中,通过构建3I型服务能力模型,对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创新服务能力、信息化服务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剖析。在服务情感的分析中,根据现代服务业特点和情绪劳动内涵,确定了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对顾客的关怀品质是服务情感的关键内容,并对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关怀品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中,根据服务体验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确定了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服务业工作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和生产方式的标准化程度,以及基于现代学徒制进行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以及现代学徒制对于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知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情感形成的促进作用。此外,运用案例研究法,选取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深度嵌入工作岗位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两种现代学徒制实践形式进行了案例分析。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中,提出了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三个关键要素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包括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知识、能力、情感为核心优化设置人才培养内容,以现代学徒制为支撑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而培养出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推动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创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高佳[2](2016)在《当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体系架构与实施策略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其中的“绿色消费自觉”为经济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指导,也反映出国家在当代知识经济环境下对青少年经济素养提出的新的要求。三十余年高速的经济发展把我国带入了有史以来最具活力的繁荣期: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如此高速的经济发展,国人的经济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同时以“如何处理人与金钱的关系”为核心的经济素养问题日益显现。作为消费者,各种不理性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随处可见;作为生产经营者,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过度生产、以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为代价的食品安全等问题暴露出国人的经济素养危机,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长期受“重义轻利、德本财末”儒家思想影响,导致个体经济知识匮乏,经济品质缺失,经济素养教育迫在眉睫。伴随当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经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对中小学生的经济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素养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知识层面,不仅要强调显性经济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隐性经济知识的影响;管理层面,传统的经济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对金钱的管理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概念被拓展到对知识的管理、时间的管理以及个人信用的管理等方面;创新层面,体现在改变以往经济素养教育机械化和教条化的教育形式,应关注信息技术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解构,强调对话,使创新精神融入到整个经济素养教育过程之中。美国经济素养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建的培养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丰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和总结,为论文创新奠定基础;运用比较研究法对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素养教育以及不同教育主体实施的经济素养教育展开全方位比较分析;以“全球视野,本土行动”为出发点,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素养教育提供改进建议;运用历史分析法对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发展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探索其整体图景;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以搭建高效的经济素养教育平台。论文主体部分共五章,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梳理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时代背景,为分析当代美国经济素养教育提供历史背景。美国经济素养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过长时间的沉寂,也有过激进的教育运动。其缘起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素养教育纳入课程存在争议、经济素养教育融合于社会科课程、工商业界涉足经济素养课程设置;发展阶段表现为:教育组织发展壮大、课程资源不断拓展、教育起始阶段下移;规范化阶段表现为:教育立法频繁出台、教育内容系统连贯、教师培训形式多样。无论其处于漩涡之中,还是繁荣发展,都是发展历程中抹不去的印记,更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基点。经济素养教育在美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从文化层面看,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提升国际竞争力、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诠释了经济素养教育的文化内涵;从经济层面看,美国社会的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成为美国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从政治层面看,重视个体的经济权力、关注国民的公民教育、追求联邦政府工作的高效率等体现了美国政府职能与对个体权利重视的有效互动。其次,剖析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体系架构及其实施策略。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使美国经济素养教育愈发成熟,为其体系的架构创造了条件。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中观层面的目标结构、微观层面的内容统整为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构建了发展蓝图。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发起的教育立法和标准化运动成为经济素养教育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落实的根本保证,也是经济素养教育内容统整的指导原则。同时,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发起的经济素养教育实践与经济素养教育体系架构相得益彰。学校教育利用其制度化优势从课程模式变迁、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学生活动等方面践行着经济素养教育主阵地的身份;家庭成员借助代际关系促进个体经济社会化、利用零用钱培养个体金钱管理能力、塑造理性经济行为和经济品质等手段进行的经济素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社会机构通过搭建协作平台、拓展课程资源、提升经济素养教育理论水平等途径促进学校和家庭经济素养教育协调发展。最后,对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进行总结。教育立法、师资培训和金融市场服务是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其发展,如经济素养教育内容滞后、师资流失严重、学生基础薄弱导致经济素养教育成效欠佳等,这些问题的良好解决会推动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尽管中美两国在教育文化和历史传统上存在较大差异,但经济素养教育的发展有其共同规律。对比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我国存在经济素养教育理念落后、经济行为引导错位、经济素养教育体系缺乏互动等问题。结合美国的经验,我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重塑经济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凸显家庭经济素养教育资源优势。
何哲[3](2013)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一种新的质量观及评估维度》文中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业的服务转型和升级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传统制造时代,传统的质量观重视产品的性能、形态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而在服务型制造时代,产品更重视对顾客需求的满意,这就要求提出新的质量观来对产品服务系统的质量进行测度和衡量。文章从传统的质量观出发,结合服务型制造的理念,提出了服务型制造时代下新的产品质量观。并提出在新的质量观下质量评价的基本维度。
王贵宝,黄洪钟,杨建平[4](2009)在《CALS战略管理思想与基于过程的新质量观(续)》文中指出4 CALS与装备新质量观随着技术与经济的发展,产品质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如今,质量概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传统的产品技术质量的竞争手段已显出其局限性,全过程、全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不断的深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
王新平,万威武,苏秦[5](2008)在《网络经济时代“新质量”应具备的特征》文中提出文章讨论了传统质量概念从"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再到"满意性质量"的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对质量提出的九大新要求。基于此,给出了网络经济条件下"新质量"应具备的六大特征。
刘志刚[6](2006)在《新经济时代经济报道探析》文中提出以网络技术和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成长正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基本特征,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新经济时代,对当前的经济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题材,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社会转型、干预社会生活特别是宏观调控的舆论引导方面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媒介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用过去的思路和方式去做经济报道已经不可能满足人们对媒介的要求和生活的需要。今天的经济报道关注的是以前没有的网络时代、知识经济,现实要求我们要对经济报道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当前经济报道存在问题的措施。新经济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要用创新思维和机制改进当前经济报道。要以开放的媒介观、专业的媒介观、服务受众的媒介观去做好当前的经济报道,并把这些创新机制体系化和制度化。对于新经济时代的新闻从业者,要用创新的思维去做好当前的经济报道必须有:知识本位意识、开放意识和全球观念、终身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人文关怀意识、平民视角、精品意识、受众意识和信息整合意识、机制优化意识、市场化运作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
刘心廉[7](2006)在《确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面对的三股力量和三个着力点》文中认为目前,在我国确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正面临着来自高等学校内部的动力、来自外部的压力以及固守落后理念的阻力。确立新的质量观是思想领域中的一场变革,需要明确、坚定变革的理论指导,抓住变革的切入点和变革的支撑点,促进变革的实现,深化教育教学领域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张小可[8](2004)在《开放大学与现代远程教育之关系再认识——兼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名称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内在关系,着重以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和英国开放大学的实践为分析对象,阐述了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本质特征即开放性,认为只有全方位的开放,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新兴的教育模式才会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才会体现出她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才会在社会发展中显示出她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名称所导致的实践中的盲点,及其应具有的符合其本质特征的名称。
罗书强[9](2003)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化制造模式已经成为制造系统模式的发展趋势。面对顾客需求驱动的全球市场,网络化制造模式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以顾客满意的产品占领市场,就必须以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适应网络化制造模式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本文以提高网络化制造模式企业各级质量管理决策者的决策效率,使网络化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目的,对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基于数据仓库的质量决策支持系统的解决方案来支持决策者对质量问题进行快速的分析决策,并对该方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质量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包括质量管理思想的革新,顾客对质量期望越来越高,新生产制造模式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在新挑战面前,网络化模式制造企业建立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持的质量决策支持系统成为必然趋势。然后详细论述了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发展情况、应用领域、近期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景。以现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为指导,本文从市场、顾客、企业员工、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科学技术、持续改进、产品形成过程、现场管理等角度研究了现代质量管理的管理思想,总结出现代质量管理必须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驱动源,以人为本,以培训为条件,以企业文化为灵魂,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以科技为依托,以持续改进为途径,以产品形成过程为对象,以现场管理为重点等质量管理思想。先进的生产制造模式层出不穷,本文以网络化制造模式为载体,研究了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质量管理。通过对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管理方式、质量管理对象及质量管理重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就是对质量信息的高效管理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质量信息类型包括市场质量信息、产品质量特性结构信息、成员企业质量信息、质量任务信息、质量任务与成员企业的映射信息、质量任务完成信息、质量指令信息和各种实物的信息及它们在网络制造企业成员间流动情况信息。网络化制造模式企业的质量信息种类和信息量的激增,以及信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网络化制造企业的质量决策难度增大,高层质量管理人员很难就其关心的有关质量问题快速作出决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将决策支持系统(DSS)、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技术综合运用到网络化制造模式企业的质量管理中,构造基于数据仓库的质量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的解决方<WP=6>案,为有关质量管理决策者快速的对有关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决策提供支持。然后就该模型的体系结构、功能结构和支撑系统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数据仓库作为决策支持系统中分析工具联机分析处理的统一的数据平台,使现行操作型系统中的数据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整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提高系统的集成性和有效性。本论文针对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数据组织方式和数据建模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重点研究了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超立方体模型、星型模型、雪花模型和星型雪花模型,并提出通过事实表和维表来实现超立方体模型和星型模型、雪花模型的转换方法。然后研究了联机分析处理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前端展现方式.为了验证理论研究成果的可行性,需要开发原型系统来支持。本文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及SQL Server 2000 Analysis Services 分析服务器为数据管理平台,以Power builder 8.0作为开发工具,以某工程机械股份公司为网络化制造企业模拟模型,开发基于数据仓库的网络化质量决策支持系统原型系统,用以证明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快速的为决策者提供支持。
周环[10](2003)在《论普通高中教学研究质量管理》文中提出教学研究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普通高中教学研究为研究对象,就教学研究质量管理的内涵、意义、教学研究的新质量观,及其全员、全面、全程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展示了作者个人的探索与思考。 正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对“教学研究”、“质量管理”、“普通中学教学研究质量管理”等概念进行界定,对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第二部分:论述普通高中教学研究质量要上新台阶,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术观、人才观和效益观。普通高中教学研究的新质量观,应是新学术观、新人才观、新效益观三者的合金。 第三部分:从“树立教研意识,营造学术氛围”、“转换管理机制,激发教研热情”、“承认教师差别,进行分类指导”三方面,并结合自己从事教研的体会来论述教学研究的全员管理。 第四部分:在第三章全员管理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普通高中教学研究的内容,从研究内容出发,论述了教学研究的全面管理。 第五部分:从“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方面论述教学研究的全程管理。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在于阐明教学研究的新质量观,实践价值在于应用学校管理学原理,通过质量管理来规范普通高中的教学研究。
二、网络经济时代的新质量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经济时代的新质量观(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价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概念与研究框架 |
第一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概念界定 |
一、服务 |
二、服务业 |
三、现代服务业 |
四、高技能人才 |
五、人才培养模式 |
第二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一、服务学的理论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
三、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框架 |
第三章 需求导向下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
一、宏观层面:现代服务业产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
二、微观层面:现代服务业用人单位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
第二节 基于现代服务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三维目标构建 |
一、服务知识: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基础 |
二、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核心 |
三、服务情感: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关键 |
第四章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内容研究 |
第一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知识培养 |
一、课程作为服务知识载体的重要性 |
二、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困境审视 |
第二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能力培养 |
一、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3I型服务能力模型构建 |
二、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能力培养问题剖析 |
第三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情感培养 |
一、情绪劳动的内涵 |
二、关怀品质是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情感培养的关键 |
三、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关怀品质缺失的现实表征 |
第五章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
第一节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
一、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
二、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的弊端及其对新方式的需求 |
三、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重要方式 |
第二节 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对服务知识、能力、情感形成的促进作用 |
一、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 |
二、现代学徒制对服务知识、能力、情感形成的促进作用 |
第三节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方式的实践——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 |
一、深度嵌入工作岗位的实践——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案例 |
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实践——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案例 |
第六章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
第一节 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设置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 |
一、正确定位:追踪现代服务业特点和趋势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
二、建立维度:采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矩阵建立培养目标维度 |
三、精准设置: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
四、优化调整: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机制 |
第二节 以服务知识、能力、情感为核心优化设置人才培养内容 |
一、提高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质量 |
二、提升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核心服务能力 |
三、加强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关怀品质培养 |
第三节 以现代学徒制为支撑完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方式 |
一、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制度设计 |
二、建立更加稳定和协调的师徒关系 |
三、加快制定现代学徒制的学徒框架 |
四、对现代学徒制效果实施评价反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当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体系架构与实施策略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一) 我国国民经济素养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
(二)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经济素养教育新内涵 |
(三) 美国经济素养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
二. 研究价值 |
(一) 理论价值 |
(二) 现实价值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一) 素养 |
(二) 经济素养 |
(三) 经济素养教育 |
四. 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与不足 |
(二) 国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
五.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比较研究法 |
(三) 历史分析法 |
(四) 因素分析法 |
第一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历史发展 |
第一节 经济素养教育的缘起阶段 |
一. 经济素养教育纳入课程存在争议 |
二. 经济素养教育融合于社会科课程 |
三. 工商业界涉足经济素养课程设置 |
第二节 经济素养教育的发展阶段 |
一. 经济素养教育组织发展壮大 |
二. 经济素养教育课程资源不断拓展 |
三. 经济素养教育起始阶段开始下移 |
第三节 经济素养教育的规范化阶段 |
一. 经济素养教育立法频繁出台 |
二. 经济素养教育内容系统连贯 |
三. 经济素养教师培训形式多样 |
第二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时代背景 |
第一节 经济素养教育的知识经济背景 |
一. 知识经济内涵 |
二. 知识经济特征 |
三. 知识经济对中小学生经济素养的新要求 |
第二节 重视教育和创新的文化背景 |
一. 实用主义的哲学背景 |
二. 教育提升竞争力的文化背景 |
三. 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背景 |
第三节 追求质量和效率的经济背景 |
一. 危机意识是美国经济前行的动力 |
二. 质量意识是美国经济生存的根本 |
三. 效率意识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保障 |
第四节 关注个人权利与政府职能的政治背景 |
一. 重视个体的经济权力 |
二. 关注国民的公民教育 |
三. 追求联邦政府工作的高效率 |
第三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体系架构 |
第一节 经济素养教育顶层设计 |
一. 《卓越经济教育规划》设计经济素养教育实施蓝图 |
二. 经济素养教育立法提供经费和制度保障 |
三. 政府推进经济素养教育标准化 |
第二节 经济素养教育目标体系结构 |
一. 知识目标:培养经济理解力 |
二. 能力目标:提升经济决策与经营能力 |
三. 态度目标:蕴育经济智慧与市场竞争价值观 |
第三节 经济素养教育内容统整 |
一. 经济素养教育主要内容 |
二. 经济素养教育内容选择依据 |
三. 经济素养教育内容组织原则 |
第四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实施与评价 |
第一节 学校经济素养教育发展动力 |
一. 课程模式变迁与经济素养教育结构转变 |
二.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教师角色转变 |
三. 校本学生活动拓展经济素养教育空间 |
第二节 家庭经济素养教育运行模式 |
一. 借助代际关系促进个体经济社会化 |
二. 利用零用钱培养个体金钱管理能力 |
三. 塑造理性经济行为和经济品质 |
第三节 社会经济素养教育的实践张力 |
一. 经济素养教育组织搭建协作平台 |
二. 金融机构拓展经济素养教育课程资源 |
三. 高等院校提升经济素养教育理论水平 |
第四节 经济素养教育实施效果评估 |
一. 经济素养教育评估项目 |
二. 经济素养教育评估结论 |
三. 评估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
第五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经验 |
一. 教育立法是经济素养教育实施的保障 |
二. 师资培训是经济素养教育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
三. 金融市场为经济素养教育提供良性的生态系统 |
四. 存在的问题是美国经济素养教育发展的生长点 |
第二节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启示 |
一. 我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问题审视 |
二. 我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路径优化 |
结语 |
附录1 《卓越经济教育规划》法案概要 |
附录2 《全美自愿性经济学内容标准》内容概要 |
附录3 HM社会科教科书中经济学的范围与序列 |
附录4-1 TEL测试内容 |
附录4-2 TEL测试结果 |
附录4-3 李克特量表—TEL测试结果的再评价 |
附录5 美国主要经济素养教育组织 |
附录6 美国青少年经济素养调研概况 |
附录7 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素养教的进程表 |
附录8 人教社《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经济素养教育内容 |
附录9 5-18儿童情感发展与经济素养关系表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一种新的质量观及评估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服务经济下制造业的转型与服务型制造 |
二、传统的质量观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面临的挑战 |
(一) 传统的质量观———实物产品满足并保持其形态、功能或性质的能力 |
(二) 传统质量观在服务经济时代遇到的挑战 |
1. 缺乏对客户真正需求满足的度量。 |
2. 缺乏对全寿命周期质量的考虑。 |
3. 缺乏对人的因素的考虑。 |
三、服务型制造模式下面向客户需求的新质量观 |
(一) 新的质量观———最满足客户心理需求和最适合客户全周期使用的就是质量最好的 |
首先, 新的质量观应该反映出产品服务系统的价值导向特性。 |
其次, 新的质量观应该反映出产品服务系统中全生命周期的因素。 |
最后, 新的质量观应该反映出人在产品服务系统中的作用。 |
(二) 传统质量观与新质量观的比较 |
1. 对象不同。 |
2. 观念不同。 |
3. 对时间因素的考虑不同。 |
4. 对服务提供者因素的考虑不同。 |
5. 衡量的标准不同。 |
四、新质量观下衡量质量的要素 |
五、结论和展望 |
(5)网络经济时代“新质量”应具备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传统的质量概念 |
1.1 从“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再到“满意性质量” |
1.2“收益导向”质量和“成本导向”质量 |
1.3 简评 |
1.3.1“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再到“满意性质量”体现了质量立场的变化 |
1.3.2“收益导向”质量和“成本导向”质量体现了质量对成本的关注 |
2 网络经济时代对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
2.1 顾客的选择权发挥到了极致 |
2.2 对质量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
2.3 企业经营的诚信问题已无可回避 |
2.4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
3“新质量”应具备的特征 |
3.1“固有特性”是赢得顾客、占领市场的最基本前提 |
3.2“赋予特性”和“附加价值”决定竞争成败 |
3.3“新质量”是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统一体 |
3.4“新质量”是“诚信”的质量 |
3.5“新质量”是开放的质量 |
3.6“新质量”是动态变革的质量 |
4 结语 |
(6)新经济时代经济报道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新经济时代经济报道面临的新变化 |
(一) 新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
(二) 经济报道的定义 |
(三) 新经济时代经济报道面临的新变化 |
(四) 媒介已经进入“买方市场”,进入营销时代 |
二、新时期经济报道的成就和问题 |
(一) 经济报道的成就 |
(二) 经济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新经济时代经济报道的改革思路 |
(一) 媒介观念的变革 |
(二) 建立经济报道的创新机制 |
(三) 增加经济报道的人文内涵 |
四、新经济时代对新闻从业者提出的要求 |
(一)新经济时代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要求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7)确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面对的三股力量和三个着力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确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面对的三股力量 |
1.来自高校教师和各级管理者的要求是确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部动力 |
2.因社会变革而产生的要求是确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外部压力 |
3.来自固守传统观念的“障碍力量”是对确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阻力 |
二、确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三大着力点 |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2.以凸显高等教育的功能为切入点 |
3.以动员全员参与变革为支撑点 |
(9)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目 录 |
1 绪 论 |
1.1 新经济环境下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1.2 决策支持系统综述 |
1.2.1 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
1.2.2 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前景 |
1.3 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
1.3.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1.3.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3 研究现状分析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现代质量管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质量管理的沿革及现状 |
2.2.1 检验质量控制阶段 |
2.2.2 质量管理系统保证质量阶段 |
2.2.3 “零缺陷”质量管理阶段 |
2.2.4 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阶段 |
2.3 新的质量观 |
2.4 现代质量管理原理 |
2.5 现代质量管理特点 |
2.6 现代质量管理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3 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
3.1 引言 |
3.2 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原理 |
3.2.1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
3.2.2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特点 |
3.2.3 决策支持系统支持决策的方式 |
3.3 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
3.3.1 决策支持系统体系分析 |
3.3.2 决策支持系统基本部件 |
3.4 本章小结 |
4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网络化制造模式 |
4.3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现代质量管理 |
4.4 网络化制造模式企业中的质量信息分析 |
4.5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 |
4.5.1 系统应用体系结构 |
4.5.2 系统功能结构 |
4.5.3 支撑系统结构 |
4.6 本章小结 |
5 关键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数据仓库 |
5.2.1 数据仓库特征 |
5.2.2 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
5.2.3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结构 |
5.2.4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形式 |
5.2.5 数据仓库的数据追加技术 |
5.2.6 数据仓库建模 |
5.3 联机分析处理 |
5.3.1 联机分析处理的特征 |
5.3.2 OLAP体系结构 |
5.3.3 OLAP分析方法 |
5.3.4 OLAP的前端展现方式 |
5.4 本章小结 |
6 原型系统开发实例 |
6.1 引言 |
6.2 需求分析 |
6.3 系统实现 |
6.3.1 数据仓库设计 |
6.3.2 联机分析处理设计 |
6.3.3 元数据管理 |
6.4 分析实例 |
6.5 本章小节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论普通高中教学研究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教学研究质量管理的内涵界定 |
1.1 教学研究质量管理的定义 |
1.2 相关概念的辨析 |
2 普通高中教学研究的新质量观 |
2.1 教学研究的学术观 |
2.2 教学研究的人才观 |
2.3 教学研究的效益观 |
3 普通高中教学研究的全员管理 |
3.1 树立教研意识,营造学术氛围 |
3.2 转换管理机制,激发教研热情 |
3.3 承认教师差别,进行分类指导 |
4 普通高中教学研究的全面管理 |
4.1 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统筹兼顾 |
4.2 课程研究与教材研究统筹兼顾 |
4.3 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统筹兼顾 |
4.4 考试研究与评价研究统筹兼顾 |
5 普通高中教学研究的全程管理 |
5.1 计划阶段 |
5.2 实施阶段 |
5.3 检查阶段 |
5.4 总结阶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网络经济时代的新质量观(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研究[D]. 王岚. 天津大学, 2019(06)
- [2]当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体系架构与实施策略的分析[D]. 高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1)
- [3]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一种新的质量观及评估维度[J]. 何哲. 生产力研究, 2013(09)
- [4]CALS战略管理思想与基于过程的新质量观(续)[J]. 王贵宝,黄洪钟,杨建平. 质量与可靠性, 2009(02)
- [5]网络经济时代“新质量”应具备的特征[J]. 王新平,万威武,苏秦. 统计与决策, 2008(01)
- [6]新经济时代经济报道探析[D]. 刘志刚. 广西大学, 2006(05)
- [7]确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面对的三股力量和三个着力点[J]. 刘心廉. 辽宁教育研究, 2006(01)
- [8]开放大学与现代远程教育之关系再认识——兼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名称问题[J]. 张小可. 中国远程教育, 2004(05)
- [9]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 罗书强. 重庆大学, 2003(04)
- [10]论普通高中教学研究质量管理[D]. 周环.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