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期发生的食管胸中段癌和胃窦癌的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下咽与食管癌协同诊疗工作组[1](2020)在《下咽与食管多原发癌筛查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下咽癌与食管癌经常同时或异时发生,对高危人群进行多原发癌筛查、协同诊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尚无涉及这一交叉领域的筛查诊治规范。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发起并联合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放射肿瘤、消化内镜领域专家,组成中国下咽与食管癌协同诊疗工作组,通过文献回顾、经验推荐、专家讨论等多种形式,制定下咽与食管多原发癌筛查诊治共识;希望建立一个初步的临床诊疗建议,充分引起国内同道对于这一交叉领域的关注,通过规范化的临床实践,为将来高级别的循证医学指南的建立奠定基础。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下咽与食管癌协同诊疗工作组[2](2020)在《下咽与食管多原发癌筛查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提出下咽癌与食管癌经常同时或异时发生, 对高危人群进行多原发癌筛查、协同诊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尚无涉及这一交叉领域的筛查诊治规范。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发起并联合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放射肿瘤、消化内镜领域专家, 组成中国下咽与食管癌协同诊疗工作组, 通过文献回顾、经验推荐、专家讨论等多种形式, 制定下咽与食管多原发癌筛查诊治共识;希望建立一个初步的临床诊疗建议, 充分引起国内同道对于这一交叉领域的关注, 通过规范化的临床实践, 为将来高级别的循证医学指南的建立奠定基础。
史振兴[3](2019)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胃窦腺癌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状况,阐明影响AEG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比较胃窦腺癌与AEG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入选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AEG患者256例。选取同期476例胃窦腺癌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及病理分期资料等。随访入组患者的术后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256例AEG患者的中位年龄61岁,共170例男性患者。接受近端胃癌根治术的AEG患者共31例(12.1%),行全胃切除术为225例(87.9%),行开放性手术为112例(43.8%),行腹腔镜手术为144例(56.2%)。在影响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中,低蛋白血症、血清CEA升高、肿瘤直径>4cm、脉管浸润、病理低分化或差分化、TNM Ⅲ期的AEG患者三年生存率降低。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30 g/L(HR=1.32;95%CI:1.06-1.64;P=0.01)、脉管浸润(HR=1.29;95%CI:1.04-1.60;P=0.02)、神经浸润(HR=1.13;95%CI:1.05-1.21;P=0.01)、肿瘤低-差分化(HR=2.14;95%CI:1.16-3.95;P=0.02)、TNM 分期Ⅲ期(HR=1.12;95%CI:1.02-1.25;P=0.02)、R1 切除(HR=3.61;95%CI:2.37-4.56;P<0.001)是AEG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指标。Siewert分型、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胃窦腺癌相比,AEG患者年龄较大、白蛋白水平较低、血清CEA较高、肿瘤低分化和分化差的比例更高、肿瘤直径较大、TNM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较高(P均<0.05)。AEG患者3年生存率为60.9%,明显低于胃窦腺癌患者76.1%结论:1.低蛋白血症、脉管神经浸润、肿瘤低-差分化、TNM分期是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Siewert分型、年龄、性别和手术方式的AEG患者预后无显着差异;2、与胃窦腺癌相比,AEG患者年龄较大、白蛋白水平较低、血清CEA较高、肿瘤低分化和分化差的比例更高、肿瘤直径较大、TNM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较高;3.AEG患者3年生存率显着低于胃窦腺癌患者。
康宁宁[4](2019)在《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世界上新增加的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外科手术仍然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开放食管切除术(open esophagectomy,OE)一直是治疗食管癌主要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左经胸食管切除术(Sweet术)、经腹右经胸食管切除术(Ivor Lewis术)、右经胸经腹经颈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经腹经颈食管内翻剥脱术等等。这些手术需要常规开胸、开腹或附加颈部切口,切口较长,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腔镜下的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保证肿瘤彻底根治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目前,主流的微创食管切除术按照吻合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neck,TLE-neck,MIE-Mckeown)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chest,TLE-chest,MIE-Ivor Lewis)。TLE-neck术开展较早,操作相对较简单,应用更加广泛,已逐渐成为各大医院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而TLE-chest术相对难度较大,开展较晚。由于其省去了颈部切口,相对于颈部吻合术更加“微创”。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是一种新式的TLE-chest术。其特点是术中仅仅用一根最常规的Prolene线将食管肌层荷包缝合,完成钉砧头的置入,简化了胸内吻合的流程和耗材,目前关于这种术式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报道较少。近年来,我们将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均进行了持续的优化与完善,许多新的操作和流程被加入到这两种术式中,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究竟该选择颈部吻合还是胸内吻合,目前仍没有定论。目的1.分析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应用于食管中、下段癌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2.总结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3.将两种术式进行改进后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对比,为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共计2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0例为TLE-neck术,110例为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及术前临床分期。术中术后观察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由腔镜中转为开放的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吻合口瘘、上消化道出血、肺部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及术后病理分期。将两组术式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组的平均年龄为64.05±8.38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28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49±2.78 Kg/m2,其中57(50.18%)例有吸烟史,49(44.55%)例有饮酒史。73(66.36%)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7(33.64%)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2.73%。TLE-neck组的平均年龄为64.99±7.05岁,其中男性100例,女性4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61±2.74Kg/m2,其中60(42.86%)例有吸烟史,51(36.43%)例有饮酒史。107(76.43%)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3(23.57%)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5.7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术前临床分期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3.71±48.85min,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2.58±10.77个,术后平均总引流量为2172.59±1130.03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2例,Ib期15例,IIa期27例,IIb期12例,IIIa期6例,IIIb期28例,IVa期10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9.93±3.53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1.67±4.10天。吻合口瘘4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行保守治疗治愈,另外1例术后行全麻下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后治愈。肺部并发症11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乳糜瘘2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TLE-neck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23±58.78min,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4.52±13.14个,术后总引流量为2329.97±1587.39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3例,Ib期23例,IIa期24例,IIb期18例,IIIa期9例,IIIb期45例,IVa期8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11.31±6.09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3.88±8.24天。吻合口瘘15例,其中14例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7例,均行保守治疗治愈。肺部并发症24例,喉返神经损伤21例。乳糜瘘3例,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剖腹探查后发现为乳糜池破损,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其中1例并发吻合口瘘,继而出现食管气管瘘、呼吸衰竭,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治疗无效而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中转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病理分期、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乳糜瘘等指标上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术后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着小于TLE-neck术组(P<0.05)。结论:1.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通过对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提高了可操作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3.对于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微创治疗来说,采用镜下荷包技术的TLE-chest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张晓宇[5](2019)在《术前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食管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在世界范围内,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癌症数据分析表明,食管癌发病率居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七位,病死率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五位。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是我国食管癌的最主要病理类型,约90%以上,其次是腺癌。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食管癌预后很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数据显示食管癌患者总体的五年生存率不到20%。因此,研究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对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在甲硫氨酸代谢的过程中形成。多项研究显示Hcy是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血液学浓度升高,与肿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有关血液中Hcy水平与ESCC预后关系的研究罕有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术前血液中Hcy水平与ESCC预后的相关性,研究Hcy对ESCC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为与ESCC预后相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基础,为ESCC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系统性地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齐鲁医院行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排除不符合条件的病例,研究最终共收入208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的ESCC患者。通过病例资料检索收集ESCC患者术前一周血液中Hcy浓度的数据资料。对患者进行门诊或者电话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之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随访至患者死亡或者至随访的结束时间2018年12月31日。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第7版)对进行食管鳞癌根治术的ESCC患者进行了术后TNM分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取得血液中Hcy水平最合适的分界点。利用卡方检验分析Hcy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年龄、性别、是否饮酒、是否吸烟、肿瘤位置、肿瘤长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是否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术前血液中Hcy水平对ESCC患者OS和DFS的影响。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ESCC患者的OS和DFS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共收入208例ESCC患者,其中包括男性162例(77.9%),女性46例(22.1%)。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范围为41-79岁。患者术前血液中Hcy浓度的平均值为17.294±6.2748μmol/L,中位值(范围)为 15.850(6.9-46.7)μmol/L。ESCC患者的1年、2年以及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0.4%、67.8%和54.9%,1年、2年以及3年的总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4%、59.1%和48.6%。利用ROC曲线得到Hcy水平的最佳分界点为15.45μmol/L,根据术前血液中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cy≤15.45μmol/L组和Hcy>15.45μmol/L组。采用 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肿瘤长度≤4cm、T分期、N分期、TNM分期以及Hcy≤15.45μmol/L是有利的总生存预后因素(p=0.039,p=0.008,p=0.000,p=0.000,p=0.000),年龄≤60岁、肿瘤长度≤4cm、T分期、N分期、TNM分期以及Hcy≤15.45μmol/L是有利的无病生存预后因素(p=0.031,p=0.013,p=0.001,p=0.000,p=0.000,p=0.00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同N1-3期和Hcy>15.45 μmol/L组相比,N0期和Hcy≤15.45 μmol/L是有利于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OS(p=0.004,p=0.008)和DFS(p=0.004,p=0.008)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血液中Hcy水平、N分期是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Hcy≤15.45μmol/L和N0期患者有利于获得更好的OS和DFS。
邓玮[6](2019)在《食管癌术后预后模型建立及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1部分题目: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总生存预后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的预后模型,并为术后风险分层及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大型肿瘤专科医院的数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4至2012年2281例为建模组,福建省肿瘤医院1993至2007年1437例为验证组),入组标准为胸段食管鳞癌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或术后辅助治疗,术后病理为T1N+/T2-4aN0-3,MO期的患者。利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建模组患者总生存(OS)的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并在验证组中进行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结果:验证组的中位生存时间50.46个月,5年生存率47.08%。辅助治疗,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脉管瘤栓,清扫淋巴结个数,T和N分期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利用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后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均有较高的预测能力,5年OS的AUC值分别为0.685和0.744,显着高于AJCC 7版和8版分期系统。利用列线图预后模型将患者分为6个风险组,每组之间预后有显着差异。而AJCC分期不能较好区分ⅠB/ⅡA,ⅢB/ⅢC,和ⅡB/ⅢA这三组的预后。列线图评分72-227之间的患者接受辅助治疗可将5年OS提高≥1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和/或术后辅助治疗的OS,风险分层能力优于AJCC分期,并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第2部分题目:pT2-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疗对比单纯手术的前瞻性随机Ⅲ期研究中期分析目的:探讨pT2-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能否从术后辅助放疗中获益。材料与方法:入组标准包括年龄18-72岁,术后病理分期T2-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放疗技术采用适形调强放疗(IMRT),放疗剂量为锁骨上区域50.4Gy/1.8Gy/28f,纵隔区域56Gy/2.0Gy/28f。主要研究终点是无瘤生存率(D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局部区域复发率,OS和放疗相关毒副反应。结果:从2012年10月至2018年2月,共有167例患者入组。中期分析主要针对随访时间超过1年以上或出现死亡结局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5.6个月。术后放疗组80例与单纯手术组77例相比,显着提高了 3年DFS,分别为75.1%和58.7%(HR 0.53,95%CI 0.30-0.94,p=0.030),显着降低了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10.0%和32.5%(p=0.001)。OS和远处转移率两组无显着差异。放疗相关的3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为12.5%,无4级或5级毒性。结论:本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显示pT2-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疗显着提高DFS,降低了局部区域复发率,无3级以上的毒副反应。本课题目前正在继续入组并等待长期随访结果。第3部分题目:食管癌术前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前放疗或同期放化疗联合手术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4年103例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适形调强放疗(IMRT)技术行术前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的疗效。两组的中位放疗剂量为40Gy,同期化疗以铂类为主的方案。Kaplan-Meier法计算OS和DFS,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预后情况,Cox等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测分析。结果:全组3年OS和DFS分别为61.1%,54.9%,术前放疗和同期放化疗两组间OS(p=0.876)、DFS(p=0.521)均无统计学差异。全组术后病理的结果显示,原发灶重度、中度、轻度反应率分别为47.6%,39.8%和11.7%,三组间的OS(p=0.037)和DFS(p=0.003)有显着性差异。但术前放疗和同期放化疗两组间的病理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953)。全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26.5%,随原发灶病理反应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增高,分别14.3%,30.0%和66.7%(p=0.001)。淋巴结阴性组的OS(p=0.034)、DFS(p=0.020)明显的高于淋巴结转移组。全组与手术相关死亡率7.8%,同期放化疗组的白细胞下降(p=0.002)和中性粒细胞下降(p=0.023)、放射性食管炎(p=0.008)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p=0.023)明显高于放疗组。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病理反应、疗前体重下降程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放疗无论是否合并化疗均获得较高病理的重度反应率,从而提高生存率。术前同期放化疗在不增加毒副反应的前提下是否较术前放疗的生存更高,还需要进一步随机研究结果的证实。第4部分题目: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后淋巴细胞减少的恢复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目的:食管癌患者在同期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与预后不良有关,但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常在放化疗结束后得到恢复。淋巴细胞减少的恢复与预后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探讨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后淋巴细胞减少的恢复与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5年755例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疗或术前同期放化疗的Ⅰ-Ⅲ期食管癌患者。分别采集每例患者放化疗前,中,后全血细胞计数的结果。淋巴细胞减少等级根据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CTCAE)V4.03定义,放化疗过程中标记为G,放化疗后标记为Gr。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等比例风险模型用来探索临床病理因素和淋巴细胞下降等级与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在放化疗过程中有294例(38.9%)患者出现G4淋巴细胞减少。放化疗后首次随访,有406例(53.8%)恢复至Gr0-1。与放化疗中淋巴细胞G0-3的患者相比,G4淋巴细胞减少是OS的不良预后因素。然而,放化疗后淋巴细胞的恢复并不能改善预后。放化疗中G4淋巴细胞减少且在放化疗后恢复至Gr0-1的患者,与放化疗中G0-3且放化疗后未恢复(Gr2-4)的患者相比 5 年 OS 更差(36.6%vs.51.9%,HR=1.40,95%CI 1.04-1.89,P=0.027)。淋巴细胞恢复能力(定义为放化疗后与疗前淋巴细胞计数之比)与放化疗过程中淋巴细胞减少等级无关(G0-3组0.66 vs.G4组0.65,p=0.473)。在G4淋巴细胞减少的患者中,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仅与疗前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结论:对于同期放化疗中出现淋巴细胞下降的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淋巴细胞的恢复不能改善其预后。
张春荣[7](2019)在《LncRNA SNHG2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第八大高发的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已经跃至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而在女性中其发病率占据第五位。食管癌的死亡率在男女性别中均居第四位。我国绝大部分以食管鳞癌为主。已有研究表明,SNHG20(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20,小核RNA宿主基因20)在肝细胞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进展相关,但是,SNHG2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可能的相关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探索SNHG2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SNHG20表达的高低与临床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然后通过食管鳞癌细胞的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SNHG20在食管鳞癌中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1.使用q RT-PCR法检测SNHG20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2.对80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研究SNHG20表达的高低与临床各个变量及预后的相关性。3.转染特定设计的质粒载体以敲减SNHG20的表达后,研究SNHG20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4.运用细胞迁移侵袭试验技术研究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通过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ZEB1的表达,以了解SNHG20是否促进食管鳞癌的转移。5.通过拯救试验研究SNHG20是否通过调节ATM-JAK-PD-L1信号通路来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结果]1.SNHG2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1);SNHG20在食管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人食管上皮细胞(P<0.01),且在KYSE450食管癌细胞株中表达最高。2.单因素分析显示,SNHG20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7)、淋巴结是否转移(P=0.007)、原发的肿瘤的TNM分期(P=0.001)及肿瘤的分化程度(P=0.014)呈现显着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越晚的肿瘤临床TNM分期(P=0.026)和SNHG20的高表达(P=0.013)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NHG20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SNHG20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P=0.004)。3.经敲除和过表达试验研究发现,敲除SNHG20表达后,食管鳞癌细胞中SNHG20的表达下调、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克隆减少、细胞凋亡增加;而使SNHG20过表达后,人食管上皮细胞中SNHG20的表达上调、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克隆增多、细胞凋亡减少。4.细胞迁移侵袭试验技术结果显示,敲除SNHG20后的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而N-cadherin、Vimentin和ZEB1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制;而SNHG20在Het-1A中过表达后则结果相反。5.p-ATM、p-JAK和PD-L1在敲除SNHG20后的食管鳞细胞中均出现表达下调,而在SNHG20过表达的Het-1A中则表达明显上调。拯救试验显示,异位表达的ATM重新使得SNHG20表达沉默的HYSE450细胞在迁移和侵袭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增强,ATM的上调明显抑制了E-cadherin的表达,同时也明显增强了N-cadherin、Vimentin和ZEB1的表达上调[结论]1.SNHG20在食管鳞癌中表现为一种癌基因;SNHG20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有可能成为临床上评价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一种新型生物学指标;2.SNHG20通过ATM-JAK-PD-L1信号通路来促进食管鳞癌的增殖及转移,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分子治疗的靶点。
李文奇[8](2019)在《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Sweet)与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Ivor-Lewis、Mckeown)的短期临床效果对比》文中提出目的: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食管癌外科治疗水平长期以来居国际前列,手术入路种类繁多,但也颇具争议[1]。为此,笔者立足于华北地区食管癌病例及手术量都相对庞大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单中心研究,将常见的食管癌手术诸如Sweet术式、Ivor-Lewis术式、Mckeown术式归为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以及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对比分析食管癌患者应用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与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的短期临床效果,为食管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五病区的食管癌患者共203例,依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经左胸组79例,经右胸组124例,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获得预后相关资料。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术后住院治疗及手术相关费用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短期临床效果。总结经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与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优缺点。结果:经左胸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均明显少于经右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左胸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术后转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医学科)情况、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经右胸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Sweet术式)较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Ivor-Lewis术式与McKeown术式)有明显较好的短期临床预后,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在目前依旧是一种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食管癌的术式。
陈再利[9](2019)在《19例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病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研究19例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病例分析临床资料:回顾2011年1月-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19例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19例中,男10例,女9例,年龄5170岁,平均61.7岁。18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腺鳞癌。其中食管胸上段癌3例,食管胸中段癌13例,食管胸下段癌3例。食管胃颈部吻合8例,胸内吻合11例。食管气管瘘发生时间最早术后第7d,最迟术后第93d,中位时间术后第19d。19例病例均行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通畅引流等保守治疗。其中11例采取单纯保守治疗,愈合6例,因感染死亡3例,因营养状况差死亡1例,1例带瘘生存至今已16个月;4例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2例愈合,余2例分别死于咯血和感染;2例行食管支架置入治疗,1例愈合,1例死于咯血;1例应用钛夹夹闭食管瘘口,未成功后保守治疗愈合;余1例行气管支架联合手术治疗。19例患者经治疗后其中10例瘘口愈合,分别在15d224d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58d。结论:1.气管瘘可能主要发生在胸内,食管瘘主要位于吻合口及残胃。2.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以营养支持为基础,充分引流是关键,控制感染是重中之重,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选择支架治疗及不同方式的手术。3.食管气管瘘死亡患者可死于感染、出血、营养状况差。4.对于胸内吻合及颈部两种吻合方式,食管气管瘘占食管瘘的比例可能没有统计学差异。
李文兵[10](2019)在《“L”形切口在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总结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我科14例行“L”形切口手术患者的回顾性系统分析,总结“L”形切口在胸外科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2018年我院胸外科14例行“L”形切口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例行经胸骨柄“L”形切口,1例行高后外侧“L”形切口入径,收集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及病理类型等数据资料,利用Excel表格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对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1.14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病变部位11例,姑息性切除2例,单纯探查术1例,均无围手术期无死亡。2.前路术式的13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肿瘤侵犯中、上纵膈行全胸骨劈开,切口呈“T”形。2例患者为甲状腺癌侵及上纵膈,单纯颈部切口无法完全切除肿瘤,其颈部切口为弧形,余切口同经胸骨柄“L”形切口。3.手术时间(140470min),术中补液量(21005150ml),术后住院天数(722天),术中出血量(30800ml)等数据较常规手术方式可能较大。4.14例患者术后出现Honor综合征、患侧上肢功能障碍、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有所好转。结论:“L”形切口可应用于上纵膈肿瘤,颈胸交界区肿瘤及肿瘤主体位于胸廓入口处,或侵及颈胸交界区的肿瘤,且效果较好。“L”形切口更适应胸部解剖结构,可以使手术区域暴露充分,为完整切除肿瘤和病变部分提供了可行性。
二、同期发生的食管胸中段癌和胃窦癌的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期发生的食管胸中段癌和胃窦癌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3)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胃窦腺癌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Ⅰ 中文摘要 |
Ⅱ 英文摘要 |
Ⅲ 符号说明 |
Ⅳ 前言 |
Ⅴ 材料与方法 |
Ⅵ 结果 |
Ⅶ 讨论 |
Ⅷ 结论 |
Ⅹ 参考文献 |
Ⅺ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术前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食管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食管癌术后预后模型建立及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s |
第一部分 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总生存预后模型的建立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pT2-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疗对比单纯手术的前瞻性随机Ⅲ期研究中期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食管癌术前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后淋巴细胞减少的恢复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LncRNA SNHG2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LncRNA SNHG2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LncRNA SNHG20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2: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Sweet)与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Ivor-Lewis、Mckeown)的短期临床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治疗的发展与演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19例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病例资料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的预防与诊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L”形切口在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总结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病例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浅谈胸外科手术切口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同期发生的食管胸中段癌和胃窦癌的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下咽与食管多原发癌筛查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下咽与食管癌协同诊疗工作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20(08)
- [2]下咽与食管多原发癌筛查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下咽与食管癌协同诊疗工作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20(08)
- [3]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胃窦腺癌的比较[D]. 史振兴. 山东大学, 2019(03)
- [4]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D]. 康宁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5]术前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食管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张晓宇. 山东大学, 2019(09)
- [6]食管癌术后预后模型建立及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D]. 邓玮.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7]LncRNA SNHG2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D]. 张春荣.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8)
- [8]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Sweet)与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Ivor-Lewis、Mckeown)的短期临床效果对比[D]. 李文奇.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19例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病例分析[D]. 陈再利.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10]“L”形切口在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总结及分析[D]. 李文兵.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