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于PC或PDA的TiVo(机顶盒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解放[1](2013)在《五花八门的新类型电视面面观》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应用汇流趋势持续扩展,手机、PDA、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均在不同程度上为迎合方兴未艾的联网应用风潮,而设置了网络功能。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率最高的电视,近年来也在紧步联网与3C融合热潮之后尘,加入了电视智能化的行列。在三星、LG、索尼、联想、苹果,尤其是Google的大力积极推进中,接连研发推出了一系列在电视节目观看之外用途极大拓展的新型电视,从而加速了电视电脑化的前进步伐。然而,面对一时间不断见诸报端的
向洁[2](2011)在《基于IMS的家庭富媒体系统软终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在数字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互联网影视、有线电视、移动电视等媒体资源的发展,个人电脑、液晶电视、手机等媒体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和普及,3G、WIFI、LTE等通信网络技术的优化升级与推广,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各种设备具备了越来越多强大的服务功能,用户可以享受更加多样化,高质量的娱乐服务。近年来,数字家庭概念的提出表明了终端设备仅仅提供强大的服务功能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更加智能的互联组网实现设备的互联协助,提供完善的服务功能,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本文在中国电信IMS网络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一种家庭富媒体软终端系统。家庭富媒体软终端就是为满足人们对日益多样化的媒体资源的多源共享以及种类众多的媒体终端设备的互联共享的需求而诞生的产物,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组网,以保证资源的互联互通,服务共享。本系统能在PC,机顶盒,PDA等不同终端上运行。本文提出的机顶盒开发以SMP8655为开发平台,并使遥控器成为机顶盒唯一的输入和控制设备。本文利用跨平台语言Qt开发了图形用户接口,设计了一个跨平台的、稳定的基于IMS的,以UPnP框架、Xml协议为主的家庭富媒体互连互通的服务系统。最后展示了系统在PC、机顶盒和PDA的运行情况。与传统的数字家庭软终端相比,本系统是一个跨平台的系统,能在不同终端运行,此外,本系统不再局限家庭内部设备子网,实现了家庭之间的互联互通。本文为数字家庭的设计和开发做基础性研究,并为未来家庭富媒体服务的应用和发展作了探讨。
应裕博[3](2011)在《基于MB86H20的嵌入式GUI框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迅猛发展,地面无线、直播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已经开始全方位地推进。作为数字电视重要接收终端的数字电视机顶盒(STB)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作为与用户交互的接口——嵌入式用户图形界面(GUI)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STB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广泛的使用,人们对于高性能GUI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GUI开发需求不断出现在嵌入式应用系统中,因此面向嵌入式系统的GUI框架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了改变目前商用GUI框架成本过高、占用内存空间较大且应用模式为授权方式的现状,本文在研究国内外GUI框架的技术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依托富士通公司的MB86H20数字解码芯片和相应的系统软硬件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具有自主产权的、灵活的、可复用的、具有丰富编程接口的嵌入式GUI框架,并在数字机顶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首先,本文研究国内外机顶盒产品的开发现状和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GUI设计周期长、GUI框架代码量大、重用性低、GUI框架消息传递机制复杂、应用程序开发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MB86H20的嵌入式GUI框架的整体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系统架构和应用设计等方面对该GUI框架进行完整的建模,以GUI框架的需求分析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产品、性能、资源和系统应用等影响GUI框架设计的因素,进行了GUI框架的概要设计。随后,本文分别对GUI框架的两大组成部分——GUI框架库和GUI框架PC工具进行了详细设计。针对GUI框架库,设计了编程模型、重用性、图形控件类及其优化组合、初始化步骤。针对GUI框架PC工具,进行了结构设计。GUI框架PC工具包括资源编辑工具、字库转换工具、图片转换工具和活动图转换工具。本文以资源编译工具为例,详细设计了PC工具的类,以及资源文件的结构和内容,并阐述了基于PC工具的应用程序设计流程和实例。最后,本文对GUI框架进行了测试和试运行。GUI框架以良好的性能,通过了压力测试,达到了设计要求。目前该框架已应用于商用数字机顶盒产品中,并在上海市有线电视网络内进行了试点运行。在整个试运行中GUI框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改进。
赖峥嵘[4](2010)在《基于davinci技术的快乐e家机顶盒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影视、有线电视、移动电视、个人媒体等媒体资源的发展,以及个人电脑、液晶电视、手机、PDA等媒体终端设备的发展,中国电信在“我的e家”的基础上,提出了“快乐e家”的构想。快乐e家就是为满足人们对日益多样化的媒体资源的多源共享以及种类众多的媒体终端设备的互联共享而诞生的产物,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家庭内众多媒体设备通过数字家庭网络互连,通过UPnP协议或闪联(IGRS)协议使得这些设备能自动联网、自动发现,并进一步实现设备的资源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是指设备授权共享的资源,其它联网设备都能使用,例如用电视观看电脑上的共享视频。服务共享则是指任意设备都能接受其它设备的资源欣赏请求服务,例如PDA上拍的数码照片请求电视上观赏。为使电视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开发机顶盒,使得电视智能化、多功能化。本文利用Davinci技术,在Davinci6446上设计和开发了快乐e家机顶盒。利用Qt开发了嵌入式软件,设计了图形用户接口(GUI),使遥控器成为唯一输入设备和控制设备。利用UPnP协议和XML技术实现了机顶盒自动组网、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根据Davinci ARM+DSP双核特点,使用Gstreamer技术开发了媒体播放器,使媒体编解码运算通过DSP完成。本机顶盒开发还包括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和操作系统建立,这包括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建立、NFS和TFTP服务器搭建、Uboot开发、Linux内核移植、Linux根文件系统建立等。本文的工作是快乐e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数字家庭机顶盒的设计和开发做了基础性研究,并为未来机顶盒的应用和发展作了探讨。
张雪松[5](2010)在《面向嵌入式系统的P2P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P2P(Peer to Peer)技术是一种网络思想,它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变得更加开放,它真正地体现了人人参与的理念,它改变了因特网中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将权利交给用户。而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多媒体应用越来越普遍。智能手机、PDA、机顶盒等嵌入式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人们享受到多媒体乐趣。随着高清电视的发展,人们对高清节目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将P2P技术与嵌入式设备结合到一起,能够有效节省服务器带宽资源,同时满足人们通过互联网下载或在线收看高清节目的需求。本文首先对P2P的原理、网络结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要求,分析了嵌入式系统与P2P技术相结合的意义和必要性。以海信与世纪互联合作开发的高清内容联合运营平台-海信E频道为具体对象,重点分析了面向嵌入式系统的P2P技术的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包括内容分发技术、资源管理策略、网络搜索算法、数据传输算法。依据P2P网络现状、结构特点和实际业务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合理、适用的网络体系结构PCDN;一种高效的内容分发与资源管理策略。并对实际的海信E频道项目进行的深入的分析,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系统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各项性能稳定,大大节省了服务器平台带宽资源。本项目为其他面向嵌入式系统的P2P技术的开发、网络的架构、资源的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易绍华[6](2009)在《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浪潮冲击下,媒介融合加速,网络化渗透让电视面临着艰难选择,这种选择的艰难性来自电视媒体在两种现状之间的碰撞与困惑:一方面,电视媒体目前的经营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仍领跑其他传统媒体,日子仍旧好过。而要摒弃长期传统观念、颠覆既有发展模式,必然面临牺牲眼前利益的风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直面新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现实,积极应对网络化挑战。而电视媒体在网络化生存面前显得步履蹒跚,发展思路和策略指导更是捉襟见肘。在这一背景之下,本研究的目标就是力求剖析传媒网络化内在规律,为我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发展提供某种具体发展模式,以便于业界同仁在电视网络化实务运营中有所参鉴。笔者从电视媒体网络化的生存形态视角出发,以逻辑方法论证网络化趋向的必然性。电视媒体选择网络化生存是历史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发展的必然,摆在电视人面前的紧迫问题是如何合理制定战略和策略,以期在网络化生存的四条具体路径上发展得又快又好。这四条路径是:平台型网站打造、数字化频道改进、视频化业务拓展、移动化技术应用。平台型网站建设,一定要突破“窗口”局限,将网站视为一个辐射范围更加广域的全球性电子商务系统,集信息推广和产品营销于一体,形成一个服务高满意性、技术高先进性、产品高实用性、业务高扩展性的高盈利性平台。数字化频道改进,主要是在“海量专业内容、双向交互功能、多元盈利模式”三个方面加以提升和强化。为此,务必构建网络化的电视产业链,建立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利益分配机制;开展资本运作,整合民营资源,推动内容产业大发展;拓宽产业经营领域,摸索更多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要打造网络化共享机制的内容中心,建立完善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基于网络营销系统的内容平台;构筑以家庭消费为内容指向的数字中心。网络化视频业务扩展,面临着五大压力:受众压力、同业压力、域外压力、业外压力和上级压力。也恰恰是这些压力的存在化成了电视媒体网络化视频业务发展的动力。和其他形态的传媒相比,电视媒体具备发展视频业务的天然优势,这种优势来自其专业性的媒介属性、专业性的人才和设备以及几十年来的资源储备。在发展网络电视方面,要注意“双轨并行”策略:开路网络电视(WebTV)要借力民营公司的发展范式;闭路网络电视(IPTV),要应合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开放与竞争,与电信方面在“竞合”中发展。移动化趋势来自三股力量:受众(个体内在)对自由的无限追求、技术进步提供更优的移动信息传播手段、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形态变迁。“施拉姆公式”和“长尾理论”揭示了移动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近乎上述同样的理由,电视媒体的移动化和网络化汇流势不可挡。电视媒体应该顺势而为,克服当前存在的标准之争,以“合气生财”策略进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标准抉择;以“资源互换”策略进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市场拓展;以“广开财源”策略丰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盈利模式:以“丰富而适配”的策略打造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内容平台;以“竞合之道”策略实施移动化电视网路的生产运营;以“平等与开放”策略寻求移动化电视网路的政策扶持。传统的电视产业生产形态在网络化技术冲击下,已经发生变革:生产平台的网络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生产平台)、生产方式的定制化(基于海量化和差异化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流程的双向化(逆向生产的出现)、生产领域的跨界化(从非实体产品领域跨入物质产品领域)以及生产资源的数据库化(数据库成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对于网络化电视产业而言,其主要核心资源优势首先是文化内容产品(形成虚拟产品信息流),其次是未来掌握的消费者个体数据库(消费者信息流)。由于网络化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电视产业延伸到实体产品的经营甚至生产领域(形成实体产品信息流)都是可以期待的。而与此同时,配合电子商务运营的金融支付系统和现代物流运输系统必然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因此建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网络电视市场机制是未来的必然选择。网络化技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对电视产业的渗透必然要求网络化生产关系与之适配。电视产业新体制呼之欲出,网络化对电视产业新体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变革要求:经营体制的变迁、传输体制的变迁、制播体制的变迁、投融资体制变迁以及管理体制的变迁。
金益鉴[7](2009)在《地面数字高清电视中嵌入式PVR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数字电视技术相比较模拟电视技术有着巨大的优越性,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和上海世博会的即将召开,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腾飞迎来了新的契机。在地面高清电视信号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迅速推广的大背景下,代表着最新发展潮流的高清电视的普及以及传统模拟电视的逐步淘汰不可避免,而使用地面高清电视机顶盒收看免费的地面数字电视节目无疑是性价比很高的方案。同时由于中国当前高清电视节目资源的不足,向下兼容标清电视信号的机顶盒无疑会更受消费者的喜爱。当前机顶盒的发展趋势是强调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和更多的人机交互,而PVR技术和EPG技术就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度和自由度。本论文以采用Sigma EM8623L芯片组的嵌入式高清多媒体播放机顶盒为基础,开发了新一代基于ADTB-T地面高清信号,并且兼容标清信号的PVR系统,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数字电视EPG技术,给用户提供了节目信息的调用和查看接口,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2)针对嵌入式机顶盒平台资源紧张的系统特性,设计了简便易用的功能接口,并通过优化配色方案,实现了美观的用户图形界面。3)利用高清与标清地面数字广播信号,使用音视频同步技术、缓存技术、EPG技术和预录条目技术,并配合时钟板和大容量硬盘等系统硬件,设计了丰富的播放和录制模式。4)针对高清PVR机顶盒长时间高速读写硬盘的工作特点,和作为信息家电可能遇到的恶劣工作环境这一矛盾,改进了EXT3文件系统,经测试有效提高了系统可靠性。本课题设计的PVR系统在前期测试和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良好而稳定的录播性能。目前采用本系统的高清机顶盒已经产品化并率先在国内批量投放市场,随后根据用户反馈进一步实现了产品升级。
黄锐[8](2009)在《DVR高清数字机顶盒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文中提出数字电视产业正经历飞速的发展时期,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高清直播的开展,同时在全国的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的推动下,以高清节目为主导的数字电视机顶盒也将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而随着用户对节目存储要求和对节目的主动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带硬盘存储、支持高清视频接口的DVR机顶盒成为了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本论文针对高清DVR机顶盒系统的特点,对其中的几个关键模块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系统需求和系统的总体结构,并介绍了项目开发的主要软硬件环境。此项目采用ST公司的STi7710作为主芯片,采用ST-OS20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在此基础上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传统DVR机顶盒的硬盘存储系统只支持FAT格式文件系统,并且硬盘的访问速度不能达到高清视频流的要求。本设计在ATAPI硬盘接口驱动的基础上,引入了EXT2文件系统,设计了虚拟文件系统VFS来统一管理节目文件,并根据高清视频文件的特点对VFS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完成了代码的编写和性能测试,硬盘访问速度达到了高清节目的要求。第二、传统DVR机顶盒没有面向高清显示器的数字化标准接口。本设计在研究了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及基于其上的HDCP加密协议的基础上,将HDMI高清接口和HDCP视频内容保护应用到STi7710平台上,完成了功能和流程设计。第三、前一代DVR机顶盒的DVR功能模块软件结构不清晰,重用性和扩展性不强,并且特技播放的表现还有待加强。本设计实现了DVR软件底层接口的统一封装,完成了ST7710平台上的DVR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MPEG-2高清码流的特点,完成了节目时间定位播放功能的设计和实现,以使用户可以更灵活的访问节目。另外本设计还优化了包括快退操作等特技播放算法,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魏凯[9](2008)在《互联网视频业务终端漫谈》文中提出终端作为互联网视频业务功能和体验质量集中的体现,在互联网视频业务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互联网视频业务的发展对终端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日趋多样化,同时功能需求更加复杂。本文从互联网视频业务的体验模式入手,探讨了与终端设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类型终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方蓉[10](2008)在《数字机顶盒GUI模块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电视的普及必然成为今后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一种典型的嵌入式设备。近年来,嵌入式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广泛的使用使嵌入式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嵌入式设备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尤其是对高性能嵌入式人机图形交互界面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包括智能手机、PDA、机顶盒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嵌入式系统,均要求功能完备的GUI系统的支持。因此,对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嵌入式GUI技术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课题以数字卫星机顶盒新产品的开发为背景,对嵌入式GUI进行研究和实践,目标是在该机顶盒设备硬软件的条件下,为满足其主要的功能需求,为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开发人员搭建一个可靠的嵌入式GUI平台。主要研究内容为:1.深入了解机顶盒的概念、功能及数字卫星机顶盒软件开发的相关工作和数字机顶盒的发展趋势。并对嵌入式GUI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熟悉了图形用户界面及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史,研究了嵌入式设备对GUI的需求及GUI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地位。2.对机顶盒GUI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从功能角度考虑将其划分为图形输出模块、设备输出模块和窗口对象模块等三个模块。设计并实现了图形库函数,并根据用户界面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灵活、高效、易移植的实现方法,在图形库函数的基础上完成了用户界面的实现。3.完成了机顶盒GUI的实现。对用户界面的开发环境作了详细了解,给出了在该系统下搭建一个图形用户界面的编程示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成功的开发了数字卫星机顶盒嵌入式软件GUI模块部分,并顺利的通过了测试。为后续开发提供了一种稳定且功能强大的嵌入式GUI开发方案。所取得的成果已经投入实际使用。在实际使用中所设计的GUI平台有很好的效果,充分满足了实际项目的需要。
二、用于PC或PDA的TiVo(机顶盒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于PC或PDA的TiVo(机顶盒产品)(论文提纲范文)
(1)五花八门的新类型电视面面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Smart television |
1. 定义 |
2. 功能 |
3. 技术 |
二、Internet television |
1. 简介 |
2. 技术 |
三、Ultra HDTV |
1. 简介 |
2. 技术 |
四、Interactive television |
1. 简介 |
2. 技术 |
五、Google TV |
1. 简介 |
2. 技术 |
六、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
1. 简介 |
2. 技术 |
七、MSN TV |
1. 简介 |
2、技术 |
八、Hbb TV |
1. 简介 |
2、技术 |
(2)基于IMS的家庭富媒体系统软终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家庭介绍 |
1.1.1 数字家庭的概念 |
1.1.2 当前数字家庭的主要业务介绍 |
1.2 数字家庭发展存在问题以及关键技术介绍 |
1.2.1 家庭联网技术 |
1.2.2 局域网内设备互联互通协议简介 |
1.2.3 跨网端设备互联互通技术介绍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本论文安排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本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家庭富媒体软终端系统介绍 |
2.1 家庭富媒体软终端系统的实现目标 |
2.2 家庭富媒体系统发展现状 |
2.3 家庭富媒体相关技术基础介绍 |
2.3.1 IMS 简介 |
2.3.2 UPnP 协议概述 |
2.3.3 UPnP 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 |
2.3.4 P2P 流媒体技术 |
2.3.5 XML 协议 |
2.4 富媒体软终端基本机制实现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平台与平台架构 |
3.1 环境平台分析 |
3.1.1 平台环境介绍 |
3.1.2 开发环境的配置 |
3.1.3 运行环境的配置 |
3.2 富媒体服务系统总体功能和架构 |
3.2.1 系统功能说明 |
3.2.2 系统硬件说明 |
3.2.3 系统平台架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家庭富媒体系统软终端设计与功能实现 |
4.1 设计策略分析 |
4.2 QT 与Qt/Embedded |
4.3 家庭富媒体软终端的结构与功能描述 |
4.4 界面模块设计 |
4.4.1 界面模块的设计和说明 |
4.4.2 界面风格优化 |
4.5 网络模块设计 |
4.5.1 设备资源封装类 |
4.5.2 UDP 模块 |
4.5.3 HTTP 下载客户端 |
4.5.4 HTTP 下载服务器 |
4.5.5 好友家庭互联接口 |
4.6 媒体服务模块设计 |
4.6.1 重要接口设计 |
4.6.2 媒体服务模块工作实现 |
4.7 机顶盒红外遥控器的实现 |
4.7.1 遥控器输入 |
4.7.2 Linux 的poll( )函数 |
4.7.3 红外遥控实现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字家庭富媒体服务系统展示及分析 |
5.1 数字家庭富媒体服务系统界面展示 |
5.1.1 主界面效果展示 |
5.1.2 媒体资源界面效果展示 |
5.1.3 音乐播放界面 |
5.1.4 图片显示界面 |
5.1.5 资源管理界面 |
5.1.6 电影播放界面 |
5.2 PC、机顶盒、PDA 终端界面展示 |
5.3 媒体服务点播推送功能展示 |
5.4 家庭间终端通信 |
5.5 软终端系统功能分析 |
5.5.1 设备上线 |
5.5.2 设备下线 |
5.5.3 设备刷新 |
5.5.4 点播推送 |
5.5.5 流媒体播放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3)基于MB86H20的嵌入式GUI框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国内外GUI 发展现状及分析 |
2.1 数字电视接收相关技术 |
2.1.1 数字机顶盒 |
2.1.2 数字机顶盒产品开发现状 |
2.2 嵌入式GUI 框架现状分析 |
2.2.1 嵌入式GUI 框架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
2.2.2 面向对象技术在GUI 框架中的应用 |
2.2.3 消息传递机制在GUI 框架中的应用 |
2.3 M886H20 芯片系统分析 |
2.3.1 M886H20 芯片组成模块 |
2.3.2 M886H20 芯片软件架构 |
2.4 研究现状分析综述 |
2.5 本章小结 |
3 GUI 框架的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 |
3.1 GUI 框架的特性分析 |
3.2 GUI 框架的需求分析 |
3.3 GUI 框架的概要设计 |
3.3.1 GUI 框架设计 |
3.3.2 GUI 框架的接口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GUI 框架库的详细设计 |
4.1 GUI 框架库设计 |
4.2 GUI 框架库用户图形控件类 |
4.2.1 类图 |
4.2.2 继承关系 |
4.3 图形接口类设计 |
4.3.1 CGFXView |
4.3.2 CGFXWnd |
4.3.3 CGFXWndExt |
4.3.4 CGFXList |
4.3.5 CGFXEdit |
4.3.6 CGFXLabel |
4.3.7 CGFXButton |
4.3.8 CGFXButtonExt |
4.3.9 CGFXCombo |
4.3.10 CGFXBar |
4.3.11 CGFXIcon |
4.4 GUI 框架库外围模块设计 |
4.4.1 OSD 层 |
4.4.2 消息传递 |
4.4.3 资源文件 |
4.4.4 应用程序架构 |
4.5 GUI 框架初始化 |
4.5.1 M886H20 系统初始化 |
4.5.2 OSD 层初始化 |
4.5.3 设置系统默认字库 |
4.5.4 设置系统消息映射表 |
4.5.5 GUI 框架库初始化 |
4.6 本章小结 |
5 GUI 框架PC 工具的详细设计 |
5.1 GUI 框架PC 工具的必要性分析 |
5.2 四种PC 工具 |
5.3 资源编辑工具的详细设计 |
5.3.1 资源编辑工具的类设计 |
5.3.2 资源编辑工具的界面设计 |
5.4 资源文件的详细设计 |
5.4.1 资源文件的结构设计 |
5.4.2 资源文件的内容设计 |
5.5 基于PC 工具的应用程序设计 |
5.5.1 应用程序目录结构 |
5.5.2 项目文件设计 |
5.5.3 屏幕文件设计 |
5.6 应用程序创建实例 |
5.7 本章小结 |
6 GUI 框架的测试与发布 |
6.1 GUI 框架的测试 |
6.2 GUI 框架的部署和试运行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基于davinci技术的快乐e家机顶盒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清单 |
第1章 绪论 |
1.1 数字家庭 |
1.1.1 数字家庭网络 |
1.1.2 数字家庭终端设备 |
1.1.3 数字家庭 STB 与 IPTV |
1.2 Davinci 技术 |
1.2.1 Davinci 处理器 |
1.2.2 Davinci 开发工具 |
1.2.3 Davinci 软件 |
1.3 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 |
第2章 快乐e家系统概述 |
2.1 快乐 e 家系统需求 |
2.2 快乐 e 家系统设计策略 |
2.3 快乐 e 家系统体系结构 |
2.3.1 系统总体结构 |
2.3.2 快乐e 家子系统结构与功能 |
2.3.3 系统外部关系图 |
第3章 机顶盒开发环境搭建和操作系统建立 |
3.1 Davinci6446 介绍 |
3.1.1 硬件资源 |
3.1.2 软件资源 |
3.2 开发环境搭建 |
3.2.1 GNU 工具链 |
3.2.2 配置 NFS 服务器 |
3.2.3 配置 TFTP 服务器 |
3.3 操作系统建立 |
3.3.1 Uboot 开发移植 |
3.3.2 Linux 内核开发移植 |
3.3.3 Linux 根文件系统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机顶盒 GUI设计与功能实现 |
4.1 Qt 与 Qt/Embedded |
4.1.1 Qt 和 Qt 组件 |
4.1.2 Qt/Embedded 及其移植 |
4.2 GUI 设计 |
4.2.1 遥控器输入 |
4.2.2 界面布局与主程序设计 |
4.2.3 中文汉化 |
4.3 网络开发 |
4.3.1 UPnP 协议 |
4.3.2 UPnP 工作步骤 |
4.3.3 XML 技术 |
4.3.4 UPnP 设计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Gstreamer媒体播放器开发 |
5.1 Gstreamer 技术 |
5.1.1 Gstreamer 框架 |
5.1.2 Gstreamer 插件和元件 |
5.1.3 TI Gstreamer 插件及其移植 |
5.2 Gstreamer 开发 |
5.2.1 Gstreamer 基本开发流程 |
5.2.2 播放器开发 |
5.2.3 播放器移植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面向嵌入式系统的P2P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P2P技术与嵌入式系统 |
1.1.2 面向嵌入式系统的P2P技术的必要性 |
1.2 面向嵌入式系统的P2P技术的应用现状 |
1.2.1 P2P在IPTV中的应用 |
1.2.2 P2P网络电视(Internet TV) |
1.2.3 P2P结合CDN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P2P的技术原理与应用 |
2.1 P2P技术原理 |
2.1.1 什么是P2P |
2.1.2 P2P的工作原理 |
2.2 P2P技术的应用 |
2.3 P2P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 |
2.3.1 P2P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
2.3.2 P2P技术所面临的发展 |
第3章 面向嵌入式系统的P2P网络结构 |
3.1 海信E频道项目介绍 |
3.2 P2P网络结构的选择 |
3.2.1 P2P网络结构 |
3.2.2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P2P网络 |
3.3 P2P网络体系架构设计 |
第4章 面向嵌入式系统的P2P的关键技术 |
4.1 嵌入式P2P机顶盒 |
4.1.1 机顶盒概述 |
4.1.2 嵌入式P2P机顶盒 |
4.2 P2P网络中的内容分发技术和资源管理技术 |
4.2.1 内容分发技术 |
4.2.2 资源管理策略 |
4.3 P2P网络搜索算法 |
4.3.1 目前的P2P搜索算法研究状况 |
4.3.2 海信E频道所采用的搜索策略 |
4.4 数据传输算法 |
第5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媒介融合在多个层面上继续渗透 |
二、网络化成为大众媒介数字化生存的形态取向 |
三、世界范围内电视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进程加快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
一、研究目标及问题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范畴 |
一、基本概念的厘清 |
二、研究视角的选取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技术路线 |
二、总体框架 |
第一章 网络传播与电视媒介发展 |
第一节 技术与媒介的关系 |
一、技术促进媒介形态变革 |
二、网络技术发展提升媒介在信息时代的地位 |
第二节 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
一、传媒网络化发展的几种逻辑力量 |
二、中国媒体网络化发展的社会动力 |
第三节 三网融合与电视媒介的发展 |
一、三网的概念 |
二、三网融合 |
三、三网融合将加速我国有线电视网的发展 |
第二章 国外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实践参照 |
第一节 美国 |
一、美国电视数字化频道的发展 |
二、美国电视媒体网站的发展 |
三、美国IPTV网络电视的发展 |
四、美国电视媒体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分析 |
五、1996年《电信法》在美国电视网络化政策规制方面的意义 |
第二节 欧盟 |
一、英国:数字电视渗透领先,媒介规制及时跟进 |
二、法国:手机电视发展滞后,网络电视发展瞩目 |
三、德国:重视交互业务发展,卫星电视普及迅速 |
四、欧盟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播规制演变 |
第三节 韩国 |
一、韩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概况 |
二、韩国的IPTV发展 |
三、韩国的移动电视发展 |
第四节 日本 |
一、日本对数字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
二、重视数字电视全面发展,注重内容的整合开发 |
三、3G技术推动日本移动媒介产业飞速发展 |
四、创新的盈利模式推动数据业务快速发展 |
五、日本手机电视的发展与盈利分析 |
第五节 国外电视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启示与挑战 |
一、经验与启发 |
二、问题与挑战 |
第三章 当前中国电视媒介的网络化生存状况分析 |
第一节 互联网兴起对中国电视媒介的冲击 |
一、互联网影响力日趋强大,分流电视媒体受众 |
二、互联网传播力获得认可,蚕食电视媒体广告份额 |
第二节 中国电视媒介网络化发展的的种种尝试 |
一、我国电视台传统业务领域(频道)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现状 |
二、我国电视台在数字化、网络化新业务领域的尝试 |
第三节 中国电视媒介在网络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业务路径非常集中,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 |
二、内容匮乏、质量不高 |
三、用户数量偏小,规模效应尚难显现 |
四、交互技术优势未能充分开发 |
五、定位模糊,市场细分欠缺 |
第四节 我国电视媒介网络化总体进程落后的原因分析 |
一、主观性因素 |
二、客观性因素 |
第四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的路径之一:打造平台型网站 |
第一节 网站已成为重要的电视媒介新形态 |
一、注意力资源向网络媒体(网站)飘移 |
二、网络媒体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
三、我国电视台纷纷建立自身网站 |
第二节 我国电视台网站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
一、触网率高,点击率低 |
二、定位狭隘,缺乏"大媒体"战略 |
三、设计粗放,功能简单 |
四、传统组织结构束缚网站做大 |
五、双向互动依旧是短板 |
第三节 电视网站发展的功能取向:窗口还是平台 |
一、电视网站应该是平台 |
二、网络化核心原则对网站平台功能设计的要求 |
三、平台型网站的核心优势分析 |
第四节 如何打造平台型电视网站 |
一、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
二、要有可靠的盈利模式 |
三、要有科学的运营策略 |
四、要有实效的推广策略 |
五、要有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
第五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二:改进数字化频道 |
第一节 当前数字频道电视发展的困局 |
一、概念厘清 |
二、我国数字频道电视总体发展进程概述 |
三、当前我国数字频道电视发展遭遇的瓶颈 |
四、困局背后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网络化对数字频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
一、技术层面 |
二、业务层面 |
三、战略层面 |
第三节 如何加强网络化,改进频道生存状态 |
一、建构网络化的电视产业价值链 |
二、打造网络化共享机制的内容营销中心 |
三、寻求与网络化配套的电视政策体系支持 |
第六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三:网络视频业务的扩展 |
第一节 网络视频业务的概念及特点 |
一、网络视频的定义 |
二、网络视频的分类及特征 |
三、基于前段资源可控性的类型划分 |
四、IPTV(闭路网络视频)和WebTv(开路网络视频)用户基本特征 |
第二节 电视媒体发展网络视频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一、必要性:视频业务是电视网络化生存的重要资源 |
二、紧迫性:网络视频市场面临的五大压力 |
三、我国电视媒介网络视频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三节 视频业务市场的竞争与障碍分析 |
一、民营力量的单边式暴发 |
二、IPTV市场的双雄博弈 |
三、电视媒介发展IPTV存在的障碍 |
第四节 电视网络视频业务的扩展 |
一、电视媒体发展网络视频业务有天然优势 |
二、开路网络电视(WebTV):借力民营公司的发展范式 |
三、闭路网络电视(IPTV):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开放与竞争 |
第七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四:移动化网络技术的应用 |
第一节 移动化技术的概念及其他 |
一、移动化技术的定义 |
二、与移动化网络技术关联的几个术语 |
第二节 传媒的移动化趋势分析 |
一、传媒移动化现象解读 |
二、传媒移动化的内在动因分析 |
三、移动化与网络化的汇流 |
第三节 我国电视媒介移动化网络发展现状与问题 |
一、移动化电视网络发展现状概述 |
二、移动化电视网络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
第四节 我国移动化电视网络应用的发展策略 |
一、移动化电视网络的标准抉择:合气生财 |
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市场拓展:资源互换 |
三、移动化电视网络的盈利模式:广开财源 |
四、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内容平台:丰富而适配 |
五、移动化电视网路的运营策略:竞合之道 |
六、移动化电视网路的政策扶持:平等与开放 |
第八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的终极形态:全能数据库及服务 |
第一节 全能数据库的概念及意义 |
一、全能数据库 |
二、内容为王的新诠释 |
三、全能数据库将是推动网络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
四、网络化的电视媒介需要全能数据库平台及服务 |
第二节 全能数据库生存条件下电视媒介形态的变迁 |
一、传播形态的改变:柔性化、4A化、跨文化 |
二、营销形态的变革:二元营销 |
三、扩张形态的变革:圈屏运动 |
第三节 当前我国电视媒介数据库生存的现状与问题 |
一、现状 |
二、问题 |
第四节 基于海量、个性、专业、智能的全能数据库生存 |
一、海量化 |
二、个性化 |
三、专业化 |
四、智能化 |
第五节 对发展我国电视网络数据库产业的若干建议 |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实现更大限度的信息开放和资源共享 |
二、数据库生产的商业化机制导入 |
三、建立特色数据库和实用子库 |
四、建立实用的检索系统 |
五、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全能数据库 |
第九章 网络化生存下电视产业链构建及体制变迁 |
第一节 网络化电视产业链的概念及其他 |
一、网络化电视产业链的概念 |
二、网络化电视产业链与传统电视产业链的区别 |
三、网络化电视产业链构建对我国电视媒介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网络化电视产业生产形态的变化 |
一、生产平台的网络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生产平台 |
二、生产方式的定制化:基于海量化和差异化的大规模定制 |
三、生产流程的双向化:逆向生产的出现 |
四、生产领域的跨界化:从非实体产品领域跨入物质产品领域 |
五、生产资源的数据库化:数据库成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 |
第三节 建构"三流合一"的电视产业发展新模式 |
一、当前网站发展模式的启发 |
二、信息流:(虚实)产品库和消费者库的信息映射与汇流 |
三、物流:是建立在海量个性市场需求导向上的现代物流运输系统 |
四、资金流:为产业模式的循环提供血液和发展动力 |
五、三流合一:网络化电视市场的运行机制 |
第四节 网络化背景下电视产业体制的变迁 |
一、当前电视产业体制的弊端 |
二、网络化对电视产业体制变革的要求 |
总结语:本研究结论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一、本课题的研究结论概述 |
二、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
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与电视媒体未来发展有关的几个概念 |
附录: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7)地面数字高清电视中嵌入式PVR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论 |
1.1 地面高清数字电视技术 |
1.1.1 数字电视技术 |
1.1.2 高清电视技术(HDTV) |
1.1.3 高级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技术(ADBT-T) |
1.1.4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
1.2 数字机顶盒技术 |
1.3 PVR 技术 |
1.4 课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HDTV 机顶盒开发平台 |
2.1 嵌入式系统简介 |
2.2 系统硬件框架 |
2.2.1 EM8623 解码芯片 |
2.2.2 平台存储系统 |
2.2.3 平台总线系统 |
2.2.4 平台输出接口 |
2.2.5 平台网络功能 |
2.2.6 机顶盒外设 |
2.3 系统软件结构 |
2.3.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2.3.2 软件开发包 |
2.4 开发平台的搭建 |
2.4.1 内核的重置 |
2.4.2 应用程序的编译与调试 |
第3章 PVR 系统设计 |
3.1 Curacao 架构介绍 |
3.2 系统功能介绍 |
3.3 录制流程及录制原理 |
3.4 Curacao 系统PVR 模块主要函数 |
3.4.1 搜台功能 |
3.4.2 播放功能 |
3.4.3 EPG 功能 |
3.4.4 录制功能 |
3.4.5 录制条目管理功能 |
3.4.6 信息键功能 |
第4章 关键技术与系统实现 |
4.1 音视频同步技术 |
4.1.1 MPEG-2 技术相关概念 |
4.1.2 音视频同步实现机制 |
4.2 缓存技术 |
4.3 EPG 技术 |
4.3.1 EPG 简介 |
4.3.2 EPG 提取应用方式 |
4.4 预录条目管理 |
4.5 改进的文件系统 |
4.5.1 PVR 环境下文件系统的特殊性 |
4.5.2 专用的文件系统设计 |
4.6 系统实现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
5.2 产品前景与改进建议 |
5.3 课题心得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Tuner 驱动接口 |
附录 2 Demux 处理及节目搜索接口 |
附录 3 频道存储接口 |
附录 4 播放与PVR 接口 |
附录 5 EPG 信息获取接口 |
附录 6 频点索引表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8)DVR高清数字机顶盒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动态 |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DVR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系统设计及开发环境 |
2.1 DVR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系统介绍 |
2.1.1 系统功能需求 |
2.1.2 系统模块结构 |
2.1.3 DVR 系统软件结构 |
2.2 DVR 数字电视机顶盒开发环境介绍 |
2.2.1 硬件平台介绍 |
2.2.2 调试环境 |
2.2.3 软件平台介绍——OS20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2.3 小结 |
第三章 DVR 硬盘存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3.1 硬盘接口层 |
3.1.1 ATA/IDE 接口基本原理 |
3.1.2 硬盘接口的传输方式 |
3.2 ATAPI 接口驱动层 |
3.3 文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3.3.1 EXT2 文件系统 |
3.3.2 EXT2 文件系统的实现 |
3.4 VFS 通用虚拟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4.1 VFS 虚拟文件系统的设计思想 |
3.4.2 VFS 虚拟文件系统的实现 |
3.4.2.1 VFS 的初始化 |
3.4.2.2 VFS 的文件操作 |
3.4.2.3 VFS 对大文件的支持 |
3.4.2.4 VFS 的碎片管理 |
3.4.2.5 VFS 的其它接口函数 |
3.5 存储系统的测试 |
3.5.1 测试环境 |
3.5.2 功能测试 |
3.5.3 性能测试 |
3.6 小结 |
第四章 HDMI/HDCP接口设计及在DVR 机顶盒中的应用 |
4.1 HDMI 高清多媒体接口标准及应用设计 |
4.1.1 HDMI 接口工作原理 |
4.1.2 HDMI 接口管理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
4.1.2.1 STHDMI 驱动层 |
4.1.2.2 管理HDMI 连接的数据结构HDMI Context |
4.1.2.3 HDMI 状态机和API 接口函数的设计和实现 |
4.2 HDCP 加密协议及在DVR 机顶盒中的应用 |
4.2.1 HDCP 加密系统介绍 |
4.2.2 HDCP 协议算法及在DVR 机顶盒中的应用设计 |
4.2.2.1 校验设备连接协议算法及实现 |
4.2.2.2 视频数据的像素级加密算法及实现 |
4.3 小结 |
第五章 DVR 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5.1 DVR 功能的模块化设计 |
5.1.1 MPEG-2 传输流的数据结构 |
5.1.2 DVR 功能的流程设计 |
5.1.3 DVR 功能的软件结构 |
5.1.4 DVR 功能的软件实现 |
5.2 DVR 机顶盒节目时间定位播放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
5.2.1 时间定位播放功能的设计 |
5.2.2 时间定位播放功能的软件实现 |
5.3 DVR 机顶盒节目特技播放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
5.3.1 特技播放功能的设计 |
5.3.2 流畅的快退播放的研究和设计 |
5.3.3 特技播放功能的软件实现 |
5.4 DVR 功能实现的测试 |
5.4.1 基本功能的测试 |
5.4.2 特技播放模块的测试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互联网视频业务终端漫谈(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终端与互联网视频业务的体验模式 |
3 多样化的终端形态 |
3.1 通用个人计算机(P C) |
3.2 HTP C |
3.3 机顶盒 |
3.4 其他终端设备 |
4 结束语 |
(10)数字机顶盒GUI模块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嵌入式GUI 的发展现状 |
1.3 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嵌入式GUI 概述 |
2.1 嵌入式系统 |
2.1.1 定义 |
2.1.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 |
2.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2.2 图形用户界面概述 |
2.2.1 定义 |
2.2.2 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历史 |
2.2.3 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特征 |
2.2.4 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趋势 |
2.3 嵌入式设备对GUI 的需求 |
2.4 GUI 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地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顶盒概述 |
3.1 机顶盒的概念 |
3.2 机顶盒的功能及特点 |
3.3 机顶盒软件开发的相关工作 |
3.4 机顶盒的发展趋势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顶盒GUI 的需求描述 |
4.1 需求收集 |
4.2 总体设计的需求 |
4.2.1 功能需求 |
4.2.2 性能需求 |
4.2.3 可靠性需求 |
4.2.4 效率性需求 |
4.3 GUI 的具体需求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顶盒GUI 的设计 |
5.1 总体结构设计 |
5.2 图形输出模块 |
5.2.1 区域的操作和管理 |
5.2.2 封装字符显示的API |
5.2.3 基本绘图操作 |
5.2.4 位图操作 |
5.3 设备输出模块 |
5.4 窗口对象模块 |
5.4.1 对话框的设计 |
5.4.2 菜单的设计 |
5.4.3 控件的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机顶盒GUI 的实现并测试 |
6.1 开发环境介绍 |
6.2 机顶盒GUI 的具体实现 |
6.2.1 具体键值的设置 |
6.2.2 程序流程 |
6.2.3 用户界面实现实例 |
6.3 软件的测试 |
6.3.1 测试要求 |
6.3.2 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用于PC或PDA的TiVo(机顶盒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花八门的新类型电视面面观[J]. 解放. 实用影音技术, 2013(10)
- [2]基于IMS的家庭富媒体系统软终端的研究与应用[D]. 向洁.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3]基于MB86H20的嵌入式GUI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 应裕博.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4]基于davinci技术的快乐e家机顶盒设计与开发[D]. 赖峥嵘.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5]面向嵌入式系统的P2P技术研究[D]. 张雪松. 山东大学, 2010(08)
- [6]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D]. 易绍华. 武汉大学, 2009(09)
- [7]地面数字高清电视中嵌入式PVR系统设计与开发[D]. 金益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7)
- [8]DVR高清数字机顶盒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 黄锐.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9]互联网视频业务终端漫谈[J]. 魏凯. 电信网技术, 2008(12)
- [10]数字机顶盒GUI模块的研究与开发[D]. 方蓉. 电子科技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