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分析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分析

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鹏展[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潜在机制,为西黄胶囊抑瘤及防治放射性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并临床研究观察西黄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鳞癌在近期疗效、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RP发病率与分级情况、RP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QOL评分、肺功能分级、D-Dimer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的变化,为临床以“毒瘀并存”理论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鳞癌提供辨证思路与方法,以提高中医在肺癌合并放射性损伤方面的疗效。方法:1.网络药理学部分: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西黄胶囊组成药物主要成分与靶点,并根据其口服利用度与类药性进行筛选,加之已发表文献报道进行补充;通过Gene Cards、OMIM、Disgenet、TTD数据库寻找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潜在靶点并删除重复值,合并疾病数据库靶点后删除重复值后获得靶点;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西黄胶囊“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取三者靶点绘制韦恩图,并通过String11.0数据库构建韦恩图中标注靶点PPI,以Cytoscape 3.8.2软件对此PPI进行拓扑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 3.8.2与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富集分析。2.临床部分:根据纳排标准选取符合要求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西黄胶囊组,结合剔除标准,共收集61例病例,对照组30例,行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并于放疗结束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西黄胶囊组31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西黄胶囊。2月后评价。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近期疗效、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后RP分级及发病率、RP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QOL评分、肺功能分级、D-Dimer、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变化,并通过SPSS2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网络药理学部分:本研究通过挖掘TCMSP数据库及文献报道获得药物有效成分69种,作用靶点309个;挖掘Gene Cards、OMIM、Disgenet、TTD等疾病数据库获得肺鳞癌疾病靶点1841个,放射性损伤疾病靶点1601个。绘制韦恩图获得三者交集靶点119个,通过String11.0数据库构建PPI,于Cytoscape 3.8.2软件优化并进行拓扑分析,分析示其度中心性均值为10.04,介度中心性均值为1.50×10-2,选取均大于均值的度中心性与介度中心性可筛选出21个关键靶点,占总节点18.91%。将关键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取前20条富集分析通路分析示,西黄胶囊防治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以下通路相关:(1)生物过程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腺体发育、抵抗辐射、刺激生长因子、调节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迁徙与运动、细胞凋亡等代谢通路调控;(2)细胞成分涉及细胞膜、细胞核、基质等多个方面;(3)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转录因子、蛋白激酶、泛素蛋白连接酶、细胞因子受体及调节MAP激酶、磷酸转移酶等酶类活性;(4)KEGG通路分析,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相关。(5)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可示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主要作用成分为鞣花酸、β-谷固醇、矮牵牛、槲皮素等。2.临床观察:(1)肺鳞癌两组间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间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RP发生率与分级西黄胶囊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3)两组间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方面,西黄胶囊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4)两组间KPS评分及QOL评分,西黄胶囊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5)两组间肺功能比较,西黄胶囊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6)两组D-Dimer水平西黄胶囊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7)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西黄胶囊组在降低SCC、CYFRA21-1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在降低CEA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两组免疫功能比较:西黄胶囊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9)两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西黄胶囊组在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现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网络药理学:西黄胶囊可防治肺鳞癌放射性肺损伤,其生物过程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腺体发育、抵抗辐射、刺激生长因子、调节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迁徙与运动、细胞凋亡等代谢通路调控;细胞成分涉及细胞膜、细胞核、基质等多个方面;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转录因子、蛋白激酶、泛素蛋白连接酶、细胞因子受体及调节MAP激酶、磷酸转移酶等酶类活性;根据KEGG分析,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相关,其主要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矮牵牛、鞣花酸、β-谷固醇等。2.临床观察:西黄胶囊可降低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放疗后肺鳞癌患者放疗后及放疗2月后RP分级与发生率,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高患者KPS评分与QOL评分,增强肺功能,并在减轻患者D-Dimer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及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方面均能起到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于红芳[2](2020)在《回顾性分析早期肺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简称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我们收集2007年至2017年在我院进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早期肺癌资料,经过整理入组资料齐全、诊断为早期肺癌(T1-2N0M0)患者60例,其中IA期32例,IB期28例。采集患者的姓名、年龄、KPS评分、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分期、是否伴有心肺功能疾病、治疗时间、剂量与剂量分割模式等基本信息;收集患者治疗前、中、后血常规、肝功肾功离子等检查化验结果供分析使用。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剂量分割模式分别为:中央型肺癌剂量:3-4Gy/F×10-20F;周围型肺癌剂量:5Gy/F×10-14F、7-9Gy/F×8-10F,其中有6例患者每周治疗3次,其余患者每周治疗5次;采用5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之后,根据要求进行随访记录,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3月近期疗效、3年、5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 LCR)、生存率(Over survival 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副反应以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治疗3个月的有效率为:69%;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3%、67.4%;总生存率分别为:60%、42.5%;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9.5%、52.8%;60例患者目前存活27人,死亡33人;其中有17例死于心梗、肺心病、脑出血等内科疾病,有16例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复发和转移的患者经再次的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等合理的抗肿瘤治疗,仍能根治或延长患者生存期。(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70患者与年<70患者相比,前者的死亡风险是后者的5.2378倍(P=0.0001);T2N0M0患者与T1N0M0患者相比,前者的死亡风险是后者的3.1417倍(P=0.0029)。(3)副反应:放疗期间有13(21.6%)例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有15(25%)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没有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半年后有6(10%)例患者出现放疗区域的肺纤维化,没有出现气短等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未见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肋骨骨折和胸壁疼痛等。结论(1)伽玛刀治疗早期肺癌生存率高,毒副反应小,是安全有效的;(2)影响早期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分期;(3)非肿瘤因素(合并症等)也会影响生存期,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十分重要;(4)伽玛刀治疗早期肺癌复发后,积极的抗肿瘤治疗,仍能部分治愈或延长患者生存期。

董百强[3](2020)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下调AMID联合电离辐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与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并分析影响肺癌放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肺癌数据库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 homologous mitochondrion associated inducer of death 2,AMID)与 NSCLC 放疗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究下调AMID联合电离辐射对NSCL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机制。方法1.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SBRT或手术的688例T1-2N0M0期NSCLC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肺功能和肿瘤最大径等指标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PSM),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疗效,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NSCLC放疗预后危险因素。2.使用TCGA肺癌数据库分析NSCLC中AMID表达水平和预后的联系;免疫组化法检测AMID在65例NSCLC组织与1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并分析其与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3.体外实验探究下调AMID联合电离辐射对NSCL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构建下调AMID的慢病毒并感染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通过细胞凋亡实验测定下调AMID对电离辐射作用后PC-9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检测Bcl-2家族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CCK-8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下调AMID联合电离辐射对NSCLC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检测下调AMID与p-p53、BRCA1和γ-H2AX等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免疫细胞化学法验证下调AMID的NSCLC细胞增殖指标Ki-67蛋白水平变化;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和细胞蛋白印迹实验探究下调AMID对NSCL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检测Claudin-1和E/N-Cadherin蛋白在不同实验组的表达变化;流式分析细胞周期探究下调AMID对NSCLC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主要G2/M期)的影响,并检测下调AMID与p-Ch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1.在688例NSCLC病例资料中,手术患者579例(85%),SBRT患者109例(15%)。经PSM后,SBRT患者与肺叶切除患者疗效相当,两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9.9%和91.6%(P=0.097)。随访期间1名放疗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肺炎,未见4级或5级毒性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与肿瘤最大径是早期NSCLC放疗的独立危险因素。2.通过对65例NSCLC组织和12例癌旁组织中AMID表达结果分析发现,AMID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37),单因素分析显示,AMID表达状态与NSCLC预后显着相关,AMID蛋白低表达的肺癌患者的PFS显着低于与AMID高表达患者,两组3年PFS分别为30%和51%(P=0.043)。3.成功构建下调AMID的慢病毒并感染NSCLC细胞,并通过RT-PCR与细胞蛋白印迹实验验证AMID抑制效果理想(P<0.05);下调AMID可显着降低NSCLC细胞经电离辐射作用后的凋亡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调AMID与Bcl-2家族相关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MID下调能明显降低电离辐射导致的NSCLC细胞增殖抑制并增加Ki-67蛋白表达水平;下调AMID可显着提高PC-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AMID的表达与Claudin-1和E-Cadherin蛋白变化一致,与N-Cadherin蛋白变化相反;下调AMID较对照组可明显减少NSCLC细胞有丝分裂G2/M期阻滞。结论1.对于早期NSCLC,SBRT疗效与手术相当、毒性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和肿瘤最大径是影响NSCLC放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AMID蛋白表达水平与NSCLC放疗疗效存在显着关联,AMID低表达提示较差预后。3.下调AMID能减少电离辐射诱导的NSCLC细胞凋亡,并对肺癌细胞的周期比例、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产生显着影响。以上现象可能与下调AMID改变Bcl-2家族中促进与抑制细胞凋亡的两类蛋白的比例,并通过降低细胞间黏附力,同时改变E/N-Cadherin蛋白表达比例有关。

余杰[4](2020)在《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同步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SIB-IMRT)同步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病例选择: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放化疗中心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学、影像学检查(B超、CT平扫或增强CT)确诊为肺癌,且有颅脑增强MR或者增强CT诊断为脑转移癌,治疗前后均有影像学指标(增强CT)测量脑转移病灶大小。2分组:观察组:选取30例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同步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病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7.23±10.39岁,KPS评分77.67±4.30分;腺癌18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5例;脑转移灶长径总和>3cm 23例,≤3cm 7例;脑转移灶个数≤3个6例,>3个24例;合并恶性胸水9例;后续化疗30例: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6例、TP(紫杉醇+顺铂)方案16例、E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5例,未化疗或因耐受问题化疗不足4周期的病例3例。对照组:选取30例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病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7.40±9.66岁;KPS评分78.00±4.07分;腺癌17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6例;脑转移灶长径总和>3cm 24例,≤3cm 6例;脑转移灶个数≤3个8例,>3个22例;合并恶性胸水8例;后续化疗30例: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6例、TP(紫杉醇+顺铂)方案15例、E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6例,未化疗或因耐受问题化疗不足4周期的病例3例。3观察指标:(1)脑转移灶方面:以客观缓解率(ORR)作为近期疗效评价指标,以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生存时间(OS)作为生存观察指标。ORR定义为肿瘤病灶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患者的比例。根据RECIST1.1版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全部消失,并可维持4周;部分缓解(PR):靶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并可维持4周,ORR为完全缓解病例数及部分缓解病例数之和与总病例数之比的百分数。PFS定义为肿瘤疾病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至观察到肿瘤疾病进展或者发生因为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之间的这段时间;OS定义为患者自接受治疗开始到因为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的时间间隔。(2)不良事件方面:血液系统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的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消化系统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包括头痛、认知功能障碍情况。4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分析由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Kaplan-Meier描述生存过程及绘制生存曲线。统计学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客观缓解率(ORR):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组为11.0个月,对照组为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中位总生存期(OS):观察组为13.8个月,对照组为1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上,其中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下降的比例为60.00%,主要是Ⅰ度和Ⅱ度,程度较轻,无需升白细胞治疗,发生血小板下降的比例是23.33%,主要是Ⅰ度,无需升血小板治疗,发生Ⅰ度贫血的比例为33.33%;发生Ⅰ度和Ⅱ度恶心、呕吐的比例分别为76.67%、23.33%,发生Ⅰ度和Ⅱ度头痛的比例为63.33%,发生Ⅰ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为6.67%。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下降的比例为56.67%,主要是Ⅰ度,程度较轻,无需升白细胞治疗,发生血小板下降的比例是20.00%,主要是Ⅰ度,无需升血小板治疗,发生Ⅰ度贫血的比例为30.00%;发生Ⅰ度和Ⅱ度恶心、呕吐的比例为73.33%、20.00%,发生Ⅰ度和Ⅱ度头痛的比例为60.00%,发生Ⅰ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为10.00%。两组均未出现Ⅲ度和Ⅳ度不良事件,经脱水降颅压治疗,恶心、呕吐和头痛均能改善。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同步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不良事件可耐受。

田国良[5](2020)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及预后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预后。方法将鹤壁京立医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每组有40名。常规放射治疗组予以常规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平均生存时间;治疗前后卡氏评分、生存质量、肺功能一秒峰值流速、1秒用力呼气量、肺活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疗效、卡氏评分、生存质量、肺功能一秒峰值流速、1秒用力呼气量、肺活量、平均生存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常规放射治疗组比较(P <0.05)。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价值,可改善肺功能和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陆曹政[6](2019)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考察NSCLC脑转移瘤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为2.48:1,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3.93±14.62)岁。肿瘤的分期标准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2009 年版,初治分期 Ⅰ+Ⅱ 期患者 43 例,初治Ⅲ+Ⅳ期患者37例,病理类型肺腺癌患者16例,肺鳞癌患者64例,其中病理类型为肺腺癌的患者入组时,绝大部分因自身经济及其他原因拒绝EGFR等基因检测。将所有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联合治疗,口服替莫唑胺与全脑放疗同步进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随访时间为18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和中位复发时间(median recurrence time,MRT)并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NSCLC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评估NSCLC脑转移患者病理类型及初治肿瘤临床分期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的水平,并考察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1.8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有53例男性患者、68例患者合并脑转移症状、80例患者的脑转移病灶数目均≥3个、59例患者具有吸烟史、2例患者存在脑干转移、37例患者≥60岁;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初治肿瘤分期、肿瘤标志物、脑转移瘤的最大径、脑转移瘤的数目、脑转移症状及是否有脑干转移上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鳞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血清的SCC-Ag水平显着高于肺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血清的NSE、CYFRA21-1、CEA水平分别高于肺鳞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Ⅲ+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血清的NSE、CYFRA21-1、CEA、SCC-Ag水平分别显着高于初治Ⅰ+Ⅱ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头痛等并发症及副反应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00%(34/40)和95.00%(38/4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5.00%(26/40)和80.0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及颅内无疾病进展时间(i-PFS)均显着延长(9.62月vs 6.15月,6.34月vs 4.24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组患者的i-PFS时间为6.34个月,95%CI为5.31-7.33;对照组患者的i-PFS时间为4.24个月,95%CI为3.23-5.19;观察组患者的OS时间为9.62个月,95%CI为8.15-11.01;对照组患者的OS时间为6.15个月,95%CI为5.94-6.33;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较低、有脑干转移、病理类型为肺腺癌、初治Ⅲ+Ⅳ期及脑转移瘤的最大径>5cm是导致NSCLC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9.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R及CR疗效等级的NSE、CYFRA21-1、SCC-Ag和CEA的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NSE≥16.3 ng/mL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着短于NSE<16.3 ng/mL的患者;CYFRA21-1≥3.3 ng/mL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PFS及OS显着短于CYFRA21-1<3.3 ng/mL的患者;CEA≥4.7 ng/mL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着短于CEA<4.7 ng/mL的患者;SCC-Ag≥1.5 ng/mL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PFS及OS显着短于SCC-Ag<1.5 ng/mL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临床疗效均较好,且二者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KPS评分较低、有脑干转移、病理类型为肺腺癌、初治III+IV期及脑转移瘤的最大径>5cm是导致NSCLC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肿瘤标志物NSE、CYFRA21-1、CEA及SCC-Ag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邓丽君[7](2019)在《射波刀和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大部分是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现代影像技术不断发展,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查率不断增加,其治疗越发关键,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长期以来SBRT只作为不能手术者的替代治疗,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SBRT取得的临床疗效不劣于手术治疗,建议SBRT作为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但是这一结论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比射波刀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同时评价射波刀在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SBRT治疗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射波刀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T1N0M0-T2N0M0期周围型肺癌患者85例,男性患者68例,女性17例;年龄45-86岁,中位年龄66岁,腺癌患者49例,鳞状细胞癌32例,腺鳞癌4例。其中射波刀组46人,手术组39人。射波刀组照射总剂量为36-60Gy(中位剂量为48Gy),64%-85%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包绕PTV,分割次数为3-12次,1日1次,每周5次。手术组患者经术前影像学和术后病理证实,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团队评估并行开胸或胸腔镜下肺叶或亚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留存两组患者的基础和治疗相关资料,患者定期复查胸部增强CT以评估记录近期及远期疗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1日。结果射波刀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估为CR患者20例(43.5%),PR患者19例(41.3%),SD患者4例(8.7%),PD患者3例(6.5%)。中位生存时间为43.0(95%CI:40.1-57.3)月,1年的局控率为91.3%,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3%、58.5%和26.3%;手术组近期疗效评估为CR患者39例(100%)。中位生存时间为44.0(95%CI:18.6-69.4)月,1年局部控制率84.7%,1年、3年、5年总生存率为94.9%、53.3%和29.3%。两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无显着性差别(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体积(Gross target volume,GTV)和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 effective dose,BED)是射波刀组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1.SBRT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次数少、创伤小耐受性好,治疗后局部控制率高,远期生存时间与手术无差异,且治疗后副反应轻微,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重要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2.生物有效剂量(BED)和肿瘤体积(GTV)是影响SBRT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效果的独立影响因子,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时BED大于100Gy时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更高,且肿瘤体积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陈鑫[8](2018)在《EGFR突变阳性NSCLC伴脑转移EGFR-TKI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EGFR突变阳性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EGFR-TKI联合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简称伽玛刀或γ-刀)与单药EGFR-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EGFR-TKI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患者获益及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0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EGFR突变阳性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53例,经筛选后排除12例,共入组41例。入组患者TNM分期为IVA期或者IVB期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口服EGFR-TKI三个月后评估疗效,颅内及颅外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的病灶定期观察,同时继续口服EGFR-TKI,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的肿瘤病灶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续患者继续口服EGFR-TKI治疗,直至病情进展;对照组口服EGFR-TKI单药治疗,直至病情进展。分别于三个月、六个月(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时分析两组患者的局部病灶控制情况,从而进一步进行生存分析EGFR-TKI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患者生存获益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口服EGFR-TKI三个月后疗效评价,两组患者ORR:52%vs.57%,DCR:81%vs.85%,经统计学分析,均未见差异(P>0.05)。六个月后疗效评价(治疗组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两组患者ORR:84%vs.60%,DCR:96%vs.8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KPS评分,EGFR突变类型,EGFR-TKI药物类型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无关(P>0.05)。转移部位、治疗方式、脑转移灶数目与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方式、转移部位、脑转移灶数目是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即EGFR-TKI联合立体定向放疗较单药EGFR-TKI治疗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颅内转移灶数目<3个较颅内转移灶≥3个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单独颅内转移较颅内+颅外转移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结论1.EGFR-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对EGFR-TKI治疗期间疗效评价PR、SD、PD肿瘤病灶行立体定向放疗及时干预,减轻患者全身肿瘤负荷,EGFR-TKI治疗期间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延长。2.EGFR-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对EGFR-TKI治疗期间疗效评价PR、SD、PD肿瘤病灶行立体定向放疗及时干预,EGFR-TKI耐药时间延长,联合治疗可能降低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的风险。3.转移部位、脑转移灶数目是患者病情的独立危险因素,转移部位越多、脑转移灶数目越多,患者的预后越差。4.EGFR-TKI联合立体定向放疗不良反应轻。

于宾宾[9](2021)在《射波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收集经射波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肺癌脑转移瘤的基本情况、分析疾病特征、比较肿瘤标志物变化、研究近期疗效和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为射波刀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8年12月某医院首次行射波刀治疗的185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研究患者疾病特征、比较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分析近期疗效和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Epidata 3.1和SPSS24.0对临床资料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疾病特征和近期疗效;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分析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基本情况:185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男性135例,占73.0%;女性50例,占27.0%。年龄31-83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40岁患者7例,占3.8%;40-49岁患者16例,占8.6%;50-59岁患者56例,占30.3%;≥60岁患者106例,占57.3%。有明确KPS评分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104例,其中KPS<80分的患者35例,占33.7%;KPS≥80分的患者69例,占66.3%。原发灶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患者104例,占56.2%;非腺癌的患者49例,占26.5%;未知类型的患者32例,占17.3%。2.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疾病特征分析:原发灶进行治疗的患者中诊断肺癌的同期诊断脑转移瘤患者的比例为20.2%,原发灶未进行治疗的患者中诊断肺癌的同期诊断脑转移瘤患者的比例为87.3%,是否同期诊断脑转移与原发灶治疗情况有关系(χ2=79.431,P<0.001)。原发灶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患者中发生颅外转移的比例为50.0%,原发灶病理类型为非腺癌的患者中发生颅外转移的比例为32.7%,原发灶病理类型与颅外转移有关系(χ2=4.059,P=0.044)。3.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经射波刀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CA724含量不完全相同(P=0.024),两两比较发现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CA724升高(P=0.008)。4.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近期疗效:92例患者有3个月随访资料,3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1%,有效率为51.1%。61例患者有6个月随访资料,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57.4%,有效率为18.0%。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灶情况和治疗方案对3个月和6个月疗效均无影响(P>0.05)。5.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分析: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3.2(19.0,27.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0(11.2,18.9)个月。1年生存率为56.3%,2年生存率为28.8%,3年生存率为19.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高血压史、颅内转移灶数目和神经症状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不同高血压史和神经症状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史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高血压史患者的1.804倍(P=0.024,HR=1.804)。有精神障碍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死亡风险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患者的3.267倍(P=0.002,HR=3.267)。结论:1.行射波刀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以男性为主。2.肺癌脑转移瘤原发灶治疗可以降低同期脑转移发生率。3.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比非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容易发生颅外转移。4.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经射波刀治疗6个月CA724升高。5.高血压史和神经症状可能是肺癌脑转移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戴璐[10](2021)在《细胞黏附分子2(CADM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细胞黏附分子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背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生活质量低下,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机制从而为治疗患者提供依据成为重要课题。方法:采用人类全转录本芯片检测伴有转移非小细胞肺癌与不伴有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差异基因。qRT-PCR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siRNA及oeRNA将目的基因转染至细胞建模及转染效果观察。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A549、H322细胞转染siRNA及oeRNA后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分别检测A549、H322细胞转染siRNA及oeRNA后的EMT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小鼠接种CADM2高表达A549细胞后的脑转移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干扰MYC表达后对CADM2高表达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芯片筛选出675个上调基因和569个下调基因。qRT-PCR验证显示CADM2在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通过转染siCADM2沉默了 A549、H322 细胞 CADM2 表达,转染 oeCADM2 升高了 A549、H322细胞CADM2表达。CADM2表达降低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且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增加;CADM2表达升高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上升,且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小鼠接种CADM2高表达A549细胞后脑转移率高。CADM2高表达细胞在干扰MYC表达后侵袭能力下降。结论:1.CADM2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高表达。2.CADM2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迁移与侵袭。3.CADM2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4.CADM2可能通过MYC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第二部分细胞黏附分子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分析CADM2与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及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及临床样本。qRT-PCR检测临床样本的CADM2基因表达。随访患者总生存。统计学分析CADM2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及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x2检验分析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组织学、肿瘤T分期、有无脑外转移、是否吸烟均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N分期存在相关,CADM2基因表达越高,淋巴结N分期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CADM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两组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CADM2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生存时间预后因素包括年龄(P=0.031)和CADM2表达水平(P=0.026),而性别、肿瘤位置、组织学、肿瘤T分期、淋巴结N分期、有无脑外转移、是否吸烟均与患生存时间均无关。将年龄和CADM2表达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DM2表达水平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CADM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淋巴结N分期相关,CADM2表达高提示着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2.CADM2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不良预后存在相关,并且CADM2表达水平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二:西黄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对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观察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非小细胞肺癌外源性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回顾性分析早期肺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下调AMID联合电离辐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SBRT治疗NSCLC长期生存结果与危险因素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倾向匹配分析比较SBRT与手术治疗NSCLC疗效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AMID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疗患者预后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下调AMID及联合电离辐射对NSCL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与机制探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线粒体相关细胞凋亡诱导因子的功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发表论文及其他
致谢

(4)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同步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2.2 卡氏评分、生存质量、肺功能一秒峰值流速、1秒用力呼气量、肺活量
    2.3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平均生存时间
    2.4 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6)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研究所用仪器、药物及试剂
    2 治疗措施
    3 研究方法
        3.1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测定方法
        3.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原理
        3.3 SCC-Ag和CEA的测定方法
        3.4 NSE和CYFRA21-1的检测方法
        3.5 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3.6 生存期的评估标准
        3.7 观察指标
    4.随访
    5.统计学方法
    6.结果
        6.1 80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
        6.2 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比较
        6.3 NSCLC脑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及肿瘤分期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6.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6.5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的比较
        6.6 两组患者远期临床疗效的比较
        6.7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i-PFS及OS的生存曲线
        6.8 NSCLC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第二章 NSCLC脑转移患者血清肿瘤标志与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研究所用仪器、药物及试剂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NSCLC脑转移患者近期疗效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4.2 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情况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射波刀和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EGFR突变阳性NSCLC伴脑转移EGFR-TKI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GFR-TKI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射波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脑转移瘤
        1.1.1 脑转移瘤概述
        1.1.2 脑转移瘤流行病学特征
        1.1.3 脑转移瘤诊断
        1.1.4 脑转移瘤临床治疗
    1.2 肺癌脑转移瘤
        1.2.1 肺癌脑转移瘤概述
        1.2.2 肺癌脑转移瘤诊断
        1.2.3 肺癌脑转移瘤临床治疗
    1.3 射波刀放射治疗
        1.3.1 射波刀放射治疗概述
        1.3.2 射波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
    1.4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资料来源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1.3 肺癌脑转移瘤诊断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基本情况
        2.2.2 疾病特征
        2.2.3 肿瘤标志物
        2.2.4 近期疗效
        2.2.5 预后情况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基本情况
        3.1.1 一般情况
        3.1.2 病灶情况
        3.1.3 治疗方案
    3.2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疾病特征
        3.2.1 原发灶治疗情况与转移灶的关系
        3.2.2 原发灶病理类型与转移灶关系
    3.3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
        3.3.1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3.3.2 基本情况与6个月后CA724变化情况的关系
    3.4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近期疗效
        3.4.1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3个月疗效
        3.4.2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6个月疗效
    3.5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情况
        3.5.1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远期随访
        3.5.2 肺癌脑转移瘤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
        3.5.3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情况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基本情况
    4.2 疾病特征
    4.3 肿瘤标志物
    4.4 近期疗效
    4.5 预后情况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细胞黏附分子2(CADM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细胞黏附分子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细胞黏附分子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四、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 林鹏展.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回顾性分析早期肺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D]. 于红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下调AMID联合电离辐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D]. 董百强. 苏州大学, 2020(06)
  • [4]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同步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余杰.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5]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及预后研究[J]. 田国良. 临床研究, 2020(01)
  • [6]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D]. 陆曹政. 苏州大学, 2019(04)
  • [7]射波刀和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D]. 邓丽君.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8]EGFR突变阳性NSCLC伴脑转移EGFR-TKI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预后分析[D]. 陈鑫. 郑州大学, 2018(11)
  • [9]射波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回顾性研究[D]. 于宾宾. 吉林大学, 2021(01)
  • [10]细胞黏附分子2(CADM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 戴璐.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