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探讨

湖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探讨

一、湖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安郁群,舒方方,陈雷,王鹏,杨伟,李运涛,杨建敏,李瑞清,刘健,奚锦帅,杨亚伦,郭克宁,张海斌,吴婕,胡军锋,吴福清,徐鸿燕,李宗道,颜晗,李浩,张瑄,宋扬,王姗姗,王萌茜,刘昕[1](2020)在《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 4 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情况》文中提出4.1体制改革情况4.1.1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情况自1999年以来,全国水利勘测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分阶段逐步推进。1999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101号,以下简称"101号文"),全面启动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一部分水利勘测设计院在101号文指引下完成了改企或改制。2011年,

郭晓宁[2](2020)在《BIM技术在涔天河智慧水库建设中的应用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进步,BIM技术在我国基础行业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文章以建设涔天河智慧水库为例,简单介绍了BIM技术应用背景及意义,将BIM技术应用到涔天河水库扩建枢纽工程中,总体目标是为涔天河水库建设管理方提供三维可视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工程建设管理服务,提升工程管理现代化,打造湖南省智慧水库标杆工程。

吴新春[3](2020)在《STS视域下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社会效应研究》文中认为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长江九江段决堤,鄱阳湖全线告急,湖南省娄底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同样遭受重大损失。娄底市在此后的汛期应急管理建设中,大数据技术的介入对“防灾、减灾、救灾”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使得大数据的工具理性功能得到有效施展,并促进大数据技术自身的发展与创新,这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实质上便是科技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互动中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去分析大数据技术介入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指出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并对这一经验展开反思。目前,研究大数据和汛期应急管理的学者很多,但在STS视域下将二者置于一起研究其社会效应的少之又少。本文基于STS视角,采用学科交叉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展开论述。选取大数据这一技术在汛期应急管理上的应用,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对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进行STS视角解析,从科学、技术和社会三个方面阐述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需要“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引,以什么样的技术为基础、以什么样的制度为保障”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关于STS、大数据和汛期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说明了研究方法、思路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介绍了STS的基本内容,界定了大数据、汛期应急管理、社会效应等相关概念;第二章阐述了大数据技术与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相互关系,并从科学技术和社会视角解析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现状及内在联系;第三章主要论述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双重境遇,归纳其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从技术维度、伦理维度和社会维度分析其产生的共性影响,并依据娄底市汛期应急大数据应用实际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第四章是归纳STS视角下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社会效应与对策,围绕其衍生的社会效应归纳出思想转变的示范效应、技术发展的聚合效应、技术应用的扩散效应等三个正效应,以及技术应用的马太效应、技术监管的滞后效应和技术教育的木桶效应等三个负效应,并就消解负效应提出解决路径,即强化STS整体观点的指导、坚持技术与主体意识的协调发展和坚持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以此促进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持续发展。

袁轲,康琛[4](2020)在《湖南“水资源·水安全”信息化规划及建设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为实现基于水利一张图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深化图层应用,湖南省水利厅坚持以信息化为引领,科学规划湖南"水资源·水安全"信息化建设思路,同步夯实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为实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目标,通过发展水利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全面整合水利一张图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完善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应用,目前已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库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应用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可为湖南省水利信息资源深化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盛晓波,左仲元[5](2019)在《BIM技术在湖南省智慧水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慧水利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内容,BIM技术是开展智慧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支撑。文章对湖南省水利BIM技术应用的意义、目标、实施内容等进行研究,提出湖南省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应深度融合BIM技术的建议,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

李元炎[6](2019)在《湖南省山丘区大型灌溉泵站信息化建设应用探讨》文中指出文章结合水利部对泵站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选取一座典型水轮泵站为信息化建设实例,阐述了山丘区大型灌溉泵站信息化建设模式,力求提高泵站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段正楠[7](2019)在《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文设施设备是水文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国家对水文事业发展的日益重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快了水文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步伐。近年来,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体量庞大、种类繁多、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这给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希望运用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有关理论结合湖南水文行业实际,对加强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展开研究,以期更好的发挥设施设备的综合效益。论文运用了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等方法,充分的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的现状,并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深入的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鉴了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理论和精益维修理论的模型和工具,结合湖南水文实际提出了一种适合湖南水文行业特点的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的优化方案。本文在回顾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理论和精益维修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个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主动预防性维修为手段,采取集中化管理和全员参与的运维管理模式。并从预防维修体制、自主维护活动、组织和资源配置、管理规范、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几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形成了一整套解决方案。这将为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实现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有益经验,对提升湖南省水文行业的整体管理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周长艳[8](2019)在《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契约与绩效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田水利设施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对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以来,国家政策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支持力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文件中强调:深化农田水利改革,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落实管护责任,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但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设、轻管护”“只用不管”“配套不全”“老化失修”等问题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米”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尤其是治理过程中的主体机会主义行为,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因此,从农田水利设施治理背后的权责利关系出发,探究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逻辑框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农田水利设施天然禀赋和人格化禀赋作为研究起点,着力农田水利设施治理,从契约角度诠释农田水利设施治理逻辑。首先,明确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基本范畴,理清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禀赋——产权——契约——绩效”的逻辑框架。然后,着重分析了禀赋差异下的农田水利设施契约缔结,阐述了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强显性弱隐性契约缔结,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弱显性强隐性、中显性中隐性、强显性弱隐性契约缔结契约,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弱显性强隐性契约缔结的内容。再次,通过湖南省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不同禀赋下的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绩效,实证分析了契约对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省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综合效率维持在0.8左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维持在0.9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农田水利治理效率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总的来说,湖南省平原区的效率值最高,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丘陵区和山地区效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丘陵区效率值又高于山地区效率值。就影响因素而言,契约对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效率有显着的正效应,粮食播种面积、水资源总量和自然灾害成灾面积对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效率都产生显着的正向或负向影响。接着,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不同地区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禀赋、契约和治理绩效。最后,围绕“禀赋——产权——契约——绩效”这一治理逻辑,提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政策建议。

刘文颖[9](2019)在《我国砂石土类矿产资源政策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砂石土类矿产的开发利用是国家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据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统计,我国机制砂年产量高达200亿吨,已成为砂石资源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型为新常态高质量发展,城市基建设施及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强,砂石骨料需求量将持续高位增长。然而由于受制于环保督查砂石限采禁采的“一刀切”关停政策,各地砂石骨料供应紧张,价格高涨,砂石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8年底,砂石土类矿产被国家统计局列为国家战略新兴资源,这也意味着砂石资源亟待形成全面的产业化发展。本文梳理了我国1980-2018年近四十年的砂石土类矿产国家级政策32份及地方28个省域的政策180份,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明确了砂石土类矿产开发利用管理政策的研究成果及改进空间,对所研究的砂石土类矿种及其资源属性进行界定,并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明确了砂石土类矿产管理政策的研究基调。首先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国家级政策及地方级政策进行“时间、机构、文种、效力”四方面的特征分析;其次整理并编码分析国家级政策文本155条,省级政策文本1165条,运用政策工具研究方法构建“政策工具—政策作用”的X-Y二维度分析框架,其中X维度包含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三类政策工具;Y维度包含“矿石开采、生产加工、消费利用、回收再造、废物处置”五个产业作用环节。一是对国家级32份政策的155条政策工具进行分析,二是对地方级180份政策文本的1165条政策工具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进行政策工具的空间研究。最后,应用状态空间模型对2001-2016年国家级政策的政策工具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砂石土类矿产国家级政策缺位,地方省域政策空间布局失衡。我国砂石土类矿产政策以强制性的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以柔性引导型政策为辅,政策效力有但对砂石产业促进作用弱;政策工具集中在矿石开采和消费利用环节,生产加工环节的使用频率不及预期。政策工具数量、效力与效果不匹配,其中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与效力呈反向关系,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数量偏少但效力更优。

唐瑞蕾[10](2019)在《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设规范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政府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经济性变革。同时,通过落实“放管服”的要求有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政治性变革。因此,建设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维护公共利益,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有效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湖南省在交易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平台内部管控不足、信息公开不到位、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平台服务效能较低、交易数据质量较差、监管乏力等种种问题。在公共选择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对平台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不大、制度供给与交易实际脱节、平台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人员队伍建设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和监督体系建设不到位是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同时通过借鉴贵州省“大数据”应用模式、湖北省“综合监管”模式和广东省“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模式的经验,提出了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下一步建设发展应坚持的方向: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及完善监督体系,以期推动湖南省全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朝统一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

二、湖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BIM技术在涔天河智慧水库建设中的应用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背景和意义
    2.1 项目背景
    2.2 BIM技术应用背景及意义
3 BIM应用目标
4 技术路线
5 主要建设内容
    5.1 创建枢纽区工程三维精细化BIM模型
    5.2 枢纽工程三维实景模型、效果图及动画视频
    5.3 基于BIM模型的数字枢纽工程交付平台
6 结语

(3)STS视域下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社会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STS的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
        1.2.2 大数据在汛期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1.2.3 大数据技术对社会系统的影响研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1.4 STS及相关概念界定
        1.4.1 STS的理论渊源
        1.4.2 STS的研究对象
        1.4.3 相关名词概念界定
第2章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STS视角解析
    2.1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相互关系
        2.1.1 大数据技术推动汛期应急管理水平提升
        2.1.2 汛期应急管理为大数据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2.1.3 大数据技术科研与应用的有机统一
    2.2 大数据介入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的社会视角解析
        2.2.1 娄底市汛期自然灾害概况
        2.2.2 汛期应急管理响应机制
        2.2.3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情况
    2.3 大数据介入娄底汛期应急管理的科学技术视角解析
        2.3.1 海量化汛期数据需要大数据技术应对
        2.3.2 大数据技术发展需要汛期应急管理积累经验
        2.3.3 大数据研究促进汛期应急管理现代化
第3章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双重境遇
    3.1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发展要素
        3.1.1 大数据技术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引擎
        3.1.2 大数据技术驱动应急管理机制改革转型
        3.1.3 大数据应用为汛期应急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3.2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产生的共性影响
        3.2.1 技术维度的影响
        3.2.2 伦理维度的影响
        3.2.3 社会维度的影响
    3.3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个性问题及其原因
        3.3.1 技术应用建设具有局限性
        3.3.2 技术应用缺乏STS整体观点指导
        3.3.3 技术应用与社会预警体系不相适应
第4章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社会效应及对策
    4.1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正效应
        4.1.1 思维转变的示范效应
        4.1.2 技术发展的聚合效应
        4.1.3 技术应用的扩散效应
    4.2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负效应
        4.2.1 科技应用的马太效应
        4.2.2 科技监管的滞后效应
        4.2.3 科技教育的木桶效应
    4.3 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负效应的对策
        4.3.1 强化STS整体观点的指导
        4.3.2 坚持技术与主体意识协调发展
        4.3.3 坚持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湖南“水资源·水安全”信息化规划及建设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总体规划
2 建设思路
    2.1 数据中心建设
    2.2 智能办公系统建设
        2.2.1 行政办公
        2.2.2 业务办公
        2.2.2. 1 水资源
        2.2.2. 2 水安全
    2.3 基础设施建设
3 保障体系
4 结语

(5)BIM技术在湖南省智慧水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BIM技术在湖南省智慧水利中的应用意义
2 BIM技术在智慧水利中的应用目标
    2)智慧建造:工程施工阶段应用目标
    3)智慧运维:工程运维阶段应用目标
3 BIM技术在智慧水利中的实施内容
    1)水利工程BIM模型构建与应用
    2)基于BIM技术的智慧设计施工一体化数字交付系统建设
    3)基于“互联网+BIM”的智慧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建设
    4)基于“GIS+BIM”的智慧水利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4 结语

(6)湖南省山丘区大型灌溉泵站信息化建设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背景
2 泵站信息化定义
3 建设需求分析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框架
    4.2 分项系统框架
        4.2.1 网络通信
        4.2.2 监控系统
        4.2.3 指挥控制中心
5 建设要求
6 建设保障
7 预期效果评价

(7)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理论
        2.1.1 TNPM理论概述
        2.1.2 TNPM理论主要内容
        2.1.3 TNPM理论应用
    2.2 精益维修理论
        2.2.1 精益维修理论概述
        2.2.2 精益维修的内容
3 湖南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概况
        3.1.1 湖南省水文局简介
        3.1.2 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总量
        3.1.3 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类型
        3.1.4 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行业特征
    3.2 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现状
        3.2.1 运维管理模式
        3.2.2 运维管理组织和队伍
        3.2.3 运维管理常规工作
        3.2.4 运维管理信息化
    3.3 湖南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问题分析
        3.3.1 重要性认识不足
        3.3.2 组织结构单一
        3.3.3 资源配置不合理
        3.3.4 专业力量不足
        3.3.5 规范和标准不完善
        3.3.6 信息化水平较低
4 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优化设计
    4.1 优化设计思路
        4.1.1 优化指导思想
        4.1.2 优化目标
        4.1.3 优化原则
        4.1.4 优化策略
        4.1.5 优化路线图
    4.2 优化设计方案
        4.2.1 优化设计方案框架
        4.2.2 优化设计方案内容
5 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优化措施
    5.1 建立预防维修体制
    5.2 开展自主维护活动
    5.3 组织和资源配置优化
        5.3.1 组织优化
        5.3.2 维修资源配置优化
    5.4 运维管理规范优化
        5.4.1 5S水文测站现场管理规范
        5.4.2 维修管理规范
        5.4.3 更新改造项目管理规范
        5.4.4 应急管理规范
    5.5 运维考核评价优化
    5.6 运维管理信息化平台优化
        5.6.1 系统总体结构
        5.6.2 各模块功能设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契约与绩效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5.1 技术路线
        1.5.2 可能的创新点
        1.5.3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基本范畴与逻辑框架
    2.1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基本范畴
        2.1.1 农田水利设施
        2.1.2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
    2.2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逻辑框架
        2.2.1 公共物品理论与农田水利设施禀赋特征
        2.2.2 产权契约理论与农田水利设施契约缔结
        2.2.3 治理理论与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绩效
        2.2.4 农田水利设施禀赋特征、契约缔结与治理绩效
第3章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契约分析
    3.1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禀赋特征
        3.1.1 农田水利设施天然禀赋
        3.1.2 农田水利设施人格化禀赋
    3.2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契约缔结
        3.2.1 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契约缔结
        3.2.2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契约缔结
        3.2.3 微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契约缔结
第4章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绩效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4.1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绩效的理论分析
    4.2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绩效评价
        4.2.1 测算方法选择
        4.2.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4.2.3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效率测度及结果分析
    4.3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绩效禀赋差异的影响因素
        4.3.1 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4.3.2 Tobit模型结果及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案例实践——基于慈利县、汉寿县、娄星区的调查
    5.1 案例选择
    5.2 案例分析
        5.2.1 溪口岗头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弱显性强隐性契约
        5.2.2 龙阳华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中显性中隐性契约
        5.2.3 石井康尔公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强显性弱隐性契约
        5.2.4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比较
    5.3 小结
第6章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政策建议
    6.1 契合禀赋特征,理清农田水利设施治理逻辑
        6.1.1 丰富农田水利设施天然禀赋,突破治理禀赋约束
        6.1.2 理清农田水利设施人格化禀赋,提高治理主体积极性
    6.2 着力“三权分置”,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结构
        6.2.1 明晰产权归属,明确各主体权责利关系
        6.2.2 推进农田水利产权改革,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6.3 把握契约强度,保证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契约的稳定性
        6.3.1 培养治理主体契约合作意识,完善契约稳定的内生机制
        6.3.2 营造良好的契约氛围,保障契约稳定的外部环境
    6.4 加强区域统筹,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绩效
        6.4.1 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管护
        6.4.2 加强跟踪与评估,健全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绩效评价机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我国砂石土类矿产资源政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砂石土矿政策研究现状
        1.2.2 政策工具应用研究现状
        1.2.3 砂石土矿政策效应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论文架构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架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砂石土类矿产
        2.1.2 砂石土类矿产政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政府治理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公共政策理论
        2.2.4 政策工具理论
3 我国砂石土类矿产政策特征分析
    3.1 政策文本梳理
    3.2 国家级政策特征分析
        3.2.1 发文时间
        3.2.2 发文机构
        3.2.3 政策文种
        3.2.4 政策效力
    3.3 地方级政策特征分析
        3.3.1 发文时间
        3.3.2 发文机构
        3.3.3 政策文种
        3.3.4 政策效力
    3.4 小结
4 我国砂石土类矿产政策二维分析
    4.1 构建X—Y二维分析框架
        4.1.1 X维度——政策工具类型
        4.1.2 Y维度——政策作用环节
        4.1.3 构建二维分析框架
    4.2 编码及内容分析
    4.3 国家级砂石矿产政策二维分析结果
        4.3.1 X维度——政策工具类型
        4.3.2 Y维度——政策作用环节
        4.3.3 政策工具—政策作用二维分析
    4.4 地方级砂石矿产政策空间布局分析结果
        4.4.1 区域划分标准
        4.4.2 政策工具(X轴)空间布局
        4.4.3 政策作用环节(Y轴)空间布局
    4.5 小结
5 我国砂石土类矿产政策效果实证分析
    5.1 理论及模型构建
        5.1.1 理论分析
        5.1.2 模型构建
        5.1.3 指标选取
        5.1.4 数据来源
    5.2 平稳性检验及协整检验
        5.2.1 平稳性检验结果
        5.2.2 协整性检验结果
    5.3 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结果
        5.3.1 参数估计
        5.3.2 回归结果分析
        5.3.3 政策效果结论
6 政策建议
    6.1 回归产业管理视角,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6.1.1 转变传统管理思路,加强国家宏观政策管控
        6.1.2 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全过程管理
    6.2 认可区域差距,根据特点实行差异化管理
    6.3 优化政策工具结构,改善政策匹配度
        6.3.1 弱化环境型政策工具,强化柔性制度设计
        6.3.2 合理调整各区域政策工具布局结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国家级政策文本
    附录二 地方级政策文本

(10)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公共资源
        2.1.2 公共资源交易
        2.1.3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1.4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2.2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
        2.2.1 管理体制建设
        2.2.2 制度建设
        2.2.3 运行机制建设
        2.2.4 队伍建设
        2.2.5 信息化建设
        2.2.6 监督体系建设
    2.3 相关理论分析
        2.3.1 公共选择理论
        2.3.2 交易费用理论
        2.3.3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3.1.1 初步确立了平台的管理体制
        3.1.2 优化了平台的制度环境
        3.1.3 改善了平台的设施条件
    3.2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管理体制不顺
        3.2.2 平台内部管控不足
        3.2.3 信息公开不到位
        3.2.4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3.2.5 平台服务效能较低
        3.2.6 交易数据质量较差
        3.2.7 交易监督乏力
    3.3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不大
        3.3.2 制度供给与交易实际脱节
        3.3.3 运行机制不健全
        3.3.4 队伍建设不足
        3.3.5 信息化建设滞后
        3.3.6 监督体系建设不到位
第4章 国内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4.1.1 贵州省
        4.1.2 湖北省
        4.1.3 广东省
    4.2 国内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启示
        4.2.1 统一公共资源交易的制度规范
        4.2.2 注重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质量
        4.2.3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业人员管理
        4.2.4 创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督体系
第5章 加强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管理体制改革
    5.2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管理制度
    5.3 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机制
        5.3.1 完善平台内控机制
        5.3.2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5.3.3 完善平台考评机制
    5.4 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建设
        5.4.1 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5.4.2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5.4.3 完善专家的管理与考核培训
    5.5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5.5.1 全面推进平台信息系统建设
        5.5.2 推动平台智能化建设
    5.6 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监督体系
        5.6.1 完善监管模式及监督平台
        5.6.2 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内监督方式
        5.6.3 建立健全多元协同监督格局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读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 B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访谈提纲
致谢

四、湖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 4 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情况[A]. 安郁群,舒方方,陈雷,王鹏,杨伟,李运涛,杨建敏,李瑞清,刘健,奚锦帅,杨亚伦,郭克宁,张海斌,吴婕,胡军锋,吴福清,徐鸿燕,李宗道,颜晗,李浩,张瑄,宋扬,王姗姗,王萌茜,刘昕. 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 2020
  • [2]BIM技术在涔天河智慧水库建设中的应用及意义[J]. 郭晓宁.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0(10)
  • [3]STS视域下娄底市汛期应急管理大数据的社会效应研究[D]. 吴新春. 湘潭大学, 2020(02)
  • [4]湖南“水资源·水安全”信息化规划及建设实践[J]. 袁轲,康琛. 水利信息化, 2020(01)
  • [5]BIM技术在湖南省智慧水利中的应用研究[J]. 盛晓波,左仲元. 湖南水利水电, 2019(05)
  • [6]湖南省山丘区大型灌溉泵站信息化建设应用探讨[J]. 李元炎. 湖南水利水电, 2019(05)
  • [7]湖南省水文设施设备运维管理优化研究[D]. 段正楠.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8]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契约与绩效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D]. 周长艳.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2)
  • [9]我国砂石土类矿产资源政策评价研究[D]. 刘文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10]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研究[D]. 唐瑞蕾. 湖南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湖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