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病患者牙周状况的临床调查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观生,杨佩怡,刘迪生[1](2021)在《无托槽隐形矫治结合数字化修复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结合数字化全瓷连冠修复治疗对牙周病上前牙移位患者龈沟液细胞因子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抽取因牙周病诱发前牙移位的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5例,两组均接受牙周病基础治疗后,对照组予以隐适美隐形矫治,试验组予以隐适美隐形矫治结合瓷睿刻全瓷连冠修复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上前牙区牙周袋内龈沟液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水平、牙周袋探诊深度(P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前牙覆盖情况;比较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咀嚼功能、美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TNF-α、IL-6、IL-1β、PD等指标较治疗前、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有改善(P<0.05),较治疗后1周时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1周时,两组患者前牙覆盖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较治疗后1周略微增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试验组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咀嚼功能、美观功能均较治疗后1周时均无显着差异,但试验组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 隐适美隐形矫治结合瓷睿刻全瓷连冠修复对牙周病导致上前牙移位患者牙周袋内龈沟液炎症因子有显着抑制作用,可促进牙周恢复,对咀嚼功能的提升,美观有明显作用。
马少丛[2](2021)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口腔情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人群的口腔疾病情况;分析比较口腔疾病情况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和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4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疾病情况调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受教育程度(分为<9年和≥9年)、口腔卫生习惯(刷牙频数、有无洁治史)等。对所有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对其全口牙的牙周情况(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进行记录,并按牙周病变程度将其分为无牙周病、牙龈炎、轻度牙周炎、中度牙周炎、重度牙周炎,同时检查记录患者的牙齿缺失、龋病等口腔情况。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498例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中,脑血管疾病患者281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8例,脑出血患者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8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217例,其中偏头痛患者109例,睡眠障碍患者76例,癫痫患者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所有就诊患者中数量最多,同时缺血性脑卒中组合并牙周病、龋病、牙齿缺失的患者比例均显着高于其他组患者。2.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在年龄、性别比例、脑卒中家族史、饮酒史以及体重指数等方面,两组没有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性脑卒中组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受教育程度(<9年)者的比例较非缺血性脑卒中组明显增高,以及口腔卫生习惯(刷牙频数少、洁治史比例低)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相比有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3.调查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组牙周病患病率为66.1%,龋病患病率为15.6%;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这两类疾病患病率分别为32.2%、5.6%。经比较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组这两类疾病的患病率较高(P<0.05);两组中,重度牙周炎所占比例分别为37.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的口腔情况,结果发现,平均牙齿缺失数目、PLI、GI、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重度牙齿缺失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组所占比例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以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为因变量,将所有收集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除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外,牙周病和龋病也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相关,洁治史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降低约62%(P<0.05)。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对于易患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人群,应该积极对其进行口腔疾病的早期筛查、预防和治疗,并指导其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控制口腔疾病,从而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促进全身健康。
王婷婷[3](2021)在《FcγRⅢa、MMP-3、8及IL-17基因多态性与墨玉县维吾尔族成年人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Fcγ受体Ⅲa 158 F/V、基质金属蛋白酶-3 1171 5A/6A、基质金属蛋白酶-8 799 C/T及白介素-17 197 A/G的基因多态性与墨玉县维吾尔族成年人群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从本团队前期流行调查组获取的墨玉县样本库中随机抽取300例颊黏膜拭子样本,包括健康对照组100例,轻度牙周炎组100例,中重度牙周炎组100例。提取DNA,并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cγRⅢa、MMP-3、8及IL-17的基因型分布。三组之间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从而分析FcγRⅢa、MMP-3、8及IL-17基因多态性与墨玉县维吾尔族成年人群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结果:FcγRⅢa 158 F/V的FF和FV基因型分布在健康对照组与中重度组之间、轻度组与中重度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3 1171 5A/6A的5A6A和6A6A基因型分布在健康对照组与轻度组之间、健康对照组与中重度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2,P=0.018;P=0.004,P=0.045),5A、6A等位基因分布在健康对照组与轻度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IL-17 197 A/G的AA基因型分布在健康对照组与中重度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GG基因型、A等位基因及G等位基因分布在健康对照组与轻度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39);MMP-8 799 C/T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FcγRⅢa的FV基因型及V等位基因,MMP-3的5A6A基因型及5A等位基因可能是CP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墨玉县维吾尔族成年人慢性牙周炎可能与FcγRⅢa 158 F/V、MMP-3 11715A/6A及IL-17 197 A/G的基因多态性相关,但可能与MMP-8 799 C/T基因多态性无显着相关性。
王徐倩[4](2021)在《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趋化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牙菌斑中致病菌会引起牙齿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最终发展为牙周炎(Periodontitis);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作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的主要特征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二者有一些相似的致病特征,在类似的生物炎症介质下,他们都表现出增强的免疫炎症反应。本研究通过检测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趋化素(Chemerin,CHEM)的表达水平,探讨CHEM在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分析其在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血糖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更深入地了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今后牙周炎伴T2DM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以及同期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患者共79例,分为4组。根据自愿原则,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19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年龄:52.95±10.16岁,男12例,女7例;20例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组(P+T2DM组),年龄:55.50±8.42岁,男9例,女11例;18例牙周炎患者为牙周炎组(P组),年龄:53.61±11.63岁,男8例,女10例;22例健康对照组(H组),年龄:49.40±10.41岁,男14例,女8例。记录4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牙周炎分期、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2DM病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简化牙石指数(simplified calculus index,CI-S)、简化软垢指数(simplified soft scale index,DI-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采用吸潮纸尖称重法收集4组受试者的龈沟液样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双抗夹心法来检测龈沟液中CHEM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23.0对四组受试者龈沟液中CHEM的表达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FPG、Hb A1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四组受试者的龈沟液中CHEM的表达水平分析发现:P+T2DM组、P组、T2DM组龈沟液中CHEM的表达显着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2DM组龈沟液中CHEM的浓度显着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2DM组龈沟液中CHEM的浓度显着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四组受试者龈沟液中CHEM表达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和血糖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P组龈沟液中CHEM的表达水平与PD、CAL、BI、CI-S、DI-S呈正相关关系(P<0.05);T2DM组龈沟液中CHEM的表达与FPG、Hb A1c呈正相关关系(P<0.05);P+T2DM组龈沟液中CHEM的表达水平与Hb A1c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与PD、CAL、BI、CI-S、DI-S、FPG、Hb A1c呈正相关关系(P<0.05)。3.以CHEM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将牙周指标与FPG、Hb A1c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P组,CAL(P<0.05,β=0.51)、CI-S(P<0.05,β=0.45)是影响CHEM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在T2DM组,FPG(P<0.05,β=0.57)是影响CHEM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在T2DM+P组,Hb A1c(P<0.05,β=0.52)、CAL(P<0.05,β=0.46)是影响CHEM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4.四组受试者的临床指标分析发现:P+T2DM组和P组的PD、CAL、BI、CI-S、DI-S、MT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2DM组的PD、AL、CI-S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2DM组的FPG、Hb A1c显着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趋化素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趋化素可能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2.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趋化素水平显着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和单纯牙周炎患者,提示趋化素可能与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
叶婵娟[5](2020)在《妊娠期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生物标记物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早产(preterm birth,PTB)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的分娩,是新生儿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且一直以来发病率无明显下降。已明确的早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仍有超过50%的早产没有找到任何确切的危险因素。目前也尚无针对无症状早产的预测方法。有研究提出牙周病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可能因共同的炎症病理机制而存在关联。牙周病原体可能直接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胎儿-胎盘单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的牙周组织所产生的炎症介质,也可能经由血液循环传播到胎儿-胎盘单位,使局部炎症介质水平提前到达阈值,从而触发分娩。本研究分析不同妊娠时期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生物标记物水平与早产的相关性,探讨牙周相关检测指标作为预测早产因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405名无系统疾病的妊娠36周以内的妇女,根据孕妇纳入孕周分期,检查牙周临床指标: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龈沟液生物标记物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8-羟基-2-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随访其妊娠结局。选择早产者作为研究组,按1:4配比,选择同期足月分娩者为巢式对照组,分析妊娠各期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生物标记物水平。结 果剔除失访、合并妊娠并发症的例数,最终300名孕妇纳入研究,其中早产19名,占6.33%。根据孕妇纳入孕周,分成9-12周、13-23周、24-28周、29-36周四期,龈沟液IL-6和8-OHdG水平在不同孕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40和3.53,P<0.05);孕24-28周,早产组的GI、BI和龈沟液8-OHdG水平显着高于巢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BI和龈沟液8-OHdG水平是早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5.90,P=0.025;1.18,P=0.045)。绘制ROC曲线,BI、龈沟液8-OHdG单项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69和0.82,二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检测,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I、龈沟液8-OHdG水平单项检测的界值分别为1.68、35.0lpg/ml,二者联合检测的界值为1.86和33.87pg/ml,根据界值得出BI、龈沟液8-OHdG水平单项和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71.4%和85.7%,71.4%、64.3%和64.3%,77.1%、65.7%和68.6%。结 论妊娠24-28周BI和龈沟液8-OHdG水平升高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对早产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但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的研究来探讨,从而建立牙周病患者早产预警体系。
徐士涵[6](2020)在《整合素α9在慢性牙周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病例报告》文中提出慢性牙周炎是造成全球慢性疾病负担的两种最重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以手工清创、修整牙周组织外形以减少菌斑滞留为主,常见的辅助药物也集中在抗菌作用上,如盐酸米诺环素等药物。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机体自身炎性反应对牙周组织破坏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相应的免疫调节药物也逐渐被应用于控制牙周炎性反应,有可能成为未来牙周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整合素α9(ITGA9)是细胞膜上受体整合素家族的成员之一,仅出现在脊椎动物中,于1991年被发现,1993年正式命名。在近30年的研究中,各类研究报道了整合素α9在生长发育、伤口愈合、癌症、免疫疾病中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向患有关节炎小鼠的关节腔中注射整合素α9的抗体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抑制关节肿胀和骨吸收的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牙周炎均可破坏周围骨结构及软组织,一些研究报道两者在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上拥有一些共同特点,但目前还缺乏整合素α9在牙周炎中的研究。因此,我们尝试探索整合素α9是否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为未来牙周炎的治疗提供更多可能的靶点。本研究拟探讨整合素α9及其配体是否在慢性牙周炎的内稳态中发挥了作用,并探索相应的分子信号作用机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实验一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中整合素α9的表达分析目的:探索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中整合素α9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牙周翻瓣术手术(已经过基础治疗)中切除的炎症性牙龈组织,和牙冠延长术及种植体二期手术中切除的健康牙龈,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软件扫描分析阳性比率。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炎性浸润明显,并且在上皮和固有层组织的细胞膜上ITGA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结论:在慢性牙周炎的微环境下,牙龈组织内的整合素α9表达升高。实验二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整合素α9的配体及炎症因子分析目的:检测在慢性牙周炎组与健康组的龈沟液中整合素α9配体肌腱蛋白C、骨桥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含量的差异。方法:从初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未经牙周治疗,牙周袋≥5mm)及健康人群(牙周袋<2mm,无附着丧失)的第一磨牙收集龈沟液,用ELISA测定肌腱蛋白C的含量,用BCA技术检测骨桥蛋白、TNF-α、IL-6、IL-1β的含量。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第一磨牙的龈沟液中肌腱蛋白C与健康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而骨桥蛋白则无统计学差异(P=0.829)。慢性牙周炎组和对照组之间的TNF-α(P<0.05)和IL-1β(P<0.01)有统计学差异。如不对称t检验的结果所示,在慢性牙周炎组中,IL-6的平均表达水平较高,但不认为有显着差异(P=0.2028)。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分泌肌腱蛋白C及炎症因子增多,但骨桥蛋白没有明显变化。实验三整合素α9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目的:分析整合素α9及其配体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发挥的作用,探讨相关的信号通路转导途径。方法:(1)体外培养原代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是否表达整合素α9。(2)加入TNF-α(20ng/m L)刺激细胞,观察细胞表达整合素α9及其配体的m RNA水平的变化。(3)应用小干扰RNA敲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α9的表达,检测敲低效率并分析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p-Erk1/2、Erk1/2、p-JNK、JNK、p-p38、p38的表达变化。结果:(1)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整合素α9。(2)在TNF-α刺激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会表达整合素α9、肌腱蛋白C及骨桥蛋白增多。(3)ITGA9基因敲低至40%就可以显着抑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泌IL-1β、IL-6和IL-8。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敲低ITGA9抑制了Erk1/2、JNK、p38的磷酸化比率,提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家族可能参与了这一反应。结论:人牙周膜细胞在炎症环境下表达整合素α9及其配体肌腱蛋白C增多,敲低α9可以减少炎症刺激下白介素因子的分泌,MAPK家族参与了这一信号调控。
刘慧劼[7](2020)在《慢性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短期疗效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层次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II-Ⅳ期牙周炎患者牙周非手术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合患者基本资料,对非手术治疗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在初诊时对患者进行短期预后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牙周炎患者,发放慢性牙周炎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纳入处于II-Ⅳ期牙周炎患者58名,治疗前记录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2周、1个月、3个月分别嘱患者复诊,并在第三个月时再次测量上述临床指标。筛选出所有基线PD≥5mm的牙和位点后,纳入患牙1162颗,位点3126个。以PD变化值(ΔPD=基线PD-治疗后3个月的PD)作为结果变量,将数据分为位点、牙齿以及患者水平,构建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HLM)。其中,位点水平的变量包括位点位置(近远中邻面/颊舌侧)、基线PD,牙齿水平的变量包括牙齿类型(单根牙/多根牙)、TM、BI、CAL,患者水平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烟、依从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线PD≥5mm位点百分数、口腔意识(Oral Health Awareness,OHA)评分、教育程度。将数据导入SPSS 22.0及HLM6.0中,分析三个水平对慢性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1.牙周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PD较治疗前改善显着(p<0.05);2.以ΔPD为结果变量,不加入任何预测变量的零模型显示,ΔPD在各个水平间的组间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需要建立HLM,加入变量对模型进行进一步解释。其中位点、牙齿、患者水平的变量分别解释了总体差异的66%、18%、16%;3.混合效应模型显示,在位点水平上,位点所在的位置和基线PD对ΔPD有显着影响(p<0.001),表现为颊舌侧中央位点较近远中位点ΔPD大,基线PD越大,ΔPD越小;在牙齿水平上,单根牙较多根牙ΔPD大(p<0.001)、TM、BI以及CAL与ΔPD负相关(p<0.001);在患者水平上,非吸烟者较吸烟者ΔPD大(p<0.001),同时患者依从性、OHA评分与ΔPD正相关(p<0.01,p<0.05),而基线PD≥5mm位点百分数越大,ΔPD越小(p<0.05)。患者的教育程度、年龄、性别、BMI对ΔPD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处于II-Ⅳ期牙周炎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同时,不吸烟、依从性佳、口腔健康意识好、基线深牙周袋占比小的患者,TM、CAL、BI指数小的单根牙以及近远中的位点能获得牙周非手术治疗的短期疗效的良好预后。
利展鸿[8](2019)在《基于基因表达谱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关键候选基因和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的95%,是全世界第六大常见的癌症,每年新增约30万例。外科治疗仍然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在晚期病例中,可以同时使用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尽管这些方法在临床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总体存活率仍然普遍较低,约为50-60%。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些临床调查中,多达50%的病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近50%的病例出现迟发性诊断。因此口腔鳞状细胞癌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挑战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旨在通过基因芯片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口腔鳞癌的关键候选基因,并深入探究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材料方法:第一部分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和TCGA数据库中下载mRNA基因芯片GSE31056、GSE2280、GSE37991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头颈癌的概况。使用R语言比较和鉴定OSCC组织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然后对常见的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路径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第二部分利用GeneBank、STRING以及DAVID等数据库对候选基因CXCL13与SPP1基因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究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分子机制,为未来可能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芯片数据GSE31056共揭示差异基因表达差异2.5倍以上15724个,大于等于1为上调表达,小于等于-1为下调表达,其中上调1340个,下调1213个;芯片数据GSE2280共揭示差异基因表达差异2.5倍以上3328个,其中上调455个,下调314个;芯片数据GSE37991共揭示差异基因表达差异2.5倍以上2191个,其中上调841个,下调675个。对于关键基因SPP1与CXCL13分析揭示,SPP1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活动、炎症反应、成骨细胞分化、细胞粘附等分子机制与生物功能,参与ECM受体协作、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黏附等过程。CXCL13参与慢性炎症反应、整合素活化正调控、T细胞趋化性、内皮细胞趋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GTPase活性活化、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正调节、淋巴结发育、细胞增殖调节等分子机制与生物功能,同时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结果还揭示了 CXCL13与SPP1蛋白与蛋白互作网络。而且SPP1在鳞状细胞癌、炎症、糖尿病等十余种类型疾病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转录因子、相关非编码RNA等;而CXCL13也与炎症反应、淋巴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关。结论:研究揭示MMP家族、COL11A1、CA9、SPP1以及CXCL13等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筛选出一些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潜在的分子标记物,其中包括SPP1,CXCL13,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基因的分析及分子标记物的筛选,为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机制、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周佳[9](2019)在《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牙龈退缩是临床常见问题,手术治疗进行根面覆盖是治疗牙龈退缩的有效方法。牙龈退缩所导致的根面暴露常常伴发根面龋性或非龋性疾病,是根面覆盖手术的治疗难点。因此寻找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充填根面后再行根面覆盖术,增加材料与牙龈组织间的结合能力,提高根面覆盖效果成为研究热点。本实验以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根面充填材料,从细胞水平初步探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材料之间的细胞相容性及材料对细胞粘附、增殖的影响,以评价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根面充填材料后与根面覆盖的牙龈组织间的结合能力,为后续的体内试验及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1wt%、2wt%、4wt%的壳聚糖(30KDa,DD=90%)加入到玻璃离子水门汀液中,充分反应后,按厂家建议的粉液比制备圆柱形水门汀样本。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整合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微结构;万能试验机检测材料第1、3、5天的抗压强度、径向抗张强度,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材料的断面特点;制备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检测浸提液的pH值;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及增殖影响;钙黄绿素-AM荧光指示剂和扫描电镜同时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生长情况,并使用阿尔玛蓝试剂对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傅里叶红外光谱发现,壳聚糖改性后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在1716cm-1处出现了新的特征峰;另外,2 wt%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比其他实验组表现出了更好的性能:扫描电镜下可见其表面有最少量的微裂纹;到孵育的第5天时可见,2 wt%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能有效提高水门汀的抗压强度(P<0.05),且不会改变材料基本的断裂模式;在100%、50%的浸提液浓度下,2 wt%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能显着降低水门汀浸提液的酸度(P<0.01),降低材料的细胞毒性(P<0.01),并有效地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生长(P<0.05)。当壳聚糖浓度为1wt%和4 wt%时,材料的机械性能并没有得到加强,材料浸提液的pH值改善不明显,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也未见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可以成功地整合到玻璃离子水门汀中,影响水门汀的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能;2wt%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能有效地提高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机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能有效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增殖,有望作为根面充填材料,实现根面覆盖术后的牙龈组织在其表面粘附、生长。同时,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也为后续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曾志敏[10](2019)在《隐形与固定矫治对错(牙合)伴牙周炎患者牙根牙槽骨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伴有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错患者使用隐形和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前后上下前牙区牙根长度、不同位点牙槽骨高度及牙根周围牙槽骨面积进行测量,分析两种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正畸中对牙根影响及牙槽骨改建的差异,探讨不同矫治器正畸的临床效果,为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矫治风险评估和临床方案设计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和指导。[方法]抽取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6年-2019年2月伴有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矫治完成的成人患者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0~40岁,根据不同矫治器分为隐形组(A组)和固定组(B组)各10例;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T1)后(T2)CBCT资料,采用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分析治疗前后上下前牙区牙根长度、不同位点牙槽骨高度及牙根周围牙槽骨面积变化。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①隐形组平均年龄为29.86±4.01岁,固定组平均年龄为30.16±4.11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组平均疗程为23.60±3.81月,固定组平均疗程为25.60±4.97月,两组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伴有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错患者,隐形组牙根长度减少0.14±0.14mm,固定组减少0.72±0.35mm,正畸治疗后牙根减小长度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固定组显着高于隐形组(P<0.01);③隐形组唇侧高度测量值减少0.49±0.49mm,舌侧减少0.63±0.24mm,远中侧减少0.08±0.19mm,4个不同位点高度均值减少0.12±0.16mm,正畸治疗后减小高度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近中侧增加0.07±0.22mm,正畸治疗后增加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唇侧高度测量值减少0.27±0.53mm,舌侧增加0.21±0.45mm,近中侧增加0.34±0.44mm,4个不同位点高度均值增加0.18±0.23mm,正畸治疗后改变高度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远中侧高度测量值减少0.02±0.22mm,正畸治疗后减小高度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除近远中侧高度测量值外,隐形组高度测量值低于固定组(P<0.05)④隐形组唇侧牙槽骨面积增加0.42±2.82 mm2,舌侧牙槽骨面积减少0.32±4.38 mm2,面积总和增加0.19±4.24 mm2,正畸治疗后面积改变量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唇侧牙槽骨面积减少0.78±3.54 mm2,舌侧牙槽骨面积减少2.54±6.6 mm2,面积总和减少3.96±6.46 mm2,正畸治疗后面积减少量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组面积减少量大于隐形组(P<0.05)。[结论]1.采用隐形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后,牙根长度均有减少,固定矫治器组牙根吸收较隐形组严重;2.伴有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成人错患者,正畸治疗后不同位点牙槽骨高度改变有差异,隐形组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增加优于固定组;3.采用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牙槽骨唇舌侧面积及面积总和无变化,采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后唇侧舌侧面积均有减少,固定组牙槽骨面积减少较隐形组严重;4.伴有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成人正畸治疗,隐形矫治相对具有优势。
二、血液病患者牙周状况的临床调查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病患者牙周状况的临床调查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无托槽隐形矫治结合数字化修复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前准备(试验组与对照组共同项目) |
1.2.2 牙周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共同项目) |
1.2.3 正畸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共同项目) |
1.2.4 修复治疗(仅试验组开展项目) |
1.3 评估标准 |
1.3.1 龈沟液细胞因子浓度水平(TNF-α、IL-6、IL-1β)测定 |
1.3.2 牙周袋探诊深度测量 |
1.3.3 前牙覆盖情况 |
1.3.4 咀嚼功能、美观功能情况评估: |
1.4 观察指标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前牙区龈沟液细胞因子浓度比较 |
2.2 两组患者PD比较 |
2.3 两组患者前牙覆盖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牙齿功能比较 |
3 讨论 |
(2)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口腔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第一部分 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人群的口腔疾病情况调查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疾病发病特点的对比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牙周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FcγRⅢa、MMP-3、8及IL-17基因多态性与墨玉县维吾尔族成年人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材料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基本临床资料分析 |
2 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
3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 |
4 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析 |
5 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 牙周炎及相关影响因素 |
2 FcγRⅢa、MMP-3、8及IL-17与CP的相关性 |
3 FcγRIIIa、MMP-3、8 及IL-17基因多态性与CP的相关性 |
4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细胞介素-17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趋化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趋化素在牙周炎与全身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妊娠期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生物标记物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病例 |
病例1 |
参考文献 |
病例2 |
参考文献 |
病例3 |
参考文献 |
病例4 |
参考文献 |
病例5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成果 |
致谢 |
(6)整合素α9在慢性牙周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主要略缩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整合素α9的研究进展 |
引言 |
实验一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中整合素α9的表达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实验讨论 |
实验二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整合素α9的配体及炎症因子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实验讨论 |
实验三 整合素α9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实验讨论 |
中外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 |
病例1 广泛型重度慢性牙周炎(III期C级)治疗一例 |
讨论 |
参考文献 |
Case 1 |
Discussion |
病例照片 1 |
病例2 广泛型重度慢性牙周炎(III期B级)治疗一例 |
讨论 |
参考文献 |
Case 2 |
Discussion |
病例照片 2 |
病例3 局限型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釉质发育不全治疗一例 |
讨论 |
参考文献 |
Case 3 |
Discussion |
病例照片 3 |
病例4 前牙位点保存及种植修复一例 |
讨论 |
参考文献 |
Case 4 |
Discussion |
病例照片 4 |
病例5 Miller II类及III类牙龈退缩游离龈移植术一例 |
讨论 |
参考文献 |
Case 5 |
Discussion |
病例照片 5 |
病例6 PAOO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一例 |
讨论 |
参考文献 |
Case 6 |
Discussion |
病例照片 6 |
临床工作总结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7)慢性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短期疗效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层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的选择 |
2.设备和材料 |
3.实验方法 |
3.1 临床数据采集 |
3.2 治疗过程 |
4.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4.1 了解HLM |
4.2 构建HLM |
4.3 选定结果变量 |
4.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治疗前后PD的变化 |
3.HLM的建立 |
3.1 零模型 |
3.2 随机效应模型 |
3.3 混合效应模型 |
3.4 各个位点PD变化的比较 |
讨论 |
1.HLM的意义及优势 |
2.牙周非手术治疗短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
3.局限性分析 |
4.临床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牙周炎牙周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慢性牙周炎问卷调查表 |
(8)基于基因表达谱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关键候选基因和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口腔鳞状细胞癌 |
2. 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 |
3. 相关数据库 |
第一章 基于基因表达谱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关键候选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基于基因芯片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关键基因CXCL13,SPP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病例 |
病例1 |
病例2 |
病例3 |
病例4 |
病例5 |
缩略词表 |
致谢 |
(9)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理化性能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试剂及材料设备 |
1.1 主要试剂及材料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材料的制备 |
2.2 FTIR检测 |
2.3 SEM观察 |
2.4 材料的机械性能检测及断面形貌分析 |
2.5 材料浸提液的酸碱度检测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FTIR结果 |
2 材料表面形貌的微观特点 |
3 材料的机械性能特点 |
4 材料的断面形貌分析结果 |
5 材料浸提液的pH值 |
讨论 |
第二章 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试剂及材料设备 |
1.1 主要试剂及材料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HGFs的原代培养 |
2.2 HGFs来源鉴定 |
2.3 HGFs毒性检测 |
2.4 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情况 |
2.5 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增殖情况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细胞形态鉴定 |
2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 |
3 细胞毒性检测结果 |
4 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情况 |
5 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增殖活性检测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20 例病例汇报 |
病例1:慢性牙周炎系统治疗 |
病例2:慢性牙周炎系统治疗 |
病例3:慢性牙周炎系统治疗 |
病例4:被动萌出不足(美学牙冠延长术) |
病例5:骨增量手术 |
病例6:骨增量手术 |
病例7:角化龈缺失(游离龈移植术) |
病例8:角化龈缺失(游离龈移植术) |
病例9:牙龈退缩(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 |
病例10:龋病 |
病例11:急性牙髓炎 |
病例12:慢性牙髓炎 |
病例13:慢性牙髓炎——上颌第二磨牙2根管 |
病例14:慢性根尖周炎——上颌第一磨牙4根管 |
病例15:扁平苔藓 |
病例16:扁平苔藓 |
病例17:牙列缺损 |
病例18:牙体缺损 |
病例19:外伤清创缝合术 |
病例20:颌面部脂肪瘤切除术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10)隐形与固定矫治对错(牙合)伴牙周炎患者牙根牙槽骨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血液病患者牙周状况的临床调查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托槽隐形矫治结合数字化修复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效果研究[J]. 郭观生,杨佩怡,刘迪生. 智慧健康, 2021(34)
- [2]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口腔情况调查[D]. 马少丛.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FcγRⅢa、MMP-3、8及IL-17基因多态性与墨玉县维吾尔族成年人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D]. 王婷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4]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趋化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D]. 王徐倩.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妊娠期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生物标记物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D]. 叶婵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整合素α9在慢性牙周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病例报告[D]. 徐士涵. 武汉大学, 2020
- [7]慢性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短期疗效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层次分析[D]. 刘慧劼.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8]基于基因表达谱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关键候选基因和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 利展鸿.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9]壳聚糖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 周佳. 青岛大学, 2019(02)
- [10]隐形与固定矫治对错(牙合)伴牙周炎患者牙根牙槽骨影响的临床研究[D]. 曾志敏.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