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治疗糖尿病经验被推荐(论文文献综述)
伍静薇[1](2021)在《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营养管理方案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检出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合患病影响因素中与护理相关的指标,以循证为导向,构建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营养管理方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目标人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改善患者疾病症状、生活质量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方法:1.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感染科住院并符合纳排标准的肝硬化患者153例。运用神经心理学测试(PHSE)中的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及简化版动物命名实验(S-ANT1)对患者进行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以三项测试中异常项≥2项者为检出轻微型肝性脑病。通过筛查结果,了解肝硬化患者中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并将纳入患者分为轻微型肝性脑病组及非轻微型肝性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学历、病史等)、影像学资料(CT、彩超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脂等),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相关影响因素;采用慢性肝病生活质量问卷(CLDQ)、英国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工具(RFH-NPT)分别评估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营养风险,获取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情况,评价并分析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数据采用SPSS18.0及Graph Pad Prism8.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及国内外指南制定网站,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轻微型肝性脑病营养管理相关证据,时限为2010年2020年。根据文献质量评定结果,将最终纳入文献中的相关指标进行证据总结,拟定初步营养管理方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方案的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根据函询结果及意见确定最终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案。结果:1.轻微型肝性脑病检出情况:共纳入住院肝硬化患者153人签署知情同意以后进行筛查,其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22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合并两种及以上病因引起的肝硬化16例,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8例。经筛查,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87例,检出率为56.86%。在阳性患者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占9.19%(8/87),失代偿期患者占90.81%(79/87)。2.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民族、病因、BMI(身体指数)等方面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情程度、饮酒史、肝性脑病史、PPI持续使用情况、腹水及相关并发症(低蛋白血症、自发性腹膜炎、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2.2实验室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在Child-Pugh分级、尿酸、血清钠、总胆红素、前蛋白、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国际化标准比值、血小板、总胆固醇、总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诊断为轻微型肝性病87例患者中Child A、B、C级者分别为2.29%(2/87)、54.02%(47/87)、43.69%(38/87),Child A+B级与Child C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慢性肝病生活质量评分(CLDQ)、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情况,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营养风险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中,存在低/中营养风险患者29.89%(26/87)、高营养风险的患者占70.11%(6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患病独立影响因素对有显着性差异的变量进行赋值,经Logistic回归发现,超10年的饮酒史、病情程度、腹水、血小板、血清钠、国际化标准比值、感染、慢性肝病生活质量评分(CLDQ)中的活动能力维度及Child C级是肝硬化患者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而总胆红素(OR=1.027,P<0.01)和高营养风险(OR=3.450,P<0.05)是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OR=0.849,P<0.01)、慢性肝病生活质量评分(CLDQ)中疲乏程度维度(OR=0.803,P<0.01)是患病的独立保护因素。3.通过循证国内外相关研究,共纳入文献17篇,其中专家共识4篇,国际指南6篇,系统评价2篇,RCT4篇,队列研究1篇,初步总结出53条推荐意见。4.两轮专家函询积极程度的分别为88.89%、100%,提出意见率分别为43.75%、35.25%,权威系数为0.896;两轮专家咨询和谐系数分别为0.559、0.648,通过卡方检验均显示P<0.01。最终形成方案包括:营养管理团队构建、营养素管理、营养途径、液体管理、饮食频率管理、能量摄入管理及社会-心理支持7个维度共51条推荐意见。结论:1.在肝硬化患者中轻微型肝性脑病检出率较高、生活质量较差,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目标人群的筛查,并进行早期干预以促进病情的转归。2.轻微型肝性脑病是在以肝功能损害及营养缺失为核心的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下发生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肝功能、营养风险、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的监测。3.本研究所构建的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营养管理方案基于临床研究及护理循证,并通过了国内营养、护理、临床多学科专家的修订,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石瑞[2](2021)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山西省11个地市级医院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与总结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结合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法:自制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11地市级中1087名心血管科护士通过问卷星调查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2)半结构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深入访谈18名冠心病患者并了解其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3)证据总结:系统检索冠心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筛选并对指南证据整合分析。(4)证据评价:依据“2014年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上述证据进行综合、提炼,拟定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5)专家会议法:组织临床、护理及康复相关专家举行专家会议,对护理方案初稿结合国内临床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1120份,有效问卷10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0%。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维度得分为(24.17±5.37)分,态度维度得分为(53.85±7.97)分,行为维度得分(51.23±10.0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科室、近12个月是否学习相关指南/共识、心血管工作年限、所在医院及科室是否开展心脏康复、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心脏康复专科培训是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总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2)质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需求主要为5个方面:冠心病相关知识缺乏,个性化、操作性康复指导需求,出院后延续康复指导需求、家庭与社会关怀需求、医院与社区联合服务需求。(3)证据综合和证据评价: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共纳入17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证据总结,初步总结13个方面,150条证据,包括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膳食推荐、情绪/心理/睡眠管理、血压、血脂、血糖管理、戒烟、限制饮酒,体重和腰围管理、职业康复、健康教育及性生活。(4)专家会议结果:结合问卷调查、患者访谈和最佳证据结果,并结合专家会议的讨论意见,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版《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论:(1)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而护理态度较积极,护理临床实践管理与指南建议存在较大差距,加强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培训是必要的。(2)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脏康复需求,健康教育及心脏康复干预策略的不同导致患者临床结局不同,提示医务人员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策略应评估个体需求,实施个性化管理方案。(3)基于现况调查、患者访谈、证据综合和专家会议法构建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符合临床实际和满足患者需求,该方案涉及内容共13个方面,为后续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员心脏康复管理的培训提供方案,推动心脏康复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
张莉[3](2021)在《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患者忠诚是指患者对某一特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情感偏爱及重复购买行为。培育忠诚的患者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以及促进患者健康结局的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对于提高居民就医公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分级诊疗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患者,与患者建立一种持久、牢固的关系,建立患者对机构的忠诚,从而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目的: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现状,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分析个体(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素养、感知价值、满意度和信任)、组织机构(机构的举办主体、机构辖区每万服务人口的业务用房面积、药品种类、人力资源配置、培训情况、患者参与的服务提供、服务质量、)以及政策环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会支持)三方面因素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的影响;以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为理论框架,构建内部刺激(患者健康素养)、组织机构刺激(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政策环境刺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会支持)以及情感有机体(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影响患者忠诚中的作用路径;探讨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从而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患者忠诚培育机制,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定量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综合考虑吉林省各市州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分布等因素,在吉林省选取4个市州;第二阶段:每个市州中随机选取2个区/县级市/县;第三阶段:每个区/县级市/县由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根据基层卫生机构门诊量立意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乡镇卫生院,全省共计选取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第四阶段:由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调查员于2019年8月到9月在抽中的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就诊患者进行面对面询问,并由调查员进行电子问卷填写。定量研究的调查对象为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在所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1225名患者。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①机构调查的内容:机构举办主体、业务用房面积、辖区服务人口数、药品种类、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年龄、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接受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人数、家庭医生签约总人口数以及家庭医生团队数量;②患者问卷调查内容: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素养、患者感知参与、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患者忠诚、社会支持、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以及是否签约家庭医生等信息。本研究使用IBM SPSS24.0及Amos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单因素t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及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等。定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8月,选取22名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和27名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为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对访谈中的录音和笔录资料手工转为文字形式,以Word文档进行保存,然后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的总体评分为3.30±0.96分(得分范围为1-5分),其中口碑宣传意愿评分为3.45±1.08分,高于推荐意愿(3.38±1.08)、再诊意愿(3.33±1.12)及首诊意愿(3.06±1.14)。(2)个体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分析表明:已婚患者(3.33±0.97)的忠诚得分高于未婚/离婚/丧偶患者(3.19±0.89)(P<0.05)。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患者(3.49±0.93)的忠诚得分高于健康状况好(3.24±0.98)的患者和健康状况一般(3.18±0.94)的患者(P<0.05)。患者健康素养(B=0.681)、感知价值(B=0.695)、满意度(B=0.840)以及信任(B=0.499)的评分越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得分越高(P<0.001)。(3)组织机构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举办主体为公立医院的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3.42±0.92)的忠诚得分高于在举办主体为政府的机构就诊患者(3.25±0.98)(P<0.05)。在药品种类相对较多(≥240)机构就诊患者(3.42±0.95)的忠诚得分高于在药品种类相对较少(<240)机构就诊患者(3.25±0.96)(P<0.05)。在医生与护士比例<1的机构就诊患者(3.38±0.97)的忠诚得分高于在医生与护士比例≥1的机构就诊患者(3.22±0.94)(P<0.05)。在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数所占比例≥50%的机构就诊患者(3.50±0.95)的忠诚得分高于在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数所占比例<50%的机构就诊患者(3.25±0.95)(P<0.001)。患者感知参与(B=0.086)和感知服务质量(B=0.734)的评分越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得分越高(P<0.001)。(4)政策环境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分析表明:签约家庭医生患者(3.47±0.99)的忠诚得分高于未签约家庭医生患者(3.04±0.86)(P<0.001)。在每个签约服务团队平均服务人口数<2000的机构就诊患者(3.38±0.97)的忠诚得分高于在每个签约服务团队平均服务人口数>2000的机构就诊患者(3.23±0.94)(P<0.05)。患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越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得分越高(B=0.027,P<0.001)。(5)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患者健康素养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2409(95%CI=[0.1776,0.3071])/0.2990(95%CI=[0.2315,0.3702])/0.1798(95%CI=[0.1187,0.2430])。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健康素养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健康素养对患者忠诚的直接效应、以患者感知价值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患者满意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及以患者信任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健康素养→患者信任→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42,P<0.05)和路径“患者健康素养→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178,P<0.05)。(6)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参与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323(95%CI=[0.0226,0.0430])/0.0369(95%CI=[0.0270,0.0479])/0.0301(95%CI=[0.0202,0.0407])。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参与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感知参与对患者忠诚的直接效应、以患者感知价值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患者满意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及以患者信任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30,P<0.001)。(7)患者感知价值/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 0.5066(95%CI=[0.3331,0.6838])/0.2557(95%CI=[0.1548,0.3688]);患者满意度在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患者忠诚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6352(95%CI=[0.4778,0.8062])。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感知服务质量通过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间接影响。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245,P<0.05)。(8)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患者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061(95%CI=[0.0040,0.0085])/0.0074(95%CI=[0.0051,0.0099])/0.0037(95%CI=[0.0021,0.0055])。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社会支持对患者忠诚的直接效应、以患者感知价值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患者满意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及以患者信任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社会支持→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15,P<0.05)和路径“患者社会支持→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03,P<0.05)。(9)高忠诚得分患者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常规卫生服务来源(OR=10.693)、去年一年来该机构就诊次数≥13次(OR=5.725)、在该机构持续就诊时间>1年(OR=1.818)、接受过预约服务(OR=2.997)、接受过随访服务(OR=2.900)、接受过转诊服务(OR=6.209)、接受过上门诊疗服务(OR=5.207)、接受过健康教育服务(OR=1.762)、接受过康复护理服务(OR=10.114)、接受过优先就诊服务(OR=17.372)、接受过用药长处方服务(OR=13.987)以及接受过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服务(OR=3.133)的比例高于低忠诚得分患者(P<0.05)。(10)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影响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行为意向的因素有个体因素(患者的固有就医观念),组织机构因素(医生的年龄、医生的数量、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医疗卫生费用、药品供给、医疗技术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薄弱)以及政策环境因素(同伴支持、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患者和医疗卫生人员希望从政府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服务的宣传力度和服务态度,完善体检项目,建设专科特色科室,增加药品供给、提高报销比例,加强医疗团队建设、改善设施配置短板,强化医防结合工作以及基层与上级医院的纵向合作等多方面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意向。结论:(1)患者忠诚可以促进其对基层卫生服务的利用,并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常规医疗机构来源,但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的忠诚得分尚处于中等水平。提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加强培养忠诚患者的意识,重点关注健康状况较差患者的忠诚状况,逐步培养其他患者忠诚。(2)随着患者健康素养、感知价值、满意度以及信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越高。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重视患者的健康素养、感知价值、满意度以及信任对患者忠诚的驱动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措施,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以及信任程度,强化患者对服务价值的感知以及对服务的满意程度。(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药品种类、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数所占比例以及全科医生的数量会影响患者对机构的忠诚情况,提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完善药品配置、加强护理以及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患者的忠诚。此外,随着患者感知参与以及感知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机构的忠诚越高。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重视改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参与行为以及就诊体验,通过普及“医患共同决策”服务模式、关注患者医疗卫生需求等措施,提高患者的参与程度,强化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具有一定的影响,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应通过宣传激励引导政策提高居民的签约积极性和服务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而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医患互动服务体系。(5)社会支持对患者忠诚具有积极正向的预测作用,提高患者家属和医疗卫生人员对就诊患者的支持度以及加强同伴情感互助支持可以强化患者对机构的忠诚。(6)本研究通过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以及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等方法探讨了患者忠诚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以及患者忠诚对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患者忠诚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和实证基础。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了解患者就诊过程的认知心理和购买服务的内在驱动因素,培育忠诚患者策略、增强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刘祎如[4](2021)在《妊娠糖尿病患者对薯蓣粥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质性访谈的方法,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对薯蓣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薯蓣粥的临床应用提供改进策略,也为拓展中医食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产科病房及门诊的经过薯蓣粥食疗干预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COM-B模型为理论框架拟定访谈提纲,通过目的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一对一访谈,至访谈内容饱和停止纳入研究对象。访谈后12h内转录录音资料,通过质性内容分析法(Mayring)分析,划分主题和条目。结果最终纳入19例研究对象。16位受访者每周服用薯蓣粥的次数≥5次,依从性较好。3位受访者每周服用薯蓣粥的次数3次或4次,依从性中等。影响妊娠糖尿病患者对薯蓣粥依从性的因素有以下5个方面:1.薯蓣粥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能改善身体状况和能控制血糖水平;2.薯蓣粥相关知识因素,包括山药的作用、体质相关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3.薯蓣粥的制备因素,包括制备薯蓣粥的熟练度、对薯蓣粥制备方法的遵照度、渴望便捷的薯蓣粥制备方法、山药的获得和保存;4.薯蓣粥的食用体验,包括良好的食用体验、不良的食用体验、渴望多种口味;5.食疗的社会认同因素,包括缺乏食疗知识和认可食疗对健康的意义。结论影响妊娠糖尿病患者对薯蓣粥依从性的因素包括薯蓣粥对健康的影响因素、薯蓣粥相关知识因素、薯蓣粥的制备因素、薯蓣粥的食用体验、食疗的社会认同因素。其中,薯蓣粥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山药的获得因素是促成因素,山药的保存因素是障碍,薯蓣粥相关知识因素、薯蓣粥的制备因素、薯蓣粥的食用体验和食疗的社会认同因素是促成因素或障碍。根据访谈结果,可以通过加强饮食宣教,提供食疗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专业途径、新媒体信息平台、传统媒体;提供便捷的薯蓣粥制备方法,增强对薯蓣粥制备方法的遵照度;改良薯蓣粥的口味,根据个人需求丰富薯蓣粥的配方;推动食疗商业化,让食疗融入日常生活,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对薯蓣粥的依从性。
胡洁蔓[5](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林繄依[6](2021)在《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品种多元证据集的建立 ——以通塞脉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意义中药的临床评价工作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是中药获得上市资格,实现其现代化价值,进而走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新的立足点,即源于经典名方的中药品种与其来源方剂之间的关系。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提出“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为中药的临床评价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范式。选取源于经典古方的中成药品种,全面收集与之相关的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研究证据三方面既存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系统梳理新时期中药评价的信息基础,构建涵盖上述三层结构的多元证据集,成为推动中药品种临床评价工作切实可行的方法。目的以中成药通塞脉片及作为其来源方剂的四妙勇安汤、顾步汤为例,参考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探索中药品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即立足于中药品种与其来源古方之间的关系,从基础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并整合以医案文献为代表的人用经验,和以相关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系统评价为内容的研究证据,实践多元证据集的构建方法,进而明确中药品种的临床定位,并找出其待开发的潜在优势应用领域。方法1 理论分析参考“三结合”理念形成多元证据集构建思路。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收集梳理通塞脉片其来源古方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的相关古籍及现代研究成果,形成多元证据集的中医药理论基础。2 文献调查采用文献检索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纳入通塞脉片、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类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原始研究。以计量分析的方法描述纳入文献的发表趋势、文献类型、疾病种类等,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绘制病种证据图。统计并阅读分析病例报告类型的文献,将通塞脉片、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相关的医案进行比对分析,以病种为基点对通塞脉片进行临床定位,从而整合人用经验方面的证据。3 系统评价将通塞脉片、四妙勇安汤、顾步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汇总,采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方法,评判通塞脉片对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从而整合研究证据。结果1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从药味和组方角度来说,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力强,且能滋阴养血,对于以热毒内蕴、阴血亏虚或阴虚血瘀为主证的病症有针对性。顾步汤清热解毒之力略逊,补气滋阴之力更强,适用于热毒攻伐、气阴两伤、瘀血阻滞之证。而通塞脉片身兼二方之长,但作用更为和缓,更宜于瘀血阻络、气阴不足为主证的疾病的恢复期。2历年来四妙勇安汤及通塞脉片的研究数量较多,总体呈上升态势。顾步汤则受关注度较低,相关的原始临床研究以及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的动物研究数量均较少,年均不足一篇。通过计量及聚类分析,发现四妙勇安汤及顾步汤的治疗范围既源于在古籍中的主治病种,又结合现代的临床实际而有了相当程度的扩大。四妙勇安汤相关研究中独有的病种和模型多属于中医的热证范畴,而通塞脉片相关研究中独有的病种和模型则多属于中医的虚证范畴。3经统计发现,四妙勇安汤与顾步汤的病例报告数量较多的病种与原方出处所载的主治病症“脱疽”基本相符。而临床医家在异病同治的辨证理念指导下,更将四妙勇安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做了极大的拓宽。目前单纯通过病例报告分析,暂时无法对通塞脉片进行具体的、有别于其说明书的临床定位。4现有证据表明,四妙勇安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能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斑块与管腔面积比;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C反应蛋白水平。通塞脉片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四妙勇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可以升高踝肱指数,降低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通塞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从基础理论角度看,通塞脉片的临床定位在证候方面是气阴不足、瘀血阻络,在病种方面为脱疽与脑梗死恢复期,且头疮作为通塞脉片潜在的主治病种,有待将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2从人用经验角度看,虽然目前单纯通过病例报告暂时无法对通塞脉片进行明确的临床定位,但四妙勇安汤及顾步汤相关病例报告较为集中的病种如脱疽、心脑血管病乃至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均应视为通塞脉片的潜在临床定位方向。3从研究证据角度看,通塞脉片对血脂指标、CEC计数等均有良好效果,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方面有较高有效率,而其对炎症指标、病理指标、血粘度和踝肱指数等指标的作用,是将来研究可以选择的方向。4本课题以通塞脉片为例,系统梳理了现代中成药品种与其来源古方相关的基础理论、人用经验及研究证据,借鉴“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理念,构建了三层结构的多元证据集,探索了中药品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为中药品种的临床定位与评价工作提供了方法学方面的示例。
胡雁真[7](2021)在《三种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了解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检验Autar,Caprini,RAPT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果;3.重新划分Autar,Caprini,RAPT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临界值,比较原始临界值与最佳临界值在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指标中的差异;4.比较Autar,Caprini,RAPT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区分度及校准度,明确适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评估表。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集386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超声检验结果,并分别使用Autar,Caprini,RAPT三种评估表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拟合优度检验等。应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曲线图,应用Excel软件绘制校准曲线图。研究结果1.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40.93%。其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大于45岁、膝关节周围骨折、静脉曲张、住院时长。2.Autar评估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3(12,15),当最佳临界值为13分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72%、64.91%、54.20%、74.40%,优于原始临界值10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5%CI:0.66~0.7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危组(14~18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13分)的3.38倍,高危组(>18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的6.47倍。3.Caprini评估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4(12,16),当最佳临界值为14分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59%、75.00%、61.50%、71.8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CI:0.65~0.7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危组(15~19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14分)的3.69倍,高危组(>19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的5.87倍。4.RAPT评估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8(6,9),当最佳临界值为7分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68%、63.16%、58.40%、78.30%,优于原始临界值为5分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72~0.8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危组(8~9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7分)的3.44倍,高危组(>9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的11.93倍。5.区分度方面,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三种评估表的中位数在两组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RAPT的U值及统计量的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RAPT评估表优于Autar评估表(Z=1.97,P=0.040)及Caprini评估表(Z=2.15,P=0.030);后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Z=0.29,P=0.770)。校准度方面,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RAPT评估表的拟合度(χ2=2.85,P=0.723)优于Autar评估表(χ2=10.12,P=0.120)及Caprini评估表(χ2=8.54,P=0.201)。校准曲线图显示,RAPT评估表的预测值和观测值吻合程度最好。研究结论1.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不同骨折类型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较大。女性、年龄大于45岁、膝关节骨折、静脉曲张、住院时长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2.Autar、Caprini、RAPT评估表的预测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与原始临界值相比,在最佳临界值下的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相对平衡,RAPT评估表的灵敏度高于其他两量表,Caprini评估表的特异度高于其他两量表,说明RAPT评估表重在预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Caprini评估表则重在排除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三种评估表均呈现出阴性预测值较高,阳性预测值较低的特点。3.RAPT评估表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均优于其他两种评估表,故本研究推荐RAPT作为三种评估表中最适用于评估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风险的量表。
陈瑜凡[8](2021)在《糖尿病前期的针灸文献及耳甲电刺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糖尿病前期是向糖尿病转化的关键时期,有效的干预可以延缓其向糖尿病方向的发展。本研究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诊疗糖尿病前期提供辨证思路;通过临床研究,系统观察耳甲电刺激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前期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1现代文献研究研究一: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近10年有关糖尿病前期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以“糖尿病前期”or“糖调节异常”or“空腹血糖受损”or“糖耐量异常”和“证候”or“证型”or“辨证”or“症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统计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型,分析糖尿病前期的证型及证素特点。研究二: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近10年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文献,以“糖尿病前期”or“糖调节异常”or“空腹血糖受损”or“糖耐量异常”和“针刺”or“灸”or“电针”or“耳针”or“穴位注射”or“穴位埋线”or“腹针”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统计针灸治疗糖尿病前期选穴及刺灸方法,分析针灸疗法的取穴规律及刺灸法应用。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脾胃科及脑病科的47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记录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47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辨证分型。随后根据随机方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耳甲电刺激组和耳舟电刺激组,运用华佗牌电子针疗仪(型号SDZ-IIB,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耳甲电刺激组进行耳甲区“脾-胰胆”穴刺激,耳舟电刺激组进行耳舟区刺激。仪器输出电流1mA,脉冲频率为20Hz,脉冲宽度≤1ms,强度以受试者能忍受而不产生疼痛为度,刺激时间为每次30min,一天2次,午、晚饭后半小时开始治疗,共治疗12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及治疗12周的餐前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试验结束后汇总数据,采用sas8.1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明确耳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效果并对此疗法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1文献研究研究一:共纳入文献16篇,报道病例总数为2219例,经整合后证型共16种,其中618例脾虚痰湿证(27.85%),267例气阴两虚证(12.03%),238例湿热内蕴证(10.73%),202例阴虚气滞证(9.10%)、197例阴虚证(8.88%)。从证型中提取糖尿病前期证素12个,其中病位证素4个,分别是脾、肝、胃和肾,病性证素8个,分别是湿、痰、阴虚、气虚、气滞、热、血瘀和阳虚。研究二:共纳入文献61篇,有效处方70条,涉及穴位70个,其中经穴49个,耳穴20个,经外奇穴1个。对所用穴位进行频次分析,体穴使用频次前5位的分别是足三里、脾俞、三阴交、肾俞和胰俞;耳穴使用频次前5位分别是内分泌、胰、三焦、胃和脾;刺灸法使用频次前5位的分别是传统毫针刺、耳针、穴位埋线、电针和穴位注射。2临床研究试验纳入受试者47例,其中4例脱落,共43例完成研究。基线资料:两组治疗前人口学特征、FPG、2hPG、HbA1c、BMI及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证型资料:47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出现的症状及其出现的频率是口渴(57.45%)、倦怠乏力(48.94%)、视物模糊(46.81%)、失眠(36.17%)、气短懒言(29.79%)、多食(25.53%)、脘腹胀满(21.28%)、头身困重(21.28%)、便秘(12.77%)、五心烦热(12.77%);证型为脾虚痰湿20例,湿热内蕴型13例,气滞血瘀9例,气阴两虚5例。主要指标:(1)FPG:耳甲电刺激组经12周治疗后,下降频数高于耳舟电刺激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耳甲电刺激组治疗6周升高,治疗12周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舟电刺激组治疗6周下降,治疗12周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6周比较,耳甲电刺激组治疗12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舟电刺激组治疗12周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周及12周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hPG:耳甲电刺激组治疗经12周治疗后,下降频数显着高于耳舟电刺激组(P<0.001);与治疗前比较,耳甲电刺激组治疗6周及12周2hPG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舟电刺激组治疗6周2hP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hPG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周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耳甲电刺激组2hPG低于耳舟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A1c:耳甲电刺激组经12周治疗后,下降频数高于耳舟电刺激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耳甲电刺激组治疗12周HbA1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舟电刺激组治疗12周HbA1c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甲电刺激组治疗12周低于耳舟电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总有效率:耳甲电刺激组治疗12周后,8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72%;耳舟电刺激组经治疗12周后,3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52.38%,耳甲电刺激组总有效率高于耳舟电刺激组。次要指标:(1)BMI:两组治疗12周下降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耳甲电刺激组治疗12周后BM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舟电刺激组治疗后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甲电刺激组治疗12周BMI低于耳舟电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耳甲电刺激组经12周治疗后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舟电刺激组治疗12周后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甲电刺激组治疗12周后评分低于耳舟电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生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受试者在治疗过程中耳部出现轻微肿胀和疼痛感,嘱患者减小耳针刺激量,3天后耳部肿胀和疼痛感消失,可以认为耳甲电刺激在临床治疗糖尿病前期的过程中安全性较高。结论现代文献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最常见的证型为脾虚痰湿证,病位主要在脾,病性证素以湿和痰为主,本次临床研究中的常见证型亦是脾虚痰湿证,证实了现代文献研究结果。针灸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体穴主要有足三里、脾俞、三阴交、肾俞和胰俞,耳穴主要有内分泌、胰、三焦、胃和脾,体穴与耳穴的选择均与脏腑相关,以调理脾胃为主。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耳甲电刺激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FPG、2hPG、HbA1c、BMI情况,缓解临床症状,其中对2hPG效果最为显着。此外耳舟电刺激亦能改善糖尿病前期的2hPG等指标,缓解临床症状,但临床效果差于耳甲电刺激组。耳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并有便携、痛苦小、非侵入性等独特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硕[9](2021)在《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痴呆患者不断增多,相关照护和经济负担沉重,由于痴呆有效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进展缓慢,痴呆前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轻度认知障碍(MCI)属于痴呆前期,该人群与正常认知老年人相比,更容易发展为痴呆,但也可以维持稳定或恢复正常认知,是实施干预的合适且必要的时期。身心运动同时涉及身体运动和心理健康,极具改善MCI的潜力,虽然有学者采用气功、瑜伽、舞蹈等身心运动对MCI老年人进行干预,但由于研究结论不一致,身心运动尚未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干预方式在MCI人群中广泛推广,所以探索一种科学有效、适合在中国MCI老年人群中推广的身心运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拟以MCI康复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探寻一种科学有效、适合中国MCI老年人的身心运动,评估其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并探索相关机制:(1)基于循证护理,探寻一种科学有效、易于在中国MCI老年人群中推广的身心运动干预方式;(2)通过现场调查,明确养老机构老年人MCI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习惯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联,为干预效果评估阶段混杂因素的控制、评价指标(可改变的MCI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遴选奠定基础;(3)通过现场干预,验证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并探索身心运动影响MCI参与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机制;(4)通过了解参与者体验,验证身心运动在养老机构MCI老年人中的可行性,全面探索身心运动产生的益处,分析参与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身心运动干预方案,为身心运动的广泛推广奠定基础。方法:(1)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系统检索9个中英文数据库有关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人群干预效果的对照研究,发表日期限定为建库至2018年3月29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的标准化均值差(SMD)和95%可信区间(CI)整合分析干预效果,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和运动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以确定(1)身心运动对患有认知障碍、MCI或痴呆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2)不同身心运动方式对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2)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4所养老机构的338名MCI或认知正常老年人,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身体衰弱、抑郁症状、睡眠质量、社会支持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CI的影响因素,通过WLSMV和2000次复置抽样的非参数自举法对运动习惯和MCI的关联进行路径分析,从而确定干预效果评估阶段的混杂因素和部分结局指标。(3)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某大型养老机构,招募66名MCI老年人,根据居住楼层,参与者被分配到干预组(33人)或对照组(33人),干预组给予改编版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干预,每次干预时长为40分钟,每周3次,共干预12周,对照组维持原有生活方式。在基线、第6周和第12周对参与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衰弱、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评估干预期间干预组与对照组结局指标变化的差异,以检验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的干预效果。通过路径分析探索舞蹈干预影响MCI参与者整体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分析方法采用ML和2000次复置抽样的非参数自举法。所有的数据分析遵循意向性分析原则。(4)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从31名完成了12周广场舞干预的老年人中选择访谈对象,对其进行个人半结构化访谈,样本量由信息饱和决定,访谈提纲主要涉及最初参加的原因、坚持活动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以及身体、心理、社交、认知等方面的具体体验,数据分析使用定性内容分析法。结果:(1)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纳入19篇文献,18项研究,其中15项研究的数据可以整合。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和记忆力有中到大的积极影响。亚组分析显示,身心运动对MCI老年人的整体认知有效,舞蹈和气功对整体认知和记忆均有效。(2)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MCI老年人和认知正常老年人之间,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月退休金、共病数量、运动习惯、练习字画、听音乐的爱好、喝茶或咖啡的习惯、衰弱、抑郁、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有显着差异,年龄、教育程度、运动习惯、衰弱、抑郁和睡眠质量是MCI的独立影响因素。运动习惯与MCI的关联路径分析模型显示运动习惯不仅直接与患MCI的机会降低相关,还可以分别通过更低水平的抑郁和衰弱程度间接与患MCI的机会降低相关。关于抑郁的中介作用,它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与睡眠质量或衰弱联合实现。(3)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广场舞在第6周时不能对MCI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和衰弱状态产生显着影响,在第6周~第12周期间产生显着积极影响;但在第6周时已经对MCI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显着积极影响,在第6周到第12周期间,该影响又显着增大;广场舞对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抑郁在广场舞干预和整体认知功能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即广场舞干预通过减轻MCI老年人的抑郁,改善了其整体认知功能。(4)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最终生成了三个主要类别,包括运动相关的益处、坚持活动的促进因素和坚持活动的阻碍因素。运动相关的益处涉及身体、精神心理、社交和认知功能多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精神有助于身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更好的认知和睡眠质量,良好的社会交往与好的情绪密切相关。活动特征、满足期待、工作人员监督指导、年轻和理解支持工作人员是老年人坚持参加活动的促进因素,遗忘是认知障碍人群坚持参与的特殊阻碍因素,对于某些老年人,开始每次40分钟的活动时间可能过长。结论:(1)身心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认知障碍(包括MCI和痴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安全有效的身心运动干预方法主要有舞蹈和气功,由于舞蹈难度较低、趣味性和社会互动性较强,我们认为舞蹈可能更适合在MCI老年人群中推广。(2)养老机构老年人MCI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抑郁、衰弱、睡眠质量和运动习惯。运动习惯可以和MCI诊断直接关联,也可以通过抑郁/衰弱/抑郁和衰弱/抑郁和睡眠质量间接与MCI诊断相关联。(3)广场舞身心运动干预对于养老机构MCI老年人安全有效;12周的广场舞干预可有效改善MCI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抑郁症状、睡眠质量、衰弱状态和生活质量;广场舞干预通过减轻MCI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改善其整体认知功能。(4)广场舞身心运动干预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有效可行。未来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活动依从性促进因素,避免阻碍因素,完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毕明达[10](2021)在《以射麻口服液为例探讨名老中医验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基于名老中医验方射麻口服液制定《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规范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成药临床应用规范化进程。研究思路及方法1.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献研究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 Med、Cochrane、Embase、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等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始至2019年10月22日,以“射麻口服液”、“射麻”、“she ma”、“shema”、“she-ma”等为检索词,采用主题词检索与自由词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查看标题及摘要后根据纳排标准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与分析,运用循证方法学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2.基于定性访谈的名老中医验方解析通过定性访谈射麻口服液创始人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等,明确射麻口服液其组方来源、用药特点及适应症等临床应用问题。3.基于德尔菲(Delphi)法及名义群体法(NGT)的专家共识制定初步拟撰问卷《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第一轮调查问卷》(详见附录2)。基于德尔菲法,第一轮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及邮件等电子问卷形式发放。在指定时间内对问卷进行回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及补充资料,完善、设计第二轮调查问卷(详见附录3),采用同样的方式,对上述专家进行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通过2轮专家问卷调查,明确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名老中医定性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初步拟定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拟回答的临床问题及共识建议。基于名义群体法,经专家小组最终确立临床问题及共识建议清单。按照GB/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并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所制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报告规范》,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的原则,起草共识初稿。经行业专家审议、征求意见,最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审批、发布编号,形成终稿《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同时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报备案。结果1.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献研究本次文献检索最终共纳入文献1篇,为病例系列,且包括三种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喘证),没有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研究及其他研究。尽管如此,本研究仍对该篇病例系列进行了证据综合分析,但对于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效特点、安全性等研究缺失(无证据)。2.基于定性访谈的名老中医验方解析通过半结构化定性访谈,明确了射麻口服液的创方背景、处方来源、配伍及功效、临床应用等关键性问题。3.基于德尔菲(Delphi)法及名义群体法(NGT)的专家共识制定3.1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射麻口服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疾病定位主要包括COPD(Ki 100%)、支气管哮喘(Ki 100%)、急性支气管炎(Ki 94%)、慢性支气管炎(Ki100%);(2)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热壅肺证(Ki100%);(3)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特点为可改善喘憋(Ki 100%)、胸闷(Ki 91%)、咳嗽(Ki 100%)、痰多色黄质稠粘(Ki 81%)、发热(Ki 64%);(4)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体用药方案:用药剂量为10ml TID(Ki 100%)、用药方法为餐后口服(Ki 100%),具体疗程与用药周期医师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调整;(5)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Ki 64%)、糖尿病(Ki100%)的患者时应当慎用;(6)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n=3)症状,心悸(n=6)症状,胃脘部不适、隐痛、恶心(n=6)等,问卷调查结果与前期展开的临床安全性试验结果基本相符。(7)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的禁忌症包括:对本品某成分过敏(Ki 100%)的患者应禁用;(8)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的特殊人群包括:孕妇(Ki 94%)、运动员(Ki 60%)。3.2 NGT结果经过两轮问卷调查,形成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问题投票单及临床应用共识建议投票单。经过两轮专家投票表决,最终纳入9项临床问题,10条临床应用共识建议。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梳理、名老中医访谈及临床问题调研,并通过2轮次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及NGT专家投票表决,最终形成行业标准《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共识明确提出了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定位、中医辨证分型、用药方案、疗效特点、不良反应、禁忌及特殊人群用药等临床应用关键性问题,对临床开展相关用药及治疗工作提供了参考,经临床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为中医临床实践共识制定过程中以名老中医经验为主导、相对缺乏证据支持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提供了参考。
二、我国治疗糖尿病经验被推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治疗糖尿病经验被推荐(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营养管理方案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 |
研究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营养管理方案构建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轻微型肝性脑病患病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现状 |
3 相关理论基础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意义 |
6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 样本量计算 |
2 研究工具 |
2.1 问卷维度、条目设定 |
2.2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
2.3 问卷质量评定 |
2.4 问卷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调查过程 |
3.2 统计学方法 |
3.3 质量控制 |
4 结果 |
4.1 基本资料 |
4.2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 |
4.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单因素分析 |
4.4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
4.5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
4.6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阻碍因素 |
5 讨论 |
5.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有待提高 |
5.2 影响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管理的因素 |
5.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 |
5.4 提高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建议 |
6 结论 |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对象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访谈主题 |
2.2 访谈过程 |
2.3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2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需求的分析 |
4 讨论 |
4.1 关注冠心病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是二级预防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
4.2 个性化、切实可行的二级预防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
4.3 提升心血管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建立循证实践方案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证据综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3 证据评价标准 |
2.4 证据评价过程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4 讨论 |
4.1 纳入证据的指南/共识发表现状和质量评价分析 |
4.2 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相关证据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 |
4.3 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本土化指南与患者指南制定的启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证据传播 |
1 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 |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2 《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专家论证 |
2.1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3 结论 |
3 小结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局限性 |
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国内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调查问卷 |
附录2 冠心患者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Pubmed文献库检索策略 |
附录4 中国知网文献库检索策略 |
附录5 AGREEⅡ评价条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患者忠诚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患者忠诚的概念 |
1.2.2 患者忠诚的测量维度 |
1.2.3 患者忠诚的作用 |
1.2.4 患者忠诚的现状研究 |
1.2.5 患者忠诚的影响因素 |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构建 |
2.1 理论基础 |
2.1.1 社会生态学理论 |
2.1.2 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理论 |
2.1.3 价值共创理论 |
2.1.4 期望失验理论 |
2.1.5 社会交换理论 |
2.1.6 计划行为理论 |
2.2 本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2.2.1 理论框架 |
2.2.2 研究假设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文献研究法 |
3.2 问卷调查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样本量计算 |
3.2.3 调查方法 |
3.2.4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
3.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3.2.6 质量控制 |
3.3 深入访谈法 |
3.3.1 访谈对象 |
3.3.2 访谈资料收集 |
3.3.3 访谈资料分析 |
3.3.4 质量控制 |
第4章 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现状及影响因素 |
4.1 预调研 |
4.1.1 预调研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4.1.2 患者忠诚测量条款的优化 |
4.2 正式调研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4.3 患者忠诚的现状 |
4.3.1 患者忠诚的信效度检验 |
4.3.2 患者忠诚得分情况 |
4.4 患者忠诚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1 个体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 |
4.4.2 组织机构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 |
4.4.3 政策环境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 |
4.4.4 患者忠诚的多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影响因素作用路径 |
5.1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5.2 患者健康素养、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
5.3 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
5.4 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
5.5 患者社会支持、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
5.6 患者忠诚影响因素作用路径的整体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
6.1 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 |
6.2 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6.2.1 人口社会学特征对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
6.2.2 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
6.2.3 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多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7章 定性研究结果 |
7.1 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 |
7.2 主题分析框架 |
7.3 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行为意向 |
7.4 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
7.5 提高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行为意向的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8章 讨论 |
8.1 患者忠诚状况及影响因素 |
8.2 患者健康素养、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
8.3 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
8.4 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
8.5 患者社会支持、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
8.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患者忠诚提升路径中的调节作用 |
8.7 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
第9章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患者忠诚的对策建议 |
9.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加强培养忠诚患者的意识 |
9.2 重点关注健康状况较差患者的忠诚,逐步培养其他患者忠诚 |
9.3 完善药品配置和药物使用目录,减少药品供应限制 |
9.4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数量,优化医护配比 |
9.5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数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9.6 提高患者健康素养,转变不合理的就医观念 |
9.7 提高患者参与程度,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
9.8 关注患者医疗卫生需求,提高患者感知服务质量 |
9.9 重视患者感知价值,维持长期患者忠诚 |
9.10 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
9.11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患者信任 |
9.12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稳定的长期互动服务体系 |
9.13 建立多方支持环境,扩大患者社会支持网络 |
第10章 结论与创新点 |
10.1 结论 |
10.2 创新性 |
10.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妊娠糖尿病患者对薯蓣粥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妊娠糖尿病和薯蓣粥 |
1.1 中医对 GDM 的认识 |
1.2 中医食疗的起源和研究现状 |
1.3 薯蓣粥应用于 GDM 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 |
2 饮食依从性的研究现状 |
3 理论框架 |
3.1 COM-B模型 |
3.2 COM-B模型在饮食行为中的应用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
1.6 抽样方法 |
2 资料收集 |
2.1 受访者人口学资料收集 |
2.2 访谈资料收集 |
3 资料分析 |
3.1 受访者人口学资料分析 |
3.2 访谈资料分析 |
4 质量控制 |
4.1 前期准备的质量控制 |
4.2 收集资料的质量控制 |
4.3 分析资料的质量控制 |
4.4 访谈结束后的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6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受访者人口学资料 |
2 访谈结果 |
2.1 主题 1:薯蓣粥对健康的影响因素 |
2.2 主题 2:薯蓣粥相关知识因素 |
2.3 主题 3:薯蓣粥的制备因素 |
2.4 主题 4:薯蓣粥的食用体验 |
2.5 主题 5:食疗的社会认同因素 |
第四章 讨论 |
1 GDM 患者对薯蓣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
1.1 薯蓣粥对健康的影响因素 |
1.2 薯蓣粥相关知识因素 |
1.3 薯蓣粥的制备因素 |
1.4 薯蓣粥的食用体验 |
1.5 食疗的社会认同因素 |
2 薯蓣粥临床应用的策略改进 |
2.1 提供信息支持,宣传食疗文化 |
2.2 改良食疗方式,为食疗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
2.3 推进商业化,促进食疗普及 |
3 创新性 |
4 局限性 |
6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基于Cite Space的妊娠糖尿病饮食干预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核心概念界定 |
1.2.2 相关理论 |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患者需求 |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结果 |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研究结果 |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3.1 研究目的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研究结果 |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4.1 研究目的 |
3.4.2 研究方法 |
3.4.3 研究结果 |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5.1 研究目的 |
3.5.2 研究方法 |
3.5.3 研究结果 |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
3.6.1 研究目的 |
3.6.2 研究方法 |
3.6.3 研究结果 |
3.7 讨论 |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
4.3.1 研究目的 |
4.3.2 研究方法 |
4.3.3 研究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研究方法 |
5.2.3 评价指标 |
5.2.4 资料收集 |
5.2.5 质量控制 |
5.2.6 伦理许可 |
5.2.7 统计分析 |
5.3 研究结果 |
5.3.1 失访情况 |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节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品种多元证据集的建立 ——以通塞脉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浅谈中医循证医学——双重的继承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浅谈四妙勇安汤、顾步汤与通塞脉片的源流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中药品种多元证据集构建的思路及其理论基础 |
1 多元证据集构建的意义及流程 |
2 通塞脉片及其来源方剂 |
3 方解与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中药品种相关文献梳理与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通过分析医案文献整合人用经验 |
1 资料与方法 |
2 讨论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研究证据的整合与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检索策略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三种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概念界定 |
5 技术路线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工具 |
4 相关评价指标 |
5 资料收集 |
6 资料整理 |
7 统计分析 |
8 质量控制 |
9 伦理学原则 |
研究结果 |
1 下肢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 |
3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评估结果 |
4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区分度 |
5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校准度 |
讨论 |
1 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原因分析 |
2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分析 |
3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预测能力分析 |
4 三种评估表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中的预测能力比较 |
5 启示 |
结论 |
创新点及展望 |
1 创新点 |
2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糖尿病前期的针灸文献及耳甲电刺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及流行病学 |
2 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机制 |
3 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 |
4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措施 |
5 小结 |
综述二 耳穴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耳穴的研究 |
2 西医对耳穴的研究 |
3 国内外耳穴定位的差异 |
4 耳甲电刺激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研究一 糖尿病前期证型及证素特点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研究二 针灸治疗糖尿病前期取穴与刺灸法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2 随机 |
3.3 对照 |
3.4 盲法 |
4 干预措施 |
5 观察指标 |
5.1 主要指标 |
5.2 次要指标 |
5.3 安全性指标 |
5.4 基线分析指标 |
6 数据统计分析 |
7 技术路线图 |
8 研究结果 |
8.1 一般资料 |
8.2 基线资料 |
8.3 证型资料 |
8.4 临床疗效分析 |
8.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 |
1.2 中医对脾脏的认识 |
1.3 针灸的降糖机制 |
2 临床研究 |
2.1 研究意义 |
2.2 耳甲电刺激 |
2.3 取穴分析 |
2.4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2.1 文献研究 |
2.2 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老龄化背景下痴呆的高发病率与高照护费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1.1.2 轻度认知障碍期的有效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痴呆的发生发展 |
1.1.3 身心运动具有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重要潜力 |
1.2 理论基础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5.1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1.5.2 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 |
1.5.3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
1.5.4 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轻度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
2.1 轻度认知障碍概念的演变 |
2.2 轻度认知障碍的亚型 |
2.3 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及其转归 |
2.3.1 患病率 |
2.3.2 转归 |
2.4 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
2.4.1 遗传因素 |
2.4.2 人口统计学因素 |
2.4.3 生活方式 |
2.4.4 慢性病 |
2.4.5 神经精神症状 |
2.4.6 衰弱 |
2.4.7 社会支持 |
2.5 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方法 |
2.5.1 运动干预 |
2.5.2 认知干预 |
2.6 小结 |
第3章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3.2.2 检索策略 |
3.2.3 文献筛选 |
3.2.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5 数据提取 |
3.2.6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文献检索结果 |
3.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3.3.4 对结局指标的分析结果 |
3.3.5 敏感性分析结果 |
3.3.6 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
3.4 讨论 |
3.4.1 文献检索与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分析 |
3.4.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
3.4.3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
3.4.4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记忆力的影响分析 |
3.4.5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执行功能的影响分析 |
3.4.6 敏感性和发表偏倚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2.1 研究类型 |
4.2.2 研究对象 |
4.2.3 研究工具 |
4.2.4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
4.2.5 统计分析 |
4.2.6 伦理学考虑 |
4.3 研究结果 |
4.3.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
4.3.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
4.3.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4.3.4 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分析结果 |
4.4 讨论 |
4.4.1 研究对象招募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4.4.2 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3 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2.1 研究类型 |
5.2.2 研究对象 |
5.2.3 干预方案 |
5.2.4 结局指标与研究工具 |
5.2.5 质量控制 |
5.2.6 统计分析 |
5.2.7 伦理学考虑 |
5.3 研究结果 |
5.3.1 干预实施情况 |
5.3.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结局指标基线比较结果 |
5.3.3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 |
5.3.4 身心运动对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 |
5.3.5 不良事件 |
5.4 讨论 |
5.4.1 干预实施情况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5.4.2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分析 |
5.4.3 身心运动对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6.2.1 研究类型 |
6.2.2 研究对象 |
6.2.3 资料收集 |
6.2.4 资料分析 |
6.2.5 质量控制 |
6.2.6 伦理学考虑 |
6.3 研究结果 |
6.3.1 研究对象及访谈一般特征 |
6.3.2 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
6.4 讨论 |
6.4.1 访谈对象一般特征分析 |
6.4.2 参与者感受到的运动相关益处分析 |
6.4.3 参与者坚持参加活动的促进因素分析 |
6.4.4 参与者坚持参加活动的阻碍因素分析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创新性 |
7.3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以射麻口服液为例探讨名老中医验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射麻口服液治疗COPD的文献研究及名老中医验方解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检索策略 |
1.5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3 基于定性访谈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访谈设计 |
3.4 访谈实施 |
3.5 访谈资料整理与分析 |
3.6 访谈结果 |
第二部分 临床部分 基于德尔菲(Delphi)法及名义群体法(NGT)的专家共识制定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调查方法 |
1.2 德尔菲法流程 |
1.3 名义群体法流程 |
2 结果 |
2.1 临床问题调查问卷结果 |
2.2 第一轮调查问卷结果 |
2.3 第二轮调查问卷结果 |
2.4 NGT结果 |
2.5 起草征求意见稿 |
2.6 征求意见、同行评议及送审答辩 |
2.7 审议发布 |
2.8 临床适用性评价 |
讨论 |
1 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现状 |
2 基于名老中医验方的专家共识构建 |
3 临床专家共识的研究现状 |
4 Delphi法及NGT在共识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
5 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应用 |
6 专家共识临床应用适用性评价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拟关注临床问题调研问卷 |
附录2 第一轮调查问卷 |
附录3 第二轮调查问卷 |
附录4 《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综述 中医药辨治COPD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我国治疗糖尿病经验被推荐(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营养管理方案构建[D]. 伍静薇.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D]. 石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D]. 张莉. 吉林大学, 2021(01)
- [4]妊娠糖尿病患者对薯蓣粥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 刘祎如.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6]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品种多元证据集的建立 ——以通塞脉片为例[D]. 林繄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7]三种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比较研究[D]. 胡雁真.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糖尿病前期的针灸文献及耳甲电刺激研究[D]. 陈瑜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9]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D]. 王硕. 吉林大学, 2021(01)
- [10]以射麻口服液为例探讨名老中医验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构建[D]. 毕明达.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