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虎芪黄汤治疗HBV无症状携带者30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明[1](2020)在《参芪地黄汤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以下简称CRF)的临床疗效,发掘中医药治疗CRF的优势。方法:从潍坊市中医医院肺癌患者中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选取60名患者,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予参芪地黄汤口服,观察周期2周。以两组疗效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差异评价参芪地黄汤对肺癌CRF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纳入的60例患者无一例脱落,在治疗期间无患者因服药出现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等特异性改变。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分期、KPS评分、体重、化疗次数、中医证候评分、Piper评分及血指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两组PFS总评分及行为、情感两维度的疲乏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躯体、认知两维度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躯体疲乏在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提示参芪地黄汤对躯体疲乏呈现出一定的改善趋势。(2)治疗组气阴两虚证候评分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治疗后两组气阴两虚中医证候评分差异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上升趋势,但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CRF能够有效改善其疲劳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贫血,有助于提高CRF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中医药治疗CRF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推广。
宁星[2](2016)在《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生殖器疱疹小鼠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小鼠的实验研究,观察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小鼠的疗效评价以及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LR1TLR10m RNA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雌性小鼠进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造模,随机分为六组,分别为中药龙胆泻肝配方颗粒低剂量治疗组、龙胆泻肝配方颗粒中剂量治疗组、龙胆泻肝配方颗粒高剂量治疗组、西药阿昔洛韦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给药前后,小鼠局部皮损变化情况,并评分判定疗效。并于给药前1天和治疗结束后第2天,抽取各组小鼠的颈静脉血2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IL-4、TNF-α的诱导生成大量的成熟树突状细胞,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LR1TLR10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治疗前可见明显的皮损病理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模型组之间治疗前皮损评分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西药组与中药高浓度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药低浓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中药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药治疗组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中药中浓度组效果最好,高浓度次之,低浓度组效果最差,ACV与中药低浓度组效果相似。龙胆泻肝汤中浓度组总有效率为95%,低浓度组和阿昔洛韦组总有效率相同,各组之间的有效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模型组治疗前的TLRm 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TLR1、TLR4、TLR6、TLR7、TLR8、TLR9、TLR10水平降低,TLR2、TLR3、TLR5、My D88、NF-k B水平升高;各模型组树突状细胞中的CD11c、CD80、CD83、CD86、HLA-DR、HLA-A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TLRm RNA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和各治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TLR1、TLR4、TLR6、TLR7、TLR8、TLR9、TLR10水平升高,TLR2、TLR3、TLR5、My D88、NF-k B水平降低;治疗后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CD11c、CD80、CD83、CD86、HLA-DR、HLA-ABC趋向于正常(P>0.05)。结论: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于复发型生殖器疱疹小鼠的皮损有确切的疗效,龙胆泻肝配方颗粒能够通过调节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TLRm RNA的水平实现细胞内免疫信号转导,释放合成相应细胞因子,诱导树突状细胞分化增殖,启动细胞免疫对抗病毒。
王利秀[3](2013)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医证候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医临床信息的分析研究,明确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常见证候类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本研究收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病例140例,并排除原发肾小球疾病、其他继发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疾病),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问卷方式对140例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收集,将采集的临床资料通过软件输入计算机,并运用频数描述、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14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其中男性94例,所占比例67.1%,女性46例,所占比例32.9%。其中最大患者年龄69岁,最小患者年龄20岁,平均年龄49.82±12.65岁。在调查的140例病例中,主要表现了64个症状,其中16个症状出现频次较高,浮肿、泡沫尿出现频率分别为70.7%、62.1%.腰膝酸软、口咽干燥、视物模糊、手足心热、午后颧红、盗汗、头晕、耳鸣等症状出现的频率亦较高;舌象以舌红、舌淡、少苔居多;脉象中脉细数、脉涩、脉细等出现频次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中医证型归结为6型: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并湿瘀证、湿毒证、血瘀证、气阴两虚兼湿瘀证。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常见分型可以概括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兼湿瘀证、气阴两虚兼湿瘀证、血瘀证、湿毒证。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主要以肝肾两虚为主,以阴虚为主,病情迁延不愈亦可脾肾阳虚、气阴两虚;标实主要为湿毒、瘀血。以上各种致病因素相互关联,使本病病程较久,从而使治疗较为困难。
林军[4](2012)在《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从中探求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发病的一般规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寻求新的突破口。方法:通过随诊体会,结合回顾以往病案,以及师门之间的交流,综合分析。结果:慢性乙肝主要病因是由于湿热疫毒内侵,饮食不当,其主要病位在肝、胆、脾,病程日久可累及肾,“湿热邪毒内伏,肝郁血瘀脾肾虚”是其主要病机,根据临床病症不同分成早﹑中﹑晚三期,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瘀阻五个证型,治疗以扶正,祛邪,调理气血为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疏肝健脾、补肾养肝、补益脾肾、补气活血之法,同时结合西医共同诊疗,各取所长,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结论:慢性乙肝病情复杂多变,辩证须牢牢抓住其主要病机,治疗上牢牢抓住其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抑制病毒复制双管齐下,是目前慢性乙肝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林鸣桐[5](2008)在《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涉及人数最多,造成的后果最严重。目前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而且长期治疗容易诱发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限制了临床适用性,因此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成为肝病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通过对1997-2007年中医文献的研究分析,及临床实践的体会,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有密切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慢性乙型肝炎需从脾胃论治的观点。本文分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两大方面,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论治。通过文献收集,将十年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专方、专法、药味作筛选、归纳,建立数据库。一从药物的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方面作研究分析,得出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以健脾和胃法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利水化湿、疏肝理气、补益肝肾法,最后活血化瘀法贯穿其中,主要病位在肝脾肾,但与其它脏腑亦相关。二对文献中的证型作统计分析可知湿热中阻、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郁血瘀十种证型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归纳上述结果,提出脾胃失和是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病机表现。肝病从脾胃论治研究中,首先论述肝与脾胃的关系,探讨两者在生理、病理的关联性,归结出肝与脾胃在经络、五行、功能上都密切相关。其次,在肝与脾胃相关的基础上,开展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从脾胃角度阐释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总结慢性乙型肝炎从脾胃论治的辨证分型、辨治要点。结合个人临床,将叶永安教授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作归纳,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立法原则及辨病常用药物,并提出临床案例加以佐证。
李红毅[6](2008)在《中药抗病毒胶囊对RGH患者TLR9及对小鼠HSV-2感染TLR9、IFNα影响》文中提出一、目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2(HSV-2)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所引起的炎症、水疱、溃疡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具有反复发作和缠绵难愈的特点。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自己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而且影响家庭的稳定,从而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低下,长期生活在性病的阴影之下。其长期的复发性和目前的不可治愈性,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感染生殖器疱疹的孕妇会引起流产和新生儿死亡,并且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的患者其宫颈癌、阴茎癌、前列腺癌和艾滋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HSV感染增加了HIV感染的危险性,HSV-Ⅱ被视为HIV的辅助因子。因此HSV感染受到人们重视,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机体通过感知微生物病原体并激活细胞直接产生免疫防御的天然免疫受体,是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参与微生物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的识别,从而诱导天然免疫应答。由于TLRs即能调节先天免疫,又能直接参与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因此TLRs对免疫系统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TLR9主要表达于B细胞和浆细胞样前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predendritic cells,PDCs)内,可特异性地识别细菌和病毒DNA中丰富的未甲基化CpG基序(CpGDNA),通过MyD88依赖的信号传导途径激活NF-κB、AP1和IRF-7等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释放TNF-α、IL-6、IL-8等炎症介质和Ⅰ型干扰素(IFN-α/β),介导急性炎症反应,并发挥抗病毒作用。现有的证据表明,许多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或环节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由此不难推测,中药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以及诱导、调节更有效的免疫防御反应,与TLR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根据中医理论,在宝贵的中医药资源中寻求高效价廉的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以TLR9作为检验指标来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影响,并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对小鼠攻击HSV-2病毒后TLR-9及IFNα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发病机理及中药抗病毒胶囊的作用机制,为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二、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合格的30例复发性生殖器患者作为受试对象,给予抗病毒胶囊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TOLL样受体9的比较,同时对患者的平均复发频率(次/3个月)、皮损愈合时间与治疗前进行比较。2.实验研究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选用C57BL/6小鼠,以抗病毒2号胶囊进行预防试验,提前7天给与抗病毒2号胶囊,然后攻击病毒后,12小时和7天后各取小鼠的血和阴道组织进行TLR9和IFNα检测。第二部分选用C57BL/6小鼠,以抗病毒1号胶囊进行治疗实验,以HSV-2病毒攻击阴道后,给与抗病毒1号胶囊服用,在攻击后12小时和7天后各取小鼠的血和阴道组织进行TLR9和IFNα检测。三、结果1.临床试验显示: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皮损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有显着性差异),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治疗前TLR9含量与正常人比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TLR9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着性。3.实验研究的预防试验显示,提前给予抗病毒2号胶囊喂食小鼠,攻击病毒后预防2组TLR9含量与阳性对照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预防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2组和阳性对照1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研究治疗试验显示:在淋巴细胞TLR9含量显示:治疗1组与阳性对照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和治疗2组相比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组织均数比较:治疗2组与正常组比较、阳性对照1组与阳性对照2组、治疗1组与阳性1组、阳性1组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与治疗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在两组试验研究IFNα检测显示:在预防试验中IFNα含量在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从含量来讲,预防2组TLR9含量高于阳性对照1组基本,预防组和阳性对照组TLR9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在治疗试验中IFNα含量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1组与阳性对照1组之间差异有显着意义,治疗1组与治疗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阳性对照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四、结论1.以TLR9测定作为抗病毒胶囊的评价指标,观察到患者治疗前TLR9含量与正常人比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TLR9含量与治疗前相比统计无显着差异。说明抗病毒胶囊可以维持TLR9含量,从天然免疫方面探讨抗病毒胶囊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同时亦观察到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患者经治疗后的复发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皮损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表明中药抗病毒胶囊制剂在HSV-2侵袭人体后诱导天然免疫,服用中药后使TLR9表达维持高水平,从而启动后天免疫发挥抗病毒作用,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频率,缩短皮损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2.实验研究显示:在动物被HSV-2病毒攻击后,TLR9介导了HSV天然免疫,预防试验显示,中药提前喂食小鼠,中药的小分子可能与TLR9的活性部分结合,促进了TLR9活化,在病毒攻击时启动天然免疫时,TLR9含量增加;治疗试验显示,在病毒攻击时启动了天然免疫,经过中药治疗基本维持天然免疫。同时,预防和治疗实验显示:在启动天然免疫的同时,其信号传导的终点没有显着增加IFNα的量,可能是启动的1型IFN中的βγ或其他的细胞因子。
叶蕻蒨[7](2000)在《龙虎芪黄汤治疗HBV无症状携带者30例》文中研究说明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符合下列条件:①HBsAg、HBeAg及HBV-DNA携带半年以上;②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③治疗前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9~58岁,平均32岁;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10~57岁,平均31.6岁。
叶蕻茜[8](2000)在《龙虎芪黄汤治疗HBV无症状携带者30例》文中研究说明 全部病例符合下列条件:①HBsAg、HBeAg及HBV-DNA携带半年以上;②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③治疗前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9~58岁,平均32岁;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10~57岁,平均31.6岁.
二、龙虎芪黄汤治疗HBV无症状携带者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虎芪黄汤治疗HBV无症状携带者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参芪地黄汤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3 治疗方案 |
1.4 观察指标 |
1.5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1.6 质量控制 |
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基线资料 |
2.2 治疗结果 |
2.3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中医学对虚劳的认识 |
1.1 虚劳的病因病机分析 |
1.2 治疗特点和优势 |
2 组方分析 |
2.1 出处、组成和功效 |
2.2 对肺癌CRF的适用性 |
2.3 现代药理学的相关研究 |
3 结果分析 |
3.1 基线资料分析 |
3.2 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生殖器疱疹小鼠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及试剂 |
1.3. 主要溶液配制 |
1.4. 主要设备 |
2. 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模型制备及给药方法 |
2.3. 皮损指标及评价方法 |
2.3.1. 症状评分方法 |
2.3.2. 疗效评价标准 |
2.4. 静脉血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1. 标本收集 |
2.4.2.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成熟 |
2.4.3. RT-PCR检测树突状细胞TLR1-TLR10m RNA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复发型生殖器疱疹小鼠症状的影响 |
3.2.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西医对RGH的认识 |
4.1.1. RGH的免疫机制 |
4.1.2.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参与RGH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 |
4.1.3. TLR信号转导与HSV感染 |
4.2. 中医对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
4.2.1. 生殖器疱疹病因病机 |
4.2.2.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4.2.3.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TLRm RNA表达的影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综述 中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参与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证候判定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制定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信息调查表 |
2.2 采集临床信息内容 |
2.3 总结已筛选的标准病例 |
2.4 数据录入与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结果 |
3.2 频数统计 |
3.3 聚类分析 |
讨论 |
1 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现状 |
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病因病机分析 |
2.1 病因分析 |
2.2 病机分析 |
3 不足与展望 |
3.1 不足 |
3.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4)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中医辩证及治疗 |
二.西医治疗 |
三.病例分析 |
四.临证体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与辨治概况 |
1. 病名的认识 |
2. 病因病机 |
2.1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 |
2.1.1 内因-正气不足,脾失健运 |
2.1.2 外因-湿热疫毒,外感内伏 |
2.2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 |
2.2.1 湿热蕴结 |
2.2.2 脾失健运 |
2.2.3 瘀血阻络 |
2.2.4 肝肾阴虚 |
2.3 小结 |
3. 中医药辨证论治 |
3.1 分型论治 |
3.2 经方加减论治 |
3.3 专方加减论治 |
3.3.1 设干扰素对照组 |
3.3.2 设核苷类药物对照组 |
3.3.3 设其它西药对照组 |
3.3.4 设中成药对照组 |
3.3.5 其它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一 现代中医药文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证型频次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收录范围与纳入标准 |
1.2 统计方法 |
2. 文献中药物的频次统计及分析 |
2.1 药物频次统计 |
2.2 药物功效分类频次统计 |
2.3 疏肝理气药物频次统计 |
2.4 健脾和胃药物频次统计 |
2.5 利水化湿药物频次统计 |
2.6 清热解毒药物频次统计 |
2.7 补益肝肾药物频次统计 |
2.8 活血化瘀药物频次统计 |
2.9 药物四气频次统计 |
2.10 药物五味频次统计 |
2.11 药物性味频次统计 |
2.12 药物归经频次统计 |
2.13 分析结果 |
2.13.1 药物使用频次与功效关系 |
2.13.2 常用药物 |
2.13.3 在性味方面 |
2.13.4 在归经方面 |
3. 文献中证型的频次统计及分析 |
3.1 分析结果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
前言 |
1. 肝与脾胃的生理相关性 |
1.1 经络相通 |
1.2 五行制化 |
1.3 功能相关 |
2. 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的相关性 |
2.1 病因方面 |
2.1.1 内因:素体正气不足,脾胃亏虚 |
2.1.2 外因:湿热邪气羁留,困阻脾胃 |
2.2 病机方面 |
2.2.1 湿热中阻,肝胆热郁 |
2.2.2 脾湿土壅,肝气郁结 |
2.2.3 肝胃不和,浊阴不降 |
2.2.4 脾虚胃弱,肝血不畅 |
2.2.5 脾胃不足,肝肾阴亏 |
2.3 辨治要点 |
2.3.1 “脾失健运”是肝炎的病理关键 |
2.3.2 治法当首重“脾胃” |
2.3.3 “清热解毒”不为常法 |
2.3.4 “活血化瘀”只宜少用 |
2.3.5 “扶正补虚”慎用滋腻 |
2.4 慢性乙型肝炎从脾胃论治的辨证分型 |
2.4.1 肝胆湿热证 |
2.4.2 肝郁脾虚证 |
2.4.3 肝胃不和证 |
2.4.4 肝肾阴虚证 |
2.4.5 络脉瘀阻证 |
2.5 肝与其它脏腑的相关性 |
2.5.1 胆 |
2.5.2 肾 |
2.5.3 心 |
2.5.4 肺 |
2.5.5 大肠 |
2.5.6 三焦 |
3. 跟师学习慢性乙型肝炎立法原则与辨病用药 |
3.1 立法原则 |
3.2 辨病用药 |
4. 病例举隅 |
参考文献 |
附篇1:慢性乙型肝炎方药、证型数据库 |
附篇2:2007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中药抗病毒胶囊对RGH患者TLR9及对小鼠HSV-2感染TLR9、IFNα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文献研究一 |
1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1.1 中医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有关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2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研究 |
2.1 中医药治疗 |
2.2 现代西医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研究进展 |
2.3 特殊类型GH的治疗 |
2.4 药物耐受和替代治疗 |
2.5 妊娠期间GH的预防和治疗 |
2.6 预防 |
文献研究二 |
1 概述 |
2 TLR9的表达和分布 |
3 TLR9识别CpG介导免疫应答的机制 |
3.1 CpG结构特点及其作用特点 |
3.2 TLR9介导免疫应答的机制 |
3.3 TLR9对HSV-2病毒的免疫作用 |
4 展望 |
第二章 临床与实验研究 |
1. 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及对患者TLR9的影响 |
1.1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1.2 抗病毒胶囊制剂的组方及组方依据 |
1.3 研究对象 |
1.4 治疗方法 |
1.5 结果 |
1.6 讨论 |
2. 中药抗病毒胶囊对小鼠HSV-2感染 TLR9、IFNα影响的研究 |
2.1 立体依据及研究目的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分组与造模 |
2.4 统计学处理 |
2.5 结果 |
2.6 讨论 |
结语 |
1 结论 |
2 本实验的创新之处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英文缩写(Abbreviations) |
2 技术线路图 |
3 流式细胞图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龙虎芪黄汤治疗HBV无症状携带者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参芪地黄汤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 张晓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生殖器疱疹小鼠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 宁星.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3)
-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中医证候研究[D]. 王利秀.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4]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D]. 林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5]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D]. 林鸣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6]中药抗病毒胶囊对RGH患者TLR9及对小鼠HSV-2感染TLR9、IFNα影响[D]. 李红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7]龙虎芪黄汤治疗HBV无症状携带者30例[J]. 叶蕻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0(S1)
- [8]龙虎芪黄汤治疗HBV无症状携带者30例[A]. 叶蕻茜.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