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的几点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马成群,毛一荐,郭宇峰,郭海涛,王子洪,廖婧容[1](2021)在《探索本院医学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本院三级计量站建成十几年,基本能保障医院医学装备的安全可靠,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计量工作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通过对本院医学计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本院医学计量工作中存在的几个较突出的问题,例如: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匮乏、缺乏系统规范培训,计量标准配备不足,台账管理不规范。接着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强重视程度、专业人才培养、扩增检测标准与区域化联合、融合5G通信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此文为提升本院医学计量管理质量和水平提供了可参照的办法,有助于促进本院医学计量工作的不断发展。
汤池,郭伟,马晓玉,罗二平,王显超[2](2019)在《医学计量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医学计量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以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员医学计量能力培养为目标,空军军医大学开展了医学计量本科课程的建设、改革与实践。通过学科调研、专家论证、课程建设和实践检验等方式,建立了"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的医学计量系列课程。同时,实现了医学计量课程教学与能力认证的结合,提升了学员今后从事医学计量相关工作的岗位胜任力。
张红军[3](2016)在《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十一五”以来,针对“军地分离”的管理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军民医学科技从制订规划、发布指南、计划实施到成果转化应用,相对自成体系,导致科研布局相互重叠,条件建设重复投入,在研究方向整合、科技资源共享、知识信息交流和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制约了军民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道。然而,应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已经无法兼顾军队医学科学研究的军地双重使命任务和身份,难以兼顾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的协调发展。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发挥其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成为了一个制约科研管理工作的瓶颈和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从军队医学科学研究活动规律及科研绩效特点出发,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理念的指导下,在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当中,将军事医学与通用医学区别开来,通过专家判断对两大学科分别赋权,改变以往将两者混淆,甚至忽视军事医学的错误的评价理念及评价方法,以期通过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扭转这种导向对军事医学科研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发挥军队医学特有的军事医学特色和优势,同时助推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方法在科研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系统分析法、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出符合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的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群。依据德尔菲法、AHP法和专家咨询结果的综合分析,成功构建了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标准分值以及数学模型。经过总体一致性检验,各项指标及权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科学合理。案例分析研究证明本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及综合评价法结果与评价目的一致,并且科学可行。相对于另外两种方法,更能充分体现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军事医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提升科研质量的导向作用。建议在今后进一步发展完善,并推广应用。研究内容本研究内容共分为7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特征以及对我国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影响和要求,重点阐述了我国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现状、存在问题,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至四章研究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理论成果、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等内容,重点围绕影响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了开展本研究的必要性;第五、六章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构建了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第三军医大学相关二级单位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分析了本研究的可行性;第七章将本研究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我校现行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本研究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借此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和结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特点及其对军队医学科研的影响研究成果:(1)坚持站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推进军队医学科研工作快速发展。(2)坚持以顶层设计引导军队医学科研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3)坚持依靠制度创新鼓励军队医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研究成果:当前我国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观因素对于评价的影响较大;评价方法缺乏体系化;存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脱离工作实际的现象。除此之外,应用现行的任何一种方法均不能满足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对军队医学科研创新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现行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均以通用医学常见的绩效指标为主要考核依据,没有考虑军事医学因保密、特殊军事用途等原因导致的科研成果产出方面的特殊性,无法体现“军事医学”在军队医学科研中的特色和优势地位;二是现行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于通用医学和军事医学采用相同的指标权重,“一把尺子”和“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对军事医学难以起到激励作用;三是现行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无法体现过程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需求研究成果:一是继续突出军队医学科学研究质量特色,适应军改大趋势的需求;二是借鉴地方先进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升军队医学科研管理质量的需求;三是健全科研绩效评价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化科技评价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四是创新科研绩效评价方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的需求;五是利用地方科技资源和学科优势,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需求。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成果:(1)在科研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系统分析法、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出符合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的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群。(2)依据德尔菲法、AHP法和专家咨询结果的综合分析,成功构建了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标准分值以及数学模型。(3)经过总体一致性检验,各项指标及权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科学合理。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及方法学比较研究成果:(1)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执行主体是以本课题组为代表的第三军医大学科研管理部门。以第三军医大学各二级单位作为典型评价对象,将“十二五”期间各单位与评价指标对应的数据输入评价数学模型,获得相关评价结果。(2)通过案例分析证实:通过本研究构建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及综合评价法获得的评价结果与评价执行主体的评价目的一致,同时可以有效地反映科研管理的过程情况,达到科研过程监管的效果和目的。(3)对比研究分析了综合评价法、秩和比法和现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得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数学模型及综合评价方法,能充分体现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军事医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提升科研质量的导向作用。建议在今后进一步发展完善,推广应用。下一步研究方向:(1)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及目标在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深入和细化研究。(2)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周期与效果研究。(3)军队医学科研绩效分层分类评价的标准研究。
姚国庆,米永巍,段书,李怡勇,郑小溪[4](2015)在《建立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建立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基于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思路。分析了该医学计量管理体系在某院实际计量管理实践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3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军队医疗机构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该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实现军队医学计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系统化具有重要意义。
姚国庆,米永巍,李怡勇,郑小溪,段书[5](2014)在《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工作现状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针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探讨、分析医院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科学的管理办法。方法: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前开展考察论证、可行性分析,购置后实施科学的绩效评估。结果:根据绩效评估报告,调整采购计划,使大型设备的配置得到优化。结论: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绩效评估的新方法,实现大型设备配置规范化、合理化,更好地为大型医用设备的综合管理和购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秦敬红,李金玉,董飞,郑宇,刘心源,田振兴,宋志奇[6](2014)在《军区医学计量站面临的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军区医学计量站的工作现状,从医学计量的体系建设、重视程度、技术手段、人才建设等方面着重分析了医学计量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与思考,为做好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特别是就如何加强军区医学计量二级站的机构建设提供了参考。
熊钰忠,李刚,周啸[7](2013)在《关于军队医学计量三级站达标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军队医学计量三级站的达标建设,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思考,指出领导的重视程度、人才的建设、规章制度的落实、法规的宣传、硬件条件等对医学计量三级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戴美萍,汤献国[8](2011)在《军队医学计量二级站的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结合计量技术机构复查考核工作,介绍了军队医学计量二级站的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军队医学计量二级站的现状,指出了法律意识淡薄、医疗设备监管力度不足、人力资源紧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改进建议。
苏冰[9](2009)在《国防医学的法律体系探讨》文中指出本文遵循法学研究路线,以系统论的思想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调研、专家咨询、聚类分析、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方法,提出构建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必要性,为国防医学体系的建设提供法理支持,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国防医学法律体系方面的差距并提出对策,初步构建了我国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国家和军队立法环境为法律背景,以现代国防的医学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国家和军队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为研究基础,以外国(军)国防医学立法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参照,旨在从国家宪法、国防法、国防动员相关法律法规、反恐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法规出发,论证国防医学的法律体系,为“国防医学体系”提供法理支持和法律保障。研究内容:(1)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需求研究。研究国家宪法、国防法、国防动员法等相关法律对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逻辑需求;研究我国新的国防观、国家安全观,以及国防白皮书对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现实需求。(2)法理研究。遵循法学研究路线进行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法理研究,从而建立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法理基础,从法学角度研究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原则和原理。(3)环境研究。分析国家和军队法制化环境,推出国防医学法律体系所处的法律环境和背景。(4)借鉴研究。调研国外有关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内容,以资学习、参考、借鉴。(5)已有基础研究。调研我国和我军现有的国防相关卫生法律体系,以此作为构建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基础。(6)对比研究。分析国内外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异同和差距。(7)系统性研究。以系统论的思想对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系统环境、系统结构、系统特征、系统功能、系统演化进行考察。研究方法:(1)线性研究,即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聚类分析、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方法,完成对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需求研究、法理研究、环境研究、借鉴研究、已有基础研究和对比研究。(2)系统性研究,即运用系统论研究方法初步构建出“国防医学法律体系”框架。研究结论:(1)提出构建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当今崇尚法治的社会大背景下,只有通过法制化的手段才能使“国防医学体系”得到实质性的推进。如果在国防医学体系中存在法律的缺位,那么将使这一体制创新缺乏一把“尚方宝剑”。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将会大大地弱化国防医学体系的严肃性和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国家高位法的逻辑需求,以及新国家安全观、中国国防和国防领导管理体制的现实需求,分析得出构建国防医学法律体系势在必行。(2)为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法理支持。构建一个法律体系,必须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去审视整个体系的发展,那么就不能够轻视法理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深入研究了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法学原理,探讨了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法律关系、地位、渊源、立法主体和原则、以及法律的实施等。(3)分析了我国国防医学法律领域中存在的主要不足。通过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对比研究得出,我国在国防医学法律领域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法规较不完备;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缺少法律依据;灾害与应急医学救援领域仍存在法律空白;国防职业病的防治领域缺少法律保护;国事安全医学保障的法律问题需要提到议事日程;需尽快建立一个国防卫生动员法律体系等。对比研究还为我们在立法过程中提供了几点启示:首先,我国需要建立一个“名实兼备”的国防医学法律体系。其次,我国需要尽快制定一部《国防卫生动员法》。最后,制定法律时应重点考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战略,理顺军地职责。(4)探索了国防医学法律体系建立的发展模式以及构建初期的内容和组成。其中主要内容由“部队卫勤保障法”、“灾害与应急医学救援法”、“国防职业医学法”、“国防卫生动员法”、“国事安全医学法”构筑而成,每一个主体法律又可以派生出各自的分支法律。主要组成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纵向组成按照法律效力和发布机关等级划分,横向组成按照按其规范对象的要素性质划分。创新之处:(1)首次提出“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概念,并初步构化了其基本框架,为“国防医学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础。本研究不是对一般法律的具体研究,而是着力挖掘与国防医学法律密切关联的内在规律,为国防医学体系的科学化和法制化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2)将系统科学的理论运用于国防医学法律问题研究,是多个学科交融的有益尝试。本研究将“国防医学法律体系”视为一个系统,分析了其系统环境、系统结构、系统特征、系统功能和系统演化。一个法律体系包涵着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问题。(3)首次进行了有关国防医学法或军队卫生法的法理学研究,构筑了“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法理学框架。本研究属于法律理论研究,自然离不开思辨的哲学。法理学基于对法的原理、原则、制度的研究而推衍至对人类精神演化的思考。构建一个法律体系,并不仅仅在于创建某些法律,还要深入研究法律的道理,只有如此,我们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才会有一个较好的文化心理条件。
袁永林[10](2007)在《强化监管 保障安全 为提高部队战斗力而努力奋斗——在全军第四届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经总后勤部卫生部批准召开的全军第四届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有效履行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任务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研究部署新时期军事医学计量工作,号召全军医学计量战线的广大人员,加快科技研究与发展,强化法制计量监管意识,为保障部队官兵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
二、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的几点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的几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探索本院医学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军队医学计量发展历程和成效 |
2 目前本院医学计量存在的问题 |
2.1 重视程度不够 |
2.2 人才匮乏、缺乏系统规范培训 |
2.3 计量标准配备不足 |
2.4 计量信息化系统尚未建成,台账管理不规范 |
3 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
3.1 重视医学计量工作 |
3.2 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
3.3 扩充计量标准,工作区域化联合 |
3.4 结合5G通信技术完善本院计量工作信息化建设 |
4 结语 |
(3)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科研绩效评价理论 |
2.3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
2.4 讨论 |
第三章 国内外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
3.1 我国科研绩效评价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
3.2 国外科研绩效评价的实践 |
3.3 国外科研绩效评价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四章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现状和需求分析 |
4.1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现况 |
4.2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SWOT分析及模型构建 |
4.3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需求分析 |
4.4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的必要性分析 |
第五章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5.1 指标体系构建目的 |
5.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3 指标体系构建 |
5.4 讨论 |
第六章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
6.1 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
6.2 评价原理及方法 |
6.3 评价结果及分析 |
6.4 讨论 |
第七章 对比研究及建议 |
7.1 现行评价的概况 |
7.2 评价结果的比较研究 |
7.3 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7.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我国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工作 |
致谢 |
(4)建立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建立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思路方法 |
2 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实践 |
2.1 总体要求部分 |
2.1.1 硬件设施和环境 |
2.1.2 检测标准装置 |
2.1.3 程序文件 |
2.2 管理机构部分 |
2.3 资源管理部分 |
2.3.1 人员配置及培训 |
2.3.2 信息资源管理 |
2.4 计量过程的实现 |
3 几点思考 |
3.1 标准化 |
3.2 精细化 |
3.3 信息化 |
4 结语 |
(5)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工作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军队医学计量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1.1 军队医学计量管理现状 |
1.2 存在问题 |
2 军队医学计量管理对策 |
2.1 稳定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 |
2.2 规范标准,加强计量监督和检定工作 |
2.3 搭建平台,注重计量管理体系建设 |
(6)军区医学计量站面临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军区计量站现状 |
1.1 放射线计量防护多部门职能重叠 |
1.2 计量法规意识相对淡薄 |
1.3 计量手段相对落后 |
1.4 技术力量相对不足 |
2 对策 |
2.1 解决计量多口管理的问题 |
2.2 强化医护人员的计量法规意识 |
2.3 建立计量管理职能部门 |
2.4 加强新设备检测的开发研究 |
2.5 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
3 结语 |
(7)关于军队医学计量三级站达标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分析达标建设现状 |
2 军队医学三级计量站达标建设的几点思考 |
2.1 建立计量管理领导小组, 医院领导支持是前提 |
2.2 计量工作的开展, 人才建设是关键 |
2.3 制定并落实计量管理制度是根本 |
2.3.1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
2.3.2 严格落实各项制度 |
2.4 法规的学习及宣传是要求 |
2.5 硬件条件的配置是保证 |
3 结语 |
(8)军队医学计量二级站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医学计量室的基本情况 |
3 二级站在军队医学计量体系中的作用 |
4 医学计量二级站的现状 |
4.1 计量的监管意识淡薄 |
4.2 法律、法规意识比较淡薄 |
4.3 医疗设备监管失控 |
4.4 人员队伍流失和体制编制缺陷 |
5 对策与建议 |
5.1 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 |
5.2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监管 |
5.3 落实编制, 解决人力资源问题 |
6 结语 |
(9)国防医学的法律体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研究基础 |
1.1 建立国防医学体系的必要性 |
1.1.1 国防医学是现代国防的逻辑必然要求 |
1.1.2 国防医学是军事医学的发展必然趋势 |
1.1.3 国防医学是解决军事医学重大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 |
1.1.4 国外不乏类似国防医学体系的成功典范 |
1.1.5 我国也不乏国防医学类似体系的成功参照 |
1.2 国防医学概念的界定 |
1.3 国防医学体系的内容 |
1.3.1 部队卫勤保障 |
1.3.2 灾害与应急医学救援 |
1.3.3 国防职业的医学防护 |
1.3.4 国防卫生动员 |
1.3.5 国事安全的医学保障 |
2.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需求研究 |
2.1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研究的逻辑需求 |
2.1.1 宪法 |
2.1.2 国防法 |
2.1.3 卫生法 |
2.1.4 逻辑分析 |
2.2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研究的现实需求 |
2.2.1 新国家安全观的现实需求 |
2.2.2 中国国防的现实需求 |
3.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法理研究 |
3.1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
3.1.1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概念 |
3.1.2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
3.2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法律关系 |
3.2.1 国防医学关系 |
3.2.2 国防医学法律关系的概念 |
3.2.3 国防医学法律关系的构成 |
3.2.4 国防医学法律关系的演变 |
3.2.5 国防医学法律关系的特征 |
3.3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地位 |
3.3.1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调整对象是独立的 |
3.3.2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调整手段是全维的 |
3.3.3 国防医学法律规范具备部门法的基本功能 |
3.3.4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有自己独特的基本原则 |
3.4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渊源 |
3.4.1 宪法 |
3.4.2 法律 |
3.4.3 法规 |
3.4.4 规章 |
3.4.5 地方性规章 |
3.4.6 国际公约、条约和协定 |
3.5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立法主体和原则 |
3.5.1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立法主体 |
3.5.2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 |
3.5.3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立法原则 |
3.6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实施 |
3.6.1 执法主体 |
3.6.2 执法原则 |
4.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对比研究 |
4.1 有关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情报调研 |
4.1.1 美国国防医学相关法律体系 |
4.1.2 其它国家国防医学相关法律体系 |
4.2 我国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已有基础研究 |
4.2.1 我国的国防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调研 |
4.2.2 国家和军队的法制环境分析 |
4.3 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启示 |
5.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系统性研究 |
5.1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系统环境 |
5.1.1 国家安全环境 |
5.1.2 国防与军事环境 |
5.1.3 科学技术环境 |
5.1.4 法律环境 |
5.1.5 国际社会环境 |
5.2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系统结构 |
5.2.1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内容 |
5.2.2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组成 |
5.3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系统特征 |
5.3.1 整体性特征 |
5.3.2 层次性特征 |
5.3.3 环境相关特征 |
5.3.4 开放性特征 |
5.4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系统功能 |
5.4.1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规范功能 |
5.4.2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社会功能 |
5.5 国防医学法律体系的系统演化 |
6. 结论及未来研究的构想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美国法典》中相关内容按照“国防医学任务体系”划分 |
附录二 我军 1978—2007 年军队卫生法规题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的几点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索本院医学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 马成群,毛一荐,郭宇峰,郭海涛,王子洪,廖婧容. 中国医疗设备, 2021(02)
- [2]医学计量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汤池,郭伟,马晓玉,罗二平,王显超.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9(04)
- [3]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张红军. 第三军医大学, 2016(12)
- [4]建立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 姚国庆,米永巍,段书,李怡勇,郑小溪. 医疗卫生装备, 2015(06)
- [5]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工作现状分析[J]. 姚国庆,米永巍,李怡勇,郑小溪,段书. 中国医学装备, 2014(05)
- [6]军区医学计量站面临的现状与对策[J]. 秦敬红,李金玉,董飞,郑宇,刘心源,田振兴,宋志奇. 医疗卫生装备, 2014(03)
- [7]关于军队医学计量三级站达标建设的思考[J]. 熊钰忠,李刚,周啸. 医疗卫生装备, 2013(10)
- [8]军队医学计量二级站的现状与对策[J]. 戴美萍,汤献国. 医疗卫生装备, 2011(10)
- [9]国防医学的法律体系探讨[D]. 苏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9(09)
- [10]强化监管 保障安全 为提高部队战斗力而努力奋斗——在全军第四届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袁永林. 医疗卫生装备, 2007(08)
标签:国防军事论文;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医学研究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