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齐琳[1](2021)在《针刺结合灸贴调控miR-126改善正常高值血压大鼠主动脉重构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针刺结合灸贴调控miR-126改善正常高值血压大鼠主动脉重构的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选取实验大鼠48只,将40只健康雄性Dahl盐敏感大鼠(D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灸贴组、非经非穴组;空白组为健康雄性盐抵抗大鼠(SS)8只,采用8%Na Cl高盐饲料喂养,建立正常高值血压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针刺组接受电针刺激“足三里”、“曲池”穴,灸贴组将灸贴贴于“脾俞”穴,针刺+灸贴组治疗方式为针刺组与灸贴组联合应用,非经非穴组(双侧髂嵴上15mm,后正中线旁开20mm)接受电针刺激,治疗方法及时间与针刺组相同,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集大鼠动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ET-1、NO、SOD、MDA含量;采集大鼠胸主动脉组织,固定后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MMP-2、MMP-9、AngⅡ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胸主动脉MMP-2、MMP-9、AngⅡ的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胸主动脉miR-126-3p/5p的表达。结果:1.针刺+灸贴疗法可以调节正常高值血压大鼠血压。实验结果表明,治疗1周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灸贴组、非经非穴组、针刺+灸贴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灸贴组及非经非穴组相比,针刺+灸贴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降低更显着(P<0.05);治疗2周后,治疗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呈持续降低趋势,相比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针刺+灸贴组降低程度显着优于其他各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处于稳定期,与治疗2周无显着差异(P>0.05)。2.针刺+灸贴可以改善正常高值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形态。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泡沫细胞浸润;针刺组、灸贴组、非经非穴组内膜均稍有增厚,管壁内皮细胞较连续,中外膜较模型组薄,增生程度降低;而针刺+灸贴组主动脉内膜增生不明显,中外膜与空白组厚度无明显差异,与针刺组、灸贴组、非经非穴组、模型组相比,受损组织形态改善更显着。3.针刺+灸贴可以调节正常高值血压大鼠氧化应激水平。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NO、SOD水平较低,ET-1、MDA呈高表达,经治疗后,各治疗组血清NO、SOD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ET-1、MDA表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灸贴组血清NO、SOD水平升高、ET-1、MDA表达降低更显着,优于针刺组和灸贴组。4.针刺+灸贴可以改善正常高值血压大鼠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基因表达。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ngⅡ、MMP-2、MMP-9的mRNA水平上调(P<0.05)经治疗后,各治疗组AngⅡ、MMP-2、MMP-9的mRNA表达程度有下调(P<0.05),且针刺+灸贴组AngⅡ、MMP-2、MMP-9的mRNA表达下调更显着,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针刺+灸贴可以改善正常高值血压大鼠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蛋白表达。WB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ngⅡ、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经治疗后,各治疗组AngⅡ、MMP-2、MMP-9的蛋白表达程度有下调(P<0.05),且针刺+灸贴组AngⅡ、MMP-2、MMP-9的蛋白表达下调更显着,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针刺+灸贴可以调控miR-126改善正常高值血压大鼠胸主动脉重构。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主动脉miR-126-3p、miR-126-5p表达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各治疗组miR-126-3p、miR-126-5p表达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且针刺+灸贴组miR-126-3p、miR-126-5p表达升高程度优于其他各组。结论:1、针刺联合灸贴对正常高值血压大鼠血压有改善作用,较比单独应用针刺或灸贴改善程度更显着。2、针刺联合灸贴可通过调节血清ET-1、MDA、NO、SOD水平,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及自由基水平,清除血管炎症反应,从而有效调节正常高值血压大鼠的血压。3、针刺联合灸贴疗法能够下调正常高值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AngⅡ、MMP-2、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血管重塑进程。4、针刺联合灸贴能够调控miR-126,从而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受损血管,改善主动脉重构,以调节正常高值血压大鼠的血压。

程丰,邵国富,张志霖,霍红梅,包仕尧[2](2002)在《脑卒中患者血中NO、ET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 :进一步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 3 2 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 ,病程 1~ 3d、1w、2w、4w、8w及 12w的血清NO和血浆ET含量。结果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 (1~ 3d内 )血清NO含量明显下降并达高峰 ,以后逐渐上升 ,4w左右接近正常水平 ;ET则在急性期明显上升 ,1w时达峰值 ,其后缓慢下降 ,恢复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近 12w时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NO、ET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含量改变与患者预后有关

霍红梅,张志琳,包仕尧,邵国富[3](2000)在《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在脑出血患者病程、预后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 35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NO、血浆ET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血浆ET -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重型患者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轻型 (P <0 .0 5 ) ;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预后好的患者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后的NO/ET动态平衡破坏参与了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影响预后

刘文立[4](2004)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与ET、NO含量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之间的关系,探讨ET、NO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克,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24只,两组动物再随机分为术后1、3、5、7天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6只。通过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与ET、NO含量,同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ET。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NK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ET、N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给大鼠尾状核注射胶原酶0.5U,脑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及ET、NO含量均于术后1天升高, 3天达高峰,5天降低(P均<0.05),7天与5天差别不显着(P>0.05)。脑组织含水量与ET、NO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光镜下可见,脑出血组术后1天脑组织水肿呈海绵状,神经元肿胀,胞浆透亮,胞核着色浅,血管扩张充血,3天时水肿最严重。5天和7天时脑组织水肿逐渐减轻。结论:脑出血后ET、NO过量生成,且与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与ET和NO过量生成有关。

邓海波,李文华,黄荣宁,刘一尔,陈志萍[5](2002)在《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及内皮素关系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及内皮素 (ET)与脑卒中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10 4例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各 5 2例 )患者及 5 0例健康人的外因血TNF -α、ET、NO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TNF -α、ET含量则显着高于对照组 ,并随病情的稳定与好转发生变化。结论 :NO、TNF -α、ET可能参与脑卒中的疾病发展、演变过程 ,可作为判断脑卒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的一种参考指标。

傅立新[6](2001)在《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揭示针刺保护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的作用机理及探讨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的病生理机制,本研究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采用心电描记、高压液相、放射免疫、生物化学及组织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心率变异性改变,检测了血中儿茶酚胺、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同时利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了急性脑出血后的脑组织、心肌形态学改变;脑出血及周围区、心肌和中枢心血管特定调节区域——下丘脑、脑干及海马区儿茶酚胺、乙酰胆碱、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及ETmRNA、nNOS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了针刺对此的干预作用,并进行了不同针法的疗效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 1.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发生异常改变;心率变异性降低;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升高。针刺可明显改善异常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率变异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经疗效比较研究针刺观察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 2.脑出血急性期,心肌组织在细胞水平及亚细胞水平均出现病理形态损伤,这些损伤可能是临床上脑出血出现心脏并发症的病理基础;针刺对急性脑出血造成的心肌形态学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3.急性脑出血可导致自主神经中枢功能失常,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脑出血及周围区、心肌和中枢心血管特定调节区域—下丘脑、脑干、海马区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乙酰胆碱释放减少,最终导致心肌损伤及中枢性心律失常的出现。针刺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及儿茶酚胺的释放,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促进乙酰胆碱的生成。 4.急性脑出血可造成脑出血及周围区、心肌与中枢心血管特定调节区域——下丘脑、脑干、海马区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升高,并快速诱导上述区域的ETmRNA及nNOSmRNA的大量表达。针刺通过改善出血周围区血液循环,降低上述区域的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并阻断脑出血诱导的ET 天津中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摘 要 及NOS基因表达的增加。 结论: 1.针刺可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心肌酶谱、心率变异性、 血中儿茶酚胺、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咖“损心肌。 2.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造成的心肌形态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3.针刺可降低脑出血及周围区、心肌和中枢心血管特定调节区域的儿0 茶酚胺、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促进ACh生成,并阻断脑出血诱导的ET、 iNOS基因表达的增加,对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元及心肌损伤起保护作用。

强晟[7](2021)在《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VEF)的影响,并进行一定的机制探索,探讨中风促通灸改善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临床效益和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2020.01至2021.01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住院的60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SPSS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控制基础疾病,辅以肢体康复功能锻炼,谨防感染及并发症等常规措施,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予中风促通灸(百会行悬灸、神阙、双侧足三里行隔药饼悬灸,施术全程1小时)+针刺治疗。周一至周五每天1次,周六、周日不予针灸干预,10次一疗程,治疗全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相关指标、评估所需量表。检测指标: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评估(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血清检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质量(ADL改良Barthel)。治疗结束,用SPSS19.0对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最终通过观测和分析数据变化及差异情况获得结论,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上均取得平衡(P>0.05),数据可比。2.FMD:疗程结束后,治疗组FMD评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FMD评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异常的风险方面可能疗效更佳。对治疗组FMD各项数据与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可能能够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降低卒中复发风险;调节平静状态肱动脉内径趋向正常,减少动脉相关疾病风险;降低血管阻力指数,减少血管狭窄或栓塞风险。3.血清ET-1检测:疗程结束后,治疗组ET-1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ET-1下降更明显(P<0.05)。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ET-1下降方面疗效更佳。4.血清eNOS检测:疗程结束后,治疗组eNOS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eNOS提高更明显(P<0.05)。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eNOS蛋白表达增加方面疗效更佳。5.NIHSS量表:疗程结束后,两组NIHS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可能更明显(P<0.1)。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方面疗效更佳。6.ADL量表:疗程结束后,两组ADL评分较干预前均显着升高(P<0.01);治疗组ADL评分提高可能更明显(P<0.1)。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改善方面疗效更佳。7.安全性评价方面:进行中风促通灸干预的30例患者,均未出现过敏、烫伤、感染等不良事件。结论:1.中风促通灸能改善缺血性卒中后恢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血管异常风险,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2.中风促通灸能修复缺血性卒中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及独立自理能力。3.改善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中风促通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之一。

廖磊,郭晓,王淇民,王亚哲[8](2018)在《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血清NO、ET-1、ICAM-1、MMP-9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就诊的92例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七叶皂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血清NO、ET-1、ICAM-1、MMP-9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脑水肿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P <0.05),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1、ICAM-1、MMP-9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血清NO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ET-1、ICAM-1、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使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显着,其可有效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NO和ET-1平衡状态、降低血清ICAM-1和MMP-9的表达有关。

雷蕾,彭军,姜丹[9](2016)在《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0例VD患者根据MMSE评分分为轻度(MMSE评分2126分,25例)、中度(MMSE评分1120分,23例)、重度(MMSE评分≤10分,22例),同期选择7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1表达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血清NO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VD组血清E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NO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VD患者病情程度逐渐加重,血清E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NO表达水平及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ET-1与血清NO、MMSE评分呈负相关性关系(r=-0.572,r=-0.624,P<0.05),而血清NO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性关系(r=0.674,P<0.05)。结论血清ET-1、NO联合应用在诊断VD及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张金超[10](2016)在《COPD模型大鼠呼吸功能改变对尿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肺主通调水道,作为中医肺的功能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将从文献综述、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三个部分探讨肺主呼吸与尿量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方法1 理论研究运用文献学方法探讨肺主通调水道的研究进展,分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缺氧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对尿量的调节作用。研究肺主通调水道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体现及临床应用,阐释宣肺作用机理及中药桔梗、三拗汤的宣肺作用,探讨水通道蛋白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机制。2实验研究将60只SPF级健康、V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桔梗组、三拗汤组,模型组、桔梗组、三拗汤组大鼠运用熏烟联合脂多糖(LPS)方法复制COPD模型,造模第21天-28天,桔梗组、三拗汤组大鼠分别灌胃中药煎液,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与等量的蒸馏水灌胃。造模结束后,运用anires2005系统分析肺功能,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肾组织形态学变化,代谢笼法收集检测大鼠尿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2(AQP2)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肾组织AQP1、AQP2基因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抗利尿激素(ADH)、前列腺素E2(PGE2)、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的含量。结果1理论研究关于肺主通调水道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水液代谢异常采用宣肺法的治疗上,临床症状方面,集中于水肿、尿量改变(少尿、癃闭、尿频等)、痰饮三个方面。实验研究方面,已经发现肺与通调水道之间存在着某种通路。水通道蛋白中,对尿量调节关系最密切的为AQP1和AQP2。肺组织缺氧时,会导致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增强或减低。而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中的一部分亦存在于肾组织中,或可对尿量起到调控作用。包括NO、ET-1、ADH、ANP、PGE2和Ang Ⅱ。《伤寒论》、《金匮要略》在水液代谢类疾病的描述和治疗中,十分重视肺所起的作用。肺失宣降,水道失于通调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下利、四肢沉重疼痛、遗尿等表现,而对于水气、水饮等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亦可结合宣肺利水之法,用药主要有麻黄、杏仁等宣降肺气之品。中药桔梗宣肺,化痰,利咽,排脓,宣肺功能为其他三个功能的基础,故为宣肺中药的代表。三拗汤麻黄宣肺散寒平喘,杏仁降肺化痰,生甘草调和麻黄杏仁之宣降,共奏宣肺化痰平喘之功,可作为宣肺方剂的代表。2实验研究2.1一般情况正常组大鼠整体情况良好,未见明显异常;熏烟过程中,可观察到模型组、桔梗组及三拗汤组大鼠出现呼吸加快,腹式呼吸加重,打喷嚏,活动减少,喜聚成堆等反应;灌胃给药后桔梗组及三拗汤组大鼠呼吸急促减轻。2.2肺组织形态正常组大鼠支气管和肺组织结构清晰,支气管黏膜上皮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肺泡结构紊乱,肺泡壁血管充血明显。桔梗组、三拗汤组大鼠肺泡结构基本正常,肺泡壁血管充血不明显。2.3肾组织形态各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形态结构基本正常。2.4肺功能检测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FVC、FEV1、FEV1/FVC%降低,桔梗组、三拗汤组大鼠FVC、FEV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桔梗组、三拗汤组大鼠FVC、FEV1、FEV1/FV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尿量检测造模前,各组大鼠24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三拗汤组大鼠24h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桔梗组大鼠尿量与模型组大鼠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肾组织AQP1mRNA、AQP2mRNA 相对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QP1mRNA、AQP2mRNA相对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三拗汤组大鼠AQP1mRNA、AQP2mRN A相对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肾组织AQP1、AQP2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QP1、AQP2蛋白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三拗汤组大鼠AQP1、AQP2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肺组织、血清、肾组织NO、ET-1、ADH、PGE2、ANP、Ang Ⅱ含量(1)N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血清、肾组织NO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三拗汤组大鼠血清、肾组织NO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ET-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肾组织ET-1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ADH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血清ADH含量升高,肾组织血清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桔梗组大鼠肾组织ADH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PGE2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血清、肾组织PGE2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桔梗组大鼠血清PGE2含量升高,三拗汤组大鼠肺组织、血清、肾组织PGE2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AN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血清、肾组织AN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桔梗组、三拗汤组大鼠肾组织ANP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AngⅡ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血清、肾组织AngⅡ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桔梗组、三拗汤组大鼠肺组织、血清、肾组织Ang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肺主呼吸与通调水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NO、ANP、ET-1、PGE2、ADH、AngⅡ含量变化参与COPD模型大鼠呼吸功能损伤对尿量的调节过程,这可能是肺主通调水道的重要生物学机制之一。2中药桔梗可以改善COPD大鼠的肺功能,但对尿量、水通道蛋白无明显改善作用,对生物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亦不明显,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以肺的宣发肃降为基础。3三拗汤恢复COPD大鼠肺功能的同时,其尿量亦改善,说明三拗汤治疗COPD疗效确切,从另一个方向验证了肺主呼吸与通调水道的密切联系,而NO、PGE2、 AngⅡ、ANP、ADH作为中间环节,参与了肺对通调水道的调节作用。特色与创新之处1从观察生物活性物质入手,探讨肺主“通调水道”即调节水液代谢的现代生物学机制。为开拓中医藏象学理论研究新思路,提供方法学借鉴。2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从生物活性物质入手,通过动物实验,针对“肺主通调水道”的调控机制,开展多因素、多水平、多指标的观察研究,为揭示“肺为水之上源”的实质、阐明“提壶揭盖”法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创新并丰富中医基础理论内涵。

二、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结合灸贴调控miR-126改善正常高值血压大鼠主动脉重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正常高值血压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脑卒中患者血中NO、ET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起病后血浆
    2.2 起病后血浆
3 讨论
    3.1 NO与脑血管疾病
    3.2 ET与脑血管疾病

(3)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NO、血浆ET水平
    2.2 不同病情程度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NO、血浆ET水平比较
    2.3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血清NO、血浆ET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4)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与ET、NO含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论 文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
个人简介
致 谢

(5)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及内皮素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脑梗死、脑出血组与对照组NO、TNF-α、ET的含量比较:
    2.2 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NO、TNF-α、ET含量比较:
    2.3 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临床分型NO、TNF-α、ET含量比较:
3 讨 论

(6)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急性脑卒中引发的心脏损伤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前言
Ⅰ 临床研究: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1: 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2: 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
    临床研究3: 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及针刺的干预作用
    临床研究4: 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以及儿茶酚胺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研究5: 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动态观察
Ⅱ 实验研究: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
    实验1: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
    实验2: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不同脑区及心肌神经递质——儿茶酚胺、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
    实验3: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不同脑区及心肌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实验4: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不同脑区及心肌ETmRNA表达的影响
    实验5: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不同脑区及心肌nNOSmRNA表达的影响
讨 论
参考文献
Ⅲ 理论探讨:脑主脏而不奉脏——兼谈脑、心之间相互关系
结 语
图 片
致 谢

(7)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1.2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机制
        1.3 血管内皮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1.4 血管内皮功能评测方式方案的选择
    2. 中风促通灸
        2.1 艾灸对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影响与干预机制研究现状
        2.2 中风促通灸的选择依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研究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基本情况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及不良反应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FMD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测定数据结果比较
        3.2 血清ET-1、eNOS含量比较
        3.3 NIHSS量表评分比较
        3.4 ADL量表评分比较
        3.5 安全性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风促通灸干预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理论依据
        1.1 中风促通灸的作用机制
        1.2 中风促通灸的选穴分析
        1.3 中风促通灸的特色及优势
    2. FMD评估的选择依据
        2.1 FMD评估的机制与原理
        2.2 FMD评估的优势与临床价值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FMD水平的影响
        3.3 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清ET-1、eNOS的影响
        3.4 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影响
        3.5 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血清NO、ET-1、ICAM-1、MMP-9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脑水肿体积
        1.3.2 血清因子
        1.3.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3.4 日常生活能力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脑水肿体积比较
    2.3 两组血清NO、ET-1、ICAM-1、MMP-9比较
    2.4 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
3 讨论

(9)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研究分组
    1.4 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ET-1、NO表达水平比较
    2.2 不同病情程度VD患者血清ET-1、NO表达水平比较
    2.3 血清ET-1、NO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关系
3 讨论

(10)COPD模型大鼠呼吸功能改变对尿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肺主通调水道的研究进展
        1 肺主通调水道理论的概述
        2 经典医家对肺与水液代谢关系的认识
        3 肺主通调水道的理论研究
        4 肺主通调水道的临床研究
        5 肺主通调水道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COPD缺氧相关的生物活性研究
        1 COPD的发病
        2 COPD缺氧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
        参考文献
前言
理论探讨
    理论探讨一:“肺主通调水道”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体现
        1 肺失宣降则会出现水液代谢异常
        2 水液代谢类疾病结合宣肺法治疗
    理论探讨二:AQPs与水液代谢
        1 AQPs的分布和作用
        2 AQPs与水液代谢
    理论探讨三:桔梗、三拗汤宣肺作用研究
        1 宣肺法的作用机理
        2 桔梗的宣肺作用
        3 三拗汤的宣肺作用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动物分组与模型复制
        1.5 动物给药
        1.6 一般情况观察
        1.7 代谢笼法检测尿量
        1.8 大鼠呼吸功能的检测
        1.9 样本采集与制备
        1.10 指标检测
    2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肺、肾组织形态学观察
        3.3 肺功能检测
        3.4 24h尿量检测
        3.5 大鼠肾组织AQP1mRNA、AQP2mRNA相对含量
        3.6 大鼠肾组织AQP1、AQP2的蛋白表达
        3.7 大鼠肺组织、血清、肾组织NO、ET-1、ADH、ANP、PGE2、AngⅡ的含量
    4 讨论
        4.1 COPD大鼠模型的评价
        4.2 COPD大鼠尿量改变
        4.3 肾组织AQP1、AQP2表达情况
        4.4 桔梗、三拗汤对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尿量及AQP1、AQP2含量的影响
        4.5 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血清中NO、ET-1、ADH、ANP、PGE2、Ang Ⅱ含量的变化
        4.6 COPD模型大鼠肾组织NO、ET-1、ADH、ANP、PGE2、AngⅡ含量的变化
        4.7 桔梗、三拗汤对大鼠肺组织、血清、肾组织中NO、ET-1、ADH、ANP、PGE2、Ang Ⅱ含量的影响
结语
    1 文献综述
    2 理论探讨
        2.1 “肺主通调水道”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体现
        2.2 水通道蛋白与水液代谢的关系
        2.3 桔梗、三拗汤的宣肺作用研究
    3 实验研究
    4 本研究的创新性
    5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基金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结合灸贴调控miR-126改善正常高值血压大鼠主动脉重构的实验研究[D]. 齐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脑卒中患者血中NO、ET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程丰,邵国富,张志霖,霍红梅,包仕尧.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03)
  • [3]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霍红梅,张志琳,包仕尧,邵国富.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12)
  • [4]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与ET、NO含量的关系[D]. 刘文立. 山西医科大学, 2004(01)
  • [5]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及内皮素关系的探讨[J]. 邓海波,李文华,黄荣宁,刘一尔,陈志萍. 河北医学, 2002(03)
  • [6]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傅立新. 天津中医学院, 2001(01)
  • [7]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强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血清NO、ET-1、ICAM-1、MMP-9的影响[J]. 廖磊,郭晓,王淇民,王亚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24)
  • [9]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雷蕾,彭军,姜丹. 现代医院, 2016(11)
  • [10]COPD模型大鼠呼吸功能改变对尿量的影响[D]. 张金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脑出血患者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