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的价值计量及损益确认(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吴杰[1](2020)在《盈余管理博弈:基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迁的思考》文中提出文章基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迁,就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准则变化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但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盈余管理问题。所以,不能将准则仅当作抑制盈余管理的工具,还应该发挥好审计和监管机构的作用。
马永义[2](2020)在《纵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重大变化》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5月9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19)》,该准则发布"满月"即开始执行,仅从其发布与执行的时间节奏就可以联想到其变化的力度和敏感性。与以往相比较,该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更加严谨,与其他相关具体会计准则的呼应衔接更加顺畅,对适用范围的界定更加明晰,对账务处理时点的规定更加明确,对账务处理规则的确立层次结构更加清晰,具体交易情形的描述更加全面,当期损益具体类别的归属更加适当。
耿建新,李博文[3](2020)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历史沿革与中外比较》文中研究表明从纵向(国内)和横向(国际)两个维度探讨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演变过程及其与国际对应准则的密切联系,以揭示2019年《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修订意义及其国际趋同的价值内涵。从纵向比较的角度,阐述了该准则四个版本的变化历程,展现了与该准则相关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分析了该准则与美国、加拿大同类准则的异同,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关联之处。
刘斌[4](2019)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的变化、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2019年财政部发布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旧准则相比,其在适用范围、资产确认或终止确认时点、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组交换、信息披露等方面均予以补充、修订和细化,充分考虑了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求,但在商业实质判断标准、补价认定比例、资产组交换涉及金融资产的规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将劳务和资产整体置换纳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细化商业实质判断的定性或定量标准,明确补价边界,淡化补价认定标准的影响,补充资产组交换涉及金融资产的相关规定,以持续提升新准则的规范力度,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信息。
朱锋泽[5](2015)在《国内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美国2004年12月财务会计准则公告153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FAS153)的影响下,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过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于2007年1月1日实行,新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价基础。在当今市场与国际环境下,相关会计准则将会是在大方向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因此本文将我国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同美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
杜凌玲[6](2014)在《浅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关问题及改进建议》文中指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经常性交易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越来越常见,从理论上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性质对于准确把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范围、商业实质的认定、会计处理原则与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特定公司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案例来说明我国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的一般做法,并提出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李经路[7](2014)在《对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思考》文中提出文章回顾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发展演进历程,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美国、加拿大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相关准则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概念界定、适用范围、披露以及实务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李经路[8](2014)在《对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思考》文中指出文章回顾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发展演进历程,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美国、加拿大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相关准则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概念界定、适用范围、披露以及实务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李寿喜,朱慧芬[9](2013)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经历的前后三次变迁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三版会计准则的差异,并把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同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出我国新准则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认为强化关于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监管,通过改进准则内容来更好地规范会计信息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谢华莉[10](2011)在《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旧会计准则对比》文中认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现行的16项企业会计准则修改为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经修订后的具体准则在内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实施对会计要素内涵、会计计量属性、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进行了重大变革。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从而在会计处理上新旧会计准则产生了差异,并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企业纳税(主要是所得税)以及权益、损益和资产结构等经济事项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的价值计量及损益确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的价值计量及损益确认(论文提纲范文)
(1)盈余管理博弈:基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迁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盈余管理对CAS 12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影响 |
(一)1998年首份债务重组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
(二)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的第一次修订:账面价值计量,确认资本公积 |
(三)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第二次修订:公允价值计量,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
(四)2019年债务重组准则的第三次修订:账面价值计量,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
三、盈余管理对于CAS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迁的影响 |
(一)1999年首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出台: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损益 |
(二)2001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第一次修订: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 |
(三)2006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第二次修订: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损益 |
(四)2019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第三次修订: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损益 |
四、结语 |
(一)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把握好来自盈余管理的影响 |
(二)抑制盈余管理需要来自证监会和审计的支持 |
(2)纵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重大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定义的修订 |
二、关于适用范围条款的增设 |
(一)以存货换取非货币性资产 |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导致企业合并行为的发生 |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金融资产 |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交叉着租赁业务的发生 |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属于权益性交易的情形 |
三、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时点的进一步明确 |
四、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账务处理规则的重大调整 |
(一)关于不涉及补价的账务处理规则 |
(二)关于涉及补价的账务处理规则 |
1. 关于支付补价的情形 |
2. 收到补价的情形 |
(三)关于同时换入或换出多项资产的账务处理规则 |
1. 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情形 |
2. 同时换出多项资产的情形 |
五、关于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账务处理规则 |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历史沿革与中外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基础 |
三、基于国内准则变化历史维度的探究 |
四、基于国际准则比较维度的探究 |
1. 与美国、加拿大会计准则或制度的比较。 |
2. 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 |
五、结语 |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的变化、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
1. 明确准则的适用范围。 |
2. 明确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终止)确认条件。 |
3. 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更为规范细化。 |
4. 补充了非货币性资产组交换的会计处理规定。 |
5. 加大了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力度。 |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存在的问题 |
1. 适用范围较为狭窄。 |
2. 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过于原则导向。 |
3. 补价界定标准存在争议。 |
4. 资产组交换涉及金融资产的规定不全面。 |
三、优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内容的建议 |
1. 将劳务和资产整体置换纳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适用范围。 |
2. 进一步细化商业实质判断的定性或定量标准。 |
3. 明确补价边界,淡化补价认定标准的影响。 |
4. 补充资产组交换涉及金融资产的相关规定。 |
四、结论 |
(5)国内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比较的必要性 |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
(一) 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规定 |
(二) 国内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包含非互惠转让性质的交换。 |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换对象仅限于“资产”。 |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判断标准 |
(一) 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定义 |
(二)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定义 |
四、计价原则和交换损益的确认 |
(一) 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阐述 |
1. APB29规定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的计量原则: |
2. APB29和FAS153对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损益处理没有进行变动, 保持一致。 |
(二) 国内新会计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阐述 |
1. 在不涉及到补价的情况下。 |
2. 在涉及到补价的情况下。 |
五、建议 |
(6)浅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关问题及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一般性处理 |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内容的案例解析 |
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改进建议 |
(8)对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演进历程 |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适用范围、补价、披露方面的国际比较 |
2.1 准则适用范围的比较 |
2.2 关于补价的比较 |
2.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披露范围的比较 |
3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中的现存问题 |
4结论 |
(9)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发展 |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内比较 |
(一) 准则框架的比较。 |
(二) 准则名称的比较。 |
(三) 基本概念的比较。 |
(四) 会计处理的比较。 |
(五) 披露要求的比较。 |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际比较 |
(一)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同美国会计准则的差异 |
1. 基本定义的比较。 |
2. 非货币性交易类别划分标准的比较。 |
3. 会计处理的比较。 |
4. 披露要求的比较。 |
(二)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定义的比较。 |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区分方式的比较。 |
3. 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比较。 |
4. 损益确认的比较。 |
四、我国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新准则定义中存在的问题。 |
(二) 对补价比例的确认问题。 |
(三) 对商业实质的判断问题。 |
(四) 对关联方关系的认定问题。 |
五、结论 |
(10)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旧会计准则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一、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念方面的差异 |
(一) 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 |
(二)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及新旧准则方面的差异 |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与会计处理方面的差异 |
(一) 账户设置的差异 |
(二)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
三、交易损益确认的差异 |
(一) 在旧准则下 |
1. 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 |
2.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 |
(二) 在新准则下 |
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 |
2.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 |
四、公允价值运用的差异 |
(一) 旧准则下 |
(二) 新准则下 |
五、披露方面的差异 |
六、对企业的影响 |
(一) 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二) 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
(三) 对企业关联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影响 |
(四) 对企业纳税、权益、损益及资产结构的影响 |
四、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的价值计量及损益确认(论文参考文献)
- [1]盈余管理博弈:基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迁的思考[J]. 刘青,吴杰. 商业会计, 2020(19)
- [2]纵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重大变化[J]. 马永义. 会计之友, 2020(11)
-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历史沿革与中外比较[J]. 耿建新,李博文. 财会月刊, 2020(06)
-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的变化、问题及对策[J]. 刘斌. 财会月刊, 2019(21)
- [5]国内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比较分析[J]. 朱锋泽. 中外企业家, 2015(05)
- [6]浅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关问题及改进建议[J]. 杜凌玲. 财政监督, 2014(26)
- [7]对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思考[A]. 李经路.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8]对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思考[J]. 李经路.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08)
- [9]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内外比较研究[J]. 李寿喜,朱慧芬. 财政监督, 2013(20)
- [10]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旧会计准则对比[J]. 谢华莉. 时代金融, 2011(14)
标签:会计准则论文;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论文; 货币论文; 交换价值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