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听说题型解说(论文文献综述)
谢双宇[1](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适应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语文课程新形式。但因发展时间较短,理论和教学研究还未能完善。而基于语文学科特点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发展困难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它不仅指导高中语文课程的具体展开,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城市,中考试题严格遵照国家要求而命制,其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综合性学习教学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论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视角分析2011-2020年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与不足。首先,从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和试题考察任务对核心素养的体现中获得教学可借鉴的问题设计新路径:在快速读懂多样态文本中,促进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在复杂情境中梳理材料内容,调动多维度思维参与;引入当代文化热点,引导对身边文化的有意后注意。其次,从试题体现不足中警示教学实施的偏向问题,避免重审美感知,轻审美辨知的引导;重文化识记,轻文化理解的熏陶;重单一任务,轻跨学科综合的培养。因此,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应该以材料和问题情境为载体在语用中促思维发展、多途径多角度开展美育、用文化培养文化素养等,能更好落实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综上,针对所提策略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选择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三次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教学设计,更为全面展示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培养方式。
刘静[2](2021)在《近十年遵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启示》文中研究表明语文自20世纪独立成科以来,阅读在语文中的地位就一直居高不下,“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天下”更是体现了阅读在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常年来遵义市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分值仅次于作文,成为了语文中考的半壁江山,但考试成绩却一直不如所愿。因此笔者试图从遵义市近十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入手,对阅读材料和试题本身进行研究来发现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规律,找出其优点和不足,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根据当下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来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近十年遵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启示》主要由三章组成,包括遵义市近十年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遵义市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和基于遵义市现代文阅读现状的教学启示。本课题以“遵义市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为方向,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逻辑路线。具体写作安排如下:第一章是遵义市近十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主要分为阅读材料和阅读试题两个方面,分别从阅读材料的阅读量、来源、主题和阅读试题的分值、题量、题型、考察能力阶级等方面进行研究去发现阅读材料和阅读试题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二章是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师生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再结合在校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总结出当下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教师和学生各自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三章是在第二章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从新课标坚持以学生主体的理念出发提出解决当下教学问题的策略。
党晓玲[3](2021)在《武汉市2011-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分值高、占比重,是影响语文成绩高低的重要因素。当前,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将通过研究武汉市2011年至2020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探究其考查方式、考查重点以及发展趋势。本论文包括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研究试题的命制依据。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引领了中考大方向,它从总目标、学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四方面对现代文阅读提出了要求。《学习指导手册》依据武汉市的实际教学情况对武汉市中考语文的试卷结构、考试内容、能力层级等做出了具体规划。两者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章以选文为研究对象,对选文的体裁和来源、题材和内容主旨、阅读量和删改情况的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的来说,选文体裁稳定,多来自名家作品;不同文体关注的题材和内容主旨有所不同;阅读量稳定波动,删改符合学生的阅读经验。第三章以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试题的题量、题型和分值,发现题量和题型稳定,分值稳中有变;其次分析了试题考查的能力层级,发现不同文体侧重考查的能力层级有所不同;最后分析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发现答案要点清晰明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多种答案。第四章以前两章的分析为基础,探讨选文和试题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选文方面,体裁有待协调、来源有待扩充、题材有待丰富、规范性有待加强;试题方面,题型和题干单一化、部分试题考查能力层级重叠、情景性试题有待开发、开放性试题有待探索。
徐韶岳[4](2021)在《2011-2020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针对语文课程进行改革,201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推进了语文课程及中考改革的发展。笔者于2011年本科毕业,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开始关注中考动向。至今工作已十年,我切身感受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变。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近十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和内容,这十年试卷在结构上相对稳定,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文章主要从这三个部分对试卷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纵向对比,指出这十年中考试卷在题型、内容、选材上的改变。第二部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总结近十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的优点,具体体现为注重基础考查、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课内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三个方面;同时通过与其他省市语文中考试卷的横向对比指出包头市中考试卷存在的不足,相应提出了应该加入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加深对名着阅读的考查以及在选材上要注重凸显本土文化三个建议。第三部分探讨了近十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对日常语文教学的启示:首先教师自身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能够科学地使用教材;其次在教学中应注重情境运用,并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最后教师应切实推进名着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提出要完善保障机构,落实命题管理省级主体责任,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笔者期望通过此文的研究,能为今后自治区统一命题工作的更加科学合理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许爽[5](2020)在《初中现代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提升阅读能力和水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界、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个性化阅读却也因其无规律和无具体章法可循,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如教师和学生对个性化阅读这一概念的认知模糊、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过硬、学生不易理解等问题。研究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要解决认知层面和具体实施层面两方面的问题。在认知层面,本文首先从基本概念界定入手,结合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影响个性化阅读教学推进的多方面原因,然后立足于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中考试题等多个角度,系统地探讨了有效展开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具体实施层面,主要解决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开放性探究试题的作答问题,根据现代文考查的三种不同文体,总结出相对应文体的常见考查方式、辨别方法及解题规律。本文通过对初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切实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尚思然[6](2020)在《中考语文名着阅读命题分析 ——基于2011-2019年《水浒传》相关试题的文本解读》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学生的阅读方面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并且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的书目也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为了响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全国各地纷纷将名着阅读试题引入了中考语文试卷,并且这些试题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通过梳理以往的研究,本论文选择了其他研究者较少选择的角度,以中考名着阅读高频考查的一本名着——《水浒传》相关的试题为视角,抽样选取了全国不同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水浒传》相关知识的名着阅读试题,对这些试题进行文本分析。本论文从分析2011—2019年中考名着阅读命题特点出发,发现在命题材料方面,具有同时涉及多个章回的试题增多、试题涉及原着章回的集中度和重复度较高、“高频人物”在命题材料中出现频次下降、“高频人物”的“冷门情节”开始出现的特点;在命题形式方面,具有选择题型波动较小、填空题型占比下降、简答题型占比上升、各类创新形式的试题出现的特点;在命题考查能力方面,具有考查高阶能力的试题增多、考查低阶能力的试题减少、考查更注重综合能力的特点。基于对命题特点的分析,得出名着阅读命题方面的经验与反思,命题材料方面的经验有命题材料取材广泛、突出“课外”阅读的导向,反思有命题材料过于“纠缠细节”、“课内”与“课外”界限模糊;命题形式方面的经验有命题形式更为开放、具有创新性,反思有对“真实阅读情况”的考查欠佳、形式单调;命题考查能力方面的经验有注重考查学生的高阶能力、命题考查能力更具综合性,反思有部分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试题应该调整、部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试题应该调整。最后,结合对命题的分析,给备考的师生提出了树立好名着阅读教学新观念、做好名着阅读教学准备、安排好名着的课上导读、落实好名着的课后阅读、组织好名着阅读评价五点建议。
李诗瑶[7](2020)在《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文中认为语法是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语言规则,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基础。学习汉语语法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汉语、理性分析汉语、准确使用汉语。汉语语法可以分为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应该积累一定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因为,现代汉语语法是学生分析语言、运用语言的前提,是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桥梁,也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基础。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相关概念等。第二部分阐述了初中生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的意义,着力挖掘现代汉语语法对初中生写作表达、古文学习、现代文理解、语感形成这四方面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主要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介绍了现如今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和考试的现状。其中教学现状包括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汉语语法内容研究、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现状和教师教授现代汉语语法现状;考试现状包括近五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汉语语法相关试题分析,并通过与近五年辽宁省会城市沈阳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汉语语语法相关试题比较,得出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数有增长趋势、考试题型多样等结论。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当下大连市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中发现语文教师对初中生学习现代汉语语法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第五部分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策略。包括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语法素质;教师梳理教材,构建语法知识体系;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本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汉语语语法的新变化为研究角度,充分剖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汉语语法的意义与内容,并结合教学与考试现状,提出语法教学的策略。以期将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真正融入到常规的语文课堂当中,填补学界对部编本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的空白。
李永红[8](2020)在《湖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自2001年问世以来在语文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和开放性是其显着特征,它对于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弊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划时代意义。此后,综合性学习又被正式列入语文教材,成为与阅读、写作、古诗词、口语交际等相并列的板块,越来越多的省市还将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纳入语文中考的范畴,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在20年之后的今天,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实到教学和考试层面的表现和效果如何?本文将以湖北省语文中考的试题研究为切入口进行全方位剖析。第一章立足于综合性学习作为课程形态的涵义,从多角度观照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理论层面的价值,在《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目标与内容的规定,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具体编排情况,以及在中考语文测试中的意义。第二章分析湖北中考语文近五年综合性学习的试题。一是分析试题的形式特征,包括分值比重、文本类型、测试题型、材料来源;二是分析试题的测试目标,根据安德森的目标分类学理论,分别剖析了《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湖北语文试题中综合性学习的知识类型和认知维度,再两相对比其契合度。第三章反思湖北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命题。从命题的总体风格特征、考查目标内容、问题情境设置中,发掘命题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据此预测命题趋势、对命题提出相应改进建议。第四章提出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根据前文对试题的分析来反哺教学,进一步提出综合性学习的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和策略,比如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引导学生多元阅读,开发身边课程资源训练语文综合能力,总结常考题型点拨答题技巧等等。
程璟[9](2020)在《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微写作是在微博兴起的背景下所产生的写作样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具有简洁性、便捷性等特点。现行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中考语文试卷都对微写作提出了相关要求。语文课堂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势必会涉及到相关的微写作练习,而在当下语文课堂中微写作教学却不容乐观,因此,对微写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次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微写作的概念、微写作命题及解题、微写作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评价。随后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9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和中考试卷进行整理,探讨语文课堂中微写作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具体范围,以此为支撑点,深入一线教学。在长达四个月的实习过程中,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来收集相关数据与资料,并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与判断,致力于探寻其中所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探寻微写作实际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策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微写作教学取得了部分成果,如:微写作的价值被师生广泛关注、学生微写作自我检查意识增强、教师能采用多种微写作批改方式。与此同时,发现微写作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缺乏专业的微写作知识架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有序性、微写作教学过程缺乏精准引导、训练方式单一,不能与时俱进、缺少当堂讲评,缺乏二批二改、应考心理过重,教学脱离生活。对此提出相应的微写作教学策略:教师要夯实有关微写作的专业知识、要基于学生思维发展,加强微写作内容的序列化、明确学生写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提供思维脚手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展开教学、提倡二批二改、回归生活写作。希望对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刘真[10](2020)在《多版本初中语文教材《论语》选文编写比较研究 ——以范文系统、导学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语》作为经典文言文篇目,兼具文学和教育价值,是必学的语文文本。这类入选教材的文言文篇目均是经历千百年积淀后的经典文化,不仅传递了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更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统编版教材编写借鉴了国内外许多母语教材编写的优秀经验,而当前统编版和其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论语》选文编写比较研究较少,因而,我们有必要收集多版本初中语文教材,将其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完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经典文言文篇目的编写。本文研究对象是统编版、南一版、翰林版、康轩版、启思版、光村版、马来亚版和马立平版(八、九年级)多种版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主要集中于教材的《论语》选文。首先,重点梳理各版本初中语文教材《论语》选文在范文系统、导学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四个方面的编写情况;其次,对统编版教材编写《论语》选文的依据以及该篇目本身具有的价值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各版本在教材编写上的经验与不足,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论语》选文编写的依据及价值,基于《论语》选文进行个案探索,围绕四个系统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经典文言文篇目的编写提出建议,以期有助于统编版教材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二、中考听说题型解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考听说题型解说(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与昆明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概述 |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述 |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
第二节 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概述 |
一、试题命制依据 |
二、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相关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 |
第三节 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影响 |
一、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影响 |
二、语文核心素养对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的影响 |
第二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2011-2020 年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
一、综合性学习试题的篇幅、题量及其分值 |
二、综合性学习试题的材料 |
三、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考察任务及题型分析 |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情况 |
一、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中的体现 |
二、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试题考察任务中的体现 |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考察的不足与反思 |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以材料和问题情境为载体在语用中促思维发展 |
一、重视材料准备过程,在材料处理中提升思维品质 |
二、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与任务,在问题探究中增强思维活性 |
第二节 多途径多角度开展美育,激发审美创造 |
一、开展丰富的审美体验活动,增进审美感知力 |
二、多角度进行审美训练,加强审美辨知 |
第三节 用文化培养文化素养,落实文化传承 |
一、强化文化视角,深入文化“里层” |
二、立足文化体验,增加文化“使命感” |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效仿文白之争,辩一辩网络词语能否成为书面用语——“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第二节 入云深处亦沾衣——“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第三节 昆明“过桥米线传统技艺”非遗申报——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与说明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昆明2011-2020 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类型、来源、与教材对应内容统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近十年遵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价值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近十年来遵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
第一节 阅读测试材料分析 |
一、连续性文本测试材料分析 |
二、非连续性文本测试材料分析 |
第二节 阅读试题分析 |
一、阅读试题分值、题量、题型分析 |
二、阅读试题考察能力分析 |
三、阅读试题与《课程标准》分析 |
四、现代文阅读试题与《考试说明》分析 |
第三节 遵义市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反思 |
一、遵义市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优点 |
二、遵义市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不足 |
第四节 遵义市现代文阅读试题命题建议 |
一、丰富选文系统,力求多样化 |
二、创新测试题型、避免答题模式化 |
第二章 遵义市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学生现代文阅读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二、教师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二节 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学”的问题 |
二、教师“教”的问题 |
第三节 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第三章 基于遵义市现代文阅读现状的教学启示 |
第一节 吃透《课标》精神,遵循《考试意见》 |
一、立足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 |
二、根据《考试说明》,精准把握考点 |
第二节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启示 |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非连续性文本 |
二、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对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启示 |
一、“六步教学法”在记叙文中的具体应用 |
1、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定向 |
2、以时间为线索的自学模式 |
3、情景再现式的讨论、答疑 |
4、检验式的自测 |
5、总结型的自结 |
附:教学设计案例《故乡》 |
二、“六步教学法”在议论中文的具体应用 |
1、以结构为中心的定向 |
2、以质疑为主中心的自学 |
3、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下的讨论、答疑 |
4、开放式的自测、自结阶段 |
附:教学设计案例《敬业与乐业》 |
三 “六步教学法”在说明文 具体应用 |
1、以文体特征为核心的定向阶段 |
2、教师配合下的自学 |
3、对比教学讨论、答疑阶段 |
4、体现差异性的自测自结 |
附:教学设计案例《中国石拱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附录二 学生现代文阅读现状调查 |
致谢 |
(3)武汉市2011-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依据 |
第一节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
一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目标的规定 |
二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
第二节 《学习指导手册》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
第二章 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选文分析 |
第一节 选文体裁及来源分析 |
一 选文体裁稳定 |
二 选文来源侧重名家作品 |
第二节 选文题材及内容主旨分析 |
一 说明文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二 议论文阅读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
三 散文阅读关注社会与自我的发展 |
第三节 选文阅读量及删改情况分析 |
一 选文阅读量稳定波动 |
二 选文删改符合学生的阅读经验 |
第三章 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试题的题量、题型、分值分析 |
一 试题的题量、题型稳定 |
二 试题分值稳中有变 |
第二节 试题考查内容的能力层级分析 |
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能力层级以“理解”“分析综合”为主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兼顾四项能力层级的考查 |
第三节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分析 |
第四章 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第一节 选文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一 选文体裁有待协调 |
二 选文来源有待扩充 |
三 选文题材有待丰富 |
四 选文规范性有待加强 |
第二节 试题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一 题型、题干单一化 |
二 部分试题考查能力层级重叠 |
三 情景性试题有待开发 |
四 开放性试题有待探索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2011-2020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全国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
2.包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
(一)试题结构 |
(二)试题内容 |
1.积累与运用 |
2.阅读 |
3.写作 |
二、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特征分析 |
(一)包头市语文中考试卷的优点 |
1.注重基础的考查 |
2.注重贴近学生生活 |
3.注重课内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
(二)包头市语文中考试卷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1.综合性学习考查缺失 |
2.名着阅读考查不深入 |
3.选材没有凸显本土文化 |
三、2011-2020 年包头市语文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一)认真研读课标,科学使用教材 |
(二)注重情境运用,贴近学生生活 |
(三)推进名着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篇目及考点梳理 |
附录2 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篇目及考点梳理 |
附录3 2011-2020 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篇目及考点梳理 |
致谢 |
(5)初中现代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个性化阅读的内涵研究 |
2.个性化阅读教学现存问题研究 |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相关对策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调查法 |
4.案例分析法 |
一、初中现代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一)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教学 |
1.个性化与个性化阅读 |
2.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内涵 |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1.接受美学之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支撑 |
2.建构主义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潜在影响 |
3.语文课程标准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的纲领性依据 |
(三)个性化阅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
1.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
2.有助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更新 |
3.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及独立人格构建 |
二、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
(一)初中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1.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
2.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态度调查分析 |
3.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查结果分析 |
(二)初中生个性化阅读学习现状调查 |
1.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
2.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的调查统计结果 |
3.学生的阅读动机调查结果分析 |
4.学生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的调查结果 |
5.阅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
(三)现代文个性化阅读考查现状调查 |
1.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个性化阅读考查文体状况 |
2.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个性化阅读考查数量统计 |
3.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个性化阅读考查区域调查 |
4.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个性化阅读考查分值比较 |
(四)初中语文现代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
1.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因素 |
2.个性化阅读学习的主体——学生因素 |
3.课时与教材因素影响个性化阅读的推进 |
4.应试评价体制标准(中考)对个性化阅读发展的制约 |
三、初中现代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设计 |
(一)师生共同树立正确的个性化阅读理念 |
1.提升教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专业素养 |
2.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个性化阅读观念 |
(二)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环境的可行性建议 |
1.为学生创设助力于个性化阅读的学习环境 |
2.营造充满激励的个性化阅读课堂氛围 |
3.拓展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多方途径 |
4.构建多元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
(三)探究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用性教学方法 |
1.记叙文中的个性化阅读的文本借鉴法 |
2.议论文中的个性化阅读的提炼概括法 |
3.说明文中的个性化阅读的链接迁移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中考语文名着阅读命题分析 ——基于2011-2019年《水浒传》相关试题的文本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名着 |
二、名着阅读 |
三、名着阅读命题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考名着阅读命题的研究 |
二、关于初中名着阅读教学的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一章 2011—2019年中考名着阅读命题分析 |
第一节 命题材料分析 |
一、命题材料涉及原着章回情况分析 |
二、命题材料涉及原着人物情况分析 |
第二节 命题形式分析 |
一、各类题型所占比例情况分析 |
二、命题形式的创新性 |
第三节 命题考查能力分析 |
一、高阶能力的考查占比提高,低阶能力的考查占比降低 |
二、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
第二章 2011—2019年中考名着阅读命题的经验与反思 |
第一节 关于命题材料的经验与反思 |
一、关于命题材料的经验总结 |
二、关于命题材料的反思 |
第二节 关于命题形式的经验与反思 |
一、关于命题形式的经验总结 |
二、关于命题形式的反思 |
第三节 关于命题考查能力的经验与反思 |
一、关于命题考查能力的经验总结 |
二、关于命题考查能力的反思 |
第三章 基于名着阅读命题特点的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树立好名着阅读教学新观念 |
一、教师要树立“整本书阅读”、“真实阅读”的教学理念 |
二、学生要加强对名着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
第二节 做好名着阅读教学准备 |
一、教师自身要对名着展开深入阅读 |
二、学生要有明确的名着阅读计划 |
第三节 安排好名着的课上导读 |
一、选择合适的名着导读时间 |
二、选择合适的名着导读活动 |
第四节 落实好名着的课后阅读 |
一、教师要与家长合作监督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 |
二、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的力量 |
第五节 组织好名着阅读评价 |
一、在名着阅读过程中进行评价 |
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一、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意义 |
(一)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形成良好口语语感 |
(二)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走出古文学习困境 |
(三)夯实学生语言分析能力,有利于现代文解读 |
(四)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规范学生写作表达 |
二、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考试的现状及分析 |
(一)初中学生现代汉语语法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及分析 |
(二)初中语文教师现代汉语语法讲授情况访谈结果及分析 |
(三)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汉语语法选编现状及分析 |
(四)中考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相关试题分析 |
三、初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初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考试存在的问题 |
(二)初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考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策略 |
(一)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语法素质 |
(二)教师梳理教材,构建语法知识体系 |
(三)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初中生现代汉语语法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二)初中语文教师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访谈提纲 |
(三)《孔乙己》(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
致谢 |
(8)湖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面面观 |
第一节 初中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定位 |
一、知识观的转换 |
二、课程观的转换 |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
四、丰富了课程资源 |
第二节 《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 |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 |
第四节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测试的意义 |
一、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
二、提高地位,引起重视 |
三、优化测试,完善体系 |
四、激励反馈,指导教学 |
第二章 湖北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分析 |
第一节 湖北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形式特征 |
一、分值比重 |
二、文本类型 |
三、测试题型 |
四、材料来源 |
第二节 湖北中考综合性学习测试目标的知识类型 |
一、《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知识类型 |
二、湖北中考综合性学习不同知识类型测试目标的分值分布 |
第三节 湖北中考综合性学习测试目标的认知维度 |
一、《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认知维度 |
二、湖北中考综合性学习不同认知维度测试目标的分值分布 |
第三章 湖北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命题审视 |
第一节 试题的多元开放 |
第二节 试题的考查内容 |
第三节 试题的活动情境 |
第四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
第一节 设计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多元阅读 |
第二节 开发课程资源,加强综合性学习训练 |
第三节 点拨答题要领,重视中考语文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微写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1.1.2 微写作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 |
1.1.3 微写作具有耗时少、训练专的特点 |
1.1.4 微写作切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个案分析法 |
1.4.4 访谈法 |
1.5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对微写作概念的研究 |
2.1.1 从微写作的表达形式上对微写作进行概念界定 |
2.1.2 与大作文的比较中对微写作进行概念界定 |
2.2 对微写作命题及解题的探究 |
2.2.1 关于微写作命题价值取向的研究 |
2.2.2 微写作命题分析与未来发展愿景的研究 |
2.3 关于微写作教学实践的研究 |
2.3.1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立 |
2.3.2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取 |
2.3.3 关于教学方式的选择 |
2.3.4 关于教学评价的采用 |
3 微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
3.1 生活泉源说 |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3 自我效能感理论 |
3.4 交际语境写作观 |
3.5 传播受众论 |
3.6 微型学习 |
4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 微写作教学已获成效 |
4.1.1 微写作的价值被师生广泛关注 |
4.1.2 学生微写作自我检查意识增强 |
4.1.3 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批改方式 |
4.2 微写作教学存在问题 |
4.2.1 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
4.2.2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与有序性 |
4.2.3 微写作教学过程缺乏精准引导 |
4.2.4 训练方式单一,不能与时俱进 |
4.2.5 缺少当堂讲评,缺乏二批二改 |
4.2.6 应考心理过重,教学脱离生活 |
5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
5.1 夯实微写作相关知识,提升自我素养 |
5.1.1 研读课程标准,关注科研成果,增强教师微写作知识储备 |
5.1.2 梳理教学内容,分析题型考点,明确微写作教学方向 |
5.2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加强微写作序列化设置 |
5.2.1 明确微写作训练范畴,基于训练点选取教学内容 |
5.2.2 进行微写作专项训练,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
5.3 紧扣学生写作过程中缺失性的需要,提供思维脚手架 |
5.3.1 明确设置微写作题目,让学生精准练习 |
5.3.2 树立文体意识,培养微写作构思能力 |
5.3.3 写前布置搜集素材的任务,写后及时积累微写作素材 |
5.3.4 深挖微写作结构与语言逻辑,增强学生写作逻辑性 |
5.4 紧跟时代步伐,采取多样化的微写作教学活动 |
5.4.1 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
5.4.2 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实现生活中写作的理念 |
5.5 进行当堂批改,落实二批二改 |
5.5.1 合理分配微写作练习时间,鼓励当堂讲评 |
5.5.2 落实二批二改,夯实学生微写作技巧 |
5.6 平衡育人与考评的关系,提倡微写作真实化与生活化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学生卷)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致谢 |
(10)多版本初中语文教材《论语》选文编写比较研究 ——以范文系统、导学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一) 多版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的意义 |
(二) 《论语》选文编写研究的意义 |
(三) 区分范文系统、导学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的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一) 统编版 |
(二) 南一版、翰林版、康轩版 |
(三) 启思版 |
(四) 光村版 |
(五) 马来亚版 |
(六) 马立平版(八、九年级)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案例分析法 |
(三) 系统分析法 |
(四) 比较分析法 |
四、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多版本初中语文教材《论语》选文编写状况梳理 |
第一节 范文系统的设计 |
一、范文系统的编排 |
二、范文选择的要求 |
第二节 导学系统的设计 |
一、单元导学材料 |
二、课文导学材料 |
第三节 作业系统的设计 |
一、作业系统的题量和题型 |
二、作业系统的分类 |
第四节 知识系统的设计 |
一、知识系统的范围 |
二、知识系统的编排 |
第五节 四个系统的细节设计 |
一、四个系统的颜色运用 |
二、四个系统下划线和数字的插入 |
第二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论语》选文编写的依据及价值阐述 |
第一节 编写内容遵循基本依据 |
一、教育方针 |
二、课程标准 |
三、考试评价 |
第二节 编写内容体现《论语》价值 |
一、文化经典的文学价值 |
二、思想内涵的现实价值 |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经典文言文篇目编写建议——基于多版本《论语》选文编选比较的个案探索 |
第一节 范文系统的编写建议 |
一、添加段落序号 |
二、避免出现“破词” |
第二节 导学系统的编写建议 |
一、增添单元教学内容支配表;细化单元导语 |
二、完善预习提示;明确学习重点 |
三、改善插图设计;丰富图片来源 |
四、注释注重“三文”;补充附录材料 |
第三节 作业系统的编写建议 |
一、落实学习重点;内容联系实际 |
二、设计多样题型;难度和结构并重 |
第四节 知识系统的编写建议 |
一、注重及时评估;重视知识归纳 |
二、强调知行合一;例子联系课文 |
第五节 四个系统的共同编写建议 |
一、完善颜色运用 |
二、添加双下划线和数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考听说题型解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D]. 谢双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近十年遵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启示[D]. 刘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3]武汉市2011-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D]. 党晓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2011-2020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研究[D]. 徐韶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初中现代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许爽.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6]中考语文名着阅读命题分析 ——基于2011-2019年《水浒传》相关试题的文本解读[D]. 尚思然.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7]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D]. 李诗瑶.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湖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 李永红.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程璟.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多版本初中语文教材《论语》选文编写比较研究 ——以范文系统、导学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为中心[D]. 刘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