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茜[1](2020)在《重庆市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完善中职学生人格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重要使命。随着全国上下越来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以及党和国家建立诚信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是对中职学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中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推动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中职学校是中职学生诚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尽管中职学生诚信教育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学校诚信教育一直是诸多因素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阅读书籍、文献资料等强对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学习了相关理论,分析了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内容和特点。第二部分,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选取了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6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对12位教师进行访谈,对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个角度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来探讨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学校层面拓展学校诚信教育形式,包括环境熏陶、文化浸润、教师范行、课程育信、活动扬长;家庭层面提高家庭诚信教育参与度,树立正确观念,营造优良家风,改善家教方式,引导家长垂范,配合学校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社会层面构建社会弘扬诚信价值的观念,加快诚信法规建设,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加强诚信监督力度,完善诚信奖惩机制,重视诚信舆论引导,培养“诚信至上”意识;学生层面,自觉加强自我诚信教育,引导诚信行为自省,培养自我诚信意识,加强诚信知识学习,提升道德精神修养,增强诚信道德体验,塑造健全诚信人格。在论述家庭、社会、个人层面的时候,笔者始终站在中职学校教师的角度,对学校、社会和个人对中职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改进对策与建议。

刘晓莉[2](2018)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就业质量作为就业的主要内容和更高要求,是反映国家综合发展水平和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面临当前国内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政府对就业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技能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永续动力。然而,相关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薪酬低、离职率高、就业满意度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高效运行。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作为研究主题,运用管理学相关理论围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对策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借鉴质量管理学中质量的概念,从需求角度重新解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内涵,将其界定为企业和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的满足程度,具有全面性、动态性、经济性、适宜性四大特征。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生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划分为毕业前的培养、毕业时的求职、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三个阶段,本研究以企业和学生利益需求为宗旨,以三阶段为主线构建分析框架,展开系统研究。第二,培养阶段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的基础阶段。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决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经分析发现,该阶段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对接以及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下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培养与学生需求不对接。通过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动态能力以及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和学生发生良好互动,弥补服务供给功能的缺失,供给契合产业动态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能力需求。第三,求职阶段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用人单位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不完善以及学生专业技能信号弱,造成企业与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进而引发学生就业能力与薪酬匹配效率低,是该阶段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水平的主要原因。针对该原因,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从企业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在劳动合同中分别设计信息甄别和信号发送两种薪酬机制。效用分析结果表明,在求职过程中,企业首先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否达到用人标准,再考量关键能力,通过在合同中设计不同薪酬方案,能够有效地规避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筛选出具有不同就业能力的学生,实现就业能力与薪酬的高度匹配;信号发送机制印证了职业资格证书能够真正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化程度以及其对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是高职院校学生彰显高技能水平并区别于其它层次教育人才的有效手段,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能力信号作用。第四,职业发展阶段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的主要阶段。一方面,在后期职业发展中,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是除了显性就业能力之外的企业所关注的潜在人力资本,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位晋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等;另一方面,企业所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更高需求的有力保障,是学生判断就业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及企业所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均难以满足彼此需求,制约了就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明晰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三个关键要素为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精神,阐释了职业发展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即公平的晋升机制,定期的在职培训,正确的择业观念,完善的社会就业保障。针对以上分析和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行动路径。首先,高职院校要培育自身感知环境能力、柔性决策能力和重构资源能力契合企业服务动态需求,加强学生信息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绿色技能的培养,满足新时代学生就业需求。其次,企业要建立灵活的薪酬机制,政府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并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提高市场人力资源匹配效率。再次,企业、高职院校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并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举办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形式,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健全社会就业保障制度,进一步拓宽学生职业发展空间。通过对生成过程中各阶段的管理与控制,满足企业和学生双方利益需求,提升、优化和保障就业质量,最终确保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顺利实现。

王婷[3](2021)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虽然作为其他课程的基础,但是其受重视的程度仍然不高.高职院校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仍有许多不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相关教学活动不够.本文简要概述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概括,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实施策略.

林玉洁[4](202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王悦[5](2021)在《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师信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信念影响着教师的思维和决策,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甚至还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职业倦怠具有消极性,不仅对教师的健康造成威胁,还是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和职业倦怠相关性进行研究,无论是对志愿者自身专业成长还是提升汉语教学质量、推动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亦或是志愿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深意。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探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第十八批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析二者相关性,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符合社会发展、积极的教师信念的落地与转化,预防或缓解志愿者的职业倦怠现象,促进志愿者自我成长、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志愿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汉语教育事业在泰国的持续生存、蓬勃发展。本研究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及其信度、效度检验。第三部分为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主要运用SPSS25.0对问卷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讨论。对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与职业倦怠现状做差异性分析,对教师信念和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变量上做差异性分析,对教师信念和职业倦怠做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呈开放取向,存在轻微职业倦怠;志愿者的教师信念在是否为汉教专业、赴任前有无汉语教学经验、教授对象、周课时量上无显着差异,在性别、学历、年龄上存显着差异;志愿者职业倦怠在学历、是否为汉教专业、赴任前有无汉语教学经验、教授对象上无显着差异,在性别、年龄、周课时量上存显着差异;志愿者的教师信念和职业倦怠呈显着负相关;整体教学信念及其维度中的课程与管理信念对志愿者的职业倦怠有良好的负向预测性。第四部分对五名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进行分析,探究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师信念的影响因素和职业倦怠的成因。得出结论:志愿者的教师信念受到以往学习经历、专业课程培训、教学实践、外部环境这四种因素的影响;志愿者的职业倦怠受到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志愿者个体因素、学生学习态度和学校支持的影响。第五部分从促进开放教师信念的形成与转变、预防或减少职业倦怠现象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包括本研究结论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桂海荣[6](2020)在《论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对锻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扩大社交活动,提高文化素养和完善自我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有助于学生强健体质、有助于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有助于锤炼学生的品格等三个方面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作用;从提升高职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建立完善的自主锻炼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等三个方面提出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策略。

裴雪慧[7](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也变得日趋复杂,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他们负荷着来自自身、父母、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胜枚举,这些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了适应初中生的成长转变,也相应的融合了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旨在进一步发展初中生的健康心理。但由于受升学考试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还有待提高。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试图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寻找更多的可行性对策,进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围绕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特色几部分展开。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概述。主要是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也系统地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接下来的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备。第三部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在该部分,本人主要结合实习学校的课堂观察和访谈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明确了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原因所在。第四部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该部分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进而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第五部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应用。这一部分主要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做更好的自己》一课为例,具体阐述了各环节的实施步骤和实施建议,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

王林[8](2019)在《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 ——以太原市职业高中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职业高中的法律基础课程是职业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当代职业高中设置的一门重点课程,也是职业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专门课程。然而,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却令人担忧。笔者选取太原市具有代表性的5所职业高中学校,对这些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对改善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内容分四大块进行了一个相对详尽的阐述:第一章绪论中对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于笔者所研究的这个课题,专家、学者为数不多,研究专着较少,这也给笔者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第二章是对学者们总结的关于职业高中学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相关概念界定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简要的分析;第三章是对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个案调查,在这章中,笔者首先对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作简要概述,然后利用调查问卷就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基本情况分别分析了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偏好情况、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情况,最后对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是根据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对策和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吴牧潇[9](2019)在《中职旅游课程开发类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文中认为本论文以课程开发类型和能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并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了中职旅游课程开发类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论文选择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作为研究案例,对该校有过工作经历的部分学生以及参与过课程开发的部分教师进行实地访谈。本论文从四个专业和两种授课类型两个角度,研究了课程开发类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发现了课程开发类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1.国家本位课程开发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有积极影响;2.地方本位课程开发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注意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有积极影响;3.学校本位课程开发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注意能力和归纳能力有积极影响。第二说明了文献中的课程开发类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1.国家本位课程开发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记忆能力产生积极影响;2.地方本位课程开发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想象能力产生积极影响;3.学校本位课程开发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次研究的结果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课程开发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王康[10](2019)在《基于“工作室”的图情专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对图情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对专业技能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并且满足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研究作为一篇探索性的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多种方法分析了如今较为新兴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优势较多,例如该模式符合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实践操作、注重导师对学生的指引、注重过程的培养、注重合作性、更具融合性等。“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具有的众多优势刚好可弥补当前图情教育中众多不足之处,且“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其他领域已得到成功推广,但在图情领域较少见。因此笔者通过网络调研、实地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探索出将这种模式运用于图情领域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图情专硕学生加强实践性的学习而且还可以满足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基于“工作室”的图情专硕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探索性研究对于图情如今的改革甚至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重大的意义。本论文总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找、收集国内外工作室以及图情教育改革相关文献与其相关重大会议、报告等资料,结合图情现阶段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走访部分高校进行相关工作室模式教学调研确立了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阐述核心概念以及图情专硕实施工作室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如今图情教育培养弊端逐步显露,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通过调研发现“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图情现阶段教育优势众多,因此笔者开始探索“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式运用于图情专硕教育的价值。第三部分,对国内众多改革试点高校工作室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出如今应用型试点高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总体成效与不足。并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图情培养现状与自身特点,探索出该模式对图情专硕人才培养启示;第四部分,对图情专硕进行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设计出图情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五种模式即为图情专硕“企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图情专硕“文化服务机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图情专硕“科研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图情专硕“独立性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图情专硕“工作室+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每个模式从开展思路、开展机制、开展意义、案例分析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五部分,主要阐述了笔者根据调研对象工作室模式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与缺陷再结合图情自身的现状与特点给予了实施该模式的完善措施。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其中所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本研究较早地探索了图情专硕教育中运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探讨了其模式的可应用性与可行性,有一定的前沿性;第二,本研究中提出了5种图情专硕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每一种模式做了详细的分析,使得其更具有可行性的价值,也为图情专硕培养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可行性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文献综述
    (六)研究思路、方法、重难点与拟创新点
一、中职学生诚信教育概述
    (一)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培养新时代合格技能型人才
        3.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二)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1.传统文化诚信教育
        2.人际关系诚信教育
        3.学习生活诚信教育
        4.经济领域诚信教育
        5.法律法规诚信教育
    (三)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3.教育方向的职业性
        4.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5.教育过程的系统性
二、重庆市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重庆市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与内容
        4.基于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5.基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二)中职学生诚信缺失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教育薄弱制约着诚信教育的质量
        2.家庭教育缺失抑制着诚信家风的形成
        3.社会机制滞后影响着诚信氛围的营造
        4.自身素质缺陷阻碍着诚信修养的提升
三、加强重庆市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一)学校层面:拓展学校诚信教育形式
        1.环境熏陶——感受诚信
        2.文化浸润——领悟诚信
        3.教师范行——感染诚信
        4.课程育信——培养诚信
        5.活动扬长——践行诚信
    (二)家庭层面:提高家庭诚信教育参与度
        1.树立正确观念,营造优良家风
        2.改善家教方式,引导家长垂范
        3.配合学校教育,加强家校联动
    (三)社会层面:构建社会弘扬诚信价值的观念
        1.加快诚信法规建设,健全诚信评价体系
        2.加强诚信监督力度,完善诚信奖惩机制
        3.重视诚信舆论引导,培养“诚信至上”意识
    (四)学生层面:自觉加强自我诚信教育
        1.引导诚信行为自省,培养自我诚信意识
        2.加强诚信知识学习,提升道德精神修养
        3.增强诚信道德体验,塑造健全诚信人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内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及研究框架
    第一节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解析及特性
        一、就业质量的内涵解析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解析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特性
    第二节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过程及研究框架
        一、理论基础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过程三阶段及其关系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过程的关键要素及其关系
        四、研究框架
第三章 培养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分析及能力构建
    第一节 培养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表征
        一、招生人数与就业人数增长不协调
        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
    第二节 培养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服务供给与企业动态需求不对接
        二、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培养与学生需求不对接
    第三节 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动态能力
        一、动态能力理论
        二、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三、动态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中的重要性
        四、产业结构升级下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二、就业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中的重要性
        三、技术进步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构建
第四章 求职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分析及机制设计
    第一节 求职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表征
        一、薪酬水平低
        二、就业稳定性差
    第二节 求职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
        二、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下就业能力与薪酬匹配效率低
        三、企业专业技能甄别机制不完善
        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信号弱
    第三节 企业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设计与效用分析
        一、信息甄别
        二、企业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设计的必要性
        三、企业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的设计
        四、企业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的效用分析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信号发送机制设计与效用分析
        一、信号发送
        二、职业资格证书信号发送机制设计的必要性
        三、职业资格证书信号发送机制的设计
        四、职业资格证书信号发送机制的效用分析
第五章 职业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内容分析
    第一节 职业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表征
        一、职业期待吻合度低
        二、薪酬涨幅小
        三、职业和行业转换率高
    第二节 职业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不符合企业需求
        二、职业发展空间未满足高职院校学生需求
    第三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
        二、职业行为习惯
        三、职业精神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职业发展保障的概念及目的
        二、职业发展保障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中的重要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动态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育
        一、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路径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第二节 薪酬机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薪酬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四、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并行培养
    第三节 职业素养提升及职业发展保障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保障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培养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1.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2.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培养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面临的问题
    1.对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空间不足
    4.数学学科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足
    5.数学学科教育重心存在问题
    6.各专业的数学学科教育缺少应变性
    7.授课方式较为传统
    8.不重视师生关系
四、培养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1.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2.强调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3.有效融合微课思想,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空间
    4.让数学理论知识更加生活化
    5.数学学科教育重心放在应用上
    6.根据各专业对数学学科的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7.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
    8.注重培养良好沟通的师生关系
五、结束语

(5)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师信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对教师信念的研究
        (一)教师信念的定义
        (二)教师信念的结构及测量
        (三)教师信念的影响因素
        (四)教师信念的研究方法
        (五)关于国际汉语教师信念的研究
        二、对职业倦怠的研究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四)关于汉语国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三、对教师信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
        二、教师信念
        (一)课程与教学信念
        (二)学生管理信念
        (三)学生学习信念
        三、职业倦怠
        (一)情绪耗竭
        (二)去个性化
        (三)低个人成就感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数据统计方法
    第四节 研究工具
        一、志愿者基本情况调查
        二、教师信念调查问卷
        (一)量表信度
        (二)量表效度
        三、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一)量表信度
        (二)量表效度
第二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现状分析与讨论
        一、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总体情况
        二、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一)性别差异
        (二)学历差异
        (三)是否为汉教专业差异
        (四)赴任前有无汉语教学经历差异
        (五)年龄差异
        (六)教授对象差异
        (七)周课时量差异
    第二节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讨论
        一、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二、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一)性别差异
        (二)学历差异
        (三)是否为汉教专业差异
        (四)赴任前有无汉语教学经历差异
        (五)年龄差异
        (六)教授对象差异
        (七)周课时量差异
    第三节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与讨论
        一、高教师信念与低教师信念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性分析
        二、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三、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与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一)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总体与职业倦怠总体的回归分析
        (二)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师信念各维度与职业倦怠总体的回归分析
第三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师信念与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访谈分析
    第一节 教师信念影响因素
        一、学习经历对教师信念的影响
        二、专业课程培训对教师信念的影响
        三、教学实践对教师信念的影响
        四、外部环境对教师信念的影响
    第二节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一、工作负荷因素的影响
        二、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
        三、志愿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四、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五、学校支持的影响
    第三节 访谈结果小结
第四章 对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促进开放教师信念形成机制与减少职业倦怠举措的建议
    第一节 促进开放教师信念的形成与转变机制
        一、个人层面
        (一)认识转变信念的必要性
        (二)通过自我反思,完善教师信念
        (三)保持学习状态,更新课程与教学信念
        (四)促进教师信念的落地与转化
        二、高校层面
        (一)开展信念教育,树立正确信念
        (二)开发课程内容,修正原有教师信念
        (三)培养实践精神,增加实践课程
        (四)与时俱进,师范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三、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层面
        (一)加强岗前培训,加大实践环节
        (二)搭建交流平台,开展教学研究
    第二节 预防或减少职业倦怠举措
        一、个人层面
        (一)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
        (二)正确面对职业倦怠
        (三)调整心态,积极采取有效减压方式
        (四)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二、外方层面
        (一)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二)合理安排志愿者课程
        (三)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三、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层面
        (一)重视人文关怀
        (二)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三)定期组织培训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论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作用
    1.1 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
    1.2 有助于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1.3 有助于锤炼学生的品格
2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不足
    2.1 体育课堂授课内容单一
    2.2 学生缺乏良好的自主锻炼意识
    2.3 高职体育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3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提升高职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3.2 建立完善的自主锻炼模式
    3.3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3.4 提高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
5 结语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特色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
        (三)道德与法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道德与法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课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四)杜威教育理论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现实要求
        (二)强化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迫切需要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学科优势
        (二)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材资源
        (三)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施教队伍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及内容
        (四)调查结果概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达成不到位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不理想
        (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发不充分
        (四)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式不灵活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把握不足
        (三)心理健康教育认知程度不高
        (四)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不全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挖掘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
        (一)抓住细节:提取生成性细节的渗透点
        (二)把握内容:抓住教材中内容的着力点
        (三)紧扣实践:挖掘实践性活动的潜在点
    二、积极优化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
        (一)经验出发:建构认知,走进心扉
        (二)情境化心:抒发情感,放松心情
        (三)探究激趣:提升能力,表达心声
        (四)强化训练:锻炼意志,滋润心田
    三、综合改进课堂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式
        (一)关注差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二)找准时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内容的即时性
        (三)振奋心灵: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手段的激励性
    四、努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环境
        (一)心心联动:关注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二)师生共情:平等交流,建立对话机制
    五、全面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一)提供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
        (二)优化合作:建立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协作共进团队
        (三)自我提高:关注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主动意识提升
第五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应用──以《做更好的自己》为例
    一、《做更好的自己》教学设计
        (一)基础分析
        (二)教学环节及意图说明
    二、《做更好的自己》教学实录展示
        (一)导入新课,打开心理健康教育之窗
        (二)讲授新课,开启心理健康教育之门
        (三)巩固提升,铺垫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四)课堂小结,续航心理健康教育之旅
    三、《做更好的自己》教学效果分析
        (一)教师反馈
        (二)学生反馈
        (三)自我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8)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 ——以太原市职业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职业高中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1.4.2 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第2章 相关概念概述
    2.1 职业高中的概念
        2.1.1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差异
        2.1.2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教育理念的差异
        2.1.3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培养人才的差异
        2.1.4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制的差异
        2.1.5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2.2 教学方法概念的界定
        2.2.1 教学方法的概念
        2.2.2 教学方法的特点
        2.2.3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2.3 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框架
        2.3.1 有效性
        2.3.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第3章 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个案调查
    3.1 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简要概述
    3.2 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基本情况
        3.2.1 研究设计
        3.2.2 问卷调查对象
        3.2.3 调查过程
        3.2.4 研究结果
    3.3 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匹配
        3.3.2 学校环境与实践教学方式不匹配
        3.3.3 教学方法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不匹配
        3.3.4 教师偏好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偏好的教学方法不匹配
第4章 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提升的对策思考
    4.1 太原市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提升的对策
        4.1.1 问题导向,适应身心发展
        4.1.2 创造良好校内环境,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4.1.3 对照职业,灵活调整内容方法
        4.1.4 角色互换,强化师生有效互动
        4.1.5 降低讲授法比重,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4.2 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4.2.1 职业高中学校层面
        4.2.2 职业高中教师层面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5.1 结语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9)中职旅游课程开发类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研究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框架
    第一节 课程开发类型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能力与专业能力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三章 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调研结果
    第三节 案例调研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建议、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10)基于“工作室”的图情专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图情专硕探索“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分析
    2.1 我国图情专硕发展现状
        2.1.1 我国图书情报专硕性质
        2.1.2 我国图书情报专硕培养方向要求
        2.1.3 我国图情专硕教育现状
        2.1.4 我国图情专硕教育改革要求
    2.2 图情专硕进行“工作室”人才培养改革的优势
        2.2.1 图情“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意义
        2.2.2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试改革
3 国内转型试点高校“工作室”人才培养实践分析
    3.1 应用型试点高校“工作室”人才培育总体现状
        3.1.1 应用型试点高校“工作室”人才培育成效
        3.1.2 应用型试点高校“工作室”人才培育不足分析
    3.2 国内转型试点高校“工作室”培养模式对图情专硕人才培养启示
        3.2.1 充分利用工作室以学生为主开展
        3.2.2 充分利用工作室灵活性强等的特色
        3.2.3 专业与课程设置紧随时代
        3.2.4 极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3.2.5 重构实践培养体系,强化工作室学生实践能力
        3.2.6 推进工作室教学课程与课程考核的改革
        3.2.7 避免产生与企业合作“空壳化”
4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及其实施
    4.1 图情专硕“企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4.1.1 开展意义
        4.1.2 开展思路
        4.1.3 案例实施借鉴——以SQ学院为例
        4.1.4 开展机制
    4.2 图情专硕“文化服务机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4.2.1 开展意义
        4.2.2 开展思路
        4.2.3 案例实施借鉴——以LG学院为例
        4.2.4 开展机制
    4.3 图情专硕“科研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4.3.1 开展意义
        4.3.2 开展思路
        4.3.3 开展机制
    4.4 图情专硕“独立性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4.4.1 开展意义
        4.4.2 开展思路
        4.4.3 案例实施借鉴——以HH学院为例
        4.4.4 开展机制
    4.5 图情专硕“工作室+工作室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4.5.1 开展意义
        4.5.2 开展思路
        4.5.3 案例实施借鉴——以XC学院为例
        4.5.4 开展机制
5 图情专硕实施“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措施
    5.1 完善工作室管理机制
    5.2 完善图情专硕工作室团队管理的惩罚、激励办法
    5.3 细化图情专硕工作室的人才管理团队结构
    5.4 改革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中的考核办法
    5.5 避免图情专硕工作室与企业合作“空壳化”
    5.6 保障工作室中教师的切身利益
    5.7 提升工作室中学生专业思想认识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四、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中职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 张茜. 西南大学, 2020(01)
  • [2]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晓莉. 天津大学, 2018(06)
  • [3]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J]. 王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33)
  • [4]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 林玉洁. 西南大学, 2021
  • [5]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师信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 王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论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 桂海荣. 运动精品, 2020(12)
  •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 裴雪慧.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8]职业高中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 ——以太原市职业高中为例[D]. 王林.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9]中职旅游课程开发类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D]. 吴牧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10]基于“工作室”的图情专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王康.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1)

标签:;  ;  ;  

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