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玻璃行业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荣世立[1](2021)在《大力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变革,政府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大多数勘察设计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亟待提高。本文基于笔者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和理解,围绕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王雅婷[2](2021)在《玻璃厂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探讨》文中指出基于国际工程总承包的发展及优势,提出玻璃厂项目国际工程总承包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国际工程总承包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国际工程总承包的综合管理及精细化管理。工程总承包企业要从安全、质量和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重视工程总承包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以进一步推动管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雒倩倩[3](2021)在《我国推行EPC总承包模式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建筑行业长期实行设计与施工相互分离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但该模式效率较低,已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EPC总承包模式作为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能够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深度融合,具有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项目综合效益、减少工程纠纷等优势。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学习、引进与推广,虽然它在我国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不可否认其在我国仍未获得普遍认可、推行不甚理想的现实。因此,如何在我国推行EPC模式错综复杂的系统中,迅速抓住其推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当前助力EPC模式在我国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Grey-DEMATEL方法和演化博弈理论对制约我国推行EPC模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是探索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关键制约因素、制约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及EPC模式在我国推行的各方最优行为策略。论文首先通过详细的文献研究系统识别出28个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来自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专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出14个我国推行EPC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然后应用Grey-DEMATEL方法对这14个制约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它们分类为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并对制约因素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和中心度排序。此外,本文结合演化博弈理论进一步建立了“政府-建设单位-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了博弈主体各自的行为策略选择和演化稳定条件。结果表明,制约我国推行EPC模式的最根本原因因素和最关键因素是国内缺少规范工程总承包市场行为的文件规定,最重要的结果因素是总承包企业存在较大的合同风险。政府、企业和建设单位是决定EPC模式在我国推行效果好坏的关键主体。在我国推行EPC模式的过程中,最有利且短期内最容易实现的稳定策略是政府采取强激励策略推行EPC模式、建设单位选择主动采用EPC模式、企业选择积极开展EPC项目。为实现该稳定策略需要政府采取强激励措施时获得的收益大于所投入的成本,建设单位采用EPC模式付出的额外成本小于其采用传统承发包模式所交的税费,企业开展EPC项目获得的经济收益和补贴大于其付出的成本。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分别从政府层面、建设单位层面、企业层面为促进EPC模式在我国的推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制定推行EPC模式的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为建设单位和企业采用EPC模式提供一些决策参考,为我国建筑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陈晨[4](2021)在《某EPC会展中心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当前建筑工程市场中是较为普及的一种承包模式,一般情况下EPC项目均由总承包方负责项目所有的设计、施工、采购等活动。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阶段,均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尤其是在设计阶段的成本,它是重点控制工程项目事前成本超支情况,更加有效地避免工程项目的成本超支,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在整体项目成本控制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以某EPC会展中心设计工作为例,由于此项工程规模较大,是A单位有史以来承接的最大规模工程,因缺乏负责大型工程的经验,A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由于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对此A单位以反思改进的态度,在项目完工后,持续开展针对此项目的总结与反思工作。本文围绕某EPC会展中心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汇总了设计阶段制约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设计阶段的内部人员管理问题;第二,项目设计阶段的协作问题;第三,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限额设计理论和价值工程理论,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向加强EPC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站在总承包商的角度分析找到了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分析、整理和总结设计阶段影响成本控制的最重要因素,指导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优化,确保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本文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角度出发,在设计阶段采用把价值工程和限额设计两种理论彼此结合的方法,实现项目功能和成本的辩证统一。最终得到在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合理模式,达到优化设计与合理投资的双重目标。作者从EPC工程总承包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角度,对成本控制展开研究,实现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本文总结了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面需要有良好的设计管理体制来控制设计的整体质量;需要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系统,才能更好的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重视估算和设计概算的编制,才能严格按照控制概算。设计阶段是项目成本形成非常重要的阶段,对整个项目最终的成本构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和完善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对节约项目的成本,对改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EPC工程总承包的工程模式下,成本的预算人员和设计人员都要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共同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控制工程项目的总成本,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对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很有帮助,同时也是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惠丹丹[5](2020)在《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粗放式的建设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需要。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形式,在国家政策大力鼓励与推行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EPC模式下,建筑项目规模大、投资额高、工期紧、参与方多以及协调管理难的特点决定了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而施工阶段是建筑EPC项目形成实体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风险管控对整个项目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总承包商角度出发,对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基础研究部分,首先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EPC模式、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为后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在风险因素识别部分,首先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已有的关于EPC项目风险评价的文献梳理总结了总承包商在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潜在风险因素;其次,结合对《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的分析,找出总承包商在我国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从而归纳总结并确定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初选指标体系。最后,针对初选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并借助SPASS软件筛选提炼出施工阶段的关键风险因素,构建了包括7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在风险评价部分,本文首先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AHP-EW赋权方法计算确定各风险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然后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多层次风险评价模型。(4)在实证研究部分,结合某大型公共建筑EPC项目实际案例验证了已构建的风险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建议。本论文通过对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的研究,对总承包商在开展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有助于其提升在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水平。
薛广雨[6](2020)在《总承包管理模式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以青岛幼师建筑施工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建筑工程行业在我国发展态势迅速,建筑行业的总承包管理和总承包管理下的项目施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关于建筑工程的总承包管理及其条件下的具体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价方面,大都只进行单一的研究,不仅缺乏针对性,同时,针对具体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及其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结合起来,还未有较多的涉及。基于此,本文以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为例,分别从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的组织架构、施工进程、施工质量等3个角度深入分析总承包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和整改落实措施,并由基于总承包管理条件下的工程施工全过程,研究分析施工安全问题,进一步对基于总承包管理条件下的施工风险进行安全评价,最终给出施工的安全对策和措施。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首先,研究建筑施工总承包过程管理的方法,从管理的概念、范围、相关理论和规划编制对建筑工程承包管理进行分析。此后对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评价进行总结,围绕风险辨识、事故致因理论和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其次,围绕学校建筑工程总承包的管理问题,对施工总承包的组架构、施工进程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对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分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对策及建议。再次,围绕具体青岛幼师专科学校总承包管理条件下的建筑工程的问题,在总承包施工条件下,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责任划分不清是总承包施工安全的两大问题。针对上述两大问题,分别从清华安全管理机构、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优化施工技术等方面给出了安全措施。该部分为基于总承包管理条件下的施工风险进行安全评价指标选取给出依据。根据以上分析,对基于总承包管理条件下的项目施工风险进行评价,采用功效系数法,建立了该施工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4个二级评价指标,进一步从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隶属度的划分等方面进行风险等级评价,并以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整体工程、桩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特别是针对长螺旋钻孔压灌柱共5个部分进行评价,给出了施工工程的风险等级,并建立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本文的研究对于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及管理模式下的工程安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张英隆[7](2020)在《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程变更会引起工程造价、质量、进度的变化,因而工程变更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BIM)和项目集成交付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是近几年建设工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热点。IPD模式作为一种协同高效的项目交付模式不断得到推广,同时,BIM技术在项目的各阶段和专业不断得到实践应用,它们的发展为实现工程变更的有效控制与高效管理提供了新的工作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机理,分析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投入的核心管理要素与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的内在联系,构建变更控制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求解该模型,计算项目的工程变更控制相对效率。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建立了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针对BIM技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应用深度等各层面的多样化发展情况,以及IPD模式尚处于试点阶段、鼓励推广“类IPD”模式的现状,本文聚焦于“工程变更控制”这一管理问题,分析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投入的管理要素与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结果的内在联系,以“管理要素——工程变更控制”生产函数为思路建立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关注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投入有效性和产出最大化,运用直观的数据方法计算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的变更控制效率。2.分析了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工程项目中运用的BIM技术和IPD模式构成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运用重点文献分析法,分类总结出BIM和IPD的管理要素(包括可直接量化的技术性要素和不可直接量化的组织性要素)。针对不可直接量化的组织性要素,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研究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的组织特性,得出量化表示的项目组织性指标,实现了BIM技术和IPD模式的管理要素的量化表示,作为模型的投入要素。另一方面,研究工程变更控制效果的表现形式,总结同变更相关的显性指标,将其量化作为为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产出要素。3.研究了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求解方法。针对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工作所具备的“多投入、多产出”的特点,运用DEA方法求解工程变更控制模型。阐述了基础DEA方法和较为适合本研究的超效率DEA方法的原理和建模步骤。4.开展了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案例调研的设计思路、调研途径与数据获取方法。调研了五个不同的案例项目,它们分别应用了不同的交付模式及BIM技术。运用“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求解了各项目的工程变更控制相对效率,对案例项目工程变更控制中的管理要素投入和开展工程变更控制时的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5.提出了工程变更控制的对策建议。从“工程建设领域”、“具体项目开展工程变更工作”和“项目进行工程变更控制时的组织关系”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做好工程变更控制的对策和建议。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运用DEA方法求解建立的“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各项目之间工程变更控制相对效率的评价;(2)根据模型的求解结果,可以分析每个工程项目在取得更高变更控制效率时可供改进的方向,为各项目BIM和IPD管理要素的投入提供了参考;(3)项目中投入的BIM和IPD管理要素会影响项目开展变更控制时的组织关系,本文应用SNA方法进行了组织关系的建模,有效地分析出不同项目的组织关系特性,为工程变更控制模型提供了部分数值化的投入指标,也有助于分析参与项目变更控制工作的个体的组织特性,可以更好地进行组织协调和团队配合;(4)本文提出了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进BIM技术和IPD模式的应用,在具体项目中有针对性地实践BIM技术和IPD理念,关注和优化工程变更控制中参与人员的组织关系等建议,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工程变更控制。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包括:(1)率先对“类IPD”项目及仅应用部分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开展变更控制的研究,以提高变更控制效率为目标,为各类项目选用BIM和IPD管理要素提供了参考;(2)提出了评价工程变更控制效率的新思路,关注于工程变更控制中的投入有效性和产出最优化,以生产函数的思路建立了DEA评价模型;(3)尝试运用案例调研和SNA方法,将组织性管理要素和工程变更控制效果的表现性指标进行量化,为DEA生产函数模型中量化较为抽象的投入和产出要素提供了操作方法。
赵莹[8](2020)在《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因其统筹规划、资源整合、集成管理、协同运作的运行特点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行业内部各企业的广泛认可。随着2019年12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EPC工程总承包正式进入历史性“元年”。文件为设计与施工组成的联合体方式做了推广。这一正式文件的出台必将引发新一轮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的联合大潮。然而,两个或多个文化底蕴、主营业务、处事模式不尽相同的企业的临时性合并运行,必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融合问题。同时设计院作为联合体的牵头方,因其自身的局限性也会造成特殊的管理难点。基于此现象,进行本文的研究。本文从背景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政策分析三方面入手提出设计院牵头的联合体在联合体运行方面需要进行系统管理的问题。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相关思想和研究方法,以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层次分析,分析和整合了影响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在联合体准备期、联合体建立期、联合体实施期和联合体后评价期四个阶段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形成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研究出了联合体“全生命周期”运行管理体系理论,将联合体打造成一个“产业链”式的运行流程模式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四大项,11小项建设性管理建议及管理方法,并充分考虑工程总承包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尽量使研究出的管理建议具有普适性和针对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正向印证。本文重点研究联合体的运行管理,通过研究以期为设计院牵头EPC项目联合体合理运行提供管理思路及可操作的管理方法,使得联合体方式能通过合理运行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完全发挥出EPC总承包方式的优势,促进EPC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设计院今后开启EPC总承包业务提供些许帮助和参考。
卢军[9](2020)在《基于关键链技术的EPC项目进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和项目管理方式的进步,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建筑市场的广泛实施,进一步验证了工程总承包模式是符合业主对建筑服务和集成性的要求,这对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内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工程总承包模式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计划不具有全局性、过度运用经验管理和进度管理缺乏动态控制等,所以亟需一种更加适用的项目管理方法。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应用一直是国外为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进度管理方法在具体项目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只考虑技术,不考虑人的因素、不够重视资源约束、信息传递不通畅、工期估计过长和工期延误就是普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和项目管理人员开始寻找新的项目管理方法。关键链技术作为项目管理工具,也得到了国内学者和项目管理人员的普遍肯定,由于关键链技术在考虑人和资源因素对进度进行优化,使得进度计划更加符合项目的实际特点和管理环境,相比运用传统的进度管理方法更能保证项目如期完成。本文以玻璃基板设施建设项目作为进度管理的研究对象,构建得到关键链管理模型,形成项目管理体系。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项目特征,确定工序时间和关键路径,对关键路径存在资源冲突的工序进行重新排序,得到关键链,最后对缓冲区进行设置和管理。通过将关键链技术运用到具体案例当中,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关键链技术能有效展现项目整体性;(2)关键链技术使得项目资源配置更加合理。(3)关键链技术能最大程度保证工期;(4)关键链技术为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本文对关键链技术理论的深入了解,并将关键链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希望能为国内外学者继续研究关键链提供新的思路,为我国工程总承包项目进度管理提供参考。
封隽[10](2020)在《A公司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EPC总承包项目主要应用在当前社会的工业项目建设之中,这些项目由于本身在设计和所需要的参数比较复杂,因此与EPC模式契合程度较高,可以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工业项目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之下,EPC模式已经逐成为了当前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这种模式进行充分应用,对于促进市场的发展、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过程的风险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管理对EPC项目意义重大,本文通过从A公司的工程总承包项目之中的风险管理入手,对此类项目之中需要实施的风险识别、评价和应对等措施进行了探讨。在第一部分之中,笔者对当前EPC总承包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以此为本文的研究形成充分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这一部分之中,笔者也对当前A公司目前EPC项目建设的现状和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以此明确当前EPC项目建设之中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其次,笔者根据A公司的EPC项目状况,进行了针对风险管理的设计,通过对EPC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了A公司的风险管理框架。此外,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了风险条款识别法、经验数据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并以该公司年产500万吨炼油改扩建项目为例,阐明了 EPC总承包项目中的风险评估。最后,对当前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在EPC总承包项目之中通过强化组织管理、健全风险监控体系、明确各方风险管理责任和增强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措施,以期对实际的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型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玻璃行业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行业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大力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从基建大国谈起 |
正确认识工程项目管理 |
工程项目管理的三个层级 |
两种服务的相互关系 |
工程项目管理的痛点 |
坚持勘察设计企业改革方向 |
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主要原因 |
提高企业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需要 |
发达国家为我们树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典范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 |
(2)玻璃厂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 |
1.1 总承包工程中的生产安全管理问题 |
1.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2 加强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质量控制 |
2.1 加强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质量的重要性 |
2.2 工程总承包项目质量控制特点 |
2.3 建立工程总承包质量管理体系 |
2.4 总承包方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
2.5 做好工程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
3 加强国际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 |
3.1 拥有和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
3.2 科学性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
3.3 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办法 |
4 结语 |
(3)我国推行EPC总承包模式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EPC模式相关概念和发展分析 |
2.1 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分析 |
2.1.1 DBB模式 |
2.1.2 CM模式 |
2.1.3 DB模式 |
2.1.4 EPC模式 |
2.2 EPC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对比分析 |
2.3 国内EPC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 |
2.4 国内EPC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
2.4.1 国内各省市EPC政策发布现状 |
2.4.2 国内EPC市场发展现状 |
2.4.3 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EPC发展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制约因素研究 |
3.1 制约因素的确定 |
3.1.1 制约因素的提取原则及方法 |
3.1.2 制约因素的主要来源与初步提取 |
3.1.3 制约因素的最终确定 |
3.2 制约因素数据分析模型建立 |
3.2.1 Grey-DEMATEL方法及其适用性 |
3.2.2 Grey-DEMATEL分析的主要步骤 |
3.3 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 |
3.3.1 样本选择 |
3.3.2 数据收集 |
3.3.3 数据处理 |
3.3.4 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三方博弈的EPC模式推广策略研究 |
4.1 演化博弈理论及其适用性 |
4.1.1 演化博弈理论的发展及原理 |
4.1.2 演化博弈理论的适用性 |
4.2 EPC模式推广主体与行为分析 |
4.2.1 政府主体的行为分析 |
4.2.2 建设单位主体的行为分析 |
4.2.3 企业主体的行为分析 |
4.3“政府-建设单位-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 |
4.3.1 三方博弈模型的假设和建立 |
4.3.2 三方博弈主体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
4.3.3 三方博弈主体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
4.4 博弈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促进EPC模式在我国推行的对策建议 |
5.1 政府方面的对策建议 |
5.2 建设单位方面的对策建议 |
5.3 企业方面的对策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制约因素专家访谈表 |
附录C 我国推行EPC模式制约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录D 我国推行EPC模式的制约因素影响关系调查问卷 |
(4)某EPC会展中心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逻辑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逻辑结构图 |
2.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EPC的概念 |
2.2 设计阶段相关理论 |
2.3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
2.3.1 价值工程理论 |
2.3.2 限额设计理论 |
2.3.3 单独运用限额设计理论或价值工程理论的不足 |
2.3.4 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两种理论相结合进行 |
2.4 本章小节 |
3.某EPC会展中心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
3.1 现状分析 |
3.1.1 A公司背景分析 |
3.1.2 项目背景分析 |
3.1.3 项目现状分析 |
3.2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
3.2.1 设计阶段的内部人员管理问题 |
3.2.2 项目设计阶段的协作问题 |
3.2.3 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足 |
3.3 本章小结 |
4.某EPC会展中心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与建议 |
4.1 某EPC会展中心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
4.1.1 基于限额设计理论的设计阶段问题分析 |
4.1.2 基于价值理论问题分析 |
4.2 某EPC会展中心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面的措施 |
4.2.1 加强总承包计划管理 |
4.2.2 加强设计体系建设 |
4.2.3 加强设计优化能力 |
4.2.4 加强设计协调引领 |
4.2.5 优化项目人员配置和培养 |
4.3 某EPC会展中心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 |
4.3.1 建立良好的设计管理体制 |
4.3.2 完善成本控制系统 |
4.3.3 重视估算和设计概算的编制 |
4.4 本章小节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不足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EPC模式相关理论 |
2.1.1 EPC模式概念 |
2.1.2 EPC模式的特点 |
2.1.3 EPC模式与施工总承包模式对比分析 |
2.2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1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定义 |
2.2.2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特征 |
2.2.3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程序 |
2.3 本章小结 |
3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1 建筑EPC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3.1.2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3.2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清单 |
3.2.1 资料收集 |
3.2.2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初选指标体系 |
3.3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1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1.1 权重确定方法比选 |
4.1.2 层次分析法 |
4.1.3 熵权法 |
4.1.4 AHP-EW组合赋权法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
4.2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2 评价模型的层次设计 |
4.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5 实证研究 |
5.1 项目概况 |
5.2 风险指标体系建立 |
5.3 基于已构建模型的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 |
5.4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致谢 |
(6)总承包管理模式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以青岛幼师建筑施工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建筑总承包管理及风险评价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建筑项目总承包管理研究 |
2.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学校建筑施工项目总承包管理过程研究 |
3.1 学校施工总承包组织架构的建立 |
3.2 学校建筑施工进程管理及分析 |
3.3 学校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学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
4.1 学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4.2 学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及实施研究 |
4.3 学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学校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
5.1 功效系数法基本理论 |
5.2 项目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5.3 学校建筑项目安全风险评价应用 |
5.4 风险评价后的安全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说明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工程变更控制问题 |
1.1.2 BIM技术的推进和发展现状 |
1.1.3 IPD模式的推进和发展现状 |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1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工程变更的相关研究 |
2.2 BIM 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2.3 IPD 模式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2.4 BIM 技术和项目交付模式与工程变更控制的结合研究 |
2.5 工程管理中的效率评价问题 |
2.6 现有研究评述 |
第3章 工程变更控制的建模分析 |
3.1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机理 |
3.1.1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流程 |
3.1.2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机理 |
3.2 工程变更控制的建模分析 |
3.2.1 研究假设 |
3.2.2 建模分析 |
3.3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步骤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分析 |
4.1 BIM 的管理要素分析 |
4.2 IPD 的管理要素分析 |
4.3 组织性管理要素的量化分析 |
4.3.1 工程变更控制与项目组织性的关系 |
4.3.2 社会网络分析法 |
4.3.3 运用SNA进行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组织关系建模 |
4.4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产出要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求解方法 |
5.1 数据包络分析法 |
5.1.1 DEA 方法研究发展与应用 |
5.1.2 DEA 方法的特点和针对本研究的适用性 |
5.1.3 DEA 方法的建模步骤和基本 DEA 模型 |
5.2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DEA建模及求解 |
5.2.1 建立模型及求解步骤 |
5.2.2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案例项目基本信息的调研 |
6.1.1 案例调研设计思路和调研途径 |
6.1.2 案例项目简介 |
6.2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要素数据计算 |
6.2.1 可直接量化的技术性要素 |
6.2.2 运用SNA方法对组织性要素进行量化 |
6.2.3 投入要素的数据整理 |
6.3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产出要素数据计算 |
6.4 案例项目的建模计算 |
6.4.1 运用基础DEA方法求解工程变更控制模型 |
6.4.2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求解工程变更控制模型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案例分析总结与对策建议 |
7.1 案例分析总结 |
7.1.1 工程变更控制的相对效率评价结果 |
7.1.2 案例项目在管理要素投入方面的改进分析 |
7.1.3 案例项目中参与人员的组织性分析 |
7.1.4 本案例分析的局限性及后续改进分析 |
7.2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对策建议 |
7.2.1 “工程建设领域”层面的对策建议 |
7.2.2 “具体工程项目”层面的对策建议 |
7.2.3 “项目组织关系”层面的对策建议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1.1 主要研究工作 |
8.1.2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8.3.1 现有研究不足 |
8.3.2 后续研究建议 |
附件A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调研提纲 |
附件B DEA-SOLVER Pro5.0 软件计算的五个案例项目超效率DEA求解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主要参与的科研课题情况 |
(8)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程总承包推广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工程总承包发展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工程总承包优化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推动我国EPC项目发展的政策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EPC项目概述 |
2.1.1 EPC项目定义 |
2.1.2 EPC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 |
2.2 设计院开展EPC项目概述 |
2.2.1 设计院特点 |
2.2.2 设计院开展EPC必要性 |
2.2.3 设计院开展EPC优势 |
2.3 EPC项目联合体中设计院牵头特点概述 |
2.3.1 联合体定义 |
2.3.2 联合体项目发展现状 |
2.3.3 联合体牵头人的职责 |
2.3.4 设计院牵头联合体特点及运作难点 |
2.4 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概述 |
2.4.1 管理概述 |
2.4.2 联合体运行管理概述 |
第3章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
3.1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的选取 |
3.1.1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选取原则 |
3.1.2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选取流程 |
3.2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 |
3.2.1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指标收集 |
3.2.2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指标整理 |
3.3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指标系统的优化 |
3.3.1 指标系统优化方法的选择 |
3.3.2 指标系统的统计法分析优化 |
3.3.3 指标系统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优化 |
3.4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的最终确定 |
第4章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建议 |
4.1 联合体准备期运行管理建议 |
4.1.1 优选合作伙伴 |
4.1.2 注重资质等级 |
4.2 联合体建立期运行管理建议 |
4.2.1 创建交叉融合式组织架构 |
4.2.2 构建详细全面联合体协议 |
4.2.3 构建信任机制 |
4.2.4 保持良好的沟通 |
4.3 联合体实施期运行管理建议 |
4.3.1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
4.3.2 合理分配责任、利益与风险 |
4.3.3 构建设计采购施工紧密链接机制 |
4.4 联合体后评价期运行管理建议 |
4.4.1 做好纠纷处理 |
4.4.2 建立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项目联合体准备期要点分析 |
5.3 项目联合体建立期要点分析 |
5.3.1 两次签署合作协议 |
5.3.2 坚持目标管理的导向原则 |
5.3.2.1 项目质量目标: |
5.3.2.2 进度目标: |
5.3.2.3 费用目标: |
5.3.2.4 HSE目标: |
5.3.2.5 组织目标 |
5.3.3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
5.3.3.1 管理计划体系 |
5.3.3.2 管理报告体系 |
5.3.3.3 管理评价体系 |
5.3.4 构建组织结构和明确责任划分 |
5.4 项目联合体实施期要点分析 |
5.4.1 工作接口及流程管理 |
5.4.2 风险管理与防范 |
5.5 项目联合体后评价期要点分析及工程总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调查》调查问卷 |
附录2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对比分析》调查问卷 |
致谢 |
(9)基于关键链技术的EPC项目进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
1.2.1 进度优化国外研究现状 |
1.2.2 进度优化国内研究现状 |
1.2.3 项目关键链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
1.2.4 项目关键链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1.2.5 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体系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EPC项目进度管理现状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项目、进度的基本定义 |
2.1.2 EPC的基本涵义 |
2.1.3 EPC项目的特点 |
2.1.4 目前EPC项目的进度管理现状 |
2.1.5 EPC工程总承包方常用的进度管理工具 |
2.2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关键链的EPC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模型 |
3.1 工程进度计划过程、控制和原理 |
3.1.1 工程进度计划过程 |
3.1.2 工程进度控制过程与原理 |
3.2 关键链技术基本原理 |
3.2.1 基础理论 |
3.2.2 关键链的隐含假设 |
3.2.3 关键链的核心思想 |
3.3 EPC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关键链模型构建 |
3.3.1 工期估计的确定 |
3.3.2 关键路径的确定 |
3.3.3 识别关键链 |
3.3.4 缓冲区的设置 |
3.3.5 缓冲区管理 |
3.4 小结 |
第四章 玻璃基板设施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问题 |
4.1 玻璃基板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
4.1.1 项目工程概况 |
4.1.2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
4.1.3 项目建设的工程特点 |
4.2 玻璃基板设施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现状 |
4.2.1 项目建设周期 |
4.2.2 项目建设工期安排 |
4.3 玻璃基板设施建设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1 项目进度管理问题 |
4.3.2 项目不确定因素对进度管理的影响 |
4.4 关键链技术在玻璃基板设施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中的适用性 |
4.4.1 主要优势 |
4.5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关键链技术的玻璃基板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进度管理优化设计 |
5.1 玻璃基板设施建设项目工期分析 |
5.1.1 项目结构分解,确定分部工程工期 |
5.1.2 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 |
5.1.3 确定项目的关键链 |
5.1.4 缓冲区设置 |
5.2 缓冲区管理 |
5.2.1 缓冲区管理方法 |
5.2.2 项目进度动态监控 |
5.2.3 明确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 |
5.3 进度实施保证措施 |
5.4 加强项目进度风险监控 |
5.4.1 进度风险监控的主要任务 |
5.4.2 进度风险监控管理的方法 |
5.4.3 进度风险监控结果应用 |
5.5 优化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期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A公司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的评述 |
1.2.1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发展概况 |
1.2.2 国外工程项目与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 |
1.2.3 国内工程项目与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 技术关键与方案选择 |
1.4.1 技术关键 |
1.4.2 技术方案的选择 |
第2章 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2.1.1 风险 |
2.1.2 风险管理 |
2.2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2.1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
2.2.2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 |
2.3 项目风险的识别与分类 |
2.3.1 项目风险的识别 |
2.3.2 项目风险的分类 |
第3章 A公司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A公司概况 |
3.2 化工类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特点与风险来源 |
3.2.1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特点 |
3.2.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来源 |
3.3 A公司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
3.4 A公司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
3.4.1 缺乏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规划 |
3.4.2 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
3.4.3 风险措施应对能力不足 |
第4章 A公司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方案 |
4.1 A公司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4.1.1 A公司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 |
4.1.2 A公司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 |
4.2 A公司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4.2.1 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识别 |
4.2.2 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定性评估 |
4.2.3 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定量评估 |
4.3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5章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
5.1 四川乙烯项目概况介绍 |
5.2 风险管理在四川乙烯项目中的应用 |
5.2.1 四川项目中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应对 |
5.2.2 风险管理规划 |
5.2.3 风险因素识别 |
5.2.4 四川项目当中的风险因素对策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玻璃行业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力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J]. 荣世立. 中国勘察设计, 2021(08)
- [2]玻璃厂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探讨[J]. 王雅婷. 玻璃, 2021(04)
- [3]我国推行EPC总承包模式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雒倩倩.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某EPC会展中心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研究[D]. 陈晨.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6)
- [5]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D]. 惠丹丹.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6]总承包管理模式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以青岛幼师建筑施工项目为例[D]. 薛广雨.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7]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研究[D]. 张英隆.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研究[D]. 赵莹.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9]基于关键链技术的EPC项目进度优化研究[D]. 卢军.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2)
- [10]A公司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封隽. 南昌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