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核性胸膜炎激素应用与否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秦卫[1](2020)在《胸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归纳、分析胸腔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后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且入院后行胸腔穿刺并留置胸腔引流管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资料,采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疗效、不良反应等,数据经SPSS 24.0处理,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共纳入90例患者,平均年龄约41.60±18.45岁,60岁以下占80%(72/90),60岁及其以上占20.00%(18/90),其中15-39岁年龄段占48.89%(44/90),患病年龄大多为中青年人群,年龄有延后趋势。研究中男性人数共59例,女性人数共31例,男女比例约1.90: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研究中各组关于症状好转例数经检验,p值>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所入选病例经胸腔穿刺引流及胸腔冲洗后,症状明显好转。研究中出现双侧胸腔积液例数占总例数的17.78%(16/90),单侧胸腔积液占总例数的82.22%(74/90),发病病灶以单侧为主。住院时间、胸水充分引流时间经单因素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应用尿激酶与否对病程无明显影响。胸水引流量组间p值<0.01,且行多重比较,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p值均<0.05,说明B组和C组胸水引流量明显高于A组,且C组较B组更为显着,证明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可增加胸水引流量、使其充分引流,且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较小剂量而言引流量更多。3、研究中的胸腔积液性质相似,常规及生化符合渗出性胸腔积液性质,经单因素ANOVA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中71例患者完成血沉检查,平均值47.56±22.04mm/h,升高者63例(88.73%);完成C反应蛋白(CRP)检查66例,平均值39.00±23.38mg/L,升高者63例(95.45%),关于该两项指标,行Kruskal-Wallis检验提示组间p值均>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这两项指标在结核性胸膜炎中有所上升,对疾病有提示意义。3组病例胸腔注药1天后,复查凝血常规和血常规,关于各组间TT、APTT、PT、纤维蛋白原、血常规、血小板等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各指标组间p值比较均>0.05,表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4、治疗期间各组胸膜厚度情况相似,其中位数(P25-P75)为2.66(1.95-3.17)mm,组间p值>0.05,故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治疗2个月后,胸膜厚度中位数(P25-P75)为2.18((1.83-2.70)mm,组间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进行多重检验,表明B、C组两组较A组而言,可明显使胸膜变薄,但B、C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到2个月后复查,A组包裹粘连情况从10%(3/30)到40%(12/30),B组包裹粘连情况从40%(12/30)到16.67%(5/30),C组包裹粘连情况从40%(12/30)到0.67%(2/30),证明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可溶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胸膜粘连包裹情况,使胸膜变薄或缩小胸膜厚度,且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无明显过敏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安全性高。结论:1.结核性胸膜炎多好发于中青年人群,但年龄有向后推延趋势。2.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后,血液中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无明显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3.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后可明显增加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强胸腔纤溶性,使胸膜变薄,降低胸膜粘连率。4.大剂量尿激酶冲洗胸腔较小剂量冲洗胸腔,胸腔积液引流量更显着,治疗后胸膜厚度无明显差别。
李雪雅[2](2019)在《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T-SPOT.TB方法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γ-干扰素水平(IFN-γ),同时对胸腔积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涂片、培养、MTBDNA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并与T-SPOT.T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用于辅助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效率。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经临床证实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64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对照组)66例,应用T-SPOT.TB试验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的IFN-γ水平,同时对试验胸腔积液标本进行MTB荧光染色涂片、培养、MTB-DNA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结果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对辅助诊断TBP的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77.3%,而MTB荧光染色涂片、培养、MTB-DNA、ADA等检测结果对辅助诊断TBP的敏感性分别为1.8%、24.4%、45.1%、82.9%,特异性分别为98.4%、96.9%、96.9%、90.9%。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对TBP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高于临床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目的通过对T-SPOT.TB试验中TBAg/PHA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ROC曲线,寻找到对临床早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有意义的TBAg/PHA比值的截断值,探讨T-SPOT.TB试验中TBAg/PHA比值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胸腔积液患者4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并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指标进行诊断性试验评价。结果447例患者中TBP组为316例,非TBP组为131例。胸腔积液T-SPOT.TB试验诊断TBP的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82.4%,准确度82.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65.9%。当采用0.25作为TBAg/PHA比值的截断值时,诊断TB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4.8%、93.5%、0.862(95%CI 0.8000.925)。结论胸腔积液T-SPOT.TB试验中TBAg/PHA比值能显着提高诊断TBP的特异度,诊断性能明显高于胸腔积液T-SPOT.TB试验斑点数的定性结果。TSPOT.TB试验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对TBP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明芳[3](2019)在《ICAM-1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ICAM-1在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8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经临床诊断或内科胸腔镜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TPE)55例、恶性胸腔积液(MPE)20例、肺炎旁性胸腔积液(PPE)12例,对照组(Controls)11例。留取合格的胸腔积液及血清标本并对血清标本进行常规的血常规及生化分析。检测四组患者在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的ICAM-1及ADA的表达水平,同时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胸腔积液的ICAM-1、ADA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胸水及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并运用ROC曲线分析ICAM-1、ADA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673.7±60.8,pg/ml),TPE组(1149.7±48.4,pg/ml)、MP E组(1062.5±107.0,pg/ml)及PPE组(1164.4±112.4,pg/ml)三组胸腔积液ICAM-1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TPE组患者血清(1430.4±46.3,pg/ml)ICAM-1水平高于胸腔积液(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TPE组(82.7±1.8%)胸腔积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显着高于其他三组,与MPE组(60.2±5.9%)、PPE组(36.3±7.0%)、对照组(57.4±7.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PE组中,胸腔积液淋巴细胞百分比显着高于血清(16.0±1.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3.TPE组(71.1±4.3,u/l)胸腔积液ADA水平显着高于MPE组(15.4±1.5,u/l)(p<0.001)、PPE组(51.9±23.2,u/l)及对照组(14.9±6.7,u/l)(p<0.001)。TPE组胸腔积液ADA水平高于血清(20.0±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4.所有研究对象胸腔积液与血清中的总体ICAM-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p<0.05);所有研究对象胸腔积液中的总体ICAM-1与ADA呈正相关(r=0.4,p<0.001);所有研究对象胸腔积液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与ADA呈正相关(r=0.3,p<0.001)。5.根据ROC曲线:当胸腔积液中的ICAM-1>948.7pg/ml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最高,可达91.0%,但敏感性稍低;胸腔积液中的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血清中的ICAM-1、淋巴细胞百分比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不高。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ICAM-1水平明显升高,胸腔积液中的ICAM-1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最高,但敏感性稍偏低。血清中的ICAM-1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不高,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孟庆龙[4](2018)在《长白山刺五加多糖开发的药理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刺五加为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Acanthopanax)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的干燥根和根茎或茎。近年来,刺五加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皂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上,且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刺五加多糖作为刺五加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由于多糖类成分纯化过程十分繁琐,纯化工艺复杂,纯度不理想等因素限制了刺五加多糖在组分、构效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确证。本试验通过对长白山刺五加多糖(ASPS)化学组分的分析,并对其抗炎作用、镇痛作用、药物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结核性胸膜炎辅助治疗作用、抗肿瘤作用、延缓衰老作用以及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作用的深入研究,同时对长白山刺五加多糖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刺五加多糖的临床应用开发提供有利参考。试验结果如下:1.本试验通过对长白山刺五加多糖的提取和分离,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提取分离分析,刺五加苷E得率为93.1%;ASPS得率为96.7%,相对分子量为10KD。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ASPS具有均匀对称单一峰,表明其纯度、极性及均一性均较好。经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分为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摩尔比为7.1:22.3:7.6:1.0。2.本试验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以及棉球致小鼠肉芽肿为模型,对ASPS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SPS能够有效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以及棉球致小鼠肉芽肿。同时,对于不同抗炎模型,ASPS均能够有效改善小鼠免疫器官状况,对机体免疫细胞因子水平起到调节作用。3.本试验通过热刺激对痛阈值的影响和醋酸致扭体反应,对ASPS的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SPS能够提高热刺激小鼠的痛阈值和镇痛率,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扭体次数,提高扭体反应抑制率。同时,对于不同镇痛模型,ASPS均能使得小鼠免疫器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得到有效调节。4.本试验以实验性结核小鼠为模型,对ASPS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SPS对抗结核治疗的实验性结核小鼠表现出较好的保肝护肝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实验性结核小鼠血清细胞免疫因子水平和脾细胞T淋巴亚群免疫水平而提高实验性结核小鼠的免疫能力,进而实现其保肝护肝的作用。5.本试验以结核性胸膜炎大鼠为模型,对ASPS的治疗效果极其机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SPS能降低结核胸膜炎大鼠胸腔积液及胸膜厚度,并能够改善结核性胸膜炎大鼠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生化指标。另外,ASPS还能够改善和调节结核性胸膜炎大鼠的细胞免疫因子,这可能是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作用机制之一。6.本试验以肉瘤S180、肝癌H22和宫颈癌U14小鼠实体瘤和腹水瘤为模型,对ASPS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并对其毒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ASPS对肉瘤S180、肝癌H22和宫颈癌U14荷瘤小鼠的实体瘤质量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使得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得到显着改善,同时还能够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细胞因子,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ASPS还能够延长肉瘤S180、肝癌H22和宫颈癌U14腹水瘤小鼠的存活天数,积极改善其生命延长率。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ASPS属实际无毒物级物质。7.本试验以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为模型,对ASPS延缓衰老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SPS能够有效提高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体质量和肝脏指数,使得机体状况得到改善;还能够有效提高模型小鼠血清、脑、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降低血清、脑、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进一步证实了ASPS在增强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同时,降低了脂质过氧化对细胞的损伤,从而起到了延缓衰老的作用。8.本试验以东莨菪碱所致急性记忆障碍大鼠为模型,采用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对ASPS增强记忆能力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避暗实验中,ASPS能够有效延长记忆障碍大鼠的避暗潜伏期和明箱停留时间,减少避暗错误次数;而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ASPS能够延长记忆障碍大鼠的避暗潜伏期和原平台停留时间,增多平台探索次数,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模型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并对中枢胆碱能系统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起到改善作用,从而起到增强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9.本试验通过辅料筛选、制粒工艺条件筛选、药粉成型性研究、胶囊制备以及胶囊制剂的检测等方面的考察,对ASPS胶囊制剂的工艺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更适合作为ASPS的辅料应用于胶囊剂型的制备。90%的乙醇浓度,1:1的料液比,60℃的干燥温度,1h的干燥时间可以使ASPS的颗粒外形和制粒效果呈现较好状态。在ASPS胶囊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应将相对湿度严格控制在62%以下以确保药粉的质量。ASPS胶囊内容物含水量为7.04%,平均内容物装量为0.4315g,平均崩解时限为17.43min,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相关规定。
刘佳银[5](2017)在《内科胸腔镜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内科胸腔镜(Medical Thoracoscopy,MT)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TPE)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CBM和VIP数据库,检索关于MT辅助治疗TPE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10日。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研究,18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N-MT相比,MT辅助治疗TPE在有效率[OR=15.13,95%CI(8.11,28.23),P<0.00001],胸水总引流量[MD=465.30,95%CI(273.07,657.54),P<0.00001],胸水消退时间[MD=-7.83,95%CI(-11.56,-4.11),P<0.0001],住院时间[MD=-4.42,95%CI(-7.39,-1.44),P=0.004],肺功能FEV1%改善率[MD=4.79,95%CI(2.46,7.11),P<0.0001]及肺功能FVC%改善率[MD=6.68,95%CI(4.61,8.76),P<0.00001],胸膜厚度[MD=-0.76,95%CI(-0.99,-0.52),P<0.00001]、胸膜增厚发生率[OR=0.27,95%CI(0.14,0.55),P=0.0003]及转手术率[OR=0.24,95%CI(0.15,0.41),P<0.0000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MD=-5.31,95%CI(-9.09,-1.53),P=0.006],拔管时间[MD=-6.24,95%CI(-6.61,-5.86),P<0.00001],包裹性胸腔积液复发率[OR=0.37,95%CI(0.19,0.72),P=0.003]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MT辅助治疗包裹性TPE[OR=0.80,95%CI(0.31,2.03),P=0.6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MT辅助治疗TPE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开展。鉴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杨路[6](2016)在《T-SPOT.TB、胸水ADA和PPD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在我国,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肺外结核,亦是导致胸水最常见的原因,据统计占到胸腔积液病因的半数以上。临床工作中确诊结核性胸膜炎主要依据“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然而,胸水结核菌涂片及培养阳性率低,胸膜活检及胸腔镜为有创性检查,部分患者不愿接受。PPD试验是常用的结核病诊断方法之一,但易受卡介苗(BCG)接种和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影响。腺苷脱氨酶(ADA)是目前辅助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常用指标,但淋巴瘤、脓胸等亦会引起其活性升高。T-SPOT.TB因其对结核病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有报道显示一些因素会导致T-SPOT.TB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多种方法联合检测较单种方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更大。本研究旨在探讨:T-SPOT.TB、胸水ADA、PPD单项和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寻找一种快速、敏感、准确的诊断手段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河南省胸科医院2015.2-2016.1入住呼吸内科的胸腔积液患者151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99例,男54例,女45例,平均年龄31.97±15.89,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83±15.08。对所有患者入院时行PPD试验、外周血T-SPOT.TB检测及胸水ADA活性测定;另对其中1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水T-SPOT.TB检测。对T-SPOT.TB、胸水ADA和PPD三种方法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相关指标及胸水ADA在两组间的活性进行比较。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所有的统计学分析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组阳性患者人数/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总人数;特异性=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阴性患者人数/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总人数;准确度=结核性胸腔积液组阳性人数+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阴性人数/总人数。结果:(1)外周血T-SPOT.TB、胸水ADA及PPD三种方法检测结核性胸水的阳性率(T-SPOT.TB:80.8%,ADA:75.8%,PPD:66.7%)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胸水组(T-SPOT.TB:11.5%,ADA:19.2%,PPD: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POT.TB:χ2=66.7,P=0.000;ADA:χ2=44.3,P=0.000;PPD:χ2=19.6,P=0.000)。结核性胸水组ADA活性为48.11±50.72U/L,非结核性胸水组ADA活性为20.40±17.93U/L,结核性胸水组ADA活性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胸水组,差异具有显着性(t=3.811,P=0.000)。(2)外周血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80.8%)、特异性(88.5%)最高;胸水ADA次之,敏感性75.8%、特异性80.8%;PPD相对较差,敏感性66.7%、特异性61.5%。外血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与PP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比较χ2=5.112,P=0.024;特异性比较:χ2=10.05,P=0.002);与胸水ADA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比较χ2=0.743,P=0.389;特异性比较:χ2=1.182,P=0.277)。胸水ADA的敏感性与PP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6,P=0.158),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30)。(3)胸水T-SPOT.TB与血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敏感性分别为100%、87.5%,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3,P=0.1444)。但在检测过程中,胸水T-SPOT.TB试验孔阳性班点数明显高于血T-SPOT.TB检测结果。(4)在并联联合检测中,血T-SPOT.TB or胸水ADA or PPD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最高为98.0%,与胸水ADA or PPD、血T-SPOT.TB or PPD的敏感性9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7,P=0.030);与血T-SPOT.TB or胸水ADA的97.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651);血T-SPOT.TB or胸水ADA与血T-SPOT.TB or PPD、胸水ADA or PP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94,P=0.074)。血T-SPOT.TB or胸水AD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最高为76.9%,与血T-SPOT.TB or胸水ADA or PPD的5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0,P=0.037),余并联联合间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T-SPOT.TB or胸水AD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准确度最高为90.1%,与血T-SPOT.TB or PPD的8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22),与胸水ADA or PPD的8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5,P=0.015),余并联联合方法间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并联联合检测中,以血T-SPOT.TB与胸水ADA联合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总体效果最好。(5)在串联联合检测中:三种检测方法串联联合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最高为100%,与胸水ADA and PPD组合的特异性9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41);与血T-SPOT.TB and胸水ADA的96.2%、血T-SPOT.TB and PPD的94.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串联联合方法间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T-SPOT.TB and胸水AD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最高64.6%,与血T-SPOT.TB and PPD的敏感性4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P=0.031),与血T-SPOT.TB and胸水ADA and PPD的敏感性4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1,P=0.010),与胸水ADA and PPD的敏感性5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7,P=0.083),余串联联合方法间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T-SPOT.TB and胸水AD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准确度最高75.5%,与T-SPOT.TB and胸水ADA and PP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3,P=0.009);与血T-SPOT.TB and PP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44)。余串联联合方法间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串联联合检测方法中,以血T-SPOT.TB与胸水ADA联合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总体效果最好。结论:(1)血T-SPOT.TB、胸水ADA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价值较PPD大。(2)胸水T-SPOT.TB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价值可能较外周血更大。(3)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漏诊、误诊,其中以血T-SPOT.TB与胸水ADA联合的总体效果最好。
王本学,彭丽静,林存智,张海燕[7](2014)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6例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随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19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规范治疗后的复发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9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从患者来源、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进行评价,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记录复发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农村及流动人口占77.55%(152/196),城镇人口占22.45%(44/196)。男性占74.49%(146/196),女性占25.51%(50/196)。农村及流动人口与城镇人口中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P<0.05)。20岁以下占7.14%(14/196),2140岁占31.63%(62/196),4160岁占28.57%(56/196),6180岁占27.55%(54/196),80岁及以上占2.04%(4/196)。单侧胸腔积液占90.82%(178/196),双侧胸腔积液占9.18%(18/196)。治疗过程中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19.9%(39/196)。服药完成率100%,经规范治疗1年后均病情稳定,失访1例。所有患者共随访420个患者年,平均随访2.15患者年/人,复发率1.03%(2/195)。胸膜增厚患者占81.63%(160/196)。结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以单侧为主,以农村及流动人口中青年居多。经规范治疗后2年内复发率低,易形成胸膜肥厚。
唐颖[8](2014)在《巨噬细胞亚型及Lunx基因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是渗出性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巨噬细胞是胸腔积液中的主要细胞组分,具有吞噬、清除异物和衰老伤亡细胞的功能,在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巨噬细胞还是一种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有效的向T细胞呈递抗原,进而诱导T细胞的激活。根据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可以被分为两种极化类型:M1型和M2型。M1型主要起促炎、抗肿瘤的作用;而M2型主要起炎症修复和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巨噬细胞的不同活化状态是决定其在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巨噬细胞是机体抗结核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结核分枝杆菌进入机体后能否存活或复制,与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许多趋化因子促进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并且可以降解基质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巨噬细胞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局部免疫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尽管近年来肿瘤的诊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临床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细胞学检测是区分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最主要的方法,然而胸水中过度增生的间皮细胞、组织细胞和退行性的间皮细胞通常显示特殊的形态学特征,使得肿瘤细胞难于识别。人类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在肺组织中特异表达,而在其他人类肿瘤及正常组织中极少表达或不表达,Lunx基因在快速鉴别浆膜腔积液的良恶性以及在判定浆膜腔积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来源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课题旨在明确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巨噬细胞亚群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在二者的发生及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另外通过进一步检测胸腔积液中Lunx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价Lunx基因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巨噬细胞及其亚型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探讨巨噬细胞在渗出性胸腔积液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通过检测恶性胸腔积液中Lunx基因的表达,评估Lunx基因检测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胸腔积液巨噬细胞亚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NF-, IL-1β, IL-6, IL-8, IL-10,IL-12和TGF-β细胞因子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胸水Lunx mRNA的表达水平。临床指标中血细胞计数、血沉、结核斑点实验、胸水酸碱度、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脱落细胞等均由检验科或病理科专科医生完成。结果: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3-M1、CD14+CD163-IL-12+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但低于相应的胸腔积液;增高的外周血CD14+CD163-IL-12+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与血清IL-12浓度呈明显正相关。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3+M2、 CD14+CD163+CD206+M2、CD14+CD163+CD115+M2和CD14+CD163+CD206+CD115+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相应的胸腔积液。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3-MAC387+M1和CD14+CD163-MAC387-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是低于相应的胸腔积液。4.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IL-1, IL-6, IL-8, IL-12, TNF和TGF-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低于相应的胸腔积液,而血清IL-10浓度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仍低于相应的胸腔积液水平。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TNF-和IL-12水平与ESR、 ESAT-6-IFN-γ-T、CFP-10-IFN-γ-T细胞数量呈明显正相关,而胸水中TNF-水平与ADA和LDH呈明显正相关。6.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CD14+CD163+M2、CD14+CD163+IL-10+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但低于相应的胸腔积液。外周血CD14+CD163-IL-12+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但高于相应的胸腔积液。7.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CD14+CD163+M2、 CD14+CD163+CD206+M2、CD14+CD163+CD115+M2和CD14+CD163+CD206+CD115+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但低于相应的胸腔积液。8.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CD14+CD163+MAC387+M2和CD14+CD163+MAC387-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是低于相应的胸腔积液。9.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IL-1, IL-6, IL-8, IL-10, TNF和TGF-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低于相应的胸腔积液,而血清IL-12浓度与健康对照组和相应的胸腔积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TNF-水平与CEA、LDH呈明显正相关,而IL-10水平与CEA呈明显正相关。11. Lunx mRNA诊断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为95.9%,敏感性为84.9%,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明显高于胸水脱落细胞和CEA的0.821和0.798。12. Lunx mRNA在肺特异性表达,所有Lunx mRNA阳性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被诊断为肺癌,而所有肺外肿瘤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Lunx mRNA表达均为阴性,LunxmRNA对于肿瘤细胞来源的阳性预测值为100%。13.在CR和PR组, Lunx mRNA的表达水平在第1疗程化疗结束后明显下降,而在NC组没有明显变化,PD组则显着增加。14.在Lunx mRNA表达下降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53周,而在Lunx mRNA表达上升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25周,Lunx mRNA表达下降组的总生存期要明显长于Lunx mRNA表达上升组。结论:1.新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体内巨噬细胞亚型以M1型为主,并且以胸膜腔局部表现更为明显,提示我们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发的促炎的M1型巨噬细胞反应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发病过程。2.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主要表现为M2型,进一步证实了M2型巨噬细胞在恶性胸腔积液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3. Lunx mRNA可以作为诊断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标志物之一,推荐临床广泛应用,监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化疗前后Lunx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监测病情并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预后。
Clinic Society of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9](2013)在《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二部分 结核病临床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一年来,国内外在结核病临床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展,许多新药物、新方案、新疗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2012年,抗结核新药研究最令人鼓舞的事件是贝达喹啉(bedaquiline,TMC207)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并可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免疫治疗及治疗性疫苗在临床结核病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项采用经过热处理灭活的Mycobacterium indicus pranii(MIP)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化疗治疗结核渗出性心包炎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值得关注。本报告介绍了肝炎治疗性疫苗V5用于治疗结核病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b期临床研究结果。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方面主要集中在评估各种方法在结核病中的治疗价值;同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中介入治疗方面的内容。在结核病外科治疗方面补充了骨结核外科治疗进展,尤其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新方式及其应用。抗结核治疗新方案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核病合并HIV感染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包括Mtb与HIV双重感染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结核病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结核药物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以及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等7个部分内容。
张难难[10](2013)在《内科胸腔镜在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1.病例来源收集自2012年10月-2013年03月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单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20例,经临床(包括胸腔镜或影像学检查证据)确诊并发胸膜粘连者。本组患者之间的年龄、病程等临床特征无显着差异性(P均大于0.05)。2.方法2.1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做胸部CT及心电图检查,行血常规、凝血五项、病毒系列检查,肺功能测定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拔管后做,所有组内的病人均采用胸腔镜手术。2.2工具:硬质胸腔镜、吸引器、活检钳、电视系统、监视器、引流管。给予持续低流量的氧气,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心率。术前15分钟,给予患者肌注10mg地西泮减轻焦虑、紧张情绪。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2.3步骤:患者应健侧卧位,通常取患者第6-8肋间,或者根据胸部CT或胸部B超定位最佳切口位置。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中后局部麻醉,先沿肋间切开皮肤约1.Ocm,血管钳垂直分离皮下组织、肌肉、胸壁组织,进套管针,套管针以进入胸腔0.5cm为宜。固定套管针,拔出针芯,插入胸腔镜,扫视胸膜腔,清理粘连,用操作钳分离粘连带,钳取或负压吸出纤维素膜及坏死组织,打穿所有包裹腔,负压吸引出残留积液,仔细剥离脏、壁层胸膜表面增厚膜,同时多点用活检钳取肋胸膜送检。术毕用负压吸引器吸出胸腔内气体、液体,自切口处留置导管接水封瓶行闭式引流,数日后如引流液<50ml/天,可酌情拔管。3.观察指标3.1病理学结果:明确患者确诊情况。3.2有效率:a.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l)、肺总量(TLC):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是否有所改善;b.治疗前后胸膜增厚及粘连程度的改善情况。3.3不良反应:主要观察发热、胸痛等。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整理,治疗前后之间比较采用成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理学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病理学结果,结合临床均得以确诊。2.有效率a.肺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三个指标VC、TLC、FEV1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b.治疗后胸膜增厚及粘连程度较前明显改善(P<0.01)。3.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胸痛,给予止痛剂可缓解,无支气管胸膜瘘、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能在微创下提高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确诊率,显着减少胸膜粘连,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且并发症少,无明显不良发应。
二、结核性胸膜炎激素应用与否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核性胸膜炎激素应用与否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胸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2.1 结核性胸膜炎的流行现状 |
2.2 病因机制 |
2.2.1 迟发型变态反应 |
2.2.2 结核分枝杆菌直接侵袭胸膜 |
2.3 临床主要诊断依据 |
2.3.1 临床表现 |
2.3.2 影像学辅助诊断 |
2.3.3 实验室辅助诊断 |
2.3.4 免疫学诊断 |
2.3.5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 |
2.3.6 胸膜活检 |
2.3.7 其他 |
2.4 治疗 |
2.4.1 一般治疗 |
2.4.2 抗结核药物治疗 |
2.4.3 胸腔穿刺抽液 |
2.4.4 糖皮质激素治疗 |
2.4.5 胸腔稀释方法 |
2.4.6 胸腔注入药物 |
2.4.7 免疫治疗 |
2.4.8 微波治疗 |
2.4.9 局麻下胸腔镜介入治疗 |
2.4.10 外科治疗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一般资料 |
3.1.2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 |
3.1.3 试验操作步骤 |
3.1.4 拔管指征与胸膜厚度测量 |
3.2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临床症状 |
4.3 3组胸腔积液病灶部位 |
4.4 3组病例住院时间、胸腔积液充分引流时间和胸水引流量 |
4.5 3组病例胸腔积液常规、生化及脱落细胞 |
4.6 血液学检查 |
4.7 胸膜厚度及包裹粘连情况 |
4.8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的并发症或副作用 |
第5章 讨论 |
5.1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一般情况 |
5.2 临床表现及胸腔积液引流情况 |
5.3 相关化验 |
5.4 胸膜厚度、包裹粘连及不良反应情况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胸腔积液T-SPOT.TB试验TBAg/PHA比值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ICAM-1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4)长白山刺五加多糖开发的药理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刺五加的研究现状 |
1.1 刺五加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
1.2 刺五加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刺五加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
2.1 刺五加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
2.2 刺五加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2.3 刺五加多糖的神经元保护作用 |
2.4 刺五加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
2.5 刺五加多糖的其他作用 |
第三章 刺五加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 |
3.1 刺五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现状 |
3.2 刺五加片或胶囊的临床应用现状 |
3.3 刺五加茶的应用现状 |
第四章 植物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
4.1 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4.2 植物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
4.3 植物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
4.4 植物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
4.5 植物多糖的降血压、抗血栓作用 |
4.6 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
4.7 植物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五章 问题与展望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长白山刺五加多糖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长白山刺五加多糖抗炎作用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长白山刺五加多糖镇痛作用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长白山刺五加多糖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长白山刺五加多糖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作用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长白山刺五加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分析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长白山刺五加多糖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八章 长白山刺五加多糖对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的研究 |
8.1 材料与方法 |
8.2 结果与分析 |
8.3 讨论 |
8.4 小结 |
第九章 长白山刺五加多糖胶囊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
9.1 材料与方法 |
9.2 结果与分析 |
9.3 讨论 |
9.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内科胸腔镜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流行病学 |
1.2 分类及发病机制 |
1.3 临床表现及体征 |
1.4 辅助检查 |
1.4.1 实验室检查 |
1.4.2 胸部X线及CT检查 |
1.4.3 超声检查 |
1.4.4 胸膜活检术 |
1.4.5 胸腔镜或开胸活检 |
1.5 诊断及治疗现状 |
内科胸腔镜的演变历程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 研究类型 |
2.1.2 研究对象 |
2.1.3 干预措施 |
2.1.4 结局指标 |
2.1.5 排除标准 |
2.2 文献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2.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5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
3.3 Meta分析结果 |
3.3.1 有效率 |
3.3.2 胸水总引流量 |
3.3.3 胸水消退时间 |
3.3.4 住院时间 |
3.3.5 肺功能FEV1%改善率 |
3.3.6 肺功能FVC%改善率 |
3.3.7 胸膜厚度 |
3.3.8 胸膜增厚发生率 |
3.3.9 转手术率 |
3.3.10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3.3.11 拔管时间 |
3.3.12 不良反应发生率 |
3.3.13 包裹性胸腔积液复发率 |
第四章 讨论 |
4.1 有效性 |
4.2 安全性和并发症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名词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T-SPOT.TB、胸水ADA和PPD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T-SPOT.TB检测技术在临床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6例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随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 流行病学分析: |
2. 诊断方法: |
3. 治疗方法: |
4. 随访: |
5. 痰液检查: |
6. 随访患者年计算: |
三、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
二、患者治疗分析结果 |
三、治疗随访结果 |
1. 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 |
2. 胸膜肥厚: |
讨论 |
1.流行病学特征: |
2.诊断治疗: |
(8)巨噬细胞亚型及Lunx基因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巨噬细胞亚型的研究进展 |
1.1.1 巨噬细胞的分型及功能 |
1.1.2 巨噬细胞亚型与疾病的关系 |
1.1.3 展望 |
1.2 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
1.2.1 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 |
1.2.2 前胃泌素释放肽(ProGRP)和胃泌素释放肽 (GRP) |
1.2.3 半胱天冬酶裂解的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 |
1.2.4 组织多肽抗原 (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TPA) |
1.2.5 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
1.2.6 鳞癌细胞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g) |
1.2.7 肺特异性 X 蛋白(Lunx 蛋白) |
1.2.8 小结 |
第2章 巨噬细胞亚群及其功能在新发结核性胸膜炎中作用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临床指标 |
2.2.3 标本采集 |
2.2.4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分离 |
2.2.6 细胞计数 |
2.2.7 巨噬细胞的表型测定 |
2.2.8 巨噬细胞功能的测定 |
2.2.9 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 检测血浆和胸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
2.2.10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和胸水 TGF-β水平 |
2.2.11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3 结果 |
2.3.1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一般信息和临床特点 |
2.3.2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T-SPOT.TB 试验的结果分析 |
2.3.3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D14+CD163-M1 型和 CD14+CD163+M2 型巨噬细胞的表达 |
2.3.4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D14+CD163+M2 型巨噬细胞相关受体的表达 |
2.3.5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D14+CD163-M1 型和 CD14+CD163+M2 型巨噬细胞表面 MAC387 的表达 |
2.3.6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D14+CD163-IL-12+M1 型和 CD14+CD163+ IL-10+M2 型巨噬细胞的表达 |
2.3.7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
2.3.8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巨噬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 |
2.3.9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和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巨噬细胞亚群及其功能在恶性胸腔积液中作用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临床指标 |
3.2.4 主要试剂和仪器 |
3.2.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分离 |
3.2.6 细胞计数 |
3.2.7 巨噬细胞的表型测定 |
3.2.8 巨噬细胞的功能测定 |
3.2.9 CBA 和 ELISA 法检测血清和胸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
3.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3 结果 |
3.3.1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一般信息和临床特点 |
2.3.2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CD14+CD163-M1 型和 CD14+CD163+M2 型巨噬细胞的表达 |
2.3.3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CD14+CD163+M2 型巨噬细胞相关受体的表达 |
2.3.4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CD14+CD163-M1 型和 CD14+CD163+M2型巨噬细胞表面 MAC387 的表达 |
2.3.5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CD14+CD163-IL-12+M1 型和CD14+CD163+IL-10+M2 型巨噬细胞的表达 |
2.3.6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M1 型和 M2 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
2.3.7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和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LUNX MRNA 检测对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优越性和临床意义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支气管镜检查 |
4.2.3 细胞学检测 |
4.2.4 胸膜活检 |
4.2.5 胸腔积液的临床检测 |
4.2.6 实时定量 RT-PCR 法检测 Lunx mRNA 表达 |
4.2.7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 |
4.3.1 胸腔积液患者的一般信息和临床特征 |
4.3.2 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化疗情况 |
4.3.3 不同组别胸腔积液患者的 Lunx mRNA 的表达 |
4.3.4 Lunx mRNA 水平、脱落细胞、CEA 检测对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益比较 |
4.3.5 Lunx mRNA 与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
4.3.6 Lunx mRNA 对肿瘤来源的预测 |
4.3.7 Lunx mRNA 表达水平变化与化学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
4.3.8 治疗前后 Lunx 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相关性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二部分 结核病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抗结核新药及新方案 |
一、抗结核新药 |
二、抗结核新方案 |
免疫治疗及治疗性疫苗 |
一、免疫治疗 |
二、治疗性疫苗 |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
一、气管支气管结核 |
(一) 治疗指南 |
(二) 临床分型不同, 介入治疗措施的选择应有所差异 |
(三) 不同介入治疗措施, 国内外学者有不同报道 |
二、肺结核 |
三、结核性胸膜炎 |
四、支气管残端瘘及支气管胸膜瘘 |
结核病的外科治疗 |
一、外科治疗结核病手术时机的选择 |
二、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
1. 耐药肺结核外科治疗: |
2. 结核性毁损肺等后遗症的外科治疗: |
3. 肺结核外科治疗手术方式: |
三、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 |
四、结核性脓胸或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外科治疗 |
五、骨结核的外科治疗 |
1. 手术方式: |
2. 后凸畸形的矫正: |
3. 微创手术: |
4. 儿童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
5. 耐药骨结核的手术治疗: |
六、结脑的外科治疗 |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
一、治疗方案 |
二、治疗转归 |
三、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 |
四、新方案 |
结核病合并HIV感染的治疗 |
一、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
二、结核病合并HIV感染者的抗结核治疗 |
三、结核病合并HIV感染者的ART |
四、抗结核药物与ART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五、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六、不良反应 |
七、IRIS |
(10)内科胸腔镜在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撰写文章 |
附件 |
四、结核性胸膜炎激素应用与否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胸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研究[D]. 秦卫. 吉林大学, 2020(08)
- [2]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D]. 李雪雅.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1)
- [3]ICAM-1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王明芳. 南华大学, 2019(01)
- [4]长白山刺五加多糖开发的药理基础研究[D]. 孟庆龙.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3)
- [5]内科胸腔镜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Meta分析[D]. 刘佳银. 兰州大学, 2017(02)
- [6]T-SPOT.TB、胸水ADA和PPD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D]. 杨路. 郑州大学, 2016(03)
- [7]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6例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随访分析[J]. 王本学,彭丽静,林存智,张海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23)
- [8]巨噬细胞亚型及Lunx基因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作用的研究[D]. 唐颖. 吉林大学, 2014(09)
- [9]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2年)(第二部分 结核病临床治疗)[J]. Clinic Society of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中国防痨杂志, 2013(07)
- [10]内科胸腔镜在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D]. 张难难. 山东大学,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