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矿井下漏电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豪[1](2017)在《煤矿火灾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文中提出火灾是煤矿生产中所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目前对于煤矿火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程技术层面的煤自燃预测预警,较少涉及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而实际该类事故的发生也多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且通过分析煤矿火灾事故分类、原因分析、预防对策等研究现状可知,目前对于该类事故的分类不够细致、穷尽,原因分析不够系统、彻底,导致预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基于此,本文以以往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依据,对煤矿火灾发生规律及个人层面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原因分析结果。原因分析是事故预防的基础工作,因此本文仍属基础研究,但同时也将给出一些针对性培训建议,用于指导该类事故的预防。本文选取事故致因“2-4”模型(第4版)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1990-2015年间发生的95起煤矿火灾事故进行了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统计研究,其中,内因火灾32起,机电火灾43起,炸药燃烧与明火火灾各10起。首先,对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进行了识别与频次统计,获得了各类火灾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列表,并从引发事故(包括火源产生、火势发展、组织危险作业以及安全管理和人员配备四类)与扩大事故(包括自救、救援、灭火和通风四类)两方面对其进行分类,且对各子类不安全动作的违章类型(9类)、发出者(4类)等作了统计对比;然后,对与事故发生有关的不安全物态进行了识别与频次统计,获得了各类火灾事故不安全物态原因列表,并从材料、设备设施与作业环境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且对各子类不安全物态的违章类型(3类)、对应不安全动作等作了统计对比;总结了侥幸、麻痹、省能、从众等多种不安全心理状态,并结合“2-4”模型中已有的知识、意识和习惯三方面原因,对导致各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产生的不安全习惯性行为进行了分类统计;最后,对不同类别火灾事故各层面原因作了综合对比,并给出了预防培训建议。所得煤矿火灾事故发生趋势及各层面原因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对近年来我国煤矿火灾事故发生宏观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2001-2015年间,我国煤矿火灾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1年后趋于稳定(年均发生24起,死亡2536人);重特大火灾事故起数也逐年递减,但每年都有发生,且在重特大煤矿事故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990-2015年间的重特大煤矿火灾事故中,机电火灾发生起数与造成死亡人数均最多,内因火灾次之;炸药燃烧事故起数不高,但每起事故伤亡较为严重,平均单起死亡可达26.38人。2)研究获得了与四类煤矿火灾事故发生有关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列表,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不安全动作的分类、违章情况、发出者、成因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1)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动作中,导致火源产生的频次相对较高,其是事故预防的关键环节,且不同类别煤矿火灾事故中不安全动作的种类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内因火灾火源的产生主要与未进行有害气体检查(19次)、火区治理不彻底(13次)、未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措施(12次)等相关;导致机电火源产生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未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修、试验(17次),机电设备未设综合保护装置(10次),违章接线(7次)等;引发炸药燃烧的不安全动作主要与火工品的选用与贮存不当有关,诸如购买、使用非煤矿许用炸药(10次),违章建爆炸材料库(6次)等出现较多;明火火灾中火源的产生主要由吸烟(7次)、违章放炮(2次)和使用火炉(1次)导致。(2)扩大事故的不安全动作中,与自救不力和救援不力有关的较多,其是导致伤亡扩大的主要原因,且不同类别煤矿火灾事故中不安全动作的种类差别不大。其中,四类事故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主要包括未及时上报申请救援(34次)、未携带自救器(25次)、未建成2个以上安全出口(20次)、冒险组织抢救(16次)、未配备自救器(14次)等。(3)违章的不安全动作均占每类事故中总数的90%以上,且炸药燃烧事故中所有不安全动作均是违章的,企业应加强现有规章制度的执行。对于不违章但曾引起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内因火灾中主要有火区治理不彻底(9次)、采取灭火措施不当(6次)、节假日期间未采取安全措施(4次)等;机电火灾中主要有采取灭火措施不当(6次)、未及时清理皮带道杂物(4次)、未及时处理机电设备油渍(3次)等;而明火火灾中仅存在未制止工人吸烟(3次)和未及时清理巷道易燃物(2次)两类。不违章、未引起过事故但高风险的不安全动作仅出现四类,即进入危险区域行走、组织交叉作业、输送机挡煤装置安装不合理和维修密闭未采取安全措施。可基于此细化、完善企业相关规章制度。(4)煤矿火灾事故总体中共涉及不安全动作861次,从不安全动作发出者看,与中层管理者有关的动作频次比例最高,为43.4%,高层管理者的次之,为40.2%,该两类人员是事故预防的重点群体;从不安全动作成因看,事故中共涉及12类不安全习惯性行为原因,其中与知识不足有关的不安全动作频次比例最高,占56.0%,与习惯不佳有关的次之,占55.4%;此外,省能心理(54.2%)、意识不高(49.2%)、侥幸心理(39.8%)等也都是导致不安全动作产生的重要原因,可作为企业进行员工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心理干预的依据。3)研究获得了与四类煤矿火灾事故发生有关的不安全物态原因列表,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不安全物态的分类、违章情况、与不安全动作对应关系、成因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1)与材料有关的不安全物态中,涉及炸药燃烧事故的频次比例最高,主要指井下存在的非煤矿许用炸药(10次),应规范火工品的选用与贮存;机电火灾中多涉及设备设施的缺陷,诸如电缆破损(12次)、非阻燃电缆(10次)、机电设备无综合保护装置(10次)等出现较多,存在的机电设备有电缆(25次)、带式输送机(6次)、空气压缩机(6次)等,应规范该系列机电设备的选用、检修与维护;与作业环境有关的不安全物态中,涉及内因火灾的频次比例最高,主要包括井下存在着火点(15次)、漏风(10次)、自然通风(7次)等,应加强井下火区与通风管理,且存在的火源产生地点有采空区(9次)、平巷(6次)、邻矿火区(5次)等,其是内因火灾的重点防治区域。(2)违章的不安全物态均占各类事故中总数的80%以上,可基于此设计针对性的不安全物态控制措施。对于不违章但曾引起事故的不安全物态,内因火灾中主要包括矿井周边存在火区(6次)、煤层裸露破碎(5次)、采空区空顶较大(2次)等;机电火灾中主要有皮带道存在杂物(3次)、机电设备渗油(3次)、机电设备周围存在易燃物(2次)等;炸药燃烧事故中,仅巷道布置混乱(3次)属不违章的不安全物态;明火火灾中,仅灭火器质量不佳和循环通风是不违章的,各出现1次。不违章、未引起过事故但高风险的不安全物态仅在机电火灾中出现两类,即消防管路质量不合格(塑料垫圈)和巷道弯曲。(3)90%以上的不安全物态均可找到对应其产生的不安全动作,即不安全物态多是通过不安全习惯性行为作用于不安全动作产生,而由不安全习惯性行为直接造成的不安全物态则较少。内因火灾中,仅巷道断面偏小、矿井周边存在火区和火区密闭紧邻进风巷三类不安全物态组织内无对应其产生的不安全动作;机电火灾中,仅消防管路质量不合格、巷道弯曲、开关接触不良以及机电设备渗油(部分)四类不安全物态是由不安全习惯性行为直接导致;炸药燃烧事故中,所有不安全物态均可找到对应其产生的不安全动作;明火火灾中,仅灭火器质量差、灭火效果不佳无对应其产生的不安全动作。(4)对于可激活不安全动作的不安全物态,其仅在内因火灾和机电火灾中出现较少类别。主要包括矿井防灭火系统不完善(导致采取灭火措施不当)、注浆灭火管路故障(导致火区治理不彻底)、通讯设备故障(导致未及时上报申请救援)和巷道布置混乱(导致选择错误避灾路线)。4)研究得到了导致四类煤矿火灾事故发生的共性类原因,可基于此制定通用的事故预防措施。共性不安全动作包括47小类,出现554次,其中未组织员工安全培训(41次)、非法组织生产(39次)、未及时上报申请救援(34次)、以包代管(33次)等频次较高,四类事故中均存在的不安全动作有12小类;共性不安全物态包括13小类,出现160次,其中作业地点处于越界区域和风量不足两类频次最高,均是21次,四类事故中均存在的不安全物态有5小类。5)基于行为安全事故预防培训系统,从事故原因展示模型的改进、事故预防路径的完善、事故的分类预防、不安全动作与物态的分类预防、不安全习惯性行为的展示等角度提出了煤矿火灾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案及培训建议。
岳志奇[2](2016)在《煤矿综采工作面复杂条件下人的安全行为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煤矿综采工作面作业复杂、环境恶劣、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近年虽有好转,但依然严峻。本文统计国内近15年综采工作面事故结果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8.4%以上。由此可知,减少综采工作面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是预防和控制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因此,建立综采工作面员工安全行为模式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本文分析了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通过行为抽样法实测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数据,得出综采工作面各主要类型不安全行为发生率;采用危险概率评价方法定量分析综采工作面各类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危险性,并采用加权危险指标值计算出各岗位工种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性大小。本文分析了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提出假设,构建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初始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验证,得到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的最终模型。本文分析了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内部、外部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构建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内因影响因素最终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外因因素重要度;构建组织因素、环境因素、领导因素、社会因素四个外因因素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模型;以照度为例,使用EyeLinkⅡ高速眼动仪,试验研究得出照度对人视觉识别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建立了综采工作面复杂条件下人的安全行为模式,并针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危险性、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策。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综采工作面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加以验证,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综采工作面不安全行为研究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建立了安全行为模式,提出安全控制对策,有利于有效提升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水平。
李小孟[3](2011)在《矿井工作面底板含水性探测和突水预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化矿井开采深度、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和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煤层工作面底板突水问题日益严重,矿井突水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发展。我国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田,煤系地层直接沉积在奥陶系灰岩之上,煤层距奥陶系灰岩较近,并且普遍具有水压高、有效隔水层薄、含水层富水性强等特点,因此,华北地区煤层开采受底板承压水威胁更为严重。本文结合山东华宁矿业集团保安煤矿3701工作面开展矿井工作面底板岩层含水性探测和突水预测技术研究。论文在对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机理和底板突水预测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适用于现场操作的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式,并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矿井突水预测预报系统;分析研究矿井突水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对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井下工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进行分析,解决了矿井常规电法数据采集一致性差的难题;通过校园探水工程实例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深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给出较为合理的深度校正因数;通过井下断裂带附近现场实验确定断裂构造对矿井瞬变电磁观测信号的影响,并指出在排除噪声干扰的情况下,实测感应电动势衰减曲线圆滑程度降低和时间门极性变化可以作为测点附近断裂构造发育的一个判定依据。在对保安煤矿3701工作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本文前述研究成果,采用GeoPen高密度直流电法仪和PROTEM47矿井瞬变电磁仪对该工作面进行了底板突水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实现了工作面底板水探测物探解释的图形三维显示;探测出3701工作面底板不同位置的原始导升带顶界面,进而给出不同位置的有效隔水层厚度,制作出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等值线图;应用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式和通过物探获得的有效隔水层厚度得到3701工作面底板不同位置岩层的突水危险性系数,并以图示方式显示出3701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区,使工作面底板防治水工作重点突出。针对不同突水危险性区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加强地质探测,优化工作面布置与采煤工艺为主要方法的防治水措施。
蔡明悦[4](2008)在《矿井火灾中的人因失误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火灾是矿井重大灾害之一,它直接威胁到矿井的安全生产,给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和伤害。本文通过对我国矿井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得出,井下人员行为的失误是造成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2001-2007年矿井火灾事故中死亡人数的统计信息,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自适应性GM(1,1)预测模型,对2008年的火灾死亡人数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分析了矿井火灾事故的特征规律;对矿井火灾人因失误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影响人因失误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科学和具体的评价,建立了矿井火灾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了各个子因素对矿井火灾人因失误影响程度大小。依据评价结果,可以为控制和减少矿井人因火灾事故制定有效对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矿井火灾人因失误辨识及预防措施分析,给出了控制故意违章和组织管理失误的对策。最后结合某个典型矿井火灾事故,对其事故中的人因失误进行了评价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火灾人因失误辨识的具体方法和火灾防治措施。
李严,周浩,孔祥波[5](2008)在《加强电气管理防止电气设备诱发瓦斯爆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爆炸的物质基础--瓦斯聚集到一定的浓度,在井下空气的助燃下,遇到电火花此类火源,且达到瓦斯最小引燃能量就会发生爆炸。当漏电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时,常常会使电气设备遭到破坏,如果短路电流不能及时切除,可使电缆着火,引起井下火灾和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王祝华[6](2000)在《煤矿井下漏电及其防治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煤矿井下漏电的原因分析入手,阐明漏电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二、煤矿井下漏电及其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矿井下漏电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火灾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煤矿火灾事故定义及分类 |
1.2.2 煤矿火灾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综述 |
1.2.3 个人不安全行为相关研究综述 |
1.2.4 煤矿火灾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基础 |
1.3 研究内容 |
1.4 理论依据 |
1.5 总体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煤矿火灾事故发生规律及实例分析 |
2.1 煤矿火灾事故发生规律研究 |
2.1.1 煤矿火灾事故特征及分类 |
2.1.2 煤矿火灾事故发生趋势 |
2.2 个人不安全行为分析方法研究 |
2.2.1 典型事故致因模型对比分析 |
2.2.2 事故致因“2-4”模型发展与演变 |
2.2.3 个人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分类 |
2.3 煤矿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实例展示 |
2.3.1 煤矿火灾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分类 |
2.3.2 内因火灾事故实例分析 |
2.3.3 机电火灾事故实例分析 |
2.3.4 炸药燃烧事故实例分析 |
2.3.5 明火火灾事故实例分析 |
2.4 详细技术路线 |
2.5 本章小结 |
3 煤矿内因火灾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 |
3.1 内因火灾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 |
3.1.1 不安全动作原因列表 |
3.1.2 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动作 |
3.1.3 扩大事故的不安全动作 |
3.1.4 各子类不安全动作对比分析 |
3.2 内因火灾事故不安全物态原因研究 |
3.2.1 不安全物态原因列表 |
3.2.2 不安全物态分类研究 |
3.2.3 各子类不安全物态对比分析 |
3.3 内因火灾事故不安全习惯性行为原因研究 |
3.3.1 各子类不安全动作对应的不安全习惯性行为统计 |
3.3.2 各不安全习惯性行为出现频次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煤矿机电火灾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 |
4.1 机电火灾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 |
4.1.1 不安全动作原因列表 |
4.1.2 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动作 |
4.1.3 扩大事故的不安全动作 |
4.1.4 各子类不安全动作对比分析 |
4.2 机电火灾事故不安全物态原因研究 |
4.2.1 不安全物态原因列表 |
4.2.2 不安全物态分类研究 |
4.2.3 各子类不安全物态对比分析 |
4.3 机电火灾事故不安全习惯性行为原因研究 |
4.3.1 各子类不安全动作对应的不安全习惯性行为统计 |
4.3.2 各不安全习惯性行为出现频次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其他类别煤矿外因火灾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 |
5.1 煤矿炸药燃烧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 |
5.1.1 炸药燃烧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 |
5.1.2 炸药燃烧事故不安全物态原因研究 |
5.1.3 炸药燃烧事故不安全习惯性行为原因研究 |
5.2 煤矿明火火灾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 |
5.2.1 明火火灾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 |
5.2.2 明火火灾事故不安全物态原因研究 |
5.2.3 明火火灾事故不安全习惯性行为原因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不同类别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对比及培训建议 |
6.1 不安全动作原因对比研究 |
6.1.1 基于动作分类与频次对比 |
6.1.2 基于违章类型对比 |
6.1.3 基于员工层级对比 |
6.1.4 共性不安全动作分析 |
6.2 不安全物态原因对比研究 |
6.2.1 基于物态分类与频次对比 |
6.2.2 基于违章类型对比 |
6.2.3 动作与物态对应关系 |
6.2.4 共性不安全物态分析 |
6.3 不安全习惯性行为原因对比研究 |
6.4 预防对策及培训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2)煤矿综采工作面复杂条件下人的安全行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分析 |
2.1 综采工作面事故类型及致因分析 |
2.2 综采工作面员工行为测量与统计分析 |
2.2.1 不安全行为认定与分类 |
2.2.2 不安全行为的抽样调查 |
2.2.3 不安全行为测量结果及统计分析 |
2.3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危险指数分析 |
2.3.1 不安全行为危险性比较分析 |
2.3.2 不安全行为危险性综合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模型构建 |
3.1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模型 |
3.1.1 人的一般行为模式 |
3.1.2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概念模型 |
3.2 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模型实证研究 |
3.2.1 设计变量 |
3.2.2 模型的实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4.1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之内因分析 |
4.1.1 不安全行为内因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假设 |
4.1.2 不安全行为内因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研究 |
4.2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之外因分析 |
4.2.1 不安全行为外因影响因素确定 |
4.2.2 不安全行为外因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
4.2.3 照度对人的视觉识别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分析 |
4.2.4 不安全行为各外因影响因素影响模型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5 综采工作面员工安全行为模式分析 |
5.1 综采工作面员工一般安全行为模式 |
5.2 综采工作面复杂条件下员工安全行为模式 |
5.3 综采工作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策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附录Ⅳ |
附录Ⅴ |
附录Ⅵ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矿井工作面底板含水性探测和突水预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底板突水预测方法研究 |
2.1 突水系数法 |
2.2 有效隔水层厚度的确定 |
2.3 突水系数表达式 |
2.4 本章小结 |
3 矿井突水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研究 |
3.1 矿井直流电阻率成像技术 |
3.2 矿井瞬变电磁技术 |
3.3 本章小结 |
4 保安煤矿3701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 |
4.1 研究区概况 |
4.2 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系统开发 |
4.3 保安煤矿3701工作面底板突水总体预测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矿井地球物理技术的底板突水预测 |
5.1 矿井地球物理探测工程布置 |
5.2 矿井地球物理资料解释 |
5.3 保安煤矿3701工作面底板突水分区预测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4)矿井火灾中的人因失误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人因失误理论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
1.2.1 人因失误理论的发展概况 |
1.2.2 人因失误理论的研究动态趋势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矿井火灾事故的分析 |
2.1 矿井火灾概述 |
2.1.1 矿井火灾的类型 |
2.1.2 矿井火灾的特点及危害 |
2.2 矿井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 |
2.2.1 矿井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 |
2.2.2 矿井火灾事故的死亡统计预测 |
2.2.2.1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 |
2.2.2.2 自适应性 GM(1,1)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2.2.2.3 灰色预测的步骤 |
2.2.3 矿井火灾事故的特征规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矿井火灾事故中的人因失误 |
3.1 人因失误概述 |
3.2 矿井火灾事故中人因失误的原因 |
3.2.1 矿工的基本素质 |
3.2.2 矿工的作业特性 |
3.2.3 矿井的组织管理 |
3.3 故意违章和组织管理失误分析 |
3.3.1 故意违章引起矿井人因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 |
3.3.2 组织管理对矿井人因火灾事故的重要性 |
3.4 某矿人因失误引发火灾事故分析 |
3.4.1 矿井概况 |
3.4.2 事故经过 |
3.4.3 事故原因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矿井火灾人因失误原因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4.2 矿井火灾人因失误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
4.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
4.3.1 确定评价集 V和因素集 U |
4.3.2 确定权重分配 |
4.3.3 构建模糊关系 |
4.3.4 综合性评价及结果 |
4.4 矿井火灾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
4.5 矿井火灾人因失误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4.6 评价结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矿井火灾人因失误的辨识及控制方法 |
5.1 人因失误的辨识技术 |
5.2 防止故意违章的对策 |
5.2.1 失控违章行为的控制 |
5.2.2 无意违章行为的控制 |
5.2.3 有意违章行为的控制 |
5.3 防止组织管理失误的对策 |
5.4 矿井火灾人因失误预防的群策群力对策 |
5.5 实例分析 |
5.5.1 矿井的概况及事故经过 |
5.5.2 火灾人因失误辨识及评价分析 |
5.5.3 火灾防治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加强电气管理防止电气设备诱发瓦斯爆炸(论文提纲范文)
一、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电气诱因类型 |
二、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的具体原因分析 |
1、技术上的原因 |
2、管理上的问题 |
三、电气事故引起瓦斯爆炸的预防与解决 |
1、从技术方面进行预防 |
2、从管理上加强预防 |
结语 |
四、煤矿井下漏电及其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火灾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D]. 王建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2)
- [2]煤矿综采工作面复杂条件下人的安全行为模式研究[D]. 岳志奇. 河南理工大学, 2016(12)
- [3]矿井工作面底板含水性探测和突水预测技术研究[D]. 李小孟.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
- [4]矿井火灾中的人因失误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D]. 蔡明悦. 中南大学, 2008(04)
- [5]加强电气管理防止电气设备诱发瓦斯爆炸[J]. 李严,周浩,孔祥波.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8)
- [6]煤矿井下漏电及其防治对策[J]. 王祝华. 引进与咨询,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