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兵动态管理要有新对策

基层民兵动态管理要有新对策

一、基干民兵动态管理要有新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曾治璞[1](2021)在《民兵军事体能训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湘西自治州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黄强[2](2020)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基层政府形象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类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不仅对健康、生命、财产和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还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如何预防、回应和消弭各种危机对政府治理能力和形象建设提出了考验,特别是考验着与社会接触最为紧密的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形象塑造。然而,我国目前关于基层政府形象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在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的基层政府形象提升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探索基层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时的形象提升,对完善我国基层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增强基层政府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凝聚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结合中国国情和本人在基层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对基层政府形象提升展开了系统分析研究。首先,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共危机管理与基层政府形象相关概念、理论及特征;其次,描述了基层政府形象的现状,提出了基层政府形象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基层政府形象塑造意识淡薄、基层政府公共危机掌控能力不足、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责任缺失和基层政府公开与沟通不够,并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展开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树立基层政府危机形象管理理念,强化基层政府公共危机应对能力,完善基层政府危机问责体系,健全基层政府危机信息沟通机制等对策建议。

钱超[3](2020)在《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天灾不可避免,但灾难来临后旳损伤大小,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一直把维护国家公共安全视为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愈加恶化的台风灾害发展趋势,对我国的政府应对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苍南县位于浙南沿海地区,每年易受台风、暴雨等灾害威胁,时常发生由台风、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给苍南县城市园林绿化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以机制为切入点,在梳理国内国外应急机制及管理经验基础上,以4R危机管理和公共治理为理论支撑,向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获取第一手资料。汇总和整理大量苍南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的有效数据,利用多种图表进行分析,准确把握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的趋势。另外,从亲身经验、网站收集和整合了苍南县经历大型台风灾害的案例,从案例分析与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存在如下问题:有效风险评估及危机意识有待加强;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全透明,宣传引导不足;应急演练及预案不充分;缺乏应急物资及资金的准备投入与合理使用;台风灾害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完善;社会动员、经验教训总结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等。在深入解剖问题及原因后,提出相应建议,完善应急机制四个阶段机制及不同时期的园林绿化应急管理,包括加强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树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意识、建立训练演习机制、加大物资储备及财政投入、建立园林绿化管理防台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机制协同部门工作、加强应急机制内部部门沟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总结经验教训、尝试建立防台保险及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加强园林队伍建设及全民参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基于国内和国外的学术文献发现,大多数在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进行研究,或者是对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进行的研究,但对在园林绿化管理中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研究还是首次,本课题研究体现苍南的典型性和特殊性。

李威[4](2018)在《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提出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进行的理论武装与思想引导工作,是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既要坚持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又要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为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论文坚持以习主席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从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等方面对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一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推进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利于确保这支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这支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确保这支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二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论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梳理归纳,对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原则与方法”、“载体与运用”等基本理论予以阐述分析,对教育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相关理论作了分析概括。三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阐述了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和质量分析,对5个战区部分预备役部队中的2类人员进行问卷和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和预备役部队所处的时代环境,从环境、组织、技术、法规等方面阐述了面临的机遇,从长期和平环境、西化分化战略、市场经济体制、预备役官兵成分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五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念创新。以思维理念创新打开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要着眼信息网络深度发展,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要着眼职能使命变化拓展,牢固树立强军致胜理念;要着眼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实际,牢固树立大政工理念。六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指导方式创新。以运行机制创新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施教,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依法开展、高效运行;严密组织实施,抓好教育落实,增强教育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坚持基本制度,完善教育机制,规范教育秩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七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以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益。要“把握人员集中时机,发挥军营文化熏陶作用”和“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群众性自我教育”两种隐性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发挥物质精神体制优势,实现部队家庭社会共育”“注重增强课堂互动,改进灌输教育方式”和“把握时机主动作为,做好随机教育启发”三种显性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正面灌输中接受教育;要“汲取社会媒体资源,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发挥军地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和“做好典型挖掘工作,发挥激励警示作用”三种显隐结合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情感交融中接受教育。

张梦娇[5](2018)在《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效果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治理格局重塑与我国治理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基层治理改革由政府单一主体治理朝着多元参与治理的方向发展,“政社互动”成为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进入实践与研究领域,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城市基层的和谐发展。“政社互动”中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之间按照法定规则厘清职责、理顺关系,规范主体的行政权利与义务,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固有优势,建立起一种明确的确权履责联动机制。本文以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效果为调研对象,运用文献法、参与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该基层治理新模式实施过程中基层政府与社区主体之间确权履责机制的现状,从确权制度、政府履责、社区履责、社会融入和监督机制5个层面剖析“政社互动”的实施效果与问题,形成“政社互动”在苏州高新区实践的清晰构架,反应社会治理新模式中政府身份转变的实际情况、社会主体自觉治理意识的觉醒,多元协同治理关系、机制的优势与弊端。本文提出“政社互动”中确权履责这一特色机制,探讨根源症结所在,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优化顶层设计,健全确权监督体系;理顺主体关系,转变政府、社区职能;构建良好格局,提升互动治理活力等方面针对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的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确权机制的有效性与履责机制可操作性,为“政社互动”社会治理模式研究与发展提供助力。

张鑫[6](2018)在《乡村治理中村干部职务行为研究 ——以X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与深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处在新阶段新时期的村干部也在不断变换着自身角色并与新时代所要求的职能进行匹配。村干部乃是村内精英,其在村庄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对村干部职务行为的研究,可以明确村干部角色定位、职能定位和功能定位,使得村干部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也能够促进党和国家对“三农”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与农民福祉的改善。另外,对于乡村治理中村干部职务行为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不同时期村干部研究内容,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基于对X县村干部的调研,通过观察和理解现实中乡村治理中村干部行为的实态和本质,厘清乡村治理治理过程中村干部主体的职务行为逻辑、内涵及其反馈影响。在文章结构安排上,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在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以“角色—行为—制度—结构”为分析框架研究村干部主体行为。以乡村治理理论、“嵌入”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解释说明作为微观行动者的村干部如何将个体主观能动性与宏观制度的结构性相结合下的行为逻辑。第二章主要探究村干部的职务竞选动机、外在表现状态、职务行为特征。首先明确村干部职务竞选动机和职务行为状态——村干部的角色定位模糊、摇摆,而其行为逻辑则是为己利他,以村干部职务行为特征分析,展现村干部在面对国家、乡村社会与家庭等多重环境时的多元角色冲突和复杂行为选择模式,彰显出职务行为的“冲突性、怀柔性、控制性、权威性、强制性、民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第三章主要分析村干部职务行为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六个影响村干部职务行为的因素——上级目标与标准、经济与社会环境、基层政府的沟通与强制行为、可用资源、村两委结构特性以及村干部个人偏好;第四章主要分析村干部职务行为压力以及动力来源,总结出四个职务行为压力困境——利益协调压力、任务重、考核多、工资问题及不胜任问题;两个动力源——希望连任、兑现竞选承诺和村民信任。第五章则是结合前面分析村干部对当下制度环境的主观反应,总结并反思如何激励和约束村干部工作行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村干部职务行为监管和激励的政策建议,借鉴“政府再造”的理念和框架提出“村干部再造”——以提高村干部职务行为效能、效率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理念,具体以核心战略界定村干部职务行为边界,以后果战略再造村干部职务行为激励机制,以群众战略强化村干部责任与服务意识,以控制战略再造村干部管理流程,以文化战略塑造村干部职务行为逻辑等政策建议来完成对村干部的监管和激励。第六章是对本文的总结和展望。

陈杰明[7](2016)在《旌德县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文中提出工业时代之后,资源的大量消耗,加之人们对环境问题尚未重视,全球生态已渐渐出现严重问题。森林是构成生态大环境的重要因子,森林消耗过量、森林质量下降以及森林结构不合理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连锁反应。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如何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已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城市更需要一种新型的宜居环境,即让森林与城市相融合,森林不再是城市外围的独立个体,而是通过规划使森林与城市融为一个完整协调的大环境。人们可以在这个大环境中享受城市便捷同时也拥有森林带来的方方面面的益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有益于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基于宣城市旌德县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础资料收集、实地勘察、现状分析以及规划的编写等。首先在森林城市规划初期要进行实地勘察和收集现状资料。深入调研了解规划区的森林植被资源以及生境现状,以便与森林城市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建设区的勘察除了基础的道路廊道、河流廊道和村庄绿化调查,还要着重对特色美好乡村、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森林村庄的现状进行考察,对其规模、绿化情况进行记录。将旌德县的森林覆盖率、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与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对比,同时联系旌德县实际绿地情况分析出旌德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结合旌德县的历史、人文特色,因地制宜编制具有旌德特色的森林城市规划方案。旌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基础条件较好。旌德县也是历史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风光。旌德县森林城市的研究对于优化城市环境、发展城市林业产业、打造特色生态城市都有着重要意义。森林城市的创建也是为了落实安徽省生态强省的目标。论文分析了森林城市的概念、研究进展,以及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从旌德县的具体社会、自然环境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特色分别对建设区和建成区提出了“一核、三片、多点”和“一核、二轴、四片、多廊”的总体规划布局。同时分别对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文化建设、村庄绿化、廊道绿化等重点项目进行规划分析。中国森林城市的发展日渐成熟,森林城市的建设是各方合作的公益行为,更系统合理的规划方案和突出主题特色的森林建设是日后森林城市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王永胜[8](2015)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课程发展研究 ——以W中学为个案》文中认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形成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它是人类在审视自己已经走过的发展道路,深刻反思沿袭已久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去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的发展道路而逐渐形成的。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速发展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面对“环境与发展”这一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探索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呼吁加强对于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将2005至2014年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提出“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观融入到学习的方方面面中,来鼓励人们行为的改变而实现一个更加持续和公正的社会”的整体目标,倡导通过教育培育可持续性的未来所需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课程并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复杂而不容易实现的任务。从我国教育的具体情况来看,虽然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但是政策上的不清晰,基础的薄弱以及资源和能力的不足,使得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举步为艰。如何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尤其是以分科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中,克服由于过度拥挤的课程内容、相对不足的教学时间、师资队伍相差悬殊和高利害考试压力等多重矛盾的困扰,是值得课程研究者高度关注的、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进入新千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本研究探讨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实到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和开发中,指导学校总体教育工作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与目标。针对学校层面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学校实施的状况,研究学校内部有关人员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分析如何有效地在学校课程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本研究以一所绿色学校为个案,深入了解这所学校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开发的整体状况和具体作法,以及在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中相关人员理念的变化和能力的提升。本研究通过对个案学校的实地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学校如何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融入学校课程之中。通过对校长等管理者的访谈,对相关学科教师的深入访谈,以及对学校课程方案的具体分析,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具体分析,刻画出学校的整体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素。该所学校明确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愿景,将其体现在课程规划与开发方面的整体设计;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生物等相关学科的教学之中;开发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生态型校本课程;组织指导学生社团开展课题研究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总结本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层面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具体建议。研究结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在一所学校实施是可行的、有效的;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渠道;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建议:持续不断地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之中;不断更新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提高专业素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多层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马懿[9](2014)在《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研究 ——以广东预备役师为例》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深刻演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深刻变化,建设巩固和强大的国防力量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预备役部队,组织严密、动员快速、突击力强,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中坚,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备役军官是这支部队的主体,平时既是部队各项工作的组织指挥者,又是不脱离地方工作岗位的经济建设者。加强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既是新时期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点、巩固提高预备役部队的关键,也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强弱和能否完成所担负任务的主要因素,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本论文以相关人力资源理论为基础,以预备役军官建设、管理等法规、条例为依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论述,旨在丰富和拓展预备役军官素质建设理论,进一步推动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改善人员结构,初步建立素质建设的标准,探讨素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定改进措施,供应用者和研究者提供实践性参考和理论依据。论文的第一部分,回顾了国内外针对此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对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和素质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相关理论,初步表明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并明确提出了每一素质要素的特殊要求和具体内容,及其特点。第二部分,作者结合自身在预备役部队干部部门工作的经验,从现实实际情况出发,以广东某预备役师为例,介绍了当前部队预备役军官素质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第三部分,通过深入的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区分预备役军官自身、预备役部队和政府社会三个层面,认真研究剖析了预任军官队伍素质建设中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着眼于军队根本职能和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前瞻性地提出了加强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五项具体措施。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既可为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的选拔、培养、调配等干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也可为新时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特别是预备役部队的调整改革,出台有关预备役军官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马磊峰[10](2013)在《新形势下民兵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SS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重视和加强民兵队伍建设,是我们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的战略选择。加强民兵队伍建设,是深化民兵建设调整转型,提高民兵队伍遂行任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有效履行使命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必须肩负和认真思考的使命课题。SS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5A级景区,旅游业非常发达,本地人口较少,外地人口往来较多。由于受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区域位置的影响,SS地区的民兵队伍建设近年来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成为当前当地军事机关重点研究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SS地区民兵进行走访调查,结合当前民兵队伍建设现状,以SS为例,研究分析当前民兵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当前民兵建设调整转型为切入点,结合工作实际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基干民兵动态管理要有新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干民兵动态管理要有新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公共危机管理中基层政府形象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公共危机管理与基层政府形象概述
    2.1 公共危机的概念阐述
        2.1.1 公共危机的分类与特征
        2.1.2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2.2 基层政府形象概念和特征阐述
        2.2.1 基层政府形象的概念
        2.2.2 基层政府形象的特征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3.2 形象修复理论
        2.3.3 善治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基层政府形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基层政府形象的现状
        3.1.1 调查方案的设计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1.3 基层政府形象现状
    3.2 公共危机管理中基层政府形象存在的问题
        3.2.1 基层政府形象塑造意识淡薄
        3.2.2 基层政府对公共危机掌控能力不足
        3.2.3 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责任缺失
        3.2.4 基层政府信息公开与沟通不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基层政府形象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
        4.1.1 基层政府工作重心仍未转变
        4.1.2 基层政府人员结构和素质差距大
        4.1.3 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理念落后
    4.2 基层政府危机处置能力不足
        4.2.1 基层政府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4.2.2 基层政府危机应对能力有待提升
        4.2.3 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运营模式不科学
        4.2.4 基层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4.3 基层政府危机管理的权责不清和制度不完善
    4.4 基层政府危机管理的主体单一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基层政府形象提升的对策建议
    5.1 树立基层政府的危机形象管理理念
        5.1.1 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危机预警能力
        5.1.2 提升基层政府的危机防范意识
        5.1.3 组建村级应急救援队伍
        5.1.4 将公共危机中的基层政府形象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5.2 强化基层政府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5.2.1 健立和完善基层政府公共危机应急预案
        5.2.2 建立基层政府公共危机人才储备库
        5.2.3 建立基层政府公共危机指挥机构
        5.2.4 提升基层政府危机处置举措
        5.2.5 整合公共危机中多方力量
    5.3 完善基层政府的危机问责体系
        5.3.1 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5.3.2 实行问责主体多元化和问责结果透明化
    5.4 健全基层政府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5.4.1 基层政府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
        5.4.2 推进基层政府政务公开
        5.4.3 建立双向沟通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图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园林和园林绿化
        2.1.2 园林绿化管理
        2.1.3 台风灾害
        2.1.4 园林绿化管理与台风灾害联系
        2.1.5 应急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4R危机管理理论
        2.2.2 公共治理理论
第三章 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的影响
    3.1 苍南县的自然条件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
    3.2 苍南历史上的台风
    3.3 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现状
        3.3.1 各类型绿地的现状
        3.3.2 苍南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3.4 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灾情状况
第四章 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及取得成效
    4.1 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现状
        4.1.1 缩减阶段
        4.1.2 预备阶段
        4.1.3 反应阶段
        4.1.4 恢复阶段
    4.2 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取得的成效
        4.2.1 行政领导及部门指挥系统较完善
        4.2.2 建立初步的灾情信息披露制度
        4.2.3 园林绿化管理技术方面响应机制逐步成熟
第五章 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存在不足及原因分析
    5.1 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存在不足的主要表现
        5.1.1 有效风险评估及危机意识有待加强
        5.1.2 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全透明,宣传引导不足
        5.1.3 应急演练及预案不充分
        5.1.4 缺乏应急物资及资金的准备投入与合理使用
        5.1.5 台风灾害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
        5.1.6 社会动员、经验教训总结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
    5.2 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不足的原因分析
        5.2.1 隐患排查不到位
        5.2.2 对台风危险认识不足
        5.2.3 应急救援人才及财政保障不到位
        5.2.4 各部门间缺乏合适有效的沟通
        5.2.5 台风灾害园林绿化管理专项预案几乎空白
第六章 国内外先进经验学习与借鉴
    6.1 国外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管理经验
        6.1.1 美国
        6.1.2 日本
    6.2 国内其他地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管理经验
        6.2.1 福建省厦门市
        6.2.2 广东省江门市
    6.3 启示
第七章 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
    7.1 应急机制缩减阶段
        7.1.1 加强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
        7.1.2 树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意识
    7.2 应急机制预备阶段
        7.2.1 建立训练演习机制
        7.2.2 加大财政投入和物资储备
        7.2.3 建立园林绿化管理防台应急预案
    7.3 应急机制反应阶段
        7.3.1 加强应急机制协同部门工作
        7.3.2 加强应急机制内部部门沟通
    7.4 应急机制恢复阶段
        7.4.1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7.4.2 总结经验教训
        7.4.3 尝试建立防台保险
    7.5 不同时期园林绿化的应急管理
        7.5.1 加强日常养护管理
        7.5.2 加强园林队伍建设
        7.5.3 全民参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第八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确保预备役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必然要求
        1.1.2 确保预备役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现实要求
        1.1.3 确保预备役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内在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2.1.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
        2.1.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
        2.1.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2.1.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2.1.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2.2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本体理论
        2.2.1 现象与本质
        2.2.2 主体与客体
        2.2.3 原则与方法
        2.2.4 载体与运用
    2.3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2.3.1 教育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2.3.2 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2.3.3 传播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质量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
        3.1.2 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结构
        3.1.3 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
    3.2 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3.2.1 现役军官具备较强的理论授课能力
        3.2.2 预备役官兵参加理论授课态度积极
        3.2.3 普遍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授课
        3.2.4 相关指示决定和条令条例得到落实
    3.3 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3.3.1 教育计划难制定
        3.3.2 教育时间难保证
        3.3.3 教育内容难整合
        3.3.4 教育环境难构建
        3.3.5 教育效果难体现
        3.3.6 教育对象难掌控
        3.3.7 方法手段难创新
        3.3.8 预干能力难胜任
第四章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1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4.1.1 政治生态重塑为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1.2 组织形态变革为创新构建了科学的领导组织
        4.1.3 信息技术应用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
        4.1.4 法规制度完善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4.2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4.2.1 长期和平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4.2.2 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4.2.3 官兵成分结构带来严峻挑战
        4.2.4 意识形态斗争带来严峻挑战
        4.2.5 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第五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念创新
    5.1 着眼信息网络深度发展,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
        5.1.1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用户意识
        5.1.2 抓好分析预测,强化数据意识
        5.1.3 实现技术共享,强化平台意识
        5.1.4 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效率意识
    5.2 着眼职能使命变化拓展,牢固树立强军胜战理念
        5.2.1 深化党管武装教育,强化政治意识
        5.2.2 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强化职能意识
        5.2.3 深化国防法治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5.2.4 深化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强化备战意识
    5.3 着眼增强教育时代性感召力,牢固树立大政工理念
        5.3.1 军地党委统领,强化大局意识
        5.3.2 部门齐抓共管,强化协同意识
        5.3.3 践行群众路线,强化群众意识
        5.3.4 增强业务能力,强化本领意识
第六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指导方式创新
    6.1 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施教
        6.1.1 遵循“双重领导”的客观规律
        6.1.2 遵循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客观规律
        6.1.3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6.2 严密组织实施,抓好教育落实
        6.2.1 抓好与“教”有关的工作
        6.2.2 抓好与“学”有关的工作
        6.2.3 抓好与“做”有关的工作
    6.3 坚持基本制度,完善教育机制
        6.3.1 计划制度
        6.3.2 准备会制度
        6.3.3 教育骨干培训制度
        6.3.4 宣传日制度
        6.3.5 检查考评制度
第七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
    7.1 完善两种“隐性”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7.1.1 把握人员集中时机,发挥军营文化熏陶作用
        7.1.2 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群众性自我教育
    7.2 改进三种“显性”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正面灌输中接受教育
        7.2.1 发挥物质精神体制优势,实现部队家庭社会共育
        7.2.2 注重增强课堂互动,改进灌输教育方式
        7.2.3 把握时机主动作为,做好随机教育启发
    7.3 健全三种“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情感交融中接受教育
        7.3.1 汲取社会媒体资源,做好新闻舆论引导
        7.3.2 发挥军地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
        7.3.3 做好典型挖掘工作,发挥激励警示作用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一) 预备役战士调查问卷
附录(二) 现役军官调查问卷

(5)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效果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关键词阐释
        1.2.1 政社互动
        1.2.2 基层政府
        1.2.3 确权履责机制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效果调查设计
    2.1 调查设计依据
        2.1.1 理论依据
        2.1.2 政策依据
    2.2 调查问卷与访谈设计
        2.2.1 调查问卷(满意度)设计
        2.2.2 访谈提纲设计
    2.3 预测试问卷分析
        2.3.1 探索性分析
        2.3.2 效度分析
        2.3.3 信度分析
    2.4 正式调查问卷及发放
        2.4.1 正式调查问卷及发放
        2.4.2 调查问卷样本数据整理
3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3.1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情况总体分析
        3.1.1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主体满意度总体概况
        3.1.2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满意度维度分析
    3.2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效果居民调查分析
        3.2.1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满意度总体概况
        3.2.2 基层政社互动居民认知度分析
        3.2.3 基层政社互动居民认可度分析
        3.2.4 基层政社互动居民参与度分析
    3.3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中的现存问题
        3.3.1 确权制度层面:形式与实效不均衡
        3.3.2 履责效能层面:意识与定位不匹配
        3.3.3 社会融入层面:服务与需求不协调
        3.3.4 监督机制层面:内部与外部不成熟
    3.4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确权制度建设不足
        3.4.2 基层履责能力缺失
        3.4.3 社会参与力量薄弱
        3.4.4 监督机制尚未健全
4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的改进建议
    4.1 健全确权监督体系
        4.1.1 明确权责界限
        4.1.2 强化程序实效
        4.1.3 构建监督平台
    4.2 强化基层政府职责
        4.2.1 明确主体定位
        4.2.2 认清职责义务
        4.2.3 提升履职能力
    4.3 培育社区自治力量
        4.3.1 加强社区基础平台建设
        4.3.2 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能力
        4.3.3 助推社区服务水平提升
    4.4 健全互动治理局面
        4.4.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互动治理方略
        4.4.2 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4.4.3 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与生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主体调查问卷
附录B 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服务对象调查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附录D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细化表
附录E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履职评估细则
致谢

(6)乡村治理中村干部职务行为研究 ——以X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述评与本文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的重难点
        (二) 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 村干部
        (二) 村干部职务行为
    六、理论基础
        (一) 乡村治理理论
        (二) “嵌入”理论
        (三) 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章 X县村干部职务行为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一) 数据来源
        (二) 样本特征
    二、X县村干部职务行为实务
    三、X县村干部职务竞选动机
    四、村干部职务行为状态分析
        (一) 村干部角色定位——模糊、摇摆
        (二) 村干部的职务行为逻辑——为己利他
    五、村干部职务行为特征分析
        (一) 冲突性
        (二) 怀柔性
        (三) 自主性
        (四) 控制性
        (五) 权威性和强制性
        (六) 民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第三章 X县村干部职务行为影响因素
    一、上级目标与标准
    二、经济与社会环境
    三、基层政府的沟通与强制行为
    四、可用资源
    五、村两委结构特性
    六、村干部个人偏好
第四章 X县村干部职务行为压力与动力分析
    一、X县村干部职务行为压力分析
        (一) 村庄利益协调压力
        (二) 工作繁重,考核繁多
        (三) 能力不足,公务难办
        (四) 考核结果与工资增减挂钩
    二、X县村干部职务行为动力分析
        (一) 希望连任
        (二) 兑现诺言与村民信任
第五章 村干部职务行为监管与激励对策建议
    一、以核心战略界定村干部职务行为边界
    二、以后果战略再造村干部激励相容机制
    三、以群众战略强化村干部责任与服务意识
    四、以控制战略再造村干部管理流程
    五、以文化战略塑造村干部职务行为逻辑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7)旌德县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解析
        1.2.1 城市森林
        1.2.2 森林城市
    1.3 国内外森林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1.3.1 国外森林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3.2 国内森林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4 森林城市规划的启示与问题
2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的方法
3 研究对象——旌德城市基本情况
    3.1 自然条件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河流水系
        3.1.4 气候
        3.1.5 土壤
        3.1.6 植被类型与分布
        3.1.7 野生动植物情况
    3.2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3.3 森林城市建设优劣势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4 森林资源现状
        3.4.1 建成区森林资源现状
        3.4.2 建设区森林资源现状
    3.5 旌德县森林城市建设定位
4 旌德县森林城市规划布局
    4.1 规划目标
        4.1.1 总体目标
        4.1.2 近期目标
        4.1.3 远期目标
    4.2 建成区布局
    4.3 建设区布局
5 旌德县森林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5.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
    5.2 绿廊建设
    5.3 森林村镇建设
    5.4 森林生态保护建设
        5.4.1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5.4.2 森林防火规划
        5.4.3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5.4.4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4.5 湿地保护规划
    5.5 森林文化建设
        5.5.1 森林生态物质文化建设
        5.5.2 森林生态精神文化建设
    5.6 森林产业建设
        5.6.1 林业产业现状
        5.6.2 林业产业布局
        5.6.3 建设内容与规模
6 森林城市建设典型设计
    6.1 树种选择原则
    6.2 典型植物群落设计
7 旌德县森林城市建设效益分析和建议
    7.1 旌德县森林城市建设效益分析
        7.1.1 生态效益
        7.1.2 社会效益
    7.2 旌德县森林城市建设建议
8 森林城市建设的讨论与展望
    8.1 森林城市建设的讨论
    8.2 森林城市建设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课程发展研究 ——以W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标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文献综述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
        (四)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2005-2014)
    二、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哲学审视
        (一)标准与选择: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
        (二)从机械主义到生态主义:范式的转变
        (三)整体论与系统论的思想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与研究
        (一)国外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概述
        (二) 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
        (三)小结
第二章 个案学校描述:一所绿色学校
    一、走进一所绿色学校
        (一)学校概况
        (二)校园“绿色”
        (三)学校文化
    二、校长的教育信念
    三、教师对ESD的价值认同与实践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
    一、学校课程体系制定的背景
        (一)上海课改:三层次课程体系
        (二)W中学办学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体现ESD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
        (二)优质高效的基础型课程
        (三)生态型德育管理体系
        (四)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拓展型校本课程
        (六)和谐多样的隐性课程
        (七)课程化的社团活动
    三、ESD理念下的课程建设
        (一)国家课程中渗透ESD
        (二)校本课程开发
        (三)学生社团活动设计
    四、创设优质的课程实施环境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了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
        (二)改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
        (三)构建安全教育与全方位校园安全防护体系
    五、有序的学校课程支持系统
        (一)选课系统
        (二)教师管理体制
        (三)学业评价体制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
    一、国家课程中ESD要素的挖掘
        (一)课程标准中ESD要素的挖掘
        (二)课程内容体系中ESD要素的挖掘
    二、ESD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设计
        (一)案例展示
        (二)案例分析
    三、ESD理念下的学科课堂教学
        (一)教师对学科教学中融入ESD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实例
        (三)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四、小结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与ESD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概述
        (二)ESD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二、ESD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一)ESD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二)ESD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三、ESD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一)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二)建立组织机构
        (三)分析客观现状
        (四)拟定课程目标
        (五)组织课程实施
        (六)评价实施成效
    四、ESD理念下校本课程的类型与特征
        (一)ESD理念下校本课程的类型
        (二)ESD理念下校本课程的特征
    五、ESD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条件
        (一)学校文化与学校传统
        (二)办学宗旨与课程理念
        (三)师资结构与课程管理
    六、ESD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呈现
        (二)案例分析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社团活动设计的理念与目标
        (一)社团活动的价值与定位
        (二)社团活动的目标与ESD理念的契合
    二、ESD理念下的社团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W中学学生社团分类
        (二)ESD理念下社团活动课程的设计
    三、ESD理念下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
        (一)社团建设原则
        (二)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
        (三)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
        (四)保障措施
    四、学生社团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展示:生物与环境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二)案例分析
        (三)社团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在一所学校实施是可行的有效的
        (二)将ESD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渠道
        (三)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建议
        (一)持续不断地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之中
        (二)不断更新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四)构建多层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研究 ——以广东预备役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相关理论基础
    (四) 研究思路与内容
二、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的构成要素
    (一) 预备役部队的概念
    (二) 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的内涵
    (三) 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的构成要素
    (四) 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特点
三、广东预备役师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现状
    (一) 基本情况
    (二) 主要特点
    (三) 预任军官队伍素质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四、预备役军官素质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实证分析
    (一) 调研情况说明
    (二) 预备役军官层面存在的问题
    (三) 预备役部队层面存在的问题
    (四) 政府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
五、加强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 坚持党管干部,强化组织建设
    (二) 优化布局结构,科学配置人才队伍
    (三) 着眼使命任务,改进教育培训手段
    (四) 注重发挥优势,强化人员动态管理
    (五) 完善政策制度,建立有效激励保障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10)新形势下民兵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SS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当前民兵队伍建设概况
    第一节 民兵队伍建设主要内容
        一、民兵组织建设
        二、民兵思想政治工作
        三、民兵军事训练
        四、民兵骨干队伍建设
    第二节 民兵队伍建设发展变化
第三章 当前民兵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当前民兵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民兵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民兵军事训练存在的问题
        四、民兵骨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当前民兵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利益冲击国防观念,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二、国防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教育效果
        三、工作作风不扎实,影响了民兵队伍建设的质量
        四、人员流动性大,民兵难集中,影响了民兵作用发挥
        五、现行国防法律法规难掌握,影响了民兵工作的严肃性
第四章 SS地区民兵队伍建设案例分析
    一、SS地区民兵队伍建设现状
    二、SS地区民兵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兵队伍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推进民兵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加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第三节 改进民兵军事训练质量的对策
    第四节 提高民兵骨干队伍建设水平的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基干民兵动态管理要有新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兵军事体能训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湘西自治州的调查分析[D]. 曾治璞. 吉首大学, 2021
  • [2]公共危机管理中基层政府形象提升研究[D]. 黄强. 燕山大学, 2020(01)
  • [3]苍南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台风灾害应急机制研究[D]. 钱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4]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李威.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5]苏州高新区基层政社互动实施效果调查研究[D]. 张梦娇.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6]乡村治理中村干部职务行为研究 ——以X县为例[D]. 张鑫. 西华师范大学, 2018(01)
  • [7]旌德县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D]. 陈杰明.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6)
  • [8]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课程发展研究 ——以W中学为个案[D]. 王永胜.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0)
  • [9]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研究 ——以广东预备役师为例[D]. 马懿. 兰州大学, 2014(10)
  • [10]新形势下民兵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SS地区为例[D]. 马磊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基层民兵动态管理要有新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