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533例

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533例

一、B超定位诊断输尿管结石533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超[1](2017)在《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对尿路结石成分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对尿路结石成分分析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最优扫描方案。方法第一部分:搜集泌尿外科手术后结石60枚,将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自然晾干、编号,分组放于猪肾集合系统内并记录位置,然后将其放于制作的组织模型中行不同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120k V,400m 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1mm薄层重建;低剂量:(A组:120k V,200m As;B组:120k V,150m As;C组:120k V,100m As)分别行迭代算法i Dose1-6级1mm薄层重建。扫描结束后将60枚尿路结石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作为实验的金标准。在常规剂量FBP 1mm重建下分别测量结石软组织窗和骨窗CT值,初步判定结石化学成分;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评价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对结石检出情况及图像质量的影响。第二部分:搜集78例尿路结石患者,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120k V/400m As)扫描,采用FBP1mm薄层重建,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120k V/150m As)扫描,行迭代算法i Dose1-6级1mm薄层重建;首先通过图像质量评估及结石检出情况评价出1mm最优的i Dose等级,再对此等级行1.5mm及2mm重建,评价出最合理重建层厚。结果1 60枚尿路结石,其中纯结石23枚(纯尿酸结石8枚),混合结石37枚;60枚结石骨窗CT值高于软组织窗CT值,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枚纯尿酸结石(软组织窗和骨窗)CT值与52枚非尿酸结石的(软组织窗和骨窗)CT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确定纯尿酸结石的最佳临界值(CT值)为483.5HU,以此为界值诊断纯尿酸结石,其敏感度为96.20%,特异性为87.50%。低剂量各组的CTDIvol、DLP、ED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剂量的i Dose16图像测量结石大小、数量、CT值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i Dose4图像噪声、信噪比及i Dose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i Dose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 Dose1-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中低剂量组的CTDIvol、DLP、ED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i Dose16 1mm重建图像测量的结石大小、数量及CT值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1-5 1mm重建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1mm重建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1.5mm和2mm的图像噪声与1mm的图像噪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1.5mm与1mm的图像信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2mm与1mm的图像信噪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1.5mm与1mm测量的结石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2mm与1mm测量的结石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Dose6 2mm的结石检出数低于1mm及1.5mm的结石检出数;三组层厚结石大小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常规CT常规剂量条件下可以根据结石的CT值区分纯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纯尿酸结石的CT值多小于483.5HU。2在CT低剂量扫描中联合迭代算法i Dose,可以明显改善图像质量且不影响尿路结石的检出及CT值测量的准确性,可以用来评价尿路结石成分。3为达到常规图像质量水平,管电压120k V时,i Dose6水平管电流150m As为最低临界水平,此水平1.5mm层厚重建为诊断尿路结石的最优扫描方案。

沈悦凡,汪宁,李辉,钟欢,王荣江[2](2016)在《急诊B超对肾绞痛病因的诊断效率》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诊B超对肾绞痛病因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2015年9月行急诊B超检查的392例肾绞痛患者,其中228例行CT检查,采用χ2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价B超敏感性与结石大小、位置、肾积水的关系,运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研究B超结石大小与CT的相关性。结果急诊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敏感性为90.5%,对上、中、下段结石敏感性分别为98.5%、83.8%、81.9%(P<0.05),对<6 mm,610 mm,1020 mm,>20 mm结石敏感性依次为73.9%、93.9%、95.7%、100.0%(P<0.05),B超在有肾积水与无肾积水条件下检测结石敏感性分别为92.0%、72.0%,B超检测结石大小与CT高度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781(P<0.05)。结论急诊B超诊断肾绞痛患者的病因非常有效,其敏感性随结石增大而增加,上段结石高于中、下段,有肾积水高于无肾积水,特别对于>6 mm的结石,B超与CT结石大小有较高符合率。

薛松[3](2016)在《甲状旁腺癌临床特点及术前风险评分诊断系统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统计分析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PC)和特殊类型PC的临床特点。建立一个鉴别PC与良性甲状旁腺病变(Benign parathyroid lesion,BP)的术前风险评分诊断系统,评估系统的效用。随访术后PC患者,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5例PC患者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病理情况。报道我院收治特殊类型PC结合文献报道病理对其进行讨论。2000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PC40例,同期手术治疗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456例患者资料,筛选出满足一定条件并且资料较为完整的BP患者282例,与40例PC患者进行比较,筛选出PC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甲状旁腺癌术前风险评分诊断系统。利用Cox回归分析(Cox Rgression)探究影响PC预后的因素。结果:PC患者占同期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的8.11%。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中,高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PTH,p<0.001,OR=1.001,CI:1.000-1.002)、血钙(P=0.008,OR=3.395,CI:1.382-8.341)以及大的肿瘤体积(p=0.001,OR=2.023,CI:1.333-3.071)是诊断PC的危险因素。肿瘤局部切除(p=0.008,OR=4.992,CI:1.533-16.252)、Schulte分期的Ⅲ期(p=0.039,OR=9.600,CI:1.12-82.322)、Schulte分期中的高风险组(p=0.012,OR=5.466,CI:1.448-20.628)以及首次手术由其他医疗组执行(p=0.008,OR=4.992,CI:1.496-15.037)是PC复发的高风险因素。高水平的PTH(p=0.037,OR=1.001,CI:1.000-1.001)、血钙(p=0.01,OR=7.270,CI:1.611-32.812),肿瘤的局部切除(p=0.009,OR=6.875,CI:1.633-28.936)、复发(p=0.014,OR=7.762,CI:1.504-40.055)是死亡的高风险因素。甲状腺内PC与甲状腺外PC在双侧颈部探查(p<0.001)、甲状腺侵犯(p<0.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PC术前风险评分诊断系统对PC的术前诊断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新方法。2.对于首次手术未行PC根治术的患者,及时的补充手术可能给PC患者提供第二次治愈的机会。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PC死亡率至关重要。3.甲状腺内PC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术前很难诊断。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应将PTH及血钙检验作为常规检查项目。重视PC的术前定位诊断,单侧甲状腺叶的切除应代替双侧颈部探查。

郎胜坤[4](2011)在《上尿路梗阻的影像学评价和临床对比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发病较急,对肾脏及全身系统造成的破坏较为严重,急重者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因此,对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非常的重要。然而,由于该病发病原因较多,临床症状缺乏一定的特异性,诊断起来较为困难,为使临床医生能够快速、有效的对该病做出诊断,及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以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作为突破口,着重分析B超、X线(KUB、IVU、RU)、MSCT在各种常见病因所致的上尿路梗阻中的实用性、准确率及收益性,然后对其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为临床医生正确、快速的诊断上尿路梗阻提供一系列有效、简便、安全及无创伤的检查方案,从而为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方法:收集我院自2009年2月-2011年2月门诊及住院上尿路梗阻病人共195例,其中男106例,女89例,年龄4-81岁,病程8h-10年,主要症状和体征以疼痛、包块、排尿困难和尿量、尿色改变及出现感染症状为主。病变于左侧92例,右侧85例,双侧18例,其中行B超检查的患者共188例、行KUB检查的患者共有52例、行IVU检查的患者共有137例、行RU检查的患者共79例、行MSCT检查的患者共129例,部分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行多种方式联合检查。对于MSCT平扫未能明确诊断病因的患者,在无明确禁忌症的情况下行MSCT增强扫描,扫描完毕后图像均传至工作站减薄进行二维、三维重建。所有病人追踪病理或临床治疗结果后,按发病原因大致分为四组:结石组,包括发生于上尿路各个部位各种成分的结石病人;肿瘤组,包括发生于上尿路管腔内外的各种肿瘤性病变以及管腔外各种压迫尿路的腹腔、盆腔病变;炎症组,包括发生于泌尿系的各种特异与非特异性炎症,如结核等造成的上尿路梗阻性病变;④尿路先天畸形组,包括上尿路各个部位的先天畸形造成尿路梗阻性病变。最后比较各种影像方法对上尿路梗阻的检出率,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从而对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真实性、可靠性及收益性做出评价。结果:195例患者,共检测出结石组患者80例,肿瘤组患者45例,炎症组患者30例,先天畸形组患者40例。B超、IVU、RU、MSCT对上尿路梗阻的检出率分别为86.7%、86.1%、74.68%、86.8%,四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经χ2检验并无差别;对上尿路梗阻水平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56.9%、89.1%、78.5%、97.7%,经χ2检验发现MSCT的定位准确率最高,B超最低,MSCT略优于IVU,明显高于RU及B超,其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对上尿路梗阻定性的准确率:结石组病人:B超、KUB、IVU、RU、MSCT及B超联合KUB检查对该组病人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2.5%、57.8%、68.4%、70.8% 97.2%、89.7%,经统计学检验发现,B超、KUB、IVU、RU之间准确率并无差别,但MSCT的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KUB、IVU及RU,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B超联合KUB检查明显较单一采用B超或KUB检查有优势,其准确率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的准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病人:采用B超、IVU、RU、MSCT四种检查手段对该病的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46.7%、32.4%、43.5%、87.1%,通过对比发现MSCT较前三种检查手段具有较大的优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前三种检查手段之间的准确率并无差异;炎症组:分别采用B超、IVU、RU、MSCT检查发现各种检查方法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30%、36.7%、36.8%、86.7% ,四种检查手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SCT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IVU、RU,而B超、IVU、RU之间的准确率并无统计学差异;④先天畸形组:B超、IVU、RU、MSCT对该组病人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45.5%、85%、53.%、95.8%,经过χ2检验发现MSCT、IVU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而二者之间的准确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上尿路梗阻的诊断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准确率可以满足临床各种诊断治疗的需要,应作为临床诊断上尿路梗阻最优先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2 MSCT是上尿路梗阻诊断中最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方法;3 B超对上尿路梗阻性病变的阳性检测率很高,且无创、经济、简单、方便,可作为筛查上尿路梗阻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应作为诊断各种上尿路梗阻性病变首选的检查方式;4对临床疑为各型结石性梗阻的病人,首推B超+KUB联合检查,再辅以针对性MSCT薄层扫描作为必要补充的检查方案;5对疑为肿瘤及炎性组病因所致的上尿路梗阻的诊断,应直接采用B超+MSCT的联合检查方案,必要时在无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加行MSCT增强扫描,可以对绝大多数上尿路梗阻达到准确、快速做出明确诊断的目的。6对疑为先天尿路畸形梗阻的病人,应以B超+IVU联合检查方案做为首选,必要时再辅以RU及MSCT扫描作为补充的检查方案。

黎运琪,陈孙斌[5](2010)在《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中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中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63例中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中段输尿管结石与腹部X线平片或肾盂造影或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在98%以上。结论应用超声诊断中段输尿管结石方便、实用、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丁松明[6](2009)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因甲状旁腺本身的病变引起的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分泌过多,引起钙、磷和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表现为骨吸收增加的骨骼病变、肾结石、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等,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在我国比较少见,而欧美国家多见。本研究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2007年11月诊断和治疗9例PHPT患者,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流行病学,临床,影像和病理特征以及治疗进行讨论。数据和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自2004年9月~2007年11月诊断和治疗的9例PHPT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影像和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PHPT,其中女性7例,男性2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为48岁。5例为甲状旁腺单发腺瘤,3例为甲状旁腺增生,1例为甲状旁腺癌术后复发。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可以减少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断检出率。目前,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原发性甲旁亢的方法。

冷怀明[7](2002)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提出

夏松青,王立华,姜雨竹[8](2000)在《B超定位诊断输尿管结石533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尹培达,何柏林,宋青,潘天恒[9](1991)在《尿Tamm-Horsfall蛋白包裹游离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我们采用荧光标记的抗人Tamm-Horsfall蛋白(THP)抗体检测正常人、各种肾实质性疾病、肾或输尿管结石及下尿路疾病患者尿中THP包裹游离细胞(THP-CFC)。正常人(34例):无THP-CFC;下尿路疾病(14例):THP-CFC为0~8%,就以12%为指标,>12%为阳性,则肾小球疾病的THP-CFC阳性率为86.3%(25/29例);慢性间质性肾病为80.8%(21/26例);两者肾实质性疾病总阳性率为83.6%(46/55例)。肾或输尿管结石(无并发症者)共14例,THP-CFC均<12%(0~10%)。肾实质性疾病与下尿路疾病或肾、输尿管结石之间的THP-CFC阳性率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01),而下尿路疾病与肾或输尿管结石之间的THP-CFC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试验有助于肾实质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的诊断方法。

张一凡[10](2017)在《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病因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第一节: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定义目的:复杂性泌尿系结石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和重点,然而国内外对“复杂性”的定义一直不明确,本文旨在对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定义作一系统性综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全文数据库共六个数据库中2000-2017年间的中英文文献,中文关键词为“复杂性”、“复发”、“肾结石”、“泌尿系结石”、“代谢异常”、“代谢评估”;英文关键词为“Complicated、“Recurrent”、“Kidney stones”、“Urolithiasis”、“Renal calculi”、“Metabolic evaluation”、“Metabolic abnormities”。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最终入选的133篇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按照中英文关键词搜索出初始文献共有528篇中文和119篇英文文献。经筛选,最后共有133篇文献纳入研究。归纳定义泌尿系结石“复杂性”的5个方面分别是:结石人群、结石分布、结石大小、结石成分和复发风险。其中,结石分布和结石大小体现在治疗手段和策略复杂,而结石人群、结石成分和复发风险体现在病因诊断复杂。结论: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对“复杂性泌尿系结石”做出明确定义,为进一步的病因研究奠定基础。第二节: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成分调查目的:通过尿路结石成分分析来调查复杂性泌尿系结石在人群中的成分分布情况。方法:自2014-2016年,本中心共收集356例复杂性泌尿系结石标本,均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对于罕见或特殊结石,同时采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法进行验证。结果:本组复杂性泌尿系结石共356例,其中男性患者238例,女性患者118例,男女比为2.02。所有结石成分中,一水草酸钙所占比例最高(82.87%),其次依次为碳酸磷灰石(70.79%)、二水草酸钙(64.61%)、无水尿酸(19.38%)、六水磷酸铵镁(10.96%),其他成分则较少见(胱氨酸结石3例、尿酸铵结石2例、二水磷酸氢钙1例,共占1.69%)。不同性别,不同部位,不同年龄间,结石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结石中最常见的是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33.33%),且全部胱氨酸结石均为儿童患者;复杂成分结石中,混合结石占86.52%,其中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所占比例最高(61.69%);高复发风险结石中,痛风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6.52%)。结论:不同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结石成分及成因可能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的结石,以及与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相关的儿童结石、复杂成分结石、高复发风险结石需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第三节: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代谢评估结果目的:通过完整的代谢评估研究我国复杂性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病因。方法:对自2014.10至2016.09到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356例复杂性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代谢评估。评估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和24小时尿液分析,血液检查主要为肾功能电解质、甲状旁腺激素,24小时尿液分析包括:尿钙、草酸、枸橡酸、尿酸、磷、钾、钠、镁、肌酐、尿量。结果:356例患者中,318例(89.33%)发现代谢异常,其中比例最高的为低枸橼酸尿,共241例,占75.79%,其次分别为高草酸尿(173例,54.40%),高尿酸尿(86 例,27.04%),低尿量(73 例,22.30%),低镁尿(54 例,16.98%),高钙尿(49 例,15.41%),高磷尿(37 例,11.64%),低 pH尿(24 例,7.55%)和高pH尿(16例,5.03%)。76例患者有一种代谢异常,133例患者有两种代谢异常,74例患者有三种代谢异常,31例患者有四项代谢异常,4例患者有5种代谢异常。结论:复杂性泌尿系结石患者大多数存在一种或多种代谢异常,主要代谢异常是低枸橼酸尿、高草酸尿和高尿酸尿,明确患者的代谢异常有助于诊断病因,建立完善的结石防治体系。第二部分: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病的病因诊断目的:通过对复杂性泌尿系结石中特殊、疑难病例的解析建立清晰明确的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病因诊断思路。方法:收集一例家族性低血镁高钙尿与肾钙质沉着症病例和一例头孢曲松药物性结石导致急性肾衰及抗生素脑病病例,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诊疗手段进行探讨。结果: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病因诊断需多手段结合,其重点在于24小时尿液分析,可通过简要式、广泛式、特殊式等评估方式确定患者的代谢异常。结论: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诊断需结合已有的诊断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相关鉴别诊断。第三部分:头孢曲松结石导致急性肾损伤的模型建立及病因研究第一节:头孢曲松泌尿系结石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头孢曲松泌尿系结石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体重为100±5g的4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G组:头孢曲松钠500mg/kg+碳酸钙1000mg/kg;H组:头孢曲松钠500mg/kg+碳酸钙2000mg/kg;工组:头孢曲松钠1000mg/kg+碳酸钙1000mg/kg;J组:头孢曲松钠1000mg/kg+碳酸钙2000mg/kg。每天一次,干预7天。所有大鼠处死前收集24h尿液,显微镜下观察尿中晶体,检测尿液中与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处死后,留取以血液检测血电解质与生化相关指标,以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石成分,及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观察肾脏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尿中头孢曲松钙晶体,G组中没有头孢曲松钙晶体出现;H组为20%;Ⅰ组为20%;J组为80%。J组有40%出现膀胱结石。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石成分,大鼠的结石与患者的结石成分相同。肉眼观察,肾盂内未见结石,膀胱粘膜可见水肿。病理切片观察,肾脏切片未见晶体,膀胱可见粘膜下层结构疏松。结论:头孢曲松钠1000mg/kg+碳酸钙2000mg/kg剂量组成石率高,且结石成分和人的结石成分相同,可以作为研究头孢曲松结石的动物模型。第二节:头孢曲松结石导致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头孢曲松结石导致急性肾损伤模型并研究其机制。方法:选取体重为100±5g的4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头孢曲松组(1500mg/kg);CaC03(2500mg/kg)+ 头孢曲松(1500mg/kg)组;CaC03(2500mg/kg)组;CaC03(2500mg/kg)+ 头孢曲松(1500mg/kg)+ 枸橼酸(10ml/100g)组。所有大鼠处死前收集24h尿液,检测尿液中与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处死后,留取以血液检测血电解质与生化相关指标,以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石成分,及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观察肾脏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头孢曲松加碳酸钙组形成结石,尿量明显下降伴随肌酐、尿素氮升高;枸橼酸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曲松可与钙剂络合形成结石,并引发急性肾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梗阻性肾病与晶体性肾病共同所致。枸橡酸可有效防止结石形成并保护肾功能。

二、B超定位诊断输尿管结石53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定位诊断输尿管结石533例(论文提纲范文)

(1)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对尿路结石成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对尿路结石成分分析的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材料
        1.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1.3 扫描方法
        1.1.4 测量方法
        1.1.5 图像质量指标
        1.1.6 图像的主观评分
        1.1.7 扫描剂量记录
    1.2 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
    1.3 统计学方法
    1.4 结果
        1.4.1 60 枚结石红外光谱成分分析结果
        1.4.2 常规CT常规剂量对尿路结石化学成分的分析
        1.4.3 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各组间辐射剂量比较
        1.4.4 结石检出结果及图像质量评估
    1.5 讨论
        1.5.1 临床治疗前分析尿路结石成分的意义
        1.5.2 各种影像学检查对尿路结石成分的分析
        1.5.3 常规CT常规剂量对尿路结石成分的分析
        1.5.4 尿路结石CT低剂量扫描的必要性
        1.5.5 迭代算法对图像质量及结石检查情况的影响
    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对尿路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及最优方案探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一般材料
        2.1.2 扫描方法
        2.1.3 测量方法
        2.1.4 图像质量指标
        2.1.5 图像的主观评分
        2.1.6 扫描剂量记录
    2.2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各组间辐射剂量比较
        2.3.2 1mm重建层厚结石检出结果
        2.3.3 1mm重建层厚图像质量评估
        2.3.4 低剂量iDose6水平不同重建层厚结石检查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估
    2.4 讨论
        2.4.1 迭代算法等级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4.2 重建层厚对图像质量及结石检查情况的影响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3.1 尿路结石的影像学诊断发展
        3.1.1 X线腹部平片检查(Kidney Urerter Bladder,KUB)
        3.1.2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
        3.1.3 CT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3.1.4 CT摄影尿路成像(CT Urography,CTU)
        3.1.5 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MR Urography,MRU)
        3.1.6 超声波检查(Ultrasound,US)
        3.1.7 数字化层析(digital tomosynthesis,DT)
    3.2 螺旋CT对结石成分的分析的研究进展
        3.2.1 常规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分析
        3.2.2 双源CT(DS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分析
        3.2.3 能谱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分析
        3.2.4 扫描层厚、结石大小对CT值的影响
        3.2.5 窗技术对结石CT值的影响
    3.3 泌尿系结石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应用进展
        3.3.1 泌尿系结石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必要性
        3.3.2 低剂量CT在尿路结石扫描中的应用
        3.3.3 泌尿系结石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体外实验及临床研究
    3.4 迭代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5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急诊B超对肾绞痛病因的诊断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结石大小判定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B敏感性与结石位置的关系
    2.2 B超敏感性与结石大小的关系
    2.3 B超敏感性与肾积水的关系
    2.4 B超与CT结石大小相关性
3 讨论

(3)甲状旁腺癌临床特点及术前风险评分诊断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1 疾病趋势
    1.2 鉴别诊断
        1.2.1 临床鉴别
        1.2.2 分子标记物
    1.3 预后危险因素
    1.4 分期
第二部分 甲状旁腺癌的临床特点(附45例报道)
    2.1 方法
    2.2 结果
        2.2.1 临床表现
        2.2.2 实验室检查
        2.2.3 影像学检查
        2.2.4 治疗
        2.2.5 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部分 特殊类型甲状旁腺癌
    3.1 无功能型甲状旁腺癌
    3.2 合并MEN1 的甲状旁腺癌
    3.3 继发性甲状旁腺癌
    3.4 甲状腺内甲状旁腺癌
        3.4.1 方法
        3.4.2 结果
        3.4.3 讨论
        3.4.4 结论
第四部分 甲状旁腺癌术前风险评分诊断系统的构建及预后评估
    4.1 方法
        4.1.1 数据收集
        4.1.2 统计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3.1 流行病学
        4.3.2 鉴别诊断
        4.3.3 预后分析
    4.4 结论
全文小结
引用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4)上尿路梗阻的影像学评价和临床对比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上尿路梗阻的临床诊断现状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中段结石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化验检查
    2.4 影像学检查
    2.5 治疗
    2.6 病理
3 讨论及文献复习
    3.1 组织发生
    3.2 临床特征
    3.3 影像学表现
    3.4 病理特征
    3.5 诊断和鉴别诊断
    3.6 治疗与预后
    3.7 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进展
简历

(10)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病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代谢评估
    第一节: 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定义
        1.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成分调查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代谢评估结果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病因诊断
    第一节: 病例报道:家族性低血镁高钙尿与肾钙质沉着症——例CLDN1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病例报道:头孢曲松致结石并发急性肾衰竭及抗生素脑病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复杂性泌尿系结石临床病因诊断的思路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头孢曲松结石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动物模型建立及病因研究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头孢曲松泌尿系结石动物模型的建立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头孢曲松结石导致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B超定位诊断输尿管结石53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对尿路结石成分的分析[D]. 李丽超.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4)
  • [2]急诊B超对肾绞痛病因的诊断效率[J]. 沈悦凡,汪宁,李辉,钟欢,王荣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17)
  • [3]甲状旁腺癌临床特点及术前风险评分诊断系统的构建[D]. 薛松.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上尿路梗阻的影像学评价和临床对比应用研究[D]. 郎胜坤.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5]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中段结石的临床价值[J]. 黎运琪,陈孙斌. 山东医药, 2010(49)
  • [6]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丁松明. 浙江大学, 2009(11)
  • [7]《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J].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12)
  • [8]B超定位诊断输尿管结石533例[J]. 夏松青,王立华,姜雨竹. 临床军医杂志, 2000(04)
  • [9]尿Tamm-Horsfall蛋白包裹游离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尹培达,何柏林,宋青,潘天恒. 中华内科杂志, 1991(02)
  • [10]复杂性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病因研究[D]. 张一凡. 南京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53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