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与利用

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与利用

一、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可心,刘国华[1](2021)在《饲用羽毛粉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羽毛是家禽养殖业主要的废弃物之一。羽毛富含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具有较高潜在饲用价值。如何高效利用家禽羽毛缓解我国饲料蛋白资源的短缺是目前羽毛固废资源增值利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综述了饲料羽毛粉加工技术、产品特性及其应用最新研究进展。

赵楠楠[2](2021)在《蛋白饲料中有机磷酸酯的赋存及其在蛋鸡体内迁移代谢》文中研究说明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是应用广泛、种类繁多的一类添加型阻燃剂,具有持久性、毒性、生物放大效应。与亲脂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同,OPEs可通过蛋白赋存途径进入动物体。动物饲料是养殖动物的主要食物,动物饲料中的污染物很容易在食物链中生物积累。因此饲料污染可能对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造成威胁。目前,环境介质、食品、野生动物和人体中OPEs赋存的报道已较多,但动物饲料中OPEs尚未有报道。本研究以OPEs及代谢物有机磷酸二酯(organophosphate diesters,di-OPEs)为研究对象,以饲料为研究基质。了解OPEs、di-OPEs在动物蛋白饲料中的赋存特征,同时通过养鸡暴露实验,探讨OPEs在鸡体内的代谢过程。为实现以上研究目标,本研究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8种动植物源饲料中OPEs、di-OPEs的分析方法及蛋鸡组织中OPEs的分析方法。动植物源饲料、蛋鸡组织中各个化合物的相对添加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良好,满足不同基质中OPEs、di-OPEs分析的要求。其次,我们调查了动物蛋白饲料中OPEs的赋存特征,填补了OPEs在饲料污染研究领域的空白。动植物源饲料均检出OPEs,16种OPEs含量范围为12.6-301 ng/g干重(dry weight,dw)。OPEs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肉粉、羽毛粉、植物源饲料、血粉。目前植物源饲料是养殖动物暴露于OPEs的重要来源。羽毛粉和植物源饲料中OPEs与灰尘附着有关。动植物源饲料中OPEs同系物分布不同。植物源饲料和血粉中以磷酸三(2-氯丙基)酯为主,肉粉和羽毛粉中以磷酸三(2-氯)乙酯和磷酸三苯基酯为主。动物蛋白饲料中磷酸三正丁基酯和磷酸三异丁基酯具有显着相关性,表明它们有类似的环境行为或污染来源。再次,我们研究了动物蛋白饲料中OPEs主要代谢产物di-OPEs。动植物源饲料中di-OPEs浓度介于1.98-182 ng/g dw之间。肉粉中di-OPEs平均浓度最高(52.1 ng/g dw),其次是血粉(49.9ng/g dw)、羽毛粉(23.3 ng/g dw)、植物源饲料(18.3 ng/g dw)。动物蛋白饲料中di-OPEs与OPEs的浓度处于同一数量级。肉粉中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主,血粉、羽毛粉和植物源饲料主要是双(1,3-二氯-2-丙基)磷酸。动植物源饲料中di-OPEs/OPEs对的比值通常高于1,表明与母体OPEs相比,di-OPEs转化产物可能同样对动物体OPEs暴露产生贡献。动物蛋白饲料和灰尘样品中某些di-OPEs/OPEs对的比值相似,表明灰尘可能是某些动物蛋白饲料中OPEs的直接外部来源。最后,本研究进行鸡饲喂含磷酸三(2-氯)乙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TCEP)饲料的暴露研究。在暴露期间,发现肝脏中TCEP水平是蛋黄中的194倍,TCEP在肝脏中有明显的生物富集现象。在清除期间,各组织中TCEP浓度均在17d趋于平稳。肝脏是TCEP主要分布的组织,这可能与肝脏的解毒、代谢、排泄作用相关。

傅岩[3](2021)在《Bacillus Licheniformis CP-16角蛋白酶分子改造》文中研究指明家禽羽毛粗蛋白含量高,饲用潜在价值高,但羽毛角蛋白结构稳定、疏水性强,动物内源蛋白酶难以将其有效水解。角蛋白酶可特异性水解不溶性角蛋白,开发可高效水解羽毛的角蛋白酶有助于羽毛角蛋白资源开发利用,对缓解我国蛋白饲料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采用定向进化,定点突变技术对Bacillus licheniformis CP-16角蛋白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提升其催化活性及热稳定性,进而提高其酶解角蛋白的效率,并拓展其在畜禽日粮中的适用性。(1)Bacillus licheniformis CP-16角蛋白酶在Bacillus subtilis SCK6中的表达、纯化与酶学性质分析。构建了p WB980-K-His表达载体,转入B.subtilis SCK6中,成功实现角蛋白酶分泌表达。重组菌B.subtilis SCK6/p WB980-K-His发酵培养48h,上清液酶活达50.74U/m L,经镍柱纯化后角蛋白酶比活力达到4101±53.5U/mg。经酶学性质研究发现,B.licheniformis CP-16角蛋白酶反应温度宽泛性佳,但热稳定性差,75℃热处理5min后完全失活。(2)高比活力角蛋白酶突变体筛选。利用易错PCR技术和B.subtilis SCK6的表达系统,成功构建角蛋白酶突变体文库,经牛奶平板初筛与以羽毛粉为底物的酶活测定复筛,成功获得酶活提升突变体20株。经对20种纯化突变角蛋白酶比活力测定,发现突变体A121S、A50T/F293Y、P190L/M239L、N245K比活力得到提升,其中N245K性质最佳,较野生型比活力提高15.00%。(3)高比活力角蛋白酶突变体定点酶分子改造。选取3个角蛋白酶比活力高的突变体N245K,A50T/F293Y,P190L/M239L,在其原有突变点的基础上选择关键位点P190、N245和F293进一步进行定点突变,获得2株角蛋白酶比活力进一步的提升新突变体N245G和N245R,比活力相比野生型分别提升14.52%与38.88%,底物特异性也相应增强。还发现影响角蛋白酶结构与催化效率的新关键位点(P190、N245和F293),为角蛋白酶理性设计提供参考。(4)耐温性角蛋白酶突变体筛选。通过耐热性功能筛选成功从易错PCR构建的角蛋白酶突变体文库中,获得3株热稳定性提升菌株,其中A307V/S346T,R70G热稳定性相对野生型显着增强,A307V/S346T,R70G在75℃热处理5min后残留酶活分别达到10.06%和30.65%。利用B.subtilis SCK6表达系统有效从B.licheniformis CP-16突变文库中筛选到多株高比活力角蛋白酶突变体及热稳定性提升突变体,经点突变进行一步提升了角蛋白酶的比活力,拓展了角蛋白酶的适用性,探索了新的相关基因信息,为角蛋白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杨可心[4](2021)在《羽毛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羽毛作为养殖行业的主要固废,是屠宰废弃物治理的难点。我国每年家禽产业可产生高达数百万吨的羽毛,由于其蛋白特征而难以合理利用。传统的加工方式可达到羽毛饲料化利用的目的,但同时也伴随着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而微生物发酵兼具改善原料营养价值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本研究旨在筛选一株高效降解羽毛的菌株并明确降解特性,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建立羽毛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对比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羽毛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以本实验室保藏菌株作为出发源,首先采用酪蛋白平板法进行初筛,获得8株具有优良蛋白降解能力的菌株;再以羽毛降解观察法和可溶蛋白含量法对初筛菌株进行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具有较强羽毛降解能力的菌株,经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NLG1。2、菌株NLG1羽毛降解特性和培养条件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NLG1接种于羽毛培养基中,37.0℃、180 r/min培养3天,通过检测降解液中可溶蛋白含量探讨羽毛降解特性,优化其培养条件;测定羽毛培养基条件优化前后对羽毛上清液中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羽毛培养基,贝莱斯芽孢杆菌NLG1培养条件优化为:温度27.0℃,初始p H 10.0,接种活菌数109 CFU/m L,底物浓度2.50%,外加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添加量2.0%),培养时间3天;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最终羽毛发酵液可溶蛋白含量高达32.76±0.07μg/m L,水解氨基酸总量112.18mg/g,可检测出游离氨基酸及代谢产物种类新增6种(胱氨酸、苯丙氨酸、天冬酰胺、α-氨基丁酸、β-氨基异丁酸、β-丙氨酸)、总量提高到66.33 mg/g。3、羽毛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及优化:采用实验室保藏菌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克鲁假丝酵母进行羽毛固态发酵试验。以可溶蛋白含量、失重率、总变化率(加权法,总变化率=0.7*可溶蛋白含量+0.3*失重率)为指标,通过L9(34)和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羽毛固态发酵的混菌比例及工艺,以最优工艺条件进行试验,测定混菌固态发酵前后对羽毛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和胃蛋白酶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羽毛固态发酵的最佳混菌比例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克鲁假丝酵母=1:1:1;2)羽毛混菌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温度38.0℃、初始p H 9.0、总接种量10.0%、料水比1:2.50、发酵时间8天;3)通过优化发酵工艺,最终羽毛失重率为33.72%,可溶蛋白含量为12.70 mg/g,可检测出游离氨基酸及代谢产物的总量提高到26.65 mg/g,胃蛋白酶消化率提高了16.03%,说明混菌固态发酵能有效改善羽毛的营养价值。

马卉佳[5](2021)在《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血浆生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球鱼粉资源短缺且价格昂贵,使得饲料成本不断攀升,急需寻找优质廉价的新蛋白源。目前家禽副产物中的鸡骨架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年均产新鲜鸡骨架近400万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鸡骨架通过酶解处理可获得优质廉价的功能性蛋白源,即酶解鸡浆,其含有大量的肽类和部分游离氨基酸,营养价值全面。研究表明,酶解鸡浆因富含多肽而具有抗高血压、抗氧化、抗菌以及促进钙吸收等生物活性与功能。为此,本实验旨在通过生长、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健康等指标,探讨酶解鸡浆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水产饲料蛋白源的开发提供新思路,促进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1、两种不同工艺的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生长和健康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用添加0%(CON)、3.5%的鱼溶浆(FSH)、3.5%的1号酶解鸡浆(EHC-1)、3.5%的2号酶解鸡浆(EHC-2)配置成4组等氮(50%)等脂(12%)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养殖大口黑鲈(初均重为8.22±0.15g)90天。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酶解鸡浆可显着促进大口黑鲈生长,EHC-1组和EHC-2组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显着高于FSH组和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R)和肥满度(CF)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EHC-1组和EHC-2组的全鱼粗蛋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粗脂肪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各实验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无显着差异。不同工艺的酶解鸡浆会影响大口黑鲈的血浆生化指标,其中EHC-2组血浆中的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着低于FSH组(P<0.05),血浆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的肝细胞形态轮廓清晰、肝细胞核索明显,肝脏未见明显损伤。EHC-2组的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FSH组和对照组,而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FSH组和对照组(P<0.05)。此外,EHC-2组中肠的肠绒毛和杯状细胞数量多于其它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最高,其中鲸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等有益菌丰度上调,而支原菌属、链球菌属等有害菌丰度下调。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酶解鸡浆通过改善肠道结构、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提高蛋白质效率,进而促进大口黑鲈生长。其中2号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生长健康的促进效果最佳,其作为大口黑鲈饲料的蛋白源是可行的。2、探究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饲料的蛋白节约效应。在一种大口黑鲈应用饲料(CP 50%,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3.5%的2号酶解鸡浆,通过降低鸡肉粉的添加量分别降低1%、2%饲料蛋白水平配制成D0(CP 50%,对照组)、D1(CP 49%)、D2(CP 48%)等3种等脂(EE 12%)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养殖大口黑鲈(初均重为7.34±0.22g)90天。结果显示,D1组的FBW、WGR和SGR显着高于对照组和D2组(P<0.05),D2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各实验组中大口黑鲈的粗蛋白、蛋白沉积率(PDR)以及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D2组的脏体比(VSI)、肠脂系数(MFI)和粗脂肪、脂肪沉积率(FRR)显着高于D1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发现,D1组和D2组大口黑鲈血浆中TC、TG含量和ALT、AST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D1组和D2组大口黑鲈肝细胞形态轮廓逐渐清晰,肝细胞索逐渐明显。D1组和D2组肝脏中SOD、CA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D1组中肠绒毛的后肠肌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D1组肠道的SOD、CA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添加酶解鸡浆后通过降低鸡肉粉来降低大口黑鲈饲料适宜蛋白水平是可行的,降低2%饲料蛋白水平不会影响鱼类的生长性能和健康。在添加酶解鸡浆的饲料上降低1%蛋白水平,可以改善大口黑鲈的肝脏和肠道健康,获得更好的生长性能。

李浩泽[6](2021)在《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禽畜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蛋白饲料的需求量激增。禽羽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及85%以上蛋白质,但多为角质蛋白,该蛋白结构由大量的二硫键与氢键等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稳定的三维超螺旋空间结构,直接饲喂禽畜无法消化吸收,导致饲用价值极低。目前我国对禽羽废料大多采用掩埋、焚烧等处理方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对蛋白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羽毛角质蛋白的稳定结构在高温、高压的条件可以被破坏,转化为可以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粗蛋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羽毛膨化研究,设计了一种双螺杆羽毛挤出机,以干鸡毛为原料生产蛋白饲料膨化羽毛粉,实现对现有蛋白资源的加工利用,减少现有禽羽废料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肉鸡的羽毛为研究对象,测定及分析了其几何尺寸及物理机械特性。将晾晒脱水处理后的鸡毛通过相关仪器设备测定其含水率、堆积密度、摩擦角、自然休止角等相关物理特性。为下文的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的喂入装置及膨化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基础参考依据。(2)由于鸡毛物料的形状不均匀、流动性差、质量较轻且易缠结,为达到均匀喂料从而膨化稳定的目的,设计了一种螺旋输送喂入装置。首先依据羽毛的物理特性对料斗的构型进行了选择并提出料斗设计的要求,其次通过分析螺旋输送器的种类和特点确定了螺旋输送器的整体结构,最终对螺旋输送器工作状态受力分析并根据喂入量计算出螺旋输送器的螺旋叶片直径、螺距及芯轴轴径等关键部件的参数。(3)通过分析双螺杆挤出机的膨化原理与物料的挤出过程,总结出鸡毛在双螺杆挤出机作用下膨化的微观原理。选取啮合异向旋转的双螺杆组合方式,分析其相对运动原理及几何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对螺杆构型进行设计,选择组合式的螺杆结构并确定了螺杆的直径及有效工作区长度,设计两螺杆的中心距、输送段、压缩段、均化段的螺纹元件长度及螺距、螺纹断面形状、螺槽深度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增加剪切元件提高螺杆对羽毛的剪切力。最后对比外部加热及冷却装置的类型及优缺点,考虑实际情况选取了铸铜加热器及水冷却装置。(4)为验证设计的双螺杆羽毛挤出机的膨化效果及工作性能,进行了样机试制及试验探究,首先以羽毛膨化度、生成的膨化羽毛粉粗蛋白含量为参考依据,通过试验发现螺杆转速在50~55 r/min范围内对羽毛物料的加工效果最优。其次以羽毛膨化度、生成羽毛粉的粗蛋白含量、粗灰分、胃蛋白酶消化率及各种氨基酸含量为试验检测指标,在膨化温度200℃、羽毛物料含水率≤20%、喂入量60g/s、双螺杆转速55 r/min的试验条件下开展验证试验,试验结果发现羽毛物料的膨化度约为2.557,膨化羽毛粉中的粗蛋白含量约为89.82%,粗灰分含量为1.706%、胃蛋白酶消化率达到93.2%,产量约达到172.02kg/h。整机在连续工作时运行稳定、膨化均匀,加工生成的膨化羽毛粉粗蛋白含量高且灰分含量极低,胃蛋白酶的转化率较高,整机具有良好的加工效果。

许欣,刘洋洋,葛向阳,赵述淼,梁运祥[7](2020)在《蛋白质发酵饲料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为了减少对鱼粉等高端蛋白质饲料原料的依赖,提高蛋白质饲料利用效率,以及应对饲料禁抗,为无抗饲料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蛋白质发酵饲料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发酵饲料发展迅速,尤其是蛋白质发酵饲料,规模已经超过了百万吨,而且上升势头依然强劲。本文就蛋白质发酵饲料的工艺技术、应用效果、发展前景做简要概述。

杨婧芳[8](2020)在《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对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的种类、应用现状及发酵蛋白饲料有益作用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蛋白饲料在养殖业应用提供参考。

隋景巍[9](2020)在《重组二硫键还原酶与内源酶活性互作降解植物源原料及羽毛条件优化》文中认为我国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因此可通过提高植物源原料的消化利用率,优化羽毛资源的处理工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蛋白质资源短缺问题。本实验室的二硫键还原酶分离提纯于地衣芽胞杆菌CP-16,经枯草芽孢杆菌WB600异源表达,具有广泛pH和温度适应性的高还原二硫键活性的蛋白酶,可对原料蛋白的二硫键结构进行破坏,具有巨大的肠道添加剂应用潜质。但畜禽的消化过程是多酶协同处理的过程,因此本试验深入研究二硫键还原酶活性与内源酶活性的互作效应和剂量关系,测定添加不同剂量二硫键还原酶对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降解饲料原料(豆粕、花生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和棉籽粕)产物的酪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结合体外法评价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后在40 min、80 min、120 min、160 min内促进植物性蛋白饲料可溶性蛋白含量、小肽含量以及游离巯基的变化规律,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二硫键还原酶对角蛋白酶促进剂量作用,针对羽绒加工副产物的加工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经过正交试验并优化。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一,深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二硫键还原酶与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互作关系。结果显示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酶活损失率随二硫键还原酶的添加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后,糜蛋白酶活性的损失率(15.68%)远大于胰蛋白酶活性的损失率(2.96%);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均对二硫键还原酶的活性存在降解作用,分别为67.03%和72.52%,但4 h范围内经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处理过的二硫键还原酶均存在酶活。2.试验二,研究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豆粕、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及玉米蛋白粉的剂量关系,并探讨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羽毛的作用。结果显示,二硫键还原酶具有增溶的作用,有利于饲料蛋白与液体充分接触,有利于蛋白酶的结合;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饲料原料均有促进作用(P<0.05),其促进最适剂量以及效果因原料种类和酶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可以促进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羽毛的能力;结合肉仔鸡参数模型体外法评价二硫键还原酶在肠道中水解豆粕的作用,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可促进内源酶消化水解豆粕,但作用有限。3.试验三,研究添加二硫键还原酶对角蛋白酶降解羽毛的剂量和效果的关系,角蛋白酶和二硫键还原酶浓度比例、压力处理羽毛时间、添加酶终浓度、酶解时间的条件均显着作用于羽绒加工废弃物(P<0.05),并采用压力热-酶解法对组合酶处理羽毛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角蛋白酶和二硫键还原酶终浓度比例为80:1、压力处理羽毛2 h、添加酶终浓度为90 u/mL、酶解时间为48 h时,上清液可溶性蛋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此工艺的影响因素为压力处理时间>酶解时间>酶剂量。综上所述,添加二硫键还原酶有利于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植物源饲料和羽绒加工副产物。

魏洪城[10](2020)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瓣肠及肠肝胆汁酸循环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优质蛋白源鱼粉资源日益匮乏,植物蛋白已成为替代蛋白源研究的热点。施氏鲟野生资源濒危,同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施氏鲟的饲料产品,植物蛋白对施氏鲟生长的影响也鲜有报道。因此,本文系统报道了植物蛋白饲料对施氏鲟生长性能,瓣肠及肠肝胆汁酸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用混合植物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和棉籽浓缩蛋白)分别替代对照组(含54%鱼粉)饲料中50%和100%的鱼粉,3组饲料等氮等能,分别命名为P0、P50和P100。施氏鲟初始体重为87.48±0.02g,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虽然必须氨基酸,脂肪酸和有效磷已经根据鲟鱼的营养需求进行了平衡,但全植物蛋白饲料显着降低施氏鲟存活率(SR)、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沉积率(PPV)(P<0.05),并且引起瓣肠严重氧化损伤。P50组和P100组瓣肠微生物多样性显着降低(P<0.05),潜在病原菌Clostridiumsensustricto1属显着增加(P<0.05),而与胆汁酸代谢相关的益生菌Turicibacter属显着减少(P<0.05)。Plesiomonas属中强致病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在P100组中显着增加(P<0.05)。施氏鲟摄食全植物蛋白饲料,瓣肠活性氧(ROS)显着增加(P<0.05),粘液层和紧密连接(Occludin和ZOs)被破坏,粘膜褶皱变短。并且瓣肠抗氧化(Keap1,Cu/Zn-SOD,CAT,GST1和GST3),自噬(ATG7、ATG16和LC3B-II/I),增殖(CyclinD1和CyclinE),程序性凋亡(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细胞因子(IL-1β和IL10)和ERK1磷酸化(P<0.05)被抑制。结果表明,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低于27%不会影响施氏鲟的生长性能,而全植物蛋白饲料会引起施氏鲟瓣肠氧化应激和黏膜损伤,从而通过抑制ERK1的磷酸化抑制瓣肠抗氧化,凋亡和自噬,进而导致免疫力低下并且自我修复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施氏鲟生长性能降低甚至死亡。随着施氏鲟肠道菌群改变及瓣肠损伤,导致胆汁酸重吸收障碍,P100组瓣肠胆汁酸显着降低(P<0.05),瓣肠胆汁酸代谢调节核受体FXR和膜受体TGR5显着下调(P<0.05)。虽然P100组胆固醇合成关键酶HMGCR显着上调(P<0.05),而各组胆固醇含量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核受体FXR显着下调(P<0.05),胆汁酸合成关键酶CYP7A1和CYP8B1显着上调(P<0.05),并且胆汁酸含量显着增加(P<0.05)。胆汁酸淤积导致肝脏ROS显着增加(P<0.05),免疫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和凋亡(caspase9和caspase3)被抑制(P<0.05),并且随着P100组中施氏鲟肝脂含量显着增加(P<0.05)脂肪肝和纤维化病变增多。结果表明,高水平植物蛋白饲料破坏施氏鲟肠道菌群,抑制瓣肠胆汁酸重吸收,肝脏胆汁酸淤积,引发肝脏氧化应激和免疫抑制。

二、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饲用羽毛粉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羽毛的理化特性和饲用价值
2 羽毛饲料化加工技术
    2.1 理化方法
        2.1.1 高温高压水解法
        2.1.2 膨化法
        2.1.3 酸碱水解法
    2.2 酶解法
    2.3 微生物发酵法
        2.3.1 发酵的微生物
        2.3.1. 1 真菌
        2.3.1. 2 细菌
        2.3.1. 3 放线菌
        2.3.1. 4 工程菌
        2.3.2 发酵工艺
        2.3.2. 1 液态发酵工艺
        2.3.2. 2 固态发酵法
3 饲用羽毛产品在畜牧中的应用
    3.1 饲用羽毛产品在家禽中的应用
        3.1.1 饲用羽毛粉产品在蛋鸡、肉鸡中的应用
        3.1.2 饲用羽毛粉产品在其他家禽中的应用
    3.2 饲用羽毛产品在猪中的应用
    3.3 饲用羽毛粉产品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3.4 饲用羽毛粉产品在其他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 结语

(2)蛋白饲料中有机磷酸酯的赋存及其在蛋鸡体内迁移代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性质及使用现状
        1.2.1 性质
        1.2.2 OPEs在国内外的限制情况
        1.2.3 OPEs在国内外的生产使用
    1.3 OPES的 POPS特性
        1.3.1 OPEs的毒性
        1.3.2 OPEs的生物富集性
        1.3.3 OPEs的持久性及长距离迁移
    1.4 OPES的环境赋存及人体暴露风险
        1.4.1 大气
        1.4.2 土壤
        1.4.3 水体
        1.4.4 生物体
        1.4.5 饲料
        1.4.6 食品
        1.4.7 人体
    1.5 本文研究意义
第二章 动物蛋白饲料中有机磷酸酯浓度及同系物分布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标准品、仪器
        2.2.2 样品收集
        2.2.3 动物蛋白饲料中有机磷酸酯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动物源饲料中的OPEs污染水平
        2.3.2 植物源饲料中的OPEs污染水平
        2.3.3 动物源饲料和植物源饲料间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磷酸酯代谢产物在动物蛋白饲料中的赋存特征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标准品、仪器
        3.2.2 样品收集
        3.2.3 动物蛋白饲料中有机磷酸酯代谢产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i-OPEs在动物蛋白饲料中的污染水平
        3.3.2 Di-OPEs的组成分布及来源解析
        3.3.3 动物蛋白饲料中OPEs和 di-OPEs的来源追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CEP在蛋鸡体内的分布
    4.1 前言
    4.2 暴露方案设计与实施
    4.3 材料和方法
        4.3.1 试剂、标准品、仪器
        4.3.2 仪器分析
        4.3.3 定性和定量
        4.3.4 分析方法的质控
        4.3.5 前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蛋鸡组织中TCEP的组织分布
        4.4.2 差异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Bacillus Licheniformis CP-16角蛋白酶分子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角蛋白
        1.1.1 角蛋白结构
        1.1.2 角蛋白处理
        1.1.3 角蛋白在饲料工业的应用
    1.2 角蛋白酶
        1.2.1 角蛋白酶来源
        1.2.2 角蛋白酶性质
        1.2.3 角蛋白酶的应用
    1.3 酶蛋白分子改良
        1.3.1 定向进化
        1.3.2 半理性设计
        1.3.3 理性设计
    1.4 本研究的前期工作及目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角蛋白酶在B.subtilis SCK6 中的表达及重组酶性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种及质粒
        2.1.2 工具酶和试剂
        2.1.3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制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重组质粒构建
        2.1.6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制备与转化
        2.1.7 角蛋白酶分泌表达
        2.1.8 角蛋白酶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角蛋白酶基因克隆
        2.2.2 表达载体线性化
        2.2.3 质粒多聚体扩增
        2.2.4 阳性转化子鉴定
        2.2.5 重组菌株表达
        2.2.6 重组角蛋白酶纯化
        2.2.7 重组角蛋白酶酶学性质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定向进化提高角蛋白酶比活力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种及质粒
        3.1.2 工具酶和试剂
        3.1.3 角蛋白酶突变文库构建
        3.1.4 角蛋白酶突变体筛选
        3.1.5 突变角蛋白酶纯化
        3.1.6 突变角蛋白酶比活力及K:C值测定
        3.1.7 角蛋白酶晶体结构模型构建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角蛋白酶突变基因的获得
        3.2.2 表达载体线性化
        3.2.3 角蛋白酶突变体文库构建
        3.2.4 角蛋白酶突变体筛选
        3.2.5 突变角蛋白酶纯化
        3.2.6 突变角蛋白酶比活力及K:C值
        3.2.7 角蛋白酶晶体结构模型构建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定点突变提高角蛋白酶比活力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菌种及质粒
        4.1.2 工具酶和试剂
        4.1.3 角蛋白酶基因定点突变
        4.1.4 突变角蛋白酶表达
        4.1.5 突变角蛋白酶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
        4.1.6 突变角蛋白酶动力学参数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阳性转化子鉴定
        4.2.2 突变角蛋白酶表达
        4.2.3 突变角蛋白酶纯化
        4.2.4 突变角蛋白酶性质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定向进化提升角蛋白酶热稳定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菌种及质粒
        5.1.2 工具酶和试剂
        5.1.3 角蛋白酶突变文库构建
        5.1.4 角蛋白酶突变体筛选
        5.1.5 突变角蛋白酶纯化
        5.1.6 突变角蛋白酶酶学性质研究
        5.1.7 突变角蛋白酶动力学参数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角蛋白酶突变体筛选
        5.2.2 突变角蛋白酶纯化
        5.2.3 突变角蛋白酶基本酶学性质
        5.2.4 野生型和突变角蛋白酶晶体结构模型构建及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酶活测定方法
致谢
作者简历

(4)羽毛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羽毛的营养价值和理化特性
    1.2 羽毛饲料化加工技术
        1.2.1 高温高压水解法
        1.2.2 膨化法
        1.2.3 酸碱水解法
        1.2.4 酶解法
        1.2.5 微生物发酵法
    1.3 微生物降解羽毛机制
        1.3.1 机械压力作用
        1.3.2 复合酶解作用
        1.3.3 硫解作用
        1.3.4 氧化还原作用
    1.4 角蛋白的酶解机理
        1.4.1 变性作用
        1.4.2 水解作用
        1.4.3 转氨基作用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羽毛降解菌的筛选、鉴定
    2.1 材料
        2.1.1 菌种
        2.1.2 羽毛采集及处理
    2.2 方法
        2.2.1 培养基
        2.2.2 菌液制备
        2.2.3 羽毛降解菌初筛
        2.2.4 羽毛降解菌复筛
        2.2.5 菌种鉴定
        2.2.7 可溶蛋白含量测定
        2.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羽毛降解菌初筛结果
        2.3.2 羽毛降解菌复筛结果
        2.3.3 菌种鉴定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菌株NLG1 羽毛降解特性和培养条件优化
    3.1 材料
        3.1.1 菌种
        3.1.2 羽毛采集及处理
    3.2 方法
        3.2.1 培养基
        3.2.2 菌液制备
        3.2.3 菌种NLG1 降解特性
        3.2.4 菌株NLG1 生长曲线测定
        3.2.5 菌株NLG1 培养条件优化
        3.2.6 可溶蛋白含量测定
        3.2.7 pH测定
        3.2.8 羽毛液态发酵现象观察
        3.2.9 羽毛降解上清液氨基酸成分分析
        3.2.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菌株NLG1 降解特性的结果
        3.3.2 菌株NLG1 生长曲线结果
        3.3.3 菌株NLG1 培养条件优化的结果
        3.3.4 羽毛降解上清液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
    3.4 讨论
        3.4.1 不同培养条件对羽毛降解的影响
        3.4.2 羽毛上清液氨基酸成分及含量变化的分析
    3.5 结论
第四章 羽毛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及优化
    4.1 材料
        4.1.1 菌种
        4.1.2 羽毛采集及处理
    4.2 方法
        4.2.1 培养基
        4.2.2 发酵菌液制备
        4.2.3 发酵步骤
        4.2.4 多菌混合比例的确定
        4.2.5 混菌固态发酵羽毛初步工艺的确定
        4.2.6 混菌固态发酵羽毛工艺优化
        4.2.7 最优条件下发酵羽毛
        4.2.8 最优条件下发酵羽毛产物分析
        4.2.9 指标测定及方法
        4.2.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多菌混合比例结果
        4.3.2 混菌固态发酵羽毛初步工艺结果
        4.3.3 混菌固态发酵羽毛工艺的优化结果
        4.3.4 最优工艺验证
        4.3.5 最优条件下发酵羽毛产物分析结果
    4.4 讨论
        4.4.1 不同混菌比例对发酵羽毛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4.4.2 不同因素及水平对发酵羽毛的影响
        4.4.3 最优条件下发酵羽毛产物分析
    4.5 结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全文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点
    5.3 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血浆生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开发利用非粮饲料蛋白源的必要性
    1.2 家禽副产物的应用现状
        1.2.1 鸡肉粉的应用现状
        1.2.2 肉骨粉的应用现状
        1.2.3 家禽副产物作为饲料蛋白源的局限
    1.3 家禽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
        1.3.1 物理加工技术
        1.3.2 化学加工技术
        1.3.3 酶解技术
    1.4 酶解家禽副产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1.4.1 酶解家禽副产物的营养生理功能
        1.4.2 酶解家禽副产物的应用现状
    1.5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实验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工艺的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酶解鸡浆的制备
        2.1.2 实验饲料
        2.1.3 实验鱼与饲养管理
        2.1.4 样品采集与制备
        2.1.5 指标测定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
        2.2.1 不同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2.2.2 不同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2.2.3 不同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2.4 不同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的影响
        2.2.5 不同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 不同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体组成和血浆生化的影响
        2.3.3 不同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的影响
        2.3.4 不同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酶解鸡浆在大口黑鲈饲料中节约蛋白效应的研究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饲料
        3.1.2 实验鱼与饲养管理
        3.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3.1.4 指标测定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不同蛋白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3.2.2 不同蛋白水平对大口黑鲈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2.3 不同蛋白水平对大口黑鲈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3.2.4 不同蛋白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健康的影响
        3.2.5 不同蛋白水平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蛋白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蛋白水平对大口黑鲈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3.3 不同蛋白水平对大口黑鲈血浆生化和肝脏健康的影响
        3.3.4 不同蛋白水平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的影响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6)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饲料羽毛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羽毛膨化工艺的研究
    1.4 双螺杆挤出机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双螺杆挤出机的发展
        1.4.2 双螺杆挤出机挤压系统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羽毛物理机械特性测定与分析
    2.1 鸡毛几何尺寸的测定
    2.2 含水率的测定
    2.3 羽毛的堆积密度
    2.4 摩擦角的测定
    2.5 自然休止角的测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喂入装置设计
    3.1 喂入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入料斗的设计
    3.3 螺旋推送器的主要参数设计
        3.3.1 螺旋输送器的种类和特点
        3.3.2 羽毛物料输送时的受力分析
        3.3.3 输送量
        3.3.4 螺旋叶片直径与螺距
        3.3.5 转速的计算
        3.3.6 螺旋芯轴轴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螺杆挤出理论与螺杆关键参数设计研究
    4.1 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过程及羽毛膨化原理
    4.2 双螺杆的啮合方式与旋向选择
    4.3 啮合异向双螺杆运动原理
    4.4 螺杆构型设计
        4.4.1 螺杆的整体结构设计
        4.4.2 螺杆主要参数
        4.4.3 螺杆各段主要参数选择与确定
    4.5 机头的选择
    4.6 加热与冷却装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螺杆羽毛挤出机试验分析
    5.1 试验准备
        5.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1.2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5.2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5.2.1 试验参数确定及分析
        5.2.2 验证试验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蛋白质发酵饲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蛋白质发酵饲料的起始
2 植物蛋白质发酵饲料的类型
    2.1 发酵豆粕
        2.1.1 豆粕发酵菌种与发酵方式
        2.1.2 豆粕发酵工艺与控制
        2.1.3 产品标准
        2.1.4 发酵豆粕的应用
    2.2 发酵菜粕
    2.3 发酵棉粕
    2.4 发酵花生粕
    2.5 发酵棕榈粕
3 动物蛋白质发酵饲料的类型
    3.1 发酵血粉
    3.2 发酵羽毛粉
    3.3 发酵肉骨粉
4 蛋白质发酵饲料的发展前景

(8)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用菌种
2 植物性发酵蛋白饲料
3 单细胞蛋白饲料
4 动物性发酵蛋白饲料
5 结论

(9)重组二硫键还原酶与内源酶活性互作降解植物源原料及羽毛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蛋白饲料资源的化学结构
    2.蛋白酶的蛋白结构
    3.饲用酶添加剂的意义
    4.角蛋白的处理方式及应用
    5.本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二硫键还原酶菌的发酵、酶液的制作及与内源酶的互作研究
    1.试验材料
    2.试验步骤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小结
第三章 二硫键还原酶对内源酶水解植物蛋白饲料和角蛋白的作用
    1.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试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小结
第四章 二硫键还原酶对羽绒加工副产品处理工艺的研究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小论
第五章 结论
    1.全文结论
    2.创新点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对硝基苯胺标准曲线
    2.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商品酶的测定
    3.L-酪氨酸含量标准曲线
    4.0.04U二硫键还原酶体外试验操作流程
    5.BCA蛋白浓度的标准曲线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10)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瓣肠及肠肝胆汁酸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鱼粉替代背景及发展概况
    1.2 水产饲料中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蛋白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2.2 改善植物蛋白应用效果的策略
    1.3 鲟鱼饲料蛋白质研究概况
        1.3.1 鲟鱼必需氨基酸需求
        1.3.2 鲟鱼饲料替代蛋白研究进展
    1.4 肠肝胆汁酸循环
        1.4.1 胆汁酸的合成分泌
        1.4.2 肠道胆汁酸代谢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植物蛋白对施氏鲟生长性能及瓣肠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饲料配方及制作
        2.1.2 养殖试验及样品采集
        2.1.2.1 养殖试验
        2.1.2.2 样品采集
        2.1.3 分析方法
        2.1.4 肠道微生物检测
        2.1.4.1 微生物DNA提取和扩增
        2.1.4.2 序列数据分析
        2.1.5 抗氧化指标和免疫球蛋白
        2.1.6 RNA提取,反转录和表达量测定
        2.1.7 瓣肠组织病理学检测
        2.1.8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2.1.9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全鱼体成分的影响
        2.2.1.1 生长性能,形体指标
        2.2.1.2 全鱼体成分
        2.2.2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2.2.1 血清中抗氧化指标
        2.2.2.2 瓣肠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
        2.2.3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瓣肠微生物的影响
        2.2.3.1 瓣肠微生物多样性
        2.2.3.2 瓣肠微生物门水平和属水平的变化
        2.2.4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瓣肠组织病理的影响
        2.2.5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血清免疫球蛋白,瓣肠免疫因子和凋亡的影响
        2.2.5.1 血液免疫、瓣肠免疫因子和程序性凋亡
        2.2.5.2 坏死性凋亡
        2.2.6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瓣肠自噬和增殖的影响
        2.2.7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瓣肠ERK1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植物蛋白对施氏鲟肠肝胆汁酸循环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饲料配方及制作
        3.1.2 养殖试验及样品采集
        3.1.2.1 养殖试验
        3.1.2.2 样品采集
        3.1.3 分析方法
        3.1.4 血清、瓣肠和肝脏生化指标测定
        3.1.5 RNA提取,反转录和表达量测定
        3.1.6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3.1.7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肝脏病理的影响
        3.2.1.1 血清肝功能和代谢指标
        3.2.1.2 肝脏组织病理分析
        3.2.2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胆汁酸重吸收的影响
        3.2.3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肝脏胆固醇和胆汁酸合成的影响
        3.2.3.1 肝脏胆固醇合成
        3.2.3.2 肝脏胆汁酸合成
        3.2.4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2.5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肝脏免疫因子和程序性凋亡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第五章 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展望
    5.1 创新点
    5.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饲用羽毛粉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杨可心,刘国华. 饲料工业, 2021(14)
  • [2]蛋白饲料中有机磷酸酯的赋存及其在蛋鸡体内迁移代谢[D]. 赵楠楠.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Bacillus Licheniformis CP-16角蛋白酶分子改造[D]. 傅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4]羽毛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D]. 杨可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5]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血浆生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D]. 马卉佳. 西南大学, 2021(01)
  • [6]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D]. 李浩泽. 山东理工大学, 2021
  • [7]蛋白质发酵饲料研究进展[J]. 许欣,刘洋洋,葛向阳,赵述淼,梁运祥. 饲料工业, 2020(20)
  • [8]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研究进展[J]. 杨婧芳. 畜牧业环境, 2020(12)
  • [9]重组二硫键还原酶与内源酶活性互作降解植物源原料及羽毛条件优化[D]. 隋景巍.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10]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施氏鲟瓣肠及肠肝胆汁酸循环的影响[D]. 魏洪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标签:;  ;  ;  ;  ;  

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