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鹅群体的综合防病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魏铭泽[1](2021)在《家长对子女校外体能训练认知、行为及态度研究 ——以M体育培训机构家长群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少年体能训练是影响青少年身体、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教育和体育都关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都肩负着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责任。体育中考制度改革的实施将体能训练各项成绩作为硬性指标占据着中考总成绩的重要环节,“双减政策”的正式推行,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增加,使家长对子女体育教育的价值产生了“重新”的认识。在子女社会化的道路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角色,家长的体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子女参加校外体能训练的状态,家长自身对体育的认知水平、实践行为与应对态度等因素都会对子女参加校外体能训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家长认知、行为及态度与子女体育教育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在体育中考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教学等影响为主体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家长干预影响的社会角度,将参加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家长群体作为研究的新视角,通过从不同家长群体的特征、家长对子女体育焦虑与期望、家长认知程度、行为观念与应对态度等层面,揭露了通过子女参加校外体能训练对家长认知、行为及态度影响的现状、路径分析并反应出现实困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体育中考制度作为社会情境变量,探究不同类型的家长群体、家长认知水平、实践行为与应对态度对子女体能训练干预影响的主要因素,并以系统性的实证研究,丰富理论内涵与实践。首先,家长群体的认知因素研究,从家长对体育中考政策制度的认知、体育培训机构的认知、M体育培训机构的认知,以及对子女不同方面的关注程度体现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对子女的培养目标和教育重点的干预影响,反映了因子女参加校外体能训练“购买希望”中对家长认知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家长对体育中考制度的认知、对体育培训机构的认知并不是很了解,但在通过子女参加M体育培训机构后,家长认知发生转变,愈发关注子女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此种干预的认知诉求,日益占据家长教育理念中显着的位置。其次,家长群体的行为因素研究,研究发现,从家长“焦虑式”到“观念式”再到“投入式”行为的转变,多数家长因“体”生“情”,转变了当初“不重视”子女身体素质、健康等体育活动所带来的“好处”,单单“只在乎”体育中考分值的行为观念。主动接受让子女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体育活动、体能训练,也会认识与建立起“做什么都不如有个好身体”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认可”到“重视”的行为观念转变,使家长在更多的方面都感受到了体育教育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再次,家长群体的态度因素研究,研究发现,家长对子女体能训练的应对过程中情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家长对自身角色认知不到位,在子女的体育活动方面是缺席的;二是家长对辅导子女体能训练项目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低,多数家长在参与子女体能训练方面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被动参与体育活动;三是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合作不足,家长只是学校管理中的“局外人”,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机械地执行学校的指示、命令等。因此,家长参与子女体能训练过程中作为能动主体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多数家长只是被动的“配合者”。当今家长对子女体育中考消费的核心目的是“购买希望”:父母把对子女的体育中考投资看作促进子女获得成功的手段,通过文化资本的积累获得社会阶层地位的提升,所关系的是家庭未来的希望。随着C市体育市场的不断扩大并刺激需求,家长焦虑不断被制造并升格,通过从为子女了解、选择、参加体育培训机构认知态度干预的转变,到子女参加M体育培训机构因“体”生“情”,家长自身的体育活动、生活惯习、认知水平、实践行为与应对态度也受到了影响,对子女的干预也会越来越“强烈”。但因不断升级的教育竞争和大量增加的教育消费,家长角色分工也因此不断被重塑并发生转变。家庭以育子为中心,教育母职化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家长干预子女体能训练的应对过程中情况并不乐观,家长对自身角色认知不到位,在子女的体育活动方面是缺席的,对辅导子女体育项目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低,多数家长在参与子女体能训练方面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守门员”的母亲不应只是“关门”的角色,善于包容性地“开门”,并发挥父亲积极性的母亲,在育儿方面更容易取得成功并有利于家庭和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长认知、行为及态度也在变化,这都需要我们避免随波逐流和情绪化,而要去理性理解和研究当下的家庭教育与子女社会干预影响的关系。
丁伟[2](2020)在《植物医学的新概念——植物健康管理》文中研究表明植物健康管理(PHM)是指在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健康维护的过程中,强化对人类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管理,并将管理从技术层面上升到行政层面,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通过规程、制度、考核、奖励等措施,将植物健康维护和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的一门管理科学.本文系统介绍了植物健康管理概念产生的背景,植物健康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植物健康管理的案例,并从行政、技术、人员、体系、法律等方面分析了植物健康管理在植物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植物医学必须强化管理,在各级政府建立植物健康管理中心和植物医院,把管理当做植物医学技术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行政力量、领导者、技术服务者和生产经营者的作用;从健康基础保障、重大病虫监测预警、种植过程中的诊断与防控方案制定,预防及防控措施实施等方面建立管理体系,以达到对植物抗性提升、病虫害防治、品质质量保障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的目的,这对于丰富植物医学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孟复[3](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反腐从来不是新鲜的话题,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自建立开始,腐败问题就如影随形。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有着名论断:“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进入21世纪,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随之而来的多元价值观和不同文化潮流也带来了腐朽文化的侵蚀,加上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凸显,腐败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共产党一向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始终将反腐倡廉作为党内重要工作持续推进。然而我们发现,当前腐败问题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年轻化、高学历化、形式多样化,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大学生作为非公共权力掌握者,也表现出了一些“微腐败”行为,腐败问题不再是“成年人”或“官员”的“专有”之事。进入新时代,中国到达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落在年轻一代身上。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将逐步走向社会,走向职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成为各级各类的领导者。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升他们的廉洁意识,帮助他们系好从业的“第一粒扣子”,意义重大。大学生廉洁教育作为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延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极具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根据“理论阐释——历史考察——现实审视——境外借鉴——总体思路——具体路径”的脉络,分六章对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诠释廉洁、廉政的含义入手,进而阐述了廉洁教育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指主要由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和廉洁技能,增强拒腐防变的理念和能力,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等。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需求密切相关、教育方法更加多元化、教育效果可量化”等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廉洁教育的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廉洁教育的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廉政教育的思想,为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是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的基础。1949年到1976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高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逐步确立给大学生廉洁教育带来机遇,实事求是的学风建设给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土壤,重视社会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了实验场地;1976年到2005年为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高校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思想理论教育课)积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着作活动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通过公民道德教育推动大学生廉洁教育;2005年至2012年为第三个阶段,该时期以党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标志,明确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大学生廉洁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为第四个阶段,该时期以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为标志,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课程思政的开展等推动大学生廉洁教育,大学生廉洁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总结四个阶段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指导,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领导,三是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教育的思想弘扬继承,四是坚持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就大学生廉洁教育相关问题对不同高校师生的调研是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基于对东中西部10所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103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以及35份访谈记录整理,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廉洁教育认同度有所加强、廉洁意识有了一定提升、整体上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廉洁教育还存在队伍建设不到位、教育内容不完善、教育方法不丰富、大学生廉洁实践知行不统一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价值多元文化和网络环境的持续影响以及有效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借鉴国外和我国香港特区开展廉洁教育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形式。通过课程教学培育廉洁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养成廉洁习惯,通过文化氛围引导廉洁观念。政府和社会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提供条件、营造环境:政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法治社会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良好的培育土壤。国外和香港对我国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最突出启示是:“强化廉洁教育的立体化渗透、强化政府在廉洁教育中的组织引领、强化社区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期的努力,一点一滴的扎实开展、推进。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本文提出了“增强廉洁认知、提升廉洁认同、树立廉洁观念、践行廉洁行为”的教育目标;“方向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认知和践行相统一、灌输教育与双向互动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并试从主体构建、组织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四个层面论述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机制的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要以提升教育实效性为最终目的。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要从完善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创新廉洁教育的方法和优化廉洁教育环境三个维度推进。从马恩经典作家的经典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新理论中汲取营养,逐步完善廉洁教育的内容;从课堂廉洁教育、实践廉洁教育、网络廉洁教育等方面创新廉洁教育的方法;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网络环境和家庭环境四个方面优化廉洁教育环境,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逄海建[4](2019)在《YT物业服务集团薪酬体系改进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我国民营企业也开始高度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针对薪酬管控与绩效管理方面。加快与完善企业薪酬体系改进方案,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在以YT物业服务集团进行案例分析,用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体系设计的相关理论以及宽带薪酬管理方法,分析了 YT物业服务集团现有薪酬体系中的薪酬战略、结构、水平以及制度,指出了 YT物业服务集团薪酬体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现有薪酬水平低缺乏外部竞争力,体系结构不合理,其结构无法与员工多元化需要相适应,以及更新不及时。因此,我们结合YT物业服务集团实际情况,并且基于各部门员工的特点,以带宽薪酬代替职能性薪酬,重创绩效考核,多种激励手段综合运用以及调整并完善薪酬反馈机制为改进内容。采用了以人为本打造企业文化,坚持创新驱动的文化保障措施,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创建培训机制,完善晋升制度的制度保障措施,成立专门的薪酬体系改进领导小组的组织保障措施。通过改进YT公司薪酬体系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也对其他企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通过本文研究可对国内物业公司的薪酬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掌握和预测作用。
刘晶[5](2019)在《以居民满意度的视角分析山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形成山西省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总体评价,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山西省实施的居民满意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主题进行检索,查阅、筛选、整理获取的文献,全面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经由培训的调查员对山西省城区居民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运用SPSS20.0软件对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基本情况分析,并用加权TOPSIS法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信度与效度:问卷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924,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非常好。KMO值为0.93,说明问卷的效度较好。2、统计描述:居民对项目实施的总体评价,结果为较满意所占比重最大。相比较而言,预防接种项目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均为最高;配合意愿程度整体较高;满意程度方面,评价为非常满意的较明显项目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相关影响因素假设结果显示,认为接受的服务项目:符合需求程度高的项目,总体评价满意度也高;很方便和较方便的项目,总体评价较满意的占比最多;很公平的总体评价中很满意占比最大;防病治病效果很明显的,总体评价很满意和较满意的占比高;未来参与预期方面,居民的参与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总体评价较低的人群,参与的积极性偏低。3、问卷的总体评价检验结果显示:人口学特征资料中性别、收入两指标的卡方检验结果P<0.05,可认为构成比有差别。对人口学特征中的健康状况以及问卷主体和相关评价进行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除P1(自己或者周围人是否参加过健康档案)外,问卷的其它条目P值均小于0.05的检验水准,可认为检验条目与总体评价有关。4、基于加权TOPSIS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山西省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综合评价最高的为健康档案,预防接种次之。结论:1、通过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观感受,分析项目总体评价及实施的影响因素,可将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绩效考核、居民的认知程度与参与程度、提供项目的需求符合程度、方便程度、公平程度。2、针对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项目考核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实效,促进服务质量的改善;规范流程,加大宣传,提高居民对项目的认知度与参与度;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服务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遴选机制;改进项目的提供方式,使之更加便利,方便居民;注重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不同人群间的公平性,保证居民接受服务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程晶晶[6](2019)在《江苏省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研究》文中认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硬骨头,支出型贫困治理有着不同于一般收入型贫困的特点,比如识别难度大、动态掌握难、突发性强等,因此治理的难度更大,研究的意义更加重要。上海市是国内最早对支出型贫困进行研究的地区,上海民政局首次提出支出型贫困的概念。后来学者们对于支出型贫困的表征、产生的原因和救助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对支出型贫困的治理进行探索和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关注“支出型贫困”的学者,将研究对象落实到某一区域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江苏省关于支出型贫困的治理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城市——江苏省宿迁市,支出型贫困的治理研究目前仍是空白。宿迁市是江苏省内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城市之一,贫困形势相当严峻,尤其是支出型贫困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选择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进行研究,视角的转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支出型贫困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具有实践意义。宿迁市作为典型的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扶贫工作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为重点研究对象,以贫困治理的视角,对宿迁市支出型贫困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明确贫困、收入型贫困的概念和支出型贫困的概念,对国内外贫困和反贫困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找出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支出型贫困治理办法。采用实地考察、调查研究、个案访谈等方法,对支出型贫困问题进行研究,梳理出宿迁市支出型贫困的现状和特点是因病致贫比例最高、因残致贫救助难度较大、因学致贫治理周期长和保险扶贫机制探索刚起步等。目前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还存在治理对象识别不精准,治理政策覆盖面过窄,社会参加保险程度低和贫困治理缺乏合力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支出型治理认识不足、支出型贫困治理的难度较大、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可度不足和主体责任不明等原因,本文还借鉴了孟加拉小额贷款扶贫,新加坡非政府组织扶贫,美国反贫困福利政策,韩国纯财产认定贫困等做法,以及江苏省海门市多主体治理贫困,重庆试点小额保险扶贫,宁夏盐池保险和贷款扶贫等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做法,提出了将支出型贫困的治理对象划分为重度支出型贫困、一般支出型贫困、潜在支出型贫困三种类别。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重度支出型贫困,由政府实施“1+N”福利政策套餐兜底;对认定为一般支出型贫困的治理,应当由政府主导,通过“扶贫积分减免税费”机制,激励和引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主体积极参与,切实形成治理合力;对认定为潜在支出型贫困的治理,应当在政府引导下,引入商业保险公司介入,通过“重大疾病+突发意外”专项扶贫保险进行防控。笔者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发力,可在治理支出型贫困的攻坚战中有所作为,从而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陈茜[7](2018)在《苗族文化资源在生态扶贫中的价值研究 ——以花垣县子腊村为例》文中认为几十年来,中国扶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2011年国务院公布中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说明现阶段中国仍然存在较大面积、“久扶难脱贫”的经济洼地。值得强调的是,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竟有10个为少数民族地区,这就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贫困问题中,少数民族的贫困现象在贫困范围、贫困规模、贫困程度、脱贫难度等多方面可能存在相对更为艰巨的困难和强大的阻力,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与此同时,中国贫困地区范围与生态脆弱区范围的面积大部分重合,以往扶贫工作中重经济、轻生态等扶贫问题也屡见不鲜,而不少曾经生态环境优良的少数民族地区竟也出现生态衰退或生态灾变伴生的生态贫困现象。着眼于中国民族地区扶贫的特殊难题和生态扶贫的长远目标,对于以自身传统文化作为关键区别的各少数民族而言,民族文化对本民族的全面发展是否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尤其对本民族当前经济增长和生态维护是否产生阻碍作用,在以往扶贫攻坚过程中是否成为脱贫阻力或生态制约,又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原因使得民族文化无法发挥出原本具有的经济与生态正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当前,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不少学者深入研究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提出生态扶贫或者绿色扶贫理念,积极探寻兼顾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的扶贫新路径。在上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苗族贫困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然特定民族文化与相应民族的贫困关联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哪怕仅着眼苗族及其文化进行研究,也是一个无法短期完成的艰巨任务。那么,不如聚焦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村寨,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梳理和验证相关的扶贫理论与观点,分析当地苗族传统文化资源对其生态扶贫实践的价值,以期达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目的。与此想法最契合的,正是民族学常用的“解剖麻雀”的方法,指明了由点及面的思路。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麻雀”,逐步逐层、认真细致地解剖,了解“器官”组成、位置、关联及功能等方方面面,然后分析总结出鸟类的共性,从而为认识其他鸟类提供理论指导或者有益参考。遵循民族学这一成熟可靠的方法,就可以让苗族文化资源在生态扶贫中的价值研究,在子腊村这只“麻雀”的认真解剖下成为可能。要想做好苗族文化资源在生态扶贫中的当代价值研究这一问题,基本遵循如下思路:苗族文化资源在田野点的生态扶贫中是否存在价值?如果存在价值,那么具体有哪些文化资源,分别具有哪些价值?这些苗族文化资源中,哪些内容可以应用于生态扶贫实践,以及如何应用来解决当地生态贫困等问题?上述思路可以通过在田野点调研和分析来逐层理清:一是全面了解田野点概况,尤其是当地苗族文化现状,当地生境情况,苗族文化与当地经济和生态状况的关联,以及苗族文化中与生态扶贫关联紧密或者值得关注的资源要素等内容;二是深入调查田野点整体贫困的根源,尤其需要关注当地是否存在与苗族文化及其变迁而导致的贫困原因,如果存在则需要找出具体内容、作用途径、以及影响后果;三是从田野点现有苗族文化资源中认真遴选出有利于自然环境维护和整体脱贫致富的文化资源和要素,探讨将这些苗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现实路径,或者提出这些文化要素如何参与、推动生态扶贫的方法或构想;四是研究田野点苗族文化在生态扶贫实践中的博弈,分析国家权力、市场资本、民间力量等多方博弈之中的苗族文化,了解苗族文化资源在生态扶贫中的现实作用、可借助力、以及可能阻力,探讨苗族文化资源如何参与其中才能更有利于推动生态扶贫进程。在众多符合要求的苗族村寨中,花垣县子腊村是与该课题比较契合,调研条件相对成熟的田野点。通过文献查询、访谈调查、参与观察等得知,子腊村作为一个苗族文化底蕴深厚、传承较好的纯苗族村寨,其生产与生计仍然大多依循着当地苗族传统,但也面临着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冲击。历史上,子腊村曾经远近闻名,村民们普遍比较富裕,并拥有“子腊贡米”等众多的苗族文化珍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文化的变迁,子腊村的生态环境大不如前,成为影响该村整体经济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时至今日,在花垣县这一国家级贫困县的众多贫困村中,子腊村属于位置偏远、经济落后、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的类型。不论从田野调查资料分析,还是从杨庭硕、罗康隆等学者的生境或“文化生态共同体”视角分析,都可以发现该田野点的长期贫困、难断“穷根”的现象,不仅是经济和生态双重因素相互影响、导致整体状况下行的问题,而且还有苗族文化等因素在其中产生了重要的排斥或阻碍作用,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变迁与生态环境脱嵌,传统文化变迁与生态环境演替背向,国家权力的在场与民族文化的无序以及资本市场的牵引与民族文化的错位四个方面的内容。对该贫困村而言,苗族文化在生态衰退、经济困顿等生态贫困要素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当地现有的众多苗族文化资源中,相对成熟、可资利用、适合应用于生态扶贫的资源或要素,主要包括“子腊贡米”、苗族刺绣、苗族歌舞和苗族宗教等。机缘巧合下,“湖南花垣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于2017年6月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此,子腊村不再是当地众多贫困村中毫不起眼的一员。而是凭借“子腊贡米”等苗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苗族文化资本的开发,终于跃入相关扶贫部门、资本市场和公众的视野聚焦区,并有望获得更多扶贫资源汇聚的扶贫重点村。在“子腊贡米”生态产业的带动下,其余苗族文化资源和要素也可能成为丰富当地生态扶贫思路和推动整体发展的有益助力。然而,苗族文化资源应用于生态扶贫实践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子腊村多年来扶贫攻坚的实践,以及当前生态扶贫探索中发生的众多博弈案例,就是较好的证明。幸而,在错综复杂的多方博弈中,苗族文化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在子腊村的田野调查和扶贫实践中,传统苗族文化对子腊村的生态修复、经济增长、整体发展等方面的良好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和体现,那么苗族文化资源对生态扶贫的当代价值也就可见一斑。通过对子腊村开展田野调查,再借助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分析,可知苗族文化作为指导当地苗族生存、发展、延续的信息体系,既是经过长期检验的、认可度高的、行之有效的、并能兼顾当地生态与经济双重目标的调和剂,又是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巨大的宝贵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蕴含苗族生态文化精髓的苗族生态文化产业,是目前当地修复生态环境、整体增收脱贫、保持生态扶贫实效和长效的良好途径。最终,在获得苗族文化资源对生态扶贫具有生态和经济价值的肯定答案的同时,子腊村苗族文化资源挖掘和应用于生态扶贫的经验、教训、案例分析及理论总结,对其他苗族贫困群体而言,甚至对其它民族贫困地区而言,有可能成为其发展生态经济、提高贫困群体长久收益、推动生态扶贫进程的有益参考和借鉴。
赖上坤,陈春,赖尚科,王磊,陈卫军[8](2017)在《优质水稻泗稻15号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和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高效和安全已成为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新目标。为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定向培育了适合轻简化栽培的优质抗病中熟中粳新品种泗稻15号,并针对其生物学特性开展长期生产试验研究,集成了包含产地环境、产量及其构成、稻米品质、肥料施用准则、农药使用准则、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干燥、运输、储藏和档案记录等方面在内的泗稻15号优质稻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赖上坤,陈春,赖尚科,王磊,陈卫军[9](2017)在《中粳新品种泗稻15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机插秧已成为稻作生产的主体模式。为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定向选育了适合机械移栽的优质抗病中熟中粳新品种泗稻15号。针对泗稻15号生物学特性开展长期栽培试验研究,集成了包含秧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本田整地移栽、本田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在内的泗稻15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周兴雷[10](2017)在《小鹅瘟的防控措施》文中指出近年来,发展以草食为主的养鹅业是黑龙江省垦区调结构,促发展,增加职工收入的主要产业,为保证养鹅业的健康发展,在鹅的防病和灭病防治实践中,特别是小鹅瘟的防治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综合防治措施。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小鹅瘟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小鹅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5 d。主要通过病鹅的分泌物、排泄物、种蛋及病鹅饮过的水、饲料、用具、场地等传播,本病传播快,死亡率在
二、鹅群体的综合防病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鹅群体的综合防病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家长对子女校外体能训练认知、行为及态度研究 ——以M体育培训机构家长群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评阅意见 |
答辩决议书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缘起 |
1.1.2 问题提出 |
1.2 核心概念 |
1.2.1 体能训练 |
1.2.2 认知 |
1.2.3 行为 |
1.2.4 体育态度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定性研究设计 |
1.4.2 定量研究设计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内文献综述 |
2.1.2 国外文献综述 |
2.1.3 既有研究贡献与不足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认知论 |
2.2.2 理性行动理论 |
2.2.3 社会支持论 |
第三章 M体育培训机构及家长群体概况 |
3.1 M体育培训机构情况 |
3.2 家长群体情况 |
3.3 小结 |
第四章 家长群体的认知因素 |
4.1 家长对体育中考制度的认知 |
4.1.1 家长对体育中考信息的认知 |
4.1.2 家长对体育中考意义的认知 |
4.2 家长对体育培训机构的认知 |
4.2.1 替子女了解体育培训机构的认知 |
4.2.2 为子女选择体育培训机构的认知 |
4.2.3 对子女参与体育培训机构的认知 |
4.3 家长对M体育培训机构模式的认知 |
4.3.1 培训目的的认知 |
4.3.2 上课频次的认知 |
4.3.3 师资力量的认知 |
4.4 家长属性因素作用认知的特征 |
4.4.1 家长认知影响的描述性统计 |
4.4.2 家长认知影响的差异分析 |
4.4.3 家长认知影响的回归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家长群体的行为因素 |
5.1 家长“焦虑式”行为的影响 |
5.1.1 家长对子女体能训练焦虑的根源成因 |
5.1.2 家长对子女体能训练焦虑的生成模式 |
5.2 家长“观念式”行为的改变 |
5.2.1 家长不重视的行为特征 |
5.2.2 从认可到重视的行为促进因素 |
5.2.3 为子女加课与加练的行为因素转变 |
5.3 家长“投入式”行为的选择 |
5.3.1 对子女体育投入增加的主动性 |
5.3.2 为子女参加体育培训多维度的目标培养 |
5.3.3 对子女未来教育期望多向度的目标选择 |
5.4 家长属性因素作用行为的特征 |
5.4.1 家长行为影响的差异分析 |
5.4.2 家长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家长群体的态度因素 |
6.1 家长对子女体能训练的应对态度 |
6.1.1 共同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
6.1.2 体能训练项目的指导 |
6.1.3 疫情防控期间对体能训练的坚持 |
6.2 家长对子女体能训练的差异态度 |
6.2.1 家长共同陪同的态度支持 |
6.2.2 单方家长陪同的差异态度支持 |
6.2.3 子女独自参与的潜在态度支持 |
6.3 家长对子女体能训练的联动态度 |
6.3.1 家长关系:子女教育间的态度合力 |
6.3.2 朋辈关系:互助成长间的态度调整 |
6.3.3 师生关系:教育帮扶的态度疏导 |
6.3.4 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态度融通 |
6.3.5 家教关系:家庭与社会合力的态度协同 |
6.4 家长属性因素作用态度的特征 |
6.4.1 家长态度影响的差异分析 |
6.4.2 家长态度影响的回归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的贡献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植物医学的新概念——植物健康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健康管理问题的提出 |
1.1 植物健康管理的复杂性 |
1.2 植物健康管理的技术问题 |
1.3 农药使用的问题 |
1.4 病虫害防治的社会化服务 |
2 植物健康管理的概念 |
2.1 管理的概念与本质 |
2.2 植物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 植物健康管理的概念 |
3 植物健康管理的实践 |
4 植物健康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4.1 行政管理层面 |
4.2 技术管理层面 |
4.3 人员管理层面 |
4.4 管理体系层面 |
4.5 植物健康管理的法律层面 |
(3)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
(一) 研究的重难点 |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阐释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廉洁与廉政 |
(二) 廉洁教育 |
(三) 大学生廉洁教育 |
二、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一)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
(二)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
三、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依据 |
(一) 马恩等经典作家廉洁教育理论 |
(二)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廉洁教育的论述 |
(三)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廉政教育的思想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历史演进和经验总结 |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历史发展 |
(一)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萌发期(1949年—1976年) |
(二)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初步发展(1976年—2005年) |
(三)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快速发展期(2005年—2012年) |
(四)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全面建设期(2012年—) |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指导 |
(二)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领导 |
(三) 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教育的思想弘扬继承 |
(四) 坚持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实审视 |
一、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调研的基本情况 |
(一) 调研的内容和方式 |
(二) 当前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情况 |
(三) 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成效 |
二、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 大学生廉洁教育队伍建设不到位 |
(二) 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不完善 |
(三) 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不丰富 |
(四) 大学生廉洁实践知行不统一 |
三、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
(二) 价值多元文化和网络环境的持续影响 |
(三) 有效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
第四章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境外借鉴 |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国外借鉴 |
(一) 通过课程教学培育廉洁意识 |
(二) 通过实践活动养成廉洁习惯 |
(三) 通过文化氛围引导廉洁观念 |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香港经验 |
(一) 法治社会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
(二) 全方位的育人实践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培育土壤 |
三、国外和香港地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启示 |
(一) 强化廉洁教育的立体化渗透 |
(二) 强化政府在廉洁教育中的组织引领 |
(三) 强化社区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 |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总体思路 |
一、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 |
(一) 增强廉洁认知 |
(二) 提升廉洁认同 |
(三) 树立廉洁观念 |
(四) 践行廉洁行为 |
二、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原则 |
(一) 方向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
(二) 认知和践行相统一的原则 |
(三) 灌输教育与双向互动相结合的原则 |
(四)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 |
三、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机制建设 |
(一)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体构建 |
(二)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组织机制建设 |
(三)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保障机制建设 |
(四)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
第六章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路径探索 |
一、完善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廉洁教育理论 |
(二)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教育理论 |
(三) 加强新时代使命担当的理论教育 |
二、完善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载体 |
(一) 优化新时代大学生课堂廉洁教育 |
(二) 丰富新时代大学生实践廉洁教育 |
(三) 创新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廉洁教育 |
(四) 拓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 |
三、优化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环境 |
(一) 营造清廉社会环境 |
(二)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
(三)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四) 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YT物业服务集团薪酬体系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框架结构 |
2 相关问题与理论基础概述 |
2.1 相关问题概述 |
2.1.1 绩效管理 |
2.1.2 团队概述 |
2.2 薪酬理论综述 |
2.2.1 薪酬的本质和构成 |
2.2.2 薪酬的作用及理论 |
2.2.3 薪酬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
3 YT物业服务集团薪酬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集团介绍 |
3.1.1 集团概述 |
3.1.2 组织结构 |
3.1.3 经营业务 |
3.2 集团薪酬体系现状 |
3.2.1 总体现状 |
3.2.2 薪酬水平 |
3.2.3 薪酬结构 |
3.3 集团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1 薪酬水平低缺乏外部竞争力 |
3.3.2 薪酬体系结构不合理 |
3.3.3 薪酬体系更新不及时 |
3.4 集团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1 薪酬体系受设计公平性影响 |
3.4.2 薪酬制度受管理模式影响 |
3.4.3 薪酬体系受制度缺陷影响 |
3.4.4 薪酬体系受守旧观念影响 |
4 YT物业服务集团薪酬体系改进方案设计 |
4.1 改进的指导思想 |
4.2 改进的原则 |
4.3 改进的内容 |
4.3.1 多种激励手段综合运用 |
4.3.2 实施宽带薪酬结构 |
4.3.3 重创绩效考核 |
4.3.4 调整并完善薪酬反馈机制 |
5 YT物业服务集团薪酬体系改进的保障措施 |
5.1 针对公平的组织保障 |
5.2 针对管理模式的制度保障 |
5.2.1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5.2.2 建立培训制度 |
5.2.3 健全晋升机制 |
5.3 针对观念和体系的文化保障 |
5.3.1 以人为本打造企业文化 |
5.3.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5.3.3 坚持创新驱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以居民满意度的视角分析山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 论文框架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1.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4 权重的确定 |
2.5 加权TOPSIS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
3.2 统计描述 |
3.3 总体评价的检验 |
3.4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价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绩效考核影响项目的开展 |
4.2 认知程度和参与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
4.3 提供项目的需求符合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
4.4 提供项目的方便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
4.5 提供项目的公平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
5 对策建议 |
5.1 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注重实效 |
5.2 提高居民对项目的认知程度与参与程度 |
5.3 建立科学遴选机制,提供更加符合居民需求的服务项目 |
5.4 改进服务项目的提供方式,提高方便程度 |
5.5 注重项目的公平性,促进均等化的实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江苏省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综述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贫困 |
2.1.2 收入型贫困 |
2.1.3 支出型贫困 |
2.2 相关理论 |
2.2.1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 |
2.2.2 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 |
2.2.3 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 |
2.2.4 公共治理理论 |
3 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的现状分析 |
3.1 宿迁市支出型贫困的现状和特点 |
3.1.1 支出型贫困中因病致贫比例最高 |
3.1.2 支出型贫困中因残致贫救助难度较大 |
3.1.3 支出型贫困中因学致贫治理周期长 |
3.1.4 宿迁市保险扶贫机制探索刚起步 |
3.2 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的措施和成效 |
3.2.1 大病补充保险制度有效化解因病致贫困局 |
3.2.2 扶贫助学制度有效破解因学致贫难题 |
3.2.3 残疾人照护体系有效缓解因残致贫问题 |
3.2.4 保险扶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兜底作用 |
3.3 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存在的问题 |
3.3.1 治理对象识别不精准 |
3.3.2 治理政策覆盖面过窄 |
3.3.3 社会参加保险程度低 |
3.3.4 贫困治理缺乏合力 |
3.4 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对支出型贫困治理认识不足 |
3.4.2 支出型贫困治理的难度较大 |
3.4.3 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可度不够 |
3.4.4 各主体对贫困治理的责任不明 |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支出型贫困治理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支出型贫困治理的经验 |
4.1.1 孟加拉小额贷款扶贫 |
4.1.2 新加坡非政府组织扶贫 |
4.1.3 美国反贫困福利政策 |
4.1.4 韩国纯财产认定贫困 |
4.2 国内其它地区支出型贫困治理的做法 |
4.2.1 上海首次探索支出型贫困救助 |
4.2.2 江苏省海门市多主体治理 |
4.2.3 重庆试点小额保险扶贫 |
4.2.4 宁夏盐池保险和贷款结合扶贫 |
4.3 国内外支出型贫困治理的启示 |
4.3.1 提高社会福利治理贫困 |
4.3.2 发放扶贫贷款治理贫困 |
4.3.3 运用扶贫保险治理贫困 |
5 加强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的对策分析 |
5.1 多要素精准判定支出型贫困类别 |
5.1.1 三要素判定重度支出型贫困类别 |
5.1.2 两要素判定一般支出型贫困类别 |
5.1.3 四要素判定潜在支出型贫困类别 |
5.2 政府“1+N”福利政策套餐治理重度支出型贫困 |
5.2.1 政府兜底治理重度支出型贫困可行性较高 |
5.2.2 福利政策治理重度支出型贫困可操作性强 |
5.2.3 政府“1+N”福利政策套餐治理效果好 |
5.3 “扶贫积分减免税费”治理一般支出型贫困 |
5.3.1 治理一般支出型贫困要调动多方积极性 |
5.3.2 治理一般支出型贫困要发挥政策保障作用 |
5.3.3 治理一般支出型贫困要形成合力 |
5.4 “重大疾病+突发意外”扶贫保险治理潜在支出型贫困 |
5.4.1 扶贫保险治理潜在支出型贫困覆盖面广 |
5.4.2 扶贫保险治理潜在支出型贫困针对性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苗族文化资源在生态扶贫中的价值研究 ——以花垣县子腊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苗族文化的概念界定 |
二、生态贫困的概念界定 |
三、生态扶贫的概念界定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 |
二、文化与贫困的研究 |
三、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研究 |
四、民族文化与生态扶贫的研究 |
第二章 子腊村概况 |
第一节 选点理由 |
第二节 子腊村的生态、生产与生计 |
一、子腊村的生态 |
二、子腊村的生产 |
三、子腊村的生计 |
第三节 子腊村的民族与文化 |
一、子腊村的民族 |
二、子腊村的文化 |
第四节 子腊村的“贡米” |
一、“子腊贡米”的含义 |
二、“子腊贡米”的发现 |
三、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第三章 传统文化变迁与生态环境脱嵌 |
第一节 “子腊贡米”系统嵌合关键环节的衰落 |
第二节 传统文化价值兑现受阻推动偏离 |
第三节 外来不契合文化的偏离影响 |
第四章 传统文化变迁与生态环境演替背向 |
第一节 无法成钢的废铁与自然灾害的频发 |
第二节 工业文化的冲击与生态污染的加剧 |
第三节 苗族织绣的衰落与生物多样性的弱化 |
第四节 苗族歌舞边缘化与相关文化传承隐忧 |
第五章 国家权力的误伤与民族文化的无序 |
第一节 国家粮食政策变迁与贡米文化混乱 |
第二节 国家林业政策实行与传统林、猎文化衰败 |
第三节 过往扶贫政策的遗憾与传统文化的错位 |
第四节 国家权力博弈对生态扶贫的利与弊 |
第六章 资本市场的牵引与民族文化的错位 |
第一节 市场需求锐减与传统文化产品裁汰 |
第二节 经济观念影响与传统教育观念改变 |
第三节 市场资本博弈对生态扶贫的利与弊 |
第四节 民间力量博弈对生态扶贫的利与弊 |
第七章 子腊村苗族文化资源在生态扶贫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子腊贡米”与子腊村的生态扶贫 |
一、“子腊贡米”系统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
二、复兴“子腊贡米”系统促进生态扶贫的对策 |
第二节 苗族织绣与子腊村的生态扶贫 |
一、子腊村苗族织绣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
二、苗族织绣助推生态扶贫潜力的挖掘 |
第三节 苗族歌舞与子腊村的生态扶贫 |
一、子腊村苗族歌舞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
二、开发苗族歌舞产业推进生态扶贫的思路 |
第四节 苗族宗教与子腊村的生态扶贫 |
一、子腊村苗族宗教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
二、苗族宗教参与生态扶贫的思路 |
第五节 生态扶贫的文化资本 |
一、文化资本与生态扶贫 |
二、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原则 |
三、生态扶贫中文化资本的运用和转化 |
第八章 生态扶贫中的文化博弈 |
第一节 生态扶贫中的国家权力机构 |
一、各级国家权力机构的角色定位、权力及职能 |
二、国家权力在生态扶贫中的博弈行为分析 |
三、借助国家权力推进生态扶贫的建议 |
第二节 生态扶贫中的市场资本 |
一、市场资本博弈的立场分析 |
二、市场资本在生态扶贫中的博弈行为分析 |
三、苗族文化借助市场资本参与生态扶贫的建议 |
第三节 生态扶贫中的民间力量 |
一、民间力量博弈的立场分析 |
二、民间力量在生态扶贫中的博弈行为分析 |
三、苗族文化借助民间力量推进生态扶贫的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花垣县森林年末实有面积表 |
(8)优质水稻泗稻15号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产量及稻米品质表现 |
1.1 产量及其构成 |
1.2 稻米品质指标 |
2 产地环境、肥料和农药使用准则 |
2.1 产地环境 |
2.2 肥料使用准则 |
2.3 农药使用准则 |
3 栽培技术 |
3.1 种子处理 |
3.1.1 晒种 |
3.1.2 选种 |
3.1.3 浸种 |
3.2 育秧 |
3.2.1 秧田 |
3.2.2 秧盘准备 |
3.2.3 育秧基质 |
3.2.4 播期 |
3.2.5 播量 |
3.2.6 覆无纺布 |
3.2.7 秧田管理 |
3.2.8 壮秧标准 |
3.3 移栽 |
3.3.1 本田整地 |
3.3.2 施足底肥 |
3.3.3 及时栽插 |
3.4 本田管理 |
3.4.1 肥料运筹 |
3.4.2 水分管理 |
4 病虫草害防治 |
4.1 农业措施 |
4.2 生物防治 |
4.3 物理防治 |
4.4 化学防治 |
4.4.1 杂草防除 |
4.4.2 病害防治 |
4.4.3 虫害防治 |
5 收获、干燥 |
6 运输、储存 |
7 生产档案 |
(9)中粳新品种泗稻15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技术 |
1.1 秧田准备 |
1.2 膜盘准备 |
1.3 种子准备 |
1.3.1 晒种 |
1.3.2 选种 |
1.3.3 浸种消毒 |
1.4 播种 |
1.4.1 播期 |
1.4.2 育秧基质准备 |
1.4.3 播量 |
1.4.4 覆无纺布 |
1.5 秧田管理 |
1.5.1 灌水 |
1.5.2 防病 |
1.5.3 治虫 |
1.6 壮秧标准 |
2 移栽技术 |
2.1 本田整地 |
2.1.1 泡田整地 |
2.1.2 施足底肥 |
2.2 插秧 |
2.2.1 插秧规格 |
2.2.2 水浆管理 |
3 本田管理 |
3.1 追肥技术 |
3.2 灌水技术 |
3.3 防除草害 |
3.4 防病治虫 |
4 收获、干燥与贮藏 |
5 生产档案 |
(10)小鹅瘟的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
2 诊断 |
3 防控措施 |
3.1 预防 |
3.2 药物 |
四、鹅群体的综合防病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家长对子女校外体能训练认知、行为及态度研究 ——以M体育培训机构家长群体为例[D]. 魏铭泽. 吉林大学, 2021
- [2]植物医学的新概念——植物健康管理[J]. 丁伟. 植物医生, 2020(03)
- [3]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 孟复.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4]YT物业服务集团薪酬体系改进方案研究[D]. 逄海建.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5]以居民满意度的视角分析山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D]. 刘晶.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6]江苏省宿迁市支出型贫困治理研究[D]. 程晶晶.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7]苗族文化资源在生态扶贫中的价值研究 ——以花垣县子腊村为例[D]. 陈茜. 吉首大学, 2018(02)
- [8]优质水稻泗稻15号绿色高效生产技术[J]. 赖上坤,陈春,赖尚科,王磊,陈卫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7(23)
- [9]中粳新品种泗稻15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 赖上坤,陈春,赖尚科,王磊,陈卫军. 北方水稻, 2017(04)
- [10]小鹅瘟的防控措施[J]. 周兴雷.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