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污染治理的几个问题

城市污水污染治理的几个问题

一、城市污水污染控制若干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鋆[1](2020)在《基于ICM模型的重庆市渝中区合流制溢流与雨水径流污染预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大范围开发建设使得城市下垫面硬化比例激增,合流制溢流(CSOs)与面源污染问题愈发突出,成为许多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难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开始受到普遍重视。本文以重庆市老城区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Info Works ICM模型分析不同重现期下的溢流水量、水质变化规律,并模拟典型年降雨条件下合流制排水系统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特征;对比分析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前后污染负荷变化规律;探索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末端污水处理厂水量、水质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老城区实际条件提出CSOs污染控制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雨季截流井实测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率定期与验证期得出的COD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关系数R、相对误差δ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84、19.30%和0.76;NH3-N的分别为:0.88、19.98%和0.85;TN的分别为:0.88、18.56%和0.77,TP的分别为:0.84、22.64%和0.79;SS的分别为:0.71、28.13%和0.60。COD、NH3-N、TN和TP的模拟具有较高精度,SS稍差。(2)采用典型年降雨事件,模拟预测出渝中区16个溢流口年均溢流频次为3~27次,累计溢流水量281.23万m3。BOD、COD、NH3-N、TN、TP和SS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53.71t、261.87t、5.54t、15.50t、1.78t、715.50t。合流制汇水分区面积和截流倍数是影响渝中区溢流频次、水量和污染负荷总量的主要因素。(3)在1a、3a、5a、10a、30a和50a重现期条件下分析了降雨强度对溢流水量、水质的影响,雨强愈大,溢流水量愈大,溢流初期综合污染物浓度愈高,衰减速率愈快,达到谷值浓度愈低。CSOs污染负荷总量中雨水径流污染负荷总量占比10%~40%。合流制系统中各项污染物综合浓度依次为:初期截流混合污水>旱流生活污水>溢流前期混合污水>溢流污水。(4)对比分析现状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改造前后污染规律发现,分流制改造后较现状合流制排水系统,入河水量增加163.76%,BOD污染负荷总量增加1.10%、COD污染负荷总量增加200.20%、NH3-N污染负荷总量减少97.74%、TN污染负荷总量减少20.82%、SS污染负荷总量增加171.86%。分流制改造对NH3-N、TN和TP具有明显的削减效果,NH3-N最为显着,同时,改造后COD和SS的污染负荷总量显着增加。采取分流制改造措施存在增加污染负荷的风险,合流制排水系统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不一定高于分流制。(5)小、中雨条件下合流制排水系统末端污水厂进水量与降雨强度呈现出较弱的正相关性,进水污染物浓度下降趋势不明显。对于大雨和暴雨事件,由于污水厂采取了溢流措施,进水量与降雨强度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进水污染物浓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年达标。(6)结合渝中区实际情况,提出将建筑小区地表改造为透水铺装,绿地充足的小区设置下沉绿地或雨水花园,市政道路、广场及商业街的雨水口改造为环保雨水口,滨江公园等空间充足地带修建调蓄池或城市深隧,形成“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结合,源头、中途和末端全过程径流雨水控制格局,以期有效缓解老城区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

江浩麟[2](2020)在《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分析及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文中提出西南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区域内城市水环境经过多年治理得到较大改善,但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亟需对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展开研究,明确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并制定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和分步分阶段技术路线图,这对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总结西南地区城市概况,掌握了西南地区城市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水文水资源、基础设施等基础数据。并选取了区域内的15个城市共计45处断面进行取样检测,选取BOD、TN、NH4+-N、TP四项指标对水体水质进行评价,解析污染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城市有接近半数的水体水质较差,接近六成的水体水质没有达到目标水质类别。区域内面源污染严重,主要超标指标为氮、磷。基于西南地区城市的水质目标要求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负荷削减分配,制定西南城市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别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污染物削减目标。综合考虑技术在西南地区城市的适用性和实效性,从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体水质提升和城市节水四个方面对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提出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充分考虑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分属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结合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设置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未来重点技术方向和阶段性治理目标,实施分期治理。最终形成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分阶段技术路线图,指导未来十五年西南地区地方政府对其辖区内城市水体开展治理与修复等工作。

杨月怡[3](2020)在《我国华北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在水环境治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水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整体而言与国家对城市水环境水体功能达标、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等的要求还有差距,尤其是我国华北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水环境问题,所以急需深入开展针对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的研究,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对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分类指导方案和路线图,为该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通过对华北地区典型城市水体的监测和水质数据的收集,从华北地区城市自然地理、降雨特征、人口经济、水资源、城市涉水基础设施等方面,识别和分析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的污染特征、污染成因及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态基流不足,非常规水源补给占比超过60%,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严重,而且存在非点源污染。通过研究确立适用于华北地区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污染负荷分配方法、生态基流核算方法,结合华北地区城市区域水环境特征、污染成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人居结构、水资源配置等情况,从城市点源、城市非点源、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控制、城市节水四方面构建了华北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分类指导方案。以国家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为导引,充分考虑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的现状,以及华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投入、产业结构等方面对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整治目标的影响,提出以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为时间轴主要节点的三阶段综合整治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城市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分析未来不同阶段的技术需求并绘制华北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根据该技术路线图,到2025年,实现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负荷大幅削减,水环境质量显着提升;到2030年,实现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质量明显恢复;到2035年,实现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生态质量根本好转,美丽城市目标实现。

彭媛媛[4](2020)在《我国东南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问题有:城市地表水体污染较严重,大部分水质仍然在Ⅳ类及劣于Ⅳ类;污水排放量大,201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777.4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82.9亿t、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88.1亿t,生活污水成为主要污染源;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使得降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成为一些城市的主要水环境问题。虽然我国在水环境治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距离城市水环境水体功能达标、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等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亟需制定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和技术路线图,为城市水环境污染总体调控、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研究选取东南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进行水质监测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南地区地表水质在Ⅳ类及劣于Ⅳ类的占比较大,东南地区水质整体较差。对东南地区河流、湖泊水环境污染的时空特征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区域城市水体的水质状况这几年正在逐渐转好;丰水期水质明显好于其他时期;夏季水质明显好于冬季。从空间上看,经过城市后水质普遍变差;上游水质较下游水质好;支流水质对城市河流的影响较大。对典型城市污染源进行估算分析,区域主要污染成因是城市生活源、管网问题造成的生活污水直排、降雨径流污染以及支流的影响。区域城市水体主要污染因子是COD和氨氮。基于水环境特征和污染成因分析的结果,构建了适合本地区的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包括编制目标的确定、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负荷分配计算和指导方案。其中东南地区河流水环境容量多采用河流一维模型;湖泊水环境容量计算时,COD和氨氮多采用零维模型,TN和TP多采用营养盐允许负荷模型;污染负荷分配推荐使用等比例分配法;分别从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控制和节水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方案方法介绍、案例介绍和技术推荐。分析东南地区水环境演化及治理历程,确立时间轴和分阶段目标,确定每个阶段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最后确定技术发展重点形成东南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刘学[5](2020)在《我国南部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城市水体急需治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该地区城市水环境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进行总结,对其污染成因与影响因素进行解析,提出该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及分步分阶段技术路线图。我国南部地区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全部地区。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年降雨量几乎是全国的2倍;人口密集,城镇化率高,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人口约占全国的15%;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并重,人均收入几乎是全国的2.3倍,但区域发展非常不均衡。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城市总体水质达标率为63%,城市水环境总体污染严重。从时空特征分析,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存在显着的时空特征,大部分城市新老城区之间也表现出较强的污染空间特性,主要与汛期降雨、人类活动和排水体制有关。空间因子分析与与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污染主控因子为氨氮、总磷和溶解氧,主要污染来源为城市降雨径流、生活排污、工业排污和老城区合流制溢流。在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和污染问题的基础上,筛选出适用于该地区不同城市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水环境污染削减负荷分配模型和城市河流生态流量核算方法;依据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分类表单,选取适用于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评估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后的方案效益,给出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结合现有的城市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及预期,提出近期与中长期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本研究成果对于该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总体调控、水环境质量改善意义重大,可为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或类似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

徐光启[6](2020)在《辽河流域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与工程绩效评估》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0世纪以来,河流污染随着迅速发展的工业日益严重,不仅仅是日常生活,城市河流的污染还会影响到世界人民机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河流污染问题,开展“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一系列研究,投入了大量经费,例如:在河流污染综合治理的技术与技术示范工程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些许不足,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种类繁多缺乏系统梳理;示范工程数量不断增加,但缺乏工程后的绩效评估。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本文依托国家水专项课题“辽河流域典型优控单元污染治理模式与工程应用课题”子课题“城市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治理模式构建与工程应用(2018ZX07601-002)”,系统开展了辽河流域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收集整理和重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通过查阅国家“十一五”以来国家水专项相关资料以及大量城市河流治理技术相关文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辽河流域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与应用情况。从城市尾水深度处理技术、城市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处置技术、城郊无管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城市管网优化技术和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技术五个方面出发,总计整理28项相关技术。对每一项技术,都从技术特点与技术原理、技术的创新点两大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针对于工艺流程和创新点、基本原理和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着重阐述,并对进行技术就绪度评价,为之后河流治理工程治理技术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技术资料与依据。在全面了解辽河流域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工程工程实施与治理技术特点,结合对国内外工程绩效评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辽河流域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绩效评估问题,在健康河流、城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依托P-S-R模型,从工程实施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民生效益三方面出发,建立了包含25项具体评价指标、9个评价主题和3个子系统的工程绩效评估三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绩效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权重;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确定了各项指标评价等级划分和评价标准。最终形成了辽河流域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体系。在盘锦市螃蟹沟示范河段进行治理工程绩效实证研究,结合实地考察、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文献查阅等方式获取示范河段治理工程相关指标数据,依托所建立的绩效评估体系,对示范河段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盘锦市螃蟹沟治理工程绩效水平良好(E=7.31)。

白舜文[7](2019)在《基于LCA的城市污水系统评价体系HIT.WATER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近些年,在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治理已初见成效。然而,污水排放标准的严格化趋势和日益增加的污水处理强度,却也引发了关于污水处理生命周期可持续性的探讨。为了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并给出科学的管理意见,从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而言,一个重大的科研需求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作为一种国际流行的、标准化的科学评估方法,在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时,具有显着优势,比如能够覆盖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个阶段或某个指标、有助于发现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引发环境问题的根源、有利于实现污水处理的全过程控制、易与多种其他概念和方法相耦合且可以通过组合多元方法实现更多层次的目标并最终增加LCA的实用性。然而,尽管LCA经历了30年的长足发展,但在用于污水处理领域时,方法本身存在着诸多局限有待克服,其中包括:内置的多种LCA方法会造成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无法量化污水对受纳水体的直接影响、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决策机制、无法在整体水环境视角下优化污水处理的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以LCA为本体的、耦合了多种科学方法的整合式决策体系,即HIT.WATER体系。本论文首先通过对比国际通用的LCA体系(CML方法)和专为中国背景而设计的LCA体系(e-Balance方法),确定了HIT.WATER评估体系的构建工作应该以引入了地方专用的污水处理环境目录(COD)的国际通用LCA体系为基础,这样既能够从多角度刻画污水处理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又能深入地表征污水对受纳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通过耦合LCA、水质模型、统计学分析方法和环境经济学方法,本论文完成了HIT.WATER体系的构建过程。关键的构建步骤包括:(1)在现有的LCA框架内,建立了一个以COD作为独立环境目录的LCA特征化模型体系,并阐述了该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方法;(2)耦合了水质模型与COD特征化模型,使HIT.WATER体系具备动态的输出功能;(3)联立LCA与环境经济学模型(联合分析法),使HIT.WATER体系可以突破LCA结果解释机制中存在的信息流通壁垒,建立双向的LCA结果阐述模式;(4)向系统内引入了统计学分析方法(Plackette-Buraian法),使系统可进行模块化的案例分析与方案选择;(5)将受纳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涵盖在HIT.WATER体系中(作为权衡备选方案的环境效益与环境负荷的约束条件)。(6)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演绎出了3种场景,包括基于命令-控制式的污水厂升级改造场景、基于受纳水体水质保护目标的倒推式的污水厂升级改造场景、基于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点源-面源污染协同控制式的升级改造场景。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基于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本研究探讨了HIT.WATER体系所能实现的三个功能:动态的LCA结果输出、模块化的案例分析与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决策-分析、城市污水系统升级改造的方案筛选和优化。根据已取得的案例结果,本研究发现:(1)污水厂排放标准之间的环境负荷对比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得出一个确定的、有关“哪个标准一定更好”的结论;(2)影响本案例的生命周期环境负荷评估过程的关键因素(PB值>2.080),分别为受纳水体的功能区划分(PB值=5.935)以及控制断面据污水厂排放点的距离(PB值=2.656);(3)以不同的受纳水体功能区划分(I类水体和V类水体)为依据构建决策情景,研究发现,受访者对不同排放标准的总体偏好,随着决策情景的变化而改变,这也反映了受访者的决策标准并非是固定不变的;(4)倘若仅只是依靠提高污水厂排放标准,而不考虑面源污染的处理,本案例中的污水处理系统,无法满足受纳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5)采用灰-绿设施结合的方案,配合污水厂的升级改造工作,可实现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的协同处理,实现更稳定的水污染控制(与仅采用灰色设施的方案相比,稳定性高于70倍);(6)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自我去除能力,可以减少因工程设施的建设而带来的生命周期环境负荷。

林爽[8](2015)在《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国家对水质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因其优秀的出水水质,占地面积小,产泥率低等特点越来越多的被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但同时也因MBR工艺其造价及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出现很多质疑的声音。为了客观反映MBR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真实的运行情况,本文通过比较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运行的技术特点,从成本控制、技术性能、工艺运行和环境效益四方面出发,确定了15个评价指标,最终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模型。本文调研了15家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样本水厂(分别以A-O表示),掌握了包括MBR工艺投资及运行成本、设计及运行标准规范、技术参数等数据。对15家样本水厂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同时验证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的适用性。验证结果为L水厂成绩最优,通过综合评价排名结果来看,检验的结果基本与水厂实际的运行状态相符,说明建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MBR综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通过综合评价结果选取了在此次综合评价中成绩最好的4家MBR工艺样本水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技术分析比较,其相关评价指标可以对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的新建及改扩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研究,给出以下新建及改扩建MBR工艺相关的设计参考:MBR工艺出水可达到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设计;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污水用地设计参考值为0.57 m2/(m3?d);M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平均膜通量参考值为13.724.6L/(m2·h);吨水能耗参考值为0.65kw·h/m3;平均单位水量药剂费参考值为0.06元/m3。

黄悦[9](2015)在《基于鲁棒优化的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和技术选择》文中指出城市水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具有结构多样、目标多重、要素关联、不确定性大的特征,这为合理有效的开展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带来了挑战。本研究构建了基于鲁棒优化的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和技术选择方法,开发了支撑方法应用的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数据库和模型工具,解决了城市水污染控制优化管理过程中,“结构-技术”“点源-面源”“静态-动态”的耦合关联带来的复杂性问题,为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的规划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构建了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数据库,储存信息包括各项单元技术性能参数和关联法则,并嵌套了技术组合模块,为系统技术筛选提供备选技术链条集。论文建立的城市水污染控制结构设计和技术选择方法包括多目标鲁棒优化模型和鲁棒性分析框架两部分。其中,多目标鲁棒优化模型应用拉丁超立方采样(LHS)对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进行改进,为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提供兼顾鲁棒性的最优方案集。鲁棒性分析框架中构建了多属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最优方案集进行评估筛选,降低了系统优化方案筛选的主观性,提高了方案评估的科学性和定量化水平。并基于不确定性分析,识别影响系统鲁棒性的关键因素及敏感区域,进一步提高了多目标鲁棒优化模型的解释能力和应用能力。运用所建立的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和技术选择方法及模型工具,本研究对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城市开展了应用分析,提供了适应于不同约束条件和不同不确定性扰动的多目标、多层次的最优方案集,通过综合评估为方案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支撑,并对系统结构和鲁棒性特征进行识别,分析了结构演变规律、技术选择特征和关键参数识别。本研究为未来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方案制定和技术路线筛选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量化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系统结构和技术组合的关联关系,分析系统环境、经济和鲁棒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识别参数不确定性在模型内传递、积累和响应的特点。

尚广萍[10](2007)在《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 ——以巢湖流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在规划层次上的应用,是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近年来,欧洲和北美国家开展了大量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实例研究,各国实践经验的丰富又对SEA相关理论和方法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9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规划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我国现阶段的SEA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选择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掌握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规划SEA的发展需要,在规划SEA的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及实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性研究,主要是针对规划层次上的环境影响从源头和过程的控制,通过对规划实施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实现控制环境污染。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为我国“一地、三域、十个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实施与研究提供借鉴。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SEA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中国SEA在技术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论述了开展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分析论述适合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流域生态学理论以及环境承载力重要思想与理论精华对SEA的全面指导作用。三、研究了开展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包括战略分析、环境状况描述、环境影响识别、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综合评价、战略替代方案及战略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等。四、对战略环境影响的识别、战略及替代方案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与预测以及战略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技术方法进行分类描述和分析,及其在战略环境评价的应用。五、第五、六章为实证研究。以巢湖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战略环境评价为例,依据上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规划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建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战略环境影响预测与综合评价对巢湖流域“九五”和“十五”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执行效果进行了回顾性评价,并且对巢湖流域“十一五”水污染控制规划的三个替代方案进行预测性评价,最终筛选出技术合理、经济可行,可实施性强的的替代方案。为保证方案的实施,本文还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保障措施。

二、城市污水污染控制若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污水污染控制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CM模型的重庆市渝中区合流制溢流与雨水径流污染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合流制排水系统概述
        1.2.1 .溢流的成因及特征
        1.2.2 .溢流的影响因素
    1.3 .国内外溢流污染控制现状及研究进展
        1.3.1 .溢流污染控制现状
        1.3.2 .溢流污染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模型概述
    2.1 .模型研究优势
    2.2 .模型比选
    2.3 .模型计算原理
        2.3.1 .地表产流计算原理
        2.3.2 .地表汇流计算原理
        2.3.3 .管网汇流计算原理
        2.3.4 .水质模块计算原理
    2.4 .模型应用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排水模型的建立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研究区域区位概况
        3.1.2 .气候水文
        3.1.3 .地形地貌
        3.1.4 .现状合流制排水系统
    3.2 .研究区域排水模型的建立
        3.2.1 .建模数据准备
        3.2.2 .水力模型的建立
        3.2.3 .水质模型的建立
    3.3 .模型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3.3.1 .溢流污水水质检测实验
        3.3.2 .模型率定
        3.3.3 .模型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CM模型的CSOs污染特性研究分析
    4.1 .典型降雨年渝中区合流溢流污染预测
        4.1.1 .典型年降雨特征分析
        4.1.2 .典型年溢流频次及溢流水量
        4.1.3 .典型年溢流污染负荷总量
    4.2 .不同降雨重现期下CSOs水量、水质变化规律
    4.3 .CSOs与分流制雨水径流出流污染规律
    4.4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末端污水厂运行的影响
        4.4.1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污水厂水量的影响
        4.4.2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污水厂水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措施分析
    5.1 .雨污分流改造
    5.2 .增大截流倍数
    5.3 .海绵城市改造
    5.4 .CSOs调蓄池和城市深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分析及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和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及污染特征解析
    2.1 西南地区概况
        2.1.1 气候和自然地理
        2.1.2 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
        2.1.3 水资源和水文
        2.1.4 城市基础设施情况
    2.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
        2.2.1 西南地区城市污水排放量
        2.2.2 西南地区城市水功能分类
        2.2.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现状
    2.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
        2.3.1 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表征方法
        2.3.2 西南地区城市河流污染时空特征解析
        2.3.3 西南地区城市湖泊污染时空特征解析
    2.4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和污染成因解析
        2.4.1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
        2.4.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的构建
    3.1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编制总则
        3.1.1 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3.1.2 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3.1.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确定
        3.1.4 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3.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环境目标的确定
    3.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3.3.1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3.3.2 西南地区城市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3.3.3 西南地区城市生态流量核算方法研究
    3.4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
        3.4.1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3.4.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3.4.3 西南地区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方案
        3.4.4 西南地区城市节水方案
第4章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4.1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编制总则
        4.1.1 技术路线图编制的目的
        4.1.2 技术路线图编制原则与依据
        4.1.3 技术路线图编制步骤
    4.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研究
        4.2.1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演化及治理历程
        4.2.2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时间轴及分阶段目标的确立
        4.2.3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分析
        4.2.4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未来技术发展重点
        4.2.5 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西南地区城市水体水质指标
附录B 西南地区城市水质类别评价结果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致谢

(3)我国华北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与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整治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及污染特征解析
    2.1 华北地区概况
        2.1.1 气候和自然地理概况
        2.1.2 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
        2.1.3 水文和水资源
        2.1.4 城市涉水基础设施情况
    2.2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
        2.2.1 华北地区城市水污染物排放量
        2.2.2 华北地区城市水功能区划
        2.2.3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现状
    2.3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
        2.3.1 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方法
        2.3.2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时间变化特征
        2.3.3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空间变化特征
    2.4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和污染成因解析
        2.4.1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
        2.4.2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节
3 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构建
    3.1 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编制总则
        3.1.1 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3.1.2 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3.1.3 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3.2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的确定
    3.3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3.3.1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3.3.2 华北地区城市水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的确定
        3.3.3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生态流量核算方法的确定
    3.4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研究
        3.4.1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3.4.2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3.4.3 华北地区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控制方案
        3.4.4 华北地区城市节水方案
4 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4.1 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编制总则
        4.1.1 技术路线图编制的目的
        4.1.2 技术路线图编制原则与依据
        4.1.3 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方法
    4.2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研究
        4.2.1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时间轴的确立
        4.2.2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分析
        4.2.3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未来技术发展重点
        4.2.4 华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8年华北地区城市年均降雨量及逐月分布
附录B 华北地区各城市人口与经济信息
附录C 2017年华北地区城市市政设施水平
附录D 华北地区各省(城市)水功能区划类别长度、占比表
附录E 华北地区部分城市水环境污染指标
附录F 华北地区部分城市河流水污染因子评价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我国东南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及污染特征解析
    2.1 东南地区概况
        2.1.1 位置及城市分类
        2.1.2 气候和自然地理
        2.1.3 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
        2.1.4 水资源和水文
        2.1.5 城市涉水基础设施
    2.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
        2.2.1 东南地区水污染物排放量
        2.2.2 东南地区水环境水域功能分类
        2.2.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现状
    2.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
        2.3.1 东南地区城市河流污染特征解析
        2.3.2 东南地区城市湖泊污染特征解析
    2.4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和污染成因解析
        2.4.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
        2.4.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3.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构建
    3.1 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编制总则
        3.1.1 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3.1.2 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3.1.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确定
        3.1.4 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3.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3.2.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3.2.2 东南地区城市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法研究
        3.2.3 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3.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研究
        3.3.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3.3.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3.3.3 东南地区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方案
        3.3.4 东南地区城市节水方案
4.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4.1 我国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编制总则
        4.1.1 技术路线图编制的目的
        4.1.2 技术路线图编制原则与依据
        4.1.3 技术路线图编制方法
    4.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研究
        4.2.1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演化及治理历程
        4.2.2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时间轴及分阶段目标的确立
        4.2.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分析
        4.2.4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未来技术发展重点
    4.3 东南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致谢

(5)我国南部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和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研究进展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概况及污染特征解析
    2.1 我国南部地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降雨特征概况
        2.1.3 人口经济概况
        2.1.4 基础设施概况
        2.1.5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分类
    2.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现状
        2.2.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资源现状
        2.2.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2.2.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污染物排放量
    2.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
        2.3.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河流污染时空特征
        2.3.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内湖污染时空特征
        2.3.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时空特征解析
    2.4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和成因解析
        2.4.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关键因子识别
        2.4.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源解析
        2.4.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诊断
    2.5 本章小节
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
    3.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编制方法
        3.1.1 方案编制指导思想
        3.1.2 方案目的及适用范围
        3.1.3 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3.1.4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确定
        3.1.5 方案编制的步骤与方法
    3.2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环境目标的确定
    3.3 城市水环境容量及污染物削减负荷分配
        3.3.1 计算方法及分配模型的选取
        3.3.2 水环境容量方法比选
        3.3.3 污染物负荷削减分配模型比选
        3.3.4 实际案例
    3.4 城市水环境生态流量核算
        3.4.1 生态流量核算方法选取原则
        3.4.2 城市河流生态流量核算方法
        3.4.3 实际案例
    3.5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方案
        3.5.1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3.5.2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3.5.3 城市水体水质改善与提升控制方案
        3.5.4 城市节水方案
    3.6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方案效益分析
        3.6.1 经济效益分析
        3.6.2 环境效益分析
        3.6.3 实际案例
    3.7 本章小节
4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4.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编制方法
        4.1.1 技术路线图编制目的
        4.1.2 技术路线图编制原则与依据
        4.1.3 技术路线图编制方法
    4.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研究
        4.2.1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时间轴的确立
        4.2.2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需求和战略任务分析
        4.2.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未来技术发展重点
    4.3 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
    4.4 本章小节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致谢

(6)辽河流域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与工程绩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国内外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河流治理绩效评估发展现状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2 辽河流域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
    2.1 城市尾水深度处理技术
        2.1.1 A~2O工艺优化与强化脱氮技术
        2.1.2 MBR强化脱氮除磷技术
        2.1.3 城市污水厂A~2/O工艺功能提升“精细化”调控技术
        2.1.4 氧化沟工艺污水厂功能提升调控技术
        2.1.5 低碳源进水水质氧化沟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工艺技术
        2.1.6 基于CMAS工艺的AA-MBBR提标改造技术
        2.1.7 微絮凝-砂滤深度处理工艺优化与自动加药系统
        2.1.8 基于高效功能性悬浮生物载体的应用技术
        2.1.9 絮凝旋流沉淀尾水深度处理技术
        2.1.10 添加水生植物生物质炭-发酵液的人工湿地强化净化技术
    2.2 城市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处置技术
        2.2.1 底泥环保疏浚技术
        2.2.2 底泥多目标疏浚技术
        2.2.3 高效污泥转盘干化技术与设备
        2.2.4 污泥底泥联合高温烧结制备陶粒技术
    2.3 城郊无管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
        2.3.1 利用地形势能的小型污水处理曝气设备成套化技术
        2.3.2 村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集成技术
        2.3.3 恒水位SBR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2.3.4 FMBR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2.3.5 农村生活污水营养供体利用型处理技术
        2.3.6 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2.3.7 人工快渗一体化净化技术
    2.4 城市管网优化技术
        2.4.1 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管网混接识别与改造技术
        2.4.2 合流管网的源-流-汇综合降污集成技术
        2.4.3 老城区滨河带适宜性真空截污技术
        2.4.4 雨水径流时空分质收集处理技术
    2.5 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技术
        2.5.1 强去除型人工湿地构建与硬质河道水污染净化集成技术
        2.5.2 中小河流河道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集成技术
        2.5.3 河湖富营养化水体多功能除藻技术
    2.6 技术就绪度评价
    2.7 本章小结
3 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绩效评估指标筛选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3.1.2 系统性原则
        3.1.3 操作性原则
        3.1.4 推广性原则
    3.2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2 城市生态学理论
        3.2.3 河流健康理论
        3.2.4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3.3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3.3.2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指标选择
        3.3.3 绩效评估指标含义与计算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绩效评估体系
    4.1 绩效评估指标权重计算
        4.1.1 建立评估分析的层次结构
        4.1.2 建立因素判断矩阵
        4.1.3 计算对目标的权向量
        4.1.4 一致性检验
        4.1.5 绩效评估指标权重与综合评估模型
    4.2 绩效评估指数分级与评价标准
        4.2.1 绩效评估指数分级
        4.2.2 绩效评估综合指数分级与评价标准
    4.3 本章小结
5 盘锦市PX河治理工程绩效评估实证研究
    5.1 研究区域概况
        5.1.1 水系组成
        5.1.2 气候特征
    5.2 工程实施方案
        5.2.1 控源截污工程
        5.2.2 内源治理工程
        5.2.3 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5.2.4 生态修复与生态净化工程
    5.3 示范河段污染治理工程绩效评估
        5.3.1 评估指标数据的获取
        5.3.2 评价指标分级赋值
        5.3.3 工程绩效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基于LCA的城市污水系统评价体系HIT.WATER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与中文解释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中国水污染状况与水环境治理现状
        1.2.1 中国水污染状况简介
        1.2.2 中国水环境治理现状
        1.2.3 污水处理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
    1.3 生命周期评价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1.3.1 污水处理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
        1.3.2 基于LCA的污水处理技术分析和比较
        1.3.3 基于LCA评估因污水处理强度的提升所产生的可持续性问题
        1.3.4 污水处理评估中的LCA方法学研究进展
        1.3.5 研究现状评述
    1.4 生命周期评价在污水处理评估中存在的方法局限
        1.4.1 LCA体系内置多元LCIA方法在污水处理评估中存在不确定性
        1.4.2 LCA体系无法量化污水对受纳水体的动态直接影响
        1.4.3 LCA结果的单向传递机制不利于被广泛接受与认可
        1.4.4 LCA无法在整体城市水环境视角下优化污水处理的可持续性
        1.4.5 克服LCA方法局限的主要途径
    1.5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方法与案例介绍
    2.1 研究方法介绍
        2.1.1 生命周期评价
        2.1.2 水质模型
        2.1.3 联合分析
        2.1.4 Plackette-Buraian敏感性分析方法
    2.2 案例介绍
        2.2.1 案例基础
        2.2.2 背景数据
        2.2.3 案例分析基本内容
第3章 国际通用LCA体系与地方专用LCA体系在污水处理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3.1 引言
    3.2 总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3.3 CML方法与e-Balalnce方法造成的结果差异分析
    3.4 不同的标准化、特征化和加权方法造成的结果差异分析
        3.4.1 标准化方法对比研究
        3.4.2 特征化方法对比研究
        3.4.3 加权方法对比研究
        3.4.4 综合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构建以LCA为本体的多模型整合式评估体系—HIT.WATER体系
    4.1 引言
    4.2 耦合LCA与水质模型构建动态的结果输出模式
    4.3 联立LCA与联合分析法为利益相关者构建决策模式
        4.3.1 方法联立步骤
        4.3.2 描述性案例分析
    4.4 引入统计学分析方法构建模块化案例分析模式
    4.5 构建以水质保护目标为约束条件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式
        4.5.1 地方环境效益与全环境负荷之间的权衡机制
        4.5.2 水质保护目标在HIT.WATER体系内的参数化处理
    4.6 模拟城市污水系统的升级改造场景
        4.6.1 基于命令-控制式的污水厂升级改造场景
        4.6.2 基于受纳水体水质保护目标的倒推式污水厂升级改造场景
        4.6.3 基于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点源-面源污染协同控制的升级改造场景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HIT.WATER体系在城市污水系统可持续性评估中的案例应用
    5.1 引言
    5.2 案例一:动态LCA结果在污水厂排放标准环境可持续性评估中的应用
        5.2.2 1D-CCM模型结果中参数的影响
        5.2.4 动态的LCA输出结果对评估污水排放标准的影响
    5.3 案例二:模块化的情景分析模式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参与
        5.3.1 评估过程
        5.3.2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5.3.3 基于Plackette-Buraian设计的敏感性分析
        5.3.4 基于显着性的因素构建模块化案例分析
        5.3.5 利益相关者参与最优方案的决策过程
    5.4 案例三:城市污水系统升级改造的方案筛选和优化
        5.4.1 点源污染控制的备选方案及环境影响评估
        5.4.2 点源污染控制方案在考虑面源污染影响下的对比分析
        5.4.3 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协同控制的备选方案设定及环境影响分析
    5.5 讨论:污水厂排放标准之争
        5.5.1 日趋严格的中国污水排放标准
        5.5.2 污水排放标准的非稳态LCA评估
        5.5.3 以水质保护目标为约束条件的污水厂排放标准LCA评估
        5.5.4 超越污水排放标准之争:实现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的协同控制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8)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膜生物反应器(MBR)
        1.2.1 MBR概述
        1.2.2 国内外MBR工艺在污水领域中的应用
        1.2.3 中国市政污水处理领域MBR膜产品及膜厂家调研
    1.3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1.3.1 国外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1.3.2 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1.3.3 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研究成果总结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综合评价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2.1 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概述
        2.1.1 层次分析法
        2.1.2 模糊综合评判法
        2.1.3 主成分分析法
        2.1.4 数据包络分析法
        2.1.5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2.1.6 灰色综合评价法
    2.2 AHP法的基础理论
        2.2.1 AHP的基本原理
        2.2.2 AHP法主要步骤
        2.2.3 采用AHP法注意事项
    2.3 FCE法的基础理论
        2.3.1 FCE法的基本原理
        2.3.2 FCE法的主要步骤
        2.3.3 采用FCE法注意事项
    2.4 模糊层次分析法
        2.4.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4.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2.4.3 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流程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BR工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建立
    3.1 评价范围的界定及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1 评价范围的界定
        3.1.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3 选择评价指标的主要方法
    3.2 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指标初选
        3.2.2 指标筛选
        3.2.3 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举例
        3.3.2 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指标权重一览
    3.4 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调研数据整理及综合评价
    4.1 样本水厂概况
        4.1.1 样本厂家基本情况
        4.1.2 样本水厂出水排放标准
    4.2 样本厂家调研数据整理
        4.2.1 样本厂家污染物去除效果数据整理
        4.2.2 样本厂家成本数据整理
        4.2.3 样本厂家膜材料数据整理
        4.2.4 环境效益相关数据整理
    4.3 样本水厂MBR工艺综合评价
        4.3.1 样本水厂MBR工艺综合评价隶属度函数应用及指标的标准化
        4.3.2 M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样本水厂综合评价
    4.4 M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样本水厂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典型项目分析
    5.1 典型案例厂家概况及工艺流程
        5.1.1 典型案例厂家概况
        5.1.2 典型案例厂家工艺流程
    5.2 典型案例厂家主要设计参数
        5.2.1 F厂主要设计参数
        5.2.2 G厂主要设计参数
        5.2.3 L厂主要设计参数
        5.2.4 N厂主要设计参数
    5.3 典型案例厂家处理效果分析
        5.3.1 F厂处理效果分析
        5.3.2 G厂处理效果分析
        5.3.3 L厂处理效果分析
        5.3.4 N厂处理效果分析
    5.4 典型案例厂家对比分析
        5.4.1 膜组件及膜材料的对比评价
        5.4.2 生化处理单元对比评价
        5.4.3 污染物去除效果对比分析
        5.4.4 膜污染控制对比评价
        5.4.5 直接费用对比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主要膜厂商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B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研数据表格
附录C 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基于鲁棒优化的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和技术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水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
        1.1.2 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的发展建设历程
        1.1.3 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
        2.1.1 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的特点
        2.1.2 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概化
        2.1.3 与研究需求的差距分析
    2.2 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和筛选
        2.2.1 环境技术模型概述
        2.2.2 技术组合原则和方法
        2.2.3 技术评估和筛选方法
    2.3 不确定性优化模型的研究和进展
        2.3.1 不确定性分析概述
        2.3.2 不确定性优化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技术数据库构建
    3.1 概化原则
    3.2 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3.2.1 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的特点
        3.2.2 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的概化
    3.3 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信息
        3.3.1 单元技术
        3.3.2 技术性能参数
        3.3.3 技术关联关系
    3.4 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技术组合模块(TTSM)
        3.4.1 技术链条的组合原则和算法
        3.4.2 技术链条的性能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和技术选择方法
    4.1 方法总体框架
    4.2 多目标鲁棒优化模型(MOROM)
        4.2.1 模型的基本框架
        4.2.2 输入变量和模型参数
        4.2.3 模型数学表达
        4.2.4 模型算法
        4.2.5 模型输出
    4.3 鲁棒性分析框架(RAF)
        4.3.1 多属性评估
        4.3.2 系统鲁棒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标准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的多目标鲁棒优化
    5.1 标准城市设计和模型输入
        5.1.1 标准城市设计
        5.1.2 模型输入和相关参数
    5.2 算法参数设置
    5.3 模型输出
        5.3.1 模型优化方案
        5.3.2 系统性能分析
        5.3.3 技术组合选择特征
        5.3.4 系统结构演变规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优化方案的鲁棒性分析
    6.1 模型优化方案的多属性评估
        6.1.1 属性指标的量化
        6.1.2 多属性评估和决策
    6.2 模型优化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6.3 模型优化方案的鲁棒性特征识别
        6.3.1 对模型目标函数的鲁棒性特征识别
        6.3.2 对模型约束的鲁棒性特征识别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 ——以巢湖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概述
    1.1 研究目的
        1.1.1 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形势严峻
        1.1.2 流域综合管理与调控成为必然
        1.1.3 流域规划成为流域综合管理工作的中心
    1.2 研究意义
        1.2.1 促进流域综合管理规划的实施
        1.2.2 促进流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3 促进流域水环境问题的系统合理的解决
        1.2.4 全面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需要
    1.3 SEA及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SEA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流域规划SEA的研究进展
    1.4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内涵与特征
        1.4.1 评价核心和内容
        1.4.2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与项目EIA区别
        1.4.3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基本特征
    1.5 开展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重要作用
        1.5.1 开展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必要性
        1.5.2 开展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可行性
        1.5.3 SEA的综合决策与科学规划作用
第二章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2 可持续发展特征和特点
        2.1.3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协调
        2.1.4 对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评价的指导作用
    2.2 系统工程理论
        2.2.1 系统工程的内涵
        2.2.2 系统工程的主要环节
        2.2.3 在流域规划评价中的应用
    2.3 生态系统理论
        2.3.1 生态系统结构理论
        2.3.2 生态系统功能理论
        2.3.3 生态调控理论
    2.4 流域生态学理论
        2.4.1 流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4.2 对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及其SEA的指导作用
    2.5 环境承载力理论
        2.5.1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本质
        2.5.2 在水污染控制规划和评价中的作用
        2.5.3 对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基本框架与内容
    3.1 开展流域规划SEA的基本原则
        3.1.1 同一性的原则
        3.1.2 综合性原则
        3.1.3 多元评价标准原则
        3.1.4 公众参与的原则
        3.1.5 反馈性原则
        3.1.6 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3.2 流域规划SEA的主体
        3.2.1 政府各职能部门
        3.2.2 科学研究和学术界
        3.2.3 公众
    3.3 SEA评价对象的确定
    3.4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目的与意义
    3.5 评价程序
    3.6 流域规划SEA的基本内容
        3.6.1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6.2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规划分析
        3.6.3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识别
        3.6.4 SEA指标体系建立
        3.6.5 战略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综合评价
        3.6.6 替代方案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6.7 规划执行中的问题分析
        3.6.8 监测与跟踪评价
        3.6.9 公众参与
        3.6.10 战略评价结论
第四章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技术方法体系
    4.1 技术方法的分类
        4.1.1 EIA方法的应用
        4.1.2 将规划、决策的技术方法引进SEA
        4.1.3 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4.2 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4.2.1 主要技术方法
        4.2.2 主要技术方法在流域规划SEA中的应用
    4.3 流域规划SEA环境背景调查分析方法
        4.3.1 传统的环境背景调查的主要方法
        4.3.2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4.4 流域规划SEA的规划分析方法
        4.4.1 类比分析
        4.4.2 核查表法
    4.5 流域规划SEA环境影响的识别方法
        4.5.1 矩阵法
        4.5.2 网络法
        4.5.3 层次分析法
        4.5.4 情景分析法
        4.5.5 叠图法
        4.5.6 系统流图法
    4.6 流域规划SEA预测与评价方法
        4.6.1 环境数学模型
        4.6.2 环境承载力分析
        4.6.3 费用效益分析法
        4.6.4 系统分析与系统动力学方法
        4.6.5 投入产出分析
        4.6.6 对比评价法
    4.7 公众参与技术方法
        4.7.1 论证会
        4.7.2 听证会
        4.7.3 问卷调查与咨询专家
第五章 实例:巢湖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回顾SEA
    5.1 规划背景分析
        5.1.1 巢湖流域自然概况
        5.1.2 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1.3 流域水环境概况
        5.1.4 富营养化成因与流域水环境的问题
    5.2 “九五”及“十五”水污染控制规划简介
        5.2.1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情况
        5.2.2 规划内容
    5.3 规划分析
        5.3.1 规划优点与不足
        5.3.2 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5.4 规划SEA指标体系与环境影响识别
        5.4.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4.2 环境影响识别
    5.5 规划评价
        5.5.1 评价范围、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5.5.2 规划幕景分析
        5.5.3 主要因子评价结果与水质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5.5.4 规划实施战略缺陷分析
    5.6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回顾SEA的初步结论和建议
        5.6.1 初步结论
        5.6.2 建议
第六章 实例:巢湖流域水污染控制“十一五”规划SEA
    6.1 规划背景
    6.2 规划简介
        6.2.1 编制目的与编制原则
        6.2.2 规划范围、年限
        6.2.3 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6.2.4 规划分区
        6.2.5 “十一五”规划方案
    6.3 规划分析
    6.4 规划SEA指标体系与环境影响识别
        6.4.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4.2 环境影响识别
    6.5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
        6.5.1 流域生活污染预测
        6.5.2 流域工业污染现状与预测
        6.5.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与预测
        6.5.4 面源污染现状及预测
        6.5.5 预测结果汇总
    6.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6.1 费用—效益分析
        6.6.2 投资可行性分析
        6.6.3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6.6.4 水质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6.7 规划战略缺陷分析
        6.7.1 规划设计的战略缺陷
        6.7.2 规划内容的战略缺陷
        6.7.3 规划实施机制战略缺陷
    6.8 替代方案与减缓措施
        6.8.1 替代方案设计
        6.8.2 重点项目选择
        6.8.3 替代方案投资与目标可达性分析
        6.8.4 规划方案的选择
        6.8.5 重点控制河流南淝河水污染控制
    6.9 跟踪评价、中期评估与滚动实施
        6.9.1 规划跟踪评价与中期评估制度框架
        6.9.2 “十一五”规划跟踪评价与中期评估主要内容
        6.9.3 “十一五”规划的滚动实施体系
    6.10 规划SEA实施的组织保障与监督管理
        6.10.1 流域规划SEA的构成
        6.10.2 监督管理
        6.10.3 保障措施
    6.11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初步结论和建议
        6.11.1 初步结论
        6.11.2 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探讨
    7.1 基本结论
        7.1.1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研究的基本结论
        7.1.2 巢湖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的实证研究结论
    7.2 探讨
        7.2.1 提高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有效性
        7.2.2 流域规划SEA在我国有效实施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城市污水污染控制若干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CM模型的重庆市渝中区合流制溢流与雨水径流污染预测研究[D]. 王怀鋆.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西南地区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分析及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D]. 江浩麟.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3]我国华北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D]. 杨月怡.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4]我国东南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D]. 彭媛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我国南部城市水环境特征解析与综合整治指导方案研究[D]. 刘学.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6]辽河流域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技术与工程绩效评估[D]. 徐光启.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7]基于LCA的城市污水系统评价体系HIT.WATER的建立与应用[D]. 白舜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8]城市污水处理厂MBR工艺综合评价研究[D]. 林爽. 清华大学, 2015(03)
  • [9]基于鲁棒优化的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和技术选择[D]. 黄悦. 清华大学, 2015(07)
  • [10]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SEA ——以巢湖流域为例[D]. 尚广萍.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城市污水污染治理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