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负新的使命 开创新的局面——国家邮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许创强[1](2020)在《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国有企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治理架构,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就必须进一步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述与新方略,为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向指南。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金融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命脉,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应主动把握新时代金融业发展新形势、新常态与新机遇,充分认识到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增强做好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在党建任务与银行业务融合、党建功能与企业治理均衡、政治优势与经济效率发挥、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兼顾等方面,尚存在不少棘手问题与现实挑战。鉴于此,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理念、掌握党建工作新要求、把握党建工作新目标。通过创新和优化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多重机制,探索系统、有效的党建工作新路径,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打造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示范与标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应有力量。本文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为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南,立足于我国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代表性,综合应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较为全面地展开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及其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瓶颈及成因;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机制创新以及路径创新。论文第一章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及其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开篇。国有商业银行在行业属性、历史脉络与功能定位的差异性,使得其党建工作呈现自身独特性。首先,从经营对象、经营业务、经营原则、经营风险等方面的差异,认识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一般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其次,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区间为划分尺度,分阶段回顾党的领导下国有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及其党建工作变迁。再次,从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构建中国特色银行制度的现实选择以及国企改革发展、走向世界的内在需求,指出加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的迫切性。论文第二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瓶颈及成因为主题。把握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分析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瓶颈及其成因,才能找准找对其党建工作创新的抓手。首先,从经济新常态下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面对的新环境、新特点、新格局,发掘其重要机遇。其次,从党建工作未能有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未能深度融入银行经营管理、未能完全遏制金融腐败、未能有力约束金融行业薪酬过高等方面,指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主要瓶颈。再次,从党组织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模糊、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脱节、国有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监督与管理滞后、党组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方式分化等方面,分析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瓶颈的成因。论文第三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为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提供基本指引,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与深入贯彻落实。首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方法推进、改革创新精神培育与正确价值理念引导,深化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认识。其次,掌握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在强化政治领导核心、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肩负历史重任等方面的新要求。再次,以中央部署为引领、以基层网点为抓手、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推进党建工作覆盖面、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把握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新目标。论文第四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为主题。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多重机制创新,是包括运行、激励、制约、联络、保障等环节的相互整合与结构优化,贯穿于党建工作融入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全过程,有效支撑总行、分行、支行党组织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相辅相成和有序运作。首先,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经营相结合,以党建提升经济效率,优化运行机制。其次,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政绩相结合,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再次,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纪检相结合,加强廉洁自律建设,夯实制约机制。其四,促进不同层级的党组织互动以及党员职工之间的人文沟通,增强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活力,构筑联络机制。最后,以全面的制度建设为后盾,为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保驾护航,形成保障机制。论文第五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收篇。加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路径创新,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求。首先,致力纠正党务领导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的状况、扭转党建队伍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不深入的局面、克服党建工作者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提升银行党员职工综合素质水平,锻造国有商业银行高水平党务工作队伍。其次,从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增强党建工作技术含量、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党务专员等方面,创新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方式。再次,通过发掘党建工作的特色与优势、细化党建品牌构建方法与增强党建品牌传播,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品牌化。最后,通过提升党组织引领力、强化党建工作落实力、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夯实党建工作监督力,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党建工作。
陈润儿[2](2019)在《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6日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说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一、2018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领导下,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
陈润儿[3](2019)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一、2018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领导下,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符豪[4](2018)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的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策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与、躬亲指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工人协会和多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各项工作,为其科学建党、规划纲领、匡正原则、端正路线,更对他们制定和实施了多项极具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政党策略,使党在实践路径中切实履行纲领路线,在革命斗争中坚决实现战略目标,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长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策略精华,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完整性留存了极为宝贵的思想宝藏。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中对党的策略所做相关阐述和亲身实践为基础,分析党的策略思想的战略地位、主要内容和具体实践,力图探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思想的当代发展与启示,在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的同时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新的策略思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党的策略理念。在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方面,本文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由历史到现实的总思路,在论文主干部分的四个章节分别探讨党的策略的概念与必要性、原则与基本内容、实践与历史经验以及发展和当代创新,紧密把握问题导向,牢牢围绕策略中心,循序渐进,扎根理论,回顾经典,映照现实,以文献引述、史论结合、阶级分析、与时俱进的研究逻辑力图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系统完整的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策略思想的研究成果。第一部分(第2章),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策略思想的战略地位,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党进行革命实践的斗争生涯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策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阐明党的策略不仅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更源自于党履行自身性质和宗旨、践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环境的必然要求。本部分从广义的策略与党的策略的内涵入手,明确党的策略的定义范畴,论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党的策略的理论基础,表明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性质与宗旨要求党必须制定策略,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要求党必须重视策略,工人阶级的斗争环境要求党必须运用策略。党的策略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第二部分(第3章),凝炼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党的革命实践中遵循原则、讲究方法、灵活机动,形成了丰富的策略思想,这些策略在党的斗争中得到坚决的贯彻与执行,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形成一系列重要思想,包括把正在进行战斗的各种力量团结为一个整体、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以及在实践中检验党的策略,这些历经理论与实践考验的经典策略思想为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国情下制定和实施合理策略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第三部分(第4章),归纳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策略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二人波澜壮阔的斗争实践阐明他们作为革命导师与理论先驱对党的策略思想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科学指引,并总结这些策略思想蕴含的鲜明特色。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工人协会和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中,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党提供了大量策略支持,以横跨约半个世纪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为世界范围内的党制定和实施策略,为党的策略的完善与发展费尽心血,他们在1848年革命、巴黎公社革命、德国工人运动等时期提出的诸多策略主张成为后人不断研究与传颂的光辉策略典范,极大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第四部分(第5章),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的思想的当代发展,力图在“回到马克思”的理论溯源中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分析当今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策略选择,深刻领会与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策略创新与重大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策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下得到延续与发展,指引中国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带领人民不断走向幸福。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时代的变化为党的策略带来新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策略新选择,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勾勒策略新蓝图。党必须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策略思想前提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方能在新时代走好新征程,完成新使命,向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策略作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具有深邃且丰富的内涵延展;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和策略大师,他们关于党的策略的思想矿藏亦极其丰富,极大助推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性光辉实践中,党的策略思维实现了“策略-战略-方略”的进化演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策略思想的含义如此深远,意义如此重大,本文力图从经典理论和革命历史中分析党的策略思想的本质内涵,以历史映照现实,着重聚焦以党为主体的策略选择,努力探寻带有马克思恩格斯烙印的策略决断,在当前目标和长远蓝图的统一中探讨策略趋向,以此创新党的策略研究的主体、方法、路径,为这个经典的理论研究增添新的时代气息。
贺蕾[5](2012)在《从独白到对话:《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研究(1978-2011)》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两会”越来越为媒介所关注,每年三月,国内外新闻记者聚焦人民大会堂,激烈的新闻争夺战成为每年春天北京的一道风景线。从历史来看,“两会”曾有秘密召开,待会议结束才发布公告的情形。从会后发布新闻公报到媒体全程同步报道,“两会”报道总量从十几条到十几版,采访“两会”的记者从二三百到二三千,这些不过十余年、二十余年、三十余年的事情。三十余年间,媒介“两会”报道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本文从媒介社会学视角开展研究,运用框架理论对《人民日报》1978年至2011年“两会”报道进行考察,结果显示:首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轨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特点。将这一特点置于宏观社会背景之下,会发现但凡大背景比较宽松,《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就会比较放得开,能传递更多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反之则显得比较沉闷。与之同时,每一阶段“两会”报道中关注比较多的新闻事件要素必然是当时社会公众关注较多的方面。其次,《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轨迹表明,不同时期的“两会”报道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反映了社会情境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人民日报》对社会情境的理解和应对。也就是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既报道了“两会”新闻,也展示了整个社会场景,同时又反映了媒介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的作为与困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媒介只能受限于社会情境的影响。其三,从微观构造和修辞构造两个层面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到1978-2011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这两个层面都有变化。这些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各个阶段的变化各有不同。而从宏观构造层面来看,从民主的视角来报道和解读“两会”是《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从未发生变化的主题框架,不断演变的只是在这一框架下民主的程度与表现。1978-2011年的《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正是通过“两会”这一窗口呈现了1978-2011年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讲述了中国民主进程的故事。
邹林佑[6](2020)在《中国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文中研究指明巡视制度,在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往今来既为行政管理理论,也是改革实践的重要着力点。不同时代背景下,巡视制度发挥着不同的影响效用。中国古代的巡视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的天子巡狩制,后演变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别是监察制度的重要部分,对于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下实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突破了封建专制根深蒂固的旧模式,构筑起全新的党内民主监察体制,在反腐倡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背景下更有其重要现实研究意义。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法,对我国巡视制度做了三段划分: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肇始与发展;二、近代特殊年代的巡视制度;三、新中国巡视制度的新发展,总结出中共党内巡视制度的两方面创新:范围和内容上全覆盖重反腐,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上“3不固定”外加“8方式”,让巡视最终以制度的形式写入党章。重点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在制度体系、工作机制、监督覆盖面以及反腐成果等方面的主要成效。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揭示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巡视制度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代天巡狩帝王派员巡察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直接手段;到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效法西方,党政并行,以巩固其执政地位、维护中央政府行政权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发挥着巩固人民政权,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权力监督理论和我国当前国家治理的背景,以史为鉴,总结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的启示,并从五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的建议。
二、肩负新的使命 开创新的局面——国家邮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肩负新的使命 开创新的局面——国家邮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及其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 |
一、经营对象特殊性 |
二、经营业务特殊性 |
三、经营原则特殊性 |
四、经营风险特殊性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 |
一、改革开放前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变迁 |
二、改革开放后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变迁 |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的迫切性 |
一、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
二、构建中国特色银行制度的现实选择 |
三、国企改革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内在需求 |
第二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瓶颈及成因 |
第一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 |
一、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环境 |
二、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特点 |
三、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格局 |
第二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主要瓶颈 |
一、党建工作未能有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二、党建工作未能深度融入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三、党建工作未能完全遏制金融腐败 |
四、党建工作未能有力约束金融行业薪酬过高 |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瓶颈的成因 |
一、党组织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模糊 |
二、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脱节 |
三、国有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监督与管理滞后 |
四、党组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方式分化 |
第三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 |
第一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理念 |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
二、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国有商业银行党组织活力 |
四、坚持以正确价值理念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党员职工 |
第二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要求 |
一、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
二、将防范金融风险摆在党建突出位置 |
三、引导金融服务向国家重大战略倾斜 |
四、明确国有金融企业党组织要有历史担当 |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目标 |
一、以中央部署为引领,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
二、以基层网点为抓手,推进党建工作覆盖面 |
三、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破解党建工作难题 |
第四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 |
第一节 运行机制:将党建与经营结合 |
一、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
二、推进党员职工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结合 |
三、发挥党建文化对生产经营促进作用 |
第二节 激励机制:将党建与政绩结合 |
一、抓好党建事关金融改革开放大局 |
二、把党建工作对接国有商业银行防风险稳发展目标 |
三、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国有商业银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 |
第三节 制约机制:将党建与纪检结合 |
一、确立国有商业银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底线 |
二、建设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内新监督机制 |
三、多措并举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纪检结合 |
第四节 联络机制:促进网点互动与人文沟通 |
一、构建国有商业银行联动化党建工作机制 |
二、致力密切国有商业银行党群干群关系 |
三、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党组织人文关怀机制 |
第五节 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后盾 |
一、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制度创新 |
二、将制度建设贯穿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
三、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制度实施细则 |
第五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 |
第一节 锻造国有商业银行高水平党务人才队伍 |
一、纠正党务领导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状况 |
二、扭转党建队伍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不深入局面 |
三、克服党建工作者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 |
四、提升党员职工综合素质水平 |
第二节 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方式 |
一、丰富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形式 |
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技术含量 |
三、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
四、引进党务专员助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
第三节 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品牌化 |
一、遵循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品牌构建原则 |
二、发掘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特色 |
三、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品牌传播 |
第四节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 |
一、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组织引领力 |
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落实力 |
三、扩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影响力 |
四、夯实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监督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后记 |
(3)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工作回顾 |
二、2019年工作安排 |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
(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的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原因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原因 |
1.1.2 研究意义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史论分析法 |
1.3.3 阶级分析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策略思想的战略地位 |
2.1 策略与党的策略 |
2.1.1 策略与党的策略的内涵 |
2.1.2 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党的策略的理论基础 |
2.2 策略是党的生命 |
2.2.1 党的性质要求党必须制定策略 |
2.2.2 党的宗旨要求党必须运用策略 |
2.3 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与党的策略 |
2.3.1 共产主义是崇高的伟大事业 |
2.3.2 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 |
2.4 工人阶级的斗争环境与党的策略 |
2.4.1 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策略要适应时代特点 |
2.4.2 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策略要适应斗争环境 |
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把正在进行战斗的各种力量团结为一个整体 |
3.1.1 团结一切积极因素推动运动发展 |
3.1.2 运用一切有效手段维护阶级利益 |
3.2 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
3.2.1 党的策略立足于完成最低纲领 |
3.2.2 党的策略放眼于实现最高纲领 |
3.3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
3.3.1 依托时代背景制定策略 |
3.3.2 依据基本国情制定策略 |
3.4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 |
3.4.1 原则坚定性保障策略的正确方向 |
3.4.2 策略灵活性提升策略的实施效果 |
3.5 在实践中检验党的策略 |
3.5.1 实践检验策略的真理性 |
3.5.2 实践推动策略的不断完善 |
3.5.3 实践促进策略的转变 |
第4章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策略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 |
4.1 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策略 |
4.1.1 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原则和策略 |
4.1.2 1848 年革命时期党的策略 |
4.1.3 应对“科伦共产党人审判”的策略 |
4.2 指导国际工人协会的策略 |
4.2.1 创建国际工人协会的策略 |
4.2.2 应对党内机会主义的策略 |
4.2.3 指导巴黎公社革命的策略 |
4.3 指导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策略 |
4.3.1 指导德国工人党开展斗争的策略 |
4.3.2 指导欧美各国工人阶级开展斗争的策略 |
4.3.3 恩格斯晚年的策略反思 |
4.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的思想的鲜明特色 |
4.4.1 团结动员反对现存社会制度的一切力量 |
4.4.2 党的策略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 |
4.4.3 实现党的国内策略与国际策略相协调 |
4.4.4 坚持党的路线和党的策略的正确方向 |
第5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的思想的当代发展 |
5.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的思想在中国的坚持与发展 |
5.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策略 |
5.1.2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策略 |
5.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策略发展 |
5.2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策略选择 |
5.2.1 时代的新变化与策略的新思考 |
5.2.2 尊重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道路选择 |
5.2.3 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和进步力量的相互协调 |
5.2.4 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
5.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策略创新 |
5.3.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策略创新 |
5.3.2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策略创新 |
5.3.3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策略创新 |
5.3.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策略创新 |
5.3.5 全面从严治党与策略创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5)从独白到对话:《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研究(1978-201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解释与说明 |
一、两会 |
二、“两会”报道 |
第三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关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研究 |
二、关于其他媒体“两会”报道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进路 |
一、理论与方法 |
二、分期依据 |
第五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 |
注释 |
第二章 破局与尝试:1978-1989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 |
第一节 社会时代背景: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 |
第二节 传媒业背景:观念转变与业务改革 |
第三节 1978-1989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 |
一、稿源:从以新华社稿件为主到以“本报”稿件为主 |
二、定位:从宣传举国盛事到回归会议报道 |
三、形式:清除文革遗风,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 |
四、内容:从重人大到人大政协并重 |
第四节 1978-1989年《人民日报》中的“两会” |
一、代表委员:从先进群体到履职个体 |
二、分组审议:从一致同意热烈拥护到出现批评和质询 |
三、开放程度:从无到有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 |
四、会外群众:从热烈欢呼坚决拥护到提出意见建议 |
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调整与回归:1990-2000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 |
第一节 社会时代背景:保持稳定与深化改革 |
第二节 传媒业背景:双重属性与技术发展 |
第三节 1990-2000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 |
一、围绕主旋律组织报道 |
二、报道模式初步形成 |
三、报道形式不断创新 |
四、策划意识不断增强 |
第四节 1990-2000年《人民日报》中的“两会” |
一、“两会”制度:日渐规范 |
二、“两会”会风:日趋务实开放 |
三、代表委员:履职意识不断增强 |
四、“两会”影响:越来越受关注 |
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协商与对话:2001-2011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 |
第一节 社会时代背景:以人为本与和谐蓝图 |
第二节 传媒业背景: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 |
第三节 2001-2011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 |
一、《两会特刊》的创办及扩版 |
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
三、报道内容的丰富与拓展 |
四、报道形式的创新 |
第四节 2001-2011年《人民日报》中的“两会” |
一、“两会”制度:凸显成效渐趋完善 |
二、“两会”会风:务实开放与时俱进 |
三、代表委员:责任意识增强履职能力提高 |
四、“两会”影响:与百姓更近与世界更近 |
小结 |
注释 |
第五章 媒介与民主:《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框架分析 |
第一节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框架: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
一、“两会”职能的实现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征 |
二、会风开放务实高效关注民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征 |
三、代表委员履职意识增强能力提高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征 |
四、公众关注和有序参与“两会”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征 |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两会”框架中“民主”话语体系变化 |
一、社会主义民主 |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
三、合流与统一 |
第三节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框架形成原因分析 |
一、角色定位 |
二、内容约束 |
三、社会情境 |
第四节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框架效果分析 |
一、关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不同观点 |
二、《人民日报》中看不到的“两会”场景 |
三、不同的民主理论及其不同的媒介期待 |
四、《人民日报》未来“两会”报道建议 |
小结 |
注释 |
结语:未完成的使命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中国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2.1 巡视制度 |
2.2 巡视制度的理论依据 |
2.2.1 权力与监督的理论 |
2.2.2 党内监督的基本理论、思想 |
第三章 巡视制度的肇始与发展 |
3.1 先秦——萌芽时期 |
3.2 秦汉——形成与发展时期 |
3.2.1 秦朝:创设御史制度 |
3.2.2 两汉:刺史与司隶校尉 |
3.3 两晋——停滞与互异时期 |
3.4 隋唐——转捩与鼎盛时期 |
3.4.1 隋朝:巡察三台 |
3.4.2 唐朝:一台三院 |
3.5 五代十国、宋、元——没落、复兴与融合时期 |
3.5.1 宋朝:监司专职巡视 |
3.5.2 元朝:一台一司 |
3.6 明、清——都察院的察巡时代 |
第四章 近代巡视制度 |
4.1 中华民国——中西合璧时代 |
4.1.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4.1.2 北洋政府时期 |
4.1.3 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
4.2 国民党政府——监察与党内巡视并行发展阶段 |
4.2.1 国民政府:监察使署 |
4.2.2 国民党党内:中央党务巡回视察团 |
第五章 新中国巡视制度的新发展 |
5.1 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恢复与复兴时期 |
5.1.1 初步探索:特派员制度与《巡视条例》 |
5.1.2 新时期巡视:以制度形式写入党章 |
5.2 十八大后巡视制度: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时期 |
5.3 十八大后巡视制度的创新 |
5.3.1 巡视范围、内容上的创新:全覆盖重反腐+突“一把手” |
5.3.2 巡视工作机制的创新:不固定+8 方式 |
5.4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成效 |
5.4.1 巡视工作体系逐步完善 |
5.4.2 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
5.4.3 巡视监督的覆盖面逐步拓宽 |
5.4.4 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
5.4.5 巡视反腐效果凸显 |
第六章 历史的逻辑与启示 |
6.1 历史逻辑 |
6.1.1 历史的脉络 |
6.1.2 嬗变的逻辑 |
6.2 启示 |
6.2.1 完善机构,优化巡视人员结构 |
6.2.2 把握内容,突出巡视重点 |
6.2.3 注重成果转化,推进巡视工作协调性 |
6.2.4 多元主体,民主监督+巡视监督有机结合 |
6.2.5 建立健全市区县党委巡察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肩负新的使命 开创新的局面——国家邮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 许创强. 中央财经大学, 2020
- [2]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6日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J]. 陈润儿.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03)
- [3]政府工作报告[N]. 陈润儿. 河南日报, 2019
- [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的思想研究[D]. 符豪. 辽宁大学, 2018(01)
- [5]从独白到对话:《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研究(1978-2011)[D]. 贺蕾. 复旦大学, 2012(02)
- [6]中国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D]. 邹林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