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指法练习三步曲(论文文献综述)
耿灿[1](2020)在《文化生态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蒙古文书法作为民族艺术样态,体现着蒙古民族对于文字的特殊美学实践。在对汉字书法充分借鉴、吸收、融合的历史脉络中,更彰显着蒙、汉民族在艺术交融中生发的特有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国蒙古文书法不仅反映了蒙古民族在文化生态中历时线条上的形态凝结,更生动体现着本民族在共时空间中书法本体构成、美学追求上的理念价值与地域思考。目前,对于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追溯、书家品评、课程教育等方面,研究呈现碎片化及局限性特征。因此,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展开,不仅具有前人未曾涉及的整体性和学理性,更是承上启下地提升、丰富蒙古文书法的历史与现代内涵。本文将中国蒙古文书法置于文化生态视域中。首先,关注于影响中国蒙古文书法原初生成的生态要素。文中通过对自然生态域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人文生态域境(民族交融、文化交融等)的具体分析,确认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别的地方性特征认识。继而,以生成为基础,以时间脉络为线索,呈现其从元朝、明清、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演变历史。其次,关注于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本体存在。通过分析文字造型特征,结合书写工具、书写内容、书体构成等,探寻其书法性存在,探讨其独特美学品格。书法作为文字书写的艺术,更是文化之名片,深层次的追问是,从文化生态立场深度解读中国蒙古文书法为何如此生成、发展,为何会有如此美学品格呈现,以发掘其社会文化底蕴。最后,关注于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结合一手田野调查及人物访谈资料,从学院、民间、城市符号资源集中展示蒙古文书法现状,面对文化生态要素的变化,梳理现实困境与问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困境与挑战之间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基于文化生态视域,本文分别从以下六部分对中国蒙古文书法进行观照:一、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原初生成。本章侧重点在于中国蒙古文书法与文化生态外层要素的关联性考察,由独特的自然生存环境产生与之相适的游牧方式,同时孕育着蒙古族之民系性格及审美方式。而国家的建立、文字的出现、汉字书法的成熟,合力作用下完成蒙古文书法最初的本土化确认。但原生之初,文化生态中物态、制度、行为、精神等诸多要素已孕育其中,在日后历史进程中,影响其从萌芽走向成熟、从简单走向丰富。二、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历史演变。本章从时间线条出发,梳理蒙古文书法不同历史分期的演变特征,并将其总结为原生态时期,即蒙古汗国与元朝时的萌芽与探索;继生态时期,即明、清与民国的规范与发展;新生态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的开拓与繁荣。三、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本体构成。本章侧重点在于中国蒙古文书法与文化生态中间层要素(语言、文字、图形等)的关联。在现代书法创作中,蒙古文书法对于文字的使用具有选择性;在文房四宝的使用上,既有汉族元素的融入,又有本民族元素的改良;在书体、笔法、章法的表现上,一方面继承汉字书法传统技法,另一方面则是结合蒙古文文字造型特点,体现出相对独立的艺术精神探求。四、中国蒙古文书法的美学内涵。在中国蒙古文书法历史成长中,诸文化要素相互影响作用,而对于一种艺术形式而言,中国蒙古文书法是文字、审美、工具、情感等诸多要素的自身凝结与生成。具体而言,将其归纳为自然、多元、复古、宏阔及尚圆的美学特质。五、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文化追问。本章在于对以上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历史形成、本体构成、美学表现上的深层追问。诸种凝结,归根到底在于创造、发展他的“人”,也是文化生态中内层、核心层,即“人心”之凝结。具体表现为蒙古文书法、汉字书法在文化涵化上的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及求同存异。同时,在蒙古族自身的艺术生态脉络中,蒙古文书法一方面丰富了极具个性的地域草原文化,另一方面又从此生态的其他艺术类型中汲取成长之养分。六、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就文化生态而言,文化既赋予现实以意义,又需现实之承载。现实亦是一种动态存在,前文作为中国蒙古文书法在时间上的变量,本章则是其空间之凝固,在特定时间节点的静止与思考。基于丰富田野考察,集中展现蒙古文书法在中国的典型资源分布,通过分析其生存现状,提出历史与现代结合,以地域性体现原创性,以民族性体现创新性的发展之途。
卢万珠[2](2020)在《小学信息技术电脑绘画教学策略》文中提出本文论述小学信息技术电脑绘画教学策略,提出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电脑绘画基础,感受电脑绘画魅力,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电脑绘画技能的教学建议。
张定远[3](2020)在《基于“感创”音乐教学主张的器乐辅助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解读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提出的"感创"教学主张,并对"感创"教学主张的"器乐辅助教学"的背景意义、常见问题和教学实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杨波[4](2019)在《小学生口风琴入门教学之“走在前面”》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乐器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口风琴因其音色好、表现力丰富、演奏形式多样,同时又便于携带等特点,深受小学生与家长的青睐。尽管如此,由于口风琴同时兼顾了键盘乐器与吹奏乐器的演奏特点,因此学好它并不简单。若想不顾此失彼,就得从严抓好"入门教学"这一关键环节,适当地"走在前面",如此,口风琴学习之路才有可能走得顺畅、长远。
刘傲芸[5](2019)在《陶笛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音乐学科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等。在音乐课堂中乐器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工具,在课堂上借助乐器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本文首先对陶笛的来源与发展,初级中学音乐课堂陶笛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初中音乐课堂陶笛教学的基本概况。再以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的陶笛教学实践教学为研究的范例,深度解析初中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针对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的方法与措施,促进其陶笛进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同时,通过该项研究还有助于明确初中陶笛教学对音乐教学的帮助,找出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方式、方法。
吴美玲[6](2019)在《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改以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并应用。与此同时,“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理念也再次被数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重视。不少教师疑惑“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既是有效的,又能够体现数学本质?”,对此笔者搜寻了相关文献发现数学本质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即本原性数学问题,故提出如下四个问题:(1)“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和“本原性问题驱动”怎样界定?(2)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实施现状是怎样的?(3)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有什么特征?创设原则是怎样的?(4)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有哪些创设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界定了“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和“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两个核心概念,并总结得出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分析框架。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3位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半开放式访谈,对8位着名特级教师的教学专着进行文本分析,得出名特优教师对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和如何体现数学本质有自己的见解,但新手教师和普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10个名特优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视频分析,对3位区骨干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得出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六个特征:数学性、情境性、适应性、参与性、发展性、直观性,并结合创设现状得出三条创设原则:参与性与趣味性共存、适应性与发展性兼备、直观性与数学性统一。基于上述得到的创设原则,并结合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分析框架最终制定四个创设策略,具体为:巧用素材,充实情境、剖析内容,挖掘本质、丰富形式,活跃思维、多维反思,内化理念。并结合片段设计分点阐述,给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
王韵蒲[7](2018)在《利用极域电子教室提高中职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初始情况、教学环境等因素,制定和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学习效果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综合性指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当前中职学校存在教学策略陈旧,学生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极域电子教室提高中职生学习效果的系统教学策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部分,设计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周期内,选取了两个专业相同、学生情况相近的班级作为实验班与控制班,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班在课前准备教学素材、数字化资源网站、学生信息、在线测试题目等。在课中新课讲授时使用全体广播、小组、个人广播,屏幕录制;加强课堂互动时使用学生演示、联机讨论、电子抢答;课堂信息收集时使用屏幕监控与屏幕录像;维持课堂纪律时使用程序限制、上网限制、远程命令、黑屏肃静。在课后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策略。控制班采用常规机房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等,从学习动机、课堂参与度和学业成绩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实验班学生在注意维度动机得分提高5.03,提高幅度为16.88%,切身性维度动机得分提高3.89,提高幅度为10.93%、自信心维度动机得分提高4.27,提高幅度为14.32%,满意感维度动机得分提高4.46,提高幅度为12.88%,四个维度的学习动机均有显着提高,证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体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激发。通过课堂观察与调查问卷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期末考核显示,实验班的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因此,从学习动机、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业成绩上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研究立足于中职计算机教育,以融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为线,以极域电子教室的多样化功能为基点,系统分析了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践中验证了教学策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具有可迁移性。
涂宜梅[8](2014)在《小学键盘指法游戏教学三步曲》文中指出键盘指法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如何化枯燥的指法练习为快乐的键盘教学是教学的难点问题。笔者将键盘指法教学寓于游戏中,巧妙结合传统互动小游戏和电脑游戏软件,制定游戏教学三步曲:通过互动小游戏识记键盘基本键,通过"金山打字通"的打字练习明确键盘手指分工,通过分层分步的打字游戏比拼强化指法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中识记、训练和强化键盘指法,熟练掌握键盘操作。
黄萍[9](2013)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三步曲》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融入情趣,让学生乐学;放手探究,让学生会学;尊重个性,让学生能学三个方面探讨了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姜慧,田甜[10](2011)在《竖笛教学在音乐教改中的实施初探》文中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乐器教学中的竖笛教学,已越来越来越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青睐。针对竖笛携带方便、简单易享的特点,我校开展了利用竖笛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小学生指法练习三步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生指法练习三步曲(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生态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对象及选题缘起 |
1.1 研究对象界定 |
1.2 选题缘起整合 |
2.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现状评述 |
2.2 研究定位创新 |
2.3 研究方法探索 |
3.研究思路及价值 |
3.1 “文化生态”视域解读 |
3.2 研究视角与问题聚焦 |
3.3 研究意义与多元价值 |
第一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原初生成 |
1.1 中国蒙古文书法生成的自然生态域境 |
1.1.1 地域滋养与自然环境 |
1.1.2 自由开放的游牧空间 |
1.1.3 人与天谐的生存方式 |
1.2 中国蒙古文书法生成的人文生态域境 |
1.2.1 民族性格与书法品格构建 |
1.2.2 万物有灵的自然审美精神 |
1.2.3 民族交融与蒙汉文化交流 |
1.3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原生 |
1.3.1 蒙古国家建立与蒙古文字出现 |
1.3.2 书写工具、材料的发展与完备 |
1.3.3 本土化确认 |
1.4 中国蒙古文书法萌生的文化生态要素 |
1.4.1 物态要素作为书写基础 |
1.4.2 制度要素作为时代激发 |
1.4.3 行为要素作为形式表现 |
1.4.4 精神要素作为审美蕴藉 |
1.4.5 文化生态链产生与孕育 |
第二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历史演变 |
2.1 原生态时期:蒙古汗国与元朝时的萌芽与探索 |
2.1.1 作为历史的起点:《成吉思汗石碑》 |
2.1.2 作为交融的起始:康里巎巎与《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
2.1.3 消失的文字、活态的艺术:八思巴文 |
2.1.4 书写特点与风格 |
2.2 继生态时期:明、清与民国时期的规范与发展 |
2.2.1 规范化的书写与历史留存 |
2.2.2 笔法的自由与艺术的自觉 |
2.2.3 晚清蒙古文书家创作代表 |
2.3 新生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的开拓与繁荣 |
2.3.1 书体的丰富与创作的多元 |
2.3.2 书学及美学研究的理论深入 |
2.3.3 蒙古文书法教育的逐步开展 |
2.3.4 “楷书大师”哈旺加卜为代表的书家群体形 |
第三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本体构成 |
3.1 经典与庄重中的文字造型 |
3.1.1 蒙古族曾用文字与书体 |
3.1.2 回鹘式蒙古文造型特征 |
3.1.3 八思巴蒙古文造型特征 |
3.2 传统与现代中的书写工具、书写材料 |
3.2.1 文房四宝中的继承与转换 |
3.2.2 爿笔书法的特殊存在形态 |
3.2.3 民族特色书写材料的开拓 |
3.3 传承与变化中的法度表现 |
3.3.1 楷书、行草、篆书中的精神传达 |
3.3.2 落、行、收中的笔法凝练 |
3.3.3 章法布白、书写内容、场域环境的调适 |
第四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美学内涵 |
4.1 书法艺术的多质性探讨 |
4.1.1 形式美学上,蒙古文作为符号的艺术升华与陌生化效果 |
4.1.2 创作美学上,线条造型中凝结而成的“有意味的形式” |
4.1.3 主体论美学上,作为蒙古族生命主体、气韵的笔墨呈现 |
4.1.4 艺术社会学上,作为蒙古族文化生态的意象凝结及脉络衍射 |
4.2 “和而不同”的美学特质 |
4.2.1 自然:道法自然,宛若天成 |
4.2.2 多元:蒙汉合璧,开放融汇 |
4.2.3 复古:旧体新作,大巧若拙 |
4.2.4 宏阔:英雄尊崇,阳刚气健 |
4.2.5 尚圆:行云流水,和润婉转 |
第五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文化追问 |
5.1 中国蒙古文书法与汉字书法的文化涵化 |
5.1.1 “美美与共”:历史脉络中主流与支流的血缘关系 |
5.1.2 “各美其美”:艺术脉络中自主与自觉的独立精神 |
5.1.3 “求同存异”:多质整合与边缘确认 |
5.1.4 “书林异彩,蒙汉同春”:中华民族情性观的融合与共建 |
5.2 基于地域性文化生态的提炼与观照 |
5.2.1 物质层面:游牧生产生活形态反映 |
5.2.2 精神层面:草原情怀中审美心理凝聚 |
5.2.3 政治层面: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影响 |
5.3 中国蒙古文书法在蒙古族艺术群族的关系网络 |
5.3.1 蒙古文书法与蒙古族文学 |
5.3.2 蒙古文书法与蒙古族音乐 |
5.3.3 蒙古文书法与蒙古族舞蹈 |
第六章 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 |
6.1 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分布与整合 |
6.1.1 书法专业建设、书法教育为代表的学院资源 |
6.1.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代表的民间资源 |
6.1.3 蒙古文书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融入 |
6.2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生存现状与困境 |
6.2.1 自然、人文生态变迁中的艺术本体冲击 |
6.2.2 传承主体变化下的生存空间变化 |
6.2.3 传统文化语境消退下的传承困境与困惑 |
6.3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保护、转化及发展策略 |
6.3.1 理清发展文脉,保存历史记忆,尊重文化传统 |
6.3.2 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提高吸引力、增强传播力 |
6.3.3 以地域性体现原创性,以民族性体现创新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小学信息技术电脑绘画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试锋芒,消除畏难情绪 |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三、循序渐进,夯实电脑绘画基础 |
四、活学活用,感受电脑绘画魅力 |
五、互教互学,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
六、以赛促练,提升电脑绘画技能 |
(3)基于“感创”音乐教学主张的器乐辅助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什么要进行“器乐辅助教学” |
二、“器乐辅助教学”的常见问题 |
(一)乐器演奏技巧训练成为“拦路虎” |
(二)“器乐辅助教学”辅助效果不佳 |
(三)“器乐辅助教学”的辅助功能挖掘不够 |
三、“器乐辅助教学”的“感创”教学建议 |
(一)解决音准环节适时介入乐器 |
(二)学唱歌曲环节合理利用乐器 |
(三)表现歌曲环节充分展示乐器 |
(4)小学生口风琴入门教学之“走在前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气息“走”在指法前 |
二、连奏“走”在断奏前 |
三、静音“走”在有声前 |
(5)陶笛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初中音乐课堂陶笛教学概述 |
第一节 陶笛的历史与发展 |
1. 陶笛来源与发展 |
2. 陶笛的特点 |
第二节 初中课堂引入陶笛教学的意义 |
第三章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陶笛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对象 |
第二节 问卷调查 |
1. 调查统计 |
2. 教师访谈调查 |
第三节 梅溪湖中学陶笛教学主要问题 |
1. 教学方法单一 |
2. 学生乐器基础偏差大 |
3. 教材中比重小 |
第四章 陶笛进课堂教学策略与建议 |
第一节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1.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
2. 激发学生乐器学习心理 |
第二节 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
1. 教学目标的设定 |
2. 制定由浅入深教学计划 |
3. 完善教学评价 |
第三节 优化教学模式 |
1. 灵活利用先进教学法 |
2. 与各种课型的结合 |
第四节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
第五节 陶笛进课堂的实践案例分析 |
1. 教学设计 |
2. 教学评价 |
第六节 教学实践与成果展示 |
1. 学校艺术节 |
2. 长沙市中小学生班级演奏比赛 |
3. 实践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of thesis |
论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不足 |
1.1.2 对数学本质的关注 |
1.1.3 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推广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提高教师有效问题情境创设能力 |
1.3.2 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 |
1.3.3 改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
1.4 研究的总体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认识 |
2.1.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2.1.2 问题情境教学 |
2.1.3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
2.1.4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 关于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研究 |
2.2.1 数学本质 |
2.2.2 本原性问题的含义 |
2.2.3 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的相关研究 |
2.3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分析框架 |
3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现状及分析 |
3.1 研究设计与过程 |
3.1.1 研究的样本 |
3.1.2 研究的工具 |
3.1.3 数据的获取 |
3.2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现状 |
3.2.1 基于教师访谈了解创设现状 |
3.2.2 基于文本分析了解创设现状 |
3.3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分析 |
3.3.1 视频教学片断分析得出的特征 |
3.3.2 课堂观察分析得出的特征 |
3.3.3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 |
3.4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
3.4.1 参与性与趣味性共存 |
3.4.2 适应性与发展性兼备 |
3.4.3 直观性与数学性统一 |
4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
4.1 巧用素材,充实情境 |
4.1.1 巧用教材中的素材 |
4.1.2 巧用相关数学书籍中的素材 |
4.1.3 巧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 |
4.2 剖析内容,挖掘本质 |
4.2.1 数学概念的剖析 |
4.2.2 数学命题的剖析 |
4.2.3 解决问题的剖析 |
4.2.4 数学思想方法的剖析 |
4.3 丰富形式,活跃思维 |
4.3.1 关注问题间的横纵联系 |
4.3.2 关注问题情境呈现方式多样化 |
4.4 多维反思,内化理念 |
5 研究的成果、不足及展望 |
5.1 研究成果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课堂观察量表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利用极域电子教室提高中职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来源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教学策略与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教学策略研究 |
第二节 学习动机及相关理论 |
第三章 中职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中职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二节 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 |
第三节 入学的成绩 |
第四节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利用极域电子教室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一节 教学策略的总体设计 |
第二节 教学策略的具体内涵 |
第五章 利用极域电子教室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实践 |
第一节 课程教学策略制定与具体课例设计 |
第二节 学习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
第三节 研究结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8)小学键盘指法游戏教学三步曲(论文提纲范文)
一、互动小游戏, 巧记键盘基本键 |
二、金山打字通, 明确手指分区 |
三、分层游戏比拼, 强化指法训练 |
(10)竖笛教学在音乐教改中的实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初期在学吹竖笛时需要注意的“四步法” |
二、教学中期, 融入“奥尔夫”, 让竖笛教学“动”起来 |
三、教学成果期, 自编旋律, 让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 |
四、小学生指法练习三步曲(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生态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D]. 耿灿.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2]小学信息技术电脑绘画教学策略[J]. 卢万珠. 广西教育, 2020(17)
- [3]基于“感创”音乐教学主张的器乐辅助教学研究[J]. 张定远. 新课程, 2020(10)
- [4]小学生口风琴入门教学之“走在前面”[J]. 杨波. 中国音乐教育, 2019(12)
- [5]陶笛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为例[D]. 刘傲芸.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6]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研究[D]. 吴美玲. 宁波大学, 2019(06)
- [7]利用极域电子教室提高中职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研究[D]. 王韵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8(01)
- [8]小学键盘指法游戏教学三步曲[J]. 涂宜梅. 中小学电教, 2014(03)
- [9]优化信息技术教学三步曲[J]. 黄萍.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3(06)
- [10]竖笛教学在音乐教改中的实施初探[J]. 姜慧,田甜. 黑河教育,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