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称重计费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唐浩[1](2021)在《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消费水平升级、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用工成本逐年递增等发展态势日益明显,社会物流园区纷纷加快智能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运用在园区安防提高和效率提升,创新构建无人化立体化智能安防体系。近年来,铁路以物流基地为载体,持续深化货运增量行动,实现连续四年货运量持续增长,在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铁路物流基地沿用传统人眼盯控、经验决策的安防作业模式,难以适应铁路货运持续增量的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了提升铁路物流基地的作业安防水平,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基于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铁路物流基地各作业环节安全事故与问题隐患的成因,得出碰撞冲突是作业安防突出问题。在解析铁路物流基地整车与集装箱作业流程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包括3大环节共15个细分场景的风险项点及对应安防需求。借鉴社会物流企业作业安防体系建设的共性特征与发展经验,引入轨迹交叉论,结合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场景,提出作业安防体系的构建思路,运用需求传递和聚类方法研究提出了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技术体系架构。围绕铁路物流基地站内走行环节车辆交通拥堵、绕行、碰撞问题,构建“大门-汽车衡-仓库”为主体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围绕库内叉车、货运员与设施的碰撞冲突问题,构建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多叉车库内搬运防撞模型算法,设计货运员与叉车的冲突解决方案和派发任务叉车路径规划优先级排序。本文以构建轨迹交叉影响下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为目标,重点研究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技术体系、站内走行车辆路径优化与库内叉车搬运防撞方法,为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参考。图51幅,表3个,参考文献82篇。
孙曜[2](2020)在《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研发产业的发展,汽车数量迅速增多,停车难成了有车一族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针对传统停车场的不足而设计的现代化智能停车场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智能停车场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设施,它可以有效的解决乱停车造成的停车混乱的问题,促使停车正规化,也能减少车主担心车被盗的担忧,这直接关系的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直接影响停车场管理的便捷性与高效性。是现在智能停车场中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本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下面的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整个停车场的信息智能化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车牌定位和识别。系统采用基于色彩纹理的方法对车牌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加以BP神经算法处理识别结果,得到识别出的车牌号;2)最优路径算法。根据目前停车场状况,采用A*算法改良算法,分析出需停车辆到各个车位的权值,综合比较,从而找出最优路径;3)信息处理。基于SQL Server平台对停车场信息进行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信息导出,对停车信息智能化管理;4)安全管理。为了保证用户隐私,提高停车场安全性,必须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保护,所以要对用户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在软件上,采用高效的C#编程语言,完成的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停车场日常管理智能化。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停车场的实时状况,从而高效快捷的实现停车场各项管理。
胡波[3](2020)在《四川高速集团通行费偷逃治理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强化区域间的联系,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取得良好的建设成果。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产品,高速公路采用收费通行管理方式,在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其计费方式有所变化,整体来讲是货车单次通行费用提升。车主为了降低自身的运输成本,采取各种措施偷逃高速通行费,导致高速公路运营收益降低。以现阶段四川高速集团的内部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的普遍现象,对四川高速集团的通行费损失予以测算,通过非法改装、换卡、假冒绿色通行车等方式偷逃通行费造成的损失达到千万元。高速公路通行费偷逃行为不仅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管理,导致其收入降低,同时,部分以暴力形式偷逃通行费行为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该行为。本次研究以四川高速集团逃费治理现状为基础,深度分析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首先对本次研究的背景进行介绍,进而阐述了研究意义。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快,通车里程长,管理运营工作量大,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偷逃费方式变得多样化,高速公路偷逃费问题日益加剧,对高速公路运营收入提升、正常通行秩序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接着对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并对本次研究采用的指导理论予以介绍,形成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全面阐述四川高速集团通行费偷逃现状,对当前的高速通行费计算方式、收费系统等予以介绍,同时列举了该集团对偷逃费行为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效果;以此为基础,指出其在高速公路偷逃费行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度剖析问题成因。最后,合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为四川高速集团高效治理偷逃费行为提出建议措施,如完善稽查管理、建立高效稽查队伍、加强新兴技术应用、加强多部门协调、引进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本论文的研究分析,对于四川高速集团而言,帮助其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经验为其提供的措施建议,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该集团可将其应用于实践,提升高速公路偷逃费行为治理效果。
刘海洋[4](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性资源。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逐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当中,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数据标准规范,并开发了相关的数据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工作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有力地支撑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但目前依然存在着重要工作环节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种质信息共享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思路,并做了以下三方面研究:(1)设计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主要环节的信息化流程。针对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登记、保存、鉴定、利用等工作开展了需求分析,分析了主要用户群体和业务流程,提出了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设计了包括考察收集、国外引种、普查征集、整理编目、资源登记、入库保存、评价鉴定、活力监测、繁殖更新、共享利用等在内的重要工作环节的信息化流程,为系统设计开发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了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相结合的底层硬件架构,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增强了数据安全性;提出了区块链数据管理平台和业务系统分离的系统架构,降低了系统开发难度,减少了开发工作量;重构了种质资源业务数据库,新数据库采用“身份表-关联表-业务表”三级存储模式,提高了数据库的可拓展性;提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区块链相关模型、算法和机制,包括网络模型、数据模型、基于DPOS的种质数据共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设计了系统各功能模块,完成了收集、整理、登记、保存、鉴定、利用等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3)开发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区块链系统原型。利用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构建了区块链数据管理平台,运用Django框架技术开发了登记业务系统原型,实现了资源数据登记、审核、上链、查询的功能,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中的可行性。本文首次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工作当中,并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系统具有去中心化、数据自治、安全可靠等特点,可涵盖农作物种质资源主要工作流程,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和共享的效率,为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毕辰雨[5](2020)在《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国内外物流的关键支撑力量,港口的发展受到众多关注。随着全球范围内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港口逐步向智慧化,精细化发展。目前,国家和港口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视港口的智慧化转型。根据运输货物的方式,港口可以分为散杂货港口和集装箱港口。与集装箱港口相比,散杂货港口货物类型和形状不定,整体作业流程较为粗放,智慧化程度低,亟待转型。港口的智慧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涉及到了港口的方方面面。本文以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作业流程的风险管理为切入点,研究港口的智慧化建设。散杂货港口环境复杂等因素使得提货过程面临多重风险。良好的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规避风险,避免港口经济和名誉受损,还有利于港口竞争力的提高。之所以选择该流程,一是因为提货是港口频繁且重要的一项流程,二是因为汽车提货是所有方式中最普遍的一个。本文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散杂货港口的汽车提货风险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散杂货港口的风险管理方法和之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梳理现有流程,并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对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将面临的风险总结为货主行为风险和盗货风险。(2)对两种风险分别进行分析,明确其产生的原因,并据此分别进行研究。对于货主行为风险,通过机器学习中聚类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对于盗货风险,基于数据集不平衡特征,将问题转化为异常检测问题,采用单分类算法进行研究。(3)设计并开发提货风险预警系统,将对风险分析得到的成果进行实地运用,提高港口的智慧化水平,保护港口的信誉与利益不受损害,提高港口的竞争力。本文将机器学习模型运用在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风险预警方面,为港口的智慧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丰富了相关研究。
杨伟艺[6](2020)在《用于动态称重系统的传感器和通信安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对计重收费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广泛的同时,也因为精度不准,成本高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称重传感器结构,针对新结构进行了预紧力设计和固有频率仿真验证。根据国家标准使用ANSYS Workbench进行了静态载荷分析,并根据模拟的货车通过的信号进行了动态载荷分析。该系统将测量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及通信电路内置在压电传感器中,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和精确度;提出了该动态称重系统应用在特殊环境下的提高测量结果精度的补偿思路。本文还针对国内存在的称重收费的作弊行为提出了一些反制措施。提出了高速公路动态称重系统文件管理的安全设计原则;提出了反病毒措施,并在128位AES加密算法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改变了密钥生成方式并设计了密钥保存方式。解决了通信过程中数据包被截取替换的问题,并验证了改进后的算法执行效率。动态称重系统使用树莓派4替代传统计算机进行设计,以树莓派为核心的系统满足了系统的功能要求,降低了成本。
张娜[7](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问题研究及系统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通问题是涉及社稷民生的大问题,必须保障交通顺利畅通。然而,要维持省级和所属局级部门网络及应用系统高速、安全、稳定地运行,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已投入使用的软硬件设施种类数目众多,每年花费的各类维护开销庞大,因此必须合理制定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本文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研究了基于凝聚层次聚类的设备保外系数年限划分和保外系数的确定方法。具体使用依据样本间的距离采用重心聚类法对设备进行科学分组,在此基础上确定设备的基本维修费用和保外系数,完善定额计算公式。探讨了基于判别分析的设备维护风险的判定方法。通过对已发生维修的设备训练样本进行训练,找出判别模型,再使用判别分析工具对检测样本进行判别检测,从而预测出设备的维修风险。以求提前对高维修风险的设备加强监管,制定应急预案。分析了基于最短路径的信息化设施更新策略,将设备更新规划转化为最短路径问题,通过Floyd算法求解最短路径从而找出设备更新的最优策略,可以降低总成本。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化设施编码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化设施运行维护定额标准体系,规范管理。设计实现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管理系统,科学方便地对维护定额、设备风险等进行计算和预测。
凌曦[8](2020)在《垃圾运输车智能运营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环卫部门在垃圾收运管理过程中,往往对垃圾运输车辆的工作状况无法准确判断,出现运输效率低、能耗高、信息化程度不强等状况,管理部门不能及时获取垃圾车工作状态、循环次数、是否超载等信息,垃圾车的维护也是在出现故障后进行人工排查。这种现状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化、智能化及大数据的管理需求。因此开发一款环卫运输车辆的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依托物联网技术,将后压缩式垃圾车进行改进设计,对各类工作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最终实现垃圾收运作业过程的全程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开展的工作主要有:1.垃圾车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硬件设计 对后压缩上装料垃圾车的底盘及液压系统进行传感器布置与数字化信息采集硬件设计,使车辆的有关运行数据得以准确采集,系统可靠工作;2.信息采集与传输 利用CAN总线对垃圾车的上装压缩系统和底盘进行信息采集,运用4G技术使采集的信息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3.构建运营管理平台通过软件编程,完成垃圾车控制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传输系统与后台监控平台等四部分功能,实现垃圾运输的智能运营管理。通过对车辆的控制、信息采集、数据传输与后台监控等系统有效搭建,对改装的车辆进行生产实际运行试验。试验运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开发的环卫车辆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具有运行可靠、数据传输快捷准确、车辆运行状态清晰、后台管理高效等显着特点。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环卫运输管理部门。
尉薛菲[9](2020)在《中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近二十年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出现了人口数和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双重增长,导致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暴涨,城市垃圾处置产能日益捉襟见肘,且城市内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新建垃圾填埋或焚烧产能存在很强的邻避效应,各大城市陆续出现了垃圾产量增长和产能扩张受限的矛盾,城市生活垃圾处置问题成为城市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内城市人口数和人均垃圾产能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城市垃圾处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者为了解决城市垃圾围城问题而提出的重要解决方案,中国从2000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但举步维艰,进展缓慢,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和资源压力的持续增大,垃圾分类被中央政府重新提上日程,自上而下加大全国垃圾分类的力度。垃圾分类是有效解决垃圾围城的手段,大大减少了流向终端处置环节的垃圾产量,减少了垃圾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经济友好和社会友好的手段。本文结合环境经济学、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基础对垃圾分类产业进行经济学分析,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垃圾分类的发展现状、国内垃圾分类的现有模式、垃圾分类的上下游产业链情况进行了全面论述,然后文章使用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将垃圾分类产业的环境负外部性进行货币价值化,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考虑到上海是国内垃圾分类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城市,本文选取上海市作为分析对象,将该经济学分析框架用于上海市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得到了垃圾分类开展前和开展后上海市垃圾处置各个环节的平均投入成本、正效益产出、环境负效益产出等参数,并分析了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置各环节投入产出的影响、对全产业链总投入产出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最后,文章对国内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垃圾分类政策体系给出了建议。一切的市场活动都出于经济因素的推动,本文通过详细的数据获取和科学的分析计算方法获得了上海垃圾分类产业的相关经济数据,不仅可以给上海市垃圾分类的政策制定和推动方式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还可以给全国其它城市垃圾分类的开展提供借鉴,本文论证的结果不仅证明了垃圾分类在环境效益方面的可行性,同样证明了垃圾分类是具备一定经济效益的,说明了我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具备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紧迫性。
姜浩南[10](2020)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港口是海上贸易的关键节点,研究及分析港口堆场管理及作业流程优化,对促进海上物流发展以及降低港口堆场管理成本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在现有的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中,仍然存在堆场装卸效率不高、提货流程繁琐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提出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设计,结合信息技术,重点对CFS集装箱堆场、传播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维护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实现信息化转型及控制的前提下,通过对模块之间的联系性进行分析,并提高信息系统的及时性以及一致性。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是以拆装箱作业、数据传递或转移、数据管控为核心,进而实现A港口堆场作业流程的优化与改进。分析A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应用,其中主要作业流程应用包括静态数据(主要包括港口集装箱的属性信息、分类信息、规格说明、资产性信息等),动态数据(主要包括集装箱设备运行数据、维修管理数据、流动数据、库存信息、堆场管理信息等),中间数据处理数据(各类查询信息处理结果、统计分析报表、堆场作业完成情况等),依托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对港口堆场作业流程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处理,从而实现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优化以及搭建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并从机械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角度,实现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图28幅;表6个;参47篇。
二、智能称重计费管理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称重计费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货运场站安全管理优化方面 |
2.1.2 货运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方面 |
2.1.3 货运作业安全防护装备方面 |
2.2 理论基础 |
2.2.1 轨迹交叉论 |
2.2.2 铁路物流需求传递理论 |
2.2.3 A*算法 |
2.2.4 拓扑-栅格地图 |
2.3 本章小结 |
3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发展现状 |
3.1.1 铁路货运场站发展概况分析 |
3.1.2 铁路货运场站安全事故分析 |
3.1.3 铁路货运场站问题隐患分析 |
3.2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建设不足 |
3.3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风险特征及需求分析 |
3.3.1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流程分析 |
3.3.2 需求受理安防风险及需求 |
3.3.3 装车承运安防风险及需求 |
3.3.4 卸车交付安防风险及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 |
4.1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现状 |
4.1.1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现状分析 |
4.1.2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经验借鉴 |
4.2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作业安防体系研究 |
4.2.1 概念界定 |
4.2.2 构建思路 |
4.3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 |
4.3.1 安防技术划分模型 |
4.3.2 安防技术选择聚类 |
4.3.3 安防技术体系架构 |
4.3.4 安防技术运用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典型场景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方法研究 |
5.1 考虑站内轨迹交叉影响的车辆走行路径优化 |
5.1.1 问题描述 |
5.1.2 模型构建 |
5.1.3 算例研究 |
5.2 考虑库内轨迹交叉影响的装卸搬运防撞方法 |
5.2.1 问题描述 |
5.2.2 冲突分析 |
5.2.3 模型构建 |
5.2.4 算例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组成 |
1.3 停车场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
2.1 社会需求分析 |
2.1.1 社会分析 |
2.1.2 经济分析 |
2.2 系统设计要求 |
2.2.1 功能要求 |
2.2.2 系统设计要求 |
2.3 系统方案选择 |
2.3.1 系统开发平台 |
2.3.2 技术支持方案 |
2.3.3 数据库平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 |
3.1 停车场硬件设计 |
3.2 智能停车系统设计 |
3.2.1 常用车牌定位方法 |
3.2.2 基于色彩纹理的车牌定位方法 |
3.2.3 BP神经网络 |
3.2.4 数据字典 |
3.3 软件系统设计 |
3.3.1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3.2 用户界面需求 |
3.4 移动终端和智能停车场结合 |
3.4.1 用户登录模块 |
3.4.2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
3.4.3 查询导航模块 |
3.4.4 车位预约模块 |
3.4.5 车位推荐模块 |
3.4.6 反向寻车模块 |
3.4.7 线上支付模块 |
3.5 数据中心管理 |
3.5.1车位信息 |
3.5.2 用户信息 |
3.6 系统安全保护 |
3.6.1 管理隐藏按键 |
3.6.2 管理人员身份验证 |
3.6.3 持卡信息验证 |
3.7 辅助功能 |
3.7.1 历史信息导出 |
3.7.2 连接下位机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测试 |
4.1 信息系统主界面 |
4.2 管理界面 |
4.3 功能检测 |
4.3.1 检测概述与目的 |
4.3.2 检测过程及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成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四川高速集团通行费偷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高速公路偷逃费相关概念 |
1.2.1 高速公路收费 |
1.2.2 高速公路偷逃费 |
1.2.3 高速公路偷逃费治理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基本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偷逃费的查处及预防研究 |
2.1.2 高速公路偷逃费的原因研究 |
2.1.3 高速公路偷逃费类型研究 |
2.1.4 关于逃费治理对策的研究 |
2.2 理论与经验借鉴 |
2.2.1 协同治理理论 |
2.2.2 国内外治理经验借鉴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四川高速集团通行费偷逃现状 |
3.1 四川高速集团通行费偷逃现状 |
3.1.1 集团收费经营现状 |
3.1.2 高速通行费的主要构成 |
3.1.3 四川高速偷逃通行费现状 |
3.3 四川高速公路偷逃费特征分析 |
3.4 现有偷逃费治理措施存在的问题 |
3.4.1 稽查制度不完善 |
3.4.2 缺乏培养专业稽查人员 |
3.4.3 偷逃费车辆查处困难 |
3.4.4 相关利益者协调不够 |
3.4.5 治理效果评价片面 |
3.5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3.5.1 稽查管理存在缺陷 |
3.5.2 稽查人员激励机制不足 |
3.5.3 缺乏足够的逃费稽查技术手段 |
3.5.4 相关部门缺乏有效沟通 |
3.5.5 缺少第三方评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四川高速集团偷逃费治理的对策建议 |
4.1 完善稽查管理程序 |
4.2 建立稽查人员激励机制 |
4.3 加强新兴技术的应用 |
4.3.1 加强偷逃费治理平台建设 |
4.3.2 利用大数据技术发现嫌疑车辆 |
4.3.3 完善逃费车辆信息共享平台 |
4.3.4 提升科技手段 |
4.3.5 优化升级ETC软件 |
4.4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
4.4.1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
4.4.2 建立逃费稽查长效机制 |
4.5 引进第三方机构评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下一步研究计划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区块链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际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
2.1 区块链技术 |
2.1.1 区块链数据结构 |
2.1.2 组网方式(P2P) |
2.1.3 非对称加密算法 |
2.1.4 共识机制与激励机制 |
2.2 区块链应用开发方式 |
2.2.1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 |
2.2.2 BSN开发区块链应用流程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业务描述及需求分析 |
3.1.1 收集 |
3.1.2 整理 |
3.1.3 登记 |
3.1.4 保存 |
3.1.5 鉴定 |
3.1.6 利用 |
3.1.7 业务需求分析 |
3.2 用户功能需求 |
3.3 系统需求 |
3.3.1 安全性需求 |
3.3.2 算力和能耗性需求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目标与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架构 |
4.3 系统总体工作流程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4.5.1 种质收集模块 |
4.5.2 种质整理模块 |
4.5.3 种质登记模块 |
4.5.4 种质保存模块 |
4.5.5 种质鉴定模块 |
4.5.6 种质利用模块 |
第五章 农作物种质资源区块链模型设计 |
5.1 网络模型 |
5.2 数据模型 |
5.3 农作物种质资源区块链系统机制设计 |
5.3.1 基于DPOS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区块链系统共识算法 |
5.3.2 算例实现 |
5.3.3 激励机制设计 |
第六章 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区块链系统原型实现 |
6.1 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工作流模型 |
6.2 系统原型实现 |
6.2.1 搭建区块链平台 |
6.2.2 开发业务系统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局限性分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项目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和不足 |
1.3.1 港口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2 风险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1.3.3 存在的不足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风险管理理论 |
2.1.1 风险识别 |
2.1.2 风险控制 |
2.2 特征选择方法 |
2.3 SVM相关理论 |
2.3.1 SVM基本型 |
2.3.2 非线性可分 |
2.3.3 单分类SVM |
2.3.4 LibSVM介绍 |
2.4 聚类相关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货主行为风险分析 |
3.1 货主行为标签库分析 |
3.1.1 货主行为分析 |
3.1.2 行为标签库构建 |
3.2 货主行为聚类分析 |
3.2.1 聚类方法选择 |
3.2.2 数据处理 |
3.2.3 聚类结果分析 |
3.3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货主分类分析 |
3.3.1 波士顿矩阵介绍 |
3.3.2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分类分析 |
3.3.3 分类模型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4 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盗货风险分析 |
4.1 盗货风险因素分析 |
4.1.1 车提作业情境属性分析 |
4.1.2 散杂货港口车提风险因素集 |
4.2 关键风险因素选择 |
4.2.1 特征选择方法设计 |
4.2.2 数据预处理 |
4.2.3 过滤式特征选择 |
4.2.4 封装式特征选择 |
4.2.5 关键风险因素 |
4.3 模型参数选择与寻优 |
4.3.1 网格搜索算法寻优 |
4.3.2 粒子群算法寻优 |
4.3.3 遗传算法寻优 |
4.4 模型构建与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散杂货港口车提风险预警系统设计与开发 |
5.1 系统总体分析 |
5.1.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5.1.2 系统需求分析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5.2.1 总体设计原则 |
5.2.2 系统设计目标 |
5.2.3 功能结构设计 |
5.2.4 系统架构设计 |
5.3 系统详细设计 |
5.3.1 详细功能设计 |
5.3.2 数据库设计 |
5.4 系统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与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用于动态称重系统的传感器和通信安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石英压电传感器结构设计及仿真 |
2.1 传感器结构材料选择 |
2.2 传感器结构尺寸及工作原理 |
2.3 预紧力设计及仿真 |
2.4 传感器工作时受力仿真 |
2.5 动态称重系统安装布置 |
2.6 本章小结 |
3 树莓派传感器网络 |
3.1 传感器网络组成部分 |
3.1.1 温湿度传感器 |
3.1.2 三轴加速度计 |
3.2 摄像头图像识别 |
3.3 本章小结 |
4 动态称重系统的通信及安全性 |
4.1 通信方式选择 |
4.2 通信方式设计 |
4.2.1 TCP/IP通信协议 |
4.2.2 UDP通信协议 |
4.2.3 TCP通信协议 |
4.3 网络通信安全 |
4.3.1 文件系统安全模型 |
4.3.2 访问方式 |
4.3.3 病毒防护 |
4.4 信息传输数据加密 |
4.4.1 AES算法简介 |
4.4.2 AES算法优化 |
4.4.3 代码执行效率及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设计总结及改进方案 |
5.1 总结 |
5.2 设计不足与改进方案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问题研究及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
2.1 数据挖掘及相关理论 |
2.1.1 数据挖掘概述 |
2.1.2 数据挖掘的过程 |
2.1.3 数据挖掘的主要方向 |
2.2 聚类 |
2.2.1 聚类分析的主要方法 |
2.2.2 层次聚类方法简介 |
2.3 判别分析 |
2.3.1 判别分析概述 |
2.3.2 判别分析的常用方法 |
2.4 最短路径 |
2.4.1 最短路径概述 |
2.4.2 狄克斯特拉(Dijkstra)算法 |
2.4.3 弗洛伊德(Floyd)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统计分析 |
3.1 维护定额统计问题的提出 |
3.2 基于凝聚层次聚类的设备保外系数年限划分和保外系数确定 |
3.2.1 提高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预测的准确性 |
3.2.2 设备保外系数年限划分和保外系数确定研究的内容 |
3.2.3 基于凝聚层次聚类的设备保外系数年限划分和保外系数确定方法 |
3.2.4 实验和结果分析 |
3.3 基于判别分析的设备维护风险的判定 |
3.3.1 提前预判设备维护风险 |
3.3.2 设备维护风险研究的内容 |
3.3.3 基于判别分析的设备维护风险判定方法 |
3.3.4 实验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最短路径的信息化设施更新策略分析 |
4.1 优化设施更新策略,降低总成本 |
4.2 信息化设施更新策略研究的内容 |
4.3 基于最短路径的信息化设施更新策略的方法 |
4.3.1 整体设计 |
4.3.2 建立问题模型并转化为数学问题 |
4.3.3 求解数学问题——最短路径 |
4.3.4 还原问题模型 |
4.4 实验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建立健全信息化设施运行维护定额标准 |
5.1 概述 |
5.2 设备、软件分类 |
5.2.1 分类原则 |
5.2.2 分类方法 |
5.3 运行维护对象分类 |
5.3.1 基础设施 |
5.3.2 硬件平台 |
5.3.3 软件产品 |
5.3.4 专用系统维护 |
5.4 编号 |
5.4.1 编号格式 |
5.4.2 分类编号示例 |
5.5 信息化设施分类汇编 |
5.5.1 汇总分类(1-3 级) |
5.5.2 产品明细分类(4 级) |
5.6 交通行业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计算方法 |
5.6.1 定额计算方法 |
5.6.2 交通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的计算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维护定额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6.1 背景介绍 |
6.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6.3 定额系统需求分析 |
6.4 定额系统流程分析 |
6.5 定额系统模块设计 |
6.6 定额系统数据库设计 |
6.7 系统开发环境 |
6.8 定额管理系统实现 |
6.8.1 系统登录 |
6.8.2 基础设施、硬件平台、软件产品、专用系统模块 |
6.8.3 定额查询模块 |
6.8.4 统计分析模块 |
6.8.5 资产管理模块 |
6.8.6 系统管理模块 |
6.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垃圾运输车智能运营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垃圾运输车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
2.1 车队管理 |
2.1.1 实时定位 |
2.1.2 行程管理 |
2.1.3 油料管理 |
2.1.4 设备故障管理 |
2.2 作业管理 |
2.2.1 KPI管理 |
2.2.2 称重控制管理 |
2.2.3 液压系统油温管理 |
2.2.4 作业过程管理 |
2.3 辅助决策 |
2.3.1 能耗管理 |
2.3.2 安全管理 |
2.3.3 报表管理 |
2.4 小结 |
第3章 后压缩垃圾车控制系统设计 |
3.1 后压缩式垃圾车 |
3.1.1 后压缩式垃圾车总体结构 |
3.1.2 垃圾压缩机构工作原理 |
3.2 后压缩垃圾车液压系统 |
3.3 后压缩垃圾车控制系统设计 |
3.3.1 控制器 |
3.3.2 限位开关选型 |
3.3.3 控制系统的电气设计 |
3.4 按钮设计 |
3.4.1 前按钮盒 |
3.4.2 填塞器按钮盒 |
3.5 后压缩垃圾车控制程序设计 |
3.6 控制程序仿真 |
3.7 小结 |
第4章 后压缩垃圾车底盘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
4.1 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总体设计 |
4.2 CAN总线结构 |
4.2.1 CAN总线技术 |
4.2.2 CAN拓扑结构设计 |
4.2.3 车辆CAN总线电路设计 |
4.3 CAN总线各模块引脚定义 |
4.3.1 垃圾车底盘信息采集 |
4.3.2 车灯控制 |
4.3.3 发动机信息采集 |
4.3.4 车身辅助装置信息采集 |
4.4 总线逻辑定义 |
4.5 称重信息采集 |
4.5.1 称重传感器参数设计 |
4.5.2 称重设备安装 |
4.6 小结 |
第5章 数据传输系统及后台监控平台设计 |
5.1 数据传输系统功能设计 |
5.2 数据传输系统硬件选型 |
5.3 后台监控平台构建原则 |
5.4 后台监控平台硬件设计 |
5.5 后台监控平台程序设计 |
5.5.1 后台监控平台系统技术选型 |
5.5.2 用户端程序遵循准则 |
5.5.3 用户端程序前端设计 |
5.5.4 用户端程序后端设计 |
5.6 系统功能实现 |
5.6.1 设备诊断功能实现 |
5.6.2 能耗管理功能实现 |
5.6.3 维护管理功能实现 |
5.6.4 车队管理功能实现 |
5.6.5 实时作业位置监控管理 |
5.6.6 设备状态动态分析 |
5.6.7 垃圾收运KPI管理 |
5.6.8 日程管理 |
5.6.9 油料管理 |
5.6.10 报表管理 |
5.7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中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
二、研究方法、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垃圾分类研究综述 |
二、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 |
(一)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
(二)环境经济学理论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
(四)循环经济理论 |
三、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发展现状及问题 |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定义和内容 |
二、我国垃圾处置行业现状 |
(一)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类别 |
(二)我国生活垃圾处置的发展历程 |
(三)我国生活垃圾处置行业现状 |
三、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发展情况分析 |
(一)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 |
(二)试点探索阶段(2000-2015年) |
(三)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
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运营主要模式及问题 |
(一)单一线下分类模式 |
(二)线上平台回收模式 |
(三)互联网+智能设备/设施组合模式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分析 |
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概况 |
二、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
(一)垃圾分类设备 |
(二)垃圾运输车辆 |
(三)垃圾分类信息化 |
(四)垃圾分类运营 |
(五)环卫运营(收转运) |
(六)再生资源回收 |
(七)垃圾处置 |
三、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生活垃圾分类经济学分析方法 |
一、生活垃圾分类经济学分析基本思路 |
二、生活垃圾分类的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 |
(一)传统投入产出核算分析方法 |
(二)垃圾分类产业的外部性问题 |
(三)基于环境经济学理论的投入产出核算体系 |
三、生活垃圾分类的生命周期评价经济学分析方法 |
(一)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内涵的发展历程 |
(二)生命周期评价的原则和步骤 |
(三)生活垃圾分类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建立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生活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案例研究 |
一、我国主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发展概况及研究目标选取 |
(一)上海市 |
(二)北京市 |
(三)杭州市 |
(四)苏州市 |
(五)南京市 |
(六)研究目标选取 |
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的经济学分析 |
(一)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及组成的确定 |
(二)生活垃圾分类和收集环节的投入产出分析 |
(三)生活垃圾收转运环节的投入产出分析 |
(四)再生资源分拣和资源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 |
(五)末端处置环节的投入产出分析 |
三、垃圾分类对上海垃圾处置产业链投入产出的影响分析 |
(一)垃圾分类开展前垃圾处置产业链的投入产出 |
(二)垃圾分类开展后垃圾处置产业链的投入产出 |
(三)垃圾分类对总投入产出的影响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国外生活垃圾分类发展经验借鉴 |
一、国外生活垃圾分类发展情况分析 |
(一)德国 |
(二)日本 |
(三)美国 |
(四)新加坡 |
(五)瑞典 |
二、国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
(一)德国 |
(二)日本 |
(三)美国 |
(四)新加坡 |
(五)瑞典 |
三、国外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借鉴 |
(一)因地制宜的确定垃圾分类体系 |
(二)建立垃圾分类产业链市场化机制 |
(三)完善的法律保障 |
四、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政策分析及建议 |
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
(一)法律法规体系 |
(二)配套政策 |
(三)经济政策 |
二、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政策建议 |
(一)完善垃圾分类产业管理体系 |
(二)全面开展生产者付费制度 |
(三)建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税收优惠制度 |
(四)研究制定鼓励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政策 |
三、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一、基本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基于信息技术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目前我国港口堆场在信息技术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
1.4.1 信息技术在港口中的应用 |
1.4.2 目前我国港口堆场在信息技术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的理论分析 |
2.1 RFID技术 |
2.2 网络通信技术 |
2.3 堆场管理方法 |
2.3.1 皮带称重法 |
2.3.2 地磅称重法 |
2.3.3 人工测量法 |
2.3.4 激光扫描法 |
2.3.5 码头堆场作业计量方法评述 |
2.4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系统功能需求 |
2.4.1 商务信息管理功能 |
2.4.2 调度管理功能 |
2.4.3 作业信息统计功能 |
2.4.4 堆场作业管理功能 |
2.4.5 企业效益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优化 |
3.1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总体方案 |
3.2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架构及模型 |
3.3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流程优化 |
3.3.1 卸货入库作业流程优化 |
3.3.2 提货出库作业流程优化方案 |
3.3.3 堆场管理优化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
4.1 系统的构建 |
4.1.1 进口集装箱系统的构建 |
4.1.2 出口集装箱系统的构建 |
4.1.3 空箱进出场系统的构建 |
4.1.3 大门收箱系统的构建 |
4.1.4 大门提箱系统的构建 |
4.2 港口堆场管理与作业流程系统的应用策略 |
4.2.1 以机械化降低作业成本 |
4.2.2 以信息化协调合作机制 |
4.2.3 以数字化堆场为导向,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 |
4.2.4 信息管理效果评估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智能称重计费管理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D]. 唐浩.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曜. 扬州大学, 2020(04)
- [3]四川高速集团通行费偷逃治理研究[D]. 胡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4]基于区块链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研究[D]. 刘海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5]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D]. 毕辰雨.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用于动态称重系统的传感器和通信安全策略研究[D]. 杨伟艺. 中北大学, 2020(09)
- [7]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问题研究及系统实现[D]. 张娜.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8]垃圾运输车智能运营管理系统研究[D]. 凌曦. 扬州大学, 2020(01)
- [9]中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D]. 尉薛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10]基于信息技术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系统的研究[D]. 姜浩南.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