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作文应试五题(论文文献综述)
曹秋雪[1](2021)在《多模态教学法下的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中国人掌握英语技能,而英语写作作为英语技能中的输出行为,是检验学习者英语技能掌握的方法之一。但对于从小在母语环境下学习长大的高中生来说,英语写作对他们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原因之一是传统的英语写作授课方法的限制、写作模板化、对语篇结构与文本体裁等写作技巧的关注度不高;且教学过程单调导致学生们对英语写作的兴趣缺失。如何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用学科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而实现教育目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积极去发现与应对。以读促写作为一种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究并应用于英语写作的课堂中,并展示其教学有效性。但随着社会的进程,语言教学逐渐变得多样化,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还要关注学生认知多模态语篇的能力,尤其在新课标发布后,教育部门强调要深化对各类型语篇的解读,多模态教学法作为一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者的多感官协同合作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单一的语言讲解更深入且有趣,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将多模态教学法与以读促写相结合,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以探索此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的有效性。笔者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某中学的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及对照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如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和测试法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验班应用多模态与以读促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教学下的对照班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多模态教学法下的以读促写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首先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不再以应试或完成教师任务的心态对待写作。其次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及知识输入运用到写作中进行有效输出,学生的写作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得出结论,基于多模态教学法下的以读促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技能水平。同时笔者也希望此教学模式可以为日后学者们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教学启示。
王敏[2](2021)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写作因其训练目标单一、训练内容集中、便于随堂训练、篇幅短小、灵活多变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单项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辅助大写作的训练。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大量的微写作练习,分布在阅读、写作、名着导读、综合性学习等各板块中,构成了统编教材写作训练的重要部分,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并不重视这些微写作,仅仅将其作为阅读的拓展或语文知识点的训练,未能充分挖掘并发挥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归纳梳理教材中的微写作内容,探究微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发挥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的教学价值,充分利用统编教材中的微写作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分五章来论述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教学。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具体阐明研究的背景、价值,搜集整理已有的研究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为语文微写作教学的概述部分,明确提出微写作的相关概念、特点、教学价值,分析梳理微写作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重在梳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各个板块中的微写作编写内容,分析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编写的特点。第四章旨在通过教学案例探讨统编背景之下微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主要是依据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的编写内容、特点和统编背景下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微写作的教学策略。本章将从阅读板块中的微写作教学策略、写作专题中的微写作教学策略、综合性学习中的微写作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统编版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作探讨,以落实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的教学。
时彦雪[3](2021)在《高中语文学习十五题——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顾之川》文中研究表明顾之川,河南省商水县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198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到青海师范大学工作,任《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1991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汉语史专业古代白话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及汉语史研究。
应琴丽[4](2021)在《高中数学文化素养评价研究 ——以必修一“函数”为例》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文化的教学。学生通过数学文化教学活动而获得的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精神等等的集合体,叫数学文化素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对某示范高中三个校区2020级的“函数”单元测试卷进行分析,发现数学文化教育的落实存在许多问题,特别地教学中不涉及对学生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考查。本文以“函数”为例尝试对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进行评价研究。第四章,收集并研究学生的数学作文文本材料。发现学生的数学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进而确定用数学作文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进一步认识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内涵特征;以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确定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评价维度;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确定以上维度的层次;根据经验确定每个维度权重比及明确其分值。这样数学作文的评价标准应运而生,进而可根据学生数学作文得分来判断并评价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水平。由于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特殊性,单纯量化评价有局限性。笔者提出质性评价加量化评价的方式,探究了数学作文评语方法,建立“评语+量化”共同构成了用数学作文来评价数学文化隐性素养的体系。第六章验证前面探索的“评语+量化”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首先,必修一“函数”学完后,给学生布置数学作文题。其次,搜集学生的数学作文并编码。最后,用制定的“评语+量化”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体系对数学作文进行评价,进而了解并确定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水平。为了解决学生的数学文化隐性素养不尽人意的问题,笔者在第七章设计一节课。用案例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建议。
胡晓霞[5](2020)在《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分析及其课堂实用调查分析》文中认为高考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全国性重要考试,英语是其中的核心考试科目之一。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科目的必考题型。它是高考英语试题里的关键题型,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英语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之一,能有效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它还是我国现阶段高考英语试卷中占分比重最多的主观题型,是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题型。书面表达的命题对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导向作用。本研究结合了试题分析、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了2015—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共14道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目,从试题内容、命题形式和情景设计三大方面对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命题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书面表达题目,其试题的内容丰富多样;写作的主题涵盖面广;其中还有文化体现,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逐渐增强;命题形式多为文字提纲式;情景设计多贴近学生生活现实,具有真实性。然后深入桐梓一中高三年级的课堂,进行了为期四个月左右的课堂观察记录,分析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常见错误和问题并思索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综合全文调查研究结果,笔者想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如教师应认真分析高考试题的命制特点;研读课程标准与考纲;结合高考考查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关注学生;注重学生英语语言的积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书写训练等,望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胡怡[6](2020)在《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以定语从句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写作历来被看作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语言能力对于写作表达尤为重要,很难想象有思想深刻、观点新颖,但是文笔不通、错误百出的好文章。然而,由于目前语言教学脱离语篇应用、忽略错误的价值等问题,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是多数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为了改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本研究以定语从句为例,采用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将错误分析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在日常写作中使用定语从句频率较高,但由于母语负迁移等原因,使得学生产生不少错误。错误分析理论,引导人们关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让人们看到了这些错误的价值,使其为我们提供可供观察的研究对象,让语言学习者和教授者提高效率。本研究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是:1.错误分析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中能否减少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句内的错误?2.错误分析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中能否减少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篇章的错误?3.错误分析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中能否提高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的应用?整个行动研究历时约半年,研究对象是高三两个班87名学生。行动研究前期分析学生定语从句错误阶段分类、定语从句错误类型以及出现的频率并基于错误分析形成了教学策略。基于此,行动研究共分为三个轮次:第一轮是以定语从句为例的错误分析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应用的尝试和探索阶段,主要侧重于解决错误分析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中能否减少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句内的错误;第二轮是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聚焦于错误分析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中能否减少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篇章的错误;第三轮行动研究是完善和应用阶段,主要针对错误分析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中能否提高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的应用?本研究结论主要为:1.错误分析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中能减少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句内的错误。通过分析关系代词误用、关系副词误用、介词+关系代词误用、限定性和非限定性误用四方面错误频率,基于错误频率分析学生错误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教学素材、采取对应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在应用文写作中进行实践,最终减少了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句内的错误。2.错误分析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中能减少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篇章的错误。通过分析定语从句在语篇中下定义、补充说明、修饰限定等作用,让学生认知自己写作时使用定语从句冗长、多余、无意义、不连贯等四方面错误,教师得以选择合适教学素材、采取对应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在说明文等文体基础上进行概要性写作中进行实践,最终减少了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篇章的错误。3.错误分析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中能提高高三学生写作中定语从句的应用。通过减少定语从句在写作中句内的错误和篇章的错误,让高三学生在议论文中使用定语从句并分析定语从句在文中的错误,发现了学生此时不仅能正确使用定语从句语法规则,即写对句子,还能使用定语从句在议论文中起到相应的下定义、补充说明和限定修饰的作用,即支撑全文。从综合的角度,本研究具有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定语从句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沈晓婷[7](2020)在《希沃白板软件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课堂开始普及。英语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英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过去十几年里,教育教学软件如春笋般不断涌现,各学校斥巨资安装设备以及培训教师学习使用各种教育教学软件,然而对使用教育软件效果的反馈往往没有及时跟上。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却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和兴趣,是对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理论的进一步延展;对高中一线教师用信息技术开展写作教学提供一个实例借鉴;同时也促进教师思考专业能力和技术素养的提升;对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方面则既是能力的促进又是兴趣的培养。本研究在学生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等环节将希沃白板软件的教学资料推送、师生端互动、思维导图、多屏投影、分层作业布置等多个功能融合进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本研究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如何深度融合希沃白板软件?(2)深度融合希沃白板软件于写作教学中对高中生英语写作兴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深度融合希沃白板软件于写作教学中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提升是否有显着效果?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高三(9)班(10)班的90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运用希沃白板软件深度融合英语写作的教学实验,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半结构化访谈和写作测试收集数据。在教学实验前,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用写作测试题进行英语写作水平前测;在教学实验中,笔者在实验班综合运用希沃白板软件的教学资料推送、师生端互动、思维导图、多屏投影、分层作业布置等功能融合进写作教学,对照班使用普通教师常规运用希沃白板软件的功能(呈现PPT)进行写作教学;在实验后,笔者用写作测试题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英语水平后测,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实验结束后笔者使用SPSS17.0分析实验收集的数据得出结果。本文研究发现,与传统写作教学中孤立地应用教育软件的某个功能对比,综合运用希沃白板软件的多种功能(教学资料推送、师生端互动、思维导图、多屏投影、分层作业布置等),令其与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得以提高,同时写作水平有显着的提升。实验前后测数据对比表明,实验班的学生综合运用希沃白板软件学习英语写作后的成绩比对照班的成绩有了显着的提升;实验班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教学与希沃白板软件融合的教学模式持肯定的意见,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实验的结果一致。访谈结果的分析表明,学生在使用希沃白板软件的英语写作课堂的热情更高,更富有积极性,同时访谈中学生希望软件的写作评阅功能应该更加完善和智能。基于研究结果,笔者证实了希沃白板软件促进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可行的操作借鉴。
李艳[8](2020)在《高中文言文在现代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不断变革,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它们又是教师与学生亟需攻克的两大难关。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学生经常出现诸如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导致文言文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现代文写作教学中,受教学模式化、教学资源单一化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日常写作中亦经常出现抵触写作、不知如何动笔、缺乏素材、立意模糊等等现象,导致写作教学难以有效开展。面对这种局面,笔者尝试将文言文和现代文写作教学相结合,侧重探究将文言文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其主要表现在写作立意的挖掘、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谋篇布局的优化、写作手法的丰富、写作情蕴的感发等六大方面。由此可知,要想充分发挥将文言文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教学的优势,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建立起文言文中的“文”与现代文写作中的“写”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对“文”的学习和吸收进而实现“写”的目的。这不仅帮助教师构建了高效新颖的语文课堂、丰富了教师的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也为学生写作思路的开拓、写作水平的进步找到了一扇方便之门。
山珊[9](2020)在《云南乡镇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以建水第一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高中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高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高中语文作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高中生的整体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发展的现阶段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学生不知道要“写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写”。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作文的教学效率就特别低。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逐步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学生作文成绩的提升。本文将对高中语文作文在教学过程中的现状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本研究以云南建水一中为研究对象,以完整的文学研究为前提,将事实研究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深刻的调查作为基础,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将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理论相互结合,对建水一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老师的指导方法进行探索。通过对当地的实地考察结果,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探究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到底应该怎样做。首先在传授作文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如此,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写作能力。本论文共有四部分,第一步先介绍的是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及文献综述,写作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也是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的部分,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对中学作文教学工作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是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结果分析,这是本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两大板块,第一是对学生作文写作情况的调查和结果分析。第二教师的教学情况调查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和采访,来分析高中生写作能力和老师的指导水平。在调查中发现了很多不乐观的情况,比如说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很落后,指导空洞。学生的作文素材不足,累积素材意识低,很多学生脱离现实进行写作。课堂以及课本还有老师对学生的作文素材的影响很小。接下来通过调查研究,对建水一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如老师评改作文问题,作文材料的选取问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考试而写作的环境,老师无力地引导,为积累而盲目积累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和分析,与现下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写作相互结合。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方法,这些包含改进作文评改,深入挖掘作文素材,进行课前演讲等。
刘乾珊[10](2020)在《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高考作为当今社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工具,每年的高考试题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在高中语文学科中,高考作文试题和高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贵州省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一直以来采用全国卷试题,无自主命题情况。本文基于对贵州省近十年的高考作文情况进行分析、对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建设性的提升策略。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分三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从高考作文试题的演变、高考作文评改准则、考场作文具体实例三个方面对贵州省近十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从师生对高考命题的关注度,学生在作文创作方面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等方面了解当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第二章主要分析高考背景下贵州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当前作文教学所占比重小,教师不重视作文的评改,还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套话盛行、结构混乱、情感和思维能力等匮乏。这都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地区化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发展空间受限,专业技能提升不足,学生对于社会生活观察有限,并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创作心态,再加上高考命题的导向性所造成的。第三章主要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提出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主要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变化,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程度,加强学生对于作文的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密切关注高考作为风向标的变化过程,从各层面去关注作文教学的新发展。总之,高中作文教学是在高考背景下进行,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具有导向作用,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也促进高考作文的不断发展。
二、高考作文应试五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考作文应试五题(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态教学法下的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本文创新点 |
四、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多模态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多模态教学法的国外研究 |
(二)多模态教学法的国内研究 |
二、以读促写的国内外研究 |
(一)以读促写的国外研究 |
(二)以读促写的国内研究 |
三、以读促写与英语写作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以读促写与英语写作的国外研究 |
(二)以读促写与英语写作的国内研究 |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以读促写 |
(二)多模态教学法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Krashen输入假说 |
(二)Swain输出假说 |
(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
第四章 多模态教学法下的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学应用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测试法 |
(三)访谈法 |
四、多模态教学法下的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二)课堂进行阶段 |
(三)课后活动阶段 |
五、多模态教学法下的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二)课堂进行阶段 |
(三)课后活动阶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一)实验前问卷数据结果分析 |
(二)实验后问卷数据结果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一)实验前访谈结果分析 |
(二)实验后访谈结果分析 |
三、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一)实验前测试结果分析 |
(二)实验后测试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语 |
一、研究主要发现 |
二、研究启示与教学建议 |
三、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的展望 |
(一)研究的局限性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写作测试前测试题 |
附录3 写作测试后测试题 |
附录4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对照表 |
附录5 2020 年高考考试大纲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2 语文微写作教学概述 |
2.1 语文微写作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微写作 |
2.1.2 微写作教学 |
2.1.3 统编教材中的微写作 |
2.2 语文微写作的特点 |
2.2.1 微写作的特点 |
2.2.2 微写作教学的特点 |
2.3 语文微写作的教学价值 |
2.3.1 激发学生的微写作兴趣 |
2.3.2 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
2.3.3 辅助学生大写作的训练 |
2.4 语文微写作的理论基础 |
2.4.1 微型学习理论 |
2.4.2 学习迁移理论 |
2.4.3 生活教育理论 |
3 统编版初中语文微写作的教材分析 |
3.1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
3.1.1 重视语文核心素养 |
3.1.2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
3.1.3 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
3.2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分析 |
3.2.1 阅读板块中的微写作分析 |
3.2.2 写作专题中的微写作分析 |
3.2.3 综合性学习中的微写作分析 |
4 统编版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阅读中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
4.1.1 训练点过于随意 |
4.1.2 随堂训练被忽视 |
4.2 大写作中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
4.2.1 训练目标含混 |
4.2.2 过程性指导匮乏 |
4.2.3 未能与大写作有效衔接 |
4.3 综合性学习中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
4.3.1 任务设计随意 |
4.3.2 任务分析粗略 |
5 统编版初中语文微写作的教学策略 |
5.1 阅读板块中的微写作教学:以读促写重应用 |
5.1.1 选择读写迁移的有效切入点 |
5.1.2 把握读写迁移的课堂生成性 |
5.1.3 注意读写迁移的反馈和评价 |
5.1.4 样例:《海燕的宣言》教学设计 |
5.2 写作专题中的微写作教学:技能训练奠基础 |
5.2.1 确定技能训练的训练目标 |
5.2.2 加强技能训练的过程指导 |
5.2.3 细化技能训练的评价标准 |
5.2.4 样例:《写出人物的性格与气质》教学设计 |
5.3 综合性学习中的微写作教学:任务驱动促生成 |
5.3.1 任务设计,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 |
5.3.2 任务分析,促进写作任务的解决 |
5.3.3 任务总结,评估写作成果的效果 |
5.3.4 样例:《宣传文稿》教学设计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中数学文化素养评价研究 ——以必修一“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中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1.2 数学文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2 研究方法与意义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素养 |
2.1.2 数学文化素养 |
2.1.3 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 |
2.1.4 数学作文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自主学习学习理论 |
3 函数教学的现状研究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问卷设计 |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3 试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 数学作文评价 |
4.1 数学作文评价的界定 |
4.2 数学作文的特征 |
4.2.1 体现学生的审美情趣 |
4.2.2 体现学生的数学精神 |
4.2.3 体现学生的数学人文素养 |
4.3 数学作文评价的价值 |
4.3.1 有利于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
4.3.2 有利于评价形式的人性化 |
4.3.3 有利于评价内容的系统化 |
4.4 小结 |
5 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体系的制定 |
5.1 数学作文评价标准的建立 |
5.1.1 评价维度的划分—SOLO分类理论要素分析 |
5.1.2 评价层次的划分—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要素分析 |
5.1.3 评价框架的确立—赋分 |
5.2 数学作文评语的使用原则 |
5.2.1 及时性原则 |
5.2.2 激励性原则 |
5.2.3 指导性原则 |
5.2.4 情感性原则 |
5.2.5 针对性原则 |
5.3 数学文化隐性素养评价体系的适用原则 |
5.3.1 数学作文题目命制要有科学性 |
5.3.2 数学作文题目命制要有指向性 |
6 数学作文评价的案例分析 |
6.1 案例1:数学审美情趣 |
6.1.1 样本的选取 |
6.1.2 编码 |
6.1.3 可靠性检验 |
6.1.4 频数统计 |
6.1.5 数学作文评价案例 |
6.2 案例2:数学精神 |
6.2.1 样本的选取 |
6.2.2 编码 |
6.2.3 可靠性检验 |
6.2.4 频数统计 |
6.2.5 数学作文评价案例 |
6.3 案例3:数学人文素养 |
6.3.1 样本的选取 |
6.3.2 编码 |
6.3.3 可靠性检验 |
6.3.4 频数统计 |
6.3.5 数学作文评价案例 |
7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建议 |
7.1 教材分析 |
7.2 学情分析 |
7.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
7.4 教学过程 |
8 结论及不足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学生问卷 |
附录2:教师访谈 |
附录3:单元测试卷 |
致谢 |
(5)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分析及其课堂实用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高考 |
2.1.2 书面表达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 |
3.2 有意义学习理论 |
3.3 注意假说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3.1 课堂观察法 |
4.3.2 问卷调查法 |
4.3.3 访谈法 |
4.4 研究调查过程 |
4.5 研究数据的收集 |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分析 |
5.1.1 命题形式 |
5.1.2 题目文字长度 |
5.1.3 试题体裁 |
5.1.4 试题主题 |
5.1.5 中国文化体现 |
5.1.6 情景设计 |
5.2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
5.2.1 课堂观察记录示例 |
5.2.2 学生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
5.2.3 教师提升学生写作的措施 |
5.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4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6章 结语 |
6.1 对写作教学建议 |
6.2 本论文的不足 |
6.3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15—2019年高考全国卷书面表达题目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部分听课记录表 |
附录四 教师访谈转录样本 |
致谢 |
(6)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以定语从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错误分析的概念 |
2.1.1 错误分析的概念 |
2.1.2 错误分析的应用 |
2.2 国内外错误分析用于写作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错误分析用于写作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错误分析用于写作的相关研究 |
2.2.3 研究评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对比分析理论 |
3.2 中介语理论 |
3.3 错误分析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4.2 研究样本选择与轮次设计 |
4.3 研究材料 |
4.4 研究方法 |
第5章 错误分析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方案首轮实验 |
5.1 问题和分析 |
5.2 制定和实施研究计划 |
5.2.1 教学材料的选择 |
5.2.2 定语从句错误类型对应的教学内容 |
5.2.3 定语从句写作应用类型的选择 |
5.3 第一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
5.3.1 教学分析 |
5.3.2 教学设计 |
5.3.3 教学反思 |
5.4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和反思 |
5.4.1 学生访谈问题和数据收集 |
5.4.2 访谈结果 |
5.4.3 总结和反思 |
第6章 错误分析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方案修正 |
6.1 问题和分析 |
6.2 制定和实施研究计划 |
6.2.1 定语从句教材的选择 |
6.2.2 写作方式的选择 |
6.3 第二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
6.3.1 教学分析 |
6.3.2 教学设计 |
6.3.3 教学反思 |
6.4 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和反思 |
6.4.1 学生访谈问题和数据收集 |
6.4.2 访谈结果 |
6.4.3 总结和反思 |
第7章 错误分析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方案完善 |
7.1 问题和分析 |
7.2 制定和实施研究计划 |
7.2.1 教材的选择 |
7.2.2 写作练习的选择 |
7.3 第三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
7.3.1 教学分析 |
7.3.2 教学设计 |
7.3.3 教学反思 |
7.4 前三轮行动研究初步回顾 |
7.4.1 回顾与总结 |
7.4.2 反思和进步 |
第8章 研究结论 |
8.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8.2 研究的不足与问题 |
8.3 对未来研究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一 |
附录二 课前定语从句测试样题 |
附录三 定语从句错误统计样例 |
附录四 调查问卷二 |
附录五 疫情期间作文批改样例 |
致谢 |
(7)希沃白板软件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标的要求 |
1.1.2 希沃白板软件的应用现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 |
2.1.1 国内相关研究 |
2.1.2 国外相关研究 |
2.2 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 |
2.2.1 国内相关研究 |
2.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理论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动态系统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和工具 |
4.3.1 研究方法 |
4.3.2 研究工具 |
4.4 研究过程 |
4.4.1 实验前测 |
4.4.2 教学过程 |
4.4.3 实验后测 |
4.5 数据收集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深度融合的措施 |
5.2 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影响 |
5.3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教学启示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学生对于英语写作与希沃白板软件深度融合的兴趣问卷调查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深度融合希沃白板软件的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观察表 |
附录5 教学案例 |
致谢 |
(8)高中文言文在现代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选题背景 |
研究意义 |
研究现状 |
研究思路 |
1 文言文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
1.1 建构主义理论 |
1.2 图式理论 |
1.3 元认知理论 |
1.4 迁移学习理论 |
1.5 样例学习理论 |
2 文言文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
2.1 为教师打造新颖的语文课堂 |
2.2 丰富教师的课程资源 |
2.3 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 |
2.4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写作思路 |
3 文言文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文言文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
3.1.1 教师在应用过程中的思维混乱 |
3.1.2 课外文言文素材利用率不高 |
3.1.3 教学效果检验方式过于简单 |
3.2 文言文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教师方面 |
3.2.1.1 教师未形成明确的关联意识和逻辑思维 |
3.2.1.2 教师缺乏全面有效的应用方法 |
3.2.2 学生方面 |
3.2.2.1 学生缺少写作需求 |
3.2.2.2 学生未形成清晰的应用意识 |
3.2.2.3 学生缺乏对应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
4 文言文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
4.1 写作立意的明确 |
4.1.1 写作立意的多样化 |
4.1.2 写作立意的深刻化 |
4.2 写作素材的丰富与积累 |
4.2.1 专题式素材的归类与应用 |
4.2.1.1 “表达美”类专题 |
4.2.1.2 “表达人生哲理”类专题 |
4.2.1.3 “表达观点”类专题 |
4.2.2 相似素材的比较、积累及应用 |
4.3 写作谋篇布局的优化 |
4.4 写作手法的丰富 |
4.4.1 表达方式 |
4.4.1.1 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
4.4.1.2 叙述与抒情的结合 |
4.4.2 表现手法 |
4.4.2.1 对比 |
4.4.2.2 比喻 |
4.4.2.3 排比 |
5 文言文应用于现代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
5.1 建立“文”与“写”之间的联系 |
5.1.1 巧妙地使用教学内容 |
5.1.2 合理地设置教学环节 |
5.2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
5.2.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可应用部分的判断能力 |
5.2.2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相关知识 |
5.3 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
5.3.1 增加学生互评环节 |
5.3.2 增加学生自主交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文言文与写作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9)云南乡镇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以建水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第一章 云南省建水一中概况及作文教学调查 |
一、云南省建水一中概况 |
二、云南省建水一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
(一)中学生作文评改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
(二)中学生课前说话训练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
第二章 云南省建水一中作文教学问题分析 |
一、作文评改问题 |
二、作文材料的选取问题 |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问题 |
四、作文教学效率较低 |
第三章 中学生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策略 |
一、提高中学生作文评改的有效性 |
(一)批改作文要把握原则 |
(二)评改作文要关注重点 |
(三)善用灵活多样的作文评改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二、深入挖掘利用课本中的作文素材 |
(一)挖掘利用课文语言素材 |
(二)挖掘利用课文情节素材 |
(三)挖掘利用课文形象素材 |
(四)挖掘利用课文思想素材 |
(五)挖掘利用课本写作素材 |
三、利用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
(一)进行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的好处 |
(二)进行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的技巧方法 |
四、多渠道提升中学作文教学效率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情况分析 |
第一节 贵州省近十年高考作文情况分析 |
第二节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
第二章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
第一节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
第二节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现状的成因 |
第三章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
第一节 了解真实学情状况 |
第二节 整合优质课程资源 |
第三节 提高教师专业程度 |
第四节 强化学生作文实践 |
第五节 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
第六节 注重高考导向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2011年至2019年贵州省高考作文试题 |
致谢 |
四、高考作文应试五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态教学法下的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曹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教学研究[D]. 王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语文学习十五题——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顾之川[J]. 时彦雪. 中学时代, 2021(08)
- [4]高中数学文化素养评价研究 ——以必修一“函数”为例[D]. 应琴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分析及其课堂实用调查分析[D]. 胡晓霞. 西南大学, 2020(05)
- [6]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以定语从句为例[D]. 胡怡. 西南大学, 2020(05)
- [7]希沃白板软件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 沈晓婷. 西南大学, 2020(05)
- [8]高中文言文在现代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艳.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9]云南乡镇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以建水第一中学为例[D]. 山珊. 西南大学, 2020(05)
- [10]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 刘乾珊.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