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外管网压力下建筑给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潇,肖九梅[1](2021)在《浅谈住宅建筑室外给水管网聚乙烯管件焊接施工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聚乙烯(PE)管道在供水行业的发展应用,聚乙烯(PE)管道才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住宅建筑室外给水管网聚乙烯(PE)管件性能突显,介绍了聚乙烯(PE)给水管焊接的一般规定,阐述了聚乙烯(PE)给水管施工安装要领,研究了聚乙烯(PE)给水管件的焊接步骤,提出了聚乙烯(PE)管接口施工热熔对接连接方法,以及聚乙烯(PE)管件的焊接质量检验。
杨建宇[2](2021)在《试析老旧小区给水工程改造》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上世纪末建造的住宅小区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要求,不能顺应居民的居住和使用要求,出现了室内外管线老化、物业管理水平低,给水设备功能不完善、水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为此,务必高度重视老旧小区的给水工程改造。
刘航,杨艳玲,李星,周志伟,刘永旺,赵锂[3](2021)在《建筑给水立管成环型式与水头损失消减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供水系统是城镇供水体系的终端,建筑的节能节水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建筑给水管道系统多采用枝状管网,存在节能节水方法不多、最不利点水压待优化、节能节水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最不利点的建筑给水立管设置成环状观点,采用EPANET软件建立了建筑给水立管系统模型,研究了建筑给水管道系统在不同流量、不同立管成环型式的最不利点水头损失变化规律,表明建筑立管成环型式均有明显的水头损失消减作用,确定出几种典型建筑给水立管成环型式的最不利点水头损失消减效果,其中2种管网的三立管成环型式的水头损失比单立管型式分别减小27.08%和50.47%;明确了建筑给水立管成环型式的连通管长度及管径之间适配性,确定的适宜管径和最大长度分别为DN32和100~230m。
司继涛[4](2020)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迅猛增长,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向着人口多,规模不断扩大等方面延续,面对日益增高的建筑来说,消防灭火系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基于系统可靠性分析基本理论,通过对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分析,得到了可用于消防给水系统可靠性的管网串并联电流学理论,运用概率分布图形解析消防给水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并把消防给水系统常用的结构模式套用理论分析,提出有效的减压措施。分析高层消防给水系统超压经常带来的弊端,采取合理的减压措施是目前高层消防给水系统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FLOWMASTER模拟软件分析计算了常态下消火栓水压和流量关系,以及采取一定减压孔板减压时的水压和流量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消防用水可靠性包括水源可靠性,水泵可靠性、水泵吸水管布置方式可靠性,水泵可靠性包括一用一备和两用一备,水泵吸水管布置方式包括一支吸水汇管、两支吸水汇管和独立吸水汇管,消火栓的可靠性包括消火栓管网系统和消火栓设置的影响,以及减压阀设置的可靠性分析,给出了可靠性分析结构图和可靠性计算公式。(2)常的减压措施包括:节流管、减压阀、减压水箱、减压孔板等减压装置,对消火栓减压孔板、水泵供水工况超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超压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给出了超压计算公式和具体的减压措施。(3)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在FLOWMASTER模拟软件和消防给水管网线性化等理论的基础上,主要模拟分析了水系供水下着火层前期打开消火栓的动态情形,观测系统压力随消火栓打开时间长短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消火栓打开时间、消火铨打开支数和不同的着火楼层等模拟的消火栓栓口及水泵的水压和出水量是不一样的。(4)通过FLOWMASTER软件里减压孔板模型的建立,设置不同直径的减压孔板、消火栓打开支数、不同的着火楼层等模拟消火栓栓口及水泵的压力和出水量的关系,最后总结得出不同楼层的最佳减压孔板直径设置值。高区着火时减压孔板直径26mm比27mm和28mm的消火栓栓口水压和出水量明显减小,不但有利于消防人员操作,而且能保护消防器材不至于过压损坏,节约水源以达到优化目的,可为实际工程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吕星颖[5](2020)在《某市城市供水管网优化及服务水压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城区范围显着扩大,城市用水量激增,供水管网建设进度与需求矛盾加剧,导致城市供水服务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生活与生产。特别是一些中等规模丘陵或山区城市,由于城区街道地形高差较大,城区布局分散,供水距离相对较长,供水系统压力不均衡程度尤为突出。对于地形较高、供水较远的区域供水压力不足,影响城市居民用水的质量。而另一部分地形较低区域供水管网压力过大,常导致供水安全事故增加或管网漏损率过大。由于供水设施的投入不足,加之供水系统设施布局不合理,供水最不利地区用户与供水企业在水压标准上容易产生分歧,影响城市供水生产经营与管理。本文根据实际问题为导向,结合具体城市供水系统的调查与研究项目,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首先通过文献查阅和相关实地考察,分析了该研究城市供水系统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现状管网主要特点和问题,如地形高差较大,配水距离较长,导致供水压力不均衡;管网压力监测点设置不合理,界限不分明;供水系统优化调度运行管理亟待加强等问题。从而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就是:(1)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与建设要与城区发展相适应,包括水源开发与保护、水厂扩建与提标、管网优化布局与建设。(2)在推进供水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研究和明确供水系统建设和管理责任者界限,研究与不同城市特点相适应的供水水压标准,通过构建城市供水管网服务水压标准,可提高供水管网优化建设与科学管理,促进城市智慧水务建设。论文阐述了管网水力计算理论和计算参数的确定,以城市现状供水管网资料为基础,建立了管网简化模型,采用管网平差软件模拟方法,对城市现状供水管网系统压力分布进行模拟计算,通过计算提出近期管网优化方案,为城市管网建设提供依据,同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进行对比,为制定该城市供水服务压力标准提供支撑条件。在提出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和解读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对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给水系统规划要点的阅读和总结,确定了城市管网服务水压标准编制原则和编制框架,得到了地方性城市供水管网压力标准的技术依据,特别是管网服务压力最小值、服务水头高程值。对于地形高差大,城区布局分散的丘陵或山区城市,提出了划分供水区域、特征地面高程的概念,阐述了具体城市供水区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使用特征地面高程的理由和确定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为编制该市城市供水管网服务压力标准文本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也将为其他城市供水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谢鑫[6](2019)在《沈阳市某居住区叠压供水优化设计及应用》文中指出由于市政管网供水压力有限,目前高层建筑用水普遍需要二次加压来确保稳定,但由于楼层多,建筑高度高,用水需求量大,高层建筑供水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对保障供水与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的优化已成为各供水企业不可避免的重要任务。传统二次加压供水技术存在局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水质要求和稳定需求,且无法充分利用管网余压,研究新的加压供水方式已经成为日益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叠压技术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具有能够利用市政管网余压节能,并采用完全封闭的管道系统,相比较传统二次加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水质污染的概率。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及有效的经济汇报,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二次加压供水新技术。本文首先对二次加压供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叠压供水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接下来,对供水二次加压泵站系统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两个主要因素进行详细的剖析,得出了影响二次加压泵站系统供水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得出叠压供水二次加压方式为居民小区二次供述的合理模式。然后对叠压供水二次加压泵站系统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两个因素进行了优化设计,从流量和扬程两个参数对叠压供水二次加压泵站系统参数选择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考虑叠压二次供水中稳流装置、稳压装置和节能优化等方面的优化设计过程,并给出了叠压供水泵站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水锤和水质安全的注意事项和建议。最后以沈阳市某高层小区为例,对本文提出的叠压供水二次加压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工程例证,并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工程应用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叠压二次供水优化设计方案是经济可行的,安全可靠的,其中方案一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性,在最大工况时的功率低1.16%,年运行费用节约11.15%。
宋承裕[7](2017)在《高层建筑给水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浅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工程建设技术水平的增强,建设高层的建筑需求也越来越多,对于高层建筑给水管网经济安全节能减排等问题也是目前我们工程建设面临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熟悉和了解高层建筑给水管网的水力特征和水力工况是解决高层建筑给水管网流体输配问题的基本要求。本文笔者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施工和教学研究经验对高层建筑给水管网的水力工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席星林[8](2014)在《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镇给水管网系统是供水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城镇居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保障。给水管网系统就像城镇的血脉,延伸至城镇的各个角落,其规模和投资大,所占比例超过给水系统总投资的50%。且给水管网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给水系统后续的运行能量消耗、管理费用和整个给水系统的服务质量。特别是滨江山地城镇的给水管网系统,由于城镇周边地形及河流等自然条件严重限制了城镇发展,其给水管网系统由多个被河流分割的区域组成,管网结构复杂;其给水管网具有高差大,出厂水压高,管网范围广的特点。因此,进行滨江山地城镇的给水管网优化设计能减少管网能源消耗、增加供水企业效益,对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系统的供水特点,从节省管网运行费用、降低管网建造投资和优化给水管网系统的输水系统等角度出发,对给水管网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滨江山地城镇地形及自然条件特点,对其给水管网系统进行结构分区与管网运行能耗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分区能量分析方法及优化节能模型。采用具有分步分级优化思想的分层求解算法将管网优化问题分解成管网分区布局优化问题和管网参数优化两个子问题。首先对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分区区域进行优化研究。在确定各管网分区布局后,各分区内的给水管网优化属于求解混合离散变量问题。在分层求解算法的第二步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各分区的管网参数优化问题。通过建立重力流及加压两类输水管道优化模型,分别对两类输水系统进行优化研究,得出了在并联输水系统中增设连通管后可减少输水系统建造投资及增加系统供水稳定性的结论,并分别举例进行了论证。为了验证文中所采用优化算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将文中涉及的优化算法——分层求解法和遗传算法用于西南某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的优化设计,通过对优化结果与原设计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优化思路。
(Beijing Plastic Indust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000,China)[9](2011)在《中国塑料管道市场分析报告——钢增强塑料管道市场前景》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塑料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同时分析了国内管道行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应用领域塑料管道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钢增强塑料管道现有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刘冰,杨元明,赵悠[10](2011)在《基于线性规划的给水管网系统动态有限元优化设计》文中指出给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是解决城市供水管道故障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将给水管网年折算费目标函数对管径的非线性函数作线性处理,从而建立了每一段管网的造价折算模型,并以表征给水管网特征的坐标参数作为约束条件,计算出线性规划最优解,且对管段能量方程作线性处理,在水力学动态平衡原理和有限元理论基础上,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该计算模型实用简便,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二、室外管网压力下建筑给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外管网压力下建筑给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试析老旧小区给水工程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老旧小区二次给水改造概述 |
2 老旧小区给水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
2.1 水压较低且不稳定 |
2.2 尚未实现水表出户,一户一表,加大抄表管理难度 |
2.3 水泵房布置管理有待完善 |
2.4 给水方式不科学 |
2.5 设施陈旧、管网损坏严重 |
3 老旧小区给水改造的有效措施 |
3.1 转变给水方式 |
3.2 改造给水泵房 |
3.3 优化改造给水立管 |
3.4 改造室外庭院管网 |
4 结 语 |
(3)建筑给水立管成环型式与水头损失消减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方法 |
1.1 管道模型 |
1.2 水力计算 |
1.3 参数设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立管成环的水头损失变化规律 |
2.2 立管成环型式的适配性 |
3 结论 |
(4)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案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预期目标 |
2 系统可靠性分析基本理论 |
2.1 引言 |
2.2 可靠性分析方法 |
2.2.1 事故树法 |
2.2.2 模糊多元分析法 |
2.2.3 失效模式影响分析法 |
2.3 可靠性概率分布 |
2.4 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 |
2.4.1 可靠性指标 |
2.4.2 可靠性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可靠性分析 |
3.1 消防用水的可靠性分析 |
3.1.1 消防水源 |
3.1.2 消防水泵 |
3.1.3 水泵吸水管布置方式 |
3.2 消火栓的可靠性分析 |
3.2.1 消火栓管网系统 |
3.2.2 消火栓的设置影响 |
3.3 减压阀的设置可靠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减压研究 |
4.1 工程实例 |
4.2 常见的减压措施 |
4.2.1 减压阀 |
4.2.2 减压孔板 |
4.2.3 节流阀 |
4.2.4 减稳压消火栓 |
4.3 消火栓系统超压减压研究 |
4.3.1 减压孔板的应用 |
4.3.2 水泵供水工况超压研究 |
4.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超压减压研究 |
4.4.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超压原因 |
4.4.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减压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阻力损伤理论的数值模拟分析 |
5.1 前言 |
5.2 FLOWMASTER基础理论 |
5.2.1 阻力损伤方程 |
5.2.2 FLOWMASTER计算原理 |
5.2.3 消防给水系统管网线性化 |
5.2.4 消火栓模型的初试检验 |
5.3 模拟计算及数据分析 |
5.3.1 不设减压孔板模拟结果 |
5.3.2 设减压孔板模拟过程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某市城市供水管网优化及服务水压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有关城市供水管网压力问题的研究 |
1.2.2 城市管网分区方法研究现状 |
1.2.3 城市管网优化布置研究现状 |
1.2.4 城市管网管径优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城市供水系统现状分析 |
2.1 城市供水系统现状分析 |
2.1.1 城市水源现状 |
2.1.2 供水覆盖范围 |
2.1.3 自来水厂现状 |
2.1.4 供水水质、水量、水压 |
2.1.5 供水管网现状 |
2.2 管网实测压力及分析 |
2.3 现状管网平差结果分析 |
2.4 存在问题分析 |
2.4.1 现场调查与研究 |
2.4.2 现况分析结论 |
第3章 管网模拟分析及管网优化 |
3.1 管网模拟原理简介 |
3.1.1 管网模型 |
3.1.2 管网模拟分析方法和软件 |
3.2 现状管网的基础资料及参数确定 |
3.2.1 管网模型简化 |
3.2.2 水源点确定 |
3.2.3 供水时变化系数确定 |
3.2.4 节点流量的分配 |
3.2.5 海曾-威廉系数确定 |
3.2.6 自由水头确定 |
3.2.7 经济流速确定 |
3.3 现状供水管网平差 |
3.3.1 中心城区最高日最高时平差结果及分析 |
3.3.2 平差结果与现状测压点数据的比较 |
3.4 现状供水管网模拟结果分析及解决方案 |
3.4.1 平差结果分析 |
3.4.2 解决方案 |
3.5 管网优化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供水管网压力标准制定依据分析 |
4.1 法规梳理与解读 |
4.1.1 城市供水条例解读 |
4.1.2 城镇供水服务规范解读 |
4.1.3 城镇给水排水规范的相关内容 |
4.2 设计规范梳理与解读 |
4.2.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解读 |
4.2.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的解读 |
4.3 行业规范相关条文解读 |
4.4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解读与分析 |
4.4.1 市政给水工程规划 |
4.4.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
4.5 城市中心城区水系统综合规划解读 |
4.5.1 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分析 |
4.5.2 各供水片区衔接规划要求 |
4.5.3 规划管网分区及水力计算结果 |
4.5.4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相关要点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供水管网服务压力标准编制方法 |
5.1 编制原则与基本框架的确定 |
5.1.1 编制原则 |
5.1.2 基本框架的确定 |
5.2 城市供水服务压力测算 |
5.2.1 难点分析 |
5.2.2 供水区域划分 |
5.2.3 服务压力标准值的确定 |
5.3 供水片区特征地面高程的确定 |
5.4 各供水区域服务压力的确定 |
5.4.1 市中区服务压力确定 |
5.4.2 东兴区服务压力确定 |
5.4.3 经开区服务压力确定 |
5.4.4 高新区服务压力确定 |
5.4.5 椑木镇供水区服务压力确定 |
5.5 服务水头高程的确定 |
5.6 服务水压和服务水头高程确定结果 |
5.7 水压检测及合格率要求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市城市供水服务压力标准 |
(6)沈阳市某居住区叠压供水优化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传统二次加压技术与二次加压供水叠压技术对比分析 |
1.3 二次加压叠压供水技术的基本原理 |
1.3.1 二次加压泵站的分类和工作方式 |
1.3.2 管网叠压供水对市政管网的影响分析 |
1.3.3 管网叠压供水技术的适用条件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
1.4.2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2章 居民小区供水二次加压泵站优化参数分析 |
2.1 供水二次加压泵站系统经济性参数分析 |
2.1.1 流量与扬程参数分析 |
2.1.2 节能参数分析 |
2.2 供水二次加压泵站系统安全性因素分析 |
2.2.1 水锤安全性因素分析 |
2.2.2 水质安全性因素分析 |
2.3 叠压供水二次加压泵站系统组成 |
2.3.1 叠压供水设备运行原理 |
2.3.2 管网叠压供水水力工况分析 |
2.3.3 低压区域叠压供水应用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叠压供水二次加压泵站系统安全优化设计 |
3.1 叠压供水二次加压泵站系统优化设计 |
3.1.1 稳流装置优化设计 |
3.1.2 稳压装置优化设计 |
3.1.3 节能优化设计 |
3.2 叠压供水二次加压泵站系统安全性设计 |
3.2.1 水锤安全性设计 |
3.2.2 水质安全性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叠压供水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4.1 工程背景资料介绍 |
4.2 优化设计 |
4.2.1 确定流量和扬程 |
4.2.2 水泵组合设计方案比选 |
4.2.3 稳流罐和稳压罐设计 |
4.3 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
4.3.1 经济性对比分析 |
4.3.2 安全性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高层建筑给水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层建筑给水管网概述 |
1.1 高层建筑给水管网的特征 |
1.2 高层建筑给水管网给水的形式 |
1.2.1 串联式给水管网 |
1.2.2 并联式给水管网 |
1.2.3 降压式给水管网 |
2 高层建筑给水管网水力特征和水力计算 |
(8)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城镇发展现状 |
1.1.2 滨江山地城镇发展与城镇布局形态 |
1.1.3 城镇发展中面临的给水问题 |
1.2 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的特点及优化思路 |
1.2.1 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的特点 |
1.2.2 滨江山地城镇中给水管网优化思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1.3.1 线性规划技术 |
1.3.2 非线性规划技术 |
1.3.3 枚举法 |
1.3.4 动态规划法 |
1.3.5 神经网络 |
1.3.6 遗传算法 |
1.4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1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5 课题学术和实用意义 |
2 给水管网分区优化与能量分析 |
2.1 管网分区概述 |
2.2 串联分区管网的水力计算 |
2.3 并联分区管网的水力计算 |
2.4 分区给水能量分析 |
2.4.1 输水管的供水能量分析 |
2.4.2 城市管网的分区供水能量分析 |
2.4.3 并联和串联分区的供水能量分析 |
2.4.4 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能量分析 |
2.5 给水管网分区优化理论 |
2.6 小结 |
3 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优化模型 |
3.1 给水管网投资及运行费用模型的研究 |
3.1.1 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模型基础式 |
3.1.2 分区管网优化模型特点 |
3.1.3 分区管网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
3.2 滨江山地城镇供水管网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 |
3.3 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分区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
3.4 优化模型参数的确定 |
3.4.1 T—投资偿还期 |
3.4.2 γ—泵站供水能量系数 |
3.4.3 管道折旧及大修费用 |
3.5 管网分区计算方法 |
3.5.1 计算理论的选择 |
3.5.2 分层分解算法的实现 |
3.5.3 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 |
3.6 优化方法-遗传算法 |
3.6.1 遗传算法的基本术语及运行过程 |
3.6.2 遗传算法的一般步骤 |
3.6.3 分区给水管网的算法优化设计 |
3.6.4 设计变量选取与解的形式 |
3.6.5 初始种群的生成[] |
3.6.6 遗传算子的设计 |
3.7 管网水力计算方法的选择 |
3.8 优化结果的校核和比较 |
3.9 管网优化设计的计算机实现程序 |
3.10 小结 |
4 分区优化给水管网输水系统的优化研究 |
4.1 输水系统综述 |
4.2 输水系统分类及特点 |
4.3 加压输水系统优化设计 |
4.3.1 加压输水系统概述 |
4.3.2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4.3.3 应用 |
4.4 重力流输水系统优化设计 |
4.4.1 重力流输水系统概述 |
4.4.2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4.4.3 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5 工程案例 |
5.1 概述 |
5.2 工程背景 |
5.3 工程概况 |
5.3.1 管网设计年限及服务范围 |
5.3.2 管网设计规模 |
5.3.3 供水方式的确定 |
5.3.4 管网参数的确定 |
5.4 优化计算 |
5.4.1 统一给水方式优化结果 |
5.4.2 分区供水方式优化结果 |
5.5 优化结果分析 |
5.6 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图 |
(9)中国塑料管道市场分析报告——钢增强塑料管道市场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塑料管道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1.1 我国塑料管道高速发展的20年 |
1.2 塑料管道市场分类及分析 |
1.3 国外塑料管道行业的现状 |
2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的发展特点 |
2.1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塑料管道行业的发展 |
2.2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三大材料占据主流市场, 新技术、新产品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
2.3 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 |
2.4 塑料管道的相关行业在同步发展 |
2.5 塑料管道科技进步成果累累 |
2.6 标准化工作得到极大加强 |
2.7 行业中大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产业集中度提高, 规模企业不断壮大 |
2.8 塑料管道生产重心在向中西部转移 |
2.9 品牌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
2.10 市场国际化趋势逐步明显 |
3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市场不规范, 有的企业产品质量低劣, 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
3.2 工程施工质量应进一步提高 |
3.3 市场推广工作有待提高 |
3.4 产品创新方面还有待加强 |
3.5 塑料原料、助剂、加工设备等方面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
3.6 产品生产的地域布局相对不合理 |
3.7 我国塑料管道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
3.8 应用量还有待提高 |
4 主要应用领域塑料管道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情况 |
4.1 建筑物内给水 (建筑给水) 管道 |
4.2 建筑物内排水 (建筑排水) 管道 |
4.3 室外 (城乡) 给水 (室外给水) 管道 |
4.4 室外埋地排水 (室外排水) 管道 |
4.5 HDPE燃气管道 |
4.6 护套管领域 |
4.7 工业用塑料管领域 |
4.8 农业用塑料管领域 |
5 塑料管道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
5.1 原材料价格和管材价格的变动关系 |
5.2 我国塑料管道原料市场分析 |
5.3 我国PVC树脂发展现状 |
5.4 我国聚烯烃树脂发展现状 |
5.5 我国塑料管道生产装备发展现状和趋势 |
6 我国塑料管道市场前景分析 |
6.1 总体情况 |
6.2 塑料管道主要品种的市场前景分析 |
6.2.1 我国城镇化过程带来建筑用塑料管道市场的繁荣 |
6.2.2 塑料管道在室内排水管道领域继续占据优势 |
6.2.3 新技术和新的应用领域为塑料室外给水管道开拓宽阔的市场 |
6.2.3.1 节约用水将推动城镇给水管网更多采用塑料管道 |
6.2.3.2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
6.2.3.3 非开挖铺设、无沙铺设等新的应用技术带动塑料管道扩大了市场 |
6.2.3.4 水中铺设塑料管道市场 |
6.2.3.5 再生水 (中水) 管网和海水淡化工程的市场 |
6.2.3.6 排海工程 |
6.2.4 埋地排水管将是塑料管道各领域中增长最快的 |
6.2.5 燃气管领域将稳步发展 |
7 塑料管道市场竞争 |
7.1 现代市场竞争理论 |
7.2 塑料管道业中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分析 |
7.2.1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7.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7.2.3 替代品的威胁 |
7.2.4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
7.2.5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
7.3 我国塑料管道市场竞争趋势 |
(10)基于线性规划的给水管网系统动态有限元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目标函数及其线性处理 |
2 约束条件的建立 |
2.1 末梢节点最小自由水头约束 |
2.2 节点最大允许自由水头约束 |
2.3 管段长度约束 |
2.4 非负约束 |
3 给水管网系统设计计算 |
3.1 有限元方程 |
3.2 管段能量方程线性化 |
3.3 管网动 (稳) 态平衡有限元方程 |
4 结语 |
四、室外管网压力下建筑给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住宅建筑室外给水管网聚乙烯管件焊接施工方法[J]. 刘潇,肖九梅. 上海建材, 2021(05)
- [2]试析老旧小区给水工程改造[J]. 杨建宇. 居业, 2021(06)
- [3]建筑给水立管成环型式与水头损失消减效果研究[J]. 刘航,杨艳玲,李星,周志伟,刘永旺,赵锂. 给水排水, 2021(03)
- [4]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 司继涛.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某市城市供水管网优化及服务水压标准研究[D]. 吕星颖.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沈阳市某居住区叠压供水优化设计及应用[D]. 谢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高层建筑给水管网的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浅析[J]. 宋承裕. 建材与装饰, 2017(40)
- [8]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优化研究[D]. 席星林. 重庆大学, 2014(01)
- [9]中国塑料管道市场分析报告——钢增强塑料管道市场前景[J]. (Beijing Plastic Indust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000,China). 塑料工业, 2011(11)
- [10]基于线性规划的给水管网系统动态有限元优化设计[J]. 刘冰,杨元明,赵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