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鸡场的生产记录与统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骆延波[1](2021)在《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研制的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仪器包括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96点阵琼脂检测盒、便携式细菌培养箱、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等,实现了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准确性、稳定性、标准化。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药敏试验稀释法标准,对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结构和操作稳定性、重复性、与CLSI药敏标准方法比对验证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使用该药敏试验接种仪方法与CLSI药敏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8种抗生素对48株禽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该药敏试验接种仪便于灭菌,易于操作,结构合理,接种细菌量重复性好,与CLSI微量肉汤稀释法比对检测结果吻合率达95%,批量检测结果吻合率90%以上,检测效率高5倍以上。针对国内养殖场临床化验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的现状,研制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细菌培养箱,箱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0~50 cm、20~30 cm、20~30 cm,热功率为30~40 W。主要由密封的泡沫盒、加热带、电线、温控开关等组成,经过温度稳定性、温度差异性、与常规恒温培养箱培养性能比对验证及使用费用对比、实地培养应用等研究,结果表明,该便携式细菌培养箱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箱体内温度相对恒定(温度范围30-42℃),符合常规细菌的培养要求,与常规培养设备相比成本降低90%,适用于基层现场和实验室培养细菌。研制的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包括外壳、显示屏、图像采集室、控制板、图像采集转换装置,其中显示屏固定在壳体上,控制板、图像采集转换装置和图像采集室安装在内部,图像采集转换装置与图像采集室对应,控制板连接控制器,图像采集转换装置的数据输出端口连接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口,显示屏连接控制器。图像采集转换装置包括扫描仪和光源。CMOS感光器或CCD感光器,连接到控制器。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药敏试验图像采集系统进出托盘和操作系统运行顺畅。每个药敏板的读数值基本一致,重复性好。与目测结果比对验证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而且检测效率是目测的5倍以上。检测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图像采集仪能够识别琼脂板上直径大于0.5mm的菌落。本软件设计记忆功能,对于初次不能识别的较小直径菌落,经过软件识别标记,再次扫描时即能识别。为便于操作,撰写了96点阵药敏计算机采集系统v1.0使用说明书。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能够实现高通量图像采集和MIC统计分析,设计合理,运行稳定,读取结果重复性好,敏感性高,检测效率比常规目测和手工录入数据提高10倍以上,适合批量细菌药敏试验检测。为验证该优化集成的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仪器,使用该集成技术对分离鉴定的临床分离细菌进行了抗药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检测高抗药性基因。分离鉴定出菌株总数为10617株,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等。对主要细菌进行了抗药性检测,筛选部分抗药性水平较高的细菌,对其抗药性基因进行了检测,并统计了10余种常用药物对细菌的MIC频率分布。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于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对多黏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抗药率高于40%;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相对敏感。沙门氏菌的总体抗药性水平略低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的抗药性高于70%,对其它药物较为敏感性低于20%。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头孢噻呋、多黏菌素的抗药性明显低于病料来源大肠杆菌。健康动物粪便源大肠杆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养殖畜种抗药性背景指示菌的作用。多重高抗表型的大肠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含有多种抗性基因,同时含有多种毒力基因。从山东省8个大型集约化养鸡场中720份新鲜粪便样品,分离鉴定到697株非重复大肠杆菌。检测结果表明:83株携带mcr-1基因;从mcr-1阳性菌株中共检测到5种ESBL基因和4种PMQR基因。药敏检测只用了1个月时间,比常规方法节省5个月,检测成本降低80%。综上所述,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技术准确、稳定、可重复、效率高,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为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适用于科研、教学、生产,为细菌抗药性检测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任晓琳[2](2021)在《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主体为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属乡村生产性建筑的一类。笔者聚焦于安徽省无为县乡村地区,基于大量实地调研、走访,记录当地乡村生产建筑独特性,并通过研究当地气候、地质地貌、家禽习性、生产流程、经济现状、政策趋势等因素,深度剖析乡村生产建筑与生产工艺、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尝试总结基于产业发展的营建策略,并从建筑学视角提出基于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设计策略。本文主体分为基础资料收集、发展研究、生产工艺研究、设计研究四部分。基础资料收集部分: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资料搜集,对我国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营建技术进行深度田野调查并进行记录。发展研究部分:基于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在研究背景下的发展优劣势、面对机遇及挑战并绘制SWOT矩阵图尝试提出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发展策略:构建乡村生产性景观、构建多产融合的生产容器、构建保障动物权利的生产容器;构建乡村鸡舍建设材料清单、构建生态循环的生产容器,并在不同发展目标下对鸡舍设计与建造提出不同要求。生产工艺研究:基于田野调查的见闻与访谈记录整理无为县乡村养殖业的生产主体和生产流程的相关资料,如养殖品种和生活习性和生产中的工作内容等;据此抽象出生产中的各项功能要素,并依据相关工艺流程整合成功能气泡图;设计研究部分: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方向和工艺流程研究,探索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设计方法。本文尝试依据生态要求和鸡群的行为学特征进行选址,在当前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营建的基础上优化舍内的排粪和和舍外的排水设计;依据产业升级的功能需要进行场地的总体设计;在鸡舍的空间设计上则从鸡舍空间尺度的基本要求出发,采用空间单元组合和空间要素限定两种不同的手法创造多元丰富的鸡舍空间形式,为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营建时提供设计参考。在产业、科技、建造技术高速变更的当今时代,本研究试图对乡村生产与乡村生产建筑有机结合的模式进行探索,为乡村生产建筑如何立足自身产业特色、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实现自然环境与乡村产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多样性可能。
张云帆[3](2020)在《台安县肉鸡养殖户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鸡肉更是成为消费量仅此于猪肉的第二大肉制品,然而近年来禽流感、速成鸡等质量安全问题事件频发,使得我国肉鸡市场无法进一步增长扩大。其中,养殖户的兽药使用行为是造成的鸡肉产品质量安全最主要的问题。通过查找大量的相关参考文献,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结合农户行为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实地调查法对辽宁省台安县的253户肉鸡养殖户开展实地调查,目的在于找出肉鸡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从而确保从肉鸡食品生产的第一关上严格把控肉鸡食品的质量。在台安县实地调查之后,依据经过分析之后的有效数据对所调查的台安县肉鸡养殖户在养殖中对兽药的认知情况以及肉鸡养殖的兽药使用现状情况,分别从具体4个方面统计分析对肉鸡养殖户不安全用药所产生的影响,即政府监管特征、兽药认知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以及家庭及个人特征,之后根据这四方面建立起了适合本次调研数据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此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哪些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肉鸡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并探索这些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而达到规范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的目的。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影响肉鸡养殖户养殖肉鸡过程中的兽药使用行为包括养鸡收入占比、养殖规模、养殖年限、信息获取能力、对政府处罚力度的关注、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关注、政府检验检疫、兽药使用法律法规认知程度、安全使用兽药意义认知程度、兽药档案作用认知程度等12项因素,并且以上因素对于肉鸡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均产生正向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肉鸡养殖户很难全面的理解兽药档案的作用、药物残留的危害、安全使用兽药的意义以及兽药使用的法律法规,肉鸡养殖户安全使用兽药的行为概率不断提高;养鸡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会随之提升,政府检验检疫以及处罚的力度越大,肉鸡养殖户就会更加主动地规范自己安全使用兽药的行为。通过描述性分析、交叉分析、模型分析,最终在养殖户层面、政府层面给出相关建议。
王凯烙[4](2020)在《鸡的栖杆栖息行为及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重信息的实时获取对实现畜牧养殖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规模养殖中鸡群的体重信息可用于了解鸡群生长状况和确定出栏时间,然而传统人工抽样称重方法效率低下,且容易使鸡群产生应激。鸡具有在栖杆上栖息的习性,因此可在其上杆栖息时自动采集体重信息,但如果不同的鸡的栖杆栖息行为发生频率不同,根据体重采样数据计算的鸡群均重和均匀度结果就会偏离真实情况。鸡的体重对栖杆栖息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无法确定利用鸡的栖杆栖息习性是否可以实现鸡群体重准确监测;对于龙骨损伤和社会地位对鸡的体重和栖杆栖息行为的影响也未达成一致的观点,因此无法确定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的结果。本研究研制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鸡个体栖杆栖息行为自动监测系统,利用该系统探明了体重与栖杆栖息行为的关系,龙骨损伤和社会地位对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的影响,最终研制了杆式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对系统进行了改进和规模化测试。本研究可加强对鸡群栖杆栖息行为特性的认知,为鸡群体重信息智能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RFID的鸡个体栖杆栖息行为自动监测系统为准确表征鸡个体的栖杆栖息行为,研制了一套基于RFID的鸡个体栖杆栖息行为自动监测系统(APMS)。鸡跳上栖杆(30 cm高)时,RFID阅读器读取鸡脚部RFID标签的信息,同时栖杆两端的称重传感器采集栖杆上的重量信息,重量信息用于校正RFID的漏检问题。与人工观察三重复组实验鸡群(5只/组,35周龄)的栖杆栖息行为结果相比,APMS的栖息次数(PV)和栖息时长(PD)结果误差分别为0.50%和0.26%,说明APMS可准确表征鸡个体的栖杆栖息行为,并可用于后续实验探讨不同因素对鸡群体重采样的影响。(2)鸡的体重与栖杆栖息行为的关系研究了鸡个体体重与栖杆栖息行为的相关关系,探明了利用鸡的栖杆栖息习性实现鸡群体重准确监测的可行性。通过APMS监测了15只鸡(“迪卡白”蛋鸡,35周龄,体重1.54-1.89 kg)连续7天的栖杆栖息行为,通过人工单只称重获得鸡个体体重,分析结果发现,鸡的体重和栖杆栖息行为(PV和PD)无显着相关关系(p>0.05)。说明在鸡只健康、鸡舍各项资源充裕且提供较为低矮的栖杆(30 cm高)时,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蛋鸡或中慢速黄羽肉鸡,鸡的体重不会对栖杆栖息行为造成显着影响。因此,利用鸡的栖杆栖息习性实现鸡群体重准确监测是可行的。(3)鸡的龙骨损伤对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的影响研究了鸡的龙骨损伤、体重和栖杆栖息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探明了龙骨损伤对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的影响。通过APMS监测了36只龙骨损伤程度不同的鸡(“迪卡白”蛋鸡,约56周龄,体重1.31-2.02 kg)一周的栖杆栖息行为,发现龙骨变形量与体重存在显着正相关(p<0.01),但与栖杆栖息行为无显着相关性(p>0.05);龙骨中间区域的骨折数量与日间平均单次栖息时长呈显着正相关(p<0.01),但各个区域骨折数量与体重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说明,龙骨骨折和变形不会同时对鸡个体的体重和栖杆栖息行为造成显着影响,因此龙骨损伤不会显着影响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4)鸡的社会地位对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的影响研究了鸡个体社会地位对体重和栖杆栖息行为的影响,探明了社会地位对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的影响。针对6个重复实验组(“迪卡白”蛋鸡90只,约40周龄,体重1.31-1.98 kg)通过设置两种饲养密度营造了鸡均栖杆空间充裕和不足两种条件(17和8.5 cm/鸡),利用APMS获取了一周的栖杆栖息行为;通过每只鸡的侵略和被侵略次数的差值大小确定群内社会地位,并按排名前20%、20-80%和后20%分为强、中和弱三个等级。结果发现:强鸡和中等鸡的体重与鸡群均重无显着差异(p>0.05),但弱鸡的体重显着较轻(p<0.05);鸡均栖杆空间充裕时,弱鸡日间PD显着长于强鸡和中等鸡(p<0.01);鸡均栖杆空间不足时,不同等级的鸡个体栖杆栖息行为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鸡均栖杆空间充裕时,体重较轻的弱鸡PD长,这会导致鸡群体重采样结果偏轻,然而在规模养殖中鲜有鸡均地面栖杆空间充足的情况;而在更接近实际规模养殖的鸡均栖杆空间不足的条件下,虽然弱鸡体重偏轻,但栖杆栖息行为与其它鸡无显着差异,此时社会地位不会显着影响鸡群体重采样结果。(5)杆式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研制了一套杆式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鸡群平均体重和体重均匀度。当鸡上杆(20 cm高)栖息时,两端的称重模块记录杆上稳定重量,杆上方的相机俯拍获取图片并通过聚合通道特征算法处理获得杆上的鸡只数。稳定重量和鸡只数合并为一条体重采样数据,通过“冗余-偏离”修正算法删除冗余和严重偏离均值的体重数据。对两个重复实验组(“雪山草鸡”,母鸡,9-13周龄,100只/群,11.7只鸡/m2)获取了共9周次的体重数据后,利用前5周次数据优选了“冗余-偏离”修正算法的参数并应用于后4周次的体重数据,与真实体重信息相比,自动称重的群体均重和体重均匀度结果的误差分别为–1.00-2.17%和–0.99-1.57%,均优于人工抽样称重方法。本系统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改进,并在62个雪山草鸡规模养殖鸡群中进行了测试,与鸡群出栏时的均重结果相比,平均误差为±1.68%,结果表明杆式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的性能稳定准确。
刘铮[5](2020)在《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畜禽养殖业发展客观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制约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短板。畜禽养殖污染不仅造成水源、土壤和空气污染,还容易传播疫病、降低养殖效率、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刻不容缓。畜禽养殖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污染面大以及难以量化等特点,畜禽养殖户应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持续贯彻于畜禽养殖全过程,在养殖生产中积极实施亲环境行为,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降低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关系的改善,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格局。本研究以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宁省白羽肉鸡养殖户实地调查获得所需数据,将肉鸡养殖户亲环境养殖生产划分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阶段,了解各阶段中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实施状况,揭示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理,明确影响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设计并完善促进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出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以期为推进肉鸡养殖业绿色发展和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具体如下:(1)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运用卢因行为模型、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进行心理学分析,发现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可能是出于肉鸡养殖户内心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或者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内部动机产生的影响,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都是以获得利润最大化或收益最大化为前提。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进行经济学阐释,发现肉鸡养殖户是否实施亲环境行为决定于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期望总效用,而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期望总效用由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两个维度共同决定。利用博弈论理论分析政府、产业合作组织以及其他肉鸡养殖户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发现激励型政府规制对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产生促进作用,约束型政府规制对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产生规范作用。加入产业合作组织的肉鸡养殖户需要遵照相关标准实施亲环境行为,产业合作组织会为肉鸡养殖户提供组织支持,能够激发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亲环境行为的经济利益诱因越强、示范效应越好、预期收益越高,肉鸡养殖户越倾向实施亲环境行为。(2)肉鸡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和亲环境行为实施状况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受访的466名肉鸡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和亲环境行为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分析了肉鸡养殖户的个体特征、经营特征、认知特征、预期收益特征、社会规范特征、政府规制特征和产业合作组织特征等基本特征。结果显示,85.19%的肉鸡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14.81%的肉鸡养殖户未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39.48%的肉鸡养殖户减量使用兽药,60.52%的肉鸡养殖户超量使用兽药;84.12%的肉鸡养殖户进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5.88%的肉鸡养殖户未进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引入效用函数分析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然后构建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是由两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构成,即肉鸡养殖户是否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程度。产量上升预期、养殖保险、政府补贴、合作组织参与、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标准化养殖场认知、环境风险认知、受教育程度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产量上升预期、政府补贴、合作组织参与、信息服务、标准化养殖场认知、环境风险认知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程度。(4)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借助生产函数模型阐释肉鸡养殖户兽药使用的内在机理,其次构建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对肉鸡养殖户的兽药超量使用水平进行测算,最后运用OLS回归和Probit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的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为112.27元/百只,兽药最优使用量为89.93元/百只,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超过最优使用量的24.84%,每百只肉鸡超量使用兽药22.34元,19.90%的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属于超量使用,表明受访肉鸡养殖户兽药超量使用现象较为普遍,超量使用兽药的肉鸡养殖户比例和兽药超量程度较高。兽药监管、检验检疫、合作组织参与、垂直协作方式、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兽药使用责任认知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产量下降预期显着负向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5)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借助生产函数模型阐释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内在机理,然后构建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堆肥还田、制作沼气和出售赠送的处理方式均能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而随意废弃不能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府监管、合作组织参与、声誉诉求、预期收益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堆肥还田、制作沼气和出售赠送;基础设施配备、从众行为和环境风险认知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堆肥还田;政府补贴、基础设施配备和环境风险认知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制作沼气;信息服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出售赠送。在不考虑任何影响因素的情境下,肉鸡养殖户更倾向选择随意废弃的方式处理养殖废弃物。(6)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分析。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然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亲环境行为对肉鸡养殖户养殖生产绩效的影响,最后运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SI)评价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整体绩效和单项绩效。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均值为0.958,说明受访肉鸡养殖户的养殖生产率较高。在克服样本自选择所产生的偏差问题后,分析结果仍然显示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和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均为负;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为正。稳健性检验发现,无论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还是兽药减量使用行为,亦或是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都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不显着。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3.85,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生态效益(3.98)>社会效益(3.74)>经济效益(3.38),均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3.49,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社会效益(3.60)>经济效益(3.45)>生态效益(3.23),均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4.12,达到“优秀”水平;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生态效益(4.14)>经济效益(3.82)>社会效益(3.72),均达到“良好”水平。(7)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优化与政策措施。结合发达国家在激励畜禽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方面的成功经验,设计并完善促进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立法支持、财税支持和技术支持三个方面,约束机制包括经济约束、法律约束和社会约束三个方面。从政府、产业合作组织、市场和肉鸡养殖户四个方面提出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第一,政府应加大亲环境养殖的宣传推广力度,制定合理的亲环境养殖补贴政策,加大肉鸡养殖生产的监管力度;第二,应积极引导肉鸡养殖户加入产业合作组织,完善产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产业合作组织的监督职能;第三,应建立健全亲环境肉鸡产品的市场体系,加强亲环境肉鸡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肉鸡养殖户应提高亲环境行为的认知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王佳艺[6](2020)在《江西省规模化养鸡场氨排放特征研究》文中指出鸡禽具有较大的氨排放潜力,开展典型规模化养鸡场氨排放特征研究,对改善鸡舍空气质量、减少家禽养殖污染、控制有害气体排放具有深刻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典型规模化蛋鸡和肉鸡养殖场为研究对象,监测场内栏舍、粪污处理设施这两个主要氨排放节点的氨浓度水平,核算氨排放系数,分析氨排放特征,探讨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对氨排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蛋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具有白天高、夜间低的日变化过程,同时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秋冬四季蛋鸡栏舍氨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1.480 mg/m3、0.765 mg/m3、1.425 mg/m3、2.452 mg/m3,氨平均小时排放速率分别为11.668 mg/(h·bird)、21.155 mg/(h·bird)、19.093 mg/(h·bird)、9.996mg/(h·bird)。春夏秋冬四季蛋鸡粪污处理设施氨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18.899mg/m3、63.614 mg/m3、22.808 mg/m3、52.114 mg/m3,氨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0.180mg/(h·bird)、0.608 mg/(h·bird)、0.218 mg/(h·bird)、0.497 mg/(h·bird)。(2)肉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具有白天高、夜间低的日变化过程,同时具有6周龄低、18周龄高的生长周期变化特征。6周龄、12周龄、18周龄肉鸡栏舍氨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2.430 mg/m3、3.177 mg/m3、3.187 mg/m3,氨平均小时排放速率分别为10.279 mg/(h·bird)、19.367 mg/(h·bird)、27.291 mg/(h·bird)。6周龄、12周龄、18周龄肉鸡粪污处理设施氨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15.418 mg/m3、12.433 mg/m3、13.297 mg/m3,氨平均小时排放速率分别为0.153 mg/(h·bird)、0.476mg/(h·bird)、0.644 mg/(h·bird)。(3)4个季节蛋鸡栏舍氨平均排放系数为0.372 g/(d·bird);粪污处理设施氨平均排放系数为0.009 g/(d·bird)。3个生长阶段肉鸡栏舍氨平均排放系数为0.456g/(d·bird);粪污处理设施氨平均排放系数为0.010g/(d·bird)。栏舍氨排放系数显着大于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系数,说明栏舍节点是规模化鸡场最主要的氨排放贡献来源,建议增加栏舍通风设施并及时清理粪污。(4)温度、湿度是影响氨排放的重要因素,氨排放速率与温度呈显着正相关,与湿度呈显着负相关。养鸡场氨排放受温湿度综合作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春季蛋鸡氨排放受温湿度的影响要大于夏秋冬季节,12周龄肉鸡氨排放受温湿度的影响要大于6周龄、18周龄肉鸡。
徐嘉霖[7](2020)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作业一直是课程与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核心素养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在人们教育观念正在转变的现实情况下,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应地给作业这一重要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学作业在生物学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生物学教师依据一定的目标而布置给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其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作业实施效果,进而影响到学校课堂的教学评价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实际的生物学作业中,一线教师多以课堂知识的巩固为首要目标来进行作业设计,且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习题化的书面型作业,作业内容强调知识的掌握。在这样的作业设计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思维发展受限,导致作业实施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就当前初中生物学作业在素养培育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为广大一线生物学教师提供作业设计的些许借鉴和参考,以此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质量和学生作业实施效果,最终在作业这个环节实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核心素养和作业的有关文献,分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生物学作业之间的关系,对两者的概念内涵作出界定,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文献,剖析国内生物学素养和国际科学素养的内涵,结合国内的核心素养理论体系、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初步建构了以“生命观念”、“生物思维”、“科学实践”和“社会责任”为主的初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框架,并对一线教师展开框架认同度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被调查教师对框架内容的认可度高,显示该理论框架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然后根据建构的初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框架对作业设计展开了教师和学生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作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比较模糊;(2)教师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设计作业的时间明显偏少;(3)作业功能单薄,类型单一,编制缺乏合理性,其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不足;(4)作业设计以巩固课堂知识为主要目的,以书面作业为主,其多样性不高,自创度低。从调查中发现的真实问题出发,笔者对此开发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框架,提出了作业设计理念、原则、策略和建议。本研究认为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强调“促进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课程目标系统设计”、“综合培养的作业类型多元化”、“提高兴趣的作业素材情境化”和“符合认知的作业问题梯度化”等五大基本理念;遵循“目的性”、“生活性”、“综合性”、“主体性”和“科学性”这五大设计原则。基于上述理念和原则,提出了四个设计策略:一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整体制定作业目标;二是根据作业目标合理选择作业素材;三是统筹作业关键要素科学编制作业内容;四是总体反思作业设计进行后续完善修改。关于教师在日常的作业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给出了以下四点建议:“合理增加探究应用型作业,切实融入生命观念”、“精心设计创新开放型作业,积极发展学生生物思维”、“适当丰富学生多元化作业,有效促进科学实践”和“加强现实融入和参与作业,引导培养社会责任”。此外,本研究针对不同的作业类型设计了四大类十六小类创新型作业,包含整理知识型作业、研究学习型作业、话题辩论型作业、科普读物型作业等等,并以“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为例进行了详细的作业设计思路和内容分析。基于本研究,以期一线生物学教师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将常态化的作业进行科学有效地设计,从而更好地在作业这一环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郑鸿[8](2020)在《永川地区规模养鸡场H5亚型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和免疫效果分析》文中指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正黏病毒引起的可以感染包括人以及其他多种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的流行性疾病。根据记载流感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在多种动物种群和人体中普遍传染流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已经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了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在每年的强制免疫计划里,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作出明确的要求,群体免疫密度应达到在90%以上,并且如家禽、水禽等养殖的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而经过强制免疫后的家禽、水禽种群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必须常年保持在70%以上才算是合格。针对永川地区的肉鸡、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种群开展为期三年的随机抽样检测,同时开展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和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的检测,从而了解永川地区肉鸡和蛋鸡养殖种群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效果情况,是否有效的防止了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永川地区的传播以及免疫抗体合格率是否满足国家要求。重庆市永川区有众多的家禽养殖场,包括有种禽(鸡)、肉鸡、蛋鸡、水禽等多种饲养禽类,其中肉鸡、蛋鸡年存栏量在300万-400万羽,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及农民的收入来源。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全区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情况及效果,从而做到国家要求的“预防为主,养防结合”的方针。特意针对永川辖区内肉鸡、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种群进行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检测以及H5免疫抗体合格率的检测与分析,从而来了解永川地区规模化养鸡场的抗体水平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抗体标准。也是对我们基层免疫防疫工作效果进行的一次检测,论证目前我们所采取的免疫防疫工作是否能增强辖区内养殖家禽(肉鸡、蛋鸡)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降低规模化养鸡场对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对永川地区辖区内所有养殖规模达到养殖专业户(按照重庆市畜禽养殖规模标准,蛋鸡存栏600羽以上,肉鸡存栏1200羽以上)以上并且经过养殖备案的规模化养殖场,共计35家进行采样监测(其中蛋鸡场16个,肉鸡场19个),养殖总量年平均数为62.22万羽。从2017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每个季度随机从各个养殖场中随机采取共计100份的咽、肛拭子以及未知疾病死亡的组织样品,通过普通PCR的方法去监测是否有禽流感病原感染,经检测17年-19年所采取的1200份样品,均为阴性,没有发现有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迹象。同时从2017年1月开始至2019年12月截止,每个月随机采取200-300份血清,通过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来检测养殖种群中免疫抗体浓度和免疫抗体的合格率。通过检测永川地区规模化养鸡场2017年整体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3.09%,2018年合格率为87.20%,2019年整体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1.52%。均满足国家要求。另外,通过横向对比分析,蛋鸡场抗体合格率总体优于肉鸡场,通过走访了解和论证分析,这个原因主要是由于蛋鸡养殖周期长,个体免疫的效果相对于养殖周期短的肉鸡更稳定,效果更好。由此体现在蛋鸡场种群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肉鸡场的免疫抗体水平则根据时间推移有一定的规律波动。经上述检测表明,2017年-2019年永川地区规模化养鸡场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达到国家标准,根据禽流感病原学的实验结果证明在规模化养鸡场内没有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现象。大型养殖场(蛋鸡养殖存栏量在6000羽以上,肉鸡养殖存栏量在12000羽以上)的免疫抗体浓度和合格率均有较高水平,存栏量略小的养殖专业户(蛋鸡存栏量600-6000羽之间,肉鸡存栏量1200-12000之间)的免疫抗体浓度和合格率整体略低于大型养殖场,但是均满足国家70%的标准。
余一波[9](2020)在《喷雾光合细菌等微生物的混合液调控鸡场部分环境指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畜禽养殖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国的畜禽养殖模式具有规模大、集约化、现代化、高密度等特点,对畜禽舍内氨气浓度、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养鸡场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主要依靠通风来完成,当遇到极端天气,并没有一种较好的调控方法;养鸡场鸡舍内氨气的去除,目前主要依靠通风及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其成本高、效率低、可持续性差。本实验的目的是消除鸡舍内的氨气并调控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从水产底部的表面污泥和鸡肠道中分别分离出光合细菌、乳酸菌及酵母菌等,并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然后在微生物代谢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微生物混合液;研究使用专业喷雾设备喷雾研发的微生物混合液的过程中对温度的影响,喷雾时间3min,记录时间14min,温度从喷雾前23.3℃,降到最低20.4℃,下降幅度最大达12.4%,极差为2.9℃,计算所得P<0.001;研究使用专业喷雾设备喷雾研发的微生物混合液的过程中对相对湿度的影响,喷雾时间3min,记录时间14min,相对湿度从喷雾前60.1,上升到最高97.4,上升幅度最大达62.06%,极差为37.3,计算所得P<0.001;研究使用专业喷雾设备喷雾研发的微生物混合液对鸡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喷雾时间3min,记录时间18h,氨气浓度从喷雾前0.032‰,下降到最低为0.002‰,下降幅度最大达93.75%,极差为0.030‰,计算所得P<0.001,并且氨气浓度维持在0.002‰至少15h以上。研究表明,研发的微生物混合液在喷雾过程中会明显降低温度并增加湿度,在降低鸡舍内氨气浓度上有显着效果,相较于目前养殖模式中其它改善鸡舍环境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可持续性强的优势,对养殖场内环境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于智慧[10](2019)在《鸡蛋高密度脂蛋白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鸡蛋高密度脂蛋白(EYHDL),又叫做卵黄脂磷蛋白,是蛋黄(EY)中第二大类脂蛋白,其具有高磷脂、降血压的特点,是潜在的脂质代谢调节因子。本课题以EYHDL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鸡蛋EY分离制备高纯度EYHDL,并对其结构及脂质组成进行表征;利用小鼠营养干预实验,研究EYHDL对小鼠脂质代谢影响;通过对小鼠血清及肝脏脂质组进行系统分析,探究EYHDL对脂质代谢的可能作用;结合体外细胞实验,对细胞脂质及代谢物进行系统分析,找寻EYHDL调控脂质代谢的相关通路;最后开展体外细胞实验对其调控代谢通路进一步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双水相提取EYHDL的方法,比较了NaCl和(NH4)2SO4两种盐溶液对EYHDL粗品纯度和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NaCl结合PEG的方法可制备纯度较高的EYHDL,在pH 4.5,聚乙二醇(PEG6000)添加量为4%时其纯度(83.0%)和提取率(73.7%)最高。此方法不仅简化了步骤,而且环保高效。利用DEAE-650M阴离子柱实现了EYHDL的高效纯化,随后对纯化后EYHDL的粒径和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其粒径在10-20 nm左右,且其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β-转角为主,表明此方法得到了结构稳定的EYHDL。(2)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气相质谱(GC-MS)分析了EYHDL的脂质组分。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PC)为EYHDL中含量最高的脂质组分,与EY相比,其甘油三脂(TG)的含量约为EY的1/4,其含有较高水平的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和甘油二酯(DG)(p<0.05)。差异脂质比较结果表明,在ES+模式下,一共检测到22种TG差异脂质,其在EYHDL中的含量均显着低于EY(p<0.01)。在ES-模式中,一共检测到30种差异脂质,包括10种P-胆碱类(9种PC,1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5种P-乙醇胺类(3种磷脂酰乙醇胺(PE),2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4种PI和1种鞘磷脂(SM)。相比于EY,EYHDL大多数PC和PE差异脂质显着提高(p<0.01)。此外,GC-MS结果显示,EYHDL较EY含有更高水平的C18:1和C22:6,以及更低水平的C16:0(p<0.05)。(3)建立为期100天的高脂诱导代谢综合征(MetS)小鼠模型,研究EYHDL对血脂相关指标以及与脂代谢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高脂(HFD)对照组,EYHDL摄入显着抑制了小鼠体重增加和腹部脂肪组织积累,同时降低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TG浓度,以及肝脏TG和总胆固醇(TC)(p<0.05)。此外,EYHDL摄入也增加了小鼠TC排泄量,减轻了脂肪肝病症,改善了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性。并对HFD组小鼠肝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ACA),脂肪酸合成酶(Fasn),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等相关基因的上调产生抑制作用。(4)利用GC-MS分析血清、肝脏和粪便中脂肪酸(FA)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HFD组相比,EYHDL可显着降低小鼠血清中总脂肪酸(∑FA)和饱和脂肪酸(SFA)如C18:0和C16:0水平,以及肝脏中SFA(C14:0和C12: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6:1、C16:0和C18:1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C18:3和C18:2水平(p<0.05),并促进PUFA如C18:2和C20:3的外排。随后利用UPLC-MS/MS对60天和100天小鼠血清和肝脏脂质组进一步分析。与HFD相比,EYHDL可显着降低血清中PC、FA和TG,并显着提高肝脏中PI和SM(p<0.05)。随后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找寻差异脂质,在血清中一共检测到10种脂质标志物,其中5种PI,PI(16:0/18:2),PI(16:0/20:4),PI(18:0/20:3),PI(18:0/20:4)和PI(18:1/20:4)显着下调(p<0.01)。肝脏中一共检测到8种下调DG,DG(16:0/18:2),DG(18:1/18:2),DG(18:1/20:4),DG(18:2/18:2),DG(18:2/20:4),DG(18:2/22:6),DG(18:3/18:2),和DG(22:5/18:2),2种下调TG(TG(18:1/20:3/22:6),TG(18:1/22:5/22:6)和3种下调的FA(C20:4,C20:5和C22:6)(p<0.01),通过代谢通路分析,得出差异脂质涉及到的主要代谢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5)建立了体外油酸(OA)诱导HepG2细胞脂肪肝模型,探究EYHDL对于脂肪肝形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EYHDL可显着抑制肝细胞内TG脂滴的积累,同时提高细胞内LPE及磷脂酰丝氨酸(PS)含量(p<0.05)。差异脂质结果表明,相比于OA对照组,EYHDL可显着降低TG,并显着提高与脂肪肝形成负相关的LPC、酰基肉碱(CAR)及神经酰胺类(Cer)等物质(p<0.05),代谢通路分析也证实甘油磷脂代谢是最为相关的代谢路径。此外,利用ESI-QTRAP-MS/MS对下游代谢物分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297和230种代谢物。与OA对照组相比,一共鉴定到9种差异代谢物,分别是7种卵磷脂类(LPE 16:0,LPA 16:0,LPC 16:0,LPC18:0,LPC 20:2,LPC 17:0和LPC 18:3),1种甘油磷酸酯(Glycerol 3-phosphate)和1种脂质(PAF C-16),其中所有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均在OA+EYHDL组中显着下调(p<0.01)。对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其中甘油磷脂代谢和胆碱代谢是最相关代谢。因此,脂质组和代谢组相关路径分析均表明EYHDL作用机制与甘油磷脂代谢有关,与小鼠实验得到的相关代谢通路相互印证。(6)对甘油磷脂代谢路径进一步验证,长链脂肪酸(LCFA)作为甘油磷脂代谢的原料,其转运吸收异常可造成甘油磷脂代谢紊乱。因此,建立Caco-2和HepG2共培养体系,以评估EYHDL对于6种长链脂肪酸C14:0,C16:0,C16:1,C18:0,C18:1,C18:2转运动态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EYHDL可抑制C16:1和C18:2从Caco-2单层膜AP端相BL端的转运,并抑制C16:0、C18:0和C18:1在HepG2细胞中积累,进一步降低TG油滴的积累。对LCFA转运相关蛋白进行Western-blot和RT-qPCR分析,结果表明,EYHDL通过抑制Caco-2脂肪酸转运蛋白2(FATP2)和脂肪酸结合蛋白pm(FABPpm)从而抑制C16:1和C18:2的转运。同时还降低HepG2细胞SREBP-1c及其下游脂肪生成基因ACACA和SCD1的表达,抑制LCFA在肝组织中合成TG。
二、养鸡场的生产记录与统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鸡场的生产记录与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药敏试验标准的制定与发展 |
1.1 EUCAST与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主要差异 |
1.2 药敏试验标准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细菌药物敏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2.1 常规传统药敏试验方法 |
2.2 自动药敏检测系统 |
2.3 新型药敏试验技术 |
2.4 展望 |
第三章 药物敏感试验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3.1 药敏试验检测技术及仪器的研制使用现状 |
3.2 高通量药物敏感试验检测技术的研制和进展 |
3.3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研制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便携式细菌培养箱的研制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的研制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优化集成的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附件1:96点阵药敏计算机采集系统v1.0使用说明书 |
附件2 |
(2)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从传统农业到生态农业 |
1.1.2. 鸡禽产业的现状 |
1.1.3. 课题的提出: 中等规模的乡村鸡舍设计研究 |
1.2. 研究对象 |
1.2.1. 乡村鸡舍的概念界定 |
1.2.2. 中等规模的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综述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区域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本章小结 |
2.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生产营建现状 |
2.1.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养鸡的生产概况 |
2.1.1.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养殖对象概况 |
2.1.2.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生产活动 |
2.2.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建设现状 |
2.2.1. 鸡舍选址 |
2.2.2. 鸡舍场地 |
2.2.3. 鸡舍类型 |
2.2.4. 鸡舍平面布局 |
2.2.5. 鸡舍结构形式 |
2.2.6. 鸡舍剖面形式 |
2.3. 本章小结 |
3.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方向探析 |
3.1.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态势分析 |
3.1.1.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优势分析 |
3.1.2.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劣势分析 |
3.1.3.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机会分析 |
3.1.4.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威胁分析 |
3.2.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策略及要求 |
3.2.1.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策略 |
3.2.2.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要求 |
3.2.3. 乡村鸡舍的相关案例 |
3.3. 本章小结 |
4.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工艺流程设计 |
4.1. 依据生产流程抽象功能要素 |
4.1.1. 鸡为主体 |
4.1.2. 人为主体 |
4.2. 结合生产动线的功能融合 |
4.2.1. 以养殖业为主 |
4.2.2. 养殖业+加工业 |
4.2.3. 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 |
4.3. 本章小结 |
5.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设计研究 |
5.1. 乡村鸡舍的选址设计 |
5.1.1. 面积要求 |
5.1.2. 位置要求 |
5.2. 乡村鸡舍的总体设计 |
5.2.1. 场地功能分区 |
5.2.2. 场地交通组织 |
5.3. 生产区鸡舍的空间形式设计 |
5.3.1. 空间尺度的基本要求 |
5.3.2. 由小到大:空间单元组合 |
5.3.3. 由大到小:空间要素组合 |
5.4. 生产区鸡舍的通风设计 |
5.4.1. 调节环境温度的通风设计 |
5.4.2. 保障空气质量的通风设计 |
5.5. 生产区鸡舍的卫生设计 |
5.5.1. 舍内环境设计:清粪洗消 |
5.5.2. 舍外环境设计:雨污排水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主要研究价值 |
6.2. 后续研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表录 |
图录 |
附录1:调研对象资料整理 |
附录2:乡村鸡舍选址的相关要素分析 |
附录3:乡村鸡舍平面布局汇总表 |
致谢 |
(3)台安县肉鸡养殖户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回顾与述评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6.1 创新之处 |
1.6.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肉鸡养殖户 |
2.1.2 兽药使用行为 |
2.1.3 兽药残留与药残控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计划行为理论 |
2.2.3 政府规制理论 |
第三章 调研方案设计及样本分析 |
3.1 调研方案设计 |
3.1.1 问卷设计 |
3.1.2 数据来源 |
3.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1 养殖户个人及家庭特征 |
3.2.2 生产经营特征 |
3.2.3 养殖户的认知情况 |
3.2.4 养殖户使用兽药情况 |
3.2.5 政府规制及购销组织要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肉鸡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4.1 肉鸡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
4.1.1 个人家庭特征 |
4.1.2 生产经营特征 |
4.1.3 对兽药安全的认知特征 |
4.1.4 政府监管特征 |
4.2 肉鸡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2.1 模型的选择 |
4.2.2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设计 |
4.2.3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4.2.4 模型共线性检验 |
4.2.5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提高肉鸡养殖户安全认知 |
5.2.2 丰富信息获取途径 |
5.2.3 加强政府宣讲与培训 |
5.2.4 加强政府检测检疫频率和力度 |
5.2.5 提高肉鸡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台安县肉鸡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调查问卷 |
致谢 |
(4)鸡的栖杆栖息行为及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畜禽养殖的现状和挑战 |
1.2 精细畜牧业 |
1.2.1 PLF在鸡群规模养殖和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
1.2.2 RFID 在鸡群行为活动监测中的应用 |
1.2.3 机器视觉在鸡群行为活动和健康状况监测中的应用 |
1.3 鸡群体重自动监测 |
1.3.1 体重自动监测的意义 |
1.3.2 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3 国内市场上的肉鸡分类 |
1.3.4 实现体重自动监测的难点 |
1.4 栖杆栖息习性在鸡群体重自动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
1.5 影响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的潜在因素 |
1.5.1 龙骨健康 |
1.5.2 社会地位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基于RFID的鸡个体栖杆栖息行为自动监测系统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2.1 实验鸡笼 |
2.2.2 鸡个体栖杆栖息行为自动监测系统(APMS) |
2.2.3 APMS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
2.2.4 RFID模块性能测试 |
2.2.5 APMS实际性能测试 |
2.2.6 统计分析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RFID模块性能测试结果 |
2.3.2 RFID标签佩戴方式 |
2.3.3 系统性能测试 |
2.3.4 栖杆栖息行为监测结果示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鸡的体重与栖杆栖息行为的关系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饲养环境和实验流程 |
3.2.3 统计分析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不同时间段下的栖杆栖息行为特征 |
3.3.2 组间的栖杆栖息行为差异 |
3.3.3 鸡个体体重与栖杆栖息行为的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鸡的龙骨损伤对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和夜间杆上坐立行为的影响 |
4.1 实验1:对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的影响 |
4.1.1 引言 |
4.1.2 材料和方法 |
4.1.3 结果和讨论 |
4.1.4 小结 |
4.2 实验2:对夜间杆上坐立行为的影响 |
4.2.1 引言 |
4.2.2 材料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 |
4.2.4 讨论 |
4.2.5 小结 |
第五章 鸡的社会地位对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结果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 |
5.2.2 实验流程 |
5.2.3 社会地位分析方法 |
5.2.4 栖杆栖息行为数据获取 |
5.2.5 栖杆占用率 |
5.2.6 统计分析 |
5.3 结果和讨论 |
5.3.1 栖杆占用率 |
5.3.2 侵略行为 |
5.3.3 社会地位对体重的影响 |
5.3.4 社会地位和鸡栖杆栖息行为关系 |
5.3.5 社会地位对鸡群体重自动采样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杆式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 |
6.1 引言 |
6.2 材料和方法 |
6.2.1 杆式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 |
6.2.2 “冗余-偏离”修正算法 |
6.2.3 鸡群平均体重和体重均匀度计算 |
6.2.4 实验鸡群 |
6.2.5 自动称重、人工抽样和真实体重信息获取 |
6.3 结果和讨论 |
6.3.1 杆上鸡只数检测结果 |
6.3.2 “冗余-偏离”修正算法参数组合的优选 |
6.3.3 杆式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性能评估 |
6.3.4 上杆频率和体重分布 |
6.4 通过产学研合作对系统的改进和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5)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
2.1 关于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心理认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政府规制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
2.4 关于产业合作组织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
2.5 关于成本收益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
2.6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 |
3.1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
3.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经济学阐释 |
3.3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博弈分析 |
3.3.1 肉鸡养殖户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
3.3.2 肉鸡养殖户与产业合作组织的博弈分析 |
3.3.3 肉鸡养殖户与肉鸡养殖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
3.4 逻辑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调查设计与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 问卷设计 |
4.1.1 调查问卷设计流程 |
4.1.2 调查问卷设计依据 |
4.2 数据来源 |
4.3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1 肉鸡养殖户个体特征 |
4.3.2 肉鸡养殖户经营特征 |
4.3.3 肉鸡养殖户认知特征 |
4.3.4 肉鸡养殖户预期收益特征 |
4.3.5 社会规范特征 |
4.3.6 政府规制特征 |
4.3.7 产业合作组织特征 |
4.4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1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 |
4.4.2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 |
4.4.3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5.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
5.2 变量选取 |
5.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
5.3.1 模型设定 |
5.3.2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6.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
6.2 变量选取 |
6.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
6.3.1 模型设定 |
6.3.2 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7.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
7.2 变量选取 |
7.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
7.3.1 模型设定 |
7.3.2 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分析 |
8.1 亲环境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
8.1.1 研究方法 |
8.1.2 变量选取 |
8.1.3 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测算 |
8.1.4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
8.1.5 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
8.1.6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
8.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益评价 |
8.2.1 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
8.2.2 评价依据与变量选取 |
8.2.3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
8.2.4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
8.2.5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优化与政策措施 |
9.1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 |
9.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 |
9.2.1 立法支持 |
9.2.2 财税支持 |
9.2.3 技术支持 |
9.3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约束机制 |
9.3.1 经济约束 |
9.3.2 法律约束 |
9.3.3 社会约束 |
9.4 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 |
9.4.1 政府方面 |
9.4.2 产业合作组织方面 |
9.4.3 产品市场方面 |
9.4.4 肉鸡养殖户方面 |
9.5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
(6)江西省规模化养鸡场氨排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氨的来源 |
1.1.2 氨的危害 |
1.1.3 江西省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畜禽养殖氨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
1.2.2 国内外畜禽养殖氨排放检测方法研究 |
1.2.3 国内外畜禽养殖氨排放估算方法研究 |
1.2.4 国内外畜禽养殖氨排放特征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监测场所及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封闭式蛋鸡栏舍氨排放监测方法 |
2.2.2 开放式肉鸡栏舍氨排放监测方法 |
2.2.3 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监测方法 |
2.3 监测时间及周期 |
2.4 数据分析 |
2.4.1 计算方法 |
2.4.2 分析方法 |
3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氨排放特征 |
3.1 氨浓度变化特征 |
3.1.1 蛋鸡栏舍氨浓度变化特征 |
3.1.2 蛋鸡粪污处理设施氨浓度变化特征 |
3.1.3 蛋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浓度变化特征比较 |
3.2 氨排放速率变化特征 |
3.2.1 蛋鸡栏舍氨排放速率变化特征 |
3.2.2 蛋鸡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速率变化特征 |
3.2.3 蛋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速率变化特征比较 |
3.3 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系数 |
3.4 讨论 |
3.4.1 氨浓度具有显着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
3.4.2 氨排放速率具有显着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
3.4.3 栏舍是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主要氨排放源 |
3.5 小结 |
4 规模化肉鸡养殖场氨排放特征 |
4.1 氨浓度变化特征 |
4.1.1 肉鸡栏舍氨浓度变化特征 |
4.1.2 肉鸡粪污处理设施氨浓度变化特征 |
4.1.3 肉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浓度变化特征比较 |
4.2 氨排放速率变化特征 |
4.2.1 肉鸡栏舍氨排放速率变化特征 |
4.2.2 肉鸡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速率变化特征 |
4.2.3 肉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速率变化特征比较 |
4.3 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系数 |
4.4 讨论 |
4.4.1 氨浓度具有显着的日变化和生长周期变化 |
4.4.2 氨排放速率具有显着的日变化和生长周期变化 |
4.4.3 栏舍是规模化肉鸡养殖场的主要氨排放源 |
4.5 小结 |
5 温度、湿度对规模化养鸡场氨排放的影响 |
5.1 温度、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5.1.1 蛋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温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5.1.2 肉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温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5.2 氨排放速率与温度、湿度的相关性 |
5.2.1 蛋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速率与温湿度的线性关系 |
5.2.2 肉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速率与温湿度的线性关系 |
5.3 氨排放速率与温度、湿度的响应关系 |
5.3.1 蛋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速率与温湿度的响应关系 |
5.3.2 肉鸡栏舍、粪污处理设施氨排放速率与温湿度的响应关系 |
5.4 讨论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物学作业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 |
1.1.2 素养时代要求高质量的生物学作业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2.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生物学作业概述 |
2.1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
2.1.1 相关概念梳理 |
2.1.2 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认识 |
2.2 生物学作业概述 |
2.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2 生物学作业设计观 |
2.2.3 生物学作业的功能 |
2.3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生物学作业的关系 |
2.3.1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对生物学作业设计起指导作用 |
2.3.2 生物学作业是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
2.4 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2.4.2 多元智能理论 |
2.4.3 情境学习理论 |
2.4.4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3.初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框架构建 |
3.1 构建依据 |
3.1.1 已有的核心素养研究 |
3.1.2 已有的生物学(科学)素养研究 |
3.1.3 已有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
3.2 构建过程 |
3.2.1 范围确定:生物学素养 |
3.2.2 要素遴选:核心 |
3.2.3 学科定调:生物学 |
3.2.4 学段定位:初中 |
3.3 .构建结果 |
3.3.1 生命观念 |
3.3.2 生物思维 |
3.3.3 科学实践 |
3.3.4 社会责任 |
3.4 实证框架 |
3.4.1 问卷调查法 |
3.4.2 调查结果分析 |
3.4.2.1 框架维度的权重确定 |
3.4.2.2 调查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
3.4.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认同度结果分析 |
4.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目的和对象 |
4.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4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4.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1.1 关于生物学作业态度的调查分析 |
4.4.1.2 关于生物学作业功能的调查分析 |
4.4.1.3 关于生物学作业类型的调查分析 |
4.4.1.4 关于生物学作业编制的调查分析 |
4.4.1.5 关于生物学作业实施的调查分析 |
4.4.1.6 学生问卷调查结论 |
4.4.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2.1 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
4.4.2.2 关于生物学作业设计地位的调查分析 |
4.4.2.3 关于生物学作业设计观念的调查分析 |
4.4.2.4 关于作业设计要素的调查分析 |
4.4.2.5 教师问卷调查结论 |
4.4.3 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现状的分析 |
4.4.3.1 现状的结果分析 |
4.4.3.2 现状的成因分析 |
5.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及案例分析 |
5.1 设计理念 |
5.1.1 促进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
5.1.2 基于课程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
5.1.3 综合培养的作业类型多元化 |
5.1.4 提高兴趣的作业素材情境化 |
5.1.5 符合认知的作业问题梯度化 |
5.2 设计原则 |
5.2.1 目的性原则 |
5.2.2 生活性原则 |
5.2.3 综合性原则 |
5.2.4 主体性原则 |
5.2.5 科学性原则 |
5.3 设计策略 |
5.3.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整体制定作业目标 |
5.3.2 根据作业目标合理选择作业情境素材 |
5.3.3 统筹作业关键要素科学编制作业内容 |
5.3.4 总体反思作业设计进行后续修改完善 |
5.4 设计建议 |
5.4.1 合理增加探究应用型作业,切实融入生命观念 |
5.4.2 精心设计创新开放性作业,有效发展生物思维 |
5.4.3 适当丰富学生多元化作业,积极促进科学实践 |
5.4.4 加强现实融入和参与作业,引导培养社会责任 |
5.5 设计案例及分析 |
5.5.1 不同类型作业设计案例 |
5.5.1.1 书面类作业设计案例 |
5.5.1.2 阅读类作业设计案例 |
5.5.1.3 口头类作业设计案例 |
5.5.1.4 实践类作业设计案例 |
5.5.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时作业设计案例 |
5.5.2.1 作业设计思路 |
5.5.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时作业 |
6.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
附录 Ⅲ |
附录 Ⅳ |
致谢 |
(8)永川地区规模养鸡场H5亚型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和免疫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病原学 |
1.1.1 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结构 |
1.1.2 禽流感病毒的亚型 |
1.2 病理学 |
1.2.1 禽流感发病机理 |
1.2.2 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理表现 |
1.3 流行病学 |
1.3.1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
1.3.2 世界禽流感疫情流行情况 |
1.3.3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流行情况 |
1.4 禽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 |
1.4.1 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实验(HA、HI) |
1.4.2 琼脂扩散试验(AGP) |
1.4.3 病毒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NT) |
1.4.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
1.4.5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nique) |
1.4.6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意义 |
2.3 研究内容 |
2.3.1 永川区规模养鸡场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学检测 |
2.3.2 永川区规模养鸡场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 |
2.3.3 永川地区禽流感免疫效果监测 |
第3章 RT-PCR法检测规模养鸡场H5 亚型禽流感病毒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检测所用试剂盒 |
3.1.2 主要实验器材 |
3.1.3 养殖场的选择 |
3.1.4 采样时间 |
3.1.5 采样方法 |
3.1.6 样品处理 |
3.1.7 RNA提取 |
3.1.8 RT-PCR扩增 |
3.1.9 RT-PCR产物检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选择的规模化鸡场概况及样品采集情况 |
3.2.2 永川区规模养鸡场H5 亚型禽流感病毒RT-PCR检测结果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永川区规模养鸡场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抗原 |
4.1.2 主要器材 |
4.1.3 养殖场的选择 |
4.1.4 采样时间 |
4.1.5 血清样品的采集 |
4.1.6 禽流感免疫抗体的检测 |
4.1.7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永川地区规模化养殖场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情况 |
4.2.2 永川区规模化养鸡场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总体情况 |
4.2.3 永川区规模化养鸡场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的全年变化情况 |
4.2.4 永川区规模化蛋鸡场与肉鸡场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的对比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喷雾光合细菌等微生物的混合液调控鸡场部分环境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温度对蛋鸡的影响 |
1.2 湿度对蛋鸡的影响 |
1.3 氨气对蛋鸡的影响 |
1.4 微生物混合液的组成及原理 |
1.5 喷雾设备的介绍 |
1.6 研制微生物混合液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微生物混合液各菌种的培养及筛选分离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第3章 喷雾稀释后微生物混合液对鸡舍内环境的影响 |
3.1 喷雾稀释后微生物混合液对鸡舍内温度的影响 |
3.2 喷雾稀释后微生物混合液对鸡舍内相对湿度的影响 |
3.3 喷雾稀释后微生物混合液对鸡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10)鸡蛋高密度脂蛋白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EYHDL组成及结构 |
1.1 EYHDL组成 |
1.2 EYHDL结构 |
2 EYHDL的来源及定位 |
2.1 卵黄蛋白原(Vtg)的产生 |
2.2 EYHDL的合成 |
2.3 EYHDL的免疫定位 |
3 EYHDL的生物学功能 |
3.1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
3.2 抑菌活性 |
3.3 抗氧化性 |
4 EYHDL与脂质代谢 |
4.1 血清脂蛋白功能及脂质代谢 |
4.2 鸡蛋摄入与血清脂蛋白水平相关关系 |
4.3 EYHDL潜在的脂质调控作用 |
5 脂质代谢研究方法 |
5.1 脂质组学 |
5.2 脂质组学常用方法 |
5.3 脂质组学的数据分析及路径分析 |
5.4 脂质组学在营养和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
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6.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EYHDL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H对 EYHDL的分离的影响 |
2.2 PEG对 EYHDL的分离的影响 |
2.3 离子交换法纯化EYHDL |
2.4 EYHDL的构象特征 |
2.5 EYHDL的蛋白二级结构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YHDL脂质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脂质种类分析 |
2.2 EYHDL与 EY脂质含量比较分析 |
2.3 脂肪酸含量比较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YHDL对小鼠脂质代谢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腹部解剖图变化 |
2.2 各组小鼠主要脏器指数变化 |
2.3 各组小鼠血脂水平变化 |
2.4 各组小鼠糖耐量水平 |
2.5 各组小鼠病理学观察 |
2.6 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YHDL对小鼠血清、肝脏及粪便脂肪酸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脂肪酸种类分析 |
2.2 各组脂肪酸含量比较分析 |
2.3 各组差异脂肪酸鉴定及比较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EYHDL对于小鼠血清及肝脏脂质组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正负离子模式下血清、肝脏脂质种类分析 |
2.2 血清脂质组含量分析 |
2.3 肝脏脂质组含量分析 |
2.4 各组间差异脂质鉴定及比较分析 |
2.5 差异脂质相关代谢通路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EYHDL对于油酸(OA)诱导的HepG2 细胞脂质代谢调控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HepG2 细胞生长状况的观察 |
2.2 试验浓度的确定 |
2.3 油红O染色及TG积累 |
2.4 UPLC-MS/MS细胞脂质差异比较分析 |
2.5 GC-MS细胞脂肪酸比较分析 |
2.6 差异脂质相关代谢通路的找寻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EYHDL对于OA诱导的HepG2 细胞代谢组及相关代谢通路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细胞代谢物组分差异分析 |
2.2 差异代谢物鉴定及分析 |
2.3 差异代谢物KEGG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EYHDL对长链脂肪酸转运及代谢的调控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浓度的确定 |
2.2 Caco-2 单层模型评价 |
2.3 消化液处理对于Caco-2 单层膜完整性的影响 |
2.4 AP,BL及细胞基质中LCFA浓度及甘油三脂积累 |
2.5 对LCFA转运及吸收相关蛋白的影响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养鸡场的生产记录与统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应用[D]. 骆延波. 吉林大学, 2021(01)
- [2]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设计研究[D]. 任晓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台安县肉鸡养殖户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云帆.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4]鸡的栖杆栖息行为及鸡群体重自动监测系统研究[D]. 王凯烙. 浙江大学, 2020
- [5]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D]. 刘铮.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6]江西省规模化养鸡场氨排放特征研究[D]. 王佳艺.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研究[D]. 徐嘉霖.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永川地区规模养鸡场H5亚型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和免疫效果分析[D]. 郑鸿. 西南大学, 2020(01)
- [9]喷雾光合细菌等微生物的混合液调控鸡场部分环境指标的研究[D]. 余一波. 长江大学, 2020(02)
- [10]鸡蛋高密度脂蛋白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于智慧.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