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土裂缝定量方法与度量研究

膨胀土裂缝定量方法与度量研究

一、膨胀土裂隙的量化手段与度量指标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铖,刘清清,周雨梅[1](2021)在《不同压实度下膨胀土湿干胀缩裂隙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膨胀土的结构特征包含宏观结构特征和微观结构特征,随着压实度、环境湿度与温度的改变,宏观结构的多裂隙性特征会加快发育。为探究压实度对膨胀土湿干胀缩裂隙演化规律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重拍照装置和MATLAB软件图像处理程序,结合室内压实试验共同研究不同压实度下,膨胀土表面裂隙演化机理。同时,采用掺风化砂和掺石灰两种方法对膨胀土进行改良,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表面裂隙的发育规律,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会导致改良膨胀土表面裂隙率的增长,且最终趋于稳定,但是通过提高压实度,能较好地抑制膨胀土表面裂隙的发育程度。

雷文凯[2](2021)在《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表层水分迁移特性及调控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膨胀土是在自然地质过程中形成的富含亲水性矿物的粘土,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分布范围广泛、地质灾害频发,膨胀土边坡失稳是最为严重的地质问题之一。水分是决定膨胀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干湿循环导致的复杂土水相互作用是胀土边坡发生浅层破坏的重要原因,而以非胀缩性粘土和砂为主要原料的植被客土覆盖层,具有水分存储、蒸散、侧向导排等功能及绿色环保、造价低、易维护等优点,将其通过土工格室覆盖于膨胀土边坡之上,从调控表层含水量的角度对边坡进行轻量化防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膨胀土边坡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易发生浅层失稳问题,提出基于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表层含水量调控方法。利用考虑倾角及客土层的降雨入渗理论模型,分析了客土层厚度、渗透系数、基质吸力水头、降雨强度及持时等参数对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建立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现场试验基地,研究了人工降雨及自然气候作用下边坡表层的湿热性状,并探讨了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的防渗保湿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客土层的渗流调控性能,并对其作了设计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的长期湿热性状、变形及稳定性。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分析边坡表层水量平衡要素及水分传递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考虑倾角及客土层的斜坡改进入渗模型,探讨了客土层厚度、渗透系数、基质吸力水头、边坡倾角、降雨强度及持时等因素对膨胀土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倾角在超过60°后,随着倾角增大,雨水入渗到膨胀土边坡层所需的降雨历时增大;雨强在小于20mm/h时,随着雨强增大,雨水入渗到膨胀土边坡层所需的降雨历时显着减小。从坡面入渗的水分容易在倾斜的粗粒土层排出边坡,这有助于客土层防渗作用的长期有效发挥,对于细粒土与粗粒土组合的双客土层,粗粒土厚度对雨水入渗到膨胀土边坡层所需的降雨历时几乎无影响。(2)建立不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现场试验基地,开展人工降雨条件下的边坡径渗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砂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土体含水量受降雨影响的程度小于单一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砂层的侧向导排在雨水运移到砂-膨胀土界面时开始发挥作用,侧向导排速率随降雨的进行持续增大,在降雨结束时达到峰值,降雨停止后导排速率不断减小;雨强越大,砂层的侧向导排水产生的时间越早,侧向导排作用越强;侧向导排在降雨停止后仍能持续较长时间,且降雨停止后的侧向导排量占总导排量较大的比例。(3)对不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在现场自然气候下的性状进行了一年的监测,并探讨了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的防渗保湿性能。结果表明:双客土层覆盖的边坡膨胀土层的含水量及水势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明显减弱。在一年的监测期内,单一客土层最终透水量接近200mm,占总降雨量的17.7%;双客土层透水量几乎不受累计降雨量的影响,增长速率缓慢,最终透水量仅为40mm,仅占总降雨量的3.7%。单、双客土层覆盖的边坡膨胀土层在旱季的最终累计失水量分别为27mm、9mm,失水速率分别为0.351mm/d、0.117mm/d,铺设砂层的双客土层较单一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土体有更好的保湿作用。(4)建立了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的渗流分析数值模型,对影响渗流的边坡倾角及客土层的厚度、渗透系数、进水压力值、初始孔压等参数作了敏感性分析,提出并验证了渗流调控优化设计方法及实例。结果表明:表层粘土厚度及孔压几乎不影响双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的防渗性能,而表层粘土饱和渗透系数越小,客土层防渗性能越强,临界饱和渗透系数为1.5×10-8m/s。铺设砂层能显着提高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的防渗性能,但砂层厚度不宜过大,其最佳铺设厚度在20cm左右;砂层饱和渗透系数越大,越有利于客土层防渗性能的发挥;在进水值不大于12k Pa时,砂土进水值越小,客土层防渗性能越强,砂土宜优先采用进水值低(粒径较粗)的颗粒。(5)对不同客土层覆盖的膨胀土边坡长期湿热性状、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双客土覆盖的边坡土体孔压变化幅度及速率明显缓于裸坡和单客土层覆盖的边坡,双客土覆盖的边坡膨胀土层土体体积含水量维持在0.32m3/m3附近的相对平衡状态,土层存储水量的增长速率显着小于单客土层及无客土层,在6年总累积降雨量为7379mm的条件下,其坡面总累积径流量为1659.2mm,占总累积降雨量的22.5%;土体蒸发量、植被蒸腾量分别为1023.8mm、1600.1mm,分别占总累积降雨量的13.9%、21.7%。土层存储量、砂层侧向导排量分别为209.8mm、2886.0mm,分别占总累积降雨量的2.8%、39.1%,砂层的侧向导排是耗散降雨的最主要途径。无客土层、单客土层、双客土层覆盖的边坡坡脚0.5m深度处土体的最终位移分别为6mm、4.5mm、3.8mm左右,且双客土层覆盖的边坡的变形增长速率最低。双客土覆盖的边坡膨胀土层土体湿度长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其安全系数也一直保持在较高状态;单客土覆盖的边坡及裸坡土体经历了多次次干湿循环的影响,在早期降雨阶段即发生失稳。双客土层能很好地保证膨胀土边坡的长期稳定性。

汪时机,杨振北,李贤,骆赵刚,许冲,李达[3](2021)在《干湿交替下膨胀土裂隙演化与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揭示干湿循环效应下膨胀土胀缩裂隙的演化特征及土体结构强度的劣化规律,对合肥弱膨胀土试样开展不同循环幅度下的干湿循环试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从试样表面裂隙图像中提取出裂隙参数,并进行低应力下的抗剪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裂隙开展分为裂隙酝酿期、裂隙快速传播期和裂隙平稳发展期3个阶段,裂隙指标的增长主要集中在裂隙快速传播期,且循环幅度的增大会使土体的开裂程度加剧;2)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的内摩擦角变化幅度小于2.2°,其受干湿循环次数的影响很小,土体的强度衰减主要源于粘聚力的大幅降低。膨胀土的粘聚力呈现出先快后缓的衰减趋势,其中前4次干湿循环期间粘聚力的衰减率达到50.97%~66.92%,且衰减率也与干湿循环幅度的大小密切相关;3)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粘聚力的衰减与裂隙面积率、裂隙总长度、裂隙平均宽度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其中裂隙面积率的关联度最大,其与粘聚力衰减率间的关联度为0.785~0.832,相应的权重达到0.461~0.472,且裂隙面积率与粘聚力衰减率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而裂隙平均宽度的关联度最小,其与粘聚力衰减率间的关联度为0.392~0.414,对应的权重仅为0.228~0.240。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揭示剧烈温湿变化诱发的膨胀土边坡灾变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骆赵刚,许冲,杨振北,汪时机[4](2021)在《土体裂隙的量测表征及开裂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土体裂隙的量测方法与定量化表征指标,基于MATLAB程序语言开发了一套能进行单张、批量土体裂隙图像处理、三维重建的软件。运用软件,对合肥膨胀土进行失水收缩开裂的试验,通过记录试样的开裂及裂隙演化过程,定量分析裂隙度、裂隙总长度、裂隙平均宽度以及裂隙分形维数等指标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结合张拉破坏及体积收缩相关理论,对膨胀土开裂的部分微观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试验得到的裂隙指标结果发现:膨胀土的开裂过程主要有张拉破坏和体积收缩两个阶段,初始开裂临界含水率(wc=44.7%)至含水率38%左右阶段主要表现为土体表面及内部的张拉破坏,裂隙长度、分形维数值迅速增加;在含水率38%至5%左右,试样主要发生体积收缩,裂隙面积、平均宽度等指标持续增加并最终随着含水率的逐渐降低而趋于稳定。

张廷禄[5](2020)在《膨胀土滑坡发生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膨胀土滑坡分布于全国各地,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陕南山区的膨胀土滑坡带有着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其形成特点和发生机理较为复杂,影响滑坡发生的因素也比较多,给工程活动和人类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本文以陕南山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滑坡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区域滑坡特征,重点分析裂隙发育对滑坡机理的影响。根据滑坡原理,利用配制膨胀土设计室内滑坡模型试验和直剪试验,研究膨胀土在干湿循环下产生的裂隙发育状况以及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变化情况,来总结膨胀土滑坡的形成机理,获得以下结论:(1)通过对地区的滑坡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深入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陕南山区膨胀土滑坡的发育特点。滑坡多分布在降雨侵蚀较为严重、地势偏低的区域,滑坡的方位、形态呈现出向阳坡面滑坡较多,坡度在10°~40°之间的特征。该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并且在空间上显现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特征。(2)以陕南山区膨胀土滑坡机理为研究理论,设计室内滑坡模型试验,研究膨胀土滑坡表面在不同干湿循环次数情况下,裂隙的生长发育以及对滑坡的影响。通过对获取的裂隙图像进行矢量化处理,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裂隙在干湿循环的作用下,土体内外会形成含水率梯度,其裂隙面积率、长度比和宽度,都会随干湿循次数增加而增加,但干湿循环作用有限,裂隙的发育会逐渐停止。(3)随着干湿循环的次数不断增加,在干燥的过程中,滑体表面与烘干装置产生的热空气直接接触,导致土体表面受热,而土体内部越往深处所受热量越小,导致受热不均匀,从而使得内外部土体失水速率不同产生较大差异,表面土体失水,颜色变浅,逐渐干燥,内部土体变化缓慢,从而引起土体的不均匀收缩,致使土体开裂;裂隙逐渐发展直至贯通,引发应力应变失衡,最终导致滑坡发生。(4)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利用控制含水率,设定不同竖向载荷的方法,对制成的膨胀土环刀样品进行直接剪切试验,以探讨其强度参数与裂隙发育的关系,并根据数据分析膨胀土试样的力学特性和一般规律。膨胀土试样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产生破坏性的裂隙,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导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也随之变化。(5)根据室内滑坡试验和干湿循环条件下膨胀土的直接剪切试验结果,结合地貌和形态对膨胀土滑坡的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干燥作用下,膨胀土滑坡表面由外到内产生裂隙,并不断发育,加之在降雨的作用下,雨水沿着裂隙渗透到滑坡体内部,膨胀土吸水变软,多次循环致使土体内外的裂缝贯通,土体破碎,抗剪强度变低,诱使滑坡现象发生。

任俊玺[6](2020)在《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干湿循环作用下强度与裂隙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膨胀土由于含有许多亲水性矿物质,且具有明显的吸湿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土体性质,所以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常会因其糟糕的工程性质产生工程灾害。由于大气环境是时常变化的,膨胀土敏感的胀缩性会因周围环境的干湿变化而发生干缩湿胀,这种反复的干缩湿胀会引起膨胀土的强度变化并伴随着裂隙的产生。研究膨胀土的工程性质并对其进行改良处治,以降低其危害性,提高工程稳定性。本文利用黄泛区粉砂土对膨胀土进行改良处治,以30%的粉砂土掺量改良膨胀土为实验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强度变化,并对干湿循环过程中的裂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分别以11%、13%、15%和17%为控制点控制含水率,对改良膨胀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达到控制含水率时的试样养护后进行直剪试验,得出其抗剪强度与循环次数呈线性关系,并且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粘聚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前三次循环时,下降速率非常快,随着循环次数的继续增加,在经历第四、五次循环时下降速率变得缓慢且趋于稳定;内摩擦角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在10°~30°的范围内浮动,受干湿循环的影响不太明显。(2)通过研究表观裂隙的发育,可以看出在经历第一次循环时,在土样的边缘处出现轻微的裂隙,在进行第二、三次循环时,裂隙开始逐渐向中间发展并逐渐形成裂隙网络,在进行四、五次循环时裂隙网络逐渐成形且没有太明显的新增裂隙,说明此时裂隙的发展已基本趋于稳定;利用Matlab、Photoshop软件对表观裂隙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表观裂隙的裂隙率和分形维数发现,裂隙率和分形维数的数值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也不断增加,但裂隙率在经历第三次循环后开始增长的缓慢,到第四次循环后裂隙率只增加了0.75%左右,说明此时的裂隙发育已开始趋于稳定,分形维数在经历第二次循环后增长也变得缓慢,第三次循环只比第二次循环后增加了0.1左右,说明此时的主要裂隙已经形成,之后开始向四周发育。(3)利用环境电子扫描技术对经历干湿循环效应的改良膨胀土内部微观结构拍照,研究其微观裂隙的特征变化,发现微观裂隙在经历第一次循环后有轻微的裂隙出现,在进行二、三次循环时,微观裂隙开始逐渐发育,裂隙周围的粘聚体开始出现松动,并伴随有黏土粒的散落,内部结构遭受破坏,在经历四、五次循环时,裂隙开始发育成形,未产生明显的裂隙,基本趋于稳定。

刘瑞雪[7](2020)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膨胀土裂隙扩展特性研究》文中指出膨胀土的干缩特性的具体表现为土体体积收缩,在失水干燥收缩过程中土体会产生干缩裂隙,而裂隙的存在会破坏原有土体的整体性,给水的入渗提供了通道,导致土体的强度以及稳定性的降低,因此研究膨胀土裂隙扩展规律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以南阳膨胀土为研究对象,为了探究膨胀土在失水收缩产生裂隙的规律,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根据试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干燥过程中,膨胀土失去水分,出现裂隙。裂隙出现的位置是随机的,先出现主裂隙,主裂隙在继续发育的随后出现次裂隙,裂隙扩展至裂隙的数目稳定不变,将土样表面分割成小的区域。(2)从裂隙出现到整个土样完全被裂隙分割成不同区域的过程可以划分为,裂隙出现、裂隙迅速扩展、裂隙扩展趋于稳定、裂隙发育完成,这几个阶段。土样的厚度越大,裂隙发育的深度越深,被划分的每个小区域间的距离就越大。土样的厚度越大,裂隙发育完成所用的时间越长。结合MATLAB处理图像,用裂隙率、裂隙长度、交点个数、裂隙方向等指标描述不同厚度的裂隙扩展规律。(3)首次脱湿,随含水率降低体积收缩,不产生裂隙,试样面积与含水率呈线性相关关系,次数增加,裂隙条数、裂隙总长度、裂隙面积率增加。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出现了更多的裂隙,布满整个土样表面,被分割成更加细小的区域。

刘宇翼[8](2019)在《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机理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膨胀土分布广泛,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膨胀土是一种典型的“灾难性土”,因其胀缩性、裂隙性经常导致修建在膨胀土地区的各类浅表层轻型工程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亟待有效处理。另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并排放至环境中。生产乙炔、PVC等产品时产生的电石渣每年排放量超过3000万吨,而生物质电厂利用稻壳发电所形成的稻壳灰超过300万吨/年。电石渣、稻壳灰等固体废弃物,占用土地资源,破坏水土环境,急需资源化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本文基于“节能利废、以废治废”的理念,创造性将电石渣和稻壳灰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胶凝材料,并将之用于固化膨胀土。通过胶砂强度、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无侧限抗压、直剪、CBR、膨胀、收缩、数字照相、CT扫描等一系列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对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的性能、固化膨胀土的机理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的强度主要受电石渣-稻壳灰的配比和养护凝期影响。电石渣-稻壳灰胶砂养护7天时,稻壳灰掺量越高,抗压、抗折强度越大,养护28天和90天时,抗压、抗折强度并非随稻壳灰掺量增加而增大,而是在稻壳灰掺比为65%达到峰值。电石渣-稻壳灰胶砂的抗压、抗折强度随着凝期增加而增大,28天内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后增速减缓。从力学性能角度分析,电石渣与稻壳灰的最佳配比为35:65。最佳配比之下的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达到P·O32.5水泥抗压强度的1/2、抗折强度的1/3。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强度来源于稻壳灰与电石渣水化反应所形成的水化物,包括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菱镁矿、钙沸石、水化碳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和斜方硅钙石等。各种胶体状和晶体状的水化产物相互交织、搭接,并逐渐硬化,在三维空间构成了一个牢固结合、密实的整体,形成了很好的粘结强度。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反映出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良好的胶结性能,将其作为土体固化材料具有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2)素膨胀土属于紧密集粒结构,孔隙十分发育,可见“面-面”叠聚的曲片状蒙脱石和平片状伊利石。加入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后养护7天和14天时,出现了一定量的絮状凝胶,蒙脱石、伊利石大幅降低,孔隙明显减少,结构致密性增强。养护28天时,蒙脱石和伊利石薄片基本消失,土团粒紧密连结,孔隙数量和大小均明显下降,密实性得以进一步提高。颗粒之间生长了一些纤维状和长杆状的钙沸石。养护90天时,固化膨胀土中产生了大量晶体,有簇状和六方柱状的钙矾石、纤维状和长杆状的钙沸石、板状的钙黄长石等各种水化产物,晶体与凝胶交错嵌合,形成稳固的空间网状结构。另外,随着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掺比的增加,膨胀土颗粒团聚化程度提高,孔隙发育程度明显减弱,土体结构更加致密,整体稳定性更好。微观结构和矿物成分反映出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的机制主要包括:电石渣-稻壳灰的水化反应、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凝硬反应和碳酸化反应。(3)随着电石渣-稻壳灰掺比的增加,固化膨胀土的最大干密度近似线性降低,而最佳含水率逐渐增大。和素膨胀土的应变硬化型明显不同,单轴受压和直剪条件下固化膨胀土均呈现出应变软化型。随着电石渣-稻壳灰掺比和养护凝期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脆性破坏特征愈发鲜明。但破坏后,固化膨胀土仍保有一定的残余强度,残余强度主要有颈缩性内核提供。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的加入显着提升了膨胀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粘聚力和CBR值,通常这几个力学指标随电石渣-稻壳灰掺比的增大先快速增加,到25%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无侧限抗压强度、粘聚力和CBR值随着凝期的增加而增大,并与凝期的对数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固化膨胀土的软化系数远大于素膨胀土,说明电石渣-稻壳灰显着改善了膨胀土的水稳定性。和石灰、石灰-粉煤灰等固化剂相比,采用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CBR等力学性能更佳,水稳定性也更好。(4)固化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与电石渣-稻壳灰掺比符合指数衰减关系。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的加入,大幅降低了膨胀土的无荷载膨胀率、有荷载膨胀率和膨胀力。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固化膨胀土的无荷载膨胀率、有荷载膨胀率、膨胀力相应降低。综合自由膨胀率、无荷载膨胀率、有荷载膨胀率和膨胀力试验结果,发现电石渣-稻壳灰掺比为25%时,其抗膨胀性能最好,且掺比大于20%并养护14天以上,原中等膨胀土已经退化为非膨胀土,可以直接加以应用。(5)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后,大大限制了膨胀土的线性收缩和体积收缩。线缩率、体缩率随电石渣-稻壳灰掺比的增加而降低,随养护龄期的增加逐渐减小。固化膨胀土的收缩系数远小于素膨胀土,电石渣-稻壳灰掺比为25%能起到最佳的收缩抑制效果。(6)表观裂隙和内部裂隙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膨胀土的裂隙率随电石渣-稻壳灰掺比的增加迅速衰减,并且凝期越长,裂隙率越低。养护前期,裂隙率的降幅较大,越往后降幅越不明显。与素膨胀土相比,固化膨胀土的内部裂隙明显改善,裂隙数减少,裂隙宽度变小,贯通裂缝得以消除,并且体积裂隙率和电石渣-稻壳灰掺比近似成指数衰减关系。可见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对膨胀土的干裂发挥了重要抑制作用。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素膨胀土的区块个数、裂隙节点个数、裂隙条数降低,裂缝平均长度增加,而平均宽度和裂隙率先增加后减小,在第3次循环时达到最大值。固化膨胀土的区块个数、裂隙节点个数、裂隙条数、平均宽度和裂隙率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裂隙发育程度与循环次数呈正相关,但前3次循环对固化膨胀土开裂的影响较明显。素膨胀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发育显着,而加入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后,裂隙率大幅降低,抗裂能力明显增强。上述成果表明了电石渣-稻壳灰作为胶凝材料的合理性,证实了采用这种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在性能、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优越性,为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在基础垫层、公路路基、机场跑道、基坑回填等工程中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该论文有图129幅,表53个,参考文献210篇。

梅智鹏[9](2019)在《植物根系对膨胀土干缩裂隙抑制模拟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性质导致了膨胀土在这两个不同时期形成了大量的裂隙,裂隙导致了两个后果。其一,土体的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雨水渗入,令土体的胀缩有所扩大,水分在经由裂隙通道直接的进入到整个土体的内部,使土体孔隙中的水压力增加而使得基质吸力有所降低,土体在这种情况下抗剪强度下降,进而直接引发了边坡失稳。植被防护作为膨胀土边坡防护的一个重要措施,不单单能够令土壤的水分和温度处于稳定状态,甚至还能够减少膨胀土干缩湿胀,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增加边坡抗滑阻力,起到固土防滑的作用;同时地表的植物上部茎叶可起到护坡作用,有效减缓坡面冲刷防止降雨入渗,提高膨胀土边坡稳定性。本文主要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方式和根系直径对膨胀土干缩裂隙的影响,对不同根系的排列方式与直径进行膨胀土开裂试验,为了便于控制根系的长度和直径,采用模拟根系代替植物根系进行开裂试验,再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裂隙图形,对膨胀土裂隙发育中的相关特征予以定量的分析,其取得的结论是:(1)通过不同直径的模拟植物根系加筋膨胀土的开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筋膨胀土抗开裂效果并不随根系直径的增加越来越好,而是先增加后下降。直径2mm的表面裂隙率增长最小,抗开裂效果最好。直径3mm和4mm的裂隙率前期小于1mm,但在后期快速增长超过了直径1mm组的试样。(2)通过不同排列方式的模拟植物根系加筋膨胀土的开裂试验,四种不同排列方式的模拟根系抗开裂效果混合>水平>倾斜>竖直。为了更好的模拟根系生长的方向,进行模拟根系的双向布置,试验结果表明:水平相交和混合相交排列表现出良好的抗开裂性能,倾斜相交排列开裂最严重的,抗开裂性表现为混合相交、水平相交>素土>倾斜相交。(3)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模拟根系加筋膨胀土的机理,研究表明:对于模拟根系加筋膨胀土,土体失水收缩时,绳土界面会产生摩擦力Δσt,根据非饱和土的弹性本构关系,推导出模拟根系加筋膨胀土初始开裂的判断公式,定量说明了模拟根系的加筋作用使得膨胀土开裂的临界基质吸力增大,土体开裂难度增加,开裂深度也大大减小。

杨振北,胡东旭,汪时机[10](2019)在《膨胀土胀缩裂隙演化及其扰动规律分析》文中指出为定量研究膨胀土胀缩裂隙的演化特征及其对土体的扰动规律,从而探究其引发工程和生态环境灾害的机理。论文对合肥膨胀土进行干湿循环-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试验,从获取的CT图中提取灰度值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角二阶矩(angular second moment,ASM)和对比度(contrast,CON),研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图像的灰度值及其纹理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的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图像灰度值随裂隙的发育状态而变化;初始阶段灰度值沿试样轴向分布比较离散,但在后期逐渐均匀,离散系数在3次干湿循环后达到最大值,比干湿循环前增加了106%,随后逐渐减小;2)ASM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0°和90°方向上的值比在45°和135°方向上的值大9%;CON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0和90°方向上的值比在45°和135°方向上的值小52%,其对纹理的方向差异性更加敏感;3)胀缩裂隙对原状膨胀土的结构性会造成破坏,强度劣化显着;在5次干湿循环后,2种土强度分别降低62%和46%,并且原状膨胀土与重塑膨胀土强度的差值也由347.3 kPa降至21.3 kPa;4)由ASM和CON定义的扰动函数与由土体原生联结结构强度定义的扰动函数,扰动过程中函数变化曲线吻合度高,故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的扰动函数能很好地描述胀缩裂隙扰动下的膨胀土强度特性。

二、膨胀土裂隙的量化手段与度量指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膨胀土裂隙的量化手段与度量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压实度下膨胀土湿干胀缩裂隙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设计
    1.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案设计
    1.2试验步骤
2 图像二值化处理及裂隙率计算
    2.1 二值化处理和裂隙矢量图
    2.2 裂隙率及分形维数计算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不同压实度下膨胀土裂隙发育规律
    3.2 掺风化砂膨胀土的裂隙发育规律
    3.3 掺石灰膨胀土的裂隙发育规律
4 结论

(2)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表层水分迁移特性及调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的水敏性
        1.2.2 膨胀土边坡的入渗特性与蒸发响应
        1.2.3 膨胀土边坡的防护技术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工作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2 关键问题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客土覆盖的斜坡水分迁移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土体水分迁移机理
        2.2.1 土体水分形态和势能
        2.2.2 土体水力特性
        2.2.3 土中水流动定律
    2.3 客土层的水分传递
        2.3.1 坡面径流和入渗的形成
        2.3.2 水量平衡
        2.3.3 水分蒸散
        2.3.4 湿热耦合
    2.4 客土层对膨胀土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
        2.4.1 斜坡Richards渗流方程
        2.4.2 斜坡改进入渗模型
        2.4.3 考虑客土层的边坡入渗模型
        2.4.4 客土层参数对边坡入渗的影响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现场试验基地建设
    3.1 引言
    3.2 试验基地概况
        3.2.1 场地气候特征
        3.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3 试验边坡布置方式及客土覆盖型式
    3.3 仪器设备
        3.3.1 体积含水量传感器
        3.3.2 土体水势及温度传感器
        3.3.3 现场气候监测系统
        3.3.4 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系统
        3.3.5 太阳能供电系统
        3.3.6 人工降雨及径流导排收集系统
    3.4 试验边坡建设过程
        3.4.1 膨胀土边坡开挖成形
        3.4.2 客土层的铺设
        3.4.3 传感器的埋设
        3.4.4 植被种植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人工降雨条件下边坡径渗流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降雨试验方案
        4.2.1 降雨强度及持时的确定
        4.2.2 仪器设备检查
        4.2.3 测试项目及流程
    4.3 不同覆盖条件下边坡径渗流响应
        4.3.1 初始条件
        4.3.2 径渗流过程分析
        4.3.3 土体含水量及水势变化规律
    4.4 植被客土层对边坡防渗性能分析
        4.4.1 水分运移过程
        4.4.2 植被截留及坡面净入渗量
        4.4.3 客土层侧向导排
        4.4.4 水量平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边坡表层湿热性状的现场气候响应
    5.1 引言
    5.2 现场长期监测方案
    5.3 监测结果
        5.3.1 现场气象情况
        5.3.2 现场植被生长状况
        5.3.3 客土及膨胀土温度响应
        5.3.4 土体含水量响应
        5.3.5 土体水势响应
    5.4 现场土体土水特征曲线分析
        5.4.1 土水特征点
        5.4.2 增湿段与脱湿段划分
        5.4.3 土水特征曲线拟合
    5.5 客土层对边坡防渗保湿作用分析
        5.5.1 植被客土层对膨胀土温度变化的影响
        5.5.2 植被客土层对膨胀土水分变化的影响
        5.5.3 膨胀土层储水量及客土层防渗性能分析
        5.5.4 客土层保湿性能评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渗流调控数值分析及设计优化
    6.1 引言
    6.2 基本模型渗流分析
        6.2.1 几何模型和计算参数
        6.2.2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6.2.3 计算结果
    6.3 膨胀土边坡自身特性对渗流的影响分析
        6.3.1 坡度的影响
        6.3.2 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
        6.3.3 初始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6.4 客土层对防渗性能的影响参数分析
        6.4.1 客土层厚度的影响
        6.4.2 客土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
        6.4.3 砂土进水值的影响
        6.4.4 表层粘土初始孔压的影响
    6.5 渗流调控设计优化
        6.5.1 渗流调控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6.5.2 防渗方案优化设计方法
        6.5.3 优化设计实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长期水分调控效果分析
    7.1 引言
    7.2 边坡土体长期湿热性状计算模型
        7.2.1 几何模型
        7.2.2 材料参数
        7.2.3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7.3 长期湿热性状分析结果
        7.3.1 蒸散量及土体温度
        7.3.2 孔隙水压力
        7.3.3 体积含水量
        7.3.4 水量分配情况
    7.4 边坡长期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7.4.1 计算模型
        7.4.2 计算参数
        7.4.3 计算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3)干湿交替下膨胀土裂隙演化与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土料及试样制备
    1.2 干湿循环试验
    1.3 数字图像处理
    1.4 膨胀土低应力下的直剪强度试验
    1.5 灰色关联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体裂隙特征定量分析
    2.2 膨胀土直剪试验结果
        2.2.1 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
        2.2.2 干湿循环效应下膨胀土强度劣化规律分析
    2.3 裂隙参数与抗剪强度衰减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裂隙演化规律
    3.2 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
4 结论

(4)土体裂隙的量测表征及开裂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土体裂隙的量测表征
2 膨胀土的裂隙演化与定量分析试验
    2.1 研究工具的开发
    2.2 试验材料及过程
3 试验结果
    3.1 试样的开裂及裂隙演化过程
    3.2 裂隙的定量指标分析
4 分析与讨论
    4.1 土体的开裂
    4.2 试验裂隙的开展过程
5 结论

(5)膨胀土滑坡发生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应用价值
        1.1.1 膨胀土的概述
        1.1.2 选题的背景
        1.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膨胀土滑坡发生机理的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滑坡的研究现状
        1.2.2 膨胀土裂隙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陕南地区膨胀土滑坡的发育特征及失稳情况分析
    2.1 陕南山区区域背景
        2.1.1 地形地貌特征
        2.1.2 气候与水文特征
        2.1.3 陕南山区地质构造情况
    2.2 陕南山区膨胀土滑坡的发育特征
        2.2.1 滑坡地形地貌发育特征
        2.2.2 滑坡发育的方位特征
        2.2.3 滑坡的变形特征
    2.3 陕南山区膨胀土滑坡和裂隙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膨胀土滑坡机理室内模型试验
    3.1 膨胀土配制及物理性质测定
        3.1.1 膨胀土的配制
        3.1.2 膨胀土的膨胀性试验
    3.2 建立滑坡模型
        3.2.1 滑坡模型箱
        3.2.2 降雨和烘干设备
    3.3 试验过程
        3.3.1 降雨和蒸发过程
        3.3.2 图像获取
4 裂隙定量研究与分析
    4.1 裂隙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4.2 光栅图像矢量化技术及处理方案
    4.3 裂隙的图像和数据处理
        4.3.1 裂隙的图像处理
        4.3.2 裂隙的数据处理
    4.4 裂隙分形维数
    4.5 裂隙的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干湿循环条件下裂隙发育与强度参数关系
    5.1 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5.1.1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5.1.2 Bishop强度公式
    5.2 直剪试验
        5.2.1 土料来源及基本物理指标
        5.2.2 膨胀土直剪试验
        5.2.3 试验原理
    5.3 裂隙的发育情况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结论
6 膨胀土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
    6.1 干湿循环条件下土体裂隙的形成机理
        6.1.1 裂隙的形成
        6.1.2 裂隙的发育
    6.2 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干湿循环作用下强度与裂隙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改良技术的研究
        1.2.2 膨胀土的稳定性问题
        1.2.3 膨胀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1.2.4 膨胀土裂隙的特性研究现状
        1.2.5 膨胀土微观结构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2.1 膨胀土干湿循环作用的原理
    2.2 膨胀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2.2.1 试验土样
        2.2.2 基本物理性质
    2.3 粉砂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粉砂土改良膨胀土干湿循环室内模拟试验
    3.1 粉砂土改良膨胀土最佳合理掺量的确定
        3.1.1 膨胀土经粉砂土改良前后力学性能变化对比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设备及试验土样的制备
    3.4 干湿循环试验步骤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粉砂土改良膨胀土干湿循环作用的细观裂隙研究
    4.1 概述
    4.2 改良膨胀土表观裂隙提取方法及参数
        4.2.1 裂隙图像的获取
        4.2.2 裂隙参数的提取
        4.2.3 分形及分形维数
    4.3 改良膨胀土表观裂隙特征研究
    4.4 改良膨胀土表观裂隙定量化分析
    4.5 改良膨胀土表观裂隙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干湿循环作用下改良膨胀土微观裂隙的研究
    5.1 概述
    5.2 试样制备
    5.3 试验装置介绍
    5.4 改良膨胀土的微观裂隙特征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意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膨胀土裂隙扩展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膨胀土裂隙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脱湿膨胀土平面裂隙扩展规律
        1.3.2 研究干湿循环膨胀土裂隙扩展规律
        1.3.3 研究干燥膨胀土的微观结构
        1.3.4 研究方法
2 土样制备及试验
    2.1 引言
    2.2 土样制备
    2.3 试验装置
    2.4 试验步骤
    2.5 小结
3 图像处理技术
    3.1 引言
    3.2 膨胀土裂隙图像处理
    3.3 常用的图像处理技术
    3.4 小结
4 图像处理技术的裂隙特性
    4.1 引言
    4.2 不同厚度下膨胀土平面裂隙扩展试验
    4.3 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膨胀土裂隙扩展
    4.4 小结
5 膨胀土裂隙扩展微观分析
    5.1 引言
    5.2 微观试验
    5.3 微观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机理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膨胀土、电石渣、稻壳灰的基本特性
    2.1 膨胀土基本物理、化学、力学特征
    2.2 电石渣基本物理、化学特征
    2.3 稻壳灰基本物理、化学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的性能
    3.1 电石渣-稻壳灰胶砂试验设计
    3.2 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强度特征
    3.3 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水化硬化机制
    3.4 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优势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的机理分析
    4.1 固化膨胀土微观结构观察
    4.2 固化膨胀土X射线衍射分析
    4.3 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的机理
    4.4 本章小结
5 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的力学性能
    5.1 击实特性
    5.2 无侧限抗压强度
    5.3 抗剪强度
    5.4 加州承载比
    5.5 与常规固化方法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的膨胀性能
    6.1 自由膨胀率
    6.2 无荷载膨胀率
    6.3 有荷载膨胀率
    6.4 膨胀力
    6.5 本章小结
7 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的干缩性能
    7.1 固化膨胀土的收缩性
    7.2 表观裂隙发展
    7.3 内部裂隙发展
    7.4 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发展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植物根系对膨胀土干缩裂隙抑制模拟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胀缩开裂特性研究现状
        1.2.2 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及病害处治机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体水分蒸发及干缩开裂理论分析
    2.1 土体水分蒸发过程
        2.1.1 常速率阶段
        2.1.2 减速率阶段
        2.1.3 残余阶段
        2.1.4 土体水分蒸发的影响因素
    2.2 土体的干燥收缩机理
    2.3 粘性土干缩开裂理论研究
        2.3.1 粘性土初始开裂的基质吸力临界判据
        2.3.2 粘性土裂隙开展深度的线弹性理论解
        2.3.3 粘性土干缩开裂过程受边界条件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根系对膨胀土干缩裂隙模拟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膨胀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3.2.1 试验土样
        3.2.2 自由膨胀率试验
        3.2.3 界限含水率试验
        3.2.4 击实试验
    3.3 试验方案及步骤
        3.3.1 试验方案
        3.3.2 试验装置的制作
        3.3.3 试验步骤
    3.4 图像处理及裂隙的定量描述
        3.4.1 图像处理
        3.4.2 膨胀土裂隙定量化描述指标的选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根系的不同直径对裂隙的影响
    4.1 概述
    4.2 试样表面裂隙开展情况及裂隙特征的统计
    4.3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根系的不同排列方式对膨胀土裂隙的影响
    5.1 概述
    5.2 根系不同布置状态对膨胀土开裂的影响
        5.2.1 试样表面裂隙开展情况及裂隙特征的统计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3 相交根系对膨胀土开裂的影响
        5.3.1 试样表面裂隙开展情况
        5.3.2 试验结果分析
    5.4 模拟根系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机理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

四、膨胀土裂隙的量化手段与度量指标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压实度下膨胀土湿干胀缩裂隙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A]. 陈铖,刘清清,周雨梅. 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册), 2021
  • [2]客土覆盖的膨胀土边坡表层水分迁移特性及调控方法研究[D]. 雷文凯. 广西大学, 2021
  • [3]干湿交替下膨胀土裂隙演化与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J]. 汪时机,杨振北,李贤,骆赵刚,许冲,李达. 农业工程学报, 2021(05)
  • [4]土体裂隙的量测表征及开裂试验研究[J]. 骆赵刚,许冲,杨振北,汪时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1(01)
  • [5]膨胀土滑坡发生机理研究[D]. 张廷禄.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2)
  • [6]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干湿循环作用下强度与裂隙变化研究[D]. 任俊玺. 河南大学, 2020(02)
  • [7]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膨胀土裂隙扩展特性研究[D]. 刘瑞雪.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8]电石渣-稻壳灰基胶凝材料固化膨胀土机理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研究[D]. 刘宇翼.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9]植物根系对膨胀土干缩裂隙抑制模拟试验研究[D]. 梅智鹏.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10]膨胀土胀缩裂隙演化及其扰动规律分析[J]. 杨振北,胡东旭,汪时机.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7)

标签:;  ;  ;  ;  ;  

膨胀土裂缝定量方法与度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