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饲料添加剂喹乙醇引发欧鳗中毒的诊治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肖亮[1](2008)在《土霉素对异育银鲫毒性和残留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以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为实验对象,首先进行了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6组不同土霉素剂量的饲料(0、100、250、625、1563、3907 mg/kg)并进行喂养试验,通过测定对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探讨其对异育银鲫的生理和毒理学影响。同时,通过测定土霉素在异育银鲫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为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1.以体重为45.7±5g的异育银鲫为试验材料,26℃条件下,测定腹腔注射土霉素的24h,48h,96h的死亡率。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后的24h,48h,96h LD50分别为1.90g/kg、1.30g/kg、1.20g/kg,初步表明土霉素对异育银鲫为低毒。2.通过对6组异育银鲫投喂添加不同剂量土霉素的饲料,于试验的第2、4、6、8周末取样测定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的生长、鱼体营养成分及肝胰脏和肠道内消化酶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剂量为100mg/kg剂量组鱼体粗蛋白较对照组有显着的影响(P<0.05)和250 mg/kg剂量组中粗脂肪较对照组有显着影响,其他剂量组中鱼体成分均较对照组无显着变化,且剂量高于625 mg/kg时对异育银鲫的生长呈轻微抑制作用。试验前期(0~4周),土霉素对消化酶活性均呈促进作用;试验后期(4~8周),高于250 mg/kg剂量组肠道蛋白酶活性在剂量时呈抑制作用,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也都随剂量增加而逐渐减小,肠道内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变化不明显。3.通过对6组异育银鲫投喂添加不同剂量土霉素的饲料,于试验的第2、4、6、8周末取样,测定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肝胰脏中的SOD、CAT、GSH-Px的活性,MDA的含量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喂养试验初期,各剂量组SOD、CAT、GSH-PX的活性均被诱导,MDA含量变化不明显;试验后期,剂量高于250mg/kg,SOD活性逐渐降低;CAT活性随着剂量的增加先升后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GSH-Px活性呈上升趋势,并在剂量组1563mg/kg和3907mg/kg处升高明显;肝胰脏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有显着的增加。Na+/K+-ATP酶活性则不断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当土霉素剂量低于250 mg/kg时,异育银鲫体内的抗氧化系统会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高于此剂量会导致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失衡,肝胰脏和鳃组织受损。4.通过对6组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投喂添加不同剂量土霉素的饲料(0、100、250、625、1563、3907 mg/kg),饲养两个月后,测定了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不同剂量组异育银鲫的肝胰脏和肾脏内EST同工酶和SOD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以了解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的毒性机理。结果表明:小于250 mg/kg剂量的土霉素对血清生化指标都没有显着影响,大于250 mg/kg剂量的土霉素能引起谷草转氨酶活性的降低,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减少,而甘油三酯、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和血清钾离子含量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肝胰脏和肾脏的两种同工酶活性都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肝功能和肾脏机能明显发生障碍。5.通过对6组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投喂添加不同剂量土霉素的饲料(0、100、250、625、1563、3907 mg/kg),饲养两个月后,测定了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脾脏指数,头肾指数,血清抗菌活力和溶菌酶活力,以评价土霉素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的异育银鲫的免疫器官指数和抗菌活力的变化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仅最高剂量组溶菌酶活力有明显的下降。土霉素对异育银鲫免疫器官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仅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轻微的影响。6.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土霉素在异育银鲫肝胰脏、肌肉中的残留与消除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土霉素在异育银鲫肝胰脏、肌肉中的残留与消除规律,确定了合适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体积比77:23),pH 2.5,355nm检测波长下检测。土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1μg/mL—15μg/mL,在肝胰脏和肌肉中的回收率在80.54%-92.94%之间。在24—26℃的水温条件下测定土霉素在鲫鱼体内的残留结果表明:在肝胰脏中,OTC的浓度在12h后达到最大值6.24mg/kg,48h后就降到较低的水平0.26mg/kg,96h后低于0.1mg/kg,在肌肉中在96h后0.15 mg/kg。
谷子林[2](2004)在《断乳仔兔腹泻发生机制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规模化养兔的开展,家兔疾病呈现上升势头。尤其是断奶仔兔的肠炎和腹泻,成为一些兔场的最主要疾病。一些技术储备不足的兔场,幼兔死亡率高达50%~70%,其中腹泻占到80%以上。生产中采用传统方法以抗生素等药物控制腹泻,不仅造成药物的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带来一系列的弊端。家兔腹泻病因复杂,患病后治愈率较低,因此,成为中国养兔业的棘手问题,也是世界养兔业的技术难题之一。 为了深入探讨断乳仔兔腹泻发生诱因和机制,并以生物活性物质替代抗生素防治该病,本课题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第一,断乳仔兔腹泻的诱因研究。根据广泛的生产调查、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国内外文献的查询,确定四大诱因,即低纤维日粮、抗生素诱发、饲料应激和病原菌污染;第二,发病和死亡机理研究,进行了盲肠区微生物的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肠道pH和内容物的变化、消化道组织病理变化的研究;第三,断乳仔兔腹泻的生物调控研究。在营养调控的基础上,开展双岐杆菌制剂调控、复合微生态制剂调控、寡糖和大蒜素调控等。拟通过三个方面的研究,实现三个目标:确定发病诱因,明确致病机理,探索生物调控途径。最终使断乳仔兔腹泻得到有效控制。 研究表明: 1.低纤维日粮(CF7%和CF9%)可导致断乳仔兔发生腹泻。粗纤维含量与腹泻频率呈负相关,即粗纤维含量越低,腹泻频率越高。从日增重、料重比、营养物质消化率等几项指标综合评价,断乳仔兔日粮适宜的粗纤维含量为12%。 2.低纤维日粮型腹泻断乳仔兔盲肠内容物中无氮浸出物含量有一定增加,部分支持了Cheeker和Patton的“后肠碳水化合物过度负荷”学说。但在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和球虫病的条件下,低纤维日粮使断乳仔兔仅发生粘液性肠炎。结合本研究其他信息认为:低纤维日粮使断乳仔兔消化道内环境(盲肠内淀粉含量、VFA、pH等)发生一定变化,有利于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的侵入和增殖,改变了正常的微生物菌群,使断乳仔兔处于一种亚临床状态。当卫生不良、球虫侵袭、环境应激等情况发生时,容易爆发急性肠炎或腹泻。 3.低纤维日粮、饲料污染、饲料突变和大剂量饮用氨苄青霉素均可诱导断乳仔兔发生腹泻。每只断乳仔兔每天食入0.2克腹泻患兔盲肠内容物(含有大肠杆菌63 2000个,魏氏梭菌79 600个),腹泻率达到45%(CF14%日粮)~80%(CF12%日粮);每天每只口服60万单位氨苄青霉素,可使腹泻率达到75‰以CF10%和CF14%日粮交替更换,可使100%断乳仔兔发生腹泻。四种因素是生产中断乳仔兔腹泻的主要病因。 4.低纤维日粮使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消化球菌等有益菌含量大幅度降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增加,正常微生物菌群失调。据此提出健康断乳仔兔最佳菌群比: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与大肠杆菌的比值分别为17:1、100:1、12:1和20:1;饲料污染、饲料突变、氨苄青霉素诱导的断乳仔兔腹泻,盲肠内以上几种有益微生物大幅度减少,以氨苄青霉素组减少幅度最大,其次是饲料污染和饲料突变组。大肠
杨金先,龚晖,俞伏松,林天龙[3](2001)在《饲料添加剂喹乙醇引发欧鳗中毒的诊治报告》文中认为
王胜义[4](2010)在《中兽药黄白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与药效学研究》文中指出犊牛腹泻是影响奶牛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黄白口服液是针对犊牛湿热性腹泻,在中兽医学理论指导下和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湿热型犊牛腹泻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诊断治疗的研究,经辨证施治、合理配伍而研制的中药制剂。该药处方由黄连、白头翁、金银花、黄芩、地榆炭、乌梅和葛根组成,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止痢、涩肠止泻、健脾和胃的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在疗效确切的前提下,为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标准,阐明其作用机理,完成该药剂的临床前研究内容,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进行了生产工艺的优化;应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主要药材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炭进行定性鉴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从抗炎、镇痛、止泻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如下:(1)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因素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进行考察,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为加14倍水,煎煮1.5小时,煎煮3次。⑵对复方中各药材进行了鉴别,各药材均符合处方要求;对制剂中的主要药材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进行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结果色谱斑点清晰,特征性强,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建立君药黄连的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初步确定了其含量限度。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高,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好。(3)黄白口服液能显着抑制碳末在小肠内的推动(p<0.05)和明显减少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次数(p<0.05),说明其具有涩肠止泻作用;能显着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说明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显着减少醋酸致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p<0.01),说明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显着提高脾虚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p<0.01)并能不同程度的提高IFN-γ和IL-2在血清中的含量,说明具有提高脾虚小鼠的免疫功能。结果表明,该制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加14倍水,煎煮1.5小时,煎煮3次;通过对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炭的定性鉴别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可以用来进行制剂的质量控制;黄白口服液有止泻作用,其机制是涩肠止泻、抗炎镇痛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二、饲料添加剂喹乙醇引发欧鳗中毒的诊治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添加剂喹乙醇引发欧鳗中毒的诊治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土霉素对异育银鲫毒性和残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1 抗生素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1.1 控制各种细菌性疾病 |
1.1.2 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 |
1.1.3 降低某些营养成分的需求量 |
1.2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负面效应 |
1.2.1 病原菌耐药性问题 |
1.2.2 药物残留问题 |
1.2.3 破坏微生态平衡,引起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
1.2.4 对水产动物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
1.3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使用负面效应的对策 |
1.3.1 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
1.3.2 将HACCP作为水产养殖抗生素危害管理的工具 |
1.3.3 采用生物修复 |
1.3.4 完善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
1.3.5 开发抗生素的替代物 |
2 土霉素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现状 |
3 土霉素的毒理学研究现状 |
3.1 土霉素对人及畜禽的毒副作用及残留毒性 |
3.2 土霉素对水生生物的毒副作用 |
3.2.1 土霉素对水体微生物的毒性效应 |
3.2.2 土霉素对水体植物的毒性效应 |
3.2.3 土霉素对水体甲壳动物的毒性效应 |
3.2.4 土霉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
4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4.1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的毒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
1.1.3 溶液的配制 |
1.1.4 主要仪器 |
1.1.5 试验饲料的配制 |
1.2 方法 |
1.2.1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 |
1.2.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1.2.3 生产指标的测定 |
1.2.4 鱼体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 |
1.2.5 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
1.2.6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1.2.7 鱼鳃组织中Na~+/K~+-ATP酶活性的测定 |
1.2.8 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同工酶的测定 |
1.2.9 免疫功能的测定 |
1.2.10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作用 |
2.2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
2.3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1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2.3.2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
2.3.3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2.4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肝胰脏抗氧化酶的活性的影响 |
2.4.1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肝胰脏SOD活性的影响 |
2.4.2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肝胰脏CAT酶活性的影响 |
2.4.3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肝胰脏GSH-Px活性的影响 |
2.4.4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肝胰脏MDA含量的影响 |
2.5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鳃组织中Na~+/K~+-ATP酶活性的测定 |
2.6 土霉素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7 土霉素对肝胰脏内EST同工酶的影响 |
2.8 土霉素对肝胰脏内SOD同工酶的影响 |
2.9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2.9.1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免疫器官指数 |
2.9.2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抗菌活力和溶菌酶活力的影响 |
3 讨论与分析 |
3.1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作用 |
3.2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消化酶的影响 |
3.4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肝脏抗氧化酶的活性的影响 |
3.5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鳃组织中Na~+/K~+-ATP酶活性的测定 |
3.6 土霉素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7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组织同工酶的影响 |
3.8 土霉素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土霉素在异育银鲫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试验药品和试剂 |
1.1.3 试验仪器 |
1.2 方法 |
1.2.1 流动相和标准液的配制 |
1.2.2 给药方式及取样 |
1.2.3 样品处理 |
1.2.4 色谱条件 |
1.2.5 标准曲线的绘制和线性范围的测定 |
1.2.6 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
2.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1.2 流动相配比的选择 |
2.2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2.3 选择性 |
2.4 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 |
2.5 土霉素在组织中的消除曲线 |
3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断乳仔兔腹泻发生机制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立项背景及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效果 |
1.4 课题来源 |
2 文献综述 |
2.1 断乳仔兔腹泻病因研究 |
2.1.1 病源因素 |
2.1.2 非病源因素 |
2.2 腹泻对机体的影响研究 |
2.2.1 消化道内环境的变化 |
2.2.2 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
2.2.3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
2.2.4 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
2.3 腹泻发生机制研究 |
2.3.1 断乳仔兔机体脆弱性 |
2.3.2 后肠过渡负荷学说 |
2.3.3 异常的肠道内环境及运行方式 |
2.4 腹泻的调控研究 |
2.4.1 药物调控 |
2.4.2 营养调控 |
2.4.3 免疫调控 |
2.4.4 生物活性物质调控 |
2.4.5 综合调控 |
2.5 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
3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1 试验设计的总体方案 |
3.2 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腹泻的影响及不同生物活性物质对低纤维性腹泻的调控研究 |
3.2.1 试验设计 |
3.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3 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盲肠区主要微生物的影响试验 |
3.3.1 试验设计 |
3.3.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4 不同诱导因素诱导断乳仔兔腹泻及调控试验研究 |
3.4.1 试验设计 |
3.4.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5 生物统计方法 |
4 试验结果 |
4.1 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的影响 |
4.1.1 不同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腹泻频率的影响 |
4.1.2 不同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4.1.3 不同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盲肠内营养物质含量及pH的影响 |
4.1.4 不同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5 不同生物活性调控物质对低纤维日粮断乳仔兔的影响 |
4.2 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盲肠内主要微生物和pH的影响 |
4.2.1 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盲肠主要微生物的影响 |
4.2.2 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盲肠区pH的影响 |
4.3 不同诱导因素对断乳仔兔腹泻的影响 |
4.3.1 不同诱导因素对断乳仔兔腹泻率的影响 |
4.3.2 不同诱导因素对腹泻断乳仔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3 不同诱导因素对断乳仔兔盲肠内容物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4.3.4 不同诱导因素对断乳仔肠道内容物pH的影响 |
4.3.5 断乳仔兔腹泻主要病理解剖变化 |
4.3.6 不同诱导因素对腹泻断乳仔兔肠道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4.3.7 生态素对断乳仔兔不同类型腹泻的调控效果 |
5 讨论 |
5.1 不同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的影响 |
5.1.1 粗纤维水平与断乳仔兔腹泻 |
5.1.2 粗纤维水平与断乳仔兔饲料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5.1.3 粗纤维水平与断乳仔兔盲肠内VFA和pH |
5.1.4 粗纤维水平与断乳仔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
5.2 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盲肠内主要微生物和pH的影响 |
5.2.1 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盲肠主要微生物的影响 |
5.2.2 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兔盲肠区pH的影响 |
5.3 不同诱导因素对断乳仔兔腹泻的影响 |
5.3.1 饲料污染对断乳仔兔腹泻的影响 |
5.3.2 氨苄青霉素诱导对断乳仔兔腹泻的影响 |
5.3.3 饲料突变应激诱导对断乳仔兔腹泻的影响 |
5.3.4 不同诱导因素对腹泻断乳仔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5.3.5 不同诱导因素对断乳仔兔盲肠内容物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5.3.6 不同诱导因素对断乳仔兔肠道内容物pH的影响 |
5.4 诱导腹泻对断乳仔兔组织器官变化的影响 |
5.4.1 诱导腹泻对断乳仔兔主要器官病理变化的影响 |
5.4.2 诱导腹泻对断乳仔兔消化道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5.5 生物活性物质对断乳仔兔腹泻的调控 |
5.5.1 不同生物活性物质对低纤维型腹泻的预防效果 |
5.5.2 不同生物活性物质对低纤维型腹泻的治疗效果 |
5.5.3 生态素对不同诱因腹泻的预防效果 |
5.5.4 生态素对不同诱因腹泻的治疗效果 |
6 结论、创新点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6.1 结论及创新点 |
6.1.1 断乳仔兔日粮适宜的纤维含量 |
6.1.2 低纤维日粮与“后肠碳水化合物过度负荷学说” |
6.1.3 断乳仔兔腹泻发生主要诱因 |
6.1.4 断乳仔兔腹泻发生机制 |
6.1.5 腹泻与肠道pH |
6.1.6 断乳仔兔腹泻的生物活性物质调控 |
6.1.7 断乳仔兔腹泻的生化指标 |
6.1.8 断乳仔兔腹泻的病理变化 |
6.2 有待解决的问题 |
6.2.1 腹泻的营养评价指标 |
6.2.2 家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问题 |
6.2.3 饲料污染诱导腹泻问题 |
6.2.4 饲料突变诱导腹泻问题 |
6.2.5 腹泻的寡糖复合生物活性物质调控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出版的着作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中兽药黄白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与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犊牛腹泻病因及药物防治研究概况 |
2.1 发病病因 |
2.2 临床治疗 |
2.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3 处方中药材的研究进展 |
3.1 黄连 |
3.2 白头翁 |
3.3 金银花 |
3.4 黄芩 |
3.5 葛根 |
3.6 地榆 |
3.7 乌梅 |
第二章 黄白口服液组方及制备工艺 |
1 处方组成 |
2 处方方解 |
3 制法 |
4 工艺研究 |
4.1 剂型确定 |
4.2 水提工艺的研究 |
4.3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4.4 结果与分析 |
4.5 工艺验证 |
5 讨论 |
6 生产工艺流程 |
第三章 黄白口服液质量控制的研究 |
1 制剂中原料(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 |
1.1 白头翁 |
1.2 黄连 |
1.3 黄芩 |
1.4 金银花 |
1.5 葛根 |
1.6 地榆炭 |
1.7 乌梅 |
2 黄白口服液的质量控制研究 |
2.1 方中主要药材的薄层定性鉴别 |
2.2 黄白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3 黄白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 |
第四章 黄白口服液主要药效学研究 |
1 黄白口服液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试验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2 黄白口服液对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3 黄白口服液对醋酸致小鼠疼痛的抑制试验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4 黄白口服液抑制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试验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5 黄白口服液对脾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5.1 材料和方法 |
5.2 结果 |
6 黄白口服液对脾虚小鼠免疫脏器指数及免疫因子的影响 |
6.1 材料和方法 |
6.2 结果 |
7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饲料添加剂喹乙醇引发欧鳗中毒的诊治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土霉素对异育银鲫毒性和残留研究[D]. 肖亮.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4)
- [2]断乳仔兔腹泻发生机制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研究[D]. 谷子林. 东北农业大学, 2004(01)
- [3]饲料添加剂喹乙醇引发欧鳗中毒的诊治报告[J]. 杨金先,龚晖,俞伏松,林天龙. 水产科技情报, 2001(06)
- [4]中兽药黄白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与药效学研究[D]. 王胜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