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妊高征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武建,张习梅,谢毅,宋红亮,杨露[1](2021)在《多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前瞻性预测效果评价及对妊高征疑似患者干预效果的评价。方法:应用DA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对488例孕妇进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性监测,从中筛选出妊高征疑似患者114例,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其中干预组86例,给予药物和特殊护理干预;观察组为28例,只定期产前检查,做一般护理干预。结果:预测阳性风险52例,临床确诊妊高征35例,确诊率65.4%;中等风险62例,临床确诊妊高征16例,确诊率25.8%,预测中等风险与阳性风险的妊高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4例随访病例中,最终确诊为妊高征与非妊高征患者的外周阻力(S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动脉压(MAP)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临床确诊妊高征37例,确诊率43.0%;观察组临床确诊妊高征13例,确诊率46.4%,干预组妊高征的发生率与观察组中妊高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干预效果不明显。所有妊高征疑似患者中,最终临床确诊妊高征的患者共50例,临床确诊率达43.86%。结论:动脉硬化检测仪所测平均动脉压、外周阻力、脉搏波传导速度联合预测妊高征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前瞻性的检测这些参数可有助于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单可记[2](2019)在《云南省主要产科急危重症的相关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二孩政策”前后产科重症患者临床特点的变化[背景及目的]尽管妊娠不是一种疾病,但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孕产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由于妊娠的生理变化使得孕产妇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群。与一般患者相比,妊娠的生理变化使得怀孕妇女更容易受到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基础疾病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也使得临床医生更加难以识别。多数文献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描述产科重症患者,较为常见的产科危重病种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围产期心肌病、羊水栓塞以及各种妊娠期合并的内、外科基础疾病。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有关产科重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因地区不同而不同。而由于转入ICU的产科患者的数据更加详细,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产科危重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转入ICU的产科患者的研究可能是比较接近产科危重疾病监测的最佳方法之一。另外,近年来ICU在降低危重孕产妇死亡率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历史遗留了大量的瘢痕子宫妇女,并于2015年10月全面实施的“二孩政策”,以及高龄孕产妇的增加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妇女面临着妊娠和分娩的较大风险。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二孩政策”前后产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的变化,为降低孕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0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回顾的对象其中包括本院产科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和其他医院直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007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第2组: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通过住院病历收集数据,包括一般资料,转入ICU的主要原因(ICU第一诊断),疾病严重程度,ICU内的主要干预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母亲结局。另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孕产妇死亡疾病编码-10(ICD-10)将产妇死亡原因分为:直接产科因素死亡和间接产科因素死亡。[结果]①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63703人次。两组共计转入ICU 540例产科重症患者,其中第1组共计376例(本院340例,外院36例),第2组共计164例(本院159例,外院5例)。本院孕产妇ICU转入率0.78%(499/63703)。②在转入ICU主要原因中以产科因素为主,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脓毒症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其中,第2组患者产后出血(P=0.02)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P<0.01)的比例更高,但脓毒症患者的比例较前下降(P=0.04)。③在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的比较中,第2组患者年龄更大,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更多,失血量更大,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更长(均P<0.05),而通过介入栓塞动脉止血的比例更高,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也更高(均P<0.05)。④在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比较中,第2组产后出血的比例较高,其中以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升高,宫缩乏力的因素下降(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及甲状腺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HELLP综合征、先心病的比例较前下降(均P<0.05)。⑤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共计13例(本院8例,外院5例)。其中,10例间接产科因素死亡,3例直接产科因素死亡。本院孕产妇死亡率(MMR)为 12.6/10 万(8/63703),濒临死亡率(MNMR)为 536.9/10 万(342/63703)。其中,因产科大出血死亡的比率为4.7/10万(3/63703)。[结论]研究期内,重症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仍以产科因素为主,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和脓毒症;“二孩政策”之后,短期内年分娩数量达到顶峰,转入ICU的重症孕产妇数量也随之上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其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比例增加而宫缩乏力所占的比例下降,失血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孕产妇的死亡比率和濒临死亡率无明显变化。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以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妊娠期的合并症/并发症)为主,而直接产科因素死亡因素中唯有产科大出血(死亡率为4.7/10 万)。第二部分云南省33家医院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背景及目的]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是一种罕见的围产期并发症,临床上通常与灾难性的母儿结局相关。而且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通常因产科大出血而导致母儿死亡。但由于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较低,使得临床医生对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缺乏充分的了解。而且之前有关子宫破裂的研究报告基本上都是在有限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的小样本的临床报告。国际上,检索到的有关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大样本、长期限的临床研究有沙特阿拉伯为期20年的报告(49例,发生率为0.04%)和挪威为期42年的报告(173例,发生率为0.013%)。而在国内,有关妊娠期子宫破裂的报告基本都是临床个案报道。另外,在有关此方面的大多数研究中作者都使用了国际诊断编码。但这些诊断编码却不能区分灾难性的完全性子宫破裂和基本无害的部分性子宫破裂的类型。并且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预计会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而显着增加。因此,我们需要更准确地了解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云南省内,近十四年间,33家医院中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常见病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以病例报告表(Cases Report Form,CRF)的形式调查,在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 1日,云南省各级医院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情况。收集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特征、术中所见以及母儿结局,然后按照子宫有无瘢痕史将其分为瘢痕组和无瘢痕组,对比分析这些指标,并对符合随访条件的母儿进行随访。[结果]云南省33家医院共105例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其中瘢痕组65例,无瘢痕组40例。调查期间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总体比例0.012%。瘢痕组妇女不良孕史、妊娠期糖尿病、子宫原瘢痕破裂比例较高(P<0.05)。无瘢痕组患者高龄产妇、巨大儿、梗阻性难产和医源性产程加速(缩宫素使用不当)、产程中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死胎死产的比例更高(P<0.05)。瘢痕组以原瘢痕破裂为主并以子宫下段累及较多,无瘢痕组以梗阻性难产为主并以子宫颈受累为主(均P<0.05)。瘢痕组新生儿窒息率和NICU的转入率较高,无瘢痕组死产和新生儿早期死亡情况更常见(均P<0.05)。105例妇女中,8例(7.6%)妇女死亡(瘢痕组3例,无瘢痕组5例),胎儿宫内死亡68例(64.8%),新生儿窒息13例(12.4%)。在成功随访的46例母亲中43例因避孕措施而未孕,再次妊娠者3例,其中2例意外妊娠早期人工流产,1例计划妊娠并于妊娠第38周再次剖宫产成功分娩,母儿结局良好。成功随访的13名儿童均正常发育。[结论]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剖宫产史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史;无瘢痕子宫破裂主要危险因素是胎位异常所致难产、多胎妊娠、滥用催产素类药物、不当的宫内操作以及分娩管理不善等因素。子宫破裂的临床症状以产前剧烈腹痛,胎心异常,失血性休克,产前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其中无瘢痕子宫破裂者的组织损伤更重,失血更多,母儿结局预后更差,临床上也更容易延迟其诊断。第三部分 近十年围产期子宫切除的病因和母亲结局[背景及目的]围产期子宫切除与产科大出血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本研究回顾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十年来所有围产期子宫切除病例。探索围产期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产妇临床特征,围手术期及术中情况,并发症及结局。[方法]回顾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所有子宫切除病例。按照术前是否计划子宫切除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和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从住院病历系统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术前基本资料,麻醉方式,术中特征,子宫切除主要指征,胎盘异常的类型,转入ICU的情况以及ICU内主要干预,以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组间变量的比较,根据资料类型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正态分布)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①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51152人次,围产期子宫切除共计133例,其中计划性子宫切除组49例,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84例,总体围产期子宫切除率为2.6/1000(133/51152);其中68.4%(91/133)的妇女至少有一次剖宫产史。②133例围产期子宫切除时机的分布情况为,54.1%的发生在剖宫产术中,31.6%的发生在剖宫产术后,14.3%的发生在阴道分娩后。③围产期子宫切除术的主要指征为胎盘异常(71.4%),宫缩乏力导致的出产后大出血(13.5%)和凝血功能障碍(5.3%)。④胎盘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剖宫产史有关。⑤88.7%(118/133)的妇女术后需要转入ICU管理。⑥围产期子宫切除的产妇常见的并发症有发热,急性肾损伤,膀胱损伤,切口感染和DIC。⑦在产妇特征中,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妇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妇女。但在麻醉和围手受术期处理方面,与计划性子宫切除组相比较,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妇女全身麻醉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和液体输注量更多,缩血管药物使用的比例更高,但术后血红蛋白更低。⑧133例围产期子宫切除妇女中共计死亡3例,其中在计划子宫切除组中的1名妇女因疤痕子宫并凶险型前置胎盘伴穿透膀胱,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在非计划子宫切除组中2名妇女分别为子宫破裂和羊水栓塞合并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结论]围产期子宫切除的常见指征有胎盘异常,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大出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导致胎盘异常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史。与计划性子宫切除妇女相比,非计划性子宫切除妇女围手术期的情况更为复杂。第四部分 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的识别及其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背景及目的]尽管在过去的25年中,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人数有所减少,但它依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直接产科因素。据报告,2015年全球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人数超过80,000人。并且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由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构成比为29.3%,导致产妇严重不良结局的构成比为26.7%,但这些数据存在区域差异。造成这些数据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产科出血的定义本身标准的不统一,或定义的标准本身存在缺陷。同时,也造成临床上不能满足对产科出血的早期识别,且临床上达不到简单易用的程度。比如,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产科出血的定义:阴道分娩失血量>500ml,剖宫产分娩失血量>1000ml。但经研究发现,许多失血量>500ml的孕产妇并无任何不良临床后果,而有些孕产妇即使失血量较少,但仍会出现临床不良后果的风险。此外,按照分娩方式进行划分的产科出血的定义也令人困惑:为何阴道分娩后失血量达到500rnL就会对产妇造成临床不良后果的风险,而剖宫产分娩后失血量达到500mL却不会造成临床不良后果风险?所以,在临床上除了对失血量的准确评估是一个难点之外,可能还要考虑孕产妇的基础健康状况的影响。因为基础健康状况较好的妇女通常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失血量,而不会出现重要器官灌注失代偿的情况(通常>1000 mL)。换言之,产科出血的定义既要考量患者实际的失血量,同时还要考量患者器官灌注的临床表现。比如,患者的生命体征或血流动力学或一些代谢指标(酸中毒、碱缺失、血乳酸)的情况。这些指标的变化均能够及时提醒临床医生对产科出血的识别和初步评估孕产妇失血的程度。但是临床上需要一个能够及时识别产科出血,并且这个指标还要尽可能地适用于所有医疗场景,比如不仅适用于产科专科医生,还可适用于全科医生,急诊科医生,甚至其它的非产科专业医生。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简单快速,床旁易用的特点。初步研究表明,休克指数可能是一个具备上述这些要求的指标。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虽然使用常规的个体生命体征(脉搏和收缩压)来评估低血压的准确性,但它们的简单组合可能会将一般常规的临床参数转变为更准确的、能够及时反映低血容量指标。休克指数是通过心率除以收缩压进行计算的,并且可以利用生命体征来提高个体化的预测能力,这有助于早期个体化识别产科出血。目前,国际上有关休克指数在产科出血中的使用方兴未艾,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多为综述且语焉不详。为此,我们就有关休克指数对产科出血的识别和对产科出血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进行观察和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8240例患者,排除多胎妊娠,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问题,产前出血患者以及资料不全者,仅纳入剖宫产且产后出血(产后24h失血量≥1000ml)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计70例;按照剖宫产方式(紧急剖宫产/择期剖宫产)和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全身麻醉)进行匹配70例非产后出血患者(产后24h失血量<1000ml)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时和产后24h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产后24h失血量,产后出血l0min,30min的心率、收缩压、不同时间SI(SI1=入院时、S12=产后出血10min、SI3=产后出血30min),不良事件(大量输血,侵入性操作和转入ICU)等各指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使用相关分析探讨SI与失血量和输血量的相关性;使用ROC观察SI对失血量和不良事件的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急诊剖宫产均为46(65.7%)人,择期剖宫产均为24(34.3%)人。观察组和对照组局部麻醉均为45(64.3%)人,全身麻醉均为45(35.7%)人。两组之间年龄,产次,孕周,孕前BMI,入院时HR、SBP、Hb、SI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两组入院时的休克指数(SI1)总体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是0.75(0.68-0.84);对照组的产后出血10minSBP和产后出血30min的SBP均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的产后出血10minHR和产后出血30min的H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出血10minSBP,产后出血30minSBP均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SI2,SI3,产后24h失血量,住院天数和ICU转入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1)。另外,SI2和SI3均高于SI1,且以SI2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SI2和SI3均与产后24h失血量和输血量呈明显正相关。ROC曲显示,SI2和SI3均对24h失血量,输血量,侵入性操作和术后转入ICU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的失血量,输血量以及产后出血患者的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郭蕴琦[3](2019)在《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文中指出总结了36例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针对妊高征的护理、针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药物护理和产时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方式。认为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情较为凶险,在护理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产时护理等可以提高产妇分娩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韩丽霞[4](2018)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分析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ACR)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建卡产检分娩且产检资料完整的孕妇12688例。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发展为子痫前期的预测因素。结果二孩政策实施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显着增高(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分娩时年龄≥40岁的高龄产妇、首次妊娠、多胎妊娠、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5kg/m2、营养不良(BMI≤18.5kg/m2)、距上次妊娠间隔≥10年、子痫前期病史、慢性肾炎病史、糖尿病史等因素均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上因素中糖尿病史不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妊娠期高血压确诊时孕周越早、ACR值越高,是最终发展为子痫前期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分娩时年龄≥40岁的高龄产妇、首次妊娠、多胎妊娠、肥胖(BMI≥35kg/m2)、营养不良(BMI<18.5kg/m2)、距上次妊娠间隔≥10年、子痫前期病史、慢性肾炎病史等因素均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确诊时ACR值越高、确诊孕周越早是最终发展为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
何春秀,谢静,叶瑞容,周燕[5](2013)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的护理干预》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精心的子痫的护理、分娩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和产后的护理。观察干预前及干预后10d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产前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孕产妇妊娠结局和胎儿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前并发症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胎盘卒中和产后出血两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发病凶险,及早发现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母婴的预后。
贺金瑞,朱慧芳,刘志民,李燕[6](2010)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文中提出
张玉萍[7](2009)在《血液透析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护理》文中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常见全身性疾病,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重度妊高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妊高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护理措施对降低母婴的危险系数有着重要意义。
张玉萍[8](2009)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有效护理对降低母婴的危险系数的作用。方法:对343例妊高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43例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4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治愈出院10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结论:DIC、胎盘早剥和产后大出血是导致ARF的重要诱因,及早治疗妊高征和早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ARF是降低母婴死亡率的关键,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产科护理和血液透析护理,可有效降低妊高征合并ARF的母婴死亡率。
陈秋红[9](2002)在《妊高征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重症妊高征发生急性肾衰的早期报警信号 ,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研究重症妊高征发生急性肾衰 17例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急性肾衰发生前 1周的尿量 ,血β2 -MG ,血Bun +Cr,尿密度和血压 5项指标 ,并与 35例重症妊高征而无急性肾衰者相对照。结果 :尿量减少和血 β2 -MG升高在重症妊高征合并急性肾衰患者 (实验组 )中的阳性率显着高于重度妊高征组(对照组 ) (P <0 0 1) ;血Cr升高 ,尿密度 <1 0 15和血压下降的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结论 :尿量减少 ,血 β2 -MG升高可能是妊高征发生急性肾衰的早期识别信号 ,及早予以干预 ,护理和治疗 ,有可能避免或减轻急性肾衰的发病
朱碧香[10](2012)在《早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经治的180例妊高征产妇为干预组,行早期临床护理干预,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178例妊高症孕妇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孕产妇在先兆子痫、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生儿在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以及围产儿死亡例数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妊高征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母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意义。
二、妊高征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高征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多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 |
1.2.2 妊高征发病风险预测: |
1.2.3 试验分组: |
1.2.4 妊高征确诊标准: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风险等级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2.2 干预组与观察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2.3 不同风险等级妊高征发病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比较分析: |
2.4 两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云南省主要产科急危重症的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二孩政策”前后产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变化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云南省33家医院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近十年围产期子宫切除的病因和母亲结局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的识别及其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危重产科学相关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结果 |
2 护理措施 |
2.1 心理护理 |
2.2 针对妊高征的护理 |
2.3 针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 |
2.4 药物护理 |
2.5 产时护理 |
3 讨论 |
3.1 发病诱因 |
3.2 预防措施 |
3.3 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4 小结 |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分析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3 相关参数采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二孩政策实施前后不同时段HDPs发生情况比较 |
2.2 HDPs组与健康对照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 |
2.3 初孕初产妇与有流产史初产妇HDPs发生情况比较 |
2.4 HDPs高危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2.5 HDPs高危因素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HDPs组与健康对照组确诊时ACR值比较 |
2.7 妊娠期高血压进展为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对照 |
致谢 |
(6)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概况 |
2 围生儿质量 |
3 早诊进展 |
4 治疗讨论 |
5 护理特色 |
(7)血液透析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护理结果 |
2 妊高征并发ARF的诱因 |
(1) 多见于先兆子痫、子痫的患者。 |
(2) 重度妊高征并发胎盘早剥、DIC和大出血是导致急性肾衰的重要原因。 |
(3) 感染因素。 |
3 护理过程探讨 |
3.1 一般护理 |
3.2 心理护理 |
3.3 产科护理 |
3.4 加强围生期的监测 |
4 血液透析时的护理 |
(1) 血管的选择。 |
(2) 透析方法。 |
(3) 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4) 透析结束时护理。 |
5 小结 |
(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 |
1.2.1 一般护理 |
1.2.2 心理护理 |
1.2.3 产科护理 |
1.2.4 血液透析的护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9)妊高征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10)早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妊高征诊断标准及分度 |
1.3 早期护理干预方法 |
1.3.1 护理评估 |
1.3.2 健康教育 |
1.3.3 产前相关检查 |
1.3.4 心理护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有关两组孕产妇结局比较 |
2.2 两组围产儿结局的比较 |
3 结论 |
四、妊高征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中的应用[J]. 武建,张习梅,谢毅,宋红亮,杨露. 吉林医学, 2021(08)
- [2]云南省主要产科急危重症的相关临床研究[D]. 单可记.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2)
- [3]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J]. 郭蕴琦.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05)
-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分析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临床意义研究[D]. 韩丽霞. 苏州大学, 2018(04)
- [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的护理干预[J]. 何春秀,谢静,叶瑞容,周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04)
- [6]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J]. 贺金瑞,朱慧芳,刘志民,李燕. 河北医药, 2010(22)
- [7]血液透析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护理[J]. 张玉萍.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9(03)
- [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J]. 张玉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10)
- [9]妊高征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的早期识别及护理[J]. 陈秋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02(12)
- [10]早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J]. 朱碧香. 当代医学, 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