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明斯柴油机油底壳进柴油的原因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孙利君[1](2021)在《某种大容量油底壳成形数值模拟与工艺分析》文中指出为延长发动机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取得更好的冷却润滑效果,商用车发动机大都采用大容量油底壳。为增大油底壳储油量,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板料经过两次拉深之后,得到油底壳深腔和浅腔的基本外形,随后在油底壳两侧焊接两个等大的储油槽,焊接成形的油底壳存在疲劳失效的风险,同时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针对焊接式油底壳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大容量免退火处理的整体式油底壳的成形工艺。具体为板料在经过两次拉深之后得到收口整形毛坯,对收口整形毛坯进行适当修边处理并利用特定模具,采用液压胀形的方式得到两侧凸起的大容量油底壳。在满足油底壳装配关系的前提下,以储油量和成形性为目标重新设计了一体式油底壳的结构。为避免油底壳二次拉深之后退火工序,对收口整形毛坯轮廓线三个主要参数建立了响应面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法与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了使得收口整形轮廓与油底壳收口轮廓之间的比值“收口系数k”最优的参数组合,确定了收口整形毛坯轮廓线。针对油底壳两次拉深工序,建立了两次拉深有限元模型,以起皱、拉裂、壁厚减薄率为依据,得到了使得油底壳成形良好的拉深工艺参数,为收口整形提供好的成形基础。对于油底壳收口整形阶段局部出现起皱缺陷的现象,采用不同的修边形状对收口整形毛坯进行修边处理,确定了组合修边形状。模拟了模具推模力及胀形过程最大充液压力对成形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到了成形性良好的一体式油底壳。
王稳,李国良[2](2020)在《商用车长里程柴油机油发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换油期超过40 Mm的柴油机油可认为属于长里程柴油机油。随着对降低商用车使用成本的要求及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商用车柴油机油的长里程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国内外商用车柴油机油的现状及长里程柴油机油的性能要求两个方面对长里程柴油机油的发展进行了综述。长里程柴油机油中传统的硫、磷抗磨剂的添加量将受到严格的限制,在低黏度化的趋势下,寻找新的非硫、磷抗磨剂、低灰分清净分散剂是长里程柴机油配方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外添加剂公司有长里程柴油机油复合剂和配方推荐,但国内润滑油制造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配方的竞争力。(图0表2参考文献10)
张海宁[3](2020)在《基于油液检测与性能参数检测的挖掘机柴油机状态评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柴油机是工程机械挖掘机的心脏,是其工作的动力来源。柴油机在高速高温的条件下工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挖掘机的工作状态。据统计,80%的柴油机不能工作是因为磨损故障引起的,所以提前做好状态诊断和预知性维修非常重要。油液检测和性能参数检测是对柴油机故障诊断用得非常多的方法,本文以两种检测方法为手段,开展对挖掘机柴油机的状态评价技术研究。具体工作如下:分析了柴油机故障模式与磨损故障失效原理与油液分析相关理论及其在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为下一步状态评价提供理论基础;以柴油机油液实测数据制定了柴油机状态评价的界限值,然后运用物元评价理论将油液检测参数与柴油机状态的定量关系进行了计算,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油液检测参数进行了降维,建立了各因子的诊断标准,并对状态进行了诊断。分析了依据柴油机性能参数进行故障诊断的机理,对与柴油机油液检测数据对应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提取和分析,以两台柴油机5个月内一共356条性能参数进行了K-Means聚类,运用油液检测数据和性能参数建立柴油机状态评价的劣化度模型,运用熵权法为各指标确定权重。应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一套柴油机状态评价系统,该系统能依据油液检测数据和性能参数对柴油机的状态做出判断。
胡佳富,李达,李学强[4](2019)在《国五DPF柴油发动机机油稀释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排放法规的逐渐加严及蓝天计划的实施,同时要进一步控制PM2.5和雾霾的产生,传统的柴油机只通过缸内净化和简单的后处理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法规从既对颗粒的重量有要求到也要控制颗粒的数量。这就要求发动机制造企业要从设计本身出发,从技术路线上就必须选择带有颗粒捕集器的装置DPF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本文从企业实际出发,为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而进行的开发研究,主要围绕为满足北京市场的新需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现的机油稀释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分析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以理论为指导,以试验为依据,融入作者的观点,并在试验中得以论证,为今后同类型柴油机的配试,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刘鹏霞[5](2019)在《《移动电站用户使用手册》(第三章-第八章)汉译英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进出口发展,大量电力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带动了相应产品操作说明书翻译的蓬勃发展。该翻译实践报告是关于出口至巴基斯坦的移动电站用户使用手册翻译,使用手册作为科技文本下属重要分支,应同时包括科技文本的一般特征以及说明书的固有特点。实践报告从译前、译中以及译后三个翻译阶段,分别对原文以及平行文本的文本特征及语言特点,从词汇、句法、篇章维度进行分析,以便在译前准确把握译文文本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安全使用的目的,从而明确主要使用直译法传递信息的方法选择。在译中阶段,考虑到翻译的本质在于交际,且其交际过程应包括原文本、译者、译文本以及译文读者四者在内,为了成功实现交际目的,起中介作用的译者应努力在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使译文读者理解原文传达信息,所以在译中阶段,译者主要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作为翻译指导理论,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包括对范畴词、动词在内的词汇,模糊性以及否定表达和无主句在内的语句问题,以及借用衔接及连贯手段来解决语篇问题,分析说明其难点,使用顺译、省译、增译、合译、转换等翻译技巧,保证译文忠实通顺,来说明翻译文本是否遵循或是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具体准则,以呈现出高质量文本,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用于指导电站工作人员安全使用移动电站。译后阶段主要通过自校和他校,同时结合译前及译中阶段的质量监控,保证译文语言表达符合译入语的具体要求,避免出现语义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情形。鉴于此类操作型翻译文本属于信息型以及操作型文本,其中并未涉及相关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信息,所以在翻译中,在保证多方互相合作的前提下,只需传递准确、完整的对等信息,以最终实现安全使用电力产品的交际目的。
林庆云[6](2018)在《LW900K装载机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故障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中的装载机应用到了国民生产的各种领域,且逐渐朝着大功率、高效率、大吨位发展。徐工集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经广泛市场调研,吸收应用引进新的国外先进设计及制造技术,开发设计了LW900K新型轮式装载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根据生产需要,从徐工集团采购了10台LW900K新型轮式装载机,在集团公司四大矿区投入使用,尖山磷矿分公司2台,主要负责产品矿装载。两台新装载机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矿的装载能力,有效解决了生产瓶颈。后来,其中一台装载机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断轴,遂更换新增压器。但从此之后,两台装载机发动机增压器轮番损坏,严重地影响了矿石搬运,同时也增加了运营成本。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学习涡轮增压器发展历史及现状,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原理与润滑过程。分析废气涡轮增压器损坏的主要原因,分别从机油润滑方面、异物损伤、曲轴箱压力高等,查找可能造成增压器损坏的各种原因,并进行了故障树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然后用Visual C#进行故障分析软件的开发,结合建立的故障树,开发出一款可用于废气涡轮增压器故障分析的专用软件。利用软件分析,结合QSM11发动机在LW900K装载机上的安装构造,重点从发动机增压器机油润滑方面分析查找,在初步判断出故障源后,进一步针对该故障源做停机实验,证实了造成该机型涡轮增压器烧毁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短暂缺油,加之增压器工作转速非常高,转轴及浮动轴承磨损加剧,转子组转动惯量大,不能及时停下,转轴在旋转扭矩作用下扭断,从而导致整个涡轮增压器失效报废。二是由于曲轴箱吸器滤芯孔被堵塞,没有呼吸的功用,将导致发动机曲轴箱产生高温、高压。曲轴箱产生聚集的高压废气不能及时排放,从增压器机油回油管里面反向进入到涡轮增压器轴,因气体的扰动,增压器转子组油道中产生泡沫机油,机油不能在转子轴表面建立有效润滑油膜,润滑不良造成转轴及浮动轴承磨损加剧。由于增压器转速高,转子轴转动惯量大,转子轴轴径磨损严重,在旋转扭矩与振动产生的剪切力矩作用下断裂,从而导致整个涡轮增压器提前失效报废。针对查找出来的故障原因,重新设计QSM11发动机机油滤芯器在LW900K装载机上的安装位置、把内置式呼吸器改成外置式呼吸器,购买相应材料,进行改造安装。
李来群,刘家满[7](2015)在《BF6M1013工程机械柴油机隔夜启动困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结合用户反馈的柴油机隔夜启动困难故障信息,对故障机进行了验证分析,通过低位直流燃油吊瓶方法模拟整车隔夜启动,复现了故障现象。通过低压燃油管路磅压方法观察柴油渗漏点,发现单体泵柱塞偶件部位渗漏柴油,检测数据表明单体泵柱塞偶件间隙超差,燃油低压管路柴油渗漏后混入空气导致柴油机隔夜启动困难。
黄昌松[8](2012)在《为国产挖掘机配套的国产柴油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言挖掘机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工程械械机种,因它的适用工况广泛,规格品种繁多,技术含量高,生产能力大,所以现在已被广泛使用在基本建设及采矿工程上。它还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声誉,所以所有有实力的工程机械制造厂商,都以做大做强挖掘机为最终目标。
朱俊[9](2012)在《物流重卡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疑难故障诊排实例》文中研究说明物流重卡柴油机(如康明斯6BT)采用机油冷却器芯,有利于机油的冷却和润滑。但冷却器芯片焊点破裂时,机油大量进入水道,润滑油道的机油大量减少。机油警告灯亮时,冷却系膨胀箱有机油溢出,应及时排除,避免烧毁轴承和机损事故。机油泵衬垫损坏也会导致机油从机油泵处泄露,主油道压力降低,机油警告灯亮,曲轴齿轮处发生异响。拆检更换衬垫按要求装合后,故障即可排除。
赵慧敏[10](2010)在《柴油机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与智能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认为柴油机作为车辆的重要动力总成,对其进行状态监测并提供故障预报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常规柴油机故障诊断采用稳态运转时振动信号诊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柴油机非稳态振动信号进行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的思想。并以康明斯EQ6BT柴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结合科研实际,开展了柴油发动机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和智能故障诊断的研究工作。在柴油发动机动力学分析和振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的非稳态振动信号采集装置;从非平稳、非线性和非高斯特征分析的不同角度,提出了对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切实有效的小波分形方法、盲源-双谱方法和EMD-AR谱方法;采用变精度粗糙集实现了故障特征的自动提取和优化选择;采用多源信息、多方法融合的多级融合策略,开发了柴油机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模块并嵌入车辆智能诊断仪,实现了单故障和双故障模式下故障部位和故障程度的有效识别。通过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柴油机非稳态振动信号蕴含着丰富的发动机技术状态信息,采用合理技术手段分析非稳态振动信号,可以有效诊断采用稳态信号不易诊断出的故障。②采用小波分形方法、盲源-双谱方法和EMD-AR谱方法均能有效提取非稳态振动信号中分析对象的故障特征。在分析双故障模式的非稳态振动信号时,盲源-双谱方法和EMD-AR谱方法较小波分形方法更具优势。③盲源-双谱方法利用非线性PCA算法分离出非稳态振动信号主分量,其双谱分析结果的故障特征比单纯的双谱分析结果更加明显。④EMD-AR谱方法充分发挥了HHT方法处理非平稳、非线性信号具有的显着优势,并克服了由加窗效应带来解调信号两端出现较大误差的问题,得到的谱图平滑、清晰,在很宽频带范围均能有效识别故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⑤变精度粗糙集允许一定程度的错误分类率存在,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表现出比经典粗糙集更强的鲁棒性,得到稳定的特征频率面和故障特征。⑥采用支持向量机特征级融合和D-S理论决策级融合的两级融合诊断模型,综合了多源信息和多信号处理方法的优势,较好地解决了单个SVM诊断精度不高、泛化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显着地提高了故障诊断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二、康明斯柴油机油底壳进柴油的原因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康明斯柴油机油底壳进柴油的原因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某种大容量油底壳成形数值模拟与工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油底壳成形研究现状 |
1.2.2 液压胀形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板料冲压成形理论基础 |
2.1 板料冲压成形分析概述 |
2.2 板料成形性能的重要指标 |
2.2.1 应变硬化指数n |
2.2.2 厚向异性系数r |
2.3 弹塑性变形方程 |
2.3.1 屈服准则 |
2.3.2 硬化规律 |
2.3.3 流动准则 |
2.4 板料冲压有限元基础 |
2.4.1 有限元单元类型与选择 |
2.4.2 冲压模具与工件间接触界面处理 |
2.4.3 接触表面摩擦的处理 |
2.5 板料成形缺陷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油底壳成形工艺方案及结构设计 |
3.1 油底壳成形工艺方案的确定 |
3.2 焊接式油底壳结构外形 |
3.3 一体式油底壳结构要求 |
3.3.1 油底壳凸起高度 |
3.3.2 油底壳圆角处斜面角度 |
3.3.3 深浅腔过渡肋结构 |
3.4 一体式油底壳结构外形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收口整形毛坯的设计 |
4.1 Dynaform软件介绍 |
4.2 油底壳材料的选取 |
4.3 油底壳毛坯的生成及成形性分析 |
4.3.1 油底壳毛坯的展开 |
4.3.2 油底壳成形性分析 |
4.4 收口整形工序毛坯设计与优化 |
4.4.1 液压胀形工艺 |
4.4.2 响应面分析法 |
4.5 收口整形工序毛坯响应面法优化 |
4.5.1 单因素分析 |
4.5.2 响应面法优化收口整形毛坯轮廓线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油底壳拉深工序数值模拟 |
5.1 油底壳一次拉深数值模拟 |
5.1.1 第一次拉深前处理 |
5.1.2 第一次拉深后处理 |
5.1.3 对一次拉深工序的改进 |
5.2 油底壳二次拉深数值模拟 |
5.2.1 拉延筋对二次拉深成形的影响 |
5.2.2 改进后的二次拉深有限元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收口整形工序主要参数确定及仿真分析 |
6.1 修边形状对收口整形成形性的影响 |
6.1.1 扇形修边形状对收口整形成形性的影响 |
6.1.2 三角形修边形状对收口整形成形性的影响 |
6.1.3 组合修边形状对收口整形成形性的影响 |
6.2 推模力对收口整形成形性的影响 |
6.3 充液压力对收口整形成形性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2)商用车长里程柴油机油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商用车柴油机油现状 |
1.1 国外现状 |
1.2 国内现状 |
2 长里程柴油机油的性能要求 |
2.1 柴油机技术发展对柴油机油性能的影响 |
2.2 柴油机规格发展对柴油机油配方的要求 |
3结束语 |
(3)基于油液检测与性能参数检测的挖掘机柴油机状态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
第二章 柴油机故障机理与油液检测技术研究 |
2.1 柴油机简介和工作原理 |
2.1.1 柴油机简介 |
2.1.2 柴油机简要工作原理 |
2.2 柴油机故障机理 |
2.3 柴油机磨损故障机理 |
2.3.1 柴油机磨损过程分析 |
2.3.2 柴油机磨损失效的分类 |
2.4 柴油机油液检测技术 |
2.4.1 理化性能分析技术 |
2.4.2 铁谱分析 |
2.4.3 光谱分析 |
2.4.4 柴油机磨损状态指示参数的表征方式构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油液检测的柴油机磨损状态评价 |
3.1 基于趋势图分析的磨损状态评价 |
3.2 基于界限值法的磨损状态评价 |
3.3 基于物元评价法的磨损状态评价 |
3.3.1 柴油机磨损状态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 |
3.3.2 基于物元模型的磨损状态等级评价 |
3.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柴油机磨损状态评价 |
3.4.1 引言 |
3.4.2 因子分析基本理论 |
3.4.3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对柴油机磨损状态评价实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油液检测与性能参数的状态评价研究 |
4.1 柴油机性能参数 |
4.1.1 转速 |
4.1.2 冷却液温度 |
4.1.3 增压器温度和压力 |
4.1.4 燃油喷射压力 |
4.2 基于K-Means的性能参数聚类分析 |
4.3 基于劣化度分析的柴油机状态评价 |
4.3.1 状态评价的相对劣化度模型 |
4.3.2 评估模型的权值分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油液与性能参数的柴油机状态评价系统 |
5.1 Labview简介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5.2.1 用户管理 |
5.2.2 数据管理 |
5.2.3 分析式铁谱分析 |
5.2.4 三线值分析 |
5.2.5 数据趋势图分析 |
5.2.6 基于物元模型的磨损状态判断 |
5.2.7 系统综合劣化度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移动电站用户使用手册》(第三章-第八章)汉译英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
2.1 Source text analysis |
2.1.1 Lexical level |
2.1.2 Syntactic level |
2.1.3 Textual level |
2.2 Requirements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Before translation |
3.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3.1.2 Translation tools and resources |
3.1.3 Choice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
3.1.4 Translation theory |
3.1.5 Translation plan |
3.1.6 Glossary |
3.2 While translation |
3.2.1 Quality control |
3.2.2 Process description |
3.3 After translation |
3.3.1 Self-evaluation |
3.3.2 Peer-evaluation |
3.3.3 Evaluation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Lexical Problems |
4.1.1 Category words |
4.1.2 Verbs |
4.2 Syntactic Problems |
4.2.1 Negative expressions |
4.2.2 Complementary expressions |
4.2.3 Non-subject sentences |
4.3 Textual Problems |
4.3.1 Repetitive expressions |
4.3.2 Paratactic expression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Reflections |
5.2 Implication for future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ppendix1:Glossary |
Appendix2:Parallel texts |
Appendix3:Source text |
Appendix4: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6)LW900K装载机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故障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涡轮增压器概括 |
1.1.1 涡轮增压器的历史与现状 |
1.1.2 涡轮增压器的发展趋势 |
1.1.3 课题的背景 |
1.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原理 |
2.1 增压器分类 |
2.2 废气涡轮增压器主要结构 |
2.2.1 废气涡轮增压器机械结构 |
2.2.2 旁通阀组 |
2.2.3 涡轮增压器润滑系统 |
2.3 废气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
2.3.1 径流式涡轮机工作原理 |
2.3.2 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
2.3.3 废气涡轮增压器整机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故障树分析法 |
3.1 故障树分析法的概述 |
3.1.1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介绍 |
3.1.2 故障树分析法的特点 |
3.1.3 故障树分析法的思路 |
3.2 故障树的建立 |
3.2.1 故障树建立的原则与方法 |
3.2.2 故障树的构建步骤 |
3.3 故障树的函数 |
3.3.1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
3.3.2 逻辑门的结构函数 |
3.4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3.4.1 故障树底事件割集的概念 |
3.4.2 求解最小割集 |
3.5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3.5.1 概率计算法 |
3.5.2 最小割集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W900K装载机涡轮增压器故障树分析 |
4.1 LW900K装载机废气涡轮增压器故障树的建立 |
4.2 LW900K装载机废气涡轮增压器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4.3 基于故障树的废气涡轮增压器故障分析系统的实现 |
4.3.1 故障分析系统介绍 |
4.3.2 故障分析辅助系统简单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故障分析系统的实际应用 |
5.1 QSM11发动机及涡轮增压器简介 |
5.2 LW900K装载机增压器故障原因分析 |
5.2.1 LW900K装载机增压器故障历史 |
5.2.2 采用故障分析软件分析LW900K装载机增压器故障 |
5.3 机油滤芯器及曲轴箱呼吸器的改装 |
5.3.1 机油滤芯器改装 |
5.3.2 曲轴箱呼吸器改装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建议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
6.3 对使用废气涡轮增压器设备的一点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BF6M1013工程机械柴油机隔夜启动困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现象描述 |
2 故障分析 |
2. 1 启动困难的影响因素 |
2. 2 燃油供给系统 |
2. 3 故障复现 |
2. 4 单体泵柱塞间隙检测 |
2. 5 试验验证 |
3 结束语 |
(8)为国产挖掘机配套的国产柴油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历史回顾 |
为国产挖掘机配套的国产柴油机须达到的要求 |
选用的技术标准高 |
柴油机的转速要低、扭矩要大 |
使用可靠性要求特高, 维护保养要求简单方便 |
对环境的影响控制特严 |
柴油机的形体要适合挖掘机整体布置和方便维护保养 |
国产柴油机为国产挖掘机配套的难处 |
(10)柴油机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与智能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信号处理技术在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2 模式识别技术在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3 信息融合技术在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柴油机非稳态振动信号采集与信号重复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柴油发动机故障机理分析 |
2.2.1 柴油发动机基本结构 |
2.2.2 振动激励源分析 |
2.2.3 柴油发动机常见故障 |
2.2.4 曲轴轴承、连杆轴承故障机理 |
2.3 非稳态振动信号的采集 |
2.3.1 故障试验内容 |
2.3.2 测试位置的选择 |
2.3.3 测试转速的选择 |
2.3.4 定转速触发非稳态信号采集装置设计 |
2.4 定转速非稳态信号采集的重复性测试 |
2.4.1 非稳态信号采集试验 |
2.4.2 误差分析 |
2.4.3 试验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小波变换和分形理论的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 |
3.1 引言 |
3.2 小波变换理论 |
3.2.1 小波变换基本原理 |
3.2.2 小波包分解与重构算法 |
3.3 基于小波包尺度能量谱的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 |
3.3.1 小波包尺度能量谱的算法实现 |
3.3.2 非稳态振动信号小波包尺度能量谱分析 |
3.4 基于小波分形的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 |
3.4.1 分形基本理论 |
3.4.2 分形维数的仿真计算 |
3.4.3 非稳态振动信号小波分形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双谱和盲源分离的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 |
4.1 引言 |
4.2 双谱基本理论 |
4.2.1 高阶累积量 |
4.2.2 基于非参数法的双谱估计 |
4.3 盲源分离原理及算法 |
4.3.1 盲源分离简介 |
4.3.2 盲源分离的问题描述 |
4.3.3 基于非线性主分量分析的盲源分离算法 |
4.4 柴油机非稳态振动信号的双谱分析 |
4.4.1 非稳态振动信号的双谱分析 |
4.4.2 基于双谱的特征面搜索方法 |
4.4.3 结果分析 |
4.5 基于盲源分离和双谱的柴油机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 |
4.5.1 非稳态振动信号的盲源-双谱分析 |
4.5.2 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非稳态振动信号的EMD-AR 谱分析 |
5.1 引言 |
5.2 Hilbert-Huang 变换理论 |
5.2.1 EMD 分解原理 |
5.2.2 Hilbert 谱与Hilbert 边际谱 |
5.2.3 Hilbert-Huang 变换仿真实例 |
5.2.4 非稳态振动信号的HHT 谱分析 |
5.3 EMD-AR 谱方法 |
5.3.1 Hilbert 分离算法的局限性 |
5.3.2 EMD-AR 谱思想的提出 |
5.3.3 EMD-AR 谱与HHT 谱比较研究 |
5.4 非稳态振动信号的EMD-AR 谱分析 |
5.4.1 曲轴轴承故障非稳态振动信号的EMD-AR 谱分析 |
5.4.2 连杆轴承故障非稳态振动信号的EMD-AR 谱分析 |
5.4.3 双故障非稳态振动信号的EMD-AR 谱分析 |
5.5 非稳态信号和稳态信号比较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故障特征提取 |
6.1 引言 |
6.2 粗糙集基本理论 |
6.2.1 等价类和不可分辨关系 |
6.2.2 粗糙集的知识表示 |
6.2.3 属性约简 |
6.3 变精度粗糙集理论 |
6.3.1 粗糙集模型的特点和局限性 |
6.3.2 可变精度粗糙集理论 |
6.4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柴油机故障特征提取 |
6.4.1 信号处理与决策表生成 |
6.4.2 属性对决策近似精度的计算 |
6.4.3 变精度粗糙集理论实现关键诊断参数的自动提取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后验概率建模的柴油机故障诊断 |
7.1 引言 |
7.2 SVM 基本原理 |
7.2.1 SVM 基本思想 |
7.2.2 线性可分情况 |
7.2.3 非线性可分情况 |
7.2.4 SVM 多分类算法 |
7.3 支持向量机的后验概率输出 |
7.3.1 两分类SVM 的概率输出 |
7.3.2 多分类SVM 的加权后验概率输出 |
7.4 SVM 后验概率在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7.4.1 SVM 故障诊断流程 |
7.4.2 基于SVM 后验概率建模的柴油机故障诊断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证据理论的柴油机智能诊断研究 |
8.1 信息融合概述 |
8.1.1 信息融合的定义 |
8.1.2 信息融合的数学依据 |
8.1.3 信息融合的级别 |
8.2 证据理论基本原理 |
8.2.1 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 |
8.2.2 合成和决策规则 |
8.2.3 证据理论的特点 |
8.2.4 支持向量机与证据理论的结合 |
8.3 基于SVM 和D-S 理论的柴油机智能诊断 |
8.3.1 两级融合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 |
8.3.2 特征诊断层的支持向量融合 |
8.3.3 决策诊断层的证据融合 |
8.3.4 诊断实例 |
8.4 柴油机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
8.4.1 系统总体设计 |
8.4.2 系统实现 |
8.4.3 应用举例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论文主要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康明斯柴油机油底壳进柴油的原因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种大容量油底壳成形数值模拟与工艺分析[D]. 孙利君. 燕山大学, 2021(01)
- [2]商用车长里程柴油机油发展综述[J]. 王稳,李国良. 合成润滑材料, 2020(04)
- [3]基于油液检测与性能参数检测的挖掘机柴油机状态评价技术研究[D]. 张海宁.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4]国五DPF柴油发动机机油稀释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A]. 胡佳富,李达,李学强. 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 2019
- [5]《移动电站用户使用手册》(第三章-第八章)汉译英实践报告[D]. 刘鹏霞.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6]LW900K装载机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故障分析及应用研究[D]. 林庆云.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7]BF6M1013工程机械柴油机隔夜启动困难分析[J]. 李来群,刘家满. 现代车用动力, 2015(01)
- [8]为国产挖掘机配套的国产柴油机[J]. 黄昌松.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2(08)
- [9]物流重卡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疑难故障诊排实例[J]. 朱俊. 重型汽车, 2012(02)
- [10]柴油机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与智能故障诊断研究[D]. 赵慧敏. 天津大学,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