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线载波集成芯片ST7536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星[1](2018)在《高速电力线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是利用电力线作为介质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手段。电力线通信利用现有的输电线路,不需要重新铺设线路,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和易于组网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低压电力线进行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热点。本文针对应用于高速PLC组网中的电力线载波机进行研究与设计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基本原理,并对本设计采用的电力线调制解调模块IT900和以太网接口模块MiiNePort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载波机的硬件电路,母板上主要包括IT900和MiiNePort的接口电路,系统侧接口电路、模拟输出电路、模拟输入电路和电源电路等。其中,系统侧可以选择以太网通信和串口通信两种方式。为了提高传输距离,本文专门设计了片外模拟输出电路,其中采用RC滤波器滤除芯片输出的高次谐波分量,前置放大器采用放大倍数高的共射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采用效率较高的甲乙类OTL电路。输入滤波器采用RC滤波器,可根据需要选择工作在FCC和AC频段。除此之外,设计的载波机电源电路主要采用低压差稳压电源获取有稳定输出电流的电压值。本文设计以太接口载波机完成了PCB的设计、制作与调试。最后,结合嵌入式软件在实验室进行了组网测试。主要完成了软件定义的系统参数设置、网络设置、电力线设置,并实现了远动通信规约中定义的应用功能如:总召唤、遥控、遥调等的选择、设置、执行与控制,同时进行了收发报文数、丢包数以及时延的统计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硬件电路能实现主站对主站、主站对从站的配置与管理,完成完整的通信过程。
杜嘉明[2](2016)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过程参数测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成为目前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领域。低压配电网作为现存最大、覆盖最广的信息传输网络,其优点包括无需重新布线、成本低、安装调试方便,并且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扩频通信技术和OFDM调制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出现使得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的可靠性、传输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本文受导师项目——《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在测控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支持,开展了过程参数测控系统的应用研究和设计。目前的过程工业生产测控领域还在广泛采用专用信号电缆铺设的传统测控系统,它存在成本高、维护难等问题,并限制了测控系统传感器所能覆盖的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设计将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应用到过程参数测控系统中。样机系统由三块相同的以福星晓程PL3201芯片为核心的载波通信模块、采用LabVIEW设计的配套上位机软件、两块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报警控制模块和低压电力线构成。本样机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采集工业现场的温湿度数据和烟雾、红外、雨滴报警信息。经实验室和工业现场调试,该过程参数测控样机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符合一般过程参数测控系统要求。最后,论文对全文做出了总结,描述了系统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工作,并总结本人在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工作和成果。
张若愚[3](2013)在《基于OFDM的PLC调制解调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是利用电力线作为介质传输信号一种通信手段,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通过PLC高速传输数据已经成为可能,尤其是OFDM技术的成熟,使得PLC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00MB,因此论文选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简要介绍了PLC技术和OFDM技术,探讨了OFDM技术的原理、信道特性及其优缺点。给出了以Intellon公司的INT6400和INT1400为核心的宽带PLC调制解调器方案,讨论了基于OFDM技术的PLC调制解调器组成结构,设计了电源模块、INT6400模块、INT1400模块、存储器模块及其以太网控制器模块电路,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
王婷,叶晓靖,黎德生,阮世豪,翁锦深,李晓天[4](2012)在《基于ST7538的电力载波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电力载波通信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数据传输方式。全面介绍了电力载波调制解调芯片ST7538的功能、特点及工作原理。设计了以ST7538为调制解调芯片与AT89C2051为核心控制器的电力载波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和软件控制,并着重设计了ST7538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和电力线接口电路。对该电力载波控制系统的应用做了相应的介绍。
刘中芳[5](2012)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在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光伏发电因为其可靠稳定、维护方便等特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监测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在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端安装了光伏智能防雷汇流箱,它把池板子阵的电流、电压、温度、以及故障状态等信息通过有线、无线等方式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以便于电站智能化运维管理。本文研究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汇流箱和集中器之间的通信。原理是将汇流箱监测的信息调制到电力线上,通过电力线传导,在线路另一端通过集中器采集信号,还原信息数据,送至监控中心。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性能的优劣和通信信道的特点直接关系到通信的可靠性。本文主要对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变流器直流侧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直流电力线信息通道的结构和特征,仿真分析了高频谐波和噪声的干扰。对DCSK调制原理及其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实现进行了MATLAB仿真验证。通过对比选择了合适的PLC专用芯片,针对其工作原理设计了滤波电路和耦合电路。为了优化PLC技术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试。并且针对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实验证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能够可靠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
李晓燕[6](2012)在《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数据包侦听工具设计》文中提出本文在分析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特性和探讨扩频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完成了电力线载波通信数据包侦听工具的设计并使用FIR滤波器对其进行了改进。在详细的理论分析之后,对国内目前的电力线载波芯片市场做了调查,选用了五款常用电力线载波芯片和一款内部资源丰富的单片机来完成设计。主要从硬件电路图设计和软件流程编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设计过程。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对具有多种载波频率的两款芯片的外围电路带通滤波器部分进行了改进,主要采用的是基于FPGA的FIR带通滤波器,实现两种芯片的多载波频率切换。
徐立鑫[7](2012)在《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远程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扩展到了以前了无人烟的山区、隧道。这些地方我们同样要对其交通照明系统进行控制。然而这些地方比较偏僻,距离控制室比较远,采用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会有一些不方便。为了合理利用电力能源,减少浪费,同时方便的对路灯照明进行控制。于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PLC(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技术用于照明系统,它可以容易的改变传统的控制方式,使其变得方便。它可以在远处控制整个路灯系统,或对每一段路灯控制,甚至对每一盏路灯进行控制。电力载波通信技术(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简称PLC)是利用配电网络中的电力线来传输控制信号的一种技术。控制信号经调制后加载到低压电力线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用专用调制解调器分离出有用信号。由于它是利用已有的有线电力线网络来作为通信介质的,所以无需再重新铺设一条通信线路。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建设容易等优点。利用低压电力线进行良好的通信面临着许多技术问题,本文分析了低压电力线的信道特点,对影响电力载波的通信的阻抗、衰减、噪声等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比较了3种常用的调制方法,根据工程上的具体情况选出了适合本文应用的调制方法——扩频通信方法,并对其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经过对多款调制解调芯片的比较,最终确定了PL3106芯片。研发的终端控制器安装在每盏灯的灯座内部,控制着本盏灯的开关状态。信号由主控制器发出,通过电力线进行传输,各接收终端接到命令后,按照指令执行相应的命令。文章中也详细介绍了PL3106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PL3106芯片是一款专为我国电网设计的载波调制解调模块,抗干扰能力强。在家庭局域网建设,电力载波通信,远程控制命令传输等方面大量的应用。它有高效的微处理器和众多常用附加电路功能(例如:A/D转换,定时计数,日历时钟,PWM控制等),指令系统与典型的8051单片机一样。它具有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易于开发,价格低廉,资料丰富等优点。文章介绍了控制终端器的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方法以及程序的编写。控制终端包含主控器、接收终端,中继器三部分。三者在设计上除了输入输出部分和程序编写稍有不同外,总体部分基本类似。硬件电路的设计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主芯片部分;发射和功率放大部分;接收耦合部分;电源设计;输入/输出部分;抗干扰的设计等。软件部分的设计包含功能部分(如串口通信、看门狗、输入输出、时钟等)的软件编程,在这里主要就载波收发中的编程进行详细介绍。
田世坤[8](2011)在《具有PLC检测功能的嵌入式系统集中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二五”规划对智能电网、物联网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将越来越普及。集中器作为关键部件,需要较强的计算性能与抗干扰能力,目前集中器设计大多存在性能、扩展性、稳定性、成本等方面的不足,国内电力载波网络环境也存在着阻抗复杂、衰减大、噪声干扰严重等问题,并缺少一个网络检测评估工具,不能满足现场应用的高质量通信要求,这些都成为制约智能电网发展的因素。本论文在已有电能信息采集现场集中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增加PLC检测功能的改进型电能信息采集现场集中器。基于工业级32位ARM9微处理器AT91SAM9260硬件平台搭建linux嵌入式系统,按国家电网相关电力信息采集的规范配套PLC通信检测等系统软件,使新型电能信息采集现场集中器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和数据存储容量,特别是在应用接口和通信协议、数据处理方面有了明显扩展,符合PLC网络环境的通信检测的需求。PLC应用模块和检测方式是集中器上PLC检测功能的关键,本论文选用了福星晓程电力载波MODEM芯片PL3201与PL3106,根据国家电网的相关规范和载波通信特点,设计一套PLC检测应用软件,兼容DL/T698.42、GDW376.2、DL/T645-2007三种电网通信规约,在检测小区现场电力载波网络路由组网时间、通信成功率、平均通信时延,检测载波信道衰减特性、不同路由算法效果比较、载波网络通信质量时变特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应用数据,达到了PLC检测应用的功能设计要求。为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集中器软硬件平台设计方案,也为电力载波通信网络通信质量的检测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聂立贤[9](2010)在《基于DDS的PLC通信调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压电力线通信在配网自动化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中压电力线通信,论文首先研究了中压电力线信道的衰减特性和噪声特性,并实现了中压配电网信道建模。对中压PLC通信调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中压电力线的信道特性,研究了多载波FSK调制技术。在研究DDS调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DS的PLC通信调制系统设计方案,完成了多载波FSK调制解调系统的硬件设计。结合具体硬件实现,论述了调制解调算法在ARM上的软件实现过程。通过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李祥云[10](2009)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线通信以电力线为传输媒介进行数据的传输,随着调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率明显提高,现已进入高速时代。它被看作主要的室内网络解决方案之一,与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相互补充,可用于传输高速数据、话音、图像等多媒体业务信号,成为目前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的宽带接入技术,具有不用布线、覆盖范围广、连接方便等显着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PLC芯片技术有所突破,此项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正朝着实用化方向发展。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实现高速低压电力线通信的一种调制技术,它利用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传送信息,不但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同时也有效克服了低压电力线信道的各种信号传输缺陷,实现了高速、可靠的数据通信。本文主要是基于Intellon公司的单片电力线集成收发器INT5500CS进行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调制解调器的分析和设计,用以实现以太网与电力线之间的桥接以及电力线上的数字载波通信,同时参考Intellon公司提供的测试流量的软件PLCTest自己设计生成PLCT测试软件,不仅可以显示系统传输时的总字节数和吞吐量,还可显示传输内容。在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之后,本文给出了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其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并对Intellon公司的主芯片INT5500和INT1200及以太网控制器AC101LKQT的功能和使用进行了说明。本文完成了高速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调制解调器的详细电路原理图设计、制作和调试工作,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设计证明,采用OFDM技术,在低压电力线上进行高速的载波通信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二、电力线载波集成芯片ST7536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线载波集成芯片ST7536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电力线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要求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设计要求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电力载波通信原理及远动规约概述 |
2.1 电力载波通信原理 |
2.1.1 概述 |
2.1.2 电力载波通信特点 |
2.2 PLC通信的调制方式 |
2.2.1 扩频调制技术 |
2.2.2 单载波调制技术 |
2.2.3 正交频分多载波调制技术 |
2.2.4 差分码移位键控技术 |
2.3 电力载波芯片IT900 |
2.3.1 芯片整体结构 |
2.3.2 功能模块简介 |
2.3.3 IT900的典型应用 |
2.4 远动通信规约概述 |
2.4.1 协议结构 |
2.4.2 报文结构 |
2.4.3 通讯建立过程描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速以太网载波机硬件系统设计 |
3.1 以太网载波机组网方案 |
3.2 以太网载波机硬件设计 |
3.2.1 载波机结构 |
3.2.2 系统侧接口电路设计 |
3.2.3 模拟输出通道设计 |
3.2.4 模拟输入通道设计 |
3.2.5 电力线载波耦合电路 |
3.2.6 复位电路设计 |
3.2.7 电源电路设计 |
3.3 电路调试 |
3.3.1 数字通路 |
3.3.2 模拟通路 |
3.4 载波机整体硬件电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速以太网载波机实测及结果分析 |
4.1 嵌入式软件介绍 |
4.1.1 测试软件简介 |
4.1.2 应用功能测试流程图 |
4.1.3 应用功能ASDU的生成 |
4.1.4 应用功能执行顺序图 |
4.2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4.2.1 测试准备 |
4.2.2 应用功能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项目 |
(2)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过程参数测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
1.2.1 过程控制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
1.2.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研究 |
2.1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基本原理 |
2.2 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分析 |
2.2.1 电力线阻抗分析 |
2.2.2 电力线衰减分析 |
2.2.3 电力线干扰噪声分析 |
2.3 常见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介绍 |
2.3.1 窄带技术 |
2.3.2 超窄带技术 |
2.3.3 OFDM技术 |
2.3.4 扩频通信技术 |
2.4 国内外常用电力载波芯片介绍 |
2.4.1 国外常用电力载波芯片介绍 |
2.4.2 国内常用电力载波芯片介绍 |
2.4.3 国内常用电力载波芯片特性简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载波通信过程参数测控样机系统总体设计 |
3.1 样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1.1 样机系统设计原则 |
3.1.2 样机系统设计要求 |
3.1.3 样机系统总体结构图 |
3.1.4 样机系统工作原理 |
3.2 主要元器件选型 |
3.2.1 PL3201芯片介绍 |
3.2.2 AT89S52芯片介绍 |
3.3 软件开发平台及工具介绍 |
3.3.1 KeilμVision4开发软件介绍 |
3.3.2 PL3201芯片在线编程器ISP3100及配套上位机软件介绍 |
3.3.3 LabVIEW上位机开发软件介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载波通信过程参数测控样机系统硬件设计 |
4.1 样机系统载波通信模块硬件电路实现 |
4.1.1 载波通信模块核心PL3201主要外围电路 |
4.1.2 载波通信模块通信电路 |
4.2 样机系统数据采集报警控制模块硬件电路实现 |
4.2.1 数据采集报警控制模块核心AT89S52主要外围电路 |
4.2.2 数据采集报警控制模块传感器、执行器选择 |
4.3 样机系统上位机硬件平台介绍 |
4.4 样机系统载波通信模块PCB制作工具与硬件抗干扰措施 |
4.4.1 载波通信模块PCB制作工具 |
4.4.2 硬件抗干扰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载波通信过程参数测控样机系统软件实现 |
5.1 样机系统软件编写总体思路 |
5.2 样机系统载波通信模块软件编写和调试 |
5.2.1 载波通信模块核心PL3201重要引脚和通信寄存器介绍 |
5.2.2 载波通信模块核心PL3201载波通信收发程序及调用流程图 |
5.3 样机系统整体通信过程 |
5.3.1 上位机串口发送命令和接收数据过程 |
5.3.2 数据采集报警控制模块串口接收命令和发送数据过程 |
5.4 样机系统上位机具体设计 |
5.4.1 样机系统上位机前面板介绍 |
5.4.2 采集模块A温度情况上位机程序框图 |
5.5 样机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研究 |
5.5.1 优化协调设计 |
5.5.2 软件抗干扰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验室调试和工业现场调试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B 载波通信模块上板原理图 |
附录C 载波通信模块下板原理图 |
(3)基于OFDM的PLC调制解调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
1.2.1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智能小区系统中的应用 |
1.2.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自动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
1.2.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家居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 |
1.3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电力线载波原理综述 |
2.1 电力线载波系统总体结构 |
2.2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特点 |
2.2.1 电力线上的干扰噪声 |
2.2.2 电力线上的输入阻抗 |
2.2.3 电力线上的衰减 |
2.3 PLC通信技术 |
2.3.1 传统PLC通信技术 |
2.3.2 扩频载波通信(SSC)技术 |
2.3.3 正交频分复用原理 |
2.4 Homeplug协议 |
2.5 几款电力线载波芯片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OFDM的PLC调制解调器设计 |
3.1 宽带PLC调制解调器的设计要求 |
3.2 OFDM技术 |
3.2.1 OFDM的基本原理 |
3.2.2 OFDM信号的频谱特性 |
3.2.3 OFDM信道的调制与解调 |
3.2.4 OFDM循环前缀 |
3.2.5 OFDM技术的优缺点 |
3.3 基于OFDM的PLC调制解调器设计 |
3.3.1 基于OFDM的PLC调制解调器的硬件结构 |
3.3.2 电源模块设计 |
3.3.3 INT6400 模块设计 |
3.3.4 INT1400 模块设计 |
3.3.5 存储器模块设计 |
3.3.6 以太网收发控制器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实验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4)基于ST7538的电力载波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
3 主控制器系统架构 |
3.1 主控制器 |
3.2 通信接口 |
3.3 电力载波调制解调器 |
3.3.1 ST7538的产品特点 |
3.3.2 ST7538的工作原理 |
4 ST7538单片机接口电路与电力线接口电路设计 |
4.1 ST7538与AT89C2051单片机接口电路 |
4.2 电力线接口电路设计 |
5 载波通信系统软件设计 |
6 电力载波技术的应用 |
7 结论 |
(5)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光伏发电技术的优势、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 光伏发电系统 |
1.3 光伏智能汇流箱和通信方式 |
1.4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
1.4.1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概念 |
1.4.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难点 |
1.4.3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4.4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
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
2.1 载波芯片的选取及其性能 |
2.2 电力线载波通信调制方式 |
2.2.1 扩频通信原理 |
2.2.2 差分混沌键控(DCSK)的基本原理 |
2.2.3 DCSK通信系统仿真 |
2.2.4 DCSK技术的抗干扰性能研究 |
2.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传输特性 |
2.4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和通信信道研究 |
2.5 通信信道高次谐波分析 |
2.5.1 光伏系统仿真分析 |
2.5.2 共模漏电流的干扰 |
2.6 PLC技术应用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仿真 |
3 电力线载波装置的硬件设计 |
3.1 IT700的主要功能和特征 |
3.2 IT700载波模块介绍 |
3.3 滤波电路的设计 |
3.3.1 滤波电路的设计原理 |
3.3.2 输入滤波电路的设计 |
3.4 耦合器的设计 |
3.4.1 电容耦合方式 |
3.4.2 电感耦合方式 |
3.4.3 两种耦合方式的比较 |
4 通信系统实验研究 |
4.1 实验室环境下的模拟实验 |
4.1.1 不同电感耦合方案的测试 |
4.1.2 信道阻尼的影响 |
4.1.3 电容耦合器实验 |
4.1.4 支撑电容的影响和电感的作用 |
4.2 现场应用情况 |
4.2.1 信道噪音和变流器直流侧谐波的测试 |
4.2.2 电容耦合方式的相关实验 |
4.2.3 实际工程中电容耦合实验 |
4.2.4 电容耦合器的设计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数据包侦听工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意义 |
1.2 电力线载波芯片简介 |
1.3 电力线载波芯片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
第二章 低压电力线传输特性分析 |
2.1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传输模型 |
2.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干扰噪声特性分析 |
2.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输入阻抗特性分析 |
2.4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信号衰减特性分析 |
第三章 通信系统数字技术 |
3.1 二进制数字调制技术 |
3.1.1 2ASK |
3.1.2 2FSK |
3.1.3 PSK |
3.2 扩频技术 |
3.2.1 扩频通信技术的定义 |
3.2.2 扩频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 |
3.2.3 扩频增益 |
3.2.4 扩频通信技术的几种工作方式 |
第四章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数据包侦听工具设计 |
4.1 总体设计思路 |
4.2 硬件部分设计 |
4.2.1 SC1128外围硬件电路及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
4.2.2 PL2102外围硬件电路及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
4.2.3 PLCI38-III-E外围硬件电路及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
4.2.4 MI200E外围硬件电路及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
4.2.5 ST7538外围硬件电路及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
4.2.6 单片机部分 |
4.3 软件部分设计 |
4.3.1 SPI、UART、I~2C简介 |
4.3.2 各芯片工作方式及参数设置 |
4.3.3 软件编程 |
第五章 基于FPGA的可变载波频率数字带通滤波器改进 |
5.1 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滤波 |
5.1.1 数字滤波概述 |
5.1.2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特性 |
5.2 FPGA概述 |
5.2.1 FPGA的发展现状 |
5.2.2 FPGA的结构 |
5.2.3 VHDL语言简介 |
5.2.4 FPGA的开发环境 |
5.2.5 FPGA的设计流程 |
5.3 可变载波频率数字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
5.3.1 FIR数字滤波器理论基础 |
5.3.2 FIR数字滤波器的模型设计 |
5.3.3 利用MATLAB设计相关参数 |
5.3.4 滤波器的模块划分 |
5.3.5 设计过程及相关程序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7)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远程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 通信方法的选择 |
1.3 电力线载波通信 |
1.4 国内外研究背景 |
1.5 系统结构设计 |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 2 PLC 通信信道分析及扩频通信原理 |
2.1 PLC 通信信道分析 |
2.2 目前 PLC 通信的主要方式 |
2.3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 |
2.3.1 扩频通信技术简介 |
2.3.2 直接序列扩频的具体工作原理 3 调制解调芯片的选择及 PL3 106 介绍 |
3.1 芯片的选择 |
3.2 载波调制芯片 PL3106 简介 |
3.3 PL3106 各组成模块的工作原理 |
3.3.1PL3106 的微处理器、中断系统和存储系统 |
3.3.2 载波通信 |
3.3.3 串口通信 |
3.3.4 日历和实时时钟 |
3.3.5 掉电检测及电池检测 |
3.3.6 LCD/LED 功能模块 |
3.3.7 其它功能模块 4 系统硬件设计 |
4.1 系统整体设计 |
4.2 主芯片部分设计 |
4.3 发射和功率放大部分 |
4.4 耦合接收部分 |
4.5 电源部分 |
4.6 程序下载电路 |
4.7 输入\输出设备 |
4.8 硬件抗干扰设计以及 PCB 制作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载波通信协议 |
5.2 程序编写 |
5.3 PL3106 程序下载 |
5.4 软件抗干扰设计 6 总结测试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
(8)具有PLC检测功能的嵌入式系统集中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
2 系统原理及技术基础 |
2.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
2.2 集中器 |
2.3 电力载波通信 |
2.4 电力载波通信检测 |
2.5 本章小结 |
3 集中器软硬件平台设计 |
3.1 设计目标与实现要求 |
3.2 ARM嵌入式微处理器 |
3.3 硬件电路设计 |
3.4 ARM-linux软件平台搭建 |
3.5 本章小结 |
4 PLC检测应用设计 |
4.1 结构与模块划分 |
4.2 载波通信模块 |
4.3 用户接口模块设计 |
4.4 运行检测模块 |
4.5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分析 |
5.1 集中器功能测试 |
5.2 PLC检测功能测试 |
5.3 测试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系统实物图 |
作者简历及在学习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基于DDS的PLC通信调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PLC 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概况 |
1.2.2 中压PLC 通信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 |
1.2.3 中压PLC 通信调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4 DDS 技术应用于PLC 通信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中压 PLC 信道特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电力线信道特性 |
2.2.1 PLC 信道特性实地测试 |
2.2.2 信道衰减特性 |
2.2.3 信道阻抗特性 |
2.2.4 信道噪声特性 |
2.3 信道模型的建立 |
2.3.1 信道噪声特性的建模 |
2.3.2 信道衰减特性的建模 |
2.4 小结 |
第三章 多载波 FSK 调制技术研究 |
3.1 电力线通信现有调制技术 |
3.1.1 PLC 通信调制技术分类 |
3.1.2 现有调制技术分析 |
3.2 单载波FSK 的MATLAB 仿真 |
3.2.1 FSK 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
3.2.2 中压PLC 信道FSK 仿真实现 |
3.3 多载波FSK 的MATLAB 仿真 |
3.3.1 多载波调制技术基本原理 |
3.3.2 功率谱估计法实现多载波FSK 解调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DDS 的 PLC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DDS 工作原理及调制的实现 |
4.1.1 DDS 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4.1.2 DDS 调制功能的实现 |
4.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2.1 系统结构框图 |
4.2.2 芯片介绍 |
4.2.3 调制模块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4.2.4 解调模块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4.3 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
4.4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4.1 调制的软件设计 |
4.4.2 解调的软件设计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5.2 本课题可以继续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10)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电力线载波通信简介 |
1.2 国内外PLC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1.3 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
1.3.1 PLC的技术原理 |
1.3.2 PLC的优点 |
1.3.3 PLC的应用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
2 低压电力线的载波信道和调制技术分析 |
2.1 低压电力线的传输信道特性 |
2.1.1 低压电力线上输入阻抗及其变化 |
2.1.2 低压电力线上的噪声干扰 |
2.1.3 低压电力线上高频信号的衰减及其变化 |
2.2 扩频通信技术 |
2.3 正交多载波调制技术 |
2.3.1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
2.3.2 OFDM信号发送接收原理解析 |
2.3.3 OFDM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
3 电力线调制解调器电路分析及设计 |
3.1 本系统所采用的相关芯片介绍 |
3.1.1 几款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介绍 |
3.1.2 INT5500芯片介绍 |
3.1.3 INT1200芯片介绍 |
3.1.4 AC101LKQT芯片介绍 |
3.1.5 M25P10-A芯片介绍 |
3.2 系统的组成及整体的功能描述 |
3.3 系统各部分的硬件实现 |
3.3.1 INT5500CS模块 |
3.3.2 以太网物理层模块 |
3.3.3 INT5500与INT1200的连接 |
3.3.4 信号耦合电路模块 |
3.3.5 供电电源模块 |
3.3.6 逻辑复位模块 |
3.4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 |
4 调制解调器的安装和检测 |
4.1 系统初始化工作 |
4.2 测试前准备 |
4.2.1 测试环境要求 |
4.2.2 测试软件的说明 |
4.3 系统通信测试 |
4.3.1 主要性能指标 |
4.3.2 测试条件 |
4.3.3 测试原理 |
4.3.4 系统测试方法 |
4.4 系统测试 |
4.4.1 连通情况验证 |
4.4.2 即时通信测试 |
4.4.3 网络状态测试 |
4.4.4 吞吐量测试 |
4.4.5 系统测试结果 |
5 结论 |
5.1 本文所完成的工作 |
5.2 今后的研究工作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电力线载波集成芯片ST7536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电力线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 赵玉星. 东南大学, 2018(05)
- [2]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过程参数测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杜嘉明. 贵州大学, 2016(03)
- [3]基于OFDM的PLC调制解调器设计[D]. 张若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4]基于ST7538的电力载波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J]. 王婷,叶晓靖,黎德生,阮世豪,翁锦深,李晓天. 现代商贸工业, 2012(11)
- [5]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D]. 刘中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6]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数据包侦听工具设计[D]. 李晓燕. 兰州大学, 2012(09)
- [7]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远程控制[D]. 徐立鑫. 陕西科技大学, 2012(09)
- [8]具有PLC检测功能的嵌入式系统集中器研究[D]. 田世坤. 浙江大学, 2011(07)
- [9]基于DDS的PLC通信调制技术研究[D]. 聂立贤.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10(05)
- [10]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 李祥云. 北方工业大学,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