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饲料中测铅方法的改进与铅、镉连续测定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思远,贾铮,田静,李兰,刘晓露,李阳,樊霞[1](2019)在《饲料中铅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铅是一种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的重金属元素。为充分认识铅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的潜在危害,有必要对铅的分析技术进行梳理总结。本文根据分析方法原理的不同,对铅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比较,并着重探讨了不同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便于行业从业人员在分析样品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杨登想,刘艺,张丛兰[2](2019)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螃蟹及饲料中铅离子的含量》文中认为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螃蟹、螃蟹饲料、螃蟹生存水源中重金属元素铅的含量。建立标准吸收曲线,根据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吸光度,推算出样品中铅的含量。结果显示:饲料A、饲料B、蟹黄、蟹膏、母蟹肉、公蟹肉、水样的铅含量分别为0.507, 0.363, 0.217, 0.175, 0.20, 0.154和0.117 mg/kg。依据标准工作曲线可知,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0 1 mg/kg,同时该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99 7。7份样品的三组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在0.001 8%~0.034 1%之间。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测定其回收率验证,加标浓度为0.01~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96.42%~100.89%。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批量检测样品的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快速分析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郑子浩[3](2019)在《太平洋牡蛎重金属累积效率的测定和风险评估》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因素导致重金属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愈来愈严重。贝类因具有高蛋白、高微量元素、少脂肪等营养特点,长期以来受大多消费者的青睐。大部分双壳贝类为底栖生活、是滤食性的,其产品质量受到养殖海域的环境影响,通过食物链及生物的富集作用蓄积重金属,人类食用了这些含重金属超标的贝类生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本研究选取牡蛎养殖区域监测不同季节海洋环境状况,依此监测数据人工模拟该海域环境条件,利用贝类滤水率测定装置,测定在不同季节添加自然环境水体10倍浓度重金属铜铅锌镉条件下,太平洋牡蛎的重金属累积情况和累积效率,并进行风险评估,旨在为开展贝类重金属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对福建省深沪湾(118°40’118°41’E,24°38’24°40’N)养殖区海洋环境进行监测,选取八个监测点位,分别测定该养殖区四个季度(春、夏、秋、冬)的水温、盐度、pH、溶解氧、总悬浮颗粒物、颗粒有机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铜、铅、锌、镉等15个海洋环境指标,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未超标。(2)本研究以太平洋牡蛎作为实验对象,选用流水槽法进行贝类滤水率测定实验,自制滤水率测定装置,于福建省深沪湾养殖区内进行实验。通过测定该养殖区海水中叶绿素a浓度,进行滤水率计算,得到四个季度(春、夏、秋、冬)的滤水率分别为2.09 L/h、1.70 L/h、1.22 L/h、3.42 L/h。结果表明该海域中太平洋牡蛎于冬季滤水率最高,秋季最低,测定牡蛎能量代谢均正常。(3)本研究以太平洋牡蛎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流水槽法,综合稳态模型及两箱模型特点,利用滤水率测定装置进行贝类累积效率测定实验。本实验测定在不同季节添加自然环境水体10倍浓度重金属铜铅锌镉条件下,太平洋牡蛎的重金属累积情况和累积效率,将太平洋牡蛎放入模拟测定季节环境进行累积实验,为期7 d。经测定计算后得出四个季度(春、夏、秋、冬)结果为:铜分别为4.85%、8.18%、5.86%、5.26%,铅分别为32.0%、42.3%、34.1%、27.8%,锌分别为10.6%、15.6%、13.3%、10.3%,镉分别为17.1%、36.7%、24.6%、12.8%。(4)本研究以太平洋牡蛎作为评估对象,对其四个季节重金属含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测定含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铜铅锌镉四种重金属污染指数(Pi)、周暴露量(EWI)、目标危害系数(THQ)来进行风险评估。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累积前后牡蛎样品中的铜铅锌镉的食用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未进行累积实验的样品Pi均小于1,符合我国无公害食品标准限量,可供消费者安全食用;进行累积实验后,除Pb和春秋冬季Zn外均符合我国无公害食品标准限量,但由于Pb已超出,因此具有食用安全风险。应用点评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进行暴露评估,结果发现,四个季节未进行累积实验的样品四种重金属EWI均低于推荐值,THQ除冬季的Cd外均低于1,该水平下对人体造成的风险较低;进行累积实验以后,EWI除Pb仅在夏季小于推荐值外其余均小于推荐值,THQ除Cu在四个季节,Pb在夏季,Zn在春夏秋三季小于1外均大于1该水平下每个季节都因Cd过量存在食用风险。从风险评估的结果来看,本次实验在进行累积实验后,基本接近或超过食用限量值,有食用风险,各季节每日食用不能超过25 g/d、58 g/d、30 g/d、23 g/d;未进行累积实验的太平洋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我国无公害食品标准限量,无食用风险,但各季节每日食用量要小于81 g/d、231 g/d、102 g/d、68 g/d。
徐丽,王冠,李红,丁皓,邓晓旭[4](2013)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饲用酶制剂中的铅》文中研究表明试验采用湿法消解处理酶制剂中的铅,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进行检测,添加基体改进剂,并采用标准加入法,结果标准大米回收率为98.45%107.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5%114.0%,相对标准偏差均<5.0%。
马登军[5](2009)在《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镉和铅是两种环境污染较重的重金属元素,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接触的越来越广泛,镉和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研究这两种毒物在生物机体中的蓄积和分布,具有环境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采用硝酸镉和硝酸铅的水溶液作为染毒材料,以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小白鼠饮水染毒和静脉注射染毒后,其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镉、铅含量的时间效应和蓄积分布规律,以及对小白鼠血液主要指标的影响;考察了镉和铅联合染毒在小白鼠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蓄积分布和相关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对生物机体及其靶器官的作用原理以及减缓和治疗中毒疾病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综合评述了镉和铅的毒性、危害和中毒机理,以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微量金属镉、铅的研究进展。建立了微量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微量金属镉和铅的新方法,为跟踪监测染毒因子在靶器官中的蓄积、迁移和分布提供了可靠、准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镉在0.000-0.8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97.1%,RSD=3.0%,特征浓度为0.0036μg/mL,检出限为0.002μg/mL.铅在0.000-1.0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7.4%,RSD=4.2%,特征浓度为0.0916μg/mL,检出限为0.0500μg/mL。采用含镉和铅分别为0.01%的低浓度水溶液对小白鼠进行饮水染毒,研究了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镉和铅染毒时间效应的变化,对蓄积量进行了测试和分布排序;血液中分布在血红细胞中铅达到95%~98%,镉为90%~93%,肾和肝是镉和铅的主要靶器官,其他器官次之;考察了小白鼠的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网织红细胞数随染毒时间的效应变化,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织红细胞占血红细胞的百分比随染毒时间逐渐上升,实验表明,镉和铅破坏和抑制了血细胞的生长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促使网织红细胞增生。为了有别于消化道染毒,采用同浓度镉和铅的水溶液通过静脉注射,对小白鼠进行被动染毒,考察了镉和铅在红细胞、血清、肝、肾、脾、肺、心脏和大脑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蓄积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铅和镉的联合作用,论文中初步探讨了铅和镉在复合饮水染毒情况下,小白鼠靶器官中二者的蓄积分布情况,以及镉和铅联合作用的相关性。
朱翠娟,贺秀媛,石冬梅,张君涛,安春霞,邓立新[6](2009)在《饲料原料中铅含量的双硫腙法测定》文中研究指明为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试验应用双硫腙比色法,对郑州某饲料厂常用的10种饲料原料中的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骨粉和鱼粉中的铅含量分别达到14.7890和10.1550mg/kg,均高于我国《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国家标准10mg/kg,而其他饲料原料中的铅含量测定值均小于5mg/kg,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结果说明,饲料原料存在着较严重的铅污染。
晁娅楠[7](2007)在《铅、砷、硒、锡的电位溶出分析研究及托莫西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和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食品、中药材中有害金属污染物的研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铅、砷、锡都具有很大的毒性,它们可以通过食物、空气、饮水进入人体。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对上述元素的分析检测十分必要。本研究应用电位溶出法,对食品和天然产物中的痕量元素铅、砷、硒、锡的含量测定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立了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铅及同时测定铅、锡和计时电位溶出法测定砷、硒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食品、天然产物样品的测定中,所获得的结果可为食品、药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方法参考和依据,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意义。1.应用HF-1型微分电位溶出分析仪,以玻碳预镀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了三电极系统,建立了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食醋中的铅的方法。主要考察了底液的影响,优化了仪器条件,包括富集电位、富集时间。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工作曲线在2-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铅的检出限为2 ng/mL,回收率在91.25%—118.75%。该方法可以直接测定食醋样品,适用于现场、快速分析。2.建立了金膜电极—计时电位溶出法测定矿泉水中硒(Ⅳ)的方法,主要考察了底液的影响,优化了仪器条件,包括富集电位、富集时间。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硒(Ⅳ)的线性范围:0.5~2.5 ng/mL,样品回收率96.18%~104.08%。3.应用金膜电极—计时电位溶出法测定中药材金银花、田七中砷,主要考察了底液的影响,优化了仪器条件,包括富集电位、富集时间,建立了CSA测定砷的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线性范围2~10 ng/mL。样品回收率96.67%~107.68%。4.应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罐头食品中铅、锡,主要考察了底液的影响,优化了仪器条件,包括富集电位、静止电位、富集时间,建立了dPSA同时测定铅、锡的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铅、锡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0 ng/mL,5~25 ng/mL。铅的回收率在90.90%~101.31%,锡的回收率在90.60%~106.92%。托莫西汀是2003年在美国上市的新药,用于治疗包括成人在内所有年龄段的注意力缺陷性多动症(ADHD)病人。该药属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它不仅是迄今全球范围内获准用于治疗这种常见疾病的第一个非兴奋性药物,而且也为第一个获准用于ADHD成年病人的药物。建立托莫西汀的分析方法体系对于该药的质量控制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具有价格便宜、原材料易得、制作简便、使用时间较长等优点,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研制了托莫西汀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并成功的应用于托莫西汀原料药和制剂的分析。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体系可为托莫西汀的分析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手段,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1.研制了一种以盐酸托莫西汀和四苯硼钠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PVC膜盐酸托莫西汀选择性电极,并测定了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的含量;该电极在1×10-5~1×10-2mol/L范围内表现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5.53 mV/pC,检测下限为3.18×10-6 mol/L。电极响应迅速、稳定,对多种异质离子表现良好的选择性。运用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的含量,结果满意。
傅仲[8](2005)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在饲料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简称HACCP)作为一个管理体系和标准,已被国外应用于食品行业,并开始用于动物生产中。HACCP的一个重要定义是关键控制点(CCP),通过实施控制一个或数个点、步骤或过程,将食品或饲料的危害预防、消除或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在实施HACCP计划前,动物饲料生产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生产规范。因此,生产者可以很容易地使用HACCP文件来建立和运转质量管理体系,也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HACCP作为一个全新的安全控制保证体系,在国际饲料工业中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国内尚开始接受这一新的理念,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以及结合北京九州大地集团饲料生产实践,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适用于规模化的饲料厂使用的HACCP管理体系,并通过对饲料中危害最严重的霉菌数、黄曲霉毒素B1和重金属铅的验证研究,为饲料安全生产提供一个有效的保证。 本研究在北京九州大地集团公司长期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工业标准》和《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制定了北京九州大地集团饲料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北京九州大地集团饲料企业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通过对饲料企业生产各流程环节加工工艺的分析,同时对HACCP整个原理的剖析,找出了饲料工业生产中原料验收、配方输入、小料添加、混合和制粒等一系列的关键控制点,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情况,制定出了HACCP计划表,编制了本企业的《质量安全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从而在饲料生产中建立了HACCP管理体系。 为了验证HACCP体系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霉菌数为例,研究比较饲料厂在应用HACCP体系前后对饲料的污染情况。2004年3~8月份在三个实施HACCP的饲料厂和三个相同规模的对照饲料厂进行试验,每个饲料厂采集72份样品,检测霉菌数。结果表明:实施HACCP的饲料厂,在实施前后霉菌数由14.3×103个/克下降到9.0×103个/克,降低了37.1%。而同期三个对照饲料厂,含量分别为22.3×103个/克和24.7×103个/克,由此可见,HACCP程序的实施,对饲料厂控制霉菌数有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HACCP体系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还以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为例,研究比较饲料厂在应用HACCP程序前后对饲料的危害情况。2004年3~8月份在三个实施HACCP的饲料厂和三个相同规模的对照饲料厂进行试验,每个饲料厂采集72份样品,检测黄曲霉毒素B1含量。结果表明:实施HACCP的饲料厂,在实施前后含量由13.7μg/kg下降到10.8μg/kg,降低了21.2%。而同期三个对照饲料厂含量分别为15.7μg/kg和17.6μg/kg。由此可见,饲料厂HACCP程序的实施,对其控制黄曲霉毒素B1有明显的效果。为了更好地验证HACCP体系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又以饲料中重金属铅为例,研究比较饲料厂在应用HACCP程序前后对饲料的危害情况。2004年3~8月份在三个实施HACCP的饲料厂和三个相同规模的对照饲料厂进行试验,每个饲料厂采集72份样品,检测饲料中重金属铅含量。结果表明:实施HACCP的饲料厂,在实施前后含量由3.21mg/kg下降到3.16mg/kg,而同期三个对照饲料厂含量分别为3.06 mg/kg和3.26mg/kg。饲料厂HACCP程序的实施,对其控制重金属铅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 由于HACCP所涉及的是食品与饲料安全,所以决不能把它等同于质量控制或保证体系。本研究利用HACCP的质量管理超前工作的理念,完全以生产加工过程为导向,以确保任何生产过程在失控情况下,所有重要或关键的环节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即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生产出来或销售出去以前就停止生产行为。通过HACCP的应用,把饲料生产的过程也纳入食品安全保证方案的一部分,适应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本研究同时还将饲料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通过对饲料生产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对如何监控,如何纠偏,如何验证、记录,如何保存等方面加以讨论,建立了饲料生产的HACCP体系。通过验证,初步确认了HACCP体系在饲料生产中对霉菌数和黄曲霉毒素Bl的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我国建立饲料工业安全生产及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关键词: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饲料企业
郭爽[9](2004)在《饲料中测铅方法的改进与铅、镉连续测定的应用》文中提出
吴诚,马冲先[10](1992)在《轻、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分析试验室》1990年定期评述中“轻、重金属元素的分析”一文的延续。它评述了1988年7月至1991年2月国内关于12个轻、重金属元素分析的进展。内容包括吸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质谱、中子活化分析法、溶剂萃取、分离富集及色谱法、化学分析及相分析等。共引用文献1448篇。
二、饲料中测铅方法的改进与铅、镉连续测定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中测铅方法的改进与铅、镉连续测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饲料中铅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铅的限量规定 |
2 饲料中铅的检测方法 |
2.1 二硫腙比色法 |
2.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2.2.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2.2.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2.2.3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
2.3 原子荧光光谱法 |
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
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2.6 电化学分析法 |
2.6.1 溶出伏安法 |
2.6.2 极谱法 |
2.7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2.8 生物传感器 |
3 前处理技术及仪器改进 |
3.1 固相萃取技术 |
3.2 分子印迹技术 |
3.3 共沉淀法 |
3.4 仪器改进 |
4 展望 |
(2)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螃蟹及饲料中铅离子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1.1.1 试验材料 |
1.1.2 试验试剂 |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试验条件(参见表1) |
1.3.2 预处理 |
1.3.2. 1 固体样品的预处理 |
1.3.2. 2 水样的预处理 |
1.3.3 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
1.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1.3.5 待测样品的检测 |
1.3.6 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 |
1.4 计算公式 |
2 样品的结果 |
2.1 铅的工作曲线 |
2.2 试样的结果与分析 |
2.3 回收率的测定 |
3 结论 |
(3)太平洋牡蛎重金属累积效率的测定和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海洋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
1.1.1 重金属的来源 |
1.1.2 重金属的危害 |
1.2 贝类滤水率 |
1.2.1 贝类滤水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2 贝类滤水率的研究进展 |
1.2.3 测定方法 |
1.3 贝类重金属 |
1.3.1 贝类累积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1.3.2 贝类重金属研究现状 |
1.3.3 水生生物重金属富集模型探讨 |
1.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
1.4.1 风险分析概述 |
1.4.2 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 |
1.4.3 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深沪湾海洋环境部分因素监测 |
2.1 材料、设备与试剂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 |
2.1.3 主要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监测点位 |
2.2.2 监测内容及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太平洋牡蛎滤水率的测定 |
3.1 材料、设备与试剂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叶绿素a的测定 |
3.2.2 滤水率的测定 |
3.2.3 数据统计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太平洋牡蛎的重金属累积效率 |
4.1 材料、设备与试剂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设备 |
4.1.3 主要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重金属累积效率的测定 |
4.2.2 贝类中铜铅镉的测定 |
4.2.3 贝类中锌的测定 |
4.2.4 数据统计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贝类重金属的风险评估 |
5.1 重金属的危害识别及危害特性描述 |
5.1.1 铜的危害识别及特性描述 |
5.1.2 铅的危害识别及特性描述 |
5.1.3 锌的危害识别及特性描述 |
5.1.4 镉的危害识别及特性描述 |
5.2 风险评估方法 |
5.2.1 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 |
5.2.2 食用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
5.3 食用最大限量值计算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重金属污染水平评价 |
5.4.2 对食用人群健康风险的评价 |
5.4.3 食用最大限量值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饲用酶制剂中的铅(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仪器 |
1.2 试验试剂 |
1.3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4 仪器工作条件 |
1.4.1 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 |
1.4.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1.4.3 样品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
2.2 石墨炉升温程序 |
2.3 定量分析方法 |
2.4 样品测定结果 |
2.5 准确度试验 |
2.6 检测限 |
3 结论 |
(5)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镉、铅的概述 |
1.1.1 镉、铅的物理化学性质 |
1.1.2 镉、铅的应用 |
1.1.3 镉、铅对环境的污染状况 |
1.2 镉、铅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的研究进展 |
1.2.1 镉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 |
1.2.2 铅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 |
1.3 微量金属镉、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研究进展 |
1.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镉 |
1.3.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铅 |
1.4 微量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1 微量进样器的研究 |
1.4.2 脉冲微量进样器的研究 |
1.5 该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微量进样——FAAS测定红细胞以及其它组织器官中微量镉和铅的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工作及分析条件的选择 |
2.1.2 方法的线性及工作范围 |
2.1.3 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 |
2.1.4 扰与空白实验 |
2.1.5 方法的回收率试验 |
2.2 小白鼠靶器官样品的制备与测定 |
2.2.1 样品制备 |
2.2.2 试样分析 |
2.2.3 样品测定结果 |
2.3 小结 |
第3章 低毒饮水染毒重金属镉和铅在小白鼠红细胞和其它组织器官中分布的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材料和仪器 |
3.1.2 饲养和试验条件 |
3.1.3 样品处理与分析 |
3.2 小白鼠各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2.1 血红细胞和血清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2.2 其它作用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对照组小白鼠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变化 |
3.3.2 镉染毒后在小白鼠各靶器官中的分布 |
3.3.3 铅染毒后在小白鼠各靶器官中的分布 |
3.3.4 镉和铅在靶器官中分布的比较 |
3.4 小结 |
第4章 重金属镉和铅对血液主要指标影响的研究 |
4.1 概述 |
4.1.1 血液系统和主要研究指标 |
4.1.2 重金属镉和铅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镉对小白鼠血液指标作用的实验结果 |
4.3.2 铅对小白鼠血液指标作用的实验结果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小白鼠的特征变化 |
4.4.2 镉作用的分析与讨论 |
4.4.3 铅作用的分析与讨论 |
4.4.4 镉和铅对血液主要指标作用的比较 |
4.5 小结 |
第5章 静脉注射染毒研究重金属镉和铅在小白鼠的红细胞及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
5.1 实验部分 |
5.1.1 试剂与仪器及工作条件 |
5.1.2 实验方法 |
5.2 样品分析结果 |
5.2.1 注射镉溶液试验小白鼠的测试结果 |
5.2.2 注射铅溶液试验小白鼠的测试结果 |
5.3 分析与讨论 |
5.3.1 试验小白鼠的特征变化 |
5.3.2 镉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的作用 |
5.3.3 铅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的作用 |
5.3.4 镉和铅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作用的比较 |
5.3.5 镉、铅蓄积分布的统计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镉和铅联合饮水染毒在小白鼠靶器官中分布研究初探 |
6.1 重金属铅和镉复合污染与毒性的研究进展 |
6.2 铅和镉联合作用在小白鼠靶器官中的分布 |
6.2.1 材料、仪器和样品处理与分析 |
6.2.2 饲养和试验条件 |
6.2.3 镉和含铅联合作用各靶器官含镉和含铅量的测定结果 |
6.2.4 镉和含铅联合对各靶器官作用的讨论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铅、砷、硒、锡的电位溶出分析研究及托莫西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铅、砷、硒、锡的电位溶出分析方法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1.1 食品中铅、砷、硒、锡分析的意义 |
1.2 样品前处理方法概述 |
1.3 铅的主要测定方法概述 |
1.4 砷的主要测定方法概述 |
1.5 硒的主要测定方法概述 |
1.6 锡的主要测定方法概述 |
1.7 电位溶出分析法概述 |
1.7.1 电位溶出分析法发展 |
1.7.2 电位溶出分析法应用 |
1.8 本部分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食醋中铅 |
2.1 引言 |
2.2 试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工作电极的制备 |
2.2.3 测定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汞膜厚度的影响 |
2.3.2 底液的选择 |
2.3.3 富集电位的选择 |
2.3.4 富集时间的选择 |
2.3.5 干扰情况 |
2.3.6 线性范围与检测限 |
2.4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测定 |
2.5 小结 |
第三章 金膜电极—计时电位溶出法测定矿泉水中硒 |
3.1 引言 |
3.2 试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工作电极的制备 |
3.2.3 测定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底液的选择 |
3.3.2 富集电位的选择 |
3.3.3 富集时间的选择 |
3.3.4 干扰情况 |
3.3.5 线性范围与检测限 |
3.4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测定 |
3.5 小结 |
第四章 金膜电极—计时电位溶出法测定中药材金银花、田七中砷 |
4.1 引言 |
4.2 试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工作电极的制备 |
4.2.3 样品处理 |
4.2.4 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底液的选择 |
4.3.2 富集电位的选择 |
4.3.3 富集时间的选择 |
4.3.4 干扰情况 |
4.3.5 线性范围与检测限 |
4.4 样品及回收率测定 |
4.5 小结 |
第五章 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铅、锡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部分 |
5.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5.2.2 工作电极的制备 |
5.2.3 测定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底液的选择 |
5.3.2 富集电位、静止电位与富集时间对溶出信号的影响 |
5.3.3 干扰情况 |
5.3.4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5.4 样品测定 |
5.4.1 自来水及啤酒样品的测定 |
5.4.2 罐头食品的消化及测定 |
5.5 小结 |
第二部分 托莫西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1.1 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概述 |
1.2 离子选择电极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
1.3 聚氯乙稀(PVC)膜电极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1.4 托莫西汀药物概述 |
1.5 本部分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托莫西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和应用 |
2.1 引言 |
2.2 试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电极的制备 |
2.2.2.1 电活性物质的制备 |
2.2.2.2 PVC膜的制备 |
2.2.2.3 电极的组装 |
2.2.2.4 电极的保存 |
2.2.3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活性物质用量的选择 |
2.3.2 增塑剂对电极响应的影响 |
2.3.3 电极响应曲线 |
2.3.4 溶液pH对电极响应的影响 |
2.3.5 稳定性和电极寿命 |
2.3.6 电极响应时间及检测下限 |
2.3.7 选择性系数 |
2.3.8 线性范围 |
2.4 样品及回收率的测定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8)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在饲料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引言 |
1.1 饲料工业的发展 |
1.2 我国饲料业所面临的问题 |
1.3 研究应用HACCP管理体系的意义 |
第二章 HACCP的起源和发展 |
2.1 HACCP简介 |
2.2 HACCP的特点 |
2.3 HACCP的产生及应用 |
2.4 HACCP与GMP、SSOP和IS09000的关系 |
第三章 HACCP在配合饲料加工企业中应用模式的建立 |
3.1 HACCP的前提条件和预备步骤 |
3.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剖析 |
第四章 HACCP在配合饲料加工企业的应用 |
4.1 饲料企业的危害分析 |
4.2 确定饲料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 |
4.3 制定关键控制点的控制限 |
4.4 建立关键控制点的监测程序 |
4.5 建立纠偏措施 |
4.6 建立验证/审核程序 |
4.7 建立记录和文件保存制度 |
4.8 HACCP计划的实施与维护 |
第五章 饲料生产中HACCP管理体系的建立 |
5.1 HACCP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
5.2 产品描述 |
5.3 各品种饲料的预期用途 |
5.4 工艺流程图及现场确认 |
5.5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
5.6 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监控程序、纠正措施 |
5.7 验证程序 |
5.8 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 |
5.9 总结 |
第六章 HACCP体系对饲料安全控制效果的研究 |
6.1 HACCP体系对饲料生产中霉菌数的控制效果 |
6.2 HACCP体系对饲料生产中黄曲霉毒素B1的控制效果 |
6.3 HACCP体系对饲料生产中重金属铅的控制效果 |
第七章 结论 |
北京九州大地集团饲料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 |
北京九州大地集团饲料企业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轻、重金属元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吸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的应用 |
铝的测定 |
铍的测定 |
铋的测定 |
铜的测定 |
汞的测定 |
镁的测定 |
铅的测定 |
锑的测定 |
锡的测定 |
钛的测定 |
锌的测定 |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应用 |
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
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及质谱分析法的应用 |
活化分析 |
分离、富集技术及色谱法的应用 |
化学分析法及物相价态分析法的应用 |
铝的测定 |
铋的测定 |
镉的测定 |
铜的测定 |
汞的测定 |
镁的测定 |
铅的测定 |
锑的测定 |
锡的测定 |
钛的测定 |
锌的测定 |
物相价态分析 |
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发布与出版 |
四、饲料中测铅方法的改进与铅、镉连续测定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饲料中铅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徐思远,贾铮,田静,李兰,刘晓露,李阳,樊霞. 中国饲料, 2019(21)
- [2]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螃蟹及饲料中铅离子的含量[J]. 杨登想,刘艺,张丛兰. 食品工业, 2019(10)
- [3]太平洋牡蛎重金属累积效率的测定和风险评估[D]. 郑子浩. 集美大学, 2019(08)
- [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饲用酶制剂中的铅[J]. 徐丽,王冠,李红,丁皓,邓晓旭. 饲料博览, 2013(09)
- [5]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D]. 马登军. 河北大学, 2009(12)
- [6]饲料原料中铅含量的双硫腙法测定[J]. 朱翠娟,贺秀媛,石冬梅,张君涛,安春霞,邓立新. 饲料研究, 2009(05)
- [7]铅、砷、硒、锡的电位溶出分析研究及托莫西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和应用[D]. 晁娅楠. 郑州大学, 2007(05)
- [8]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在饲料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 傅仲.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3)
- [9]饲料中测铅方法的改进与铅、镉连续测定的应用[J]. 郭爽. 饲料工业, 2004(01)
- [10]轻、重金属元素的分析[J]. 吴诚,马冲先. 分析试验室, 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