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

一、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潘倩倩[1](2020)在《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安徽省淮北市Y初中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阅读,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安徽省淮北市Y初中的实地调查,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状况进行了解、分析,发现教师阅读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教师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界定教师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等概念,并从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角度阐述问题提出的背景,阐述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思路。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教师自我阅读的情况、阅读的方法、对阅读的认识、阅读的效能与应用四个维度分析教师阅读的状况,发现城市初中教师阅读存在碎片化、数字化、功利化、浅层化、阅读量小等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在调查研究和分析教师阅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策略,包括重视经典阅读,加强深度阅读,提升阅读的源动力等方面。

梁茜[2](2020)在《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对社会平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人们在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更高层次的公平。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展开的,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因此,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也应建立在“过程”的基础之上。瑞典教育学家胡森认为教育过程是指学生入学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的中间性阶段,过程公平意味着以平等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所采取的不同对待方式。本文认为,这种“平等基础上的差异对待”不仅指向狭义层面的师生交往,也涵盖了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和程序执行过程,正是这些过程描绘了学校教育的真实风貌,也构成了审视教育公平的具体情境。尤其是在当前我国高中入学率不断提升,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高中教育的“入场券”的前提下,学生是否能够进一步享有足够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过程亟待关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考察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然状态和现实困境,以期为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公平提供建议与思考。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教育公平理论的梳理,从公平的“维度-程度”视角来分析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过程、教育程序执行过程和人际互动过程,以平等对待、弱势补偿和差异引领三种层层递进的公平“尺度”来考量不同教育过程场域中公平的实现程度、困境表现及成因机制。在具体的研究范式中,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两者互为补充、互相验证,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比较法,对我国19个省份的15000余名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60余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度的访谈,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资料,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然现状、群体间差异、公平困境、相关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发现:第一,教育过程公平的程度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班级之间和个体之间均具有显着差异,其中,校际之间的差异大于区域之间,个体之间的差异大于区域、校际和班级之间,由此可以推断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公平的矛盾主要存在于生生之间和学校之间,对于公平的关注应从促进区域均衡逐渐转向促进校际均衡和提升学生的个体公平感。从公平的影响因素来看,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受到“家庭资本”这一先赋性因素的影响较小,受到“学校资本”,包括师资水平、班级规模、学校层次、班级层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个体的学习信念感对教育过程公平也有显着影响。第二,在教育过程公平不同维度的表现中,分配公平中的资源配置维度、程序公平中的权利自主维度和互动公平中的差别对待维度的得分较低,结合访谈资料对于相关困境进行梳理,发现资源配置方面的困境表现为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改革配套的资源补偿不足;权利自主方面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程序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隐性分层以及学校对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干预和剥夺;平等基础上的差别对待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主要的难点与痛点,研究结果表明囿于资源匮乏和理念偏差等原因,在学校内部的师生互动中,基本的“平等对待”问题尚待改善,基于不同学生个性和需要的“差别对待”更难以落实。第三,受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启发,普通高中教育过程不公平的困境成因可以归纳为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以及文化认知性要素。其中,规制性要素体现为缺乏多方参与和精准调研的“自上而下”教育政策逻辑、“以县为主”的管理与财政体制的严峻挑战以及教师考核制度的负向影响;规范性要素体现为普通高中承担的功利性社会责任和舆论、学校管理者引领的“分数至上”的师生行为规范以及教育评价导向变迁的路径依赖;文化-认知性要素体现为学校内部的文化区隔、教师个人的公平理念、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参与等因素对于互动过程公平的消极干扰。基于以上研究发现,从优化教育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提升教育资源供给的质与量、以差异公平理念引领高中育人改革实践和重视学校内部的互动公平四个方面思考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可能性建议,综合制度公平、理念公平、资源公平和关系公平的视角,探索以教育过程公平理念指导普通高中教育在评价方式、资源供给方式、学校管理方式转型的可能性路径,为促进我国高中教育走向“公平而有质量”提供支持。

申晓娟[3](2020)在《新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70年》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图书馆法治建设取得重要成就,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法治体系,为70年来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回顾这一历史进程,有助于管窥法治建设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并对图书馆法治的未来进行深入思考。本文以改革开放(1978年)、专门法立法在地方取得突破(199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诞生(2005年)、公共图书馆法出台(2017年)为界,分五个阶段对图书馆法治建设70年的历程做了系统回顾与梳理。

吴稌年,顾烨青[4](2017)在《风标甲子年,悠悠思《什么》——纪念刘国钧先生《什么是图书馆学》发表60周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把对刘国钧先生《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的研究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分析产生这一经典之作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认为这是图书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部开创之作、奠基之作和方法论之作。

陈佳[5](2017)在《中小学开放式图书馆建设原则和理念》文中研究说明中小学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近年来,由于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除了室内的固定图书馆之外,位于学校大厅、走廊的开放式图书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馆藏书目、区域划分、环境创设、办馆宗旨等4个方面阐述当前中小学校开放式图书馆建设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理念。

乔君臣[6](2016)在《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构成,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分别从四个方面对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的现状进行一个整体的呈现和归纳。这四个方面是:中小学校长的角色自我认知理念及其实践、中小学校长教师与学生理念及其实践、中小学校长课程与教学理念及其实践、中小学校长办学与治校理念及其实践。其次,论文分析了分析影响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的要素。研究认为,中小学校长的自我教育期许与个人意志、一所学校的发展现状及特殊性、新时期教育思潮以及国内外着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当前国内教育改革及新课改的政策要求及时代背景是影响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的重要因素。论文最后针对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工作中的问题,提出针对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工作的策略或建议。研究从三个视角“不同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教师眼中的校长教育理念及实践”、“教改热潮与新思潮下的校长与学校”呈现了当下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个策略或建议:第一,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一定要符合学校教育的现实和需要;第二,同所学校的教育改革应该保持远景规划方向和文化传统的一贯性;第三,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的形成及其实践应遵循“自然”原则。

郭翔[7](2015)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有效应用现状研究 ——以甘肃省两所学校为个案》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日益重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成为其面临的主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大力开展,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农村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与城市相比已无明显差别。国家为农村学校配置大量教学设施设备,其主要目的显然是为了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尤其是办学硬件方面的差距,进而为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要实现此目的,就需要将这些教学设施设备真正“充分”而“有效”地应用起来,因为教学设施设备的全部功效和作用都要通过“使用”才能实现。如果配置的教学设施设备被束之高阁,成为一件件昂贵而奢侈的“展览品”,那无疑会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就有必要探讨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应用情况。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从使用率、使用效果、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来探究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有效应用水平。本研究将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以甘肃省某民族地区农村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研究样本,从“远程教育设施设备”、“体育教学设施”、“图书资源”、“实验仪器设备”四个方面,分别对两所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情况和有效应用情况进行探究,探究其是否得到了“充分”而“有效”地应用;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教学设施设备在有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分析影响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有效应用的相关因素。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情况已得到了根本改善,许多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已无差别。但也要看到农村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设备的有效应用水平仍然很低,设备或者被闲置,或者由于使用率低而影响了效果的发挥。影响教学设施设备有效应用的因素有很多,但综合来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观,缺乏配套的资源和设备,“舍不得用”的复杂心态以及农村的师资状况是其共性的原因,而这也是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有效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

赵玉玲[8](2013)在《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经费不足,人力资源缺少;层次低,水平低,效能低。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其图书馆(室)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如何让"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图书馆起"死"回生,焕发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申晓娟[9](2013)在《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共图书馆事业是一个国家为了保障公民能够平等自由地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一种制度安排,是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作为建设与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责任主体,其履行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从而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受国家政策影响非常之大,研究公共图书馆事业不可避免也涉及到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不可避免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近年来,随时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公共文化政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文化政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变化对政策的新需求,建立和完善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宏观性、整体性研究明显不足,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本研究以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体系框架、重点领域政策内容、当前政策优化路径等进行研究。全文约20余万字,分为八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研究背景与研究设计。这部分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借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政策的研究成果,分析和定义了本研究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基本含义,强调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应由政府主导,并将本研究的图书馆事业政策限定在公共图书馆事业政策范围,对政策的具体形式做了明确界定,为后续研究划定了范围。二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有关图书馆事业政策基础研究、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及现状研究、重点领域政策研究、国内外图书馆事业政策实践研究、图书馆立法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三是对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对1949-2004年的图书馆事业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0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提出前,分别对每个阶段的政策特点及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政策发展所蕴含的历史经验。第三章首先对2005年后的图书馆事业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部门、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公众三个视角归纳了当前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需求。第四章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总结分析了其在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中可资我国借鉴的三点经验,即建立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的体制,图书馆立法与事业发展同步,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规范体系。第五章重点研究了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体系构建。提出了该政策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系统结构、政策内容结构和政策过程结构三个方面研究了该政策体系的构成。认为,从政策的属性角度看,这个政策体系中既包括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元政策,也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从政策的主体层次看,应当是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配套形成的政策体系。从政策的内容看,既有专门政策,也有相关政策。从政策的过程看,应当是一个涵盖了政策酝酿、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价和政策调整与终结的完整过程。第六章针对组织管理、经费投入、资源建设、服务、从业人员、技术支撑和标准规范等七个重点领域,对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七章对当前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五点政策建议,即抓紧制定出台《公共图书馆法》,尽快确立国家层面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政策,出台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基层图书馆事业专门政策,优化和完善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过程,加大图书馆事业政策宣传力度。第八章是总结与展望,梳理全文研究结论,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图17,表12,附录5)

霍瑞娟[10](2013)在《我国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发展环境、工作方式、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以及用户服务形式日新月异,服务对象需求变化特征明显,逐渐催生了新兴图书馆业态。业态的变化是整个图书馆行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促动图书馆发展变革的助力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图书馆所处的新业态环境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梳理国家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定位转变中面临的问题,准确把握其社会职能的变化方向,对于我国国家图书馆认清肩负的使命和承担的职责、引领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对于促进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对影响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实现科学定位的社会环境和业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国际上主要的国家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进行调研比较以便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对策组合方案,并就方案的可实施性做了探讨。全文约17万字,除引言部分外,共分为7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的逻辑起点与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图书馆社会职能,是在其基本职能发展完善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以社会共同价值为核心的职能,是图书馆更高层次的价值目标。图书馆社会职能的科学定位,需要注意同图书馆职能、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区别和联系;需要注意文化传承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时代要素提出的要求;并符合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着重选取文献收藏、公共服务、科学研究、参考决策、国际交流几个方面,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历史传承进行梳理和说明。国家图书馆百年发展史,反映出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发展有其逐步明确、调整、加强、深化和完善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与业态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这也是今天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的历史参照之一。可以预料,图书馆这个不断成长、变化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经历不同的阶段,国家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还会经历更新和变化,尤其是程度上的差别。第三章分析了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社会环境现状。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会间接地对图书馆社会职能形成制约。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已经进入社会信息化的新环境。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高度信息化,从技术应用、传播媒体形态及用户信息行为等不同方而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来自其他信息资源提供商及社会信息机构的竞争愈加激烈,面对的用户也呈现出多层面、社会化的特点,信息组织的主体、对象、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图书馆行业内外的合作渐入繁荣发展时期。方方面面的发展导致了国家图书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及业务内容的改变,也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定位产生了影响。第四章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业态特征及影响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新业态呈现出数字化、大众化、远程化、融合化和联盟化的特点,表现为数字资源愈加重要且类型、载体、来源更加多元;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且成分更加大众;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和接受远程服务倍受青眯;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在资源与服务方面进一步融合;图书馆联盟的数量快速增长,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化。国家图书馆应该主动迎接新业态特征对国家图书馆文献收藏职能、研究职能、中心服务职能、文献品牌服务、业界引领职能等方面带来的挑战。第五章以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际上主要的国家图书馆为例,调查了各国国家图书馆的立法保障情况,认为完善的图书馆立法不仅是国家图书馆更好地履行职能的保障,也会对该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梳理了各国国家图书馆职能演变情况,并对各自履行的现实职能比较分析,以期为探索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提供参考。第六章提出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的对策组合方案,建议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应定位于国家记忆文献资源中心、公益性公共服务中心、研究型知识服务中心、图书文化交流推广中心、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创新中心。第七章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方案的可实施性予以检验。分析表明,国家图书馆依照建议方案履行社会职能,有着天然的优势和条件。国家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是其担负社会责任的资源基础;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合格的专业队伍为社会职能的有效履行提供了人力保障;大量的社会责任实践为社会职能创新提供了丰富经验。附图23,表10,参考文献225。

二、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安徽省淮北市Y初中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3 文献综述
    1.4 概念的界定
        1.4.1 教师阅读
        1.4.2 教师专业发展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
        2.1.1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
        2.1.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1.3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状况的总体调查结果与分析
        2.1.4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状况在个人基本信息上的差异结果与分析
        2.1.5 城市初中教师的职称、职务与自我阅读情况的关系分析
        2.1.6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的内容、阅读的动力和收获调查结果与分析
        2.1.7 城市初中教师平均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调查结果与分析
        2.1.8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的主要集中时间调查结果与分析
        2.1.9 城市初中教师每年阅读非专业书籍和专业书籍的数量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0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过程中的困惑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1 城市初中教师对自我阅读情况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2 城市初中教师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方式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3 影响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的因素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4 开放题的分析结果
    2.2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的个案访谈
        2.2.1 访谈设计
        2.2.2 访谈对象
        2.2.3 访谈内容与结果
第三章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调查与访谈的结论
    3.1 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
        3.1.1 从问卷调查研究的总体结果来看,城市初中教师总体阅读状况处于一般水平
        3.1.2 在自我的阅读情况方面,不同的教师职称对自我阅读情况有影响,职称越高的教师,自我阅读情况越好
        3.1.3 在阅读的效能与应用方面,不同的任教科目对教师的阅读效能与应用有影响,语文教师的阅读效能与应用情况要优于其他学科的教师
        3.1.4 在阅读内容上,教师把阅读的内容锁定在教学参考书和与专业学科书籍上
        3.1.5 在阅读的目的上,教师把阅读的目的限定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提升个人素养这两个范围上
    3.2 主要存在的问题
        3.2.1 教师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方法有待改善
        3.2.2 教师阅读具有碎片化、数字化、功利化、浅层化的特点
        3.2.3 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偏少
        3.2.4 经典阅读的质量有待提高
    3.3 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教师阅读兴趣不高,源动力不足
        3.3.2 教师工作繁忙,阅读时间难以保障
        3.3.3 学校对教师阅读重视不够,图书资源匮乏
第四章 促进城市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策略
    4.1 教师方面
        4.1.1 使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1.2 加强阅读意识,提升教师阅读的源动力
        4.1.3 重视经典阅读,加强深度阅读
    4.2 学校方面
        4.2.1 充实学校图书馆,丰富教师阅读资源
        4.2.2 开展多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4.2.3 校长带头引领阅读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一、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的教育发展趋势
        二、从简单平等到个性关怀的公平理念深化
        三、从效率优先到内涵发展的高中办学转型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主要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普通高中教育
        二、教育过程
        三、教育过程公平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问卷样本描述
        二、访谈样本描述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四、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历史回顾:教育公平的溯源与脉络研究
        一、阶级特权的式微与人权平等思想的启蒙
        二、公立学校的普及与平等受教育权的保障
        三、考试制度的确立与能力为本理念的深入
        四、学生发展的需要与过程公平观的探索
    第二节 概念检视:教育过程公平的内涵与结构研究
        一、基于宏观政策视角的观点
        二、基于课程与教学视角的观点
        三、基于师生互动视角的观点
    第三节 政策演进:普通高中教育公平的发展阶段研究
        一、结果至上的功利主义公平阶段
        二、规模扩充的数量公平阶段
        三、聚焦过程的比值公平阶段
    第四节 实践聚焦: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相关问题研究
        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问题探讨
        二、国外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问题探讨
        三、影响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因素梳理
    小结: 已有研究进展与局限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进展
        二、待完善的研究局限与对本研究的生长点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公平的考量尺度
        一、约翰·罗尔斯:资源的分配与补偿
        二、罗伯特·诺齐克:平等的初始所有权
        三、罗纳德·德沃金:选择的自由与保障
        四、阿克塞尔·霍耐特:个性的承认与关怀
        五、上述公平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 公平问题的分析视角
        一、组织公平感理论
        二、新制度主义理论
        三、社会交往理论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一、教育过程公平的维度分析
        二、教育过程公平的程度分析
    第四节 研究工具开发与检验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二、测量指标的选取
        三、问卷的试测和修正
        四、访谈提纲的编写与资料编码
        五、正式样本的描述及检验
    小结: 研究框架的形成与阐释
第四章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然状态
    第一节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总体情况
        一、教育过程公平的分维度表现
        二、学生的公平需求情况
        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第二节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群体间差异
        一、区域层面的差异
        二、校际层面的差异
        三、年级层面的差异
        四、班级层面的差异
        五、个体层面的差异
    第三节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与说明
        二、先赋性因素的影响
        三、自致性因素的影响
    小结: 数据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困境表征
    第一节 分配过程不公平
        一、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二、资源供给的不充分
        三、改革配套的资源补偿不足
    第二节 程序过程不公平
        一、制度本身的公平性争议
        二、知识传递中的隐性分层
        三、对学生自主权利的干预与剥夺
    第三节 互动过程不公平
        一、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现实矛盾
        二、对低成就学生群体的漠视与放弃
        三、人际交往中的刻板印象与标签效应
第六章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困境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规制性要素
        一、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逻辑
        二、低重心管理体制的压力演绎
        三、教师考核制度的负向影响
    第二节 规范性要素
        一、普通高中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舆论
        二、学校管理者引领的师生行为规范
        三、教育评价导向变迁的路径依赖
    第三节 文化-认知性要素
        一、教师的个体化公平观念与经历
        二、学校内部的文化区隔与排斥
        三、学生的消极参与及教师的负面期望
第七章 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现实策略
    第一节 优化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
        一、弱化分数至上的高中升学奖励机制
        二、健全“上下互动”的政策执行机制
        三、构建为教师减负增能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节 提升教育资源供给的质与量
        一、鼓励高中学校集群发展
        二、以信息技术资源弥合师资差距
        三、重视学生的资源选择偏好
    第三节 强化高中育人改革的差异公平观
        一、促进课程中的普职要素融通
        二、鼓励从分层走向分类的特色高中建设
        三、优化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涯教育体系
    第四节 重视学校内部的互动公平
        一、塑造良好的公平文化氛围
        二、以公平三原则指导教育实践
        三、关注学生的公平观与公平体验
结语: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局限之处
    第四节 余论与展望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调查问卷
附录二、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访谈提纲
附录三、量表的独立样本T检验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新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70年(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1949-1977年:图书馆法制体系的初创
    1.1 建立出版物样本缴送制度
    1.2 建立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馆工作基本制度
    1.3 创立图书馆间协作共享的工作制度
2 1978-1996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驱动下的图书馆法制体系发展
    2.1 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图书馆法制研究热潮
    2.2 国家层面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逐步明确
    2.3 一个相对较为全面系统的图书馆行政规章体系逐步形成
    2.4 建立图书馆评估制度
    2.5 图书馆标准化工作起步
    2.6 建立图书馆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制度
    2.7 建立图书馆有偿服务制度
3 1997-2004年:从“法制”到“法治”
    3.1 图书馆法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3.2 形成了通过部署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的政策环境
    3.3 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重要内容
    3.4 总分馆制建设思路及政策部署开始在东部地区萌芽
    3.5 图书馆法治理念有了跨越式进步
4 2005-2016年:公共文化政策驱动下的图书馆法治体系建设
    4.1 部署免费开放政策,引发学界业界强烈反响
    4.2 在国家层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总分馆建设政策体系
    4.3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释放强劲政策红利
    4.4 部署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的政策思路得以延续
    4.5 强化以标准化促进专业化、均等化发展的策略
    4.6 由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构成的图书馆专门政策文件体系继续发展
    4.7 相关领域政策体系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5 2017年至今:中国特色图书馆法治进入新时代
6 结语

(4)风标甲子年,悠悠思《什么》——纪念刘国钧先生《什么是图书馆学》发表6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对《什么》研究的四个主要阶段
2 诞生《什么》的社会与学术背景
    2.1 1949年后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历程
    2.2 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和理论研究背景
3 对《什么》的评介
    3.1 开一代风气之作
    3.2 奠基之作
    3.3 方法论之作

(5)中小学开放式图书馆建设原则和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馆藏书目细优化
    馆藏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
    馆藏结构要合理
    馆藏书目数量适宜、种类兼具、质量并重
3 书籍、区域按需划
4 软硬环境巧创设
    硬件环境的建设
    软环境的创设
5 以生为本为宗旨

(6)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2 中小学校长及其教育理念
    2.1 从“理念”到“教育理念”
    2.2 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的内容及其构成
3 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的现状调查
    3.1 中小学校长的自我角色认知理念及实践
    3.2 中小学校长的教师与学生理念及实践
    3.3 中小学校长的教学与课程理念及实践
    3.4 中小学校长的办学与治校理念及实践
4 影响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的要素
    4.1 校长自我教育期许与个人意志
    4.2 学校自身的现状与特殊性
    4.3 国内外教育思潮以及着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4.4 当前国内教育改革及新课改的政策要求及时代背景
5 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5.1 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及其实践存在的问题
    5.2 针对问题的策略建议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小学校长个人与学校发展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小学校长个人与学校发展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7)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有效应用现状研究 ——以甘肃省两所学校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设施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农村学校图书资源利用的相关研究
        (四)关于农村学校实验仪器设备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有效应用分析
    一、远程教育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一)K学校远程教育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二)M学校远程教育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二、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有效应用情况
        (一)K学校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有效应用情况
        (二)M学校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有效应用情况
    三、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有效应用问题分析
    四、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有效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 体育教学设施有效应用分析
    一、体育教学设施配置情况
        (一)K学校体育教学设施配置情况
        (二)M学校体育教学设施配置情况
    二、体育教学设施有效应用情况
        (一)K、M两校体育教学设施使用情况
        (二)K、M两校体育教学设施使用效果
    三、体育教学设施有效应用问题分析
    四、体育教学设施有效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图书资源有效应用分析
    一、图书资源配置情况
        (一)K学校图书资源配置情况
        (二)M学校图书资源配置情况
    二、图书资源有效应用情况
        (一)K学校图书资源有效应用情况
        (二)M学校图书资源有效应用情况
    三、图书资源有效应用问题分析
    四、图书资源有效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实验仪器设备有效应用分析
    一、配置情况
        (一)K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二)M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二、有效应用情况
        (一)K、M两校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二)K、M两校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效果
    三、有效应用问题分析
    四、有效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现状
    1.1 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陈旧
    1.2 藏书数量不足,内容陈旧
    1.3 馆员业务素质低,无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1.4 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限制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2 让图书馆“活”起来
    2.1 加大图书馆“硬件”建设的力度,这是让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活”起来的前提
    2.2 软件建设更要高度重视,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是图书馆能否“活”起来的关键所在
        2.2.1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2.2.2 学校管理体制要创新
        2.2.3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3 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
        2.3.1 要让孩子爱上书
        2.3.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3.3 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
        2.3.4 树立新型的服务理念

(9)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目录
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与研究设计
    1.1 选题背景
        1.1.1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转型急需政策引导
        1.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急需政策支持
        1.1.3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的需求日益迫切
        1.1.4 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需要优化图书馆事业政策
        1.1.5 公民文化权利的有效实现需要政策做保障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文献总体情况
        1.3.2 主要研究领域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
    1.5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5.1 理论基础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价值
        1.6.1 理论价值
        1.6.2 实践价值
    1.7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7.1 研究重点
        1.7.2 研究难点
        1.7.3 研究创新点
2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2.1 1949-1977年间的图书馆事业政策
        2.1.1 明确图书馆事业发展目标,确立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方针和任务
        2.1.2 重视文献资源的建设与组织,出版物样本缴送制度初步建立
        2.1.3 以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为基础,开展大规模图书馆协作协调
        2.1.4 对前苏联图书馆学理论及图书馆工作方法、技术的介绍与引进
        2.1.5 图书馆事业政策存在脱离实际,反复,冒进等不良特征
    2.2 1978-2004年间的图书馆事业政策
        2.2.1 努力消除文革对图书馆事业的不良影响
        2.2.2 建立新时期图书馆工作制度,进一步扩充图书馆职能
        2.2.3 在国家层面初步建立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
        2.2.4 建立图书馆业务职称评定制度
        2.2.5 形成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思路,确立有偿服务的政策导向
        2.2.6 图书馆立法在地方层面取得突破
        2.2.7 通过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带动事业整体发展的政策环境初见端倪
        2.2.8 建立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制度
    2.3 政策体系变迁蕴含的历史经验
3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需求
    3.1 政策的积累
        3.1.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政策成为图书馆事业核心政策的重要载体
        3.1.2 部署实施重点文化工程成为国家层面图书馆事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3.1.3 免费开放成为图书馆事业政策的最强音
        3.1.4 以总分馆制为代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逐步成熟
        3.1.5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开始受到重视
        3.1.6 在农村县以下建立综合文化设施的政策制度逐步清晰
        3.1.7 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实现重要突破
        3.1.8 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
    3.2 当前政策分析
        3.2.1 取得的显着成绩
        3.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政策需求的调查
        3.3.1 对主要政策及其内容的基本认知和潜在需求
        3.3.2 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基本认知和潜在需求
        3.3.3 调查对象的其他建议
    3.4 政策现实需求归纳
        3.4.1 政府部门的需求
        3.4.2 公共图书馆的需求
        3.4.3 社会公众的需求
4 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的国际借鉴
    4.1 建立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的体制
        4.1.1 国家层面的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
        4.1.2 地方层面的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
        4.1.3 大力发展行业协会
    4.2 图书馆立法与事业发展同步
    4.3 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规范体系
        4.3.1 标准规范形式多样内容全面
        4.3.2 广泛覆盖的服务体系
        4.3.3 强调分类指导
        4.3.4 注重服务标准的制订
        4.3.5 注重对图书馆的评估
        4.3.6 建立标准修订和实施机制
5 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体系构建
    5.1 构建原则
    5.2 构建思路
    5.3 基本框架
        5.3.1 政策系统结构
        5.3.2 政策内容结构
        5.3.3 政策过程结构
6 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内容分析
    6.1 组织管理政策
    6.2 经费投入政策
    6.3 资源建设政策
    6.4 服务政策
    6.5 从业人员政策
    6.6 技术支撑政策
    6.7 标准规范政策
7 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优化路径
    7.1 抓紧制定出台《公共图书馆法》
    7.2 尽快确立国家层面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政策
    7.3 出台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基层图书馆事业专门政策
    7.4 优化和完善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过程
    7.5 加大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宣传力度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现行有效的图书馆领域主要国家标准一览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10)我国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1.1 国家图书馆应担负重要的社会职能
        0.1.2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是时代的要求
        0.1.3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引起广泛关注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主要概念
        0.3.1 图书馆
        0.3.2 图书馆基本职能
        0.3.3 图书馆社会职能
        0.3.4 国家图书馆
    0.4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0.4.1 新信息环境正在影响图书馆业态转型和职能定位
        0.4.2 收藏和传递文献是图书馆基本职能的核心
        0.4.3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采集等职能受到特别重视
        0.4.4 对一库三中心为核心的国家图书馆职能多元探索
    0.5 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
        0.5.1 研究目标
        0.5.2 研究内容
        0.5.3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0.6 创新点
1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的理论探讨
    1.1 图书馆基本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
        1.1.1 图书馆基本职能具有固有性与具体性
        1.1.2 图书馆社会职能具有整体性与公共性
        1.1.3 图书馆社会职能具有延续性和关联性
    1.2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时代要求
        1.2.1 文化传承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要求
        1.2.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要求
        1.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要求
    1.3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理论基础
        1.3.1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关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理论
        1.3.2 法学相关理论
        1.3.3 公共产品理论
        1.3.4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理论
        1.3.5 公共空间理论
2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历史传承
    2.1 收藏职能的发展
        2.1.1 S缴送地位的变化
        2.1.2 搜集内容的扩大
        2.1.3 文献资料的保存保护
    2.2 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
        2.2.1 开创向公众开放服务的先河
        2.2.2 进一步降低服务门槛并扩大服务范围
        2.2.3 免费服务与特殊保障
        2.2.4 社会教育与阅读推广
    2.3 研究职能的发展
        2.3.1 文史古籍研究
        2.3.2 业界服务研究
    2.4 参考决策服务职能的发展
        2.4.1 公共参考咨询服务
        2.4.2 立法决策服务
    2.5 国际交流职能的发展
        2.5.1 以书刊交换为基础的交流
        2.5.2 主动开展深度国际及地区间的专业交流合作
3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社会环境分析
    3.1 社会信息化的新环境
        3.1.1 信息化导致实体图书馆的社会信息优势地位动摇
        3.1.2 新媒体应用导致传统图书馆社会服务方式变化
        3.1.3 用户信息行为的改变导致图书馆社会角色变化
    3.2 商业化信息服务与图书馆的竞争
        3.2.1 信息资源提供商与图书馆竞争社会用户
        3.2.2 社会信息机构与图书馆竞争用户
    3.3 图书馆社会职能视角的用户发展特点
        3.3.1 用户成分更趋社会化
        3.3.2 用户期待图书馆发挥更大社会作用
        3.3.3 公众对国家图书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知
    3.4 信息组织新变化
        3.4.1 信息资源的丰富导致图书馆社会信息整序更加重要
        3.4.2 信息资源形态的变化导致非实体信息资源组织更加重要
        3.4.3 非结构化信息的广泛存在导致信息组织模式的变革
        3.4.4 社会信息生产的变化导致图书馆社会信息资源融合更加重要
        3.4.5 信息组织的社会化导致图书馆信息组织合作的重要性提高
    3.5 业务合作模式新特点
        3.5.1 国内图书馆间的合作
        3.5.2 与国际图书馆的合作
        3.5.3 图书馆跨行业的合作
4 业态发展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挑战
    4.1 数字化业态对文献收藏职能的挑战
        4.1.1 资源类型多样化对国家图书馆文献收藏职能的挑战
        4.1.2 资源载体多元化对国家图书馆文献收藏职能的挑战
        4.1.3 资源来源多元化对国家图书馆文献收藏职能的挑战
    4.2 大众化业态对研究职能的挑战
        4.2.1 宏观层面:基础型服务对研究职能的挑战
        4.2.2 微观层面:研究需求多样化对研究职能的挑战
    4.3 远程化业态对中心服务职能的挑战
        4.3.1 信息交流阵地服务的冲击
        4.3.2 图书馆使用的无缝性
        4.3.3 服务方式的转变
    4.4 融合业态对文献品牌服务的挑战
        4.4.1 资源建设的融合化对国家图书馆收藏职能的挑战
        4.4.2 服务方式的融合化对国家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挑战
        4.4.3 服务手段的融合化对国家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挑战
    4.5 联盟化业态对国家图书馆引领职能的挑战
        4.5.1 联盟普遍化对国家图书馆引领职能的挑战
        4.5.2 联盟高程度专业化对国家图书馆引领职能的挑战
        4.5.3 跨联盟合作对国家图书馆引领职能的挑战
5 我国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国际参照
    5.1 国家图书馆职能的立法保障情况对比研究
        5.1.1 图书馆立法明确规定国家图书馆职能
        5.1.2 图书馆立法是国家图书馆履行职能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5.1.3 图书馆立法是国家图书馆带动本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5.2 国外图家图书馆职能演变考察
        5.2.1 美国国会图书馆
        5.2.2 英国国家图书馆
        5.2.3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5.2.4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5.2.5 日本国会图书馆
    5.3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比较
        5.3.1 资源建设与文化传承
        5.3.2 公众服务与社会教育
        5.3.3 专业研究与信息技术应用
        5.3.4 文化交流与国内外合作
6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对策方案建议
    6.1 国家记忆文献资源中心定位
        6.1.1 定位价值分析
        6.1.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6.2 公益性公共服务中心定位
        6.2.1 定位价值分析
        6.2.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6.3 研究型知识服务中心定位
        6.3.1 定立价值分析
        6.3.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6.4 图书文化交流推广中心定位
        6.4.1 定位价值分析
        6.4.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6.5 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创新中心
        6.5.1 定位价值分析
        6.5.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7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方案可实施性检验
    7.1 丰富的馆藏是国家图书馆担负社会职能的资源基石
        7.1.1 文献资源种类齐全
        7.1.2 文献资源可持续发展
        7.1.3 文献资源具有公共应用性
        7.1.4 古籍资源文化内涵深厚
        7.1.5 数字资源比重不断提高
    7.2 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国家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提供了制度保证
        7.2.1 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
        7.2.2 内部执行和协调机制
        7.2.3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7.3 不断优化的人才队伍为国家图书馆实现社会职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7.3.1 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7.3.2 人才队伍结构合理
        7.3.3 人才队伍在科研和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7.4 国家图书馆践行社会责任的经验为履行社会职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4.1 公益性公共服务实践
        7.4.2 知识服务实践
        7.4.3 文化海外传播实践
        7.4.4 推动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新业态环境下用户需求信息调查表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初中教师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安徽省淮北市Y初中的调查[D]. 潘倩倩.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2]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研究[D]. 梁茜.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2)
  • [3]新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70年[J]. 申晓娟. 图书馆杂志, 2020(01)
  • [4]风标甲子年,悠悠思《什么》——纪念刘国钧先生《什么是图书馆学》发表60周年[J]. 吴稌年,顾烨青. 图书馆论坛, 2017(07)
  • [5]中小学开放式图书馆建设原则和理念[J]. 陈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04)
  • [6]中小学校长教育理念研究[D]. 乔君臣.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7]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有效应用现状研究 ——以甘肃省两所学校为个案[D]. 郭翔.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2)
  • [8]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现状与发展对策[J]. 赵玉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5)
  • [9]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D]. 申晓娟. 武汉大学, 2013(01)
  • [10]我国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研究[D]. 霍瑞娟. 武汉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