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服务业58241名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慧华[1](201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分析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患者和家属的乙肝防控知识掌握度及健康教育需求现状。方法:(1)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并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2)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探讨乙肝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福州地区264例乙肝患者及126例家属乙肝防控知识认知度、知识来源与健康教育需求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史、未使用避孕套、乡级及以下卫生所肌肉/静脉注射史、缺乏乙肝预防知识与福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福州地区乙肝感染人群具有4种危险因素、3种危险因素、2种危险因素、1种危险因素,和无可疑危险因素暴露的占比分别为11.881%、27.723%、38.119%、19.802%和2.475%。福州地区乙型肝炎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父婴/母婴传播(53.465%),次要传播途径为医源性传播(19.802%),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和不明原因传播途径占比分别为12.871%、11.387%和2.475%。(2)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期间总体生存质量平均标准分为76.328±9.937分。生存质量评分随患者特征不同而不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期间生存质量的因素为焦虑、睡眠质量、患病后无经济收入、住院天数、已婚、居住在县乡村、家庭月人均收入和医疗付费形式。20%的乙肝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发生焦虑合并睡眠障碍,其生存质量较低。(3)乙肝患者乙肝知识总得分平均标准分为66.863±17.068分,合格率为62.500%。家属知识总得分平均标准分为63.081±18.408分,合格率为52.381%。乙肝患者对乙肝知识的认知度与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地类型相关。应重点关注受教育年限9年及以下的农村男性患者和家属。网络是乙肝患者及家属的主要知识来源。患者希望了解的知识需求依次为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病情观察指导。家属期望获得的健康指导依次为用药指导、预防知识指导及饮食指导。结论:(1)福州地区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史、未使用避孕套、乡级及以下卫生所肌肉/静脉注射史、缺乏乙肝预防知识。福州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含两种危险因素组合为主,主要传播途径是父婴/母婴传播。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加强乙肝健康教育宣教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人群乙肝预防意识,从而降低乙肝的感染率。(2)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期间总体生存质量不高,其影响因素有:焦虑、睡眠质量、患病后无经济收入、住院天数、已婚、居住在县乡村、家庭月人均收入、医疗付费形式。在临床治疗期间,存在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患者是低生存质量的高危人群,乙肝临床治疗路径中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及早开展知识宣教并积极治疗以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提高生存质量。(3)福州地区乙肝患者和家属乙肝防控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与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地类型有关。乙肝防控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需求随乙肝患者特征不同而各异。应重点关注受教育年限9年及以下的农村男性患者和家属。应根据患者和家属不同特征,按需求制定个体化乙肝健康教育路径,并采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有差别的健康教育干预,从而增强乙肝防控意识,实现降低乙肝感染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李宝珍[2](2017)在《以社区体检为基础的济南市章丘区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流行及转归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感染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是全球和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是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作为乙肝大国,HBV感染者约9300万,而慢性乙型肝炎病例约2000万,每年因乙肝相关肝病死亡病人估算有30万例。感染者和死亡者数量均占据了全球相应病例的1/3,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降低乙肝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乙肝防控中尤其重要。目前我国乙肝感染状况调查一般为抽样调查。基于社区全体居民查体的乙肝感染状况的调查,与基于抽样调查相比更能真实反映人群乙肝流行状况,对于了解一个地区HBV感染现状,开展相关干预均具有重要意义。HBV新发慢性感染特别是新发慢性感染是评价一个地区乙肝控制的直接指标,而我国常用急性乙肝发病率作为替代指标,且其数据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误报情况较为多见。因此研究HBV新发慢性感染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既往对慢性乙肝感染者临床特征的研究多是以医院为基础的针对乙肝病例的研究,在社区水平上对HBsAg阳性者的临床构成及特征相关研究还很少。全面分析社区水平上HBsAg阳性者的临床构成、特征、转归及乙肝五项指标及其不同组合在人群中流行现状,对于科学制定慢性乙肝感染者管理策略降低乙肝病死率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目的]1.分析济南市章丘区人群HBsAg流行现状,以及HBsAg阳性人群HBV血清学指标组合的流行状况,为掌握该地区人群中乙肝易感者和传染源的比例和分布情况提供参考;2.通过比较两次查体数据获取济南市章丘区社区人群乙肝新发慢性感染率及分布特征,为确定该地区乙肝防治重点人群提供数据支持;3.通过HBsAg阳性者随访,对不同临床状态HBsAg阳性者的临床转归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科学制定HBV慢性感染者管理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调查方法根据地理位置、经济状况、人员流动性,从济南市章丘区20个镇街中,抽取圣井、官庄、龙山、党家、刁镇、绣惠、枣园7个镇(街道)作为研究现场。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和健康体检信息,同时采集查体对象血清进行HBsAg、抗-HBs、抗-HBc等乙肝感染指标检测,区分出HBsAg阳性者与未感染者;HBsAg阳性者进行医学检查,通过问诊、体格检查、腹部B超检查,由专科医生负责根据以上结果进行临床分类并随访,了解转归情况。2.分析方法(1)使用Excel 2010进行人群分布特征、查体调查率、HBsAg阳性率、新发慢性感染率以及HBsAg阳性者临床特征及HBsAg转阴、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HBeAg血清学转换及再逆转等分布情况分析。(2)使用SPSS 16.0软件,运用χ2检验进行人口构成、HBsAg阳性率在不同镇、年龄、性别等之间的比较;运用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医疗费用支付新发慢性感染率的差别;使用Cox回归模型对HBsAg转阴、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HBeAg血清学转换及再逆转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HBsAg流行情况济南市章丘区HBsAg阳性率为1.92%(95%CI:1.86%~1.98%),男性为 2.12%(95%CI:2.02%~2.22%),女性为 1.76%(95%CI:1.6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中30-39岁组最高,0-9岁组最低,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各镇间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HBsAg新发慢性感染情况随访发现616人被HBV感染,计算新发慢性感染率为0.18/100人年。男女两性之间新发慢性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下各年龄组新发慢性感染率较低,均低于0.1/100人年,从30~39岁年龄组迅速上升到0.21/100人年,40~49岁年龄组上升到0.23/100人年,50~59岁年龄组上升到0.26/100人年。各镇间的新发慢性感染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HBsAg阳性者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HBsAg阳性人群检出13种乙肝血清学指标组合。完成两次随访的1267例携带者中,91例HBsAg转阴,转阴率为5.55/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所有纳入特征不同组间HBsAg转阴的可能性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1267例乙肝携带者中有47例第二次检查时进展为慢性乙肝,进展率为2.87/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有酗酒史者进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升高。209例HBeAg阳性、抗-HBe阴性的感染者在第二次检查时有75例完成了HBeAg血清学转换,总转换率为35.89/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所有纳入特征不同组间转换风险比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1例HBeAg血清学转换后感染者进行第二次医学检查时,96例发生再逆转,总逆转率为8.14/100人年。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HBV DNA<2000 copies/mL 者,HBV DNA≥2000copi/mL 者逆转的风险比升高。[结论]1.通过实施综合防控措施济南市章丘区HBsAg阳性率有所下降,人群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水平。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年龄以30~39岁组HBsAg阳性率最高。2.人群随访发现,济南市章丘区HBV新发慢性感染率为0.18/100人年。影响章丘区人群乙肝病毒新发慢性感染率的因素是地区和年龄。3.HBsAg阳性人群检出13种乙肝血清学指标组合;有酗酒史者进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升高;HBV DNA≥2000copies/mL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逆转的风险比升高。[建议]1.鉴于30-39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且新发慢性感染率迅速上升,以及乙肝新发慢性感染的因素是地区和年龄,建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有针对性的开展易于群众接受、喜闻乐见的防控知识的宣传,尤其要加大乙肝疫苗普及应用力度,提高人群接种率增强人群自我保护能力。2.鉴于HBsAg阳性者随访中,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进展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逆转率较高,且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率较低,建议加强在感染者中进行定期随访重要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感染者对随访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根据临床转归采取针对性的医学干预措施。推究行之有用的医疗保险支付模式和感染者社区管理模式,提升感染者随访的依从性。
龙昌国,赵军,张六阳,龙江艳[3](2016)在《晴隆县1821名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对2014年晴隆县1 821名从业人员进行HBsAg阳性率调查。结果从业人员体检1 821名,检出HBsAg阳性31例,阳性率1 702.36/10万,男性HBsAg阳性率2 760.08/10万(13/471)高于女性1 449.27/10万(18/1 742),男女性别HBsAg阳性率有非常统计学差异(χ2=28.594,P﹤0.01),3544岁年龄组2 199.66/10万(13/591)高于其他年龄组,﹥35岁年龄HBsAg阳性共计20例,占64.52%(χ2=2.106,P﹥0.05);以副食品加工销售业HBsAg阳性率最高2 466.79/10万(13/27),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人数占87.09%(27/31)(χ2=6.84,P﹥0.05)。结论晴隆县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主要以食品从业者和﹥35岁年龄组为最高,应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培训和定期体检工作,搞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周艳冰[4](2012)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是一种包括Ⅱ型糖尿病、高血压、中心性肥胖和高脂血症等在内的多元代谢紊乱状态。调查发现MS在各个年龄段的患病率都在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病情况非常严重,尤其是未实施乙肝疫苗注射的人群。2006年全国调查报告显示,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HBsAg的流行率将近10%。已有的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会增加MS的发病风险。HBV和HCV类似,都能通过脂肪代谢异常导致慢性肝脏损伤,因此,慢性HBV感染和MS间的关系研究逐渐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但是现有很少有关于慢性HBV感染在其他非肝脏疾病的作用的研究,几个现有的研究结果也自相矛盾。另外,也有研究表明MS能够增加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硬化程度以及肝癌的发展,这说明MS和HBV感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必要对这样两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探讨和研究。本研究首先调查上海市普陀区各级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参加健康体检的当地常住人口共9414人,计算MS的患病率并初步探讨HBV感染和MS的相关性;接着从普陀区20年前开始建立的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搜索现在仍居住在普陀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暴露组,从邻近社区中选择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性别相同的进入队列时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社区居民作为非暴露组,对回顾性随访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HBV感染和MS间的联系同时,还采用相加模型,评价HBV感染和性别对MS发病影响的交互作用。1.调查人群的MS患病率MS的粗患病率为12.43%。用普陀区2010年人口和中国2010年人口标化后获得的MS患病率相近,分别为11.04%和10.93%。按性别分别计算MS的患病率,男性MS粗患病率为14.94%,女性为9.1%,男性高于女性。用普陀区2010年人口和中国2010年人口进行标化后男性的MS患病率依然要明显高于女性。在每一个年龄段中,男性的MS患病率都要高于女性,年龄越小差距越明显,随着年龄的上升,女性MS的患病率逐渐接近男性。2.HBV感染和MS相关性的探索HBV感染和MS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无论是否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性别、年龄),两者间联系的强度都很高,粗OR和调整OR分别是1.56和1.40,因而HBV感染可能会增加研究人群MS的患病风险。本研究作为横断面研究,无法区分HBV感染和MS患病的先后顺序,但是一般来说HBV感染发生在青少年时代,且其表面抗原一般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本研究应用HBV的表面抗原标志物作为HBV感染的标志研究其和MS发病的相关,可以认为两者间有一定的先后顺序。3.HBV感染对MS发病影响的回顾性调查研究研究共纳入976名普陀区常住居民作为队列成员,其中暴露组480名,非暴露组496名,男性591名,女性385名,年龄介于18-94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BV感染与MS发病的联系,计算其危险度比(Hazard Ratio, H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的可能影响后,HBV感染和MS的联系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其HR是2.46,95%可信区间是1.77-3.41。在校正MS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膳食摄入情况,HBV感染的轻重程度指标如肝脏功能酶学指标及形态学变化的指标之后,以HBsAg为指标的HBV感染和MS间的HR是2.27,95%可信区间是1.52-3.38。用随访时间计算不同研究组的随访人年后,以MS是否患病作为结局变量,计算后获得HBV感染和MS患病之间的RR值是2.35,95%可信区间是1.70-3.25。对于在HBV感染人群中吸烟、饮酒、运动和MS的关联,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在制定青少年HBV感染的预防控制策略时,需要关注HBV感染所造成的MS等慢性肝外病变所引起的疾病负担;加强健康宣传,降低成人间的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和发病。4.HBV感染和性别对MS发病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此次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男性HBsAg阴性组的MS发病率水平作为基础风险,通过计算相加模型的三个统计量: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例(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 Interaction,AP)、S指数(Synergy Index, SI)及其95%可信区间,评估性别与HBV感染对MS的相加交互作用。用年龄进行校正后,HBV感染和性别的相加模型三个交互作用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RERI:0.13(-0.93-1.19));(AP:0.04(-0.32-0.41));(SI:1.06(0.61-1.84))。对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饮酒、ALT酶学变化、肝脏形态学、高能量腌制食物、运动、家族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进行校正后,HBV感染和性别的相加模型三个交互作用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RERI:0.58(-0.43-1.64));(AP:0.16(-0.16-0.47));(SI:1.27(0.75-2.15))。表明性别及HBV感染对MS患病的影响不存在有交互作用。这表明在不同年龄的所有人群中,经过一定的时间,HBV感染对不同性别人群所造成的影响是一致的。这样对青少年时期就感染HBV的人群来说,其肝外的影响尤其是MS的疾病负担或比未感染人群更大。由于HBV感染同等影响所有人群的MS发病,因此在HBV的预防控制中,不仅要关注肝脏疾病的防制,还要制定特别的措施来降低这个感染人群的MS疾病负担。
黄愈玲,毕锡明,梁雪莹[5](2011)在《广州市2005年-2009年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广州市2005年-2009年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结果:2005年-2009年从业人员的HBsAg平均阳性率为5.01%(52748/1052570),HBeAg平均阳性率为1.50%(15758/1052570),HBeAg阳性人数占HB-sAg阳性人数的平均百分比为29.87%(15758/52748);HBsAg、HBeAg的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组中30~岁组检出HBsAg阳性率最高(5.40%),检出HBeAg阳性率最高的是<30岁组(1.86%),不同年龄组间的HBsAg、HBeAg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eAg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性的HBsAg、HBeAg阳性率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广州市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全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接种疫苗等措施可减少HBV感染。
陈园生[6](2009)在《公共服务场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中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针对HBV高流行势态,中国政府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2002年正式纳入免疫规划,2004年新生儿免费接种,2008年青少年开展群体性接种,HepB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逐年提高。2006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简称乙肝调查)结果表明中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7.18%,<15岁儿童2.08%(其中1~4岁儿童0.96%),≥15岁人群8.12%;与1992年乙肝调查结果相比,<15岁儿童HBsAg携带率下降明显(其中1~4岁儿童下降幅度最大),≥15岁人群HBsAg携带率变化不明显,表明中国以HepB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显着,也揭示了中国HBV流行特征将会发生改变,即以母婴为主的传播方式将逐渐被水平传播方式为主所取代。针对中国HBV流行特征变迁,乙肝防治策略也应相应调整。美容美发、修脚、洗浴和按摩为主的公共服务场所人群流动大、服务复杂,易造成HBV水平传播,从业人员既是HBV感染高危人群,亦可作为传染源造成HBV水平传播。目前国内尚无针对此人群开展HBV感染状况调查和传播危险评估数据,难以评价中国公共服务场所HBV感染风险和传播风险,也缺乏制定针对公共服务场所HBV防治策略的依据。为此,我们选择青海省、湖南省、海南省和深圳部分地区开展公共服务场所HBV感染危险性研究,旨在为我国制定公共服务场所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目的一、掌握公共服务场所用具消毒方式与HBsAg污染及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评价公共服务场所HBV感染危险性;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析公共服务场所HB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危险度;三、评价公共服务场所HBV感染危险性,为我国调整公共服务场所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一、利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湖南、海南、青海和深圳四地,按照经营面积将公共服务场所分成大型、中型、小型三层,各层随机抽取美容院、美发店、理发店和洗浴中心共84家,对684名工作人员和部分顾客开展问卷调查。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公共场所用具HBsAg污染情况及从业人员血清HBsAg。二、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湖南、海南、青海和深圳四地的传染病医院或肝病医院随机选择2005年~2006年乙肝新发病例(200例)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居住地匹配原则以1:1配对选择未感染HBV者(HBsAg和抗-HBc均阴性)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并用RIA复核血清HBsAg和抗-HBc。三、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得出公共服务场所感染HBV的主要危险因素及OR值,运用数学模型将危险因素转化为危险分数。四、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共服务场所用具消毒方式有酒精擦拭、紫外线照射、高压蒸汽消毒、高效含氯消毒剂浸泡和清洗设备,其中酒精擦试和紫外线照射分别占34.60%和30.79%。二、公共服务场所用具表面HBsAg检出率2.13%,大型、中型和小型公共服务场所用具HBsAg检出率分别0.63%、2.67%和3.70%,大、小型公共服务场所用具HBsAg检出率差异显着(x2=6.68,P<0.05)。美容院、理发店和洗脚店用具HBsAg检出率分别2.97%、0.61%和3.42%;不同用具HBsAg检出率不同,暗疮针和镊子检出率较高,分别5.13%和4.17%。洗脚店用的刀具HBsAg检出率8.33%:美容院用的刀具HBsAg检出率4.17%。三、公共服务场所从业人员血清HBsAg调整阳性率9.17%,大型、中型和小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7.34%、8.33%和2.94%;在美容院、理发店、洗脚店和洗浴场所工作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9.01%、6.37%、4.35%和7.29%;不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各异,纹眉、纹唇和纹身行业者最高(13.33%)、修脚者(12.68%)、按摩者8.03%。美容院从业人员HBsAg携带率随工作年限递增呈上升趋势(r=0.83);修脚、按摩和纹眉(纹身等)从业人员HBsAg携带率随工作年限递增呈上升趋势(r=0.89)。四、公共服务场所575名工作人员和部分顾客有皮肤损伤史177人,HBsAg阳性者23人(携带率12.99%);无皮肤损伤史398人,HBsAg阳性者18人(携带率4.52%),两者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x2=16.07,P<0.001),其中在美容院有皮肤损伤史HBsAg携带率15.15%,洗脚店从业人员12.50%,洗浴中心从业人员18.75%,均明显高于无皮肤损伤史(5.13%、1.89%和4.00%)。修脚从业人员中有皮肤损伤史者16人中HBsAg慢性者9人,纹眉(纹身)有皮肤损伤史者8人,其中HBsAg阳性2人。在177名有皮肤损伤史中,有120人未经包扎处理继续为顾客服务,其HBsAg携带率15.00%,57位经简单包扎后继续为顾客服务者HBsAg携带率8.77%,均明显高于“2006年乙肝调查结果”。五、病例对照研究数据经多因素分析表明,除研究对象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外,在公共服务场所有无修面美容、修脚、纹眉(纹身、打耳孔等)、剃毛(须)史是HBV感染危险因素,接种HepB V和乙肝KAP得分高是保护因素。六、KAP调查显示公共服务场所工作人员和顾客对乙肝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1)对HBV传播途径知晓差;(2)对HBV感染后严重性认识不足,对乙肝临床表现缺乏认识,难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3)公共服务场所从业人员知晓接种HepB V能有效预防HBV感染,但有HepB免疫史者仅22%;(4)公共服务场所有些从业人员在为顾客服务时有皮肤破损现象,且多不经包扎等处理仍继续为顾客服务。七、将公共服务场所感染HBV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化为危险分数,根据个体情况得到了组合危险分数,从而预测该个体公共服务场所感染HBV的危险。结论本研究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我国乙型肝炎流行规律和防治对策研究》中的子课题,也是我国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开展有关公共服务场所用具消毒和HBsAg污染情况、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了公共服务场所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了公共服务场所HBV感染危险分数表,探讨一种评价公共服务场所感染HBV危险因素的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场所存在HBV感染(传播)的可能,尤其是修脚、美容、按摩等服务行业;研究结果还提示我们应加强公共服务场所器械消毒管理、规范消毒方法,对从业人员等高危人群开展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通过加强对公众健康教育来提高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法律监督意识。本研究结果为制定乙肝防治规划及《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中乙肝预防控制相关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林伟,刘玉贵,曹春远,陈炳材[7](2009)在《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携带状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HBV感染状况。方法对该市2005—2007年到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领健康证的19 306名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受检的19 306人中,检出HBsAg阳性1420人,阳性率为7.36%。其中HBsAg(+)、HBeAg(-)893人,占4.63%;HBsAg、HBeAg均(+)527人,占2.73%。HBsAg和HBeAg阳性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且逐年降低,1625岁年龄组HBsAg和HBeAg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HBsAg阳性率较低,而HBV携带以25岁以下受检者占多数,提示应继续贯彻执行健康证的制度,严格把好从业人员就业前的第1次体检关,以保障服务对象的安全。
王晓妍[8](2008)在《临渭区2007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临渭区食品生产经营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为人群的乙肝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6444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率2.87%、抗-HBs阳性率29.83%。不同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有差异;男女HBsAg阳性率分别为3.38%和2.52%,性别间有差异;不同工种之间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均有差异;HB-sAg阳性率与是否接种乙肝疫苗有差异。结论临渭区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9.75%)。但人群免疫水平低,因此仍需普及乙肝防治知识,继续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齐克久,王爱民,迟玉红[9](2006)在《2003~2005年珲春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珲春市2003~2005年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服务业从业人员HBV感染指标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24604人,HBsAg阳性率为4.74%,HBeAg阳性率为1.9%,ALT异常率为0.05%。[结论]珲春市服务业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仍不容忽视并且应加以重视。
吴君[10](2006)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综合性预防》文中提出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接种实行计划免疫以来,母婴垂直传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高危人群的性传播、医源性传播、静脉注射毒品等水平传播增多,还有农村地区HBV疫苗接种率低、接种失败、献血员漏检、HBV变异株增多,HBeAg(-)慢性乙型肝炎比例增多存在HBV隐匿性感染等.因此,需要实施多环节综合性的预防策略来有效的阻止HBV的感染.他们分别是:推行大面积的HBV免疫计划确实实施对新生儿(包括农村地区)、高危成年人群及未接种人群的HBV疫苗的接种和接种后监测管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与HBV疫苗主动免疫联合阻断包括宫内感染在内的母婴垂直传播和意外暴露HBV后预防;重视对血制品、器官组织和捐献者的病毒核酸检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规范、医疗器械的消毒和HBV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等.
二、饮食服务业58241名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饮食服务业58241名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福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2.2 乙肝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3 乙肝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2.4 乙肝感染传播途径的组合及推断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2.2 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
2.3 影响乙肝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
2.4 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
2.5 可干预的临床治疗路径因素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福州地区慢乙肝住院患者及家属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需求调查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 调查方法 |
1.3 调查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 |
2.2 乙肝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得分情况 |
2.3 患者和家属乙肝防控知识知晓得分的影响因素 |
2.4 患者和家属乙肝防控知识知晓率的情况 |
2.5 患者和家属的乙肝知识获取途径 |
2.6 患者和家属的乙肝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
2.7 患者和家属对信息获取途径的需求 |
3 讨论 |
3.1 福州地区乙肝患者及家属乙肝知识知晓率低 |
3.2 根据患者及家属不同特征,制定乙肝健康教育路径 |
3.3 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 |
3.4 局限性和创新性 |
4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以社区体检为基础的济南市章丘区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流行及转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见缩略语说明 |
前言 |
1 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现场和调查对象 |
2 问卷调查 |
3 标本采集和检测 |
4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
5 质量控制 |
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结果与分析 |
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
1.1 调查现场基本情况 |
1.2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
2 HBsAg流行情况 |
2.1 HBsAg流行概况 |
2.2 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HBsAg阳性率 |
2.3 不同职业人群HBsAg阳性率 |
2.4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HBsAg阳性率 |
2.5 不同婚姻状况人群HBsAg阳性率 |
3 HBsAg新发慢性感染率 |
3.1 第二次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
3.2 HBsAg新发慢性感染情况 |
4 HBsAg阳性人群临床状态分析 |
4.1 临床检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
4.2 HBsAg阳性人群临床特征 |
4.3 HBsAg阳性者临床特征的动态变化 |
讨论 |
1 人群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水平 |
2 HBsAg新发慢性感染率分析 |
3 HBsAg阳性人群随访分析 |
3.1 乙肝五项检测组合模式分析 |
3.2 HBV携带者转归分析 |
3.3 血清HBe转换分析 |
主要结论及建议 |
1 主要结论 |
2 建议 |
后续研究重点 |
主要先进性和不足 |
1 先进性 |
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件 |
(3)晴隆县1821名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实验室检测 |
2 结果 |
2.1 体检情况 |
2.2 不同职业HBs Ag携带情况 |
2.3 不同性别HBs Ag阳性率比较 |
2.4 不同年龄HBs Ag阳性率比较 |
3 讨论 |
(4)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1 研究背景 |
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3.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研究设计 |
研究现场 |
对象与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和讨论 |
第一章 MS的患病现状及与HBV感染的相关研究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第二章 HBV感染和MS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第三章 HBV感染和性别对MS发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第四部分 总结 |
主要结果及结论 |
研究创新性 |
研究局限性 |
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广州市2005年-2009年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方法 |
1.2.2 试剂与仪器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HBsAg和HBeAg检测情况 |
2.2 年龄分布 |
2.3 性别分布 |
3 讨论 |
(6)公共服务场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 |
技术路线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公共服务场所 |
二、公共服务场所从业人员、顾客和用具调查 |
三、病例对照研究 |
四、调查问卷 |
五、标本采集、运输和实验室检测 |
六、现场工作 |
七、质量控制 |
八、数据录入、清理和数据分析 |
研究结果 |
一、调查情况基本描述 |
二、公共服务场所用具的消毒 |
三、公共服务场所用器械HBsAg检出情况 |
四、公共服务场所从业人员调查 |
五、在公共服务场所接受服务的顾客调查 |
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性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七、公共服务场所感染HBV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分数估算 |
讨论 |
一、我国乙肝防制策略 |
二、调查单位分布情况 |
三、调查公共服务场所用具消毒情况 |
四、公共服务场所用具HBV污染情况 |
五、公共服务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 |
六、公共服务场所乙肝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 |
七、公共服务场所感染HBV危险性病例对照研究 |
八、公共服务场所HB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危险分数 |
九、建议 |
十、本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1-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研究进展 |
综述 2-乙型肝炎研究与预防控制进展 |
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携带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Info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 |
2.2 不同性别从业人员HBsAg和HBeAg的检测结果 |
2.3 不同年龄段从业人员HBsAg和HBeAg的检测结果 |
2.4 HBsAg阳性从业人员中不同性别体检者HBeAg的检出情况 |
3 讨论 |
(8)临渭区2007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乙肝各项指标检测情况 |
2.2 乙肝检测指标的年龄分布 |
2.3 乙肝检测指标的性别分布 |
2.4 乙肝检测指标的工种分布 |
2.5 从业人员中HBV阳性者的感染模式 |
2.6 乙肝疫苗接种史与HBV感染的关系 |
3 讨论 |
(9)2003~2005年珲春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年份检测情况 |
2.2 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检测情况 |
2.3 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检测情况 |
四、饮食服务业58241名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吴慧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4)
- [2]以社区体检为基础的济南市章丘区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流行及转归研究[D]. 李宝珍. 山东大学, 2017(04)
- [3]晴隆县1821名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调查分析[J]. 龙昌国,赵军,张六阳,龙江艳.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12)
- [4]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D]. 周艳冰. 复旦大学, 2012(03)
- [5]广州市2005年-2009年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 黄愈玲,毕锡明,梁雪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07)
- [6]公共服务场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性研究[D]. 陈园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01)
- [7]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携带状况调查[J]. 林伟,刘玉贵,曹春远,陈炳材. 职业与健康, 2009(07)
- [8]临渭区2007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 王晓妍. 医学动物防制, 2008(09)
- [9]2003~2005年珲春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分析[J]. 齐克久,王爱民,迟玉红. 预防医学论坛, 2006(04)
- [10]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综合性预防[J]. 吴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12)
标签:乙肝论文;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论文; 两对半论文; 乙肝转阴论文; 乙肝检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