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个代表”突出“五个坚持”——湖北阳信县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围绕“三个代表”突出“五个坚持”——湖北阳信县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一、围绕“三个代表” 突出“五个坚持”——湖北阳新县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朱鸿亮[1](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立足文化强国,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思想、新表述、新论断,也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当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拓展的情况下,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整体化研究,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狭义上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成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物质产品中包含的精神因素,去除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首先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体系,接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性研究。就内涵的拓展性研究来说,包括文化源流论一章,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流关系,并辨析了三者之间传承转化的关系,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意识形态主导论一章,详尽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的主导性问题,本章的特色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整合进意识形态主导性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外延的拓展性研究来说,主要包括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分论一章,这是对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涉及的文化各领域、各方面的专门而集中的考察,意在努力呈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关于文化的理论观点的丰富细节,也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化自信论一章,研究了自信问题的由来、自信的必要性和依据、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无论意识形态工作抑或价值观践行、传承传统文化抑或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前提,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主观条件;而文化建设论一章,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实践基础;文化交往论一章,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他国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交往,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客观条件,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作为本文理论研究的重要结论,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总结概括。其次,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有七: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的问题导向、鲜明的实践指向、强调创新引领文化发展、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工作、把人才建设放到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再次,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创造性论述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等六大方面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最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结束全篇。

高云亮[2](2021)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文中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问题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政治引领优势、统筹协调作用、资源整合功能是保证广大贫困村实现脱贫的重要动因,也是推动农村党建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在533824个行政村建立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1从基层党组织引领干部群众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来看,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形成鲜明的交互促进特征:一方面,贫困村的扶贫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来推动、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精准扶贫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提升功能为重点的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战略决胜期,由于扶贫主体的自身能力因素、脱贫主体的内在动力因素、帮扶策略的试用匹配因素、扶贫保障的机制体制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精准扶贫的成效受到一定制约。在此种情形下,在今后的脱贫攻坚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特定功能,如何才能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促进脱贫实效,如何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功能内涵,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如何实现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提上重要日程,也是我们党巩固农村执政根基、加强自身建设、推动脱贫实现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从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演进来看,能够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下科学高效地推进脱贫攻坚提供经验借鉴。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组织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承接落实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政策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扶贫开发阶段专门成立农村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增强了广大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有效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领导,承接落实贫困县独有的优惠政策,增强扶贫攻坚的驱动力。扶贫攻坚阶段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互促模式促进贫困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新世纪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格局中形成攻坚合力,以“一体两翼”战略建立农户参与式利益协调,以“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方针确立利益协调的行动导向。新时代精准脱贫阶段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承接第一书记驻村制度安排,促进精准化脱贫与党的政策机制有效衔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典型做法,呈现出脱贫攻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统筹性、制度政策与利益诉求衔接的科学性等特征。我们党通过探索与实践,不仅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显着加强,彰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背景下脱贫攻坚的贫困治理价值。从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内涵看,在对政党功能作用理论展开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村级党组织履行功能时呈现出直接现实性、动态不均性、相对变易性、权责限定性、权威内生性等基本特点,分类分析了影响村级党组织功能的历史选择因素、制度机制因素、利益结构因素、干部能力因素和服务保障因素,在本体层面、载体层面、中接层面、取向层面、职责层面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定位。以此为基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建设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宣传教育功能、联系群众功能、整合动员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性地提出生态建设功能供理论研讨;通过对习近平在精准扶贫中关于村党支部功能重要论述的话语分析,析理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这一特定条件下发挥的核心领导功能、队伍建设功能、致富引领功能、宣传扶志功能、资源整合功能、基础保障功能等实际功能;阐明了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作用机制,为后文研究提供基本遵循。在对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时,一是以全国范围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实现状况为标的,结合历史考察方法进行重点梳理。二是选取甘肃省陇南市、兰州新区的10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状况开展实证研究。三是结合中观层面的功能实现状况和微观层面的调研走访结果,推证出精准扶贫进程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功能主体本位化、功能结构固有化、功能方式单一化、功能策略浅表化、功能保障低效化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深入探究问题成因。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主要途径应当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以多元化为引领,拓展功能主体。以加强扶贫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以加强扶贫公开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以加强扶贫领导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第二,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重点是: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第三,以多元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尤其是:坚持多元推动,统筹扶贫方式;坚持要素整合,统筹扶贫资源;坚持人才整合,统筹精英参与。第四,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必须着力于: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效;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第五,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持续壮大村级积累,持续健全协调体系,持续强化服务保障,为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提供强大支撑。从现实来看,广大农村地区当下乃至今后两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具有极端特殊性:既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收官阶段,也是既有脱贫成果的检验巩固阶段;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决胜阶段,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的布局强基阶段。值得指出的是,全面小康是一个大的历史范畴,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维建设的有机统一,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结果和归宿。因此,精准扶贫思想的最大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针对脱贫攻坚实践的指导意义,而在于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目标为统率,促成路线、方针、政策、举措、治理能力、具体工作等全方位的精准化,从根本上提升发展效能。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彰显农村党组织的功能,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力点,带动农村“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立体、科学、渐进地融入全面小康社会。

姜新[3](2020)在《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离开共产党来谈国情是不现实的,党内治理牵动着国家治理的每一条神经。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已经超过9000万,其中约有80%的国家公务员,以及超过95%的领导干部具有中共党员身份,办好中国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肌理和国家结构在加速转型,经济结构、政治布局、利益分配格局、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同时,党内腐败和思想混乱等治理窠臼问题被新媒体无限扩大,更加直白地摆在了名为信息社会的“砧板”之上。党内治理问题在削弱党的执政效力的同时,更是通过溢出效应辐射整个国家的治理进程。党内治理的迫切程度可谓前所未有,但党内治理理论架构,以及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话语体系还处于成长时期,难以与西方现代法治和政党理论抗礼。本文以依规治党为切入点,意在回答五个问题:依规治党的定义是什么?推行依规治党的依据是什么?依规治党的经验是什么?依规治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深入推进依规治党的对策是什么?以此实现巩固现有党内制度优势的同时将制度优势更高效地转换为治理效能,丰富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首先,依规治党的定义是什么?本文将依规治党的概念概括为:依规治党是法治思维在党内建设领域的深化,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科学、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的基础之上,运用制度手段对党内事务、党员行为和党内政治生活进行治理。依规治党的本质:明确权责划分,规范权力运行。依规治党的目标:借鉴法律属性管党治党,使政党保持生机活力,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推行依规治党的依据是什么?本文分别从政党理论、执政党理论、法治理论三方面阐释依规治党的理论根据;从世情、国情、历史经验三个角度充实依规治党的现实根据;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逐渐演变的理论架构阐释依规治党的制度根据。再次,依规治党的经验是什么?依规治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本文总结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新时期、新时代四个时期的标志性成果和经验教训。以此为依据总结出新时代依规治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依规治党概念本身不够明确凝练。二是,依规治党的研究重点需转移,由横向思辨转向执行细节。三是,党内法规的内容和执行程序存在碎片化、不规范以及广泛性不足的问题。四是,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同期推行,法治思维还没有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完全认可,依规治党出现监督不足和矫枉过正并存的现实悖论。同时,依规治党的容错纠错措施存在匮乏。五是,依规治党软环境面临信仰缺失、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最后,深入推进依规治党的对策是什么?本文从党内法规生成机制和依规治党执行效力两方面入手,在巩固制度优势的同时,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党内法规生成领域:一是,明确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原则(坚持科学理论、人民立场、法治精神)。二是,提出新时代优化党内法规生成机制的切入点(法规队伍的配置、交流培训和民主参与)。三是,明确法规生成机制的未来关注点(补足合规审查机制,形成闭环的党内法规的生成机制)。依规治党执行效力:一是,通过“圆桌学习”和新的选人用人模式,实现从严治吏。二是,以党内监督为保障,规范权力运行。三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下,从立法契合、过程衔接两方面,推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一体化。四是,补足兜底措施,充实依规治党的救济措施。

欧阳秀敏[4](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应当顺应新时代发展变化而需要深入探析的“新课题”。说它“老”,因为从本质上看,中国共产党自孕育与诞生以来就已顺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需要,逐步探索并不断丰富着以革命文化教育青年学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活动。说它“新”,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时代新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新时代命题的提出,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定位、对象特征、领域载体、实践目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因此,如何基于守正创新的原则,处理好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中“变”与“不变”的关联问题?如何围绕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把牢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如何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自信与践行?如何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特征与成才需要,以革命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创新助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从而真正培养出既堪担为人民谋幸福、民族谋复兴之大任,又具有国际情怀的时代新人?这些显然都是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都具有理论解析的必要性和实践探索的紧迫性。从本质上看,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应当在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两大目标的基础上,解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此,研究需从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实践、现实境况、实践目标、特征原则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加以阐释。在理论基础上,文章利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从源头上探索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教育思想和列宁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思想的理论品格、核心要义和价值旨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论述。由此,以理论的一脉相承性和时代创新性为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奠定坚实的论证基础。在历史实践上,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坚持以革命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的主要做法,为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在现状分析上,文章在对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认知、认同、自信、践行以及具体的教育情况展开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出了其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因分析。在路径建构上,文章基于“时移备变”的理念,在探析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目标、特征、原则的前提下,明晰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运行机理,进而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强调要通过打造革命文化教育的“全课程”育人体系、“多样式”实践平台和“常态化”发展模式,构建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总而言之,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是一项融合着“古”与“今”、“内”与“外”、“魂”与“体”、“显”与“隐”、“主”与“次”、“旧”与“新”等辩证逻辑的系统性工程,这一工程对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积极融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发展的时代性诉求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性需要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是既能够彰显时代价值,又极有必要在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析的新时代的“新课题”。

谢鹏[5](2020)在《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文中研究说明制度形塑个人,人是制度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是了解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关键,也是建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制度变迁理论则认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了“制度集成”。这种“制度集成”倒映在基层社会,一方面是文本式的正式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残留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侵染。然而,基层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有着自身的“情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干部既是制度体系中的个人,深受政策法规条例等正式制度的规约,也是制度文化中的个人,深受“官本位”“乡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基层干部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但作为“情境理性人”,有着追逐个体理性、寻求机会成本的目的和需求。加之,压力型体制的现实存在,势必会产生高度的挤压状态,基层干部很可能不堪重负,担当作为动力不足。因此,亟待进行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修复完善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解除基层干部的制度和“情境”困扰。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制度变迁理论,聚焦“制度”这一变迁因素,全面梳理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提炼基层干部人事工作的现实困境,力图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历经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干部工作实践经验,其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传统吏治思想的扬弃,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但是,当前现行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一以贯之的现行的正式制度存在政策体系供给不足的困扰,制度缺位有待完善、制度衔接有待加强、制度理念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情境”之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存有的短缺和失衡,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干部工作的开展、作用的发挥;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存在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等问题,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路径依赖,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了观念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滞后于社会转型步伐造成了体制障碍,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错位、缺位的现象客观存在造成了组织行为障碍,缺乏科学论证、分析研判、吐故纳新等保障机制造成了机制障碍。因此,必须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应然路径,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自有其价值取向。总体设想重在“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选拔任用重在提高精准度,教育培养重在提升能力素质,管理监督重在严格执纪监督,激励约束重在促进担当作为。

李冰[6](2019)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关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实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深刻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传承我们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管党治党作出的新论断、新举措。这其中,有关管党治党方法论的问题构成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成效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因此,从方法论的层面剖析全面从严治党,是深入理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与实践的关键步骤。本文按照理论、历史、实践三者有机统一的逻辑理路出发,对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形成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等一系列管党治党之法进行系统研究,对新时代贯彻落实好“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是关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之法。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成功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和沿袭。如在建党初期,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又如新中国成立以后,加强党的领导和整党整风运动相结合,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等,这些历史探索经验对促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的治党之法,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发展。二是关于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之法。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理论的重要遵循。注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作为建党重要原则之一。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或者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或者更强调制度治党,都是充分考虑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党建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调整。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等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梳理、学习,习近平果断做出决定,必须促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两个过程的融合,只有实现二者同向、同时发力,才能助力从严管党治党真正取得实效。三是关于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之法。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两者互补短长,缺一不可,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健全监督法制建设,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扩大监督力量;创新“开门会议”的监督模式,保障监督主体的知情权;坚持运动式监督,推进广泛监督;完善专门监督机构的建设,为促进监督主体充分发挥监督权提供组织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以增强监督合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汲取我们党在推进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刮风、不搞运动”,强调“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四是关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之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事实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管党治党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的重要论断,要求党员干部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党内民主的建设,明确党的主体地位,完善、维护党员民主权利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党治党方法,通过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员的民主权利等,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等。十八大以来,在奋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要求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另一方面强调自下而上,从党员群体中汲取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等举措,激发并提高广大党员参与党的事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打开了党的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五是关于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之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系统论与重点论在全面从严治党领域的科学运用。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以反对主观主义为重点整顿学风;以反对宗派主义为重点整顿党风;以加强党内教育为重点开展政党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加党的战斗力,创造力,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在反复研习、总结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党建实际,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习近平就曾反复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同时,要把握重点,抓关键主体、抓关键环节、抓好节点,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来带动管党治党全局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以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等,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尹紫薇[7](2019)在《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研究》文中指出信仰信念的培育与建设是我国当前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习近平信仰信念观是解决这一时代课题的强大理论武器,具有十分显着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习近平信仰信念观作为研究对象,以剖析其形成条件、阐释其基本内容、凝炼其主要特征、评析其理论地位与重要贡献作为研究主线,力图在加深对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理解之基础上,为我国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广大人民群众构筑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世界践行人类共同价值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建设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充实与丰富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文分为七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探讨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对与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对本文的研究理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进行了交代,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诠释。第二章剖析了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形成条件,分别从理论渊源与个人实践基础两个维度进行解析。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信仰信念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有关信仰信念的重要观点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信仰信念观,是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理论渊源。革命家庭的教育、县乡基层的工作、高级干部的工作与总书记和主席的工作是习近平信仰信念观形成的个人实践基础。第三章阐释了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逻辑起点:新时代加强信仰信念建设的缘由。分别从信仰信念的重要性及新时代背景下信仰信念领域出现的问题等两个角度进行剖析。习近平从个人、政党和世界三个层面,对信仰信念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研判;又从部分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少数国人理想信念缺失、世界缺乏价值观共识等三个维度,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信仰信念领域出现的问题。正是基于对信仰信念重要性的把握与对现存问题的忧虑,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极其重视信仰信念建设。第四章阐释了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理论构建:新时代应培育怎样的信仰信念。分别从共产党员、中华民族以及全世界等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习近平认为,共产党人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华民族应共筑中国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世界应构建人类共同价值。第五章论述了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实现路径:新时代应如何构建信仰信念。同样从共产党员、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等三个维度予以阐明。习近平认为,为坚定党员信仰,要进行信仰供给侧改革;为在全社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家庭同辈的巨大作用;为实现人类共同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世界历史观、发展观及文明观,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六章论述了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主要特征。认为坚守原则性与开放包容性相结合、时代发展性与历史民族性相结合、终极价值性与现实引领性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与激发基层活力相结合以及语言风格亲切通俗与严肃严谨相结合是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鲜明特征所在。第七章论述了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理论地位与重要贡献。认为习近平信仰信念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足点;其理论贡献在于: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的具象表达,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信仰信念观的发展,为人类信仰信念观开辟了全新理论境界;实践成就在于:为完善思想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合了理想信念的最大公约数,为全球治理改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锻造了精神力量。

吕毅[8](2019)在《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之列,并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形势对高校党的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不论是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召开,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此后,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制度和文件陆续推出:2017年2月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2017年3月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2017年12月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8年5月发布《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2018年10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做出了系列规范。其中对于高校党支部的任务作出了明确要求,即“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可见,从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角度,高校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发挥重要作用。本科学生党支部是以本科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党支部,集中了高校优秀青年学生代表,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本科学生党支部对上是具有落实校、院党委关于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总体部署和要求的职责;对下则是围绕思想教育、宣传鼓舞、发动凝聚、团结帮扶、激励保障和约束规范等功能,培养、教育和管理支部所辖范围内的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并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影响周围的广大青年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基层党支部,本科学生党支部在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价值引领教育、激励团结帮扶等方面有其天然的优势,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的有效力量,是培养优秀青年党员的主要阵地,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研究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目的论、主体论、方法论、载体论等理论知识,结合高校党的建设理论,针对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的特点、职责和功能,以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本科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对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进程的梳理,汲取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明确了当前本科学生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当前本科学生的特点出发,归纳总结得出本科学生党支部具有流动性大、稳定性弱、规范性差、可塑性强、创新性好、实践性强的特点。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等各级党内法规条例,归纳出本科学生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内涵表现在他们是高校优良班风学风的引领者、是合格学生党员的培育者、是团结青年学生的带动者、是围绕中心工作的保障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本科学生党支部发挥着政治引领、宣传教育、组织凝聚、服务保障、表彰激励和规范约束等功能。论文根据问题导向的原则,针对本科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和青年学生三个维度,运用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等方面,对本科学生党支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中解了当前本科学生党支部的规模、设置、支部书记角色等基本情况,调研了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支部发展教育党员、考察培养积极分子、在青年学生中的存在感、影响力、服务力等本科学生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情况,并从中发现本科学生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党员的“思想入党”意识问题、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力”问题、对青年学生的“感召力”问题、支委“领头雁”作用发挥问题、激励保障机制问题等。通过从历史与现实、客观和主观、宏观与微观的角度,从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多元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真,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对应的原因分析。最后,从指导思想、丰富内容、创新方法、拓展载体、提升能力、协同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期望通过开展理论与实际工作相契合的研究,对今后更好的发挥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提供一点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参考。

陈淑燕[9](2018)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管党治党的系统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国内外和党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在深入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党的建设的新实际新要求,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战略,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本文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论三大部分。本文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等问题。本文主体部分,分为八章内容,分别阐述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地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以严明的纪律从严管理党员干部、新时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构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第一章阐述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地位。首先梳理全面从严治党命题的提出及其伟大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其次从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地位和时代价值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论述关于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解析十九大新党章对全面从严治党确立的新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新部署。第二章阐述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首先论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以及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其次论述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锁定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三是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四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五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六是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第三章阐述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一大突出特征。在当前的形势下,坚持思想建党,最关键的是,理解丰富内涵、找准突出矛盾、把握科学方法。而对于制度治党,根本是依规治党,核心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关键是增强制度执行力。第四章阐述了以严明的纪律从严管理党员干部。本章从严肃纪律、选拔干部、管理干部三个角度入手,从唤醒规矩与意识、严格标准与程序、抓好关键与制度等方面阐述了纪律与干部的关系、从严管理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关键作用等问题。第五章阐述了新时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主要阐述了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推进路径。从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文风等方面深入考察了作风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不同方面。要保障作风建设的成效,必须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关键少数”为抓手、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第六章阐述了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主要阐述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源与意义、行动与成果、展望与构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注重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制度架起反腐“高压线”、用法治划清反腐“警戒线”,取得显着成果,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在建设廉洁政治的进程中,需要多重举措继续发力,提升“不敢腐”的震慑力;完善权力监督制度体系,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不想腐”的健康政治生态。第七章重点阐述了党内监督方面的内容。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党内监督,必须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完善巡视制度、用好巡视这把利器,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利剑,抓住“关键少数”、解决一把手监督难题。第八章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最关键的是负主体责任的各级党委、党组和负监督责任的纪委、纪检组。对于各级党委、党组,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中,必须强化权责意识、明确负责内容、遵循科学方法。而各级纪委、纪检组,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中,必须搞好监督权建设、监督体系建设和工作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本文结语,是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强调了贯彻落实习近平全面从严治思想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对管党治党的规律进行了初探。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必然在深入推进管党治党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王卫兵[10](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指的是长期以来在党组织内部形成的且应该具备的关于廉洁的理论、作风、制度以及党员关于廉洁的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总和,归属于党内优秀政治文化,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廉洁风尚。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社会价值文化,更是一种政治准则文化。它是对全体党员的道德要求、价值规范和政治约束,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这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引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基础性法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颁布实施,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廉洁价值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廉洁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一直以来是古今中外所探讨的社会命题。古希腊哲学家将廉洁看作是一种“善德”或者“正义”的价值理念,赋予其理性意义。古罗马思想家们从分权制衡的角度来确保掌权者的廉洁品行,并从“性恶论”“自私论”的人性假设出发,逐渐开辟出一条依靠法律、制度、分权制衡来约束人们腐败行为的文化路径。中国传统廉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两大源头。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中蕴含着“以德养廉”、“以法促廉”、“勤政为民”、“崇俭戒贪”等丰富的廉洁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基因”。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主要展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廉洁思想当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又一思想渊源。实现“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就是要以这两个源头为依据,不断挖掘出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廉洁观念,以彰显传统廉洁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廉洁观的当代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于两个理论源头和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不断开拓出新的理论和实践境界,形成了一些新的廉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思想理论内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重拳出击,惩治腐败,取得了显着效果,勾画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发展框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种种诱惑,一些党员、干部开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背弃了党的宗旨,逐渐沉浸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中不能自拔,一步一步滑向贪污腐化的深渊,沦为党和国家的“蛀虫”和人民的公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迷失、宗旨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因此,本文在直面问题的基础上,以铲除腐败为导向,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为目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一、导论;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与功能;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状况;五、中外廉洁文化建设比较借鉴;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七、结语。本文的导论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包括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第三部分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探讨了廉洁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等概念的理论内涵,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与社会文化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和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直接理论来源。第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本质属性,即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政治准则文化。第四,阐释了中国共产廉洁文化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包括人民性、民族性和先进性。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本章首先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根据政党文化结构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分为“三层次”“两类型”。“三层次”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物质层次、规范层次和精神层次,这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经”。“两类型”指的是党员廉洁文化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文化,这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纬”。经纬结合,构成了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基本轮廓。其次,归纳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在党和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功能,即教育引导、优化创新、批判矫正和调控维护。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发展状况。按照“经验总结-问题归纳-原因分析”的研究路径,本章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正风肃纪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品质、重视制度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根本性作用、明确党委和纪委在廉洁文化发展中的责任。其次,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迷失、宗旨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第三,按照思想观念、反腐制度、权力运行和经济利益的分析视角,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中外廉洁文化建设比较借鉴。选取世界上具有典型特征的政党、国家和地区,从正反两反面总结了这些地方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以揭示其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首先总结了中国国民党(反面典型)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及教训。其次阐释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同属儒家文化圈)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分析了世界上最清廉国家丹麦、芬兰、瑞典(正面典型)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第五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围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发展目标,从教育、制度、监督、利益四个维度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方略。本章第一部分提出要加强党员廉洁教育。包括加强廉洁教育主体建设;推进廉洁教育客体建设;丰富廉洁教育内容;创新廉洁教育方式;优化廉洁教育环境;实现廉洁教育的制度化。本章第二部分提出要加强廉洁法规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完备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本章第三部分提出要完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实行有力的执行机制;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本章第四部分提出要妥善处理党员干部正当权益与廉洁自律的关系。包括完善党员干部财产公示公开制度;健全党员干部合理利益保障与激励机制;打造“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况总结,归纳了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相关展望。

二、围绕“三个代表” 突出“五个坚持”——湖北阳新县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围绕“三个代表” 突出“五个坚持”——湖北阳新县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之处
2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概念、问题背景与内容框架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背景
        2.2.1 历史背景
        2.2.2 经济社会背景
        2.2.3 国际背景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内容框架
        2.3.1 文化源流论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2.3.2 意识形态主导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灵魂
        2.3.3 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论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
        2.3.4 文化自信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前提问题
        2.3.5 文化建设论解决文化强国的实践途径问题
        2.3.6 文化交往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中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处共荣的问题
3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流论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
        3.1.1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论述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3.1.3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变
        3.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2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根脉
        3.2.1 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2.2 革命文化的创新内容
        3.2.3 革命文化的主要特征
        3.2.4 继承弘扬好革命文化
    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形态
        3.3.1 先进文化的概念
        3.3.2 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关系
        3.3.3 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主导论
    4.1 文化的意识形态主导性
        4.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演变
        4.1.2 意识形态的一般功能
        4.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意识形态
        4.1.4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论述
    4.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和践行理想信念
        4.2.1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2.2 在学习与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
    4.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3.2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3.3 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容
    4.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4.1 思想道德与新时代文化的关系
        4.4.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4.4.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性举措
    4.5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
        4.5.1 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4.5.2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宗教、网络文化建设分论
    5.1 文艺论
        5.1.1 文艺的特性
        5.1.2 习近平关于文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论述
        5.1.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职能的论述
        5.1.4 崇德尚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5.1.5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5.2 宗教论
        5.2.1 宗教与宗教文化
        5.2.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5.2.3 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政策
        5.2.4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的重要论述
    5.3 网络文化论
        5.3.1 国际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网络空间
        5.3.2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5.3.3 习近平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5.3.4 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文化背景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
        6.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含义
        6.1.4 习近平关于“四个自信”之间关系的论述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根本依据
        6.2.1 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6.2.2 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
    6.3 坚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6.3.1 从理论上坚定文化自信
        6.3.2 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
        7.1.2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7.1.3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7.2 改革文化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2.1 深化文化机构体制改革
        7.2.2 完善文化事业、产业管理体制机制
        7.2.3 加快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3 以重大举措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7.3.1 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实践举措
        7.3.2 加强思想道德养成和精神文明实践
        7.3.3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和遗产保护工作
    7.4 以有力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7.4.1 以系统性举措繁荣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7.4.2 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7.5 坚守共同原则,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7.5.1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7.5.2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7.5.3 坚持全民动员、走万众创新之路
        7.5.4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7.5.5 加强党管人才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则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论
    8.1 .文化交往及其逻辑前提
        8.1.1 文化交往
        8.1.2 文化交往的逻辑前提: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8.2 尊重包容、交流互鉴是不同文化交往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8.2.1 尊重、包容各民族文化自主、文化自由
        8.2.2 各民族文化应该交流互鉴、相互学习
    8.3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吸收外来”
        8.3.1 “吸收外来”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
        8.3.2 “走出去”以“吸收外来”
        8.3.3 “引进来”以“吸收外来”
    8.4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争取话语权、提升软实力
        8.4.1 话语权与话语权问题
        8.4.2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措施
        8.4.3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8.5 中国文化应该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
        8.5.1 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的两类资源
        8.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与价值
    9.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
        9.1.1 坚定坚持党的领导
        9.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9.1.3 强烈的问题意识
        9.1.4 鲜明的实践指向
        9.1.5 坚持以创新驱动和引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9.1.6 强调文化工作网上网下协同发力
        9.1.7 坚持把人才保证放到重要地位
    9.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
        9.2.1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
        9.2.2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9.2.3 习近平创造性论述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9.2.4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9.2.5 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的重大文化创新
        9.2.6 一系列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
    9.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意义
        9.3.1 理论意义
        9.3.2 实践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2)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1.1 选题缘由
        1.1.2 问题意识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梳理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成果评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的理论依据
    1.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思想
        1.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
        1.1.2 列宁的反贫困思想
        1.1.3 毛泽东的反贫困思想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
        1.1.5 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分析
        1.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概念
        1.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内涵
        1.2.3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原理
        1.2.4 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
    1.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理论分析
        1.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特殊性分析
        1.3.2 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相互关系分析
        1.3.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基本内涵分析
        1.3.4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二章 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考察
    2.1 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78 年一1985 年)
        2.1.1 组织领导功能:有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2.1.2 政策执行功能: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商业发展
        2.1.3 统筹协调功能:带动农村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2.1.4 资源整合功能:助力农村基础设施显着改善
    2.2 扶贫开发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86 年一1993 年)
        2.2.1 成立农村扶贫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功能的新起点
        2.2.2 落实专项帮扶计划:加强政策承接功能的着力点
        2.2.3 纳入贫困县惠顾序列:加强致富引领功能的关键点
    2.3 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94 年一2000 年)
        2.3.1 统筹农村“三位一体”扶贫力量
        2.3.2 推动建立农村多元互促扶贫模式
        2.3.3 带领农村群众开展内源扶贫
    2.4 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01 年一2011 年)
        2.4.1 全力构建农村大扶贫格局
        2.4.2 在“一体两翼”战略中推进农户参与式扶贫
        2.4.3 以“多予、少取、放活”确立行动导向
        2.4.4 在“双轮驱动”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生活保障
    2.5 精准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12 年一2020 年)
        2.5.1 扶贫领导作用持续强化
        2.5.2 功能实现特征更加鲜明
        2.5.3 引富带富成就广受认同
        2.5.4 党建扶贫经验值得推广
第三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实证分析
    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的个案研究
        3.1.1 样本选择
        3.1.2 现实表现
    3.2 精准扶贫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主要问题
        3.2.1 功能主体中的本位化问题
        3.2.2 功能结构中的固有化问题
        3.2.3 功能方式中的单一化问题
        3.2.4 功能策略中的浅表化问题
        3.2.5 功能保障中的低效化问题
第四章 精准扶贫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思考
    4.1 以多元化为方向,拓展功能主体
        4.1.1 以加强致富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
        4.1.2 以加强党群联系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
        4.1.3 以加强农村治理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
    4.2 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
        4.2.1 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
        4.2.2 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
        4.2.3 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
    4.3 以多样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
        4.3.1 实施多元推动,促成扶贫路径多样化
        4.3.2 实施资源整合,促成要素配给多样化
        4.3.3 实施人才战略,促成精英参与多样化
    4.4 以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
        4.4.1 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
        4.4.2 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果
        4.4.3 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
    4.5 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
        4.5.1 持续壮大村级积累
        4.5.2 持续健全协调体系
        4.5.3 持续强化服务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3)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依规治党研究现状评析
        二、国外政党建设研究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案、目标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及难点
        一、研究的创新
        二、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概念意涵
    第一节 依规治党的语义
        一、“依”阐释理论出发点
        二、“规”意指法律性规范
        三、“治”强调治理落实
        四、“党”表明治理对象
    第二节 依规治党的构成要素
        一、依规治党的主体
        二、依规治党的客体
        三、依规治党的前提
        四、依规治党的治理切入点
    第三节 依规治党的概念界定
        一、依规治党的概念
        二、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概念辨析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根据
    第一节 依规治党的社会根据
        一、国际社会新形势
        二、新时代中国国情
        三、国内外实践经验
    第二节 依规治党的理论根据
        一、政党理论
        二、执政党理论
        三、法治理论
    第三节 依规治党的制度根据
        一、依法治国框架下依法执政建设
        二、依治国框架下的依规治党建设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规治党的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规治党的发展历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规治党的经验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依规治党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依规治党的发展历程
        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依规治党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新时期依规治党的实践
        一、新时期依规治党的发展历程
        二、新时期依规治党的经验总结
    第四节 新时代依规治党的创新探索
        一、新时代依规治党创新性发展
        二、新时代依规治党成效总结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依规治党的价值和核心范畴
        一、依规治党的价值理念需凝练
        二、依规治党的核心范畴需转移
    第二节 党内法规的制定程序和内容方面
        一、党内法规的制定程序不够严谨
        二、党内法规的内容有待规范
    第三节 依规治党的执行效力方面
        一、执行落实不到位
        二、法治思维、规矩意识不足
        三、监督、救济体系制待完善
        四、依规治党的软环境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实现路径
    第一节 完善党内法规的生成机制
        一、明确党内法规的生成原则
        二、优化党内法规制定队伍
        三、充实党内法规生成环节
    第二节 提高依规治党的执行力
        一、以用人为切入点,从严治吏
        二、以党内监督为保障,规范权力运行
        三、坚持法治原则,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协同推进
        四、完善党内救济机制,补足依规治党的兜底环节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相关概念阐释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革命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教育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教育思想的生成轨迹
        二、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教育思想的逻辑框架
        三、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教育思想的理论影响
    第二节 列宁的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思想
        一、列宁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思想的内容解析
        二、列宁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思想的本质特征
        三、列宁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思想的创新性价值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化教育思想
        一、毛泽东关于革命文化教育的论述
        二、邓小平关于革命文化教育的论述
        三、江泽民关于革命文化教育的论述
        四、胡锦涛关于革命文化教育的论述
        五、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教育的论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以革命文化教育青年学生的历史实践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党以革命文化教育青年学生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宣传阵地,激发革命斗争意识
        二、组织学生运动,坚持意识形态领导
        三、创办各类学校,培养革命需要人才
        四、开展整风运动,促进革命思想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以革命文化教育青年学生的主要做法
        一、以马克思主义奠定革命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石
        二、以党的革命历史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
        三、以革命英雄主义涵育青年学生的精神品质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以革命文化教育青年学生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革命文化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二、推进革命文化教育的生活化发展
        三、丰富革命文化教育的仪式化活动
        四、提升革命文化教育的法治化水平
        五、发展革命文化教育的网络化模式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以革命文化教育青年学生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文化教育的全面领导
        三、坚持革命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
        四、坚持一以贯之地发挥革命精神的涵育功能
        五、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革命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现实样态-基于福建省 7 所高校的调查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设计
        一、问卷设计思路与基本结构
        二、调查对象选取及其主要特征
        三、样本情况
        四、工具与方法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数据分析
        一、对革命文化的认知态势
        二、对革命文化的认同程度
        三、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心理
        四、对革命文化的践行情况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评价度高与主动关注度低之间存在矛盾
        二、党对革命文化理论教育重视度高与现实成效度低之间存在矛盾
        三、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弱与学生实践体验诉求强之间存在矛盾
        四、学校革命文化教育方式单一与传播媒介多元之间存在矛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约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实效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经济市场化进程使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面临挑战
        一、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本质消解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崇尚心理
        二、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弊端削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
        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冲击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政治认同
    第二节 文化多元化发展制约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一、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削弱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理论认同
        二、多重价值取向消解大学生对革命文化价值的认知与践行
        三、各群体信仰的多元化加大大学生对革命精神崇尚与学习的难度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趋势给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带来新的冲击
        一、虚拟空间的难控性削弱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正向传播的有效度
        二、网络舆论的复杂性降低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兴趣度与认知度
        三、信息平台的多样性影响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线下教学的参与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具有新旨归
        一、在阐释复兴使命中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二、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三、在强化初心指引中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呈现新特征
        一、革命文化铸魂育人的价值定位更加鲜明
        二、革命文化涵育人心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
        三、以革命文化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更加全面
        四、革命文化教育的场域和载体更加丰富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原则
        一、坚持教育内容的历史性与教育目标的政治性相统一
        二、坚持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环境建设的创新性相融合
        三、坚持线下教育的主导性与线上教育的辅助性相促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
    第一节 打造革命文化教育“全课程”育人体系
        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
        二、以地方革命文化资源打造革命文化校本课程
        三、以“课程思政”引导大学生确立革命文化的价值自觉
    第二节 创设革命文化教育“多样式”实践平台
        一、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打造革命文化育人品牌
        二、创建各类活动组织,提升革命文化育人实效
        三、打造红色研学精品,强化革命文化精神体验
        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自觉践行意识
    第三节 构建革命文化教育“常态化”发展模式
        一、打造革命文化教育的网络“信息场”
        二、构建革命文化教育的实践“共同体”
        三、优化革命文化教育的国际“软环境”
    本章小结
结论
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问题与不足
        一、论文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所遇问题
        四、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干部
        二、基层干部
        三、干部人事制度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主体框架
        一、宏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
        二、微观和中观层面:制度变迁理论
        三、搭建理论依据与主体架构的桥梁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基层治理与干部行为模式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下的基层治理结构
        一、基层权威结构的历时嬗变
        二、基层社会规则及其运行逻辑
        三、基层政权结构与治理形态
    第二节 基层干部的行为动机及其模式
        一、关于人性的三种理论假设
        二、“情境理性”:基层干部的人性假设
    第三节 压力型体制与干部行为逻辑
        一、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
        二、指标化的责任考评体制
第三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吏治思想及其扬弃
        一、尊重人才,选贤任能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注重基层,历练培养
        四、加强考核,严格监管
        五、廉洁奉公,节操自爱
    第二节 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
        一、初创阶段: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二、探索阶段: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三、改革阶段:积极探索,深化前行
        四、“新时代”: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第三节 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二、秉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三、强化理论武装和基层历练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第四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正式制度下政策体系供给不足
        一、制度缺位有待完善
        二、制度衔接有待加强
        三、制度理念有待提升
    第二节 社会“情境”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失衡
        一、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
        二、“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
        三、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
        四、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
        一、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
        二、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
        三、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
        四、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
    第四节 制度改革存在路径依赖
        一、观念障碍: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二、体制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迟滞”
        三、组织行为障碍:党委及组织部门错位缺位
        四、机制障碍:缺乏吐故纳新的保障机制
第五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总体设想:“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
        一、涵盖选育管用四个方面
        二、“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是关键
        三、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目标任务
    第二节 选拔任用:提高精准度
        一、考实政治素质,注重群众公论
        二、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实绩考量
        三、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分析研判
        四、细化完善机制,健全过程保障
    第三节 教育培养:提升能力素质
        一、分层分类分级推进培训
        二、完善学习培养系统方案
        三、强化基层一线实践历练
    第四节 管理监督:严格执纪监督
        一、严格遵守监管原则
        二、细化层级管理规定
        三、实施立体监管制度
        四、完善宽严相济体系
        五、正确处理各项关系
    第五节 激励约束:促进担当作为
        一、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二、推进职务职级并行
        三、完善身心关爱机制
结语:通往现代干部人事管理之路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6)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选题的缘由
        2.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研究的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1.方法与方法论
        2.全面从严治党方法与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
    五、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研究主要内容
        2.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体现
        一、管党治党顶层设计源于实践探索
        二、顶层设计在管党治党实践探索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
        三、顶层设计对管党治党实践探索具有规范、指导作用
    第二节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三、改革开放以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第三节 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的路径选择
        一、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二、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把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
第二章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
    第一节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运用
        一、思想建党为制度治党提供思想保障
        二、制度治党为思想建党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节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
        一、强调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显着特色
        二、突出制度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的时代要求
        一、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二、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
第三章 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
    第一节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二、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三、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二节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一、建党初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推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三、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主要探索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第三节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的战略举措
        一、强化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提高主动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二、明晰不同监督主体的责任,统筹协调各方监督力量
        三、构建党的监督体系新格局,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
        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体系,为推进党的监督工作保驾护航
        五、创新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监督工作成效
第四章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体现
        一、自上而下突出领袖、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关键性作用
        二、自下而上发挥党员群体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主体性作用
        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合力
    第二节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是管党治党的重要策略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管党治党的方法路径
    第三节 习近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
        一、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二、自下而上,从党员群众中汲取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章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
    第一节 系统论与重点论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应用
        一、整体推进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
        二、重点突破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论
    第二节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管党治党的有益做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管党治党的重要探索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习近平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
        二、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三、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四、以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主持课题

(7)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信仰”的研究现状
        1.2.2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述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相关概念诠释
        1.4.1 信仰的内涵、特征与类别
        1.4.2 信仰与信念的关系
        1.4.3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1.4.4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涵义
        1.4.5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2章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形成条件
    2.1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信仰信念观
        2.1.2 列宁的信仰信念观
        2.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信仰信念思想
        2.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信仰信念观
    2.2 习近平独特的个人实践基础
        2.2.1 在革命家庭的教育中萌发
        2.2.2 在县乡基层工作中成长
        2.2.3 在高级干部工作中发展
        2.2.4 在总书记和主席工作中形成科学体系
第3章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逻辑起点:新时代加强信仰信念建设的缘由
    3.1 信仰信念的极端重要性
        3.1.1 “人生第一颗扣子”
        3.1.2 “政党的政治灵魂”
        3.1.3 构建美好世界的思想动力
    3.2 新时代背景下信仰信念领域出现的问题
        3.2.1 部分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
        3.2.2 少数国人理想信念缺失
        3.2.3 世界范围内缺乏价值观共识
第4章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理论构建:新时代应培育怎样的信仰信念
    4.1 共产党人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4.1.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4.1.2 评判党员信仰坚定与否的客观标尺
        4.1.3 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
    4.2 中华民族应构筑中国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1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4.2.2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主导信念
    4.3 全世界应构建人类共同价值
        4.3.1 “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4.3.2 人类共同价值是全球认可的价值观共识
        4.3.3 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辨析
第5章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实现路径:新时代应如何构建信仰信念
    5.1 以信仰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拧紧党员思想“总开关”
        5.1.1 信仰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5.1.2 丰富信仰供给内容
        5.1.3 创新信仰供给方式
        5.1.4 完善信仰供给制度
    5.2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5.2.1 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5.2.2 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5.2.3 发挥家庭、朋辈的巨大作用
    5.3 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契机,实现人类共同价值
        5.3.1 树立正确的世界历史观、发展观和文明观
        5.3.2 “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推动全球治理改革
        5.3.3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第6章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主要特征
    6.1 坚守原则性与开放包容性相结合
        6.1.1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
        6.1.2 与人类文明中的优秀信仰信念观互学互鉴
    6.2 时代发展性与历史民族性相结合
        6.2.1 以信仰信念观呼应时代发展主题
        6.2.2 汲取传统文化中信仰信念思想的精髓
    6.3 终极价值性与现实引领性相结合
        6.3.1 对人类终极价值的探寻与观照
        6.3.2 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引领
    6.4 加强顶层设计与激发基层活力相结合
        6.4.1 在主导理想信念的创建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
        6.4.2 在信仰信念的培植与夯实过程中激发基层活力
    6.5 语言亲切通俗与严肃严谨相结合
        6.5.1 “习式语言风格”的特点与形成
        6.5.2 “习式语言风格”在信仰信念构建与宣传中的卓殊作用
第7章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理论地位及其重要贡献
    7.1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足点
        7.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7.1.2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7.1.3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目标归宿
        7.1.4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了根本性质
    7.2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理论贡献
        7.2.1 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的具象表达
        7.2.2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信仰信念思想的发展
        7.2.3 开辟了人类信仰信念观新境界
    7.3 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的实践成就
        7.3.1 为完善思想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7.3.2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寻求理想信念的最大公约数
        7.3.3 为全球治理改革贡献中国智慧
        7.3.4 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锻造精神力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的情况

(8)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程及当前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二) 注重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
        (三) 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
        (四) “文革”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期间
        (一)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 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不能动摇
        (三) 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
        (一) 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内容
        (二) 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三)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本要求
        (四)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基本原则
    四、当前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
        (一)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前提
        (二)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三)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四) 以学生为中心为价值导向
        (五) 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基本要求
第二章 本科学生党支部的特点、职责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作用
    一、本科学生党支部的特点
        (一) 本科学生党支部与其他党支部的区别与联系
        (二) 本科学生党支部的特点
    二、本科学生党支部的职责
        (一) 学生党支部职责的基本遵循
        (二) 学生党支部职责的制度依据
        (三) 本科学生党支部职责的基本内涵
    三、本科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 政治引领功能
        (二) 宣传教育功能
        (三) 组织凝聚功能
        (四) 服务保障功能
        (五) 表彰激励功能
        (六) 规范约束功能
    四、本科学生党支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 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阵地
        (二)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
        (三)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第三章 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调查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三)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四) 访谈设计与内容分析
    二、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 组织优势较突出
        (二) 实践活动较丰富
        (三) 主题教育较扎实
    三、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
        (一) 学生党员的“思想入党”意识不足
        (二) 积极分子的“培养力”较弱
        (三) 青年学生的“感召力”不强
        (四) 支委“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够
        (五) 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第四章 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变化带来多重挑战
        (一) 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挑战
        (二) 互联网二重性的挑战
        (三) 大学生价值观和入党动机变化的挑战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够到位
        (一) 理论引导不充分
        (二) 实践锻炼不丰富
    三、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不够充分
        (一) 教育内容单一
        (二) 教育方法落后
        (三) 教育载体单调
    四、支部委员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一) 队伍不够稳定
        (二) 理论水平不够高
        (三) 创新意识不够强
    五、协同管理机制缺乏统筹
        (一) 学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待提升
        (二) 院系级的具体实施保障能力待加强
        (三) 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与学生管理体制不协调
第五章 优化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坚定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三) 坚持知行合一的方法
    二、丰富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 增强舆情分析能力是基础
        (二) 筑牢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三) 规范“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是根本
    三、创新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 团体辅导与个别谈心
        (二) 表彰激励与批评指导
        (三) 朋辈帮扶与网络引领
    四、拓展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 活动载体
        (二) 话语载体
        (三) 文化载体
        (四) 网络载体
    五、完善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一) 建立校院系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
        (二) 创新党-团-班-社团联动机制
        (三) 完善有效的关爱帮扶机制
        (四) 健全科学的质量评价机制
    六、提升本科学生党支部委员和党员的能力水平
        (一) 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二) 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三) 加强分级分类培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9)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全面从严治党五年实践的理论结晶
        一、全面从严治党命题的提出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
        三、五年实践的理论结晶——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第二节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地位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价值
    第三节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指导
        二、十九大新党章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新遵循
        三、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新部署
第二章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第一节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一、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二、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
    第二节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重要内容
        三、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是基础
        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时代要求
        五、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制度保障
        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是基本目的
第三章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第一节 拧紧全面从严治党的“总开关”
        一、新形势下思想建党的丰富内涵
        二、思想建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加强思想教育的科学方法
    第二节 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
        一、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三、提高制度执行力
第四章 以严明的纪律从严管理党员干部
    第一节 严明党纪党规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一、把纪律挺在前面
        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第二节 坚持“好干部标准”从严选拔干部
        一、树立好干部标准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三、严格干部选拔过程
        四、破解干部选拔难题
    第三节 抓“关键少数”从严管理干部
        一、选好干部既要全面又突出重点
        二、从严管理要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
        三、制度设置要衔接配套
第五章 新时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第一节 新时代持之以恒抓作风
        一、坚定理想信念改进思想作风
        二、牢记党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
        三、重视理论学习改进学风文风
        四、加强道德修养改进生活作风
    第二节 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正风肃纪
        一、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抓党风
        二、坚持正风与肃纪同步
第六章 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第一节 坚决反对腐败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三、适应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二节 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一、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以制度架起反腐“高压线”
        三、用法治划清反腐“警戒线”
    第三节 建设廉洁政治的基本路径
        一、多措并举提升“不敢腐”的震慑力
        二、强化监督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不想腐”的政治生态
第七章 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
    第一节 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党的自身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三、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
        一、党内监督的内涵
        二、党内监督的内容
    第三节 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
        三、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第八章 构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
    第一节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导向机制
        一、构建理论文化和舆论导向机制
        二、构建政治导向和实践导向机制
    第二节 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机制
        一、明确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第三节 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机制
        一、明确党内监督责任
        二、在认真监督中建机制
    第四节 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问责机制
        一、在实施《问责条例》中构建机制
        二、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研究必读文献
    二、中文着作
    三、中文期刊、报纸及其他文献
    四、硕博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后记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概念解析
        一、廉洁文化
        二、廉洁文化“发展”与“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
        二、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观
        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本质属性
        一、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文化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政治准则文化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鲜明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人民性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民族性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先进性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
        一、政党文化结构的理论分析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物质层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规范层
        四、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精神层
        五、党员廉洁文化和党员干部廉洁文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引导功能
        二、优化创新功能
        三、批判矫正功能
        四、调控维护功能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状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二、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
        三、正风肃纪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品质
        四、强调制度在廉洁文化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
        五、明确党委和纪委在廉洁文化发展中的责任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
        二、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迷失
        三、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
        四、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
        五、部分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问题的成因
        一、落后观念消极影响
        二、反腐败制度不完善
        三、政治权力运行失调
        四、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
第四章 中外廉洁文化建设比较借鉴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廉洁文化建设教训
        一、中国国民党廉洁文化建设表现
        二、中国国民党廉洁文化建设教训
    第二节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第三节 香港地区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一、香港地区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二、香港地区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第四节 最清廉国家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一、丹麦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二、芬兰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三、瑞典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四、最清廉国家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
    第一节 强化廉洁教育
        一、加强廉洁教育主体建设
        二、推进廉洁教育客体建设
        三、丰富廉洁教育内容
        四、创新廉洁教育方式
        五、优化廉洁教育环境
        六、实现廉洁教育制度化
    第二节 加强廉洁法规制度建设
        一、建立科学完备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二、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
        三、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
    第三节 完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
        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二、实行有力的执行机制
        三、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四节 妥善处理党员干部正当权益与廉洁自律的关系
        一、完善党员干部财产公示公开制度
        二、健全党员干部合理利益保障与激励机制
        三、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四、围绕“三个代表” 突出“五个坚持”——湖北阳新县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D]. 朱鸿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D]. 高云亮. 兰州大学, 2021(11)
  • [3]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研究[D]. 姜新. 华侨大学, 2020(12)
  • [4]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研究[D]. 欧阳秀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1)
  • [5]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D]. 谢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6]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D]. 李冰.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7)
  • [7]习近平信仰信念观研究[D]. 尹紫薇.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 吕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9]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 陈淑燕.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D]. 王卫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标签:;  ;  ;  ;  ;  

围绕“三个代表”突出“五个坚持”——湖北阳信县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