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颌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汪成伟[1](2021)在《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颅内表皮样囊肿是由神经管闭合期外胚层细胞异常移行所导致。颅内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第四脑室、鞍区。起源于中颅底硬膜外并延伸至翼腭窝、颞下窝、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较为罕见。由于其发病率非常低,相关文献报道大多数都是个案报道,人们对该疾病认识不足,术前误诊率高。手术全切是治疗表皮样囊肿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位于中颅底硬膜外的表皮样囊肿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显露困难,还没有标准的手术入路可供选择。此外,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常为颅底内外沟通肿瘤,其手术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单一学科手术尤为困难。本研究报道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病例,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报道2015-2020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病例,筛选近1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符合入组条件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病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个体化的外科治疗策略。结果我们将文献检索得到的23例患者与本院收集的8例纳入一组,共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11-71岁,平均42.5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13例;视力下降5例;第Ⅲ,Ⅳ,Ⅵ颅神经功能障碍9例;第Ⅴ颅神经功能障碍14例;第Ⅶ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第Ⅷ颅神经功能障碍3例;肢体运动障碍1例;脑脊液漏1例;口腔肿块伴疼痛1例。31例患者中行CT检查者13例:低密度有11例,等密度1例,高密度2例;增强CT3例,其中轻度强化2例,不强化1例;表现为骨质受压破坏7例;CTA检查1例,未见肿瘤内有血管分布。31例患者中行MRI检查者27例:T1序列25例,其中低信号16例,混杂信号7例,高信号2例;T2序列24例,其中低信号2例,混杂信号2例,高信号20例;DWI序列15例,均呈高信号;增强MRI20例,其中部分或边缘强化12例,不强化8例;磁共振波谱1例,显示乳酸峰增高;Flair序列1例,呈混杂信号。31例患者中,开颅手术25例,其中中颅窝硬膜外入路22例;内镜手术6例,包括经鼻入路和经唇下-上颌窦入路。31例肿瘤种,全切除的有19例,次全切除的10例。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表皮样囊肿。患者术前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6例,未得到改善2例。31例患者中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有23例,出现并发症的3例。除了信息缺失的5例外,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0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良好,KPS评分70100分,平均80分。有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了肿瘤复发,其中3例通过手术切除。结论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是一组罕见的颅底沟通性肿瘤,常表现为头痛和颅神经麻痹症状。CT表现为鞍旁硬膜外边界清楚、以低密度为主的占位性病变,不强化,可累及颞下窝、翼腭窝等颅外结构,局部颅底骨质常呈压迫性改变;磁共振DWI序列为特征性高信号。临床症状明显者首选手术治疗,根据囊肿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颅内为主的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可通过中颅窝硬膜外入路切除;以颅外为主、靠近颅底中线区的囊肿使用内镜经鼻-翼突入路;以颅外为主、向侧颅底和翼腭窝生长的表皮样囊肿选择内镜经上颌窦入路。应在保护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可能切除囊肿及包膜,减少复发的可能性。表皮样囊肿属良性肿瘤,全切后复发率低;次全切除者容易复发,复发后仍可考虑手术治疗。
白敬民[2](2017)在《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2、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均一期全切肿瘤。其中神经内镜下经上颌窦入路2例,上颌骨掀翻入路12例,中颅底硬膜外入路4例。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脑脊液漏2例,减压性硬膜外血肿者1例,伤口渗血者3例,颅内感染2例,均治愈;未出现上颌骨骨坏死。病理结果示神经鞘瘤,良性者14例,恶性者4例,恶性率为22.2%(4/18);良性者予恢复神经功能治疗,恶性者均转放疗科行放射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1.4个月,恶性者死亡1例,复发2例并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失访;良性者无复发。结论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常瘤体巨大,肿瘤主体于颅内者选择中颅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主体于颅外者选择上颌骨掀翻或颅底内镜手术切除。其恶性率较高,应尽量根治性切除;恶性者术后应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目的探讨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良性肿瘤中,1例分期切除,其余一期全切;恶性肿瘤中,2例次全切除,其余一期全切。A型肿瘤21例,B型肿瘤10例,C型肿瘤3例。术后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3例,脑脊液漏者3例,减压后出现硬膜外血肿者2例,颅内感染3例,伤口渗血者3例,肺感染1例,均治愈。病理结果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4例,恶性率为41.2%(14/34)。良性者予恢复神经功能治疗;恶性者转至相关科室行放、化疗等综合性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2.8个月,恶性者死亡3例,复发5例并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失访;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可分为3型。A型肿瘤应由颅外入路切除,如上颌骨掀翻入路或内镜下上颌窦入路;B型肿瘤应由颅内入路切除,如中颅底硬膜外入路;C型肿瘤应由颅内、颅外联合入路切除。此类肿瘤恶性率高,恶性者应尽量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综合性治疗,以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好,一期全切肿瘤后基本不会复发。
姜恩实[3](2016)在《多生牙埋伏阻生引起的颌骨囊肿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多生牙埋伏阻生引起的颌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为临床防治多生牙埋伏阻生引起的颌骨囊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口腔科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含牙囊肿和多生牙为诊断的患者中筛选埋伏多生牙引起的含牙囊肿26例,分析年龄分布、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1.多生牙埋伏阻生引起的含牙囊肿26例,占132例含牙囊肿的19.7%,占53例上颌骨含牙囊肿的49.1%,占294例埋伏多生牙患者的8.8%。2.术前就诊时主要症状为局部肿胀膨隆14例(占53.8%),偶然发现或常规X线检查发现9例(占34.6%),肿胀伴疼痛为3例(占11.5%),患者病程最短1天,最长5年。3.26例均发生于上颌骨前牙区,其中病变累及磨牙区6例。累及上颌窦3例,累及鼻底4例,面部畸形2例,错(?)畸形2例,牙髓坏死8例。4.囊肿最大直径范围2-10cm,平均直径3.8cm,直径≤3cm的12例病例均为椭圆形;直径>3cm的14例病例中,10例呈分叶状(占71.4%),4例为椭圆形。26例中内含一颗多生牙24例(93.3%),含两颗多生牙的2例(6.7%)。5.行单纯囊肿刮治术18例,囊肿刮治术+人工骨植入术8例,26例中19例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无1例复发。6.囊肿最大直径≤3cm的10例行单纯囊肿刮除术和囊肿刮除术+人工骨植入术2例,愈合等级均为“优”;囊肿最大直径>3cm行单纯囊肿刮除术8例,愈合等级2例为“优”,5例为“良”,1例为“差”,行囊肿刮治术+人工骨移植术6例中4例为“优”,1例为“良”,1例为“差”。结论:1.发现埋伏阻生的多生牙时,应早期拔除。2.多生牙引起的含牙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的评价上,曲面断层片检查有较大的意义。3.人工骨植入术用于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时,可促进骨缺损的愈合,具有良好的疗效。
李春梅[4](2011)在《多层螺旋CT结合齿科扫描技术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应用齿科(Dental)扫描技术及MSCT的MPR、VR等重建功能对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48例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其中牙源性囊肿16例、造釉细胞瘤7例、单纯性骨囊肿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肉瘤1例、牙龈来源恶性肿瘤3例、上颌窦来源恶性肿瘤侵犯颌骨13例。术前均行MSCT扫描,将原始的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Dental成像,采用骨算法,对病灶进行分析,并与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组法(MPR)图像及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良性病变在MSCT上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及邻近软组织肿物。MSCT Dental成像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口腔颌面骨质的显微结构、深部的骨质结构及肿瘤性病变,尤其对复杂病变的判断有优势。与VR、MPR重建图像比较,Dental重建图像对显示颌骨肿瘤性病变与下颌管、切牙管及颏孔等之间的关系、病变邻近的牙根吸收破坏情况等具有优势,能为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信息。结论: MSCT结合Dental成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因而,它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李娟,翦新春,郭峰,李银丹,李鸿艺[5](2010)在《左颞下窝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的囊肿,也可由于外伤或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颌面部好发于口底、颏下、眼睑、额、鼻、眶外侧及耳下等部位,而发生于颞下窝者少见。作者报道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朱绍成,冯敢生,史大鹏[6](2007)在《眶骨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的CT诊断》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眶骨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的CT表现,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32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眶骨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包括良性肿瘤17例、瘤样病变15例。结果骨瘤9例,呈均一致密影、海绵骨样密度或磨砂玻璃样改变;骨化性纤维瘤5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膨胀性骨性肿块,内有骨化、囊变等;2例表皮样囊肿呈囊性密度;1例软骨瘤以钙化、骨化为主;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受累骨不规则膨大,磨砂玻璃样密度伴囊变,边界不清;郎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不规则骨质破坏,边缘清晰;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膨胀性肿块,有薄骨壳;1例石骨症眶骨增厚,呈均一致密影。结论眶骨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的CT表现各具特征性,CT扫描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密度、边界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刘杰,樊忠[7](2005)在《颌面骨缝皮样囊肿——附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颌面骨缝皮样囊肿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0例颌面骨缝皮样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切除范围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0例病人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8年,治愈率90%。结论颌面骨缝皮样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文跃进[8](2001)在《上颌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文中指出
姜晓钟,陈必胜,许常东,刘会敏[9](1991)在《颌骨内表皮样囊肿二例报告》文中认为 1 临床资料 例1,男,20岁。因左上颌无痛肿块渐进性增大1年,左鼻塞进行性加重4个月,于1987年9月拟诊为在上颌骨肿块性质未定入院。检查:面部肤色正常,左侧鼻唇沟消失,相当于左尖牙窝处可触及肿块,界限不清,中等硬度,不活动,无乒乓球壳样弹性感。X线片示:左上颌窦密度增高,呈膨胀性扩大,周围骨壁变薄,提示囊性病变。治疗经过:1987年9月在全麻下行左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及上颌窦根治术。术中
徐斌,宋西安,郝义身[10](1985)在《巨大型下颌骨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表皮样囊肿常见于面颈部,多发生在皮肤组织内,极少发生于颌骨内。我科于1984年8月收治1例巨大型下颌骨内表皮样囊肿,现报告如下:患者裴××,男性,19岁,住院号:128927。于1984年3月20日因发现左下颌部肿大半年余入院。半年前患者曾感左下唇麻木,继之发现左下颌部渐隆
二、上颌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颌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2)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2、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影像学及分型 |
3 治疗方法 |
4 随访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1 解剖基础 |
2 临床表现 |
3 分型 |
4 手术治疗 |
5 辅助治疗 |
6 结果及预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影像学及分型 |
3 治疗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1 局部解剖 |
2 临床特点 |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
4 肿瘤分型 |
5 治疗方法 |
6 结果及预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多生牙埋伏阻生引起的颌骨囊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3 术后随访及影像学评估 |
第三章 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2 就诊症状及就诊时间 |
3.3 发病部位、大小和形状 |
3.4 治疗及随访情况 |
3.5 术后影像学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致谢B |
(4)多层螺旋CT结合齿科扫描技术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章 前言 |
1.1 MSCT三维重建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应用概况 |
1.2 齿科(Dental)扫描技术的应用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多层螺旋CT结合齿科扫描技术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 病变中的应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检查方法 |
2.1.3 螺旋扫描模式 |
2.1.4 重建方法 |
2.1.5 数据读取及图像存储 |
2.1.6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颌骨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 |
2.2.2 颌骨恶性肿瘤或颌骨周围软组织恶性肿瘤侵犯上颌骨的CT表现 |
2.2.3 CT结合Dental软件评价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3 讨论 |
2.3.1 颌骨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3.2 颌骨恶性肿瘤 |
2.3.2.1 颌骨骨肉瘤 |
2.3.2.2 上颌窦来源恶性肿瘤直接浸润上颌骨 |
2.3.2.3 牙龈恶性肿瘤 |
2.3.3 MSCT评价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3.4 齿科(Dental)图像评价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3.4.1 齿科(Dental)图像的概述 |
2.3.4.2 齿科(Dental)图像显示相关解剖结构 |
2.3.4.3 齿科(Dental)图像在肿瘤术前、术后或放疗后评估的应用 |
2.3.5 MSCT结合齿科(Dental)检查评价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情况 |
个人简历 |
(5)左颞下窝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结果 |
3 讨论 |
(6)眶骨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眶骨良性肿瘤CT表现 |
2.2 眶骨瘤样病变CT表现 |
3 讨论 |
四、上颌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颅底硬膜外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分析[D]. 汪成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1、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 2、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及治疗[D]. 白敬民.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3]多生牙埋伏阻生引起的颌骨囊肿的临床分析[D]. 姜恩实. 延边大学, 2016(05)
- [4]多层螺旋CT结合齿科扫描技术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D]. 李春梅. 汕头大学, 2011(04)
- [5]左颞下窝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李娟,翦新春,郭峰,李银丹,李鸿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05)
- [6]眶骨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的CT诊断[J]. 朱绍成,冯敢生,史大鹏.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12)
- [7]颌面骨缝皮样囊肿——附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刘杰,樊忠.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5(02)
- [8]上颌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J]. 文跃进. 口腔医学, 2001(04)
- [9]颌骨内表皮样囊肿二例报告[J]. 姜晓钟,陈必胜,许常东,刘会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1(01)
- [10]巨大型下颌骨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J]. 徐斌,宋西安,郝义身. 口腔医学, 19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