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世”对石化工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赖冠华[1](2008)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企业对中国大规模、系统化投资的展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日益显着。由此,本文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文章重点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市场竞争行为以及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研究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有效竞争并对产业组织结构有改善的作用;在分析产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石油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了整个产业的效率。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利用统计指标对市场结构与市场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石化产业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市场化与有效竞争,形成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寡头型市场格局有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石油化工产业效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跨国石化公司技术垄断等因素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李莉[2](2007)在《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五年来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石油产业作为全球性竞争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尤为激烈。一方面,世界各跨国石油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个石油消费大国,另一方面,我国石油企业也在开始探寻海外发展之路。在新形势下,我国石油产业如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便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揭示中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以国内外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成果为理论基础;立足产业分析层次,以全球石油资源供需态势、石油产业竞争特点以及我国石油产业国内外竞争环境分析为现实基础;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要素、企业组织结构与战略要素、政府和机遇要素六个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借鉴WEF和IMD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即竞争实力指标、竞争潜力指标、竞争环境指标和竞争动态指标,并结合这些指标将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大石油公司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找出我国石油企业的优势劣势;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针对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差距较大的现状,提出一些提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对策,包括规模经济战略、技术创新战略、战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朱丽萌[3](2005)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预测与产业安全度估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分析入世后中国石化产品关税等变化的基础上,通过预测石油供需状况及石化产品进出口额,设置石化产业指标安全度预警界限等,对入世后中国石化工业产业安全度的情况进行了估算。
孙枫[4](2006)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发展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构建分析》文中认为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国外石化工业相比,我国石化工业并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006年中国石油引进1000万吨/a哈萨克斯坦原油,将使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石化企业。面对入世后国际国内竞争压力,和原油日趋紧张以及高价位运行形势,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构筑核心竞争力,促进独山子石化迅速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主要运用产业结构理论、资源能力理论和学习理论等理论,借助层次分析法等分析手段,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独山子石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等发展战略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建立了独山子石化EFE、IFE和核心竞争力分析评价矩阵的数学模型,并通过SWOT分析进行战略匹配研究,对独山子石化未来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构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出了独山子石化发展战略选择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建议:首先要抓住中-哈输油工程项目机遇,快速扩大规模,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要加快科研建设和投入,加大产品技术创新力度,改革和完善科技创新范式,依据自身特点培育核心专长和核心技术,并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一支过硬技术水平的科研组织队伍;第三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出发,充分发挥炼油化工一体化优势,保持发展活力,分散经营风险;第四要正视对外开放现实,增强国际竞争适应能力,紧跟国际化经营发展趋势,介入国际贸易,降低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第五要改进和理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真正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梁冰[5](2005)在《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天津石油化工公司是隶属中国石化集团的特大型企业,主要从事乙烯、化工、化纤等三个板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有利的系统,在石化行业中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实力,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条件。但是企业也遇到了发展方向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文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天津石化公司三个板块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入手,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天津市的区域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对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影响,并对乙烯、化工、化纤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对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其次,从公司生产经营、财务、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装置竞争力等方面对企业的内部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能力的分析,明确了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为制定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最后运用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提出了公司的主要战略方案,并进行了分析论证和财务评价,明确了“成本领先战略发展乙烯、化工行业,差别化战略对聚酯行业进行调整品种结构”的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同时制定了具体实施措施。
花小兵[6](2006)在《中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战略分析与投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是一家具有近七十年历史的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企业的内在优势,克服不足,充分利用企业所具有的有利环境,抓住机遇,促进大发展,就成为摆在每个独山子石化公司干部职工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基于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的现状,重点研究了分公司今后关键发展领域和经营发展战略,并结合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对馏分油加氢裂化装置的建设进行了投资决策分析。文章首先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等方面对独山子石化公司进行外部环境与市场分析,认清行业和市场对独山子石化工业发展的制约和优势;其次,对独山子石化公司的内部环境、产品结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第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综合战略分析与发展建议,在此部分,主要应用EFE-IFE和AHP(层次分析法)的内外关键因素分析,量化因素,形成基于SWOT-QSPM综合战略,并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第四,为落实企业发展战略,文章研究了若干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关键发展领域,并建立投资决策指标体系方法,对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即将建设的加氢裂化装置进行了投资决策分析,认为该装置的建设投产将大大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独山子石化公司企业经营战略的落实。
陈晓英[7](2005)在《中国石油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及政策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全面总结过去的发展历程、深刻反思以往的经济行为之后,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必然选择。石化业作为一门基础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实现石化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石化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远不能满足石化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需要,这种状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资源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又高度依赖石化产品,且工业化处于高速推进的发展中大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极其不利的。本文在详细介绍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全面总结迄今为止该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成果的基础上,对科学的发展观进行了哲学解读,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文章还充分研究和揭示了石化业发展运行的特点和规律,有别于目前较热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试图从全行业的视角,提出了石化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目标;并用系统论的观点,构建了石化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框架。 文中就我国石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以及发展难以持续的局面,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我国石油资源的有限性、石化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的环境破坏、石化技术装备落后以及传统的石化生产模式存在的许多弊端是造成我国石化业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对此,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石化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指出解决我国石化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进行正确的政策选择。文中对我国近年来的石化政策进行了反思,指出我国现行的石化政策配套性差,市场难以规范;石化政策受体
汪洋[8](2004)在《论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文中指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是一个企业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运用于生产过程而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它包括一个企业发展的整体现状与水平,拥有的实力和增长的潜力。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使得中国市场的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入世”以后,我国企业将面临在“两个市场”与“两类企业”的全球性竞争。这种竞争与以前的竞争相比,竞争范围将更加扩大,竞争程度会更加激烈。中国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也只能在国际竞争中争夺生存空间。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全球化发展更为迅猛,世界各国的企业都卷入其中,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经济界真正对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始研究还只是在近几年,而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也大大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 我国石油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加入WTO之后,石油企业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
栾士伟[9](2004)在《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新的开发东北的热潮兴起,国家已经向东北开发进行了政策的倾斜。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东北企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和大庆市政府也为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以下简称大庆石化总厂)的发展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但是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与国外大的石油化工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摆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总厂内外环境的分析对总厂的产业按专业(产品)所属产业进行了分类分析、评价,指出了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提出了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一部分,做专做精一部分,稳步发展一部分,逐步退出一部分并对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吴雪翊[10](2003)在《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仅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整体规模及产品产量更是突飞猛进,由此造成国内化工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逐步打破以及进口配额、许可证取消,进口的各类化工产品纷纷挤占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份额。兰炼总厂尚属化工产业的新进入者,市场经验不足,营销、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欠缺,营销体系尚不完善。这些均对兰炼总厂化工产业的发展构成威胁。为此,兰炼总厂必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产品竞争战略,方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本文运用了PEST法、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及外部环境关键因素评价矩阵(EFE)对兰炼总厂化工产业外部宏观环境、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竞争状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对兰炼总厂化工产品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内部资源与条件分析、核心竞争能力分析和内部环境关键因素评价矩阵(IFE)对兰炼总厂化工产品内部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经营上的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结合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现行竞争战略、发展方向的分析,以及兰炼总厂化工产业总体发展目标与战略的分析、说明,构建了兰炼总厂化工产品SWOT矩阵,确定了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方案。运用定量战略评价矩阵(QSPM),对确定的战略方案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最终确定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为产品多样化竞争战略为主,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为辅的组合战略。最后,本文研究了兰炼总厂化工产品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从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科研开发、营销、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的实施建议,以保证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 本文的研究对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的制订和实施有一定的价值,对国内其他化工企业具有参考意义。
二、“入世”对石化工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对石化工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2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
2.1 石油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2.2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历程与存在的问题 |
2.3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模式 |
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石化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
3.1 外资企业在中国石化产业的投资方式与布局 |
3.2 外资对中国石化产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壁垒的影响 |
3.3 外资对中国石化产业形成有效竞争机制的作用 |
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效率的影响 |
4.1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
4.2 实证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4.3 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5 研究的结论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与启示 |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论文的逻辑结构 |
第2章 国内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述 |
2.1 国际竞争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2.1.1 国际竞争力 |
2.1.2 产业国际竞争力 |
2.2 国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
2.2.1 波特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
2.2.2 能力学派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
2.2.3 资源学派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
2.2.4 动态学派的国际竞争理论 |
2.3 国内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
第3章 石油产业国内外竞争环境分析 |
3.1 石油产业竞争特点 |
3.2 全球石油资源供需态势 |
3.3 我国石油产业的国内竞争环境 |
3.3.1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发展概况 |
3.3.2 我国石油产业的国内发展环境 |
3.4 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环境 |
3.4.1 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 |
3.4.2 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威胁 |
第4章 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波特的“钻石模型” |
4.2 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我国石油产业生产要素分析 |
4.2.2 我国石油产业需求要素分析 |
4.2.3 我国石油产业相关和支持产业要素分析 |
4.2.4 我国石油产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与战略要素分析 |
4.2.5 我国石油产业政府、机遇因素分析 |
第5章 中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比较 |
5.1 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
5.1.1 竞争实力指标 |
5.1.2 竞争潜力指标 |
5.1.3 竞争环境指标 |
5.1.4 竞争动态指标 |
5.2 国内外大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
5.2.1 国内外各大石油企业竞争实力比较 |
5.2.2 国内外各大石油企业竞争潜力比较 |
5.2.3 国内石油企业竞争环境指标 |
第6章 提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
6.1 实施规模经济战略 |
6.2 加强技术创新 |
6.3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
6.4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
6.5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3)中国石化工业发展预测与产业安全度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一、入世后中国石化产品关税等变化情况 |
(一) 石化产品关税 |
(二) 非关税措施 |
(三) 石化产业政策或规定 |
1.对外商逐步开放分销领域 |
2.部分石化产品进出口仍将保留国营贸易, 同时将进一步放开石油石化市场 |
3.部分产品实行国家定价和政府指导价 |
4.其他相关的石油服务 |
二、中国石油供需预测 |
(一) 引油需求预测 |
(二) 原油产量预测 |
三、中国石化产品进出口预测 |
(一) 中国石化产品进出口预测模型 |
(二) 中国石化产品进出口预测值 |
四、中国石化产业安全度的估算 |
(一) 石化产业指标安全度预警界限设置 |
(二) 石化产业指标的估算 |
(三) 石化产业指标值到安全状态分数值的映射 |
(四) 石化产业安全度综合指数及结论 |
(五) 几点建议 |
(4)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发展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构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历史背景 |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 |
1.4 课题研究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独山子石化宏观与竞争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产业竞争环境及结构分析 |
2.2.1 行业整体态势分析 |
2.2.2 行业基本经济特性分析 |
2.2.3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
2.2.4 变革的驱动因素分析 |
2.2.5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2.2.6 产业前景和总体吸引力分析 |
第三章 独山子石化资源效能分析 |
3.1 独山子石化内部资源分析 |
3.1.1 物质资源 |
3.1.2 人力资源 |
3.1.3 财务资源 |
3.1.4 抽象资源 |
3.2 资源效用能力分析 |
3.2.1 经营管理能力 |
3.2.2 营销能力 |
3.2.3 财务能力 |
3.2.4 生产工艺控制能力 |
3.2.5 研发能力 |
3.2.6 信息技术能力 |
第四章 独山子石化产品市场分析 |
4.1 炼油产品 |
4.1.1 成品油 |
4.1.2 润滑油 |
4.1.3 石蜡 |
4.2 石化产品 |
4.2.1 乙烯和聚乙烯 |
4.2.2 聚丙烯 |
4.2.3 苯乙烯 |
4.2.4 丁二烯和橡胶 |
4.2.5 三苯产品 |
第五章 独山子石化核心竞争力分析与构建 |
5.1 独山子石化核心竞争力分析 |
5.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5.1.2 分析层次和指标确立 |
5.1.3 权重分配 |
5.1.4 综合评判 |
5.2 独山子石化未来核心竞争力构建 |
5.2.1 依据自身特点培养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
5.2.2 改革和创新技术创新管理范式 |
5.2.3 把评价和中试转化能力培育成核心竞争力 |
第六章 独山子石化战略研究 |
6.1 环境因素评价 |
6.1.1 EFE 矩阵原理 |
6.1.2 独山子石化的EFE 矩阵 |
6.2 资源能力因素评价 |
6.3 独山子石化内外部因素综合评价及可选战略 |
6.3.1 战略因素综合评价 |
6.3.2 独山子石化战略备选方案 |
6.4 独山子石化未来战略选择 |
6.4.1 独山子石化发展历史的回顾 |
6.4.2 独山子石化发展战略演变 |
6.4.3 愿景规划 |
6.4.4 独山子石化未来战略方案选择 |
6.5 独山子石化战略选择实施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
6.5.1 充分发挥炼油—化工一体化的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6.5.2 坚持原料轻质化、优质化原则 |
6.5.3 坚持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原则 |
6.5.4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降低控制生产成本的原则 |
6.5.5 坚持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的营销理念的原则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石油化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1.2 我国石化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天津石化公司概况 |
1.4 研究的目的和主要思路 |
第二章 天津石化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外部环境分析 |
2.2 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 |
2.3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2.4 加入WTO后对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 |
2.5 乙烯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分析 |
2.6 对二甲苯、PTA 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分析 |
2.7 聚酯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分析 |
第三章 天津石化公司内部能力分析 |
3.1 企业资源分析 |
3.2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
3.3 公司财务分析 |
3.4 公司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3.5 公司化工、聚酯、乙烯板块的竞争力分析 |
第四章 战略要素综合评价 |
4.1 战略要素综合评价的必要性 |
4.2 公司发展优势和面临机遇 |
4.3 公司发展劣势和面临的挑战 |
第五章 天津石化公司发展战略 |
5.1 战略架构以及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
5.2 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
5.3 公司主要战略方案分析和评价 |
5.4 公司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战略分析与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简介 |
1.1.1 基本状况 |
1.1.2 组织结构 |
1.1.3 主要直属单位简介 |
1.2 相关理论与研究概述 |
1.2.1 企业战略产生与发展 |
1.2.2 战略研究分析方法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
1.3.1 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3 本文主要工作简介 |
第二章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外部环境与竞争分析 |
2.1 一般外部环境分析 |
2.1.1 经济环境分析 |
2.1.2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2.1.3 市场消费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2.2.1 行业基本经济特性分析 |
2.2.2 国内石化行业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
2.2.3 针对分公司的五种力分析 |
2.3 竞争分析 |
2.3.1 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介绍 |
2.3.2 竞争对手分析 |
第三章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内部环境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
3.1 产品结构分析 |
3.2 产品价值链分析 |
3.2.1 价值链分析基本原理 |
3.2.2 价值链构成及分析 |
3.3 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
3.3.1 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与作用 |
3.3.2 核心竞争力分析 |
3.3.3 核心竞争力评价 |
第四章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综合战略分析与发展建议 |
4.1 基于 EFE-IFE 和 AHP 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分析 |
4.1.1 应用外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EFE)评估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 |
4.1.2 应用内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IFE)评估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 |
4.2 基于 SWOT-QSPM 综合战略分析 |
4.2.1 SWOT 分析方法介绍 |
4.2.2 基于 SWOT 组合的战略选择 |
4.2.3 基于 QSPM 筛选战略方案评价 |
4.3 发展战略建议 |
4.3.1 发展战略制定与选择的原则 |
4.3.2 未来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
第五章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关键发展领域投资决策分析 |
5.1 关键发展领域 |
5.1.1 炼油领域 |
5.1.2 化工领域 |
5.2 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与方法 |
5.2.1 石化投资项目决策原则 |
5.2.2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
5.2.3 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
5.3 馏份油加氢裂化装置投资决策分析 |
5.3.1 馏份油加氢裂化装置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
5.3.2 馏份油加氢裂化装置项目方案比选 |
5.3.3 馏份油加氢裂化装置项目投资经济评价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国石油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及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可持续发展及理论 |
1.2.2 石油资源稀缺论与富有论之争 |
1.2.3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1.2.4 可持续发展系统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 论文主要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 |
2.1.2 政策与战略 |
2.1.3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2.1.4 石化工业政策与政策选择 |
2.2 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
2.2.1 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
2.2.2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
2.2.3 经济与资源、环境的正向作用—协同、进化 |
2.2.4 经济与资源、环境的逆向作用—矛盾、制约 |
第三章 国内外石化业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
3.1 国外石化工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
3.2 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3.2.1 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历程 |
3.2.2 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基础和优势 |
3.2.3 中国石油化工业的问题和差距 |
3.3 中国石油化工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 |
3.4 入世后中国石化工业面临的挑战 |
3.5 入世为中国石化工业带来的机遇 |
3.6 入世对中国石化工业的总体影响 |
第四章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
4.1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
4.2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4.3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4.4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
4.4.1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 |
4.4.2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 |
4.4.3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特征 |
4.5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4.5.1 石化工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
4.5.2 石化工业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关系 |
4.6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条件 |
4.6.1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技术条件 |
4.6.2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物资基础 |
第五章 中国石油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分析及政策反思 |
5.1 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困难与问题 |
5.2 中国石油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问题 |
5.2.1 早期资源观的局限性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矛盾 |
5.2.2 石化业自身的特点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
5.2.3 有限的石油资源供给与未来可持续发展资源需求的矛盾 |
5.2.4 落后的石化科技水平与可持续发展高技术要求的矛盾 |
5.2.5 环境的巨大破坏与可持续发展环境要求的矛盾 |
5.3 中国石化工业政策的回顾 |
5.4 石化工业政策的特征 |
5.5 石化工业政策的作用 |
5.5.1 石化技术政策的导向作用 |
5.5.2 石化经济政策的孵化作用 |
5.5.3 石化投资政策的拉动作用 |
5.6 中国石化工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
5.7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出的依据 |
5.8 可资借鉴的国外石油化工业政策及启示 |
5.9 中国石化工业政策的方向 |
第六章 中国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选择 |
6.1 中国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背景 |
6.1.1 发展观的演变 |
6.1.2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
6.2 中国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基本思路 |
6.2.1 中国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6.2.2 中国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
6.3 中国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
6.4 中国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
6.4.1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石化业发展 |
6.4.2 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安全体系,有效防范石油市场风险 |
6.4.3 加强石油资源勘察力度,增强资源供给 |
6.4.4 节约与合理利用石油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
6.4.5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石化业发展 |
6.4.6 在石化生产中,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
6.4.7 实行企业重组政策 |
6.4.8 开拓新的石化资源和替代资源 |
6.4.9 向外投资,控制石油战略储备 |
6.4.10 政策调控与法律监管相结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8)论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企业竞争理论研究 |
2.1 竞争优势概述 |
2.2 价值链理论 |
2.2.1 价值链与竞争优势 |
2.2.2 价值链与成本优势 |
2.3 企业再造理论 |
2.3.1 企业再造理论概述 |
2.3.2 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 |
2.4 石油企业的竞争特点 |
2.5 石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
3 石油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
3.1 世界石油资源状况 |
3.2 石油行业特点 |
3.3 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 |
3.3.1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 |
3.3.2 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 |
3.4 我国石油企业的国内竞争环境 |
3.4.1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
3.4.2 我国石油企业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
3.4.3 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国内竞争形势 |
4 国外石油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
4.1 重组、联合与并购 |
4.2 资源优化 |
4.2.1 资源国际化 |
4.2.2 开发可替代能源 |
4.3 可持续发展 |
4.4 降低成本 |
4.5 注重技术创新 |
4.6 营销整合 |
5 我国石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 |
5.1 技术优势 |
5.1.1 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差距 |
5.1.2 我国石油工业技术发展战略 |
5.2 成本优势 |
5.2.1 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
5.2.2 我国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战略 |
5.3 品牌优势 |
5.3.1 石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 |
5.3.2 石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 |
5.3.3 石油企业营销战略 |
5.4 市场优势 |
5.4.1 石油价格的市场化趋势 |
5.4.2 完全放开石油价格管理的条件 |
5.4.3 对深化石油价格改革的几点思考 |
5.5 人才优势 |
5.5.1 加强人才的培养 |
5.5.2 注重人才的管理 |
6 建立我国石油企业竞争优势的宏观政策支持 |
6.1 建立国家石油储备 |
6.1.1 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必要性 |
6.1.2 先进国家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的经验 |
6.1.3 对我国建立石油储备思考 |
6.2 开展国际化经营 |
6.2.1 进口多元化战略 |
6.2.2 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 |
6.3 可持续发展 |
6.3.1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6.3.2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理论 |
2.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
2.1.2 企业环境分析要素及迈克尔·波特竞争分析模型 |
2.1.3 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 |
2.2 战略分析和选择方法 |
2.2.1 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
2.2.2 战略群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制定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要素分析 |
3.1.2 经济环境要素分析 |
3.1.3 技术环境分析 |
3.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2 大庆石化总厂产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组织结构 |
3.2.2 行业内竞争者 |
3.2.3 潜在加入者 |
3.2.4 代用品压力 |
3.2.5 购买者与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3.3 机遇与威胁 |
3.3.1 机遇 |
3.3.2 威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制定的内部环境分析 |
4.1 大庆石化总厂背景及现状 |
4.1.1 背景 |
4.1.2 现状 |
4.2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
4.2.1 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 |
4.2.2 资产与经营状况 |
4.2.3 生产能力及技术状况 |
4.2.4 分专业(产品)的产业分析及评价 |
4.2.5 内部环境因素的优势与劣势 |
4.3 本章小节 |
第5章 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及战略保障措施 |
5.1 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
5.1.1 企业使命 |
5.1.2 企业战略目标 |
5.2 企业发展的战略 |
5.2.1 保证重点项目的实施是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的物质保障 |
5.2.2 主要专业(产品)的SWOT分析 |
5.2.3 主要专业(产品)中的重点战略选择及措施 |
5.3 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实施策略 |
5.3.1 老工业基地改造及石化产业调整优惠政策的争取 |
5.3.2 集中发展战略与规模经济效益 |
5.3.3 资产优化与结构调整 |
5.3.4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
5.3.5 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具有大庆石化特色的企业文化 |
5.3.6 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2 理论综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和主流学派 |
2.2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新特点 |
2.3 几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和理论 |
2.3.1 波特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
2.3.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3.3 产品竞争战略理论 |
3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
3.1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3.3 化工产品竞争状态分析 |
3.3.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3.3.2 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分析 |
3.3.3 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
3.3.4 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分析 |
3.3.5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3.4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外部环境的评价 |
4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内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
4.1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内部资源状况分析 |
4.1.1 财务资源状况分析 |
4.1.2 实体资源状况分析 |
4.1.3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4.1.4 技术资源状况分析 |
4.1.5 其他资源状况分析 |
4.2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
4.3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内部环境评价 |
5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的评价与选择 |
5.1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现行竞争战略分析 |
5.2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发展方向分析 |
5.3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总体战略 |
5.3.1 指导原则 |
5.3.2 战略目标 |
5.3.3 兰炼总厂化工总体战略 |
5.4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
5.4.1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方案的评价 |
5.4.2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方案的选择 |
6 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的实施建议 |
6.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6.2 完善生产管理 |
6.3 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
6.4 完善营销体系,明确市场定位 |
6.5 加快体制改革,健全组织结构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入世”对石化工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 赖冠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6)
- [2]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李莉. 中国石油大学, 2007(03)
- [3]中国石化工业发展预测与产业安全度估算[J]. 朱丽萌.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5(11)
- [4]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发展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构建分析[D]. 孙枫. 天津大学, 2006(01)
- [5]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梁冰. 天津大学, 2005(07)
- [6]中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战略分析与投资决策研究[D]. 花小兵. 天津大学, 2006(01)
- [7]中国石油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及政策选择[D]. 陈晓英. 东北大学, 2005(07)
- [8]论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D]. 汪洋. 西南石油学院, 2004(02)
- [9]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研究[D]. 栾士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01)
- [10]兰炼总厂化工产品竞争战略研究[D]. 吴雪翊. 西安理工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