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续环形撕囊术后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万佳昱[1](2020)在《Toric人工晶状体不同标记方法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植入术,使用不同方法标记患者的散光轴位,通过对比直视下手动标记方法、Callisto eye导航引导下标记方法、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引导LensAR飞秒激光系统囊膜标记方法,进而探究不同标记方法的精准性及术后旋转稳定性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唐山市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术,共53例60眼,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术前检查。依据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随机为手动标记组、导航标记组、囊膜标记组,分别行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后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测量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残余散光、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Icare测量眼压、散瞳后在裂隙灯下观察Toric IOL轴位并应用数码照相机拍照、采用Pentacam所拍摄的Scheimpflug图像,并应用Image Pro Plus软件进行图像测量并计算Toric IOL术后倾斜角及偏心值。结果三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UCVA、BCVA与术前相比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BCVA相比,术后一个月时导航组与手动组、术后三个月时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三个月时导航组与手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残余散光比较,术后一个月及三个月时囊膜组与手动组、导航组与手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平均轴位偏差度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有:术后一周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一个月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一个月导航组与手动组、术后三个月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三个月导航组与手动组。三组间平均倾斜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有:术后一周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一周导航组与手动组、术后一个月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一个月导航组与手动组、术后三个月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三个月导航组与手动组。三组间平均偏心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有:术后一周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一周导航组与手动组、术后一个月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一个月导航组与手动组、术后三个月囊膜组与手动组。术后各个时间点倾斜角与偏心值的相关性如下:囊膜组术后各个时间点在90°及180°方位的倾斜角和偏心值均无相关性(P>0.05);导航组存在相关性的有,术后一周90°方位、术后一个月90°及180°方位、术后三个月90°及180°方位(P<0.05);手动组存在相关性的有,术后一个月180°方位、术后三个月90°及180°方位(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囊膜标记及导航引导的角膜标记方法均可有效提高Toric IOL轴位定位的精准度,两种方法在降低IOL轴位偏差、术后残余散光量、倾斜角与偏心值方面具有优势;飞秒激光辅助囊膜标记方法因减少了空间误差,较导航引导的角膜标记方法更客观,值得推荐。图17幅;表9个;参151篇。
王丝雨[2](2020)在《不同表面处理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表面处理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后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10只新西兰白兔(20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每只新西兰白兔随机选择左右眼分别植入不同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经紫外线/臭氧(UV/O3)后表面处理、袢表面磨砂化处理的HOYA Vivinex XY1 IOL为A组;植入经聚乙二醇(PEG)全表面处理、袢表面光滑的AMO Tecnis PCB00 IOL为B组。术后1d、7d、14d、28d进行前房闪辉评分、后囊膜混浊评分及人工晶状体旋转角度测量,术后28d取兔眼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移行情况。结果:1、前房闪辉评分:术后1d、7d A组平均前房闪辉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 A、B两组前房闪辉最为明显,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至术后28d前房闪辉基本消失。2、后囊膜混浊评分:术后7d、14d、28d A组平均后囊膜混浊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于术后14d开始出现后囊膜混浊,B组于术后7d开始出现后囊膜混浊,随时间延长两组后囊膜混浊程度逐渐加重。3、人工晶状体旋转角度:术后1d、7d、14d、28d A组人工晶状体平均旋转角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d、7d、14d、28d人工晶状体平均旋转角度无明显变化,B组术后1d、7d、14d随时间延长人工晶状体平均旋转角度增加,术后14d、28d人工晶状体平均旋转角度趋于稳定。4、术后28d兔眼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A组后囊膜表面仅见散在分布的单个或簇状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不明显;B组后囊膜表面可见排列密集的单层或双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明显,后囊膜明显增厚。结论:1、经聚乙二醇全表面处理的人工晶状体能够排斥炎性细胞的吸附,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葡萄膜生物相容性较好。2、经紫外线/臭氧后表面处理的人工晶状体能够增加表面的粘附力,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延缓并减轻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囊膜生物相容性较好。3、人工晶状体袢经磨砂化处理,可以增加人工晶状体袢与囊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保持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国冉[3](2020)在《长眼轴人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偏心与倾斜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长眼轴人群白内障患者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早期偏心量与倾斜度,探讨影响术后偏心量与倾斜度的因素。研究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囊袋内植入术的92例眼。以眼轴长度分三组:眼轴24-26mm组30眼;眼轴26-28mm组28眼;眼轴大于28mm组34眼。同一手术医生对入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囊袋内植入后IOL的偏心量和倾斜度,kappa角和alpha角,tilt(4mm/6mm)。数据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4.0。本研究数据行Man-Whitney检验。偏心量和倾斜度,kappa角和alpha角,tilt(4/6mm)分别选择任意两项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在术后每个时间段(1周/1月/3月)的偏心量,倾斜度随眼轴增长呈增大趋势。眼轴24-26mm组,眼轴26-28mm组:两组术后1周与术后1月的tilt(4/6mm),偏心量,倾斜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3月的tilt(4/6mm),偏心量,倾斜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24-26mm组:偏心量在术后1月与术后3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大于28mm组:术后1周与术后1月tilt(4mm),偏心量,倾斜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3月tilt(4mm),偏心量,倾斜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量在术后1月与术后3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角和偏心量呈弱正相关(p=0.014)。偏心量,倾斜度和tilt(4mm)呈弱正相关(p=0.003/p=0.005)。偏心量,倾斜度和tilt(6mm)呈弱正相关(p=0.006/p=0.017)。结论:眼轴越长偏心与倾斜呈增长趋势;不同长度的眼轴偏心与倾斜相关指标在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1周与术后3月存在差异性,术后1月前囊开始收缩,IOL能够移动的空间减少,晶体位置大体呈稳定状态。OPD Scan-Ⅲ像差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在分析IOL偏心与倾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kappa角除以往术前指导人工晶体选择外,与人工晶体稳定性指标有一定相关性是又一发现。
舒平,李正平,余飞,王凤,余鹏[4](2019)在《在白色白内障手术中二次撕囊术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观察白色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中二次撕囊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76眼)白色白内障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38眼)行两次连续环形撕囊,第一次撕囊直径<3 mm,撕囊后冲洗出部分液化皮质,然后行二次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5 mm。B组(38眼)进行常规一次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5 mm。两组均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A组撕囊成功率和人工晶状体囊袋植入率高于B组(P<0.05)。两组后囊破裂率、角膜水肿率和术后7天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次撕囊可以提高白色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中撕囊成功率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率。
王晓明[5](2018)在《飞秒激光白内障联合Toric IOL植入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前囊口的制作是关系白内障手术成败的关键步骤,不同直径的前囊口不仅影响手术中操作的难易度,也对术后IOL的眼内有效位置、稳定性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飞秒激光的应用可使前囊口较手工撕囊更加精确、规则,为选择植入功能型IOL的患者术后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本研究选取悬韧带张力正常的病例,植入AcrySof?Toric IOL,采用飞秒激光制作前囊口,术中进行前后囊膜抛光,记录术中CDE值、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远近视力、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曲率、IOL轴向及并发症等相关参数,分析并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比较不同直径的前囊口下Toric IOL植入术后的眼内稳定性及视觉质量有无差别;本研究对兔眼分别采用飞秒激光和钢刀制作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角膜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的异同,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所引起的手术源性散光大小的理论依据。方法1.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行飞秒激光白内障摘除联合Toric 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分为前囊口直径5.2mm组和5.6mm组,每组各30眼。术前在线计算确定手术及IOL相关参数,应用Verion数字导航系统引导术中参考图像,采用LenSx飞秒激光及Centurion超声乳化仪完成激光及手术操作,随访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UCVA、BCVA、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曲率、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CDE值、SIA、术后散光等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数据进行比较。2.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手术方法及随访时间同第1部分。采用Pentacam测量并计算Toric IOL的倾斜度和偏心量、ELP值、前囊口直径并运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3mm和6mm瞳孔直径下的总高阶像差、球差、慧差和MTF曲线。采用裂隙灯光带法测量术后Toric IOL的轴位,计算轴位旋转度数,由眼内像差的散光轴位换算得出Toric IOL的实际眼内轴位,并与裂隙灯光带法测得的轴位进行一致性的比较。两组间IOL的倾斜度、偏心量、ELP均值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前囊口直径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ELPRMS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总高阶像差、球差、慧差、不同空间频率下MTF值、iTrace换算法与裂隙灯光带法测得的Toric IOL轴位间的比较均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3.动物实验研究。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每兔随机选取一眼,两组分别应用LenSx飞秒激光和一次性45°眼科手术钢刀制作透明角膜切口,术后1周及1个月,每组各选取一眼应用前节OCT、共焦显微镜观察切口部位角膜形态及组织细胞学变化,取切口处角膜标本行透射电镜观察切口区域的组织细胞学改变。结果1.飞秒激光制作5.2mm和5.6mm直径前囊口,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UCVA≥0.8的眼数比例均≥60%,BCVA≥0.8的眼数比例均>7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同硬度核组CDE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均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丢失率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内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最高,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残余散光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残余散光度数分别为(0.40±0.32)D和(0.42±0.26)D,较术前分别减少了84.25%和82.93%。术后6个月时,5.2mm组SIA为(0.31±0.15)D,5.6mm组SIA为(0.28±0.14)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IOL倾斜度最大,分别为5.2mm组(2.36±0.90)°和5.6mm组(2.62±0.61)°,5.2mm组术后6个月时偏心值最大,为(0.24±0.09)mm,5.6mm组术后3个月时偏心值最大,为(0.28±0.08)mm。5.6mm组各时间点的倾斜度和偏心值均大于5.2mm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倾斜度与偏心量无相关性。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ELP均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5.6mm组术后1周6个月IOL的ELP变化大于5.2mm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前囊口直径均略大于预设直径,术后1周时直径最大,5.2mm组为(5.28±0.17)mm,5.6mm组为(5.71±0.18)mm,术后1个月6个月逐渐缩小,但组内各时间点前囊口直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P均值与前囊口直径之间无相关性。3.3mm和6mm直径瞳孔下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全眼及眼内的总高阶像差、球差、慧差、不同空间频率下的MTF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4.术后各时间点裂隙灯光带法测得的Toric IOL的轴位旋转度数5.6mm组均大于5.2mm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的轴位旋转均达最大值,5.2mm组为(3.17±2.42)°,5.6mm组为(3.57±2.10)°。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iTrace换算法与裂隙灯光带法测得的Toric IOL轴位均呈线性相关,术后6个月两种方法所得轴位偏差<5°的眼数分别为21眼(70.0%)和23眼(76.7%)。5.前节OCT观察飞秒激光制作的透明角膜切口长度与术前预设值接近,切口整齐、规则,钢刀制作的切口长度变异较大,前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层反应更重。共焦显微镜下,两种方式制作的透明角膜切口,上皮细胞愈合时间、程度大致相同,在基质层,飞秒激光切口瘢痕较钢刀切口更窄,但术后1周时,飞秒激光组切口周围基质细胞活化较钢刀组更加明显,术后1个月时,两组基质细胞均恢复静止状态。透射电镜下,术后1周时,飞秒激光组较钢刀组切口区域基质层纤维排列更加紊乱,基质层角膜细胞凋亡及活化明显。结论1.飞秒激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囊膜抛光,植入AcrySof?Toric IOL,手术效果理想。2.飞秒激光制作前囊口联合前囊膜抛光,5.2mm直径前囊口下,术后AcrySof?Toric IOL的眼内稳定性优于5.6mm组,两组术后视觉质量无明显差异。3.飞秒激光制作5.6mm直径前囊口下,AcrySof?Toric IOL的轴位旋转度数大于5.2mm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race换算法测量AcrySof?Toric IOL植入术后实际眼内轴位结果可靠,与裂隙灯光带法一致性较好。4.飞秒激光制作的透明角膜切口较钢刀切口瘢痕程度更轻,角膜形态学改变更小,但在瘢痕愈合的过程中,飞秒激光对切口区域基质层纤维及角膜细胞的损伤略重。
杨俐丽[6](2018)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PCO)术后视力恢复水平,并探究影响PCO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采用Nd:YAG激光进行手术的PCO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是否与年龄、性别、PCO发病时间等因素存在相关性。结果PCO患者Nd:YAG激光术后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视力水平明显提高(u=9.7275,P<0.05)。Nd:YAG激光术后视力与PCO发病时间、吸烟、合并基础疾病有关(P<0.05)。患者Nd:YAG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程度与PCO发病时间有关(P<0.05)。患者术前视力水平差异与全身基础疾病显着相关(P<0.05)。合并有基础疾病且规服药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与无基础疾病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全身基础疾病未规律服药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均低于无基础疾病以及规律服药的患者(P<0.05)。结论Nd:YAG激光术后视力恢复与PCO发病时间、吸烟、合并基础疾病有关。
林兴中[7](2017)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混浊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混浊的发病因素及其临床表现,为今后预防术后出现晶状体前囊膜混浊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混浊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中2320例(2589只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观察晶状体前囊膜混浊情况、前囊口收缩程度及其人工晶体位置的变化。结果:纳入研究的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中共发生113例(125只眼)晶状体前囊膜混浊,其中88例(96只眼)为1级前囊膜混浊,15例(18只眼)为2级前囊膜混浊,7例(8只眼)为3级前囊膜混浊,3例(3只眼)为4级前囊膜混浊。1个月内发生晶状体前囊膜混浊占83%,撕囊口直径过小的占70%,术中未进行前囊膜抛光的占76%,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的占71%,合并眼部及全身疾病的占50%,严重的前囊膜混浊可导致屈光度的改变及视力下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残留是前囊膜混浊发生的根本原因,其次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合并眼部及全身疾病等也是发生前囊膜混浊的重要因素。
宋绪华,郑振优,陈梨萍[8](2017)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手术的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术中予台盼蓝前囊膜染色后撕囊,再用眼力健小白星超声乳化仪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植入人工晶体,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50眼中撕囊成功45只眼,占90%。术后1 d、1周和1个月矫正视力为0.61.0的眼所占比例分别为20%、54%、66%。术中并发症包括后囊膜破裂2眼和悬韧带断裂1眼;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角膜水肿32眼(64%)。结论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只要掌握好操作要领,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刘荣凤[9](2017)在《减张撕囊法及常规撕囊法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减张撕囊法及常规撕囊法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6年6月来海阳市中医院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过熟期白内障患者68例(76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撕囊方法的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术中采取常规撕囊法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4,40眼),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采取减张撕囊法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纳入实验组(n=34,36眼)。所有患者均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减张撕囊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撕囊法。比较2组患者术中晶状体前囊膜的完整性、术后角膜水肿程度、人工晶体偏移率、术后2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情况以及眼压及眼底的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主要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晶状体核硬度,视力及身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中34眼(94.44%)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34眼(94.44%)与对照组的为29眼(72.5%),2组间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第1 d6个月2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的患眼数量均呈升高趋势,术后第1天和第7天实验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的患眼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的患眼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7天,一个月,3个月,6个月不同时间2组人工晶体偏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第7天,一个月,3个月,6个月2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实验组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实验组无角膜水肿患眼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角膜水肿患眼数,Ⅲ级角膜水肿患眼数,Ⅳ级角膜水肿患眼数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水肿患眼数量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角膜水肿均消失,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减张撕囊法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税民鸿[10](2017)在《微小撕囊和IOL预植入在白色白内障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微小撕囊对提高膨胀性白色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成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膨胀性白色障18例18眼。与2013年1月2014年1月完成的25例25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微小撕囊的手术方法:囊膜染色或不染色,截囊针刺破前囊膜,吸出部分乳液和皮质,做2mm微小环形撕囊,注吸头通过撕囊口将皮质或乳糜液吸出,使囊袋内仅残留晶体核,二次撕囊直径5-5.5mm,常规超乳。结果:微小撕囊组18眼,有2例前囊膜裂开,无后囊膜破裂,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为88.89%。术后1d,3例后弹力层略有皱襞伴角膜轻度水肿;对照组10例前囊膜破裂,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为66.67%。2例后囊膜破裂,1例核块坠落,5例角膜水肿,2例眼压轻度升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微小撕囊组高于常规撕囊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小撕囊法能显着提高膨胀性白色障环形撕囊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有效提高超乳成功率。目的:研究过熟性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过熟性白色白内障24眼。与2013年1月2014年5月,过熟核常规超乳+ECCE手术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IOL预植入超乳手术方法:先在核中央乳化出一深直沟槽,再将核一分为二劈裂,重复劈核,将一个1/2核块再分成2块,然后用脉冲能量乳化掉。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此时于晶体核下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在人工晶体的保护下,将剩下的1/2核块再分成2块,常规超乳去除剩余1/2核,吸除残留皮质,完成手术。结果:实验组24例囊袋完整23例,单侧前囊膜裂开1例,无后囊膜破裂;对照组24例,囊袋完整17例,单侧前囊膜裂开2例,双侧前囊膜裂开1例,后囊膜破裂4例。两种方法对于术中囊袋的安全性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1,7d角膜透明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1d裸眼视力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7d最佳矫正视为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月内皮计数2314±278/mm2,对照组内皮计数2298±256/m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L预植入法能安全的完成过熟性白色障的超乳手术,减少超乳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提高超乳的成功率,同时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裸眼视力,无额外的风险,为安全的手术方式。
二、连续环形撕囊术后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续环形撕囊术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Toric人工晶状体不同标记方法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Toric人工晶状体不同标记方法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术前检查 |
1.1.3 术前准备 |
1.1.4 人工晶状体轴位、角膜切口位置标记方法 |
1.1.5 手术方法 |
1.1.6 术后用药和随访 |
1.1.7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结果 |
1.2.2 视力变化 |
1.2.3 眼压及前房深度变化 |
1.2.4 散光变化 |
1.2.5 IOL轴位偏差 |
1.2.6 IOL倾斜角度 |
1.2.7 IOL偏心值 |
1.2.8 倾斜角与偏心值相关性分析 |
1.3 讨论 |
1.3.1 Toric IOL植入术后散光矫正情况 |
1.3.2 Toric IOL植入术后视力改善情况 |
1.3.3 Toric IOL植入术后轴位偏差 |
1.3.4 Toric IOL植入术后眼内稳定性 |
1.3.5 不同轴位标记方法差异分析 |
1.3.6 其他因素 |
1.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和Toric IOL轴位标记方法研究进展 |
2.1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
2.1.1 研究现状 |
2.1.2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
2.1.3 散光对白内障手术的影响及矫正方法 |
2.1.4 Toric IOL在白内障手术中的适用条件 |
2.2 Toric IOL标记方法汇总 |
2.2.1 FLACS囊膜标记 |
2.2.2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引导下的FLACS囊膜标记 |
2.2.3 Cassini眼前节分析仪引导下的FLACS囊膜标记 |
2.2.4 Aladdin光学生物测量仪引导下的FLACS囊膜标记 |
2.2.5 OPD-ScanIII光学生物测量仪引导下的FLACS囊膜标记 |
2.2.6 Callisto eye导航系统引导下的轴位标记 |
2.2.7 Verion导航系统引导下的轴位标记 |
2.2.8 Lenstar LS900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的轴位标记 |
2.2.9 ORA系统引导下的轴位标记 |
2.2.10 其他系统引导下的轴位标记 |
2.2.11 直接视觉下及裂隙灯下的手动轴位标记 |
2.2.12 气泡、摆锤、眼压辅助下的手动轴位标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不同表面处理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1.1 人工晶状体 |
2.1.2 实验动物 |
2.1.3 药品与试剂 |
2.1.4 实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实验分组 |
2.2.2 术前准备 |
2.2.3 麻醉方法 |
2.2.4 手术方法 |
2.2.5 术后护理 |
2.2.6 前房闪辉评分 |
2.2.7 后囊膜混浊评分 |
2.2.8 人工晶状体旋转角度测量 |
2.2.9 组织病理学检查 |
2.2.10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前房闪辉评分 |
3.3 后囊膜混浊评分 |
3.4 人工晶状体旋转角度 |
3.5 组织病理学检查 |
4 讨论 |
4.1 葡萄膜生物相容性 |
4.2 囊膜生物相容性 |
4.3 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旋转稳定性 |
4.4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移行情况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长眼轴人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偏心与倾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2 方法 |
2.2.1 常规检查及观察指标 |
2.2.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三组术后不同时间偏心和倾斜的横向比较 |
3.2 三个时间段不同组间的横向比较 |
3.2.1 眼轴24-26mm在术后三个时间段晶体稳定性的比较 |
3.2.2 眼轴26-28mm在术后三个时间段晶体稳定性的比较 |
3.2.3 眼轴大于28mm在术后三个时间段晶体稳定性的比较 |
3.3 三组不同眼轴偏心与倾斜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
3.4 各个指标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飞秒激光白内障联合Toric IOL植入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飞秒激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后临床效果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手术方法 |
1.1.3 检查项目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 |
1.2.2 术后视力 |
1.2.3 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DE) |
1.2.4 角膜内皮细胞 |
1.2.4.1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
1.2.4.2 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
1.2.5 术后残余散光 |
1.2.6 手术源性散光(SIA) |
1.2.7 术中、术后并发症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不同直径前囊口下Toric IOL植入术后眼内稳定性和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对象 |
2.1.2 手术方法 |
2.1.3 检查项目 |
2.1.3.1 IOL倾斜度、偏心量测量及图像分析 |
2.1.3.2 人工晶状体眼内有效位置(ELP) |
2.1.3.3 前囊口直径 |
2.1.3.4 iTrace波前像差 |
2.1.3.5 IOL轴位测量 |
2.1.4 数据分析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两组患者IOL倾斜度和偏心量 |
2.2.2 两组患者IOL倾斜度与偏心量的相关性分析 |
2.2.3 两组患者术后ELP的变化 |
2.2.4 两组患者前囊口直径 |
2.2.5 两组患者ELP均值与前囊口直径的相关性分析 |
2.2.6 两组患者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比较 |
2.2.7 两组患者MTF比较 |
2.2.8 AcrySof~? Toric IOL实际眼内轴位比较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飞秒激光与钢刀制作兔眼透明角膜切口的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改变与手术源性散光的关系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手术方法 |
3.1.3 术后处理 |
3.1.4 检查项目及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眼前节OCT观察 |
3.2.2 共焦显微镜观察 |
3.2.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ND:YAG激光术方法 |
1.3 全身性疾病分析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PCO形态 |
2.2 Nd:YAG 激光术后并发症 |
2.3 Nd:YAG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 |
2.4 PCO患者Nd:YAG激光手术治疗前、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
2.5 患者视力水平与全身基础疾病关系分析 |
2.6 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与全身基础疾病规律服药关系分析 |
2.7 影响Nd:YAG激光术效果不佳单因素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7)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混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
2.2 前囊膜混浊发生的相关因素 |
2.3 前囊口形态、视力、屈光度及IOL位置情况 |
3. 讨论 |
(8)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
2.2 术中并发症 |
2.3 术后角膜情况 |
2.4 术后并发症 |
3 讨论 |
(9)减张撕囊法及常规撕囊法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来源 |
1.1 一般资料 |
1.2 设备与材料 |
2 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2组患者连续环形撕囊情况比较 |
2 2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
3 2组患者术后人工晶体偏移情况比较 |
4 2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比较 |
5 2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比较 |
6 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情况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微小撕囊和IOL预植入在白色白内障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微小撕囊+二次撕囊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IOL预植入法在过熟期白色白内障的术中的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连续环形撕囊术后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Toric人工晶状体不同标记方法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D]. 万佳昱.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不同表面处理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D]. 王丝雨.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长眼轴人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偏心与倾斜的临床观察[D]. 国冉.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4]在白色白内障手术中二次撕囊术的效果观察[J]. 舒平,李正平,余飞,王凤,余鹏.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03)
- [5]飞秒激光白内障联合Toric IOL植入的临床研究[D]. 王晓明.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6]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D]. 杨俐丽. 苏州大学, 2018(01)
- [7]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混浊临床分析[J]. 林兴中.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24)
- [8]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临床观察[J]. 宋绪华,郑振优,陈梨萍. 海南医学, 2017(13)
- [9]减张撕囊法及常规撕囊法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临床研究[D]. 刘荣凤. 青岛大学, 2017(12)
- [10]微小撕囊和IOL预植入在白色白内障术中的应用[D]. 税民鸿. 西南医科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