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

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

一、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内出血(论文文献综述)

贺龙[1](2020)在《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对侧脑室Ommaya储液囊埋置术及腰大池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对侧脑室Ommaya储液囊埋置术,并结合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对侧脑室Ommaya储液囊埋置术,并结合术后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A组),同期收治的13例行常规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对侧脑室Ommaya储液囊埋置术治疗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为B组,同期收治的14例行常规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为C组。比较3组患者的脑室血肿清除时间、术后颅内感染率、住院时间。出院后随访6个月,评价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A组患者的脑室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均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ADL分级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对侧脑室Ommaya储液囊埋置术,并结合术后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快速清除脑室内血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邓德贤[2](2020)在《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最常见的自发性脑出血,其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残率、致死率高,普遍预后不良。70%以上的脑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现已成为其中一项被广泛认可的手术方式。本研究试图通过将各种因素与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功能预后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影响患者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期望能为临床上对于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选择或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转归的预测提供参考意见。方法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出院诊断为出院诊断为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并采用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本研究中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长、手术时机、术前GCS评分、血肿侧位置、中线移位程度、血肿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血肌酐、血糖、尿酸、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率、术后是否再出血、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继发性癫痫等;常规术后6个月采取门诊、住院或者电话随访,通过询问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了解情况,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参照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3分代表预后良好,4-6分代表预后不良。全部数据输入电脑,数据选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单因素分析:连续数值变量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有显着性差异的判定标准。多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患者6个月主要结局(预后良好=1,预后不良=0)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向前步进(LR)法得出模型,分析影响预后情况的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筛选条件的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2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占54.8%),女性患者28例(占45.2%),年龄在33-81岁之间,平均(57.08±13.48)岁,入院收缩压在126-243mmHg之间,平均(169.32±26.60)mmHg,入院舒张压在74-145mmHg之间,平均(102.95±15.87)mmHg;术前GCS评分在3-15分之间,平均(10.40±2.68)分;术前血糖值在3.47-15.18mmol/L之间,平均(7.82±2.35)mmol/L,尿酸143-666mmol/L之间,平均(364.05±128.26)mmol/L,总胆固醇在2.06-6.08mmol/L之间,平均(3.98±0.90)mmol/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在4-99mmol/L之间,平均(23.58±16.01)m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在10-87mmol/L,平均(27.31±16.2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0.55-4.19mmol/L之间,平均(1.25±0.6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01-4.20mmol/L之间,平均(2.75±0.67)mmol/L,甘油三酯在0.42-3.56mmol/L之间,平均(1.14±0.63)mmol/L,血肌酐在46.0-392.8mmol/L之间,平均(99.21±50.60)mmol/L;出血部位在左侧基底节区患者37例(占59.7%),出血部位在右侧基底节区患者25例(占40.3%),血肿量在18ml-124.9ml之间,平均(44.84±21.12)ml,血肿长轴在38.0mm-111.5mm之间,平均(59.82±10.98)mm,血肿宽轴在19.3mm-59.20mm之间,平均(31.60±7.25)mm,血肿纵轴6-14层(5mm/层),平均(9.21±1.77)层,中线移位大于5mm者39例(62.9%),中线移位小于5mm者23例(占37.1%),并发脑室内出血患者18例(占29.0%),血肿清除率在13-88%之间,平均(53.20±19.25)%;手术时机在3-62小时之间,平均(18.48±15.96)小时,手术时间在平均25-150min之间,平均(86.98±40.74)min,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者8例(占12.9%),血肿清除率在13-88%之间,平均(53.20±19.25)%。术后再出血者6例(占9.7%),颅内感染者3例(占4.8%),消化道出血者8例(占12.9%),肺部感染者34例(占54.8%),继发性癫痫发作者1例(占1.6%);预后良好者(mRS评分分值为0-3分)32例(占51.6%),预后不良者(mRS评分分值为4-6分)30例(占48.4%),死亡者(mRS评分分值为6分)6例,死亡率为9.6%。1.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5)、中位移位程度(P=0.03)、血肿量(P=0.032)、纵轴层数(P=0.015)、术前GCS评分(P=0.004)及血肿清除率(P=0.037)在与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功能预后情况的对比中,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预后的主要因素。2.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中采用向前LR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GCS评分和中位移位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高的患者相对于年龄低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0.945,95%CI:0.899-0.992,P=0.023);术前GCS评分低的患者相对于术前GCS评分高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372,95%CI:1.002-1.757,P=0.049);中位移位程度大于5mm的患者相对于中位移位小于5mm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0.235,95%CI:0.065-0.847,P=0.027)。结论1.年龄、术前GCS评分及中线移位程度是影响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肿量、血肿纵轴层数及血肿清除率有对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廖长品[3](2020)在《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手术后30d内死亡率,手术后1月GCS评分、手术后6月KPS预后分级,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影响,评价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临床效果;总结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技术特点及优势。方法:收集100例术前经头颅CT确定为脑室铸型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58例)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42例)。术前均经头颅CT已确认为脑室内铸型血肿形成,并经行头颈部CTA或DSA检查排除局部脑血管数量及结构异常,如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等。其中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55.90±8.88)岁,入院时GCS评分4-15分之间、平均值为(7.83±2.72)分,脑室内铸型血肿量(34.07±7.31)ml;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介于34-85岁之间、平均年龄(55.21±10.16)岁,入院时GCS评分3-15分之间、平均值为(7.88±3.20)分,脑室内铸型血肿量(32.71±7.54)ml。(1)分别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影响;(2)分别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术后24h血肿清除率、术后脑积水、术后30d内死亡率,评价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临床效果;(3)分别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术后1月GCS评分、术后6月的KPS评分评估患者对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4)将上述实验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总结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技术特点及优势。结果:(1)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1.67±7.66)min,平均手术中出血量(59.83±11.03)ml,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5.29±2.59)d,平均住院时间(18.31±8.50)d;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1.07±10.10)min,平均手术中出血量(15.67±5.12)ml,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7.00±3.74)d,平均住院日(24.57±14.65)d。两组患者平均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24h内血肿清除率>80%36例(62.1%)、40-80%17例(29.3%)、<40%5例(8.6%),有效率53例(81.4%),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24h内血肿清除率>80%0例、40-80%9例(21.4%)、<40%33例(78.6%),有效率9例(21.4%)。两组患者手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数据经秩和检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8例(13.8%),术后30d内死亡6例(10.3%);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手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7例(16.7%),术后30d内死亡11例(26.2%)。(4)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1月平均GCS评分(11.47±3.66)分,术后6月平均KPS评分(65.86±28.78)分;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手术后1月平均GCS评分(9.64±4.95)ml,手术后6月平均KPS评分(50.00±36.76)分。两组患者手后1月平均GCS评分及手术后KPS评分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脑室铸型血肿的治疗,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相比,该术式的手术平均时间较长、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多,但其平均住院时间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2)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较高,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的发生率及术后30天内的死亡率较低。(3)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6月随访患者GCS评分即KPS评分发现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较高。综上所述,神经内镜手术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邱治春[4](2020)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疗效差异,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01月2018年0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共收集63例病例,分为两组:血肿穿刺引流组(33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30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丘脑血肿量、术前GC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半年的ADL与GOS评分情况等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设计调查表。对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相关编码、录入、核实和复查。以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GOS评分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釆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分别以ADL评分和GOS评分为标准进行预后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同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术后再出血情况方面,血肿穿刺引流组再出血2例,占6.1%,小骨窗手术组再出血3例,占10.0%,采用Fisher的精确概率检验,两种手术方式再出血率无显着差异(P>0.05)。在死亡率方面,住院期间血肿穿刺引流组死亡4例,死亡率12.1%,小骨窗手术组死亡5例,死亡率16.7%,采用Fisher的精确概率检验,两种手术方式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半年随访,血肿穿刺引流组死亡7例,死亡率21.2%,小骨窗手术组死亡9例,死亡率30.0%,采用Pearsonχ2检验,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半年的总死亡率也无显着差异(P>0.05)。2.在其他预后影响因素方面:以ADL评分为标准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抽烟、饮酒、术前GCS评分、丘脑血肿量、术后并发症等与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长短、糖尿病病史、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超重相对于体重正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1.378,95%CI:1.96865.782);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相对于大于8分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7.404,95%CI:3.29791.882);以GOS分为标准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抽烟、饮酒、糖尿病史、术前GCS评分、丘脑出血量等与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手术治疗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长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超重相对于体重正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4.761,95%CI:0.87026.070);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相对于大于8分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5.897:95%CI:2.54899.175)。结论:1.血肿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半年的预后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手术方式的再出血风险及死亡风险也无统计学差异。2.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中,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糖尿病史、术前GCS评分、丘脑血肿量、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其中,体重超重和术前GCS评分低于8分是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笛帆[5](2019)在《脑室内出血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脑室内出血的患者继发性出现交通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脑室内出血病例的治疗选择以及后期诊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发生脑室内出血并入院接受治疗的124名患者的相关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比较单个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多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整理相关样本数据,形成基线资料表,结果发现脑室内出血严重程度、患者觉醒程度、脑室是否扩张、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出血的来源均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患者年龄以及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Graeb评分)是脑室内出血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以及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Graeb评分)是脑室内出血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即高龄患者及脑室内出血量大、脑室扩张明显的患者更容易继发交通性脑积水。

郭金光,李海燕,王绍飞,杨辉,张晓娟,吝晓尧[6](2017)在《重型脑室出血灌注尿激酶后不同保留时间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重型脑室出血行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灌注尿激酶后不同保留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0例行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尿激酶保留时间长短分为3组,A组(23例)保留1 h、B组(25例)保留2 h、C组(22例)保留3 h,观察比较每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血肿完全消散例数,住院时间,发病3个月内延期性脑积水发生率,发病6个月后的预后等。结果血肿消散情况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住院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间、A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性脑积水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5,P>0.05)。结论尿激酶脑室内保留2 h对重型脑室出血外引流是比较合适的。

赵孟晋[7](2015)在《用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用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微创引流术和尿激酶灌注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5.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 :用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死亡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付心好[8](2013)在《单纯脑室外引流与外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射治疗脑室出血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双侧或单侧单纯脑室外引流与外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射治疗脑室出血的预后差异。方法收集该科自2004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脑室出血患者202例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单纯单侧脑室外引流组、单纯双侧脑室外引流组、单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和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组。脑室出血程度按Grarb评分进行分级。预后采用国际GOS评分进行评定。采用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预后和脑室积血完全清除时间的差异。结果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着高于单纯双侧脑室引流组与单纯单侧脑室引流组。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组患者的出血完全清除时间显着低于单纯脑室引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患者的住院费用均值显着低于单纯脑室引流患者(10 335.6元vs 18 165.1元,P=0.008),而与单纯脑室引流患者相比,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患者的住院天数也显着减低(19.2 d vs 16.5 d,P=0.043)。结论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脑室出血完全清除时间,而且还可以显着减低患者的急性期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脑室出血治疗方法。

李军,管义祥[9](2011)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41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治疗办法,以降低脑室出血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方法: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同时给予尿激酶灌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以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41例患者中治愈好转31例,死亡10例。存活31例术后随访1年(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I:级10例I;I级8例I;II级5例I;V级5例;V级3例。4例于术后6月内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注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安全、有效、可行的办法。

刘桂彪,黄河清[10](2011)在《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脑室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病症,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方式较多,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治疗脑室出血的关键;本文从病因、病理生理、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二、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内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内出血(论文提纲范文)

(1)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对侧脑室Ommaya储液囊埋置术及腰大池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颅内感染率、脑室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ADL情况
3 讨 论

(2)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数据收集指标
    3.相关定义
    4.治疗方式
    4.术后管理
    5.随访
    6.统计学方法
    7.技术路线
结果
    1.单因素分析
    2.多因素统计分析
    3.典型病例1
    4.典型病例2
    5.典型病例3
    6.典型病例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研究对象
    1.3 影像学资料
    1.4 临床资料和评价指标
    1.5 治疗方法
    1.6 远期随访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脑室内铸型血肿量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2.3 手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
    2.4 手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手术后30d内死亡率
    2.5 术后1月G C S评分、术后6月K P S预后分级2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3.2 VCH的微创手术治疗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脑室铸型血肿的微侵袭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脑室内出血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相关概念
        1.1.1 脑室内出血
        1.1.2 交通性脑积水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脑室内出血评分方法
    2.3 治疗方法的选择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重型脑室出血灌注尿激酶后不同保留时间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四、分组及治疗
    五、观测指标
    六、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7)用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1.2.2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单纯脑室外引流与外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射治疗脑室出血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特征与分组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不同治疗组的出血完全清除时间
    2.3 不同治疗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
3 讨论
4 结论

(9)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4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内出血(论文参考文献)

  • [1]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对侧脑室Ommaya储液囊埋置术及腰大池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J]. 贺龙. 微创医学, 2020(04)
  • [2]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邓德贤.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3]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对比分析[D]. 廖长品.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4]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D]. 邱治春.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5]脑室内出血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多因素分析[D]. 周笛帆.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6]重型脑室出血灌注尿激酶后不同保留时间的疗效观察[J]. 郭金光,李海燕,王绍飞,杨辉,张晓娟,吝晓尧.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7(05)
  • [7]用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效果分析[J]. 赵孟晋. 当代医药论丛, 2015(04)
  • [8]单纯脑室外引流与外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射治疗脑室出血的对比分析[J]. 付心好. 安徽医药, 2013(03)
  • [9]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41例分析[J]. 李军,管义祥. 交通医学, 2011(05)
  • [10]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J]. 刘桂彪,黄河清.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1(03)

标签:;  ;  ;  ;  ;  

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