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看民营科技

中关村看民营科技

一、从中关村看民营科技(论文文献综述)

苏峰[1](2018)在《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所有制结构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改革开放前的二十余年,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受苏联模式影响以及长期被“左”的思想所禁锢,中共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规律;认为公有制结构越大越公越纯越好,致使新中国成立初期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不断“过渡”和“升级”,最终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按劳分配也被异化为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经济发展,通过鼓励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调动多方积极性,多种经济成分经历了从默认、限制到引导、促进的过程,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外贸经济、集多种经济成分于一体的股份制经济,以及获得法定地位的私营经济,经过十多年的突破与发展,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格局。改革开放40年来,多种经济成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社会投资、培育市场竞争环境、解决人民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聚焦1978年至1988年多种经济成分的复苏和兴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正反两方面经验,巩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1978年至1988年,北京城乡多种经济形式的兴起和发展历程,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多种联产责任制和安置待业青年工作为集体经济的兴起、个体经济的复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从实际出发、探索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京郊之路”和推动乡村工业化的乡镇企业,有力推动了京郊农村集体经济的崛起;引发全国关注的“牛奶难”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展现了国有经济的改革和探索;改革开放后十年间,商业流通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对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和合资饭店,标志着外资经济在北京的起步;中关村一条街早期的三个争论和三次风波,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尝试、政府作用对民营科技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正是这些经济形式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有力促进了购销政策、物价政策、商业流通、财政管理、街道管理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突破了原有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深刻改变了所有制经济结构,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总的来说,北京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呈现出国有和集体经济主体地位巩固、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特点,扭转了人们此前的思想观念,迎来了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从中可以得出几点启示:一是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是制定所有制政策的根本依据;二是生产力标准是构建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客观标准;三是解放思想是推动所有制理论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四是政府推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形成的有力支撑;五是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时代使命,不能站在今天苛责昨天。改革开放后这十多年北京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做到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内在需求和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特色鲜明,成绩突出,为此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孙士哲[2](2010)在《通过知识管理提高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资本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民营科技企业纷纷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提高其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将知识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要素支持和制度保障使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了企业知识更新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知识资源流失严重,无法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通过综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辩证分析法论证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效完成“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创新—知识应用”这一完整过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研究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分析了他们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实施方案,以此保证民营科技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培育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推动其不断发展。本文共有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做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理论综述,主要包括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说明了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促进作用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阐述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必要性。第五部分分析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中问题主要包括:资金投入不足、缺少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效互化、缺少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职位缺少明确的知识需求、知识资本化运营不足、员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第六部分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实施方案,其中措施主要包括:设立知识主管部门、建立企业知识库、设计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效转化、建立以知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第七部分是实证分析,列举联想集团和海尔集团两个案例来进一步论证了正确实施知识管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刘晓明,殷林森,李湛[3](2009)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过1978—1985年的诞生,到1986—1996年的初步发展和1997—2005年的兴起与二次创业,再到2006年以来的崛起,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它们的出现是科技力量不断解放与获得价值认同、民营经济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民间创业热情高涨与创新创业体制不断完善的结果。科技体制的改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与人力来源,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地位提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与地位保障,高科技进步加速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民间创业热情则成为创新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盖城[4](2008)在《世界握手中关村——写在2008中关村论坛召开之际》文中认为这是一段历史终点,但必将是另一段历史起点。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关村成立20周年。20年来的不断创新,使中关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创新特色的区域,形成了全球最密集的高新技术资源。当很多高新区还在为"走出去"进行探索的时候,中关村已经率先迈开了国际化的脚步,吸引了世界目光。

王玉芳[5](2008)在《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营科技企业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产生的新生事物,它以其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在促进国家技术进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却受到人才严重流失问题的困扰,过高的人才流失率给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威胁,限制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民营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探求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做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的保留工作、减少人才流失无疑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民营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例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从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入手,深刻分析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特点、危害及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对策。在对策研究中引用了系统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最后采用案例分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方法和研究框架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给出了民营企业与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与人才流动的概念,并从多角度讨论了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大致状况以及呈现出的特点,讨论了人才流失带来的危害。第三部分:从制度,收入,企业人文环境三个方面的对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第四部分:运用系统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五个对策:完善企业人才管理制度、提高待遇、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法制约束。第五部分案例分析,通过有代表性的民营科技企业的人才管理的改革以及取得效果来说明措施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实际对课题研究作出总结并说明不足。同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把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诸多影响因素纳入同一框架,研究较为全面。在对策研究中,增加了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作为防止人才流失的重要对策,丰富了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小兰[6](2007)在《光荣的使命 创新的20年 在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发言》文中提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聚集着中关村四代企业家共同奋斗的大家庭20岁的生日。20年前,1987年2月13日,在"全国民办科技实业家座谈会"期间,北京与会代表13人倡议建立"北京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

沈俊杰[7](2007)在《新疆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严峻形势及民营科技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日益显着的现实,重点探讨如何发展新疆民营科技企业的问题。民营科技企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企业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是区域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既可增强民营科技企业实力,又可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三种主要发展模式。从数量规模、科技投入产出、企业经济效益三方面展开浙江与新疆民营科技企业的比较,从整体上展现新疆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运行情况和特征,分析新疆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差距产生原因,得出差距主要是由思想观念、市场化运作程度、支持环境和区域特色经济等方面差异导致的结论。结合新疆实际,借鉴浙江成功经验,提出从培养市场主体创新意识、完善新疆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和积极探索新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模式等三方面因地制宜的发展新疆民营科技企业。文末附上传化集团调研报告。

彭娟[8](2006)在《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动态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营科技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科技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向国家上交了大量利税,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我国国民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正是因为如此,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也使得学者们颇为关注。本文将研究的视角集中在了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上。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同样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尽管如此,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并且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着不小的差距。为了理清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发掘出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探寻制约和促进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内外因素和关键要素,了解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政策的需求状况,本文首先从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动态分析入手,对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了自身的纵向比较分析和与发达地区的横向比较分析,纵揽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客观状况,总结出其发展特点和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本文还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各类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在细化各类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省内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程度,为河北省民营企业从事企业发展规划、政府进行政策指导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在全面、立体地了解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赵群鹤[9](2006)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环境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和区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是要提升主要产业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提升主要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是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民营科技企业是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为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一方面要求企业自身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论文结合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2003DG000019),研究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环境体系,调查并分析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论文首先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内涵,回顾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并指出了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接着,论文探讨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的含义和特征,构建包括文化和制度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化服务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等七个方面的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环境体系。然后基于本文所构建的环境体系,考虑民营科技企业创建阶段和成长阶段对环境需求的不同,设计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建模式、成长模式及不同阶段对环境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表。利用调查所获得的有效数据,首先分析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创建模式、创建阶段对各类环境因素的满意程度,分析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模式、成长阶段对各类环境因素的满意程度。其次,比较分析了不同规模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及对创建阶段和成长阶段环境的评价,建立企业规模因素和发展环境指标因素的双因素独立检验数学模型。模型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对各类环境因素的评价不如大企业高,并不是由于企业规模所导致的,而是由于环境系统自身所引起的,这要求政府和社会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需求。本文的主要内容作为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计划项目“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的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已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李鸿笙[10](2004)在《邓总设计师:催生民营科技企业的动力》文中研究指明

二、从中关村看民营科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中关村看民营科技(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研究界定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四、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第二章 城乡多种经济形式兴起的动力
    一、多种联产责任制的联动效应
        (一)改革开放前夕的京郊农村
        (二)多种联产责任制调动多方积极性
        (三)多种联产责任制效应分析
    二、城市待业青年问题推动多种经济形式兴起
        (一)北京就业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各项改革开始突破现有政策
        (三)安置就业使多种经济形式迎来发展契机
        (四)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章 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创新与所有制调整
    一、京郊之路:集体经济的搞活放开与适度规模经营
        (一)窦店开展多种经营
        (二)四季青实行专业化生产和横向联合
        (三)适度规模经营的试点与波折
    二、乡镇企业的转型与高速发展
        (一)社队企业实现历史转折
        (二)政社分开与高速发展
        (三)乡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分析
        (四)北京乡镇企业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个体、私营经济的回归与发展
    一、北京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分析
    二、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国家、集体、个人“三足鼎立”
        (一)“放开”“搞活”阶段
        (二)深入到体制改革阶段
    三、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个体经济
        (一)向街道放权,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二)部门利益博弈下的街道个体经济
    四、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基本分析
        (一)城镇个体私营经济基本情况
        (二)个体工商户收入基本情况与来源分析
        (三)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简析
第五章 农村国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一、京郊国营农场发展概述
    二、所有制结构改革促使“喝奶难”问题根本解决
        (一)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引发全国关注与基本解决
        (三)所有制结构改革促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三、农场系统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初步形成
        (一)农场系统乡镇企业的兴起
        (二)京郊农垦系统三资企业的起步
        (三)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畜牧业结构
第六章 外资经济在北京城乡的起步
    一、外贸体制开始实行承包制改革
    二、三资经济的兴起
        (一)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的兴建
    三、北京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四、外资经济对北京经济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民营科技经济的迅速崛起
    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形成
    二、早期的三个争论与三次风波
        (一)三个争论与股份改制尝试
        (二)三次风波
    三、民营科技经济初步形成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一)优化高新技术发展环境
        (二)新技术产业试验区的酝酿与初创
        (三)试验区初创时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第八章 结语
    一、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形成的理论根源、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
    二、北京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主要特点
    三、几点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一、经典着作及文献资料
    二、着作
    三、论文
    四、报刊及档案
后记

(2)通过知识管理提高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思路
    1.5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综述
    2.1 民营科技企业概述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
    2.3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综述
    2.4 国内外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研究综述
3 企业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1 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3.2 核心竞争力对知识管理的导向作用
    3.3 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的机理分析
4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必要性
    4.1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
    4.2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5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问题分析
    5.2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6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及方案
    6.1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6.2 民营科技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作
7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案例分析
    7.1 联想集团
    7.2 海尔集团
    7.3 案例综述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3)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
2 生产力的初步解放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诞生 (1978—1985)
    2.1 经济体制改革与民营经济的恢复
    2.2 科技生产力的解放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诞生
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初步发展 (1986—1996)
    3.1 民营经济的发展及地位的巩固
    3.2 科学技术的逐步兴起与高科技发展
    3.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初步发展
4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兴起和二次创业 (1997—2005)
    4.1 民营经济社会地位的确立与中小企业地位的提升
    4.2 技术创新的推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深入发展
5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崛起 (2006—)
6 结论

(5)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结构
        1.3.2 可能的创新点
2 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2.1 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概念
        2.1.1 民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
        2.1.2 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
    2.2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现状
        2.2.1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分析
        2.2.2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特点
    2.3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危害
        2.3.1 人才流失带来的成本损失
        2.3.2 人才流失的其他危害
3 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3.1 制度原因
        3.1.1 管理体制落后
        3.1.2 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3.2 收入及福利原因
        3.2.1 薪酬设计不合理
        3.2.2 社会福利待遇低
    3.3 企业人文环境原因
        3.3.1 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3.3.2 经营者原因
        3.3.3 员工的职业前景不够重视
4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4.1 完善企业人才管理制度
        4.1.1 营造公平的竞争机制
        4.1.2 建立良好的人才管理制度
    4.2 提高待遇
        4.2.1 薪酬设计要科学公平全理
        4.2.2 引进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4.2.3 良好的福利保障措施
        4.2.4 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
    4.3 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4.3.1 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4.3.2 重视沟通
    4.4 培养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4.4.1 经营好初期印象
        4.4.2 加强新员工培训
        4.4.3 确认新员工个人价值
        4.4.4 加强内部交流
    4.5 法制约束
5 案例分析
6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新疆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分析
    第一节 民营科技企业的界定
    第二节 民营科技企业的特点与分类
        一、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二、民营科技企业的分类
    第三节 我国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二、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
    第四节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体系
        一、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体系构成
        二、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互动路线
    第五节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模式
第三章 新疆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比较研究
    第一节 新疆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差距比较
        一、数量规模比较
        二、科技投入产出比较
        三、企业经济效益比较
    第二节 新疆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的差异
        二、市场化运作程度的差异
        三、支持环境的差异
        四、区域特色经济的差异
第四章 大力发展我区民营科技型企业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培育市场主体创新意识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创新意识
        二、培养市场超前意识
        三、形成文化积淀
    第二节 完善我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二、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三、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与交流
    第三节 积极探索我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模式
        一、充分认识我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形势
        二、我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思路
        三、我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结束语
附录:传化集团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8)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动态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回顾
    2-1 民营科技企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1-1 民营的概念
        2-1-2 民营科技企业的概念
        2-1-3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历程
    2-2 国内外民营科技企业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学者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研究
    2-3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
        2-3-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3-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3-3 企业可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4 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动态分析
    3-1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概述
    3-2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纵向比较分析
        3-2-1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总体概况
        3-2-2 河北省内各区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3-2-3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特点
    3-3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横向比较分析
        3-3-1 比较对象的选取
        3-3-2 与五省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况的总体比较
        3-3-3 与五省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况的的分类比较
第四章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问卷调查样本概况
    4-3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制约因素分析
        4-3-1 调查结果
        4-3-2 因素分析
    4-4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促进因素分析
        4-4-1 调查结果
        4-4-2 因素分析
    4-5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素分析
        4-5-1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各时期关键要素调查结果
        4-5-2 关键要素分析
        4-5-3 综合评价
第五章 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5-1 各方联动,进一步优化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外部成长环境
    5-2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内在素质
    5-3 促进产业集群,寻求最适合本地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最优模式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9)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环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民营科技企业的涵义
    1.2 论文背景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营科技企业概述
    2.1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
    2.2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
    2.3 民营科技企业的作用
第三章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环境体系
    3.1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环境
        3.1.1 发展环境的含义
        3.1.2 企业发展环境的分类
        3.1.3 企业发展环境的模型
    3.2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环境体系
        3.2.1 文化和制度环境
        3.2.2 法律环境
        3.2.3 政策环境
        3.2.4 社会化服务环境
        3.2.5 产业环境
        3.2.6 市场环境
        3.2.7 技术环境
第四章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环境分析
    4.1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模式和环境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4.2 抽样调查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基本情况
    4.3 民营科技企业创建模式和对创建环境的评价分析
        4.3.1 创建模式分析
        4.3.2 创建环境分析
        4.3.3 改善民营科技企业创建环境的对策建议
    4.4 民营科技企业成长模式和环境分析
        4.4.1 成长模式分析
        4.4.2 成长环境分析
        4.3.3 改善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环境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不同规模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模式和环境评价比较分析
    5.1 不同规模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模式和环境比较分析
        5.1.1 不同规模民营科技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5.1.2 创建模式和环境分析
        5.1.3 成长模式和环境分析
    5.2 企业规模与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之间的独立检验分析
        5.2.1 双因素独立性检验的数学模型
        5.2.2 发展环境评价中企业规模和评价指标因素之间独立性检验的实证分析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学习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
附录

(10)邓总设计师:催生民营科技企业的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小平讲话:促燃中关村的第一粒火种
民营科技与经济:从创业艰辛到蓬勃发展

四、从中关村看民营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D]. 苏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2]通过知识管理提高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 孙士哲. 山西师范大学, 2010(07)
  • [3]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之路[J]. 刘晓明,殷林森,李湛. 中国科技论坛, 2009(07)
  • [4]世界握手中关村——写在2008中关村论坛召开之际[J]. 盖城. 中关村, 2008(12)
  • [5]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王玉芳. 中国海洋大学, 2008(11)
  • [6]光荣的使命 创新的20年 在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发言[J]. 王小兰.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7(07)
  • [7]新疆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比较研究[D]. 沈俊杰. 新疆大学, 2007(06)
  • [8]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动态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D]. 彭娟.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6)
  • [9]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环境分析[D]. 赵群鹤. 东南大学, 2006(04)
  • [10]邓总设计师:催生民营科技企业的动力[J]. 李鸿笙.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4(09)

标签:;  ;  

中关村看民营科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