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缺陷带来高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许凯[1](2020)在《基于六西格玛的H公司P产品质量管理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全球的推广和应用,制造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欧美尖端制造业拉大了竞争优势;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依靠人口红利积极向国际空间拓展;国内人口红利消失导致成本优势不在,给国内制造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H公司所在的手机制造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生产工艺流程日趋高复杂性、高集中性;市场消费者对H公司产品质量要求也日趋严格。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是目前在企业中运用较为广泛的科学管理方法,该方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管理流程;以事实为依据的数据分析手段,帮助企业对自身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梳理。将分析后的数据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流程项目,实实在在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本文以H公司为实践研究对象,针对市场投诉的H公司产品质量问题,将六西格玛管理应用到H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改善中,根据六西格玛DMAIC分析步骤,通过SIPOC、过程能力分析、因果分析、FMEA分析等质量管理工具,找到隐藏在质量问题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经过层层分析,质量的问题本质是管理问题的体现,在制造业组装过程中,离不开对人员、流程、设备、物料的管理和控制,本文通过从六西格玛管理角度找到创新点设计和改善方案,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六西格玛管理在H公司质量管理改善中的成功应用,使得H公司产品的市场投诉和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得到有效改善,达成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公司竞争优势。同时,也对电子制造领域同行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超[2](2020)在《基于企业制造过程的XX电力系统(中国)公司产品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何洋,夏亚茜,周思卓[3](2020)在《关于航天器标准化工作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几十年来,航天工程对航天器"零缺陷"理念的追求和对高质量高效率研制管理的要求,推动着航天器标准化思想、方法、手段的不断发展、不断进化。但是,对照"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的"三高"要求,我们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质量提升"到"高质量"、从"有效"到"高效率"、从"规模发展"到"高效益发展"的模式转变。航天器标准及其标准化理论方法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需紧贴"三高"要求作出回应。本文主要从航天器标准化工作的历程、工作现状为研究基础,提出未来航天器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高强[4](2020)在《JC公司潜油电泵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潜油电泵是目前国内海上主要的采油设备,由于海上修井作业难度大、费用高,如果潜油电泵机组故障频繁造成修井,会大幅提升维修成本,所以提升潜油电泵机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目前伴随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竞争从价格竞争逐渐转化为质量竞争,产品质量成为了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命脉。产品质量提升成为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JC公司潜油电泵产品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理论,结合潜油电泵企业质量管理实践,发现企业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系统性有待完善,潜油电泵产品寿命距离预期有待提升,员工对于公司质量管理参与度不够。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重新梳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引入API Q1标准,与原ISO 9001标准并轨运行,重新优化制定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系统化。通过机采一体化数据库建立,将数据库运用于潜油电泵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参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QC小组活动,充分发动员工进行质量改进。建立互检机制,加强质量事件管理,通过制度推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并在企业内部展开零缺陷质量管理培训、宣传工作,建立“零缺陷”质量文化。最后本文对优化措施进行预期效果评估,肯定了优化措施的可行性。
薛云朝[5](2019)在《基于DEA的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质量是航天企业的政治和生命,也是航天企业获得高效益的法宝和引领高技术发展的保障。但是,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任务由国家下发,研制经费由国家下拨,航天企业长期存在“不计成本保质量、不计代价保成功”的做法,导致航天产品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面对“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使命,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重视质量成本,实现质量成本可控。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研究,已成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从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相关研究入手,对A研究所某型号产品的质量成本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指标不清晰、评价流程不合理的问题。其次,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比了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方法,选择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和决策单元,介绍了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流程和模型。最后,选择A研究所某型号产品2015-2018年16个季度的质量成本数据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DEA分析的方法,使用DEAP软件计算得出了决策单元DEA的有效性变化范围,证明了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并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A研究所的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
胡洋洋[6](2019)在《产量质量成本管理与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在过去很多年,我国一直处于买方市场阶段,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获取价格优势,从而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来支撑企业继续生存发展。据有关统计数据表示,很多公司的质量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很大,另外近些年来,人们对产品的质量水平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如能做到如何平衡成本与质量二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质量成本管理就是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应运而生。传统的产品质量成本管理在一定程度下是可以缓解质量和成本二者之间的矛盾的,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然而随着产品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和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传统的产品质量成本管理暴露出一定的短期性和局限性,尤其是在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时已经暴露出众多不适应性。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长远地在社会中立足,不单单要考虑在短期内获取利润,还要未雨绸缪,制定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相适应的战略规划,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质量成本管理是服务于企业管理需要的,为此,传统的产品质量成本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长远发展,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推行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战略质量成本管理并不是要否定传统的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而是要在其基础上,针对新环境和企业经营战略改变的现实条件,站在“提质增效”的战略视角提出的。产品质量成本管理和战略质量成本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前尚无学者对其梳理,本文以此为选题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在第一章对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整理了国内和国外与质量成本管理相关的文献,同时也对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进行了大致介绍。然后,本文在第二章阐述了质量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接着在此基础上对战略质量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化的介绍,并从众多方面对产品质量成本管理和战略质量成本管理进行比较研究。随后,本文以C公司和H公司为例,分别介绍了产品质量成本管理和战略质量成本管理在实务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更直观地研究了产品质量成本管理和战略质量成本管理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通过两种质量成本管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对比,可以看出产品质量成本在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内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自己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推行战略质量成本管理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工具,做到“提质增效”,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王海波[7](2019)在《海外EPC电站A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推进和实施,为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很多中国电力公司已经实现走出去并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中,在发电、输电、变电站、公共设施建设和调试运营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管理是统筹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利益相关方的目标,进行一系列的计划、监督和控制实施。目的是在预期的时间内,将成本费用、产品质量、项目收益与风险等各项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质量是工程项目和企业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赢得信誉和占领市场。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得以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单靠准确的战略性定位是完全不行的。企业间的任何竞技都离不开质量的比拼。如何有效地开展过程控制管理是保证质量,提高质量的核心,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EPC项目特点包括知识面广,关联的工程专业多,施工环节纷杂,交叉作业多,技术要求高等。项目包括前期设计出图,设备采购运输,到场后安装,调试试运行全过程。如何高效高质量的完成项目,满足合同技术性能要求,最终顺利移交业主,给项目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本文以海外电站A项目在EPC各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从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审核监督,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质量过程控制,通病预防,质量培训,质量检查,不合格品控制,质量事故管理及质量奖励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并运用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对海外EPC电站项目的实施特点和项目如何进行质量管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运用因果图法等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包括人机料法环的管控和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试运行各环节的质量提升。通过采取以上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项目的质量管理得到了更加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郑海权[8](2019)在《卓宝:执创新之牛耳,立高品质潮头!》文中研究说明自粘卷材、皮肤式防水理念、代理商制、零缺陷防水系统、15年质量保证保险、防水保温一体化、装饰节能……在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创新着称,是行业公认的"创新驱动型"企业。去年12月18日,在2018建筑防水行业年会上,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评价卓宝说"卓宝的历史就是一个创新的历史",对于多年来在防水行业立潮头、执牛耳的卓宝科技来说,到底有着怎样的创新历史与成果?创新的
杨世忠,胡洋洋,赵腾[9](2019)在《质量控制VS质量创新:论质量成本管理的新模式》文中认为"提质增效"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有利于"提质";另一方面,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有利于"增效"。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当前,以控制为主导的质量管理正在受到以创新为主导的质量管理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以控制为主导的质量管理三个阶段的基础上,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层面对质量成本管理如何适应以创新为主导的质量管理新要求进行探讨,得出创新型战略质量成本管理是适应质量创新背景下的质量成本管理新模式的结论。
杨子罡[10](2018)在《SXHC一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工程大国,建设工地数量最多,年在建和年竣工的建筑面积也是世界第一。但建筑的寿命平均只达到发达国家的1/3,“大而不强”的现状令人堪忧,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事故也屡屡发生。我国的《建筑法》从建筑许可、从业资格、工程的发包与承包、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资料及其保修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旨在保证建筑的质量。2017年住建部印发了《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列为今后五年建筑业发展的八大方向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着提升,促我国建筑业进入“质量时代”。工程项目质量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的焦点,而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于施工阶段。所以本文在对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管理分析法进行阐述之后,以燕郊SXHC项目的一期工程为例,根据该项目施工的难点、施工部署、项目部组织结构和质量管理流程,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识别的SXHC一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五个问题;使用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同时在PDCA的每个环节从4M1E的五个角度出发对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而基于PDCA循环给出建立承包队伍资信体系与奖惩制度、劳动力动态管理、样板制、项目部质量联检制度、质量合署办公制度等对策,在最后通过效果评价肯定了对策有效性。
二、零缺陷带来高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零缺陷带来高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六西格玛的H公司P产品质量管理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项目质量管理 |
2.2 精益生产理论 |
2.3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 |
2.3.1 六西格玛理论概述 |
2.3.2 六西格玛改进模型 |
2.3.3 六西格玛管理优势 |
2.4 文献综述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2.4.3 研究现状总结 |
2.5 本章小结 |
3 H公司P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H公司及产品概况 |
3.1.1 H公司简介 |
3.1.2 H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
3.1.3 H公司质量管理概况 |
3.2 H公司P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外部客诉质量问题 |
3.2.2 内部生产质量问题 |
3.2.3 质量问题在生产管理上的体现 |
3.3 H公司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3.3.1 必要性分析 |
3.3.2 可行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H公司P产品质量管理改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
4.1 定义阶段(D) |
4.1.1 关键质量问题分析 |
4.1.2 SIPOC定义项目范围及目标 |
4.1.3 组成项目团队与制定项目计划表 |
4.2 测量阶段(M) |
4.2.1 质量特性分析 |
4.2.2 测量系统分析 |
4.3 分析阶段(A) |
4.3.1 制程过程能力分析 |
4.3.2 因果分析法与FMEA分析法 |
4.4 改进阶段(I) |
4.4.1 优化生产流程 |
4.4.2 加强员工管理 |
4.4.3 完善追踪机制 |
4.4.4 强化管理手段 |
4.5 控制阶段(C) |
4.6 H公司P产品质量管理改善效果分析 |
4.6.1 市场投诉改善效果分析 |
4.6.2 生产过程改善效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H公司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企业文化方面的保障措施 |
5.1.1 管理层支持六西格玛改进 |
5.1.2 构筑六西格玛管理改进文化 |
5.2 管理体系方面的保障措施 |
5.2.1 建立六西格玛改善小组 |
5.2.2 薪酬制度优化和人才培育 |
5.3 新技术应用方面的保障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JC公司潜油电泵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概述 |
2.1 质量管理体系 |
2.1.1 ISO9001标准 |
2.1.2 API标准 |
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1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 |
2.2.3 零缺陷管理理论 |
2.3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
2.3.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 |
2.3.2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 |
第3章 潜油电泵企业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JC公司简介 |
3.1.1 公司简介 |
3.1.2 产品特点 |
3.1.3 公司战略及愿景 |
3.2 JC公司质量管理基本情况 |
3.2.1 质量目标 |
3.2.2 组织机构 |
3.2.3 现状调查 |
3.2.4 员工访谈 |
3.3 JC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质量体系不完善 |
3.3.2 缺少全生命周期管理 |
3.3.3 员工对于公司质量管理参与度不够 |
第4章 潜油电泵企业质量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4.1 优化质量管理流程 |
4.1.1 API Q1 标准与ISO9001 标准并轨 |
4.1.2 改进后流程设计 |
4.2 建立潜油电泵全生命周期系统 |
4.2.1 潜油电泵全生命周期划分 |
4.2.2 机采方案设计模块 |
4.2.3 潜油电泵生产模块 |
4.2.4 潜油电泵现场安装服务模块 |
4.2.5 潜油电泵运行跟踪模块 |
4.2.6 潜油电泵故障分析模块 |
4.3 建全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
4.3.1 全面开展QC小组活动 |
4.3.2 制度推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
4.3.3 建立“零缺陷”质量文化 |
第5章 预期效果分析 |
5.1 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效果 |
5.2 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效果 |
5.3 质量管理制度优化效果 |
5.4 JC公司整体质量效果提升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下一步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JC公司潜油电泵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员工访谈表 |
后记 |
(5)基于DEA的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型号产品的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综述 |
1.3.1 国外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综述 |
1.3.2 国内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
1.4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1.4.1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必要性 |
1.4.2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可行性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章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
2.1 A研究所概述 |
2.1.1 A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 |
2.1.2 A研究所组织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机构 |
2.2 A研究所型号产品的研制流程及产品特点 |
2.2.1 型号产品研制阶段工作 |
2.2.2 型号产品特点 |
2.3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
2.3.1 质量经济性管理组织体系 |
2.3.2 质量成本的项目及细目 |
2.3.3 质量成本数据的核算与流转 |
2.3.4 质量成本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2.4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2.4.1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方法不科学 |
2.4.2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不清晰 |
2.4.3 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流程不合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改进措施 |
3.1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方法的选择 |
3.1.1 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方法比较 |
3.1.2 DEA方法的概念 |
3.1.3 DEA方法的工作步骤 |
3.2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指标的确定 |
3.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
3.2.2 决策单元的选取 |
3.3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流程的设计 |
3.3.1 C~2R模型 |
3.3.2 BC~2模型 |
3.3.3 DEA模型的有效性判断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DEA的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实例 |
4.1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数据 |
4.2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指标 |
4.3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结果及分析 |
4.4 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的建议 |
4.4.1 开发专用的质量成本管理评价软件 |
4.4.2 获取准确可靠的质量成本数据 |
4.4.3 应用直观的评价数据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产量质量成本管理与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质量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理论 |
2.1.1 质量的定义 |
2.1.2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
2.2 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理论 |
2.2.1 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的内涵 |
2.2.2 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流程 |
2.2.3 产品质量成本管理模型 |
2.3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
2.3.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
2.3.2 战略成本管理分析内容 |
第3章 产品质量成本管理与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比较 |
3.1 对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认识 |
3.1.1 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
3.1.2 战略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
3.2 产品质量成本管理与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相同点 |
3.3 产品质量成本管理与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区别 |
第4章 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的案例应用 |
4.1 C公司的基本概况 |
4.2 C公司的产品质量成本管理 |
4.2.1 C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责 |
4.2.2 C公司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 |
4.2.3 C公司的质量成本核算 |
4.2.4 C公司的质量成本综合分析 |
4.3 C公司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的启示 |
第5章 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案例应用 |
5.1 H公司的基本概况 |
5.2 H公司的战略质量成本管理 |
5.2.1 H公司的质量观 |
5.2.2 H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理念 |
5.2.3 H公司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
5.2.4 H公司的战略质量成本管理分析 |
5.3 H公司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启示 |
第6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本文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海外EPC电站A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质量管理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一节 EPC概念及项目特点 |
一、EPC的概念 |
二、EPC项目的特点 |
第二节 质量管理概念及特点 |
一、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
二、质量管理的特点 |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
一、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 |
二、因果图法 |
第三章 A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 |
第一节 项目特征 |
一、项目概况 |
二、项目目标 |
三、质量管理体系 |
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实行 |
一、过程控制 |
二、质量通病及预控 |
三、人员培训 |
四、质量检查及不合格品控制 |
五、质量事故管理及质量奖励 |
第三节 项目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
一、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四章 A项目质量管理提升措施 |
第一节 各因素的质量提升措施 |
一、规范人员的作业 |
二、确保机械良好的工作状态 |
三、加大设备材料的管控力度 |
四、对西班牙设计院和施工方案有效管控 |
五、对保护码头环境提出明确举措 |
第二节 各阶段的质量提升措施 |
一、提升对设计院的管理 |
二、提升设备材料采购的管理 |
三、提升施工阶段的质量 |
四、提升调试试运行阶段的管控 |
第三节 质量管理有所改进 |
一、不合格现象等的直接改观 |
二、质量体系的完善 |
三、各部门取得的提升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质量控制VS质量创新:论质量成本管理的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以控制为主导的质量管理[2] |
三、质量管理进入了以创新为主导的新阶段 |
四、在质量创新背景下的质量成本管理 |
(一) 质量创新下的质量成本的涵义及其范围 |
(二) 质量创新下的质本利关系分析 |
五、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质量成本效益分析 |
(一)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质量成本效益的实证分析 |
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2. 变量选取 |
3. 模型构建 |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二) 华为公司的案例 |
1. 华为的质量观 |
2. 华为的经营战略及其实施效果 (1) |
六、结论 |
(10)SXHC一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
2.1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
2.1.1 质量管理 |
2.1.2 项目质量管理 |
2.1.3 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
2.2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2.1 全面质量管理 |
2.2.2 零缺陷理论 |
2.2.3 6σ理论 |
2.3 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概述 |
2.3.1 PDCA循环法 |
2.3.2 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方法 |
2.3.3 W-S-R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SXHC住宅项目一期工程规划与施工难点 |
3.1 项目基本情况 |
3.1.1 项目概况与质量目标 |
3.1.2 地理位置与区域环境 |
3.1.3 建筑情况 |
3.2 施工组织部署与质量管理流程 |
3.2.1 施工部署原则 |
3.2.2 项目部组织结构 |
3.2.3 质量管理流程 |
3.3 SXHC一期工程项目施工难点 |
3.3.1 基础施工现场场地狭小 |
3.3.2 质量要求严格 |
3.3.3 冬雨季施工多,工期紧张 |
3.3.4 施工缝留置难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DCA的 SXHC一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
4.1 SXHC一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
4.1.1 施工队伍素质低 |
4.1.2 机械设备与材料布置不合理 |
4.1.3 施工与检查工序不严谨 |
4.1.4 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 |
4.1.5 材料与机械设备的选择受多方制约 |
4.2 基于PDCA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4.2.1 计划环节分析 |
4.2.2 执行环节分析 |
4.2.3 检查环节分析 |
4.2.4 行动环节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PDCA视角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对策与效果评估 |
5.1 计划环节管理问题的对策 |
5.1.1 建立承包队伍资信体系,实行劳动力动态管理 |
5.1.2 明确施工质量计划与管理制度,实行样板制 |
5.1.3 材料计划与新材料、新技术 |
5.2 执行环节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
5.2.1 质量培训与现场教育 |
5.2.2 严谨施工与成品保护 |
5.2.3 原材料、设备的加工采购 |
5.2.4 工程劳动力组织 |
5.3 检查环节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
5.3.1 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 |
5.3.2 主要分项工程重点检验制度 |
5.3.3 项目部质量联检制度 |
5.3.4 质量合署办公制度 |
5.4 行动环节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
5.4.1 质量例会制度 |
5.4.2 质量事故的处理 |
5.4.3 质量奖罚措施 |
5.5 实施效果评估 |
5.5.1 无质量事故发生 |
5.5.2 验收质量良好 |
5.5.3 用户反馈良好 |
5.5.4 质量管理措施实施效果好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零缺陷带来高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六西格玛的H公司P产品质量管理改善研究[D]. 许凯. 河南大学, 2020(06)
- [2]基于企业制造过程的XX电力系统(中国)公司产品质量提升研究[D]. 李超. 东南大学, 2020
- [3]关于航天器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 何洋,夏亚茜,周思卓. 中国航天, 2020(06)
- [4]JC公司潜油电泵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 高强.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5]基于DEA的A研究所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评价研究[D]. 薛云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产量质量成本管理与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比较研究[D]. 胡洋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7]海外EPC电站A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王海波. 青岛大学, 2019(03)
- [8]卓宝:执创新之牛耳,立高品质潮头![J]. 郑海权. 中国建筑防水, 2019(03)
- [9]质量控制VS质量创新:论质量成本管理的新模式[J]. 杨世忠,胡洋洋,赵腾.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02)
- [10]SXHC一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 杨子罡.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