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络酮在精神神经科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许竹雅[1](2020)在《护士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麻醉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探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可开具的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麻醉药物的处方具体内容和形式,并为未来护理处方权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搜索Science Direct、Pub Med等外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并查阅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非洲多个国家护士处方集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麻醉药物处方相关内容,结合我国《临床药物手册》(第五版)相关研究内容,初步确定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麻醉药物处方内容的专家咨询问卷。2、半结构访谈法: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访谈内容,在同意护士拥有处方权的专家中,选取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科3名护理专家和2名医疗专家,精神科的3名医疗专家和2名护理专家;泌尿系统肾内科3名护理专家和2名医疗专家以及麻醉科的3名医疗专家和2名护理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专家选择标准为:(1)有十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2)副高及以上职称;(3)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具有严谨求实的态度、自愿参加。((1)(2)(3)项符合两项即可)。根据访谈结果,修改专家咨询问卷,形成第一轮正式的专家咨询问卷。3、德尔菲法:在所有同意护士拥有处方权的专家中,根据专家入选标准选取专家,本研究专家入选标准为:(1)有临床工作经验且在本专业研究领域从事工作10年以上;(2)副高级及以上职称;(3)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对本研究有积极性,自愿参与。((1)(2)(3)项符合两项即可)。于此,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专家咨询问卷主要是邀请山西、陕西、海南等地三甲医院医疗专家19名(神经内科专家10名,精神科专家9名),护理专家21名(神经内科专家15名,精神科专家6名)进行2轮专家咨询;泌尿系统药物专家咨询问卷主要是邀请山西、湖北、北京等地三甲医院医疗专家10名,护理专家13名进行2轮专家咨询;麻醉药物专家咨询问卷主要是邀请山西、浙江等地医疗专家9名,护理专家7名进行专家咨询。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确定护士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麻醉药物处方可开具的具体内容和处方形式。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和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计算专家认同率、专家权威系数和积极系数。研究结果: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处方内容和形式的确定1.1神经内科药物处方内容和形式的确定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是96.43%和100%,权威系数分别是0.78和0.86,最终确定可开具独立处方和协议处方两种形式的3种药物: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多奈哌齐;协议处方和延长处方两种形式的2种药物:普瑞巴林、吲哚美辛;延长处方形式2种药物:银杏叶提取物、前列地尔;协议处方形式12种药物:萘普生、舒林酸、美洛昔康、吡罗昔康、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左旋多巴/苄丝肼、左旋多巴、吡拉西坦、氯吡格雷、阿司匹林。1.2精神科药物处方内容和形式的确定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是88.24%和100%,权威系数分别是0.81和0.87,咨询结果可靠。且精神科所有药物的专家认同率均小于80%,不建议护士开具处方。包括药物:阿立哌唑(66.67%)、氯丙嗪(53.33%)、氟哌啶醇(66.67%)、氯氮平(60.00%)、氟哌利多(66.67%)、奋乃静(60.00%)、硫利达嗪(53.33%)、奥氮平(73.33%)、阿米替林(53.33%)、西酞普兰(60.00%)、丙咪嗪(53.33%)、多塞平(66.67%)、度洛西汀(60.00%)、艾司西酞普兰(73.33%)、氟西汀(60.00%)、帕罗西汀(66.67%)、舍曲林(73.33%)、曲唑酮(66.67%)、文拉法辛(60.00%)、阿普唑仑(66.67%)、硝西泮(60.00%)、劳拉西泮(53.33%)、丁螺环酮(60.00%)。2、泌尿系统药物处方内容和形式的确定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是92.59%和100%,权威系数分别是0.78和0.85,咨询结果可靠。最终建议肾内科护士可开具协议处方和延长处方两种形式的2种药物:布美他尼、枸橼酸钠;独立处方和协议处方两种形式的1种药物:骨化三醇;协议处方形式10种药物: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喋啶、甘露醇、甘油、呋塞米、司维拉姆、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硫酸鱼精蛋白。3、麻醉药物处方内容和形式的确定经第一轮专家咨询,所有麻醉药物的专家认同率均小于51%,不建议护士开具处方,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分别是85%和0.82。包括药物:布比卡因(43.75%)、罗哌卡因(37.50%)、利多卡因(31.25%)、丙胺卡因(43.75%)、丁卡因(37.50%)、普鲁卡因(31.25%)、甲哌卡因(43.75%)、丙泊酚(37.50%)、氯胺酮(25.00%)、依托咪酯(37.50%)、羟丁酸钠(18.75%)、硫喷妥钠(31.25%)、氧化亚氮(25.00%)、地氟烷(31.25%)、异氟烷(43.75%)、七氟烷(37.50%)、芬太尼(37.50%)、吗啡(43.75%)、纳络酮(18.75%)、美沙酮(31.25%)、阿芬太尼(37.50%)、瑞芬太尼(50.00%)、罗库溴铵(37.50%)、氯琥珀胆碱(50.00%)、维库溴铵(43.75%)、顺阿曲库铵(31.25%)、米库氯铵(31.25%)。结论:1、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专家建议护士可开具的处方药物包括神经内科8个类别共19种药物,其中3种药物独立/协议处方形式,2种药物协议/延长处方,2种药物延长处方,其余12种药物均为协议处方;不建议精神科护士开具精神科的所有药物处方。2、在泌尿系统药物中,专家建议护士可开具的处方药物包括3个类别,共13种药物,其中2种药物协议/延长处方,1种药物独立/协议处方,其余10种药物均为协议处方。3、专家不建议麻醉护士开具所有的麻醉药物处方。
秦罡[2](2018)在《恩华药业营销分线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特别是健康就有了更高的向往。而以前的医疗环境和政策已不能满足人民现有的需求,所以在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经过近10年的改革,特别是近两年医改进入了深水区,国家层面的新政策不断出台,医疗市场环境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另外,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上市后,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数量的增加,原有的销售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营销环境。医药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适合自身企业快速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文以恩华药业营销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医药行业国内外优秀企业的营销模式进行了研究,并详细的分析了恩华药业营销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及现有营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原有的销售模式让一线员工掌握过多客户资源,并因为个人的精力和专业能力有限等因素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顾此失彼。恩华现有的产品太多,偏爱成熟产品而忽视需要较多投入的新产品等,也导致公司整体业绩难以的到满意地提升。文中也讨论了现有营销管理模式变革可能面临的阻碍,并进行了变革必要性分析。经过对其他同类企业的研究,结合近期关于分销模式的抽样调查的结果,作者认为恩华药业逐步实现从区域营销模式到分线营销模式的转变更符合目前企业营销管理发展的需要。文章详细介绍了分线管理模式的设计目的、设计原则,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路线图,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最后讨论了在营销管理模式的转变要同时要关注员工能力和愿望,并在公司信息、制度等方面多完善。重大变革特别需要精心策划、逐步实施、及时反馈、稳步推进,才能顺利实现模式的转变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汪业汉,凌至培[3](2012)在《神经调控技术在中国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神经调控技术(neuromodulation)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依靠电或化学手段改善生命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1神经调控技术发展史公元前46年就有学者用自然界"电鱼"放电
卫哲,董哲,孙远征,尚颖[4](2012)在《温针灸对吗啡戒断大鼠NR2B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吗啡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及脑区NR2B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日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末次注射后3 h给予纳络酮快速戒断,建立吗啡戒断大鼠模型。给予温针灸治疗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伏隔核脑区NR2B受体的表达。结果:温针灸组大鼠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温针灸组大鼠NAc脑区NMDA-NR2B受体表达增高(P<0.05)。结论:温针灸能提高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整脑区NR2B受体表达有关。
林锦长[5](2011)在《透刺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规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偏头痛患者为对象,观察透刺头部腧穴治疗偏头痛与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即时镇痛疗效和总疗效的差异,以探讨透刺头部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头痛病例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选用百会、神庭、头维、角孙、太阳等穴,采用透刺疗法,神庭透百会、头维透率谷、角孙透太阳;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针刺,穴选太阳、率谷、风池、外关、太冲、足临泣等,两组针刺得气后加用电针,疏密波,频率2Hz/100Hz,电流强度的范围在0.1~1.0mA,以患者耐受为度。两组每次治疗30min,5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偏头痛发作的次数、发作程度、头痛强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判定近期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观察各项指标,比较两组远期疗效。结果:(1)近期疗效: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②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发作程度、VAS计分以及头痛强度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除持续时间评分外,治疗组其它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远期疗效: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84.38%)(P<0.01):②入组8周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发作程度、VAS计分及头痛强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入组8周两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对两组生存质量WHOQOL-BREF各维度得分治疗前后自身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在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评分比较上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组t检验,P<0.01),两组在环境领域得分评分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组t检验,P<0.05),而其他3个维度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成组t检验,P>0.05),可认为试验组可以更好地改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三个维度的得分。结论: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总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改善偏头痛及中医症状上均有较好疗效。而透刺法在改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对生存质量WHOQOL-BREF各维度得分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均可有效改善生存质量,但试验组在改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三个维度上较优。
蔺梅[6](2010)在《纳络酮在急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纳络酮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包括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催醒情况,以及解决呼吸抑制等情况。方法:分析总结利用纳络酮抢救酒精、海洛因、冬眠灵中毒,以及休克、呼吸衰竭等。结果:用纳络酮抢救中毒、休克、呼吸衰竭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在临床急救中,纳络酮可作为抢救中毒,休克、呼吸衰竭等的常规首选药物。
马文彬[7](2008)在《瘦素对REM睡眠剥夺大鼠焦虑行为和下丘脑神经肽Y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瘦素对REM睡眠剥夺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了解瘦素及神经肽Y在REM睡眠剥夺抗焦虑中所起的作用,探讨REM睡眠剥夺抗焦虑作用的机理。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00—240g。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9组,每组10只。9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群居对照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组;生理盐水睡眠剥夺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组和瘦素睡眠剥夺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组,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射。使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的REM睡眠剥夺模型,高架十字迷宫(EPM)法测试大鼠的焦虑行为,分别观察瘦素和生理盐水对REM睡眠剥夺大鼠(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焦虑行为的影响;用RT-PCR法检验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与空白对照组相互比较,判断瘦素和神经肽Y在REM睡眠剥夺大鼠焦虑行为中的作用。结果:1.长期REM睡眠剥夺可导致大鼠体重降低,体重开始降低出现在睡眠剥夺第72小时(F=20.40,P=0.00),瘦素和生理盐水睡眠剥夺组组间无差异。2.大鼠焦虑行为结果:REM睡眠剥夺生理盐水组在24小时(F=5.32,P=0.01)和120小时(F=15.06,P=0.00)时在EPM的总次数增加;REM睡眠剥夺瘦素组在24小时的总次数增加而120小时的总次数降低;但在第72小时,睡眠剥夺瘦素组、睡眠剥夺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REM睡眠剥夺生理盐水组在120小时时的开臂次数%(X2=21.55,P=0.00)和开臂时间%(X2=22.53,P=0.00)均显着增加;睡眠剥夺瘦素组在120小时时的开臂次数%和开臂时间%显着减少;但在第24小时和72小时,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PY/GAPDH值,0.752852v.s0.817095v.s.0.750960),长期睡眠剥夺可导致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mRNA表达增加,且随时间延长神经肽Y表达量逐渐增加(NPY/GAPDH值,1.020000v.s.1.011080v.s.1.064368)。瘦素可抑制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mRNA的表达,随时间延长,神经肽Y表达量下降(NPY/GAPDH值,0.913255v.s.0.837611v.s.0.612655)。结论:1.长期REM睡眠剥夺可使大鼠体重明显减轻,失去正常的体重增长曲线。2.REM睡眠剥夺可使大鼠运动活性发生改变。短期和长期的REM睡眠剥夺均可使大鼠的运动活性增加,瘦素可导致长期REM睡眠剥夺大鼠的运动活性降低。3.REM睡眠剥夺与大鼠焦虑行为的变化呈时间相关性。短期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焦虑行为无明显影响,长期REM睡眠剥夺可导致大鼠焦虑行为显着减少,而瘦素可消除长期REM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焦虑行为减少,因此,瘦素可能参与了REM睡眠剥夺的抗焦虑作用。4.长期REM睡眠剥夺可导致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 mRNA表达增加,瘦素可抑制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 mRNA的表达。同时这种改变与大鼠焦虑行为变化相关,表明瘦素表达的下降,进而导致神经肽Y表达的上调可能是睡眠剥夺导致抗焦虑作用的机制之一。
田有勇[8](2007)在《VEGF对多巴胺能细胞的保护作用及VEGF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VEGF对6-羟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变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PC12细胞制作帕金森病细胞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暴露于梯度浓度VEGF165后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损伤组(单加6-OHDA)、VEGF组(单加VEGF165)和VEGF保护组(同时加6-OHDA和VEGF165)细胞凋亡率(每组5个样本);免疫印迹法检测PC12细胞VEGF165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1(Flt-1)、胎肝激酶-1(Flk-1)、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并观察VEGF165及其受体中和抗体对VEGF165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VEGF165的浓度增加到50~100 ng/ml时,PC12细胞吸光度由0.14±0.06逐步上升至0.35±0.08(P <0.01),随后又稍下降;细胞凋亡率VEGF保护组(29.65%±6.63%)低于损伤组(57.10%±5.66%),但高于VEGF组(3.67%±1.51%)和对照组(4.76 %±1.06%),P <0.01;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到PC12细胞有VEGF165及Flt-1和Nrp-1的表达,而未检测到Flk-1;抗VEGF165和抗Nrp-1中和抗体可阻断VEGF165的作用,而抗Flt-1抗体无作用。结论VEGF165可保护PC12细胞因6-OHDA造成的损伤, Nrp-1受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腺病毒介导的VEGF165基因转移保护6-羟多巴胺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腺病毒载体携带VEGF165基因(Ad-VEGF165)感染PC12细胞,并设腺病毒携带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Ad-LacZ)感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组作对照,基因转移成功后,用6-OHDA处理细胞,另加设不用6-OHDA处理的正常对照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细胞活性,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分泌功能。结果腺病毒在30 MOI以上感染强度时能高效感染PC12细胞。Ad-VEGF165感染组的PC12细胞经6-OHDA处理后吸光度A570 (0.31±0.07)高于Ad-LacZ感染组(0.15±0.07)和PBS处理组(0.13±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细胞(0.55±0.10),P < 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d-VEGF组细胞胞浆平均荧光强度(86.75±21.62)高于Ad-LacZ组(51.53±17.49)及PBS组(54.19±15.82),但低于正常对照组(110.39±24.21)(P < 0.05);Ad-VEGF感染组细胞培养液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也高于Ad-LacZ感染组和PBS处理组。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EGF基因转移对6-OHDA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第三部分腺病毒介导的VEGF基因转移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帕金森病(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携带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Ad-VEGF165)载体感染大鼠一周后,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作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PD模型。采用大鼠旋转行为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VEGF165基因转移的PD大鼠行为学变化、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层粘蛋白(laminin)和胶质纤维原性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及纹状体区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含量变化。并与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Z)组及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进行比较。结果Ad-VEGF165成功感染PD大鼠并高表达目的基因和蛋白。感染Ad-VEGF165的大鼠获得行为学改善,其黑质和纹状体TH阳性细胞数和纤维密度与对侧半球的比值(0.42±0.11和0.56±0.10)高于Ad-LacZ组(0.20±0.10和0.28±0.09)和PBS组(0.22±0.13和0.24±0.08),P<0.01;纹状体区血管和胶质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Ad-VEGF165感染组大鼠纹状体区DA及代谢产物含量与对侧比值也高于对照组。结论Ad-VEGF基因转移能保护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血管和胶质细胞的增生可能参与了VEGF对在体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第四部分纹状体内VEGF基因转移挽救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能否挽救帕金森病(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损伤。方法先采用6-OHDA注射制备纹状体损伤的大鼠PD模型,一周后,腺病毒载体携带VEGF165基因(Ad-VEGF165)感染PD模型大鼠纹状体,观察大鼠旋转行为及黑质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与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Z)组及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进行比较。结果腺病毒(Ad)感染PD大鼠后高表达目的基因和治疗蛋白;Ad-VEGF165感染组动物行为学获得改善,同时其黑质和纹状体TH阳性细胞数和纤维密度与对侧半球的比值(0.34±0.13和0.38±0.14)高于Ad-LacZ组(0.21±0.10和0.25±0.08)和PBS对照组(0.22±0.13和0.20±0.11),P<0.01。结论Ad介导的VEGF基因转移能部分挽救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其变性损伤。
王玲玲[9](2007)在《中药治疗偏头痛处方规律分析及脑痛立停胶囊治疗偏头痛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治疗偏头痛中药新药脑痛立停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短期镇痛作用机理和预防偏头痛发作的长期治疗作用机理。方法:检索治疗偏头痛的古代方剂和现代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处方,分析中药治疗偏头痛的处方规律,为脑痛立停胶囊的组方提供理论与文献依据。建立电刺激上矢状窦(SSS)区硬脑膜大鼠偏头痛模型,给与脑痛立停胶囊灌胃治疗,并以非甾体类抗炎药萘普生为对照药物,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干和下丘脑c-fos、c-jun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含量;建立利血平化低5-羟色胺(5-HT)小鼠偏头痛模型,给与脑痛立停胶囊灌胃治疗,以复方羊角胶囊为对照药物,采用电化学法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亮氨酸-脑啡肽(L-EK)和β-内啡呔(β-EP)的含量;采用小鼠抗焦虑实验和小鼠爬梯实验评价脑痛立停胶囊的抗焦虑作用。结果:1.无论现代处方还是古代方剂,祛风散寒止痛药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用于治疗偏头痛的现代处方和古代方剂中,川芎、白芷和细辛都是最常用的药物。从功效方面看,用于治疗偏头痛的现代处方中,多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止痛,平肝息风为主。2.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和下丘脑c-fos、c-jun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经脑痛立停胶囊灌胃治疗后,模型大鼠脑干和下丘脑c-fos、c-jun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面积明显下降,其中大剂量组作用明显,其作用强度与萘普生相当。3.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CGRP、ET含量明显升高,脑痛立停胶囊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浆CGRP水平。但对升高的血浆ET无明显影响。4. ICR小鼠对利血平的反应较为敏感,与文献报道的KM小鼠在利血平使用剂量方面有很大差异。本实验皮下注射利血平0.25mg/kg方法复制的偏头痛小鼠模型血浆和脑组织5-HT、NE、DA含量较正常小鼠明显减少,说明模型复制成功。5.利血平化低5-HT偏头痛模型小鼠体重下降、体温降低、凝血时间缩短,血浆及脑组织5-HT、DA的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NE、和HVA含量也明显降低。脑痛立停胶囊可以改善利血平化低5-HT偏头痛模型小鼠的一般状况,提高模型小鼠的体重、体温并延长模型小鼠的凝血时间;可提高模型小鼠血浆和脑组织5-HT、DA及脑组织NE的含量,同时降低模型小鼠血浆DOPAC含量,作用强度与复方羊角胶囊相似;脑痛立停胶囊对模型小鼠血浆5-HIAA和HVA含量无显着影响。6.利血平化低5-HT偏头痛模型小鼠血浆和脑组织5-HT、DA和脑组织NE含量下降的同时,脑组织L-EK含量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脑痛立停胶囊在提高利血平化低5-HT偏头痛模型小鼠血浆和脑组织5-HT、DA含量和脑组织NE的同时,能够明显提高模型小鼠脑组织L-EK和β-EP的含量。7.脑痛立停胶囊可以增加小鼠抗焦虑实验跨箱次数,缩短黑箱停留时间;同时可增加爬梯实验的爬梯级数,减少小鼠直立次数。结论:1.脑痛立停胶囊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短期缓解疼痛作用:通过某些作用机制抑制脑干、下丘脑c-fos与c-jun基因的表达,减弱或阻断了疼痛刺激在中枢神经的传导;降低血浆CGRP的含量,从而发挥调节血管舒缩障碍及抗炎作用;提高血浆及脑组织中5-HT、DA和脑组织NE的含量而起到调整脑部血管舒缩功能作用;调节血小板功能,减轻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脑部血液循环。2.脑痛立停胶囊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预防偏头痛发作的长期治疗作用:提高脑组织5-HT、NE、DA、L-EK和β-EP的含量,加强偏头痛患者中枢痛调制系统的功能;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焦虑症状。
邸秀珍[10](2005)在《归元片对吗啡依赖大鼠位置偏爱效应及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注射液Ⅰ期临床试验,观察中国健康人体对TTX注射液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确定国人对TTX注射液的最大单次耐受剂量和累积耐受剂量,为Ⅱ期临床试验确定安全有效剂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TTX注射液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49名受试者随机分入7个剂量组,依次为10μg、20μg、30μg、40μg、45μg、50μg、55μg。每组中6人接受TTX注射液,1人接受安慰剂,试验结束后接受安慰剂者开盲归为一组统计。TTX注射液多次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采用开放、固定剂量给药,有7名受试者,剂量为40μ/g次,3次/d,连续10d。给药途径均为肌肉注射。结果:在本研究中,单次给药试验受试者均能耐受,在□30μg的剂量,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安慰剂组。多次连续给药试验中5/7受试者可以耐受,2/7受试者提前终止试验。在整个试验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判定与药物有关或可能有关,主诉最多的不良反应为舌尖、口唇、指趾末端麻木感,其次是头晕、嗜睡、四肢无力、恶心、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是轻度,可以耐受,只是在单次给药试验中50μg组有1例在给药后1h出现呕吐,还有1例在给药后4h心电图出现PfV1值异常。给药前后受试者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多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在多次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中,有3名受试者肝功能(GOT,GOP)、心肌酶(CK、LD)的指标出现了异常增高,出院10d后复查已恢复正常。结论:中国正常健康志愿者对7个不同剂量TTX注射液单次给药可以耐受,□40μg/次以下为安全剂量;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累积剂量达到1200μg)时显示出个体差异,推荐Ⅱ期临床试验剂量为15μg~30μg/次,2~3次/日。心、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不能排除与试验药物有关,提示后续的临床试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二、纳络酮在精神神经科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络酮在精神神经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护士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麻醉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法简介 |
2.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3 咨询问卷的形成 |
3.1 专家咨询简介 |
3.2 专家的选择 |
3.3 专家咨询问卷的编制 |
3.4 专家咨询的实施 |
4 护士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结果 |
4.1 第一轮护士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结果 |
4.2 第二轮护士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结果 |
4.3 咨询专家的可靠性分析 |
5 护士泌尿系统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结果 |
5.1 第一轮护士泌尿系统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结果 |
5.2 第二轮护士泌尿系统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结果 |
5.3 咨询专家的可靠性分析 |
6 护士麻醉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结果 |
6.1 护士麻醉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结果 |
6.2 咨询专家的可靠性分析 |
7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2 研究结论 |
7.3 对策(建议) |
7.4 论文的创新点 |
7.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恩华药业营销分线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背景 |
(二)目的和意义 |
(三)思路和方法 |
二、企业概述及现有营销管理模式 |
(一)医药市场分析 |
(二)恩华药业概述 |
(三)医药行业营销管理模式概述 |
(四)恩华营销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 |
三、恩华药业现有营销模式变革的必要性探讨 |
(一)现有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二)营销管理模式的改变对恩华药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
(三)变革可能面临的阻碍及应对措施分析 |
四、恩华药业营销分线管理模式的设计 |
(一)恩华药业营销分线管理模式建立的目的 |
(二)分线管理模式设计的原则 |
(三)分线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 |
五、分线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 |
(一)采取渐进式推进的方式 |
(二)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分线试点,采用先布局后整体的推进方式 |
(三)采用先中层以下后全面的推进方式 |
(四)在变革过程中逐步打造变革所需的组织能力 |
(五)时间进度安排 |
六、分线管理实施后风险控制及问题应对 |
(一)潜在风险 |
(二)应对措施 |
七、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神经调控技术在中国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神经调控技术发展史 |
2 植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 |
2.1 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病 |
2.2 顽固性疼痛 |
2.3 顽固性癫痫 |
3 神经调控技术发展未来趋势 |
(4)温针灸对吗啡戒断大鼠NR2B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造模方法 |
2.3 各组处理 |
2.4 灌注取材 |
2.5 免疫组化PV二步法 |
2.6 结果观察方法 |
2.7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吗啡戒断大鼠行为学观察 |
3.2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 |
3.3 NMDA-NR2B受体表达的变化 |
4 讨论 |
(5)透刺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 |
1.1 头痛病名的沿革 |
1.2 头痛的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机理研究 |
2.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现状 |
2.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研究 |
2.2 偏头痛的相关因素 |
2.3 偏头痛的治疗现状 |
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3.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
3.1 针刺方法 |
3.2 针刺手法 |
3.3 腧穴选取 |
3.4 存在的问题 |
3.5 评价与对策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止试验标准 |
1.6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及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2.5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
2.6 随访 |
2.7 统计分析 |
3.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治疗前可行性分析 |
3.2 治疗疗效分析 |
4.讨论 |
4.1 目前偏头痛治疗概况 |
4.2 选穴依据 |
4.3 透刺疗法与电针的应用 |
4.4 量表的选择 |
4.5 透刺治疗偏头痛的机理探讨 |
4.6 本研究的疗效总结 |
4.7 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纳络酮在急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用于抢救急性酒精中毒: |
2 急性安定中毒: |
3 抢救休克患者: |
4 急性呼吸衰竭: |
5 海洛因中毒: |
6 重度冬眠灵中毒: |
7 与氨茶碱联用: |
(7)瘦素对REM睡眠剥夺大鼠焦虑行为和下丘脑神经肽Y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1. 前言 |
1.1 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
1.2 焦虑的发生机制 |
1.3 瘦素与睡眠剥夺的关系 |
1.4 睡眠剥夺与焦虑的关系 |
1.5 本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总实验流程图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焦虑行为比较 |
3.3 RT-PCR结果比较 |
4. 讨论 |
4.1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
4.2 睡眠剥夺与体重的关系 |
4.3 睡眠剥夺对焦虑行为的影响 |
4.4 瘦素、神经肽Y和焦虑的关系 |
4.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RT-PCR电泳图 |
附录2. 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8)VEGF对多巴胺能细胞的保护作用及VEGF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中文摘要 |
三、Abstract |
四、正文 |
第一部分 VEGF 对6-羟多巴胺诱导的PC1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腺病毒介导的VEGF 基因转移保护6-羟多巴胺诱导的PC12 细胞损伤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三部分 腺病毒介导的 VEGF 基因转移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四部分 纹状体内 VEGF 基因转移挽救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 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五、结论 |
六、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设想 |
七、综述 |
1. 帕金森病神经保护的实验研究进展 |
2.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 |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 |
八、英文缩略表 |
九、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目录 |
十、致谢 |
(9)中药治疗偏头痛处方规律分析及脑痛立停胶囊治疗偏头痛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偏头痛现代医学研究现状概述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现状 |
综述三 常用偏头痛动物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脑痛立停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及下丘脑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脑痛立停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CGRP、ET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利血平化低5-HT偏头痛小鼠模型造模方法探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脑痛立停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小鼠脑及血浆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脑痛立停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小鼠脑L-EK、Β-EP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脑痛立停胶囊抗焦虑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特色与创新之处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10)归元片对吗啡依赖大鼠位置偏爱效应及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一类新药河豚毒素临床耐受性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一、试验药物 |
1.试验药品 |
2.安慰剂 |
3.给药途径 |
4.试验药物的管理 |
二、研究人群的选择 |
1.入选标准 |
2.排除标准 |
3.停药标准 |
三、实验设计 |
1.剂量设置及分组 |
2.试验伴随用药 |
3.检测/观测指标 |
四、数据处理 |
第二章 试验结果 |
一、受试者入选情况 |
二、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结果 |
1.受试者一般情况 |
2.不良反应 |
3.生命体征监护情况 |
4.实验室检查结果 |
5.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 |
6.结论 |
三、多次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结果 |
1.受试者一般情况 |
2.不良反应 |
3.生命体征监护情况 |
4.实验室检查结果 |
5.结论 |
第三章 分析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归元片对吗啡依赖大鼠位置偏爱效应及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一、材料 |
1.实验动物 |
2.实验药物与试剂 |
3.实验器材 |
二、方法 |
1.CPP模型的建立及测定 |
2.海马DG-LTP的测量 |
三、实验设计 |
1.归元片的精神依赖性及对吗啡CPP的干预作用 |
2.归元片对吗啡CPP大鼠海马LTP的影响 |
四、数据处理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一、归元片的精神依赖性及对吗啡CPP干预作用 |
1.大鼠对位置偏爱箱的天然偏爱 |
2.对归元片CPP的观察 |
3.归元片对吗啡CPP形成的干预作用 |
4.吗啡CPP自然消退及归元片的治疗作用 |
二、归元片对吗啡CPP大鼠海马LTP的影响 |
1.吗啡CPP形成时对海马DG-LTP的影响及归元片的干预作用 |
2.吗啡CPP消退时对海马DG-LTP的影响 |
3.归元片对海马DG-LTP的影响 |
第三章 分析讨论 |
一、归元片的精神依赖性及对吗啡CPP干预作用 |
二、归元片对吗啡CPP大鼠海马LTP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一、河豚毒素的研究进展 |
二、LTP与药物成瘾相关的研究进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纳络酮在精神神经科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护士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麻醉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D]. 许竹雅.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2]恩华药业营销分线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D]. 秦罡. 兰州大学, 2018(11)
- [3]神经调控技术在中国神经外科中的应用[J]. 汪业汉,凌至培.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2(08)
- [4]温针灸对吗啡戒断大鼠NR2B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J]. 卫哲,董哲,孙远征,尚颖. 针灸临床杂志, 2012(05)
- [5]透刺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林锦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6]纳络酮在急救中的应用[J]. 蔺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1)
- [7]瘦素对REM睡眠剥夺大鼠焦虑行为和下丘脑神经肽Y的影响[D]. 马文彬. 暨南大学, 2008(03)
- [8]VEGF对多巴胺能细胞的保护作用及VEGF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D]. 田有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9]中药治疗偏头痛处方规律分析及脑痛立停胶囊治疗偏头痛作用机理研究[D]. 王玲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10]归元片对吗啡依赖大鼠位置偏爱效应及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D]. 邸秀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