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市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求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任戈[1](2021)在《多元治理视角下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人口老龄化问题正逐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上海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上海的老年教育虽然在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规模不断壮大,但是与新时代老年人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日渐增长的老年群体规模尚难以匹配。本研究运用多元治理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积极老龄化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专项配套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督与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老年教育供给方式单一,极度依赖政府投资、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能力有限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相关部门权责不清、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力度不够、老年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针对上海老年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认为首先要完善上海市老年教育政策法规与评估体系;其次要健全上海市老年教育政策执行保障体系;再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拓多元主体参与;最后要提升上海老年教育办学规模与质量。
刘赟宇[2](2020)在《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技术发展使得人类生活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革命已经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并引发教育由内而外的变革。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为泛在学习提供了基础,泛在学习实现了“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也就是4A学习,任何人(Anyon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使用手边任何工具(Anydevice)来进行的学习活动,随之而来的是高等院校师生对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传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我国良好的网络基础,师生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在家中上网获取信息和开展泛在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空间和时间维度的限制,以其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和人性化的这些优势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活动,形成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构建新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和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剖析学习方式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2)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梳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分析教学环境,总结教学理论,归纳了结绳学习规律和泛在学习变维规律,结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依据五个构成要素构建教学模式。(3)在分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高职教育通信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移动通信基站运行与维护》的教学实验,其中的理论课程主要采用线上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开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实训课程采用仿真软件、演示视频、虚拟现实等教学手段,遵循知识可视化、内容情境化、动手动脑的教学理念,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验证教学效果。(4)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构建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教学模式提供评价方法和依据。研究具有三个创新点。第一是基于泛在学习在时间、空间、虚实之间维度变化的特点,结合结绳学习规律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梳理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构建了泛在学习视域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达到学生精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第二是基于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首次采用自然实验法对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验证了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后续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了方法。第三是从理念和方法上,突出融合创新。在研究思路上,力求将教育学与工学有机融合,结合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时代背景,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于枫[3](2020)在《青岛市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伴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全球各国均在努力寻找可以处理众多的老年人群与因其产出的各类经济、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且致力于构建可利于提高老龄人口素养的老年教育服务体制。国内外大量理念探究与实践历程表明:发展老年教育服务事业既是推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者素养、实现老年人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面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关键渠道。但是老年教育服务事业的发展要循序渐进,需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所以,对于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开展探究工作,可利于推进老年教育服务事业全方位、系统、正确发展,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最终目标。此文重点以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为调研内容,根据社会支持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采用多种调研方法,解析了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留存的问题与原由。经过调研发现,现今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留存着供给不充分不均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水准较低等问题。在此探究前提下,此文更深层次地提出加强重视程度、颁布老年教育服务法制法规、加大老年教育经费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完备老年教育服务管理机制、提升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水准等措施,来提升老年教育服务的发展战略水平。有关探究既会为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事业发展供予强劲支持,也可为我国其他区域的老年教育服务事业在工作合理化、正规化发展等层面给予参考建议。
宋谱[4](2020)在《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看,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老龄人口队伍规模庞大,老龄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尤其是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如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社会安定问题、社会的和谐问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而教育是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本,发展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系列问题,助力社会发展。具体来看,推进老年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增强老年人的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团结,还可以将人口负担转化为社会发展的能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然,基于人口老龄化视域下研究老年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视域,对我国老年教育推进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概述。首先,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再者,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最后,说明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推进老年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现状。从政策法律、教育机构网络、老年教育办学模式、老年远程教育四方面分析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现状。第四部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老年教育多头管理,管理效率低下;老年教育办学主体单一,其他社会力量尚未调动起来;老年教育资源短缺,发展后劲不足;老年远程教育数字化网络资源有待丰富,内涵建设有待提升。第五部分: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策略。主要从五方面提出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策略:一是加强立法建设,推进老年教育法制化进程;二是规范管理,建立老年教育统筹协调机构;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推进多元主体办学;四是夯实资源建设,强化基础性保障;五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
刘丽娜[5](2019)在《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设计的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扶贫的一切工作都要做到"以农民为中心"。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以农民的需求分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远程开放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行一体化设计,进行精准、有效地扶贫路径探索,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打造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精准扶贫路径,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任彦媛[6](2019)在《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老龄化事业的发展。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积极老龄化政策,我国也提出“老有所为”作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当人进入老年阶段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适应老年社会生活,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作为“老有所为”的一种方式是解决社会不适应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基于老年大学学员从实证研究角度探究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并提出促进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建议。本研究基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积极老龄化理论、活动理论、相互作用理论,探究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结合已有研究中自我导向学习、社会适应的问卷和诺尔斯提出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的六个步骤确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最终确定自我导向学习可以分解为自导学习态度、自导学习过程、自导学习策略、自导学习评价四个维度,社会适应可以分解为人际关系适应、角色转换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社会变革适应四个维度。本研究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通过调查老年大学学员,从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包括: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在性别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且女性自导学习总体高于男性自导学习;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在年龄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且年龄为60-69岁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最高;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在受教育程度分布上存在差异,且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最差;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身体和心理状况显着相关。第二,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包括:老年人社会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生活自理适应以及社会适应总体在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且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角色转换适应、生活自理适应以及社会适应总体在年龄分布上存在差异;老年人社会适应在受教育程度分布上存在差异,且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老年人社会适应最差;老年人社会适应部分维度与身体和心理状况显着相关。第三,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包括: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老年人自导学习策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最大。最后,本研究将以上三部分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做比较进行讨论,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通过对研究结论的分析讨论,提出提升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对策:树立积极的自我导向学习态度;构建自主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应用多样的自我导向学习策略;评价全面的自我导向学习结果。
高川[7](2018)在《依托开放教育构建远程教育体系策略刍议》文中研究说明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建设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自学考试作为我国重要的开放教育形式,其网络助学系统建设是完善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学术研究层面详细分析开展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的前提假设,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同时从实践工作层面对各主要省市的探索进行介绍,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杨英[8](2018)在《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文中提出信息化深刻影响教育,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学现代化既是时代性的崭新课题,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职教界围绕此大胆探索创新,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开展丰富的创新实践,改变了我国职业教学的落后面貌。系统研究我国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有助于丰富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有助于讲好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故事,有助于促进我国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现代化更好发展。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围绕以信息化推动我国职教教学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提出优化发展策略,重点探讨以下内容:一是探讨以信息化推动我国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对职教教师的现代化发展过程、路径、典型做法与创新经验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中国特色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职业教学信息化大赛的发展与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发展之策。实现教师的现代化是教学现代化的前提,因此对以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发展的探讨也是本研究的核心。二是探讨信息化资源对于职教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价值,研究分析我国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创新探索、典型经验,探讨促进现代优质职教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策略,尤其是“公建共享”建设的专业资源库的优化发展。三是探讨管理在职教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分析我国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维度与实践价值,总结创新实践经验,对我国职教特色的两大信息化组织的作为进行探讨,并针对教学管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四是探讨评价在职教教学现代化中重要地位,分析评价主体、内容及工具的现代化特征,提出有效融合“人评+机评”以提升我国职教教学评价的现代性,总结我国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的创新实践经验。
张宏远[9](2018)在《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在加剧,“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已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整体素质偏低的严峻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战略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2012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部署,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培育出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2017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农民观,在此背景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蓄势待发。本研究以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切入点,搜集了众多国外职业农民的研究动态,在汲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界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具体情况,总结天津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在借鉴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相关对策。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旨在为天津都市农业发展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切实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
徐超,平凡,王纬[10](2016)在《远程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以天津市人大网院和东财网院毕业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天津市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2003年春季至2012年秋季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远程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从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学历层次和专业等方面分析了远程教育毕业生的学习特征和就业情况,并对远程教育毕业生的专业与就业领域的相关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等院校开展远程教育提出了建议。
二、天津市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市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元治理视角下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2.1.1 老年人 |
2.1.2 老年教育 |
2.1.3 老年大学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多元治理理论 |
2.2.2 终身教育理论 |
2.2.3 积极老龄化理论 |
3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教育发展情况分析 |
3.1 上海市老龄化现状分析 |
3.2 上海市老年教育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
3.2.1 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历程分析 |
3.2.2 上海市老年教育政策沿革分析 |
3.2.3 上海市老年教育现状分析 |
4 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调研分析 |
4.1 调研对象和调研方式 |
4.2 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学员调研分析 |
4.2.1 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学员样本基本情况简介 |
4.2.2 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学员老年教育参与情况及满意度调研分析 |
4.2.3 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学员老年教育需求情况调研分析 |
4.3 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从业人员调研分析 |
4.3.1 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从业人员样本基本情况简介 |
4.3.2 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调研分析 |
4.4 上海市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调研分析 |
4.4.1 上海市老年人样本基本情况简介 |
4.4.2 上海市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情况调研分析 |
5 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的存在问题 |
5.1.1 专项配套政策法规不健全 |
5.1.2 监督与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 |
5.1.3 老年教育供给方式单一,极度依赖政府投资 |
5.1.4 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能力有限 |
5.2 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
5.2.2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相关部门权责不清 |
5.2.3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力度不够 |
5.2.4 老年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 |
6 国内外老年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
6.1 天津市老年教育发展经验 |
6.2 纽约市老年教育发展经验 |
6.3 东京市老年教育发展经验 |
6.4 对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借鉴 |
7 推动上海老年教育发展的对策 |
7.1 完善上海市老年教育政策法规与评估体系 |
7.1.1 出台上海市地方性老年教育法规 |
7.1.2 细化上海市老年教育政策 |
7.1.3 完善老年教育政策评估体系 |
7.2 健全上海市老年教育政策执行保障体系 |
7.2.1 提高对老年教育政策的认同 |
7.2.2 提升相关部门的政策执行效能 |
7.2.3 建立立体的老年教育监督与绩效评估机制 |
7.3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拓多元主体参与 |
7.3.1 促进上海高等院校参与,实现资源共享 |
7.3.2 拓宽资源募集渠道,促进民办老年大学办学 |
7.3.3 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参与,促进上海市老年教育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融合 |
7.4 提升上海老年教育办学规模与质量 |
7.4.1 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授课内容 |
7.4.2 推动上海老年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
7.4.3 加强上海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问提纲(老年学员) |
附录2 访问提纲(老年教育从业人员) |
附录3 访问提纲(老年人) |
附录4 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调查问卷(老年学员) |
附录5 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调查问卷(老年教育从业人员) |
附录6 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调查问卷(老年人) |
致谢 |
(2)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学习方式演变及泛在学习产生 |
3.1 学习方式的演变及泛在化趋势 |
3.2 泛在学习的技术基础 |
3.3 泛在学习的课程形式 |
第4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
4.1 教学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
4.2 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分析 |
4.3 教学环境构建 |
4.4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
4.5 教学活动分析 |
4.6 教学评价 |
4.7 教学模式构建 |
第5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实践 |
5.1 设计原则 |
5.2 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
5.3 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 |
5.4 数据分析及教学效果评价 |
第6章 教学模式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6.1 评价原则 |
6.2 评价方法 |
6.3 评价指标确定 |
6.4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着作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3)青岛市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论文重点 |
1.4.2 论文难点 |
1.4.3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老年人与老龄化社会 |
2.1.2 老年教育服务 |
2.1.3 老年教育服务供给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支持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3章 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调研实施情况 |
3.1.1 调研问卷设计 |
3.1.2 调研实施情况 |
3.1.2.1 文献研究 |
3.1.2.2 问卷调查 |
3.1.2.3 深度访谈 |
3.2 城阳区老龄化现状 |
3.2.1 年龄结构分布 |
3.2.2 国籍及户籍结构分布 |
3.2.3 人口经济收入水平 |
3.3 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现状 |
3.3.1 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受众逐步扩大 |
3.3.2 资金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 |
3.3.3 三级组织网络构架逐步形成 |
3.3.4 教学管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
第4章 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4.1 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衡 |
4.2 老年教育服务基础设施不健全 |
4.3 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
4.4 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水平不高 |
4.4.1 课程设置满足不了需求 |
4.4.2 授课形式过于单一 |
4.4.3 师资力量不足且水平不高 |
第5章 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政府和社会对老年教育服务的重视程度不高 |
5.2 老年教育服务政策和制度不完善 |
5.3 老年教育服务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
5.4 政府没有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
5.5 老年教育服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
5.6 缺乏专业化人才和专门化研究 |
第6章 国内外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经验与启示 |
6.1 国外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经验 |
6.1.1 美国国家老年教育服务法律支撑经验 |
6.1.2 日本老年教育服务教养结合模式 |
6.2 国内部分城市和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经验 |
6.2.1 上海市老年教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经验 |
6.2.2 天津市“章鱼式”老年大学办学模式 |
6.2.3 香港“长者学苑”跨界别与专业协作模式 |
6.2.4 澳门官民合作老年教育服务发展模式 |
6.3 国内外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启示 |
第7章 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 |
7.1 转变对老年教育服务的认识 |
7.2 出台老年教育服务发展规划 |
7.3 加大老年教育服务经费投入 |
7.4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服务供给 |
7.5 健全老年教育服务管理体制 |
7.6 提高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水平 |
7.6.1 设置多元化课程 |
7.6.2 创新授课形式 |
7.6.3 优化教学队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论文类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概述 |
1.1 核心概念界定 |
1.1.1 人口老龄化 |
1.1.2 老年人 |
1.1.3 老年教育 |
1.2 理论基础 |
1.2.1 终身教育理论 |
1.2.2 老年教育理论 |
1.2.3 需求层次理论 |
1.2.4 人力资本理论 |
1.2.5 公共产品理论 |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
1.3.1 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 |
1.3.2 人口老龄化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
1.3.3 高龄老年人口增长快,比重大 |
1.3.4 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 |
1.4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意义 |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现状 |
2.1 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 |
2.2 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机构网络 |
2.3 初步形成了老年教育的办学模式 |
2.4 老年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有待优化 |
3.1.1 东部与中西部发展不平衡 |
3.1.2 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发展不平衡 |
3.1.3 城乡发展不平衡 |
3.2 老年教育多头管理,管理效率低下 |
3.3 老年教育办学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尚未调动起来 |
3.3.1 高校参与率较低 |
3.3.2 民间力量办老年大学较少 |
3.4 老年教育资源短缺,发展后劲不足 |
3.4.1 经费、场地设施资源短缺 |
3.4.2 人力资源短缺 |
3.5 老年远程教育数字化网络资源有待丰富,内涵建设有待提升 |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的策略 |
4.1 加强立法建设,推进老年教育法制化进程 |
4.2 规范管理,建立老年教育统筹协调机构 |
4.3 强化责任意识,推进多元主体办学 |
4.3.1 发挥高校在老年教育中的功能作用 |
4.3.2 调动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 |
4.4 夯实资源建设,强化基础性保障 |
4.4.1 健全完善经费、场地设施保障机制 |
4.4.2 健全完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
4.5 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设计的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综述 |
1.远程教育精准扶贫研究现状 |
2.职业培训精准扶贫研究现状 |
3.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二、概念界定 |
三、教育精准扶贫需求调查分析 |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①年龄层次 |
②性别 |
③家庭人口 |
④家庭劳动力数量 |
⑤家庭劳动力就业情况 |
⑥家庭年收入 |
⑦家庭收入来源 |
⑧贫困户情况 |
⑨享受扶贫政策情况 |
2.接受政府组织教育帮扶的经历 |
3.接受教育帮扶的意愿 |
4.培训需求 |
5.教育帮扶建议 |
四、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设计的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以天津市蓟州区桑梓镇为例 |
1.框架设计 |
2.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一体化设计 |
3.实施对策 |
①建立区级现代农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
②政产学研一体化 |
③理论研究 |
④职业培训 |
⑤就业培训及创业孵化 |
⑥社区教育 |
⑦学历继续教育 |
⑧学分存储与置换 |
五、效果分析与展望 |
(6)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二) 国家对老龄化事业的重视 |
(三) 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倡导 |
(四) 老年人社会适应现状 |
(五) 自我导向学习的重要性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
(一) 研究框架 |
(二)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研究综述 |
一、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
(一) 国外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
(二) 国内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
二、老年人学习状况的相关研究 |
(一) 老年人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 |
(二) 老年人学习需求和价值的研究 |
(三) 老年人学习障碍的研究 |
(四) 老年人学习内容的研究 |
(五) 促进老年人学习的策略研究 |
(六) 老年人网络学习的研究 |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
(一) 老年人社会适应内容的研究 |
(二)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三) 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对策研究 |
四、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相关研究 |
五、对已有研究简要述评 |
第二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 老年人 |
(二)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 |
(三) 老年人社会适应 |
二、理论基础 |
(一) 老年人生理特征 |
(二) 老年人心理特征 |
(三) 积极老龄化理论 |
(四) 老年学理论 |
第三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问题 |
二、研究假设 |
三、研究方法 |
(一) 问卷法 |
(二) 访谈法 |
四、研究信度与效度 |
(一) 研究信度分析 |
(二) 研究效度分析 |
第四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状况及特征分析 |
一、老年人基本情况 |
(一) 性别分布 |
(二) 年龄分布 |
(三) 受教育程度分布 |
(四) 身体状况分布 |
(五) 心理状况分布 |
二、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 |
(一)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总体状况 |
(二)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态度的差异性 |
(三)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过程的差异性 |
(四)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
(五)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评价的差异性 |
(六)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总体的差异性 |
(七)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身体和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 |
(一)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总体状况 |
(二) 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的差异性 |
(三) 老年人角色转换适应的差异性 |
(四) 老年人生活自理适应的差异性 |
(五) 老年人社会变革适应的差异性 |
(六) 老年人社会适应总体的差异性 |
(七) 老年人社会适应与身体和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
四、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 |
(一)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性 |
(二)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人际关系适应的预测作用 |
(三)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角色转换适应的预测作用 |
(四)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生活自理适应的预测作用 |
(五)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变革适应的预测作用 |
(六)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总体的预测作用 |
(七)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路径分析 |
五、研究假设论证结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 |
(二)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 |
(三)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 |
二、提升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对策 |
(一) 树立积极的自我导向学习态度 |
(二) 构建自主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 |
(三) 应用多样的自我导向学习策略 |
(四) 评价全面的自我导向学习结果 |
三、研究反思 |
(一) 研究创新点 |
(二) 研究不足 |
(三) 未来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7)依托开放教育构建远程教育体系策略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相关的学术研究现状 |
1.对网络助学在自学考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2.构建自学考试网络助学体系的需求与对策研究 |
3.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
4.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的效益分析与效果评价 |
二、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相关实践工作现状 |
(一) 浙江省的网络助学 |
(二) 江西省的网络助学 |
(三) 湖北省和湖南省的网络助学 |
(四) 天津市的网络助学 |
三、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
(一) 拓展网络助学服务领域和对象 |
1. 在职从业人员 |
2. 农村人员 |
3. 在校大学生 |
4. 特殊群体 (残障人士) |
5. 积极发展非学历教育项目的网络助学 |
(二) 基于实践类课程的网络助学平台建设 |
(三) 为特殊人群 (残障人士) 服务的网络助学平台建设 |
1. 网页的无障碍设计 |
2. 各种格式文本文件的无障碍设计 |
3. 视频资源的设计 |
(四) 移动学习体系建设 |
四、结束语 |
(8)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
1.1.2 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
1.1.3 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需要信息化推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价值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2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
2.1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内涵及特色 |
2.1.1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内涵 |
2.1.2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智慧启示 |
2.1.3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信息路径 |
2.2 以“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的探索 |
2.2.1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意义及对职教现代化的推动 |
2.2.2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做法与效果 |
2.3 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推动的探索 |
2.3.1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与时俱进 |
2.3.2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质性分析 |
2.3.3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量化分析 |
2.4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发展 |
2.4.1 提升职教教师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
2.4.2 促进职教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
2.4.3 加速职教教师专业技能的现代化 |
2.4.4 增强职教教师社会关系的现代化 |
2.5 我国职教教师现代化的优化发展 |
2.5.1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启示 |
2.5.2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启示 |
2.5.3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启示 |
2.5.4 职教教师现代化优化发展的方向 |
2.5.5 职教教师现代化优化提升的策略 |
3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资源和环境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
3.1 职教教学资源与环境现代化的内涵及意义 |
3.1.1 职教教学资源与环境现代化的内涵 |
3.1.2 职教教学资源与环境现代化的意义 |
3.2 职教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
3.2.1 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的探究 |
3.2.2 职教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其他探索 |
3.2.3 职教教学资源创新发展的原则 |
3.2.4 中国职教教学资源创新发展的再探索 |
3.3 以“数字校园”建设推动的探究 |
3.3.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政策指导 |
3.3.2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量化分析 |
3.3.3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质性分析 |
3.3.4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优化发展——智慧校园 |
4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
4.1 职教教学管理的内容 |
4.2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管理维度的现代化 |
4.2.1 职教教师与学生 |
4.2.2 教学资源与媒体 |
4.2.3 教学过程与结果 |
4.2.4 教学管理的管理 |
4.3 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问题分析 |
4.3.1 管理主体 |
4.3.2 管理内容 |
4.3.3 管理平台 |
4.4 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
4.4.1 以人为本 |
4.4.2 共管共治 |
4.4.3 多元思维 |
4.4.4 凸显特色 |
4.5 中国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客观保障 |
4.5.1 政策保障 |
4.5.2 组织保障 |
4.5.3 文化支撑 |
4.5.4 技术支撑 |
4.6 “互联网+”职教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
4.6.1 应用“互联网+”教学管理平台 |
4.6.2 依托“互联网+”社交管理工具 |
4.6.3 信息化推动教学管理现代化的理性应对 |
5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
5.1 职教教学评价主体的现代化 |
5.1.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5.1.2 评价主体的智慧化 |
5.1.3 评价主体的包容性 |
5.1.4 评价主体的时代化 |
5.1.5 评价主体的个性化 |
5.1.6 评价主体的主动性 |
5.2 职教教学评价内容的现代化 |
5.2.1 对职教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
5.2.2 对职教教学目标和计划的评价 |
5.2.3 对职教教学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
5.2.4 对职教教学资源和环境的评价 |
5.2.5 对职教教学管理和评价的评价 |
5.3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 |
5.3.1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改革的内容 |
5.3.2 信息化提升职教教学评价的现代性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
6.2.1 创新之处 |
6.2.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之处 |
第2章 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农业劳动力 |
2.1.2 新型职业农民 |
2.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
2.2 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 |
2.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相关理论 |
2.3.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2.3.2 人力资本理论 |
2.3.3 农业现代化理论 |
第3章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 |
3.1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的成就 |
3.1.1 形成了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
3.1.2 不断创新培育机制 |
3.1.3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建设 |
3.1.4 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
3.2 基于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调研分析 |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3.2.2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情况调研 |
3.2.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调研 |
3.2.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调研 |
3.2.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周期调研 |
3.2.3.4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情况调研 |
3.2.3.5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建设和使用情况调研 |
3.2.3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情况调研 |
3.2.4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情况的调研 |
3.3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1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相比较偏低 |
3.3.2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问题 |
3.3.3 培训周期比较短 |
3.3.4 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
3.3.5 培训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
3.3.6 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
第4章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及启示 |
4.1 发达国家职业农民的培育经验 |
4.1.1 美国的培育经验 |
4.1.2 日的培育经验 |
4.1.3 德国的培育经验 |
4.2 发展中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 |
4.2.1 印度—扶贫计划 |
4.2.2 墨西哥----注重解决实际 |
4.3 国外职业农民的经验对天津市的启示 |
4.3.1 完善的政策保障 |
4.3.2 严格的职业准入 |
4.3.3 充足的教育经费 |
4.3.4 实用的教育培训内容 |
第5章 完善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建议 |
5.1 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环境 |
5.1.1 优化教育环境 |
5.1.2 优化舆论环境 |
5.2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保障 |
5.2.1 健全工作机制 |
5.2.2 加大资金投入 |
5.2.3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
5.3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
5.3.1 优化培训内容 |
5.3.2 创新培训形式 |
5.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5.3.4 规范培训机构 |
5.4 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
5.4.1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
5.4.2 创新金融信贷政策 |
5.4.3 拓宽农业保险覆盖面 |
5.4.4 强化科技服务政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10)远程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以天津市人大网院和东财网院毕业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远程教育毕业生学习特征分析 |
(一)性别分布情况 |
(二)入学年龄分布情况 |
(三)户籍分布情况 |
1. 户籍分布情况 |
(四)学历层次分布情况 |
(五)专业分布情况 |
三、远程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一)就业现状 |
1. 就业结果 |
2. 就业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
3. 就业学生的层次和专业分布 |
(二)就业领域分布 |
四、远程教育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领域的相关度分析 |
五、问题与建议 |
四、天津市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求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元治理视角下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上海市J区老年大学实证研究[D]. 任戈. 东华大学, 2021(11)
- [2]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 刘赟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3]青岛市城阳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于枫. 山东大学, 2020(09)
- [4]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研究[D]. 宋谱. 山西大学, 2020(01)
- [5]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设计的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 刘丽娜. 当代继续教育, 2019(06)
- [6]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例[D]. 任彦媛.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6)
- [7]依托开放教育构建远程教育体系策略刍议[J]. 高川. 考试研究, 2018(04)
- [8]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D]. 杨英. 江苏师范大学, 2018(09)
- [9]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 张宏远.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10]远程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以天津市人大网院和东财网院毕业生为例[J]. 徐超,平凡,王纬.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2)
标签:老年教育论文; 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论文; 老年大学论文; 网络远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