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论文文献综述)
李立国,赵阔[1](2021)在《跨学科知识生产的类型与经验——以21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例》文中认为跨学科知识生产在当代知识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对近20年间164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案例剖析发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跨学科性表现在知识生产过程与知识生产主体两方面。跨学科知识生产的类型包括理论与概念的跨学科借鉴融合、研究成果的跨学科应用与转化。知识生产主体的跨学科性则表现在研究者自身的教育与工作经历,以及家庭社会关系等方面。跨学科知识生产方式既包括共时空多学科团队合作、多中心跨机构协同创新等组织方式,也包括研究者个体跨时空的思维对话和跨域跨界流动。跨学科知识生产是共时空与跨时空、组织制度构建与人的跨界流动交叠并行的创新过程,与跨学科组织建设相比,跨学科思维和跨学科合作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重大创新的跨学科实践与发生机制是复杂多样的,不仅可能表现在理论视角的相互融合与借鉴,还可能表现为理论与应用的交互作用,是多重交叉中"量的积累"后的"质的飞跃"。
边林[2](2021)在《通过发现技巧而丰富人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第2版)一书介评》文中研究表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一书的作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系统研究,是在秉持正确的科学史观、科学哲学观和科学观基础上完成的。该书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辩证逻辑原则,坚持了"发现"与"创造"统一的科学哲学立场,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书无论是科学性、逻辑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还是所基于的价值立场、哲学视域、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及目标指向等,特别是结合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高端科学家群体学术成就所进行的对照研究和比较分析,在国内同主题研究中都堪称首屈一指。
钟晓琳,王跃春[3](2020)在《也谈诺贝尔奖的得与失——从陈列平教授无缘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谈起》文中研究表明从肿瘤免疫领域发展概要着手,分析了陈列平教授无缘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主要原因:其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性不足,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未能对科研成果进行适度包装和宣传,同时诺贝尔奖评选原则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原因。给予我们相应的启示:要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才有可能成功;在得到研究成果后要尽快发表文章并及时申请专利,获得知识产权;有必要对研究成果进行适度包装和积极宣传;我们不应以"诺贝尔奖"的得失作为衡量科学研究价值的唯一标准。
贺晨旭[4](2020)在《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诺贝尔奖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标”),标志我国进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阶段。“新课标”定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诺贝尔奖是当代科学界的最高奖项,促进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科学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文学、生理学或医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代表着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三大自然科学的发展脉络及最新研究成果。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都引领生物学的发展,对培育高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在人本主义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主要开展两方面研究:一是理论研究,即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进行研究。二是实践研究:首先采用文本分析法挖掘诺贝尔奖的生物学教学价值、归纳汇总生物课本中涉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及化学奖的章节,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法确定研究对象,接着运用实验研究法开展教学实践,即在实验组开展融入诺贝尔相关内容的教学,在对照组依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后使用统计分析法处理数据,结合访谈结果形成结论。关于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方面平均分依次相差1.44、1.84、0.32、0.40,P值分别为0.049、0.014、0.639、0.361,生命观念、科学思维P值小于0.05,存在显着性差异;科学探究、社会责任P值大于0.05,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此外,实验组在生命观念第4题,科学思维第6题、第7题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10%以上,甚至超过20%;在社会责任第14题和第15题高于对照组10%以上。关于访谈结果:对学习成绩提高的学生围绕学习成绩提高原因、诺贝尔奖教学对学习成绩及其他方面有何帮助三方面进行访谈,得出:诺贝尔奖教学增加了学习乐趣,提高了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了归纳总结、假说演绎等科学思维;促进学生形成了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及正确的科学观。综上,作者认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恰当地融入诺贝尔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内容,对培育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在课堂中合理利用诺贝尔奖研究成果能丰富学生的生物学概念,完善学生的生物学基本结构体系,促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融入诺贝尔奖研究过程能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假说与演绎等科学思维;除此之外,讲述诺贝尔奖的研究意义及其相关实践应用,还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为社会奉献的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的形成。
梁淇淋[5](2020)在《诺贝尔奖教学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生物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因此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梳理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基础上,挖掘其契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典型性与所蕴含的教学价值,提出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期在教学实践中为教师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借鉴。本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BL教学模式、HPS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整理了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直接呈现的和隐含的诺贝尔奖内容,分析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概念理解,培养学生生命观念;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学习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讨论社会性科学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开阔教师专业视野、引导教师聚焦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以问卷调查了中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关注度以及教师利用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调查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了不同中学的教师以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现状。应用案例研究法选取教材中诺贝尔奖的三个内容作为案例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诺贝尔奖内容了解不够,主要渠道是网络、杂志等,缺乏主动学习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意识。很多教师忽略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认为讲解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每节课之中,仍有很多教师未从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统计分析不同中学教师以诺贝尔奖内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现状,省级示范与市级示范中学相比在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对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的认知、对教材中的和教材相关诺贝尔奖内容处理方式的四个维度上差异不显着(p>0.05)。与普通中学教师相比,示范学校教师对核心素养和诺贝尔奖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教材相关的诺贝尔奖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合适,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针对上述调查结果提出了3种教学策略:对于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诺贝尔奖内容主要采取情境创设、问题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诺贝尔奖内容划分教学任务,课堂上以诺贝尔奖内容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以问题串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最终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契合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诺贝尔奖内容采取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课前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在课前根据教学任务查阅资料、制作PPT、选出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学生代表讲解,教师适当引导与补充,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讨论,最终逐项完成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补充课本知识的诺贝尔奖内容采取引导性自主学习策略,课前教师发放阅读资料,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学阅读资料,完成思考题,课堂上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教师适时展示练习题,学生巩固练习。最后选择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根据三种教学策略设计了三个教学案例。
门伟莉,张志强[6](2019)在《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诺贝尔科学奖是现代科技奖励中学术权威性最高、时间序列最长、获奖者数据量和授奖成果影响最大的国际科技奖项。对诺贝尔科学奖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将有助于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重大科学发现产出和分布的潜在规律。文章系统完整收集并分析了1901—2018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机构信息,并按照机构性质,将获奖机构划分为大学、研究院所或实验室、基金会、企业或公司、医院或诊所等五类。通过对获奖机构进行详细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获奖机构高度集中分布于大学和科研院所,但美、英、德、法等主要获奖国家呈现不同特点;基于不同获奖机构属性的获奖者年龄变化趋势呈现领域差异性,诺贝尔物理学奖呈现明显特性,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获奖年龄、重大成果产出年龄和授奖时滞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同一学科不同获奖机构的获奖者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科研人员隶属多机构的现象促进了跨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美、英、德、法等主要获奖国家的主要获奖机构呈现出不同特点。最后,本文提出建议,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应着力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强国,并提出了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强国的四点建议。
陈其荣[7](2019)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发现》文中研究说明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科学发现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探讨三个基本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是发现的还是发明的?这一问题阐释了广义的科学发现思想,科学发现的本质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无论是科学事实的发现,还是科学理论的发现,都是包含了发明在内的发现。二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科学发现具有怎样的"发现期"?这一问题提出并阐明了"发现期"的概念,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科学发现的"发现期"的主要性质与特征,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实证了科学发现的十年磨一剑的"十年法则"。三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科学发现是怎样生产的?这里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获奖人从事获奖研究的具体过程的考析,提出并诠释了科学发现的逻辑-超逻辑模式,阐发了科学发现始于问题的提出和终于问题的解答,以及科学发现富含意外的机遇性发现的观点,彰显了获奖人做出重大发现所具有的特质与品格。
吴江,康恺,效梅[8](2017)在《通过诺贝尔奖事例促进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胞生物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理论部分包含大量的微观生物学知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诺贝尔奖的相关事例,使学生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知识点有更加形象生动的认识,通过引用与课程各章节知识点对应或相关的诺贝尔奖信息,摸索以重要事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点认知的方法。
丁楚楚[9](2017)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诺贝尔奖相关知识的渗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改要求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和热点问题”,培育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而诺贝尔奖是基础科学界的最高奖项,其获奖成果大都是世界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科技研究。其中与生物学领域密切相关的主要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它们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生物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诺贝尔奖不应仅吸引科研工作者的目光,也应受到生物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依据非智力因素理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理论,论证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诺贝尔奖知识的必要性。首先进行教材研究,了解教材中利用诺贝尔奖作为教学资源的状况,进一步发掘此类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是相关习题研究,分析以诺贝尔奖获奖成果为背景编制习题的情况。此外,为了真正把握高中生物教学中诺贝尔奖相关知识的渗透现状,笔者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了解师生对诺贝尔奖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这类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在教学中渗透这类知识的认识和态度,并了解师生学习这类知识的主要困难以及希望采取的渗透形式等,在此基础上尝试作出总结,并提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另外,笔者尝试提出高中生物教学中诺贝尔奖相关知识的渗透原则。具体分为五方面:科学性原则;适宜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简化转化原则;突出科研精神和科学方法原则。最后提出诺贝尔奖相关知识的渗透策略,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师生多角度感受诺奖魅力。
陈广仁,刘志远,王媛媛,傅雪[10](2015)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设立、评选及获得者国别、性别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梳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发展,简介了诺贝尔奖的设立、评选,统计、分析了1901—2015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国别、性别分布情况。
二、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论文提纲范文)
(1)跨学科知识生产的类型与经验——以21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跨学科性的多重表现 |
(一)跨学科知识生产的两种类型 |
1.理论与概念的跨学科借鉴融合 |
2.研究成果的跨学科应用与转化 |
(二)知识生产主体的跨学科性 |
1.研究者自身的跨学科教育与工作经历 |
2.研究者的家庭社会关系 |
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跨学科知识生产方式 |
(一)跨学科知识生产的组织形式 |
1.共时空、多学科的团队合作 |
2.多中心、跨机构的协同创新 |
(二)研究者的自主探索与空间流动 |
1.跨时空的理论对话与思想传承 |
2.研究者自身的跨界流动 |
四、跨学科知识生产的经验与启示 |
(2)通过发现技巧而丰富人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第2版)一书介评(论文提纲范文)
1 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辩证逻辑原则 |
2 坚持“发现”与“创造”两种形态统一的科学哲学立场 |
3 坚持研究方法上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统一 |
(3)也谈诺贝尔奖的得与失——从陈列平教授无缘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1 争议 |
2 肿瘤免疫领域发展概要 |
3 原因分析 |
4 启示与思索 |
5 结语 |
(4)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诺贝尔奖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2.1 核心素养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核心素养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国内研究现状 |
1.2.4 诺贝尔奖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结合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实验研究法 |
1.4.4 访谈法 |
1.4.5 统计分析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2.1.3 诺贝尔奖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2.2.2 布鲁纳认知发现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建构主义理论 |
第3章 诺贝尔奖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 |
3.1 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
3.1.1 生命观念 |
3.1.2 科学思维 |
3.1.3 科学探究 |
3.1.4 社会责任 |
3.2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的生物学教学价值 |
3.3 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 |
第4章 实践研究数据分析 |
4.1 学生问卷调查 |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4.1.3 调查结果 |
4.2 学生访谈 |
4.2.1 访谈对象 |
4.2.2 访谈方式 |
4.2.3 访谈结果 |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成绩 |
第5章 融入诺贝尔奖的教学案例与分析 |
5.1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5.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5.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5.4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诺贝尔奖教学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现状 |
1.2.3 诺贝尔奖内容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案例研究法 |
1.4.4 数据处理 |
2.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诺贝尔奖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
2.1.3 诺贝尔奖 |
2.2 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 |
2.2.1 HPS教育理论 |
2.2.2 PBL教学模式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统计学方法 |
3.诺贝尔奖内容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
3.1 诺贝尔奖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
3.1.1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直接呈现的诺贝尔奖内容 |
3.1.2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隐含的诺贝尔奖内容 |
3.2 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的教学价值 |
3.2.1 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
3.2.2 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价值 |
4.中学生对诺贝尔奖关注度的问卷调查 |
4.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4.2 调查问卷编制及内容 |
4.3 问卷调查实施 |
4.4 中学生对诺贝尔奖关注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4.4.1 中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关注情况分析 |
4.4.2 中学生对与生物相关的诺贝尔奖关注和了解情况分析 |
4.4.3 中学生对诺贝尔奖的认知情况分析 |
4.5 中学生对诺贝尔奖关注度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 |
5.利用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5.1 利用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
5.1.1 调查目的 |
5.1.2 调查对象 |
5.1.3 编制调查问卷 |
5.1.4 问卷的调查内容 |
5.1.5 实施问卷调查 |
5.2 利用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5.2.1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5.2.2 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了解情况的分析 |
5.2.3 教师对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认知情况的分析 |
5.2.4 教师对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处理方式分析 |
5.2.5 教师对教材相关诺贝尔奖内容处理方式分析 |
5.3 不同中学教师以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现状的统计分析 |
5.3.1 省级示范和市级示范中学教师诺贝尔奖内容教学现状统计分析 |
5.3.2 示范中学和城市普通中学教师诺贝尔奖内容教学现状统计分析 |
5.3.3 示范中学和农村普通中学教师诺贝尔奖内容教学现状统计分析 |
5.4 利用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调查中所凸显的问题 |
6.运用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
6.1 情境创设、问题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
6.1.1 情境创设、问题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
6.1.2 情境创设、问题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教学环节 |
6.2 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 |
6.2.1 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
6.2.2 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的教学环节 |
6.3 引导性自主学习策略 |
6.3.1 引导性自主学习策略制定的依据 |
6.3.2 引导性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环节 |
7.运用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
7.1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例设计 |
7.2 “基因工程技术的利与弊”课例设计 |
7.3 “细胞癌变的原因”教学片段设计 |
8.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6)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3.1 诺贝尔科学奖数据 |
3.2 机构数据合并与去重 |
3.3 机构数据特殊情况处理 |
3.4 机构数据的分类归并 |
4 数据结果分析 |
4.1 基于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数量统计 |
4.2 基于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年龄规律分析 |
4.2.1 基于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年龄变化规律 |
4.2.2 基于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重大成果产出年龄变化规律分析 |
4.3 基于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授奖时滞分析 |
4.4 数据分析总结 |
5 结论与建议 |
(7)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是发现的还是发明的? |
(一)常识中的“发现”与“发明”的概念 |
(二)广义的科学发现:包含发明在内的发现 |
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科学发现具有怎样的发现期? |
(一)何谓科学发现的发现期 |
(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科学发现的发现期统计分析 |
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科学发现是怎样产生的? |
(一)明确要研究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做出科学发现 |
(二)灵活运用逻辑与超逻辑的方法,做出重大的科学发现 |
(三)善于抓住意外的事件,追根究底,做出机遇性发现 |
(四)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质疑既有的认知,以坚韧的毅力做出突破性的发现 |
(9)高中生物教学中诺贝尔奖相关知识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推进高中生物新课改的贯彻和实施 |
1.2.2 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
1.2.3 丰富现有教学资源,为生物教研提供参考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4.3 归纳分析法 |
2 理论基础 |
2.1 非智力因素理论 |
2.2 建构主义 |
2.3 人本主义 |
3 高中生物中渗透诺奖知识的教学研究 |
3.1 相关诺奖基本情况介绍 |
3.1.1 诺贝尔奖简介 |
3.1.2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及得奖情况分析 |
3.1.3 诺贝尔化学奖简介及得奖情况分析 |
3.2 教材研究 |
3.3 习题研究 |
4 高中生物教学中诺奖相关知识渗透现状的调查研究 |
4.1 问卷的设计 |
4.2 问卷调查的对象 |
4.3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4.3.1 学生问卷 |
4.3.2 教师问卷 |
4.3.3 小结与建议 |
5 高中生物教学中诺奖相关知识的渗透原则和渗透策略 |
5.1 高中生物教学中诺奖相关知识的渗透原则 |
5.1.1 科学性原则 |
5.1.2 适宜性原则 |
5.1.3 体验性原则 |
5.1.4 简化转化原则 |
5.1.5 突出科研精神和科学方法原则 |
5.2 高中生物教学中诺奖相关知识的渗透策略 |
5.2.1 结合诺奖研究历程,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
5.2.2 结合诺奖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
5.2.3 结合诺奖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
5.2.4 结合诺奖研究团队,培养合作精神 |
5.2.5 结合课外拓展活动,多角度感受诺奖魅力 |
5.3 相关素材资源初步整合 |
6 结束语 |
附录 |
附录1:诺贝尔化学奖中有关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 |
附录2:诺奖作为高中生物教学资源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3:诺奖作为高中生物教学资源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设立、评选及获得者国别、性别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设立 |
2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选 |
3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国别分析 |
3.1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
3.2结果及分析 |
3.2.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国别统计分析 |
3.2.2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国别统计分析 |
3.2.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国别统计分析 |
3.2.4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国别统计分析 |
4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华人 |
5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女科学家 |
6结论 |
四、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学科知识生产的类型与经验——以21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例[J]. 李立国,赵阔. 大学教育科学, 2021(05)
- [2]通过发现技巧而丰富人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第2版)一书介评[J]. 边林. 医学与哲学, 2021(13)
- [3]也谈诺贝尔奖的得与失——从陈列平教授无缘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谈起[J]. 钟晓琳,王跃春. 医学与哲学, 2020(18)
- [4]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诺贝尔奖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D]. 贺晨旭.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5]诺贝尔奖教学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 梁淇淋. 天水师范学院, 2020(12)
- [6]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分布规律研究[J]. 门伟莉,张志强. 情报学报, 2019(09)
- [7]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发现[J].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8]通过诺贝尔奖事例促进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J]. 吴江,康恺,效梅.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8)
- [9]高中生物教学中诺贝尔奖相关知识的渗透研究[D]. 丁楚楚. 江苏师范大学, 2017(12)
- [10]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设立、评选及获得者国别、性别分析[J]. 陈广仁,刘志远,王媛媛,傅雪. 科技导报, 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