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选题的步骤和原则

研究选题的步骤和原则

一、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周悦[1](2020)在《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立足临床护理岗位并承担护理科研任务的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的临床规范化培训方案构建、岗位绩效考核和职业规划提供依据,为护理研究生教育策略和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同时为临床各专科、各阶段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指标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1.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构建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2.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概念界定和指标筛选。3.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同时计算专家的权威系数、判断系数和内容熟悉程度,以此来判断专家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结果 1.界定了“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和“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构建了由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护理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8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6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260,0.3443,0.0764,0.0542,0.2731,0.1260。3.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7和 0.88。4.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9,0.18,0.16,卡方检验p值均<0.05。结论 在对“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和“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方面能力提升提出改进建议,为此群体的临床规范化培训、考核和职业规划提供了评价工具,并为各专科、各阶段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期提高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促进我国临床护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

蔡培[2](2019)在《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已经被国务院列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10项重点任务之一,突出强调高校科学研究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重大问题为目标,着力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优化科研创新模式。绝大部分高校把科学研究水平当作衡量高校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是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和科研支持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职责,研究高校科研人员需求形成系统化的科研支持服务模式,这对于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优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需求驱动理论、科研生命周期理论、卡诺模型、信息背景框架等理论和思想,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法、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法、扎根理论方法等,以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项目和高校科研人员需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系统化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通过文献调研,对高校科学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和学科特征进行分析,形成本文独特研究视角。通过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进行调研,借助Kano模型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项目和高校科研人员对这些服务项目的评价,从中归纳总结出目前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为构建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奠定基础。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并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高校科研人员的4类主要需求并分析其特点,为模式构建提供依据。运用理论研究方法,借助信息背景框架理论,以高校科研人员需求为基础,构建了系统化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引入协同、评价、保障三个机制,形成有效闭合回路,保障了系统化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本研究的拟创新之处:(1)在现状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学研究的学科特征、阶段特征,提出了高校科研人员科研全过程需求分析方法;(2)以“三大问题,四大需求”为导向,以高校科研阶段特征为基础,构建了系统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

李晓玲[3](2013)在《将科研选题教学融入信息素养教学》文中指出根据培养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提出了科研选题系统教学在信息素养教学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借鉴理工科创新思维(如TRIZ理论)及其方法,描述了科研选题的科学步骤和教学体系。

刘秀娜[4](2012)在《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护理教育的最高层次,其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护理教育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及其潜力和前景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表明,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开展较晚的国家,其护理学科的发展也较为滞后。甚至有学者认为目前护理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好护理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培养目标一经确定,院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作为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也不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护理院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是一切护理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开展护理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可以为护理教育发展提供方向和评价依据。纵观我国内地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仅在2004年才开始招收护理学博士研究生,但却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和较大的发展空间。至2010年,我国内地能够招收护理学博士研究生的院校已发展至20余所。但由于我国护理博士生教育发展历程短,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尤其在护理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仍达不到可操作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等级化等要求,各院校自成体系,对护理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要求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质性访谈法,从学习者、护理学科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及视角了解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需求,初步架构了我国护理博士的角色定位、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培养要求,进而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其进行验证、预测与筛选,明确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要素、结构、特点等理论分析结果,遵循培养目标理论概括的相关路径,最终从护理博士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要求的角度对我国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培养类型的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理论概括,为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案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对研究问题进行了凝练,明确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同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描述与界定,并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线索,即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质性访谈法、专家咨询法以及理论分析法,遵循提出问题、析出假设、数据支撑以及理论概括等途径对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探索。第二部分:国内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研究从世界范围看,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一部各国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与融合、交流的历史,也是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过程。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本部分选择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历史较为悠久、发展较为成熟、教育质量较高的美国做为参照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了国内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管理等情况,明确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以便对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三大问题,即确定培养目标、构建基本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体系。但由于中国和美国在文化教育背景、医疗卫生政策、护理学科的发展实际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如何借鉴国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立足于我国的现状与实际需求,明确定位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其基本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系统的、具有我国护理专业特色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是目前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需求研究培养目标是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的说明,对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分析本专业的要求,并考虑社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后,逐步归纳而成。因此,了解本专业及社会对护理博士能力的需求,对明确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十分必要。本部分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学习者、护理学科(主要从护理专家角度考察,包括:院校护理教育专家、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专家)、社会需求(主要从医护合作需求角度考察)三个角度,探讨和描述了护理专业和社会对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需求,初步构建护理博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制定奠定基础。根据访谈结果,初步架构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护理博士的能力框架,提出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多元化,以满足社会和护理学科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个体学习者执业领域期望的多样化;并且,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体现差异性,不同培养类型的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各有侧重,以满足不同执业领域对护理博士任职需求的差异性;同时,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应该强调综合素养的提高。作为护理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所谓高层次的护理人才,不仅应该在护理教育体系中居于顶端,而且也应在知识、素质、能力上居于最高层次,体现出较于护理本科生及护理硕士生更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更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引领护理学科及护理专业的发展;此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加强配套条件建设,包括导师及学术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第四部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在前述文献分析及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本部分通过德尔菲法对初步架构起来的护理博士研究生的能力框架和培养目标定位进行验证、预测与筛选,明确不同培养类型护理博士的角色定位、角色功能,以及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及知识体系的具体要求,以作为进一步分析、归纳和提炼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现阶段科学学位护理博士应主要承担“护理研究者”和“护理教育者”角色,而专业学位护理博士则应承担“护理执业者”和“护理教育者”角色,并且二者发挥的角色功能应各有侧重,科学学位护理博士应主要进行护理理论及护理教育研究,能够从事护理院校教学工作,并对护理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发挥学术带头作用,而专业学位护理博士应能够实施专科护理技术,从事护理实践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改进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紧急救护等工作;两种培养类型护理博士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涵盖护理科研、护理执业、护理教学、护理管理、专业发展及自我发展等领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学位护理博士研究生在教学领域需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知识,专业学位护理博士研究生在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需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知识,而在科研领域、专业发展领域及自我发展领域二者要求大同小异。因此,两种类型护理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应建立在科研领域、专业发展领域及自我发展领域基础上,体现在教学、执业及管理领域的差异。第五部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概括通过对培养目标的要素、结构、特点等理论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理论概括的政策依据、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比较、理论分析、质性访谈,以及专家函询等部分的研究结果,遵循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原则,以及培养目标理论概括的相关路径,在对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对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理论概括。当然,由于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院校对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均处于摸索阶段,加之培养目标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可以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因此,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其进行动态调整。本研究对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概括只是探索性研究,是否妥当,还需要在护理教育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完善。

李胜联,林曦敏,谭盛葵,任源[5](2011)在《统计学元素在《医学科研设计》实习课程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增设了其实验课程,包括可靠性评估、创新性评估和科研选题三部分内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程设计的依据,采用辩证分析统计学元素的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式的课外学习相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外学习结果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陈丽君[6](2011)在《大学生课内外科研选题活动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考察大学生在课内与课外这两类典型科研活动中的选题表现显示,选题均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有效的思维策略、知识基础与时间酝酿,但两者在选题意识、选题范围、选题过程、选题思维、选题策略和选题结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两类选题之间的优势互补,本研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科研选题活动的相关策略。

何应军,贺梅,赵志刚[7](2010)在《医院药学科研选题及其科研方向》文中指出目的:介绍科研选题的概念、分类、获取科研选题的方法、科研经费来源、医院药学科研方向。方法:文献检索和综合分析。结果:科研选题要善于把握选题的原则和导向,注意课题的研究动态,把握课题的研究范围,发挥出科研人员的优势,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路线。结论:探讨了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以及选题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供广大医院药学科研工作者申报课题时参考。

毛建梁[8](2010)在《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的“四个着眼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研选题是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起始点,是高职课题研究迈出的第一步。高职科研选题应贴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解决高职教育急需和等待解决的问题。遵循科研选题基本原则,着眼于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中选题,着眼于从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选题,着眼于从教育信息资料和科研查询中提炼课题,着眼于从教育行政部门、教科院所、学术团体、科研管理部门的"课题指南"中选题,以获取高职科研新的突破。

侯振建,李娟,马五彩,沈素娟[9](2009)在《食品科研选题方法》文中认为介绍了食品科研选题的步骤和技巧。选题步骤包括:确定研究方向、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等;选题技巧包括:用替换研究要素的方法选题、学科交叉处选题、移植方法选题等。并从选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等六个方面针对食品科研选题原则做了论述。

黄斌[10](2008)在《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文中指出工科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大批高层次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任务。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广东省2005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背景,在类比了国内外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美国马兹罗的创新能力分类理论和英国沃拉斯的创新“四阶段模型”理论,对我国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分类、表现形式、优势特征、薄弱环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对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理解,主要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其中科研能力最为重要;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环境、科研实践、科研创新四个方面,按表现形式可将创新能力分为潜在的创新能力和显在的创新能力。总结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优势特征为:思维联想的灵活性;质疑权威的批判性;理论与实践的适用性,指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兴趣动力欠持久;缺乏合作精神;知识结构欠合理;忽视实践环节且易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工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科研选题、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结合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运用灰色聚类理论,构建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1、在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既不能过分地要求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必须达到较高的程度,也不能忽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和滋生环境。2、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课程教学、学术实践和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写作、导师指导以及教学科研管理诸方面,加强管理,提出对策。3、科研选题是确定本项科研的目的和对象,也是工科研究生从预备阶段转入主要阶段的关键步骤,通过对科技问题、科研课题、选题原则、途径和过程的认识和分析,对于工科研究生确立有创新的科研课题起着积极的作用。4、工科研究生创新思维是其产生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创新活动中,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也要能够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一些创新技法,这样能更有效地克服创新活动中的困难,在不断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同时,不断地改进客观并超越客观。5、利用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可以对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定量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也只是相对的,评价的创新能力是工科研究生显在的创新能力,并没有评价出工科研究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本文对我国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研究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培养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 硕士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
        (二) 以学历为因素分层培训,加强硕士护士培训针对性
        (三) 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方案,促进能岗匹配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 核心能力与护理核心能力
        (二) 团队角色理论
    三、护理核心能力框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
        (二) 专科护士/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能力
        (三) 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四、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方法及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护理核心能力的文献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 文献检索结果
        (二) 核心能力概念界定及特质
    三、小结
第二部分: 半结构式访谈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二) 硕士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结果
        1. 临床实践能力
        2. 临床科研能力
        3. 护理教育能力
        4. 组织管理能力
        5. 沟通协调能力
        6. 专业发展能力
    三、小结
第三部分: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二、函询结果
        (一) 专家的基本情况
        (二) 第一轮函询反馈意见
        (三) 第二轮函询反馈意见
        (四) 相关统计结果
    三、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一) 科学性分析
        (二) 可靠性分析
    二、硕士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结果分析
        (一) 临床实践能力
        (二) 临床科研能力
        (三) 护理教育能力
        (四) 组织管理能力
        (五) 沟通协作能力
        (六) 专业发展能力
    三、硕士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现实意义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局限性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3: 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附录4: 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综述 临床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高校科研人员需求研究
        1.3.2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研究
        1.3.3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项目及模式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研究范畴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范畴
        2.1.1 科学研究的内涵
        2.1.2 服务的概念
    2.2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相关概念与理论
        2.2.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相关概念
        2.2.2 需求驱动理论
        2.2.3 科研生命周期理论
        2.2.4 卡诺模型
        2.2.5 信息状态背景框架理论
3 高校科学研究与科研人员的特征分析
    3.1 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发展历史
        3.1.1 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起源
        3.1.2 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发展
    3.2 高校科学研究的过程
        3.2.1 高校科学研究的特征
        3.2.2 高校科学研究的阶段
    3.3 高校科研人员
        3.3.1 高校科研人员的分类
        3.3.2 高校科研人员的特点
    3.4 本章小结
4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分析
    4.1 基于网络调查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项目分析
        4.1.1 网络调查对象与步骤
        4.1.2 服务项目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评价分析
        4.2.1 Kano问卷设计及样本特征分析
        4.2.2 问卷结果分析
    4.3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4.3.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系统性有待改善
        4.3.2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主动性有待增强
        4.3.3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精准度有待提高
    4.4 本章小结
5 高校科研人员需求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方法与步骤
    5.2 资料收集与整理
    5.3 扎根理论分析
    5.4 高校科研人员需求分析
        5.4.1 高校科研人员需求内容
        5.4.2 高校科研人员需求特征
    5.5 本章小结
6 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模式构建
    6.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整体架构研究
        6.1.1 总体框架
        6.1.2 支撑体系
        6.1.3 技术支撑
    6.2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系统分析
        6.2.1 科研资源服务系统
        6.2.2 人本服务系统
        6.2.3 科研管理服务系统
    6.3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特点分析
        6.3.1 由服务系统的关联性到服务模式的系统化
        6.3.2 由服务系统的针对性到服务模式的个性化
        6.3.3 由服务系统的阶段性到服务模式的过程化
        6.3.4 由服务系统的参与性到服务模式的人性化
    6.4 本章小结
7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运行机制
    7.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协同机制
        7.1.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协同机制的框架
        7.1.2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协同机制的内容
    7.2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评价机制
        7.2.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评价机制的框架
        7.2.2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评价机制的内容
    7.3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保障机制
        7.3.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保障机制的框架
        7.3.2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保障机制的内容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A 高校科研人员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项目评价调查
附录B 高校科研人员需求访谈大纲

(4)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案
一、 课题的理论基础
    (一) 护理理论
    (二) 教育理论
二、 研究方案
    (一) 研究问题与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线索
三、 相关概念描述与界定
    (一) 教育与护理教育
    (二) 护理博士研究生与护理博士
    (三) 学历与学位
    (四) 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
    (五) 课程与课程设置
    (六) 能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 第二部分 国内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研究
一、 美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
    (一) 美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回顾
    (二) 美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 美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
二、 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
    (一) 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
    (二) 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三、 美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 稳定规模,提高质量
    (二) 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基本能力要求
    (三) 重视课程建设,支撑基本能力培养
    (四) 科研能力与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并重
    (五) 加强优秀导师队伍的建设
    (六) 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
    (七) 建立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及机制
四、 小结 第三部分 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需求研究
一、 研究设计依据
二、 资料与方法
    (一) 访谈对象的确定
    (二) 访谈方法与内容
    (三) 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四) 质量控制
    (五) 伦理考量
三、 结果
    (一)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二) 学习者的感受
    (三) 护理专家与医疗专家的需求及期望
四、 启示与思考
    (一) 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目的
    (二) 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
    (三) 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五、 小结 第四部分 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一、 研究设计依据
二、 研究步骤与方法
    (一) 成立专家函询研究小组
    (二) 设计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三) 修订及完善专家函询问卷
    (四) 确定函询专家
    (五) 专家函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六) 结果处理与统计学分析方法
三、 研究路线
四、 研究结果
    (一) 专家基本情况描述
    (二)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
    (三)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四)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五、 讨论
    (一)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二) 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六、 小结 第五部分 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概括
一、 培养目标的基础理论
    (一) 培养目标的概念
    (二) 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原则
    (三) 培养目标的要素
    (四) 培养目标的结构
    (五) 培养目标的特点
二、 培养目标理论概括的路径
三、 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概括
    (一) 科学学位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概括
    (二) 专业学位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概括
四、 关于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条件——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 对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课程内容的建议
    (二) 对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课程结构的构想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Delphi 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美国实践型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的兴起及启迪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政专家信 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 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读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5)统计学元素在《医学科研设计》实习课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习课程设计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实习一可靠性评估
    (二)实习二创新性评估
    (三)实习三科研选题
三、实践结果

(6)大学生课内外科研选题活动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二、两类典型选题方式的对比考察
三、两类选题方式的异同分析
    (一) 两类选题方式的共同点
        1. 积极的思维活动:
        2. 有效的思维策略:
        3. 知识基础:
        4. 时间酝酿:
    (二) 两类选题方式的差异
        1. 选题意识:
        2. 选题范围:
        3. 选题过程:
        4. 选题思维:
        5. 选题策略:
        6. 选题结果:
四、研究的启示
    (一) 重视选题在科研活动中的作用
    (二) 促进两类科研选题的互补与互惠
    (三) 掌握选题规律
    (四) 运用选题策略

(8)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的“四个着眼点”(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科研选题的内涵
    1.1 高职科研选题的定义
    1.2 高职科研选题的意义
2 高职科研选题中出现的某些现象
    2.1 “塑料花”现象
    2.2 “炒冷饭”现象
    2.3 “独角戏”现象
    2.4 “赶班车”现象
3 高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3.1 前瞻性原则
    3.2 新颖性原则
    3.3 需求性原则
    3.4 可行性原则
    3.5 科学性原则
    3.6 效益性原则
    3.7 特色性原则
4 选题的“四个着眼点”
    4.1 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着眼点上选题
    4.2 从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着眼点上选题
    4.3 从教育信息和科研查询的着眼点上选题
    4.4 着眼从教育行政、科研管理等部门的“课题指南”中选题

(10)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生创新能力分析
    2.1 创新能力的内涵
    2.2 创新能力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2.3 创新能力的优势特征、薄弱环节和影响因素
第三章 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解析
    3.1 科研能力的界定
    3.2 科学研究、科研品质和科研能力的关系
    3.3 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3.4 科研能力的不足之处
    3.5 提高科研能力的对策
第四章 科研选题与创新能力解析
    4.1 科技问题和科研选题区别
    4.2 科研选题原则
    4.3 科研选题的思路
    4.4 科研选题的过程
第五章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5.1 开拓创新思维
        5.1.1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5.1.2 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
        5.1.3 创新思维的阶段
        5.1.4 创新思维的方法
        5.1.5 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5.2 挖掘创新技法
        5.2.1 创新技法发展概述
        5.2.2 创新技法的分类
        5.2.3 创新技法
        5.2.4 创新技法的应用特性
第六章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6.1 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功能
    6.2 设计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6.3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6.4 创新能力指标权重的建立
    6.5 创新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
    6.6 应用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周悦.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模式研究[D]. 蔡培. 江苏大学, 2019(02)
  • [3]将科研选题教学融入信息素养教学[J]. 李晓玲.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04)
  • [4]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D]. 刘秀娜. 第三军医大学, 2012(11)
  • [5]统计学元素在《医学科研设计》实习课程的应用[A]. 李胜联,林曦敏,谭盛葵,任源. 2011年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医学统计教育专业委员会论文集, 2011
  • [6]大学生课内外科研选题活动的对比分析[J]. 陈丽君.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3)
  • [7]医院药学科研选题及其科研方向[J]. 何应军,贺梅,赵志刚. 药品评价, 2010(24)
  • [8]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的“四个着眼点”[J]. 毛建梁. 科技管理研究, 2010(22)
  • [9]食品科研选题方法[J]. 侯振建,李娟,马五彩,沈素娟.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3)
  • [10]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D]. 黄斌. 广东工业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研究选题的步骤和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